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张飞审瓜谈传统文化与动画

从张飞审瓜谈传统文化与动画

从张飞审瓜谈传统文化与动画
从张飞审瓜谈传统文化与动画

从张飞审瓜谈传统文化与动画

商务英语本科1205班蔡婧《张飞审瓜》故事说的是有一老头蹲在西瓜田里偷吃西瓜,恰巧碰到品性不良的公子正调戏一位手抱襁褓要前往探望家母的年轻妇人,于是老头上前阻止。未料在威协利诱之下,老头做了伪证反告妇女偷了西瓜, 于是双双告到张飞大老爷那儿去。张飞升堂审讯,问恶少,恶少说少妇偷他的瓜,有人证物证;问少妇,少妇说恶少调戏她。张飞“想了一想”,佯断少妇偷瓜,命少妇跟随恶少回家,又命恶少把三个大瓜抱回去。恶少左抱右抱,抱了这个滚了那个,怎么也抱不起来。张飞虎眉一坚,拍案而起,痛斥恶少:“你堂堂男子汉,三个瓜都抱不动,她是弱女子,又抱小孩,怎能偷你三个大瓜?分明是你调戏。”经过审问,果然不错。于是,张飞严惩恶少40大板,并捆绑起来,游街示众;处罚地保交出贿赂钱给少妇,并为少妇打伞开道,送她回娘家。

《张飞审瓜》是一部中国早期的皮影动画。以皮影戏为艺术形式制作的动画片,成为了又一部经典。该故事均是改编自京剧,其人物形象根据京剧舞台艺术的脸谱和身段,适度提炼、夸张,形成了画面构图简洁、人物形象生动、具有形式美感的风格。《张飞审瓜》讲皮影和动画联系起来,对中国动画制作影响深远.中国有着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这也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皮影动画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外观形式,调动了动画元素,把传统的故事演绎得新颖有趣。皮影动画和水墨动画一样,都是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吸取了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原创的艺术性。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而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而成的剪纸动画艺术更是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由于我专业知识有限,就浅谈一下中国的剪纸动画艺术吧。

1956年,万古蟾进入上海美术制片厂。他要创作剪纸片的夙愿,立即得到厂长特伟的大力支持。由著名编剧包蕾撰写的剧本《猪八戒吃西瓜》,漫画家詹同造型设计,并有胡进庆,陈正鸿,钱家辛等创作人员投入这场创新试验。艺术家汲取了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创造处第一批美术片的剪纸人物。他们用木条钉出剪纸片摄影架,自制照明灯。《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在

1958年诞生了,从此诞生了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

中国的剪纸动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动画赢得了荣誉。《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的制作,风格各异,极具民族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表现手段,增强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力。剪纸动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及风格,并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声誉,并将再放异彩,有着光明的未来。

对于我国动画来说,剪纸动画是民族传统动画的重要代表样式。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国剪纸讲究刀法、刻法,以剪刻、镂空为主,所用色彩主观性强,色彩鲜艳、浓烈,不拘一格。中国剪纸的造型夸张、极富想象力,各地还形成了本地区的特色,如陕西的剪纸粗犷大气,江南的剪纸精致细巧,广东的剪纸金碧辉煌。中国剪纸不像一般绘画作品那样追求完整的空间,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构思任意组合,造型多为二维的平面空间,用多点透视法将造型组合,用连续的四维空间表现对时空的理解,主观意象性很强。用剪纸风格设计出的动画造型别具一格。”

剪纸动画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片。

万古蟾在其自述中曾谈到:“剪纸片令我满意的是它浓郁的民族风格。我国早期动画片是我和兄弟们在外国片的启发下研制的。许多年后,还或多或少地带有外国片的影响。剪纸片则不然。它根植于民间艺术,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国的美术电影艺术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剪纸动画主要借鉴民间剪纸和皮影戏等民间传统艺术发展起来的,用纸张剪刻出来动画的角色形象,以剪和刻为手段进行创作,以剪纸艺术作为动画角色造型的主要手段,然后借鉴皮影戏中把角色装上关节以控制其动作的做法,制成关节纸偶。“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制片、贴在玻璃板上的前、后构成景观,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分层布光,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方法把分解动作逐一拍摄下来。”

