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
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意义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意义

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旧殖民统治,后来争得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爱。1952年法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在《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他在该文中写道“我们常说有两个对抗世界却常常忘了还有一个第三世界。” 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这个术语被广泛应用。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使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同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上的发言谈到了“三个世界”。在国际学术界“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术语是等同使用的。

在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变迁中,第三世界的崛起引人注目,促使第三世界崛起的基本条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广大殖民地附属国赢得独立。第三世界主要是战后获得独立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形成的,共同的遭遇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维护已经获得的独立,才能求得共同的发展,才能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1、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各国家(其中亚洲18个,非洲6个)。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等。万隆会议和它通过的最后公报体现的亚非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而斗争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亚非会议做后公报》则因其代表正义团结友好进步,被作为战后国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而普遍引用。由中国最早提出,中印和中缅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引申发展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更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召开不仅在亚非历史上,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第一,亚非会议第一次共同发出了亚非人民要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友好合作的响亮呼声。第二,亚非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新局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宣告了殖民主义者在亚非称王称霸历史的结束。第三,万隆会议有力的推动了民主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第四,万隆会议播下了友谊谅解合作的种子。

2、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5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关于战争的危险呼吁和平的声明》,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与“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冷战后,又逐步调整了运动的重点,确立了今后的宗旨和方向:一方面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大国干涉,为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另一方面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

不结盟运动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

运动,他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它突破了万隆会议的地域限制,面向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发对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七十七国集团

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控制掠夺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集团。该集团的活动始于1963年,在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生命,当时被称为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增加到七十七个,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七十七国集团因此而得名。1992年,该集团的成员已经达到132个,但该名称始终沿用。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有一个里程碑,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第二,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1964年,最早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概念”,1967年,该集团通过的《阿尔及利亚宪章》又最早使用了“最不发达国家”的概念。该集团通过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集中阐述了南南合作的的指导原则,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剥削。第三,在推动南北对话和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总之,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大大推进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整个世界产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其经验教训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及教训

纵观发展中国家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前30年发展较快,成绩突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陷入停滞不前的阶段。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一。有些国家和地区如东亚,东南亚,拉美和中东产油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而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国家的发展速度较慢。但就整体而言,发展成就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尽管处在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但在大多数年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55-197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年均增长率为5.4%,发达国家的为4.7%;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为5.3%,发达国家为3.2%。20世纪80年代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失去的十年,但其经济增长率仍高于发达国家。1991-1995,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8%,1996年为6.3%,1997年为6%,远高于这些年度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2)畸形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一些国家跃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所谓“新兴工业国家”是指那些经济正在起飞而暂露头角的国家。尽管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工业的比重已经明显增加。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速度惊人,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

3)民族经济增长壮大,经济自主性增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

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已经掌握了电子技术、原子技术和航天技术。“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传统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发展本国的经济,监督和管理外国垄断公司和企业。

4)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所以他在世界经济重的比重也在提高。从1950年到198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比重由28%提高到33%,1996年达到44%。

2、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以至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这些问题,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从外部来讲,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从内部来讲,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主要有: 1)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而自己内部积累又十分有限,因此,吸引外资和举借外债就成了获得资金的必然途径。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过重,以至不能按时还债,发生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危机,最为严重的是撒哈拉以南的穷债务国和拉美重中债务国。这对于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只能减少投资,压缩出口,从而导致生产停滞,甚至衰退。

2)粮食问题:发展中国家几乎都都是农业国,但是除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靠吃进口粮,现在,粮食问题最为严重的是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劳动力生产总值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的41%,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饥俄人口在逐年增加,有些国家忽视农业和粮食的基础地位,农业基础差,技术是分落后,大量水土流失,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出。

3)人口问题:与粮食问题紧密相关的是人口问题。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发展中国家竟然占到47.7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世界人口比例已经从二战后的65.5%升至79%,而且还会继续提高。其严重性在于:人口快速增长,使消费比例例增加,积累下降,导致生产性投资和教育性投资的减少,因而减缓了社会发展的速度。人口猛增,将使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更大的压力,危及自身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上升,这就越发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指身临面积的减少和土壤沙漠化两个方面,战后以来,由于开垦荒地、建筑房屋、索取燃料,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另一方面就是土壤的荒漠化,沙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再有就是污染严重,表现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和酸雨污染。环境污染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损失,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到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成就和问题:

1)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成就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有少数国家继续保留着封建的、前资本主义的道路,呈现出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特点,其政治制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政教合一型的神权制如伊朗。第二种是世俗的封建君主制如泰国、巴林、科威特等国家。第三种是部落酋长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四种是军人独裁制,这种政体一般来说是比较短暂的。第五种是西方的共和制。如菲律宾、埃及、阿根廷等国家。

从整体上看,他们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在不断的探索着与本国相适应的发

展