中国1958年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的制作即是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制作成平面关节纸偶,然后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动作拍摄下来。“影片中的角色造型简洁、色彩鲜艳、纹样古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加上全部

画面的元素都用精细的镂雕工艺制成,因此具有纯朴的民俗风格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运用了豫北剪纸的造型风格,用了红色、黄色这样民间剪纸的常用色,而且和京剧中的服装相结合,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张飞审瓜》也是皮影剪纸风格,像片中人物的走动具有皮影风格,西瓜的造型显然是剪纸艺术的造型。但是也有些剪纸动画,“只在人物的关节结构上参考皮影,造型处理上广泛采用各种绘画手段,环境造型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画像砖风格的《南郭先生》和装饰风格的《火童》等。”更具民族风格的是借鉴剪纸艺术和水墨画的“水墨剪纸片”。代表作品有《淘气的金丝猴》,《鹬蚌相争》,动画片呈现出水墨画的渲染效果。水墨剪纸动画具有极强的民族风格。其他的剪纸动画作品还有《水鹿》、《渔童》、《人参娃娃》、《红军桥》、《金色海螺》、《等明天》、《南郭先生》、《狐狸打猎人》、《抬驴》等。

当然剪纸动画也有局限,剪纸片中人物的动作受到限制,往往只能局限在某个角度上,动作的转换也不流畅,而且表情比较单一,制作一部剪纸动画耗时耗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3D剪纸动画系统的出现,这些困难都可以被克服,而且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成本大幅降低,效率也提高,在动作上较以前的剪纸动画更流畅,所以借鉴传统剪纸动画也是可以尝试的。

以上专业且抽象的谈了剪纸艺术的一些概况,事实上,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面对观众的艺术,观众的反响及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学期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课程学习中,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世界文化,也包括了中国剪纸动画艺术,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艺术形式,使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除了《张飞审瓜》,还有很多优秀作品老师都给我们放映过,同学们反应也都很好,都很安静的在欣赏偶尔也会因为动画的剧情迸发出笑声,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有些剪纸动画片也是我们小的时候所看过的,也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的很多回忆。

真心希望在老一代和新一代的艺术家的辛勤创作下,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软件的应用之下,国家大力发展动画产业的形势下,剪纸动画这种集民族性与世界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将再次绽放异彩!

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传统文化设计节课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得影响 姓名:苏锦涵学号:1500410127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深深影响着动画艺术创作。在动画角色造型里, “形体”与“色彩”就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 要素,而“神韵”则就是动画造型通过“形” 与“色”散发得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 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 “色”得借鉴与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得艺术神韵。中国有着丰富得民间传统艺术,像国画、京戏脸谱、皮影、剪纸、风筝、祥云图案、彩陶、紫砂壶、瓷器,敦煌壁画、如意、八卦等等,其绚丽多姿得表现内容与形式为中国早期动画片得创作提供了生动得素材。出现了许多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片造型设计得例子,如:《骄傲得将军》中得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形式;《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样式,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得形式;《九色鹿》融合了敦煌壁画艺术;1962年万氏兄弟制作得蜚声海内外得动画电影《大闹天官》,其主角孙悟空、玉皇大帝、巨灵神与四大天王等得造型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年画、剪纸、京剧脸谱、门神等得形式风格,极具民族特征。巴黎《世

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得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就是迪士尼式得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得传统艺术风格”。而近年来一些动画业界人士重新研究古老得皮影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得水墨画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制作动画片等等,也都赋予了动画造型及动画片强烈得民族文化特色与独特得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对传统造型形式得引用、提炼,还包括对中国文化精神得领悟传承。以现代得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得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与运用,使动画造型富有时代特色与民族个性,可以提升动画作品得艺术品质与艺术感染力。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与“色彩”就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就是动画造型通过“形”与“色”散发得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得借鉴与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得艺术神韵。中国古老得文明孕育了灿烂得文化,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思想得浸淫,使得中国得传统造型艺术具有独特得东方魅力。“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古典哲学得根本观念之一,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就是相对应得,人与自然在本质上就是相通得,故一切人与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得与谐。在这种思想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 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 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 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 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 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 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 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 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 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 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 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 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创新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创新影响 科技创新是基于创新主体的文化与价值取向而进行的一项合逻辑与合价值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促进性的,亦可能是消极的、阻碍性的。另一方面,脱离实际的文化背景进行科技创新,或对科技创新进行理解与评价,既是不可能亦是毫无意义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都是都是基于“重人伦”这一核心展开的。即“重人伦”这一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基本准则,进而影响到科技创新活动。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有益于科技创新活动。创新主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创新主体有着共同的目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自强不息,永攀高峰的精神。科技创新活动总是充满着困难与曲折,对于科技创新主体而言,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就尤为重要了。 第三,教育功能是作为文化的科技创新的基本功能之一。科技创新的教育功能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科学知识或强大的工具,还在于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亦包含这阻碍科技创新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我们将看到这些因素与“政治本位”思想的内在联系。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官轻民和重文轻技的思想。传统文化中重官轻民的思想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之道”。但是科技创新总是一种对原有传统的反思、批判的行为。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是与科技创新的精神相背离的。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科技创新主体日益滋生崇拜权威的思想,导致创新主体个人个性和创造性的泯灭,不利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公平竞争与进取。 三、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 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科技创新本身的历史性是由于文化的历史性所决定的。锁业科学认识与科技创新的复杂性与曲折性总是与文化紧密相关的。 其次,要构建合理的与文化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机制。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的构建性力量是它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科技本身的系统化样式和相应的科技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机制包含两个基本维度,即组织和制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大学的出现、科学学会的建立以及实验室制度的建立是科技创新体制化的基本表现。 科技创新机制的制度维度指的是相应的科技政策与法规。各国通过科技政策与法规实现着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宏观管理,引导,激励着本国的科技创新。 再次,改革应试教育,倡导创新思维,提供有利于现代科技创新的良好教育基础。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对应试教育的改革,首先在于改变教育观念,即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西方高等教育中,教师不再以“教授者”的身份高高自上,而倾向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 科技技术史的发展也表明许多科技创新就来自于学生的“异见”,无论这些“异见”在最初提出之时有多么幼稚或离经叛道。由此可见,倡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实质上是倡导创新思维,倡导创新思维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应有之义。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 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3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

选秀类电视节目策划

选秀类策划书: 吉林之星 策划人:董平 一、策划缘由 纵观今日中国电视荧屏,平民选秀类节目已经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伴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国内诸多城市电视台均忙不迭的角逐选秀这波热潮,如央视《梦想中国》、天津卫视《化蝶》、山东卫视《联盟歌会》、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安徽卫视《超级新秀》、湖北卫视《花落谁家》等选秀节目开始了荧屏狂轰乱炸,加上一些地面频道的选秀节目,数量会更为庞大。可以说,选秀类节目市场已经由星星点点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狂飙突进阶段。 面对巨大经济效益地刺激,各大电视台纷纷一哄而上,部分选秀节目出现哗众取宠的献丑、搞怪现象屡见不鲜,节目的门槛便水涨船高,节目整体出现萎缩,节目质量开始下降:节目内容过度雷同化,普遍缺乏新意;节目主题虚无化,低俗化严重;盲目模仿,同质化严重。在平民选秀逐渐走向过剩和饱和的情形下,如何开扩一个全新的特色题材,探索一种独特的创新形式来整合节目,成为当前选秀类节目的最为急迫课题。 二、特色创意 《吉林之星》作为吉林省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必须体现浓郁的本地地域特征,展现本地文化风俗。吉林作为东北文化的“领头羊”。其地域文化特征有以下几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包容性。历史上的多样性、过渡性、中介性和融合性,形成了吉林文化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吉林大地多民族交汇,多样式文明合流,吉林人口的绝大多数来自移民人口。大量外来人口的移入与交往,养成了吉林文化的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善于交往的传统;粗放豪爽、放任不羁的文化品格。吉林东有莽莽林海,西有辽阔草原,兼之地广人稀,空间广阔,养成了一种粗放豪爽、放任不羁的性格。 节目如何体现本地地域文化呢?节目可以挖掘吉林特有的歌舞,竞技,曲艺等文化宝藏。弘扬吉林人民的动人风采与精神风貌。众所周知,“二人转”作为一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艺术。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曲调丰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节目可以对“二人转”进行适当的挖掘利用,用“二人转”的形式对节目进行全新包装,让晋级选手参与“二人转”的娱乐表演…… 三、节目宗旨: 节目意在表现浓厚的地域特色,表现吉林儿女优秀的姿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通过此类选秀节目,充分挖掘吉林优秀特色地域文化“富矿”,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将节目原汁原味的呈现给观众。节目经充分调动电视手段,全方位展现吉林之星的形象与风采。 节目时间 (1)节目时长:30-60分钟 (2)节目举办时间每逢周末上午 节目地点 (1)建议在省人民广场及文化广场等具有代表、标志性的地点举行 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提供一个醒目、广阔的背景。展现本地地域风情

民族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摘要】: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各民族文化已经慢慢地融入于动画创作中,民族文化对动画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特征上,都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民族文化与动画艺术的关系,来分析民族文化对其的影响。民族文化与传统艺术是动画艺术实现创新与发展的源泉。最后阐明民族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动画、关系、影响、意义 在动画产业空前发展的今天,动画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特点愈加显著,当今世界动画艺术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和美国等,也都是在动画民族化上具有鲜明特色的。 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都离不开民族、环境、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动画的发展,更加重视民族特性的展示。民族性作为国际化的基石是动画片获得世界认可的关键。带有民族文化的动画的制作离不开该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和全面的理解,不仅如此,动画更是宣扬了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把优秀的民族文化继承下来,创造出洋溢着强烈而独特的民族特点的优秀动画片。 一、民族文化与动画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在自己发展过程中发展和创新的,而且具有自己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其实,动画是表现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动画这个载体,让人们更容易的了解到这些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容易把人们带入各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在那里阅读这些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 二、民族文化对动画创作的重要性 各国动画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地域及其所属的文化氛围决定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的。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包括民俗风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戏剧与音乐等,例如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像影皮、戏剧、鞭炮等,都可以在具有了民族性、本土化的动画角色里生存。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而且还渗透在听觉上。 美国动画片是在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典范。由梦工场的《功夫熊猫》,吸收了中国的大量元素,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国宝——熊猫和我国的中国功夫,将两者结合起来,很能体现中国的文化。不仅如此,此动画片处处体现中国的民族文化,譬如:中国新年会燃放的鞭炮,有传统的庙会,无处不在的汉字,还有人们生活的习惯、衣着、周围的建筑……点点滴滴都表现出中国的民族文化。该动画使更多的国家和人们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在影片中还有体现其西方英雄主义价值观;另外的《埃及王子》也是美国早期的一部动画片,通过观赏该动画,我们可以容易的了解到埃及的古文化,影片通过古老的中东乐音、希伯来民谣、细腻恢宏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古埃及文化的肃穆恢宏,那里的贫民窟、庄严的神像、原始风格的壁画、生动辉煌的笔画……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物资载体,中国建筑的崇高形象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自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并成为世界建筑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文明成就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屋顶类型和雕刻装饰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称分布,如宫殿,庙宇,陵墓和住宅;另一种是自由分布,如古典园林建筑。从商代早期的宫殿局部遗址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就有一定规律的组合关系。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组合建筑都发展到了顶峰。宫殿的森严和威慑,寺庙的神圣和脱俗,陵墓的肃穆,园林的清新和典雅,都通过群组组织的方式来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形态所反映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宗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经脉。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礼乐制度上,礼制制度体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上。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制度影响很深,体现在帝王宫殿建造的雄伟壮丽和气势恢宏,如汉代萧何所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又如《易经》所说,宫室建筑的营造,取象于“大壮”卦。周易大壮卦,从其卦义上说,既强调建筑的雄大坚固,也隐含建筑应该符合礼制的规范。 受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尊卑等级观念的约束,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布局都是方正统一的。天地宇宙象征着王室,帝王的宫殿最高,因此,宫殿建筑更是突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分明的思想。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从这种明显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明清故宫建筑群是对称分布的,故宫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座殿宇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表现出它们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后寝是皇帝和皇后、殡、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住在中轴线上的宫室中,左右各有六处宫处,供姨、妃居住。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封建制度在建筑实体中的延伸。 中国园林建筑布局为自由分布。中国传统园林主要强调意境,要求心灵的归属和安慰。因此,传统园林要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秀丽的感觉。这种园林的意境不但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还和老庄的哲学意境有联系。 中国古人是爱山水的,《论语》中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说。中国古代园林是善于用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水使封闭的园林有了自然的灵动,使人工的艺术有了生机,诚如《园冶》所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极富自然情趣。话说,山是水之骨,水是山之魂。园林中对假山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山水相依,利用山水的围合,分割,疏通,连接,创造出充满变化,具有丰富形式和内容的空间组合。

电视节目创意活动方案模板五篇

电视节目创意活动方案模板五篇 电视栏目层出不穷,电视节目策划才能快速吸引人们的目光呢?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电视节目创意活动方案五篇,仅供参考! 电视节目创意活动方案1 一、背景分析: 在电视娱乐节目蓬勃发展的今天,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娱乐和审美需求,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娱乐节目的泛娱乐化、模式化、低俗化的倾向日趋明显,让娱乐节目良好的践行寓教于乐的宗旨,通过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内容刺激观众的视听神经,满足观众的消遣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节目的知识性和思想性,这在娱乐节目的策划中显得尤其重要。 电影艺术是一种综合了艺术和科技的兼有时间和空间性质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在屏幕上创造出直接的感观影像来再现和表现生活。电影自产生以来便因其独特的视听魅力和思想艺术备受人们喜爱,也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所展开的故事总让人心向往之,而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又是包罗万象,如果能让人身临其境的走进虚幻的电影世界,去亲身解读那些扑朔迷离的人和事,那么这既能满足诸多观影者的心愿,又能挖掘出许多被我们忽略过的知识和思想,既能达成利用

电影元素和新鲜的节目形式吸引广泛的受众的目的,又能提升节目的知识性和思想性,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片已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它震撼的视听效果、唯美的童话语言、巧妙的故事构思和开放式的引人深思的故事结局,共同打造了这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电影。利用《少年派》夺人眼球的轰动效应和它引发的各种争议话题,在舞台上重构影片中的经典场景,邀请影片参演人员和电影艺术学家亲临现场,对电影进行多角度的重新解读,迎合当下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以求程度上的吸引受众。 二、企划动机: 利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丰富多彩的电影元素、备受争议的主题思想和电影广泛的受众影响力,让节目在《少年派》的轰动效应下,在新颖的节目形式和电影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里,达到吸引受众和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栏目基本设定 节目名称:《天堂电影院》;本期主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节目类别:综艺娱乐节目 节目宗旨:通过情景重构的方式,利用即兴情景剧的角色扮演,对电影中涉及的人物、情感、知识和思想进行多角度的解读。 节目目标:通过电影情景的重构,满足观影者想要身临其境的解读电影的愿望,在即兴情景剧的表演中增强节目的悬念性和

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时期动画创作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3883328.html, 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时期动画创作的影响 作者:周晓倩 来源:《艺海》2015年第03期 [摘要]动画艺术拥有着其它艺术的各类特点,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的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它的动画语言变得多姿多彩,它不但能够很顺利地继承戏剧、电影、绘画等传统艺术的优点特性,在此基础上还把现代通俗艺术文化与流行元素也巧妙地融于其内,尤其是其内容有着丰富可取性的素材,为广大创作者所青睐。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创作特点展望 动画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以舶来的艺术形式,慢慢地传人中国社会当中,到今天来看它的历史已经超过80年了。“动画”这个词语源于国外,英语译为“anl-matlon”。总的来说,动画包含的对象可以表述为,把真人在电影中的表演艺术以动画的形式再表现出来。总的来说“anl-matlon”的意思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动画。在如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动画毫 不客气地席卷甚至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画已经发展成为一条条文化产业链,其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可估量。 一、新时期动画创作的特性 随着现如今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大大改善,并且随之而来出现了全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如今,网络这种新形势已成为动画创作传播并为大众所青睐的主要媒介。由此可见,这中间也必然体现了新时期动画制作新特性。 (一)制作手段的平民化。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相继上出现了大量轻松简单的非专业动画制作软件,当然还有支持各种格式的动画播放软件。这些软件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有利于动画创作的语言更加丰富,而且能够使得动画的内容更好的被传达,极大的降低了动画创作的成本。 (二)传播方式多样化。新时期在传播的形式上动画创作有两个主要特性。一个是“多维性”。从传统动画的传播形式上来分析,其本身的局限性使其在播放方式上具有强制性的特性。对大多数观众来讲,他们在观赏动画作品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仅有选择信息的权利而已。而如今的动画艺术一改以往的风格,它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禁锢,而且传播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给观众不同的视觉和感觉享受。其中尤其的突出表现是,如今动画不但能够巧妙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动画播放形式的特性,而且可以让观众随意的无限制反复观赏。另一个是“艺术创作的个性化特性”。动画创作的语言不但能够很顺利地继承戏剧、电影、绘画等传统艺术的优点特性,在此基础上还把现代通俗艺术文化与流行元素也巧妙地融于其内,这不仅体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他庞大的知识系统为生命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与有效的营养。世界观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性各个方面的培育,包括人格的塑造、才华的挖掘、情绪的认知与管理、意志力的锻造、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充沛的资源。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有四个年头了,在我讲授国学中,有很多收获,现呈现给大家,以供商榷。 一、榜样的力量 我们所知道的古圣先贤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的,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张良、诸葛亮、王羲之、蔡伦、李世民、玄奘法师、吴道子、李白、杜甫、王维、孙思邈、苏东坡、欧阳修、韩愈、张载、周敦颐、王阳明、曾国藩等等,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榜样所引导,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往对方的路上走,传统文化的成人之道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与道路。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多少前贤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比如玄奘法师,孤身一人穿过沙漠和崇山峻岭去印度求法,水囊还在沙漠里坏掉了,连续5天没有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继续前行呀!而现在,都市中的我们只要一天没有水,就会闹翻天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学好很快,学坏也很快。我们班有个学生,看到了孔子的故事,就跟我说,她要以孔子为榜样。这样的孩子多么可贵,这么小就懂得要以孔子为榜样。 二、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读不好一篇古文,写不出一手好字,更不用说一纸漂亮的文章以及浩然的正气开阔的胸襟远大的志向。我们的老祖宗们,从小学开始,他们称为蒙学,还在小学阶段,就从音韵声律上去感受我们的汉字之美,就开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这些文字美,有了天然的节奏吧,已经有了自然、历史和价值观。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就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千字文》,只有一千个字,也已经写出有关宇宙、物理、人情、历史等等方面的内容,等于写了一篇非常精简的“中国文化纲领要点”。《千字文》用的是六朝时期的骈文体,讲究对仗,讲究平仄韵律,讲究修辞和用典,在才艺的培育上,古人比我们更扎实。 三、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开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今天正在开展经典朗诵,主动在承担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认识古人的智慧。在这样的朗诵中,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认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摘要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发展与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封建性、专制性、宗法性和保守性也制约着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它又对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本文从解析传统文化入手,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及阻碍因素,指出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挑战。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着新的科学、新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产生和发展起着有益的导向作用,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势必在未来的时代取得成功。 关键词:传统文化科技制约推动影响

前言 1.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民创造的一切。传统,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世代相传相继。所谓“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广义的文化是指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形成较稳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精神的表现,称为民族魂或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的综合,它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由于它具有被社会所接受的认同性和稳定性,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又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 1.2科学技术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内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展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这种人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构成的建筑,同时又反过来表现人自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还应遵循中国美的法则,要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如封建统治阶级建筑的气派、华丽和民间建筑的灵活、轻快、朴素等。这些美的法则就像不同载体文章中的不同核心思想一样贯穿于整座建筑或建筑群之中并统一建筑。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现代表达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明之树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的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一个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的有机结合,既有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当前的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的矛盾统一关系按一般的解释,传统文化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在当今杂乱无章的中国城市建筑以及千

篇一律的城市面貌中,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创造新民族形式建筑对于我们现当代及未来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我们要着力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目前国内某些建筑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和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采用片段的继承方式主张用“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或者“在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提出把传统建筑形式的原型给予概括、变形、逆转、错位提炼成具有表征性的符号。运用传统符号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接轨。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即将屋顶、斗拱、花格、砖墙、装饰图案等一些传统建筑的构件和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层次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尊重现实的技术和材料,又可以使传统建筑的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将传统建筑特征符号化的手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明显界限,寻找“既现代又传统”的模糊感。代表了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进行抽取和重构,是一种通过表象的模糊感实现传统建筑体验的手段。这种表现方法至今依然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一些大型商业街,像上海

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动画艺术设计的影响

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动画艺术设计的影响 □彭超 【摘要】民族化是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能够具备浓烈的中国文化特色。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中留下了明显的烙印,但是要真正的形成“民族化”的中国动画艺术设计,不仅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继承,同时也应当通过突破来实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从而推动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在国际动画艺术设计中突显出民族特色。本文以深化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特色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历程的阐述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同时以当前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现状为依据,探讨了动画艺术设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突破,意在指出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突破是使我国动画艺术设计更好的走向民族化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画艺术设计;影响因素;文化传承 【作者单位】彭超,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一、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探索与萌芽时期(1922 1945)。20世纪初,受到美国《大力水手》等动画艺术的影响,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动画人开始致力于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1922年我国第一部带有动画色彩的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继而1926年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被成功的拍摄出来。并且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抗日运动的影响,万氏兄弟又出产了一大批反日题材的动画片,这一阶段的动画艺术设计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却蕴含了老一批动画人的民族使命感以及百折不饶的探索精神。 (二)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发展的序曲(1946 1956)。1946年,东北制片厂出产了动画片《瓮中捉鳖》以及我国第一步木偶片《皇帝梦》,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动画艺术设计拉开了序幕。建国初期我国的动画设计积极向苏联学习,虽然苏联的动画技术在当时较我国更加先进,但是我国动画技术设计由于受到了其画风的影响,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而这一阶段能够告诉我们:中国动画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走民族化道路,亦步亦趋的模仿只会阻碍动画艺术的发展。 (三)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57 1965)。著名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57年成立,不仅成为了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一道里程碑,同时也引领了我国动画设计艺术向民族风格探索的道路,如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等都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特色。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在创作手法上做出了较多的创新,如以《猪八戒吃西瓜》为代表的剪纸动画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动画片等,同时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代表性作品《大闹天宫》也是创作与这个时期。 (四)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缓慢发展时期(1976 1989)。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动画片包括《小八路》、《小号手》等,而这些动画片都明显的具有写实的特点,主要描述革命战斗以及阶级斗争。 (五)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发展的第二个高峰(1976 1989)。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恢复了良好的发展氛围,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动画片的播放媒介方面的进步。1976年我国第一步银屏彩色动画《哪吒闹海》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20实际8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影响了一代人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的故事》通过电视机呈现在了更多人的眼前。所以这一极端电视机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动画片的受众,对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六)我国动画艺术设计技术的腾飞。从1990年开始至今,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突出的表现在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上,同时对先进技术的运用也推动了当前阶段的动画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我国动画片走向了产业化的道路,无论是从产量和质量上来看都实现了较大的飞跃,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动画艺术实现了对这些技术的运用,同时为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 高提供了保障。 4.技能大赛作舞台。大赛虽然只能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但是其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巨大的,通过竞赛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毕业生是否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除了要看是否有优秀的品行和技能之外,更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音乐课、美术课、劳动课、礼仪课、书法课、中华传统文化阅读课……这一大串在其他职业学校看不到的课程,都被设置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必修课里。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改革,争取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 99 ·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庸、伦理道德、和谐、以人为本、现代化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主要包括儒学、道学和佛学思想,其中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儒佛道三家学说丰富多彩,其内容和特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个人德行的修养及社会责任的承担。儒道法三家都强调“内圣外王”,“内圣”就指内心的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提高自身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安邦定国,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更具体地讲就是人立于天地之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完善了自己就要承担起对家庭、国家、天下的责任。个人的道德修养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历史上才

会出现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 第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按照孔子和后世儒家的解释、“中庸”的“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即”中用“之意。所以,中庸意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立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及。儒家认为中庸之道不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运行规律,也构成了人们实践必须达到一种境界,它被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庸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 第三,价值追求上强调重义轻利。重义轻利、以义代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大倾向。孔子”罕言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着辱”;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著名命题,以尚义反利的观点发展了如敬爱重义轻利的价值观。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的民族性格,但另外也压抑了人的物质欲望。 第四,社会关系上注重人伦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伦理关系的基础上的,社会上的个人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家庭中的父子、夫妻、兄弟关系、社会上的朋友关系构成所谓的人际关系。 第五,突出的人文倾向。中国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就其狭义来说,一般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神文”的反叛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提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人文主义者谴斥天主教鄙视人的存在,扼杀人

现代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现代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现代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时段发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每一部动画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何种风格,都会受到创作者的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角色性格、思想、动作、言语、场景、道具、甚至主题思想等各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特征。每一部动画都或强或弱的带有本民族的文化烙印。 早期的中国动画,在造型和场景方面,都带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民族化故事。而民族化视觉元素是体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在民族心理上作深层挖掘,才能表达民族化风格的内涵。 动画艺术的健康发展需要营造一种本土文化氛围,展现本土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我国第一部由万氏三兄弟创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响誉世界的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在角色和背景设计、动作、音乐中都充分吸取民族传统造型和戏曲的独特风格,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玉皇大帝或是四大天王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曲造型,甚至到中国的门神,都是《大闹天宫》中人物造型的来源。这既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又丰富了世界艺术文化宝库。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评论说:“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和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独创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事件和卓越的妙趣。”影片通过杰出的视觉设计使美猴王成为人们喜爱的形象。 之后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再次将民族艺术在动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法国《世界报》评论《小蝌蚪找妈妈》:“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而《牧笛》则将这一风格推向了极致,该片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写意抒情的美学思想,在电影结构和动画语言上作了创新实践,全片没有对白,将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发挥到了极致。《牧笛》被国外同行称赞为“一次令人神往的美的享受。”它的成功再次证明:愈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 文革前夕,中国的动画在国际上已经声誉鹊起,先后有15部动画片在国际影坛荣获大奖,民族艺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中国美术电影独特的民族风格,令国际动画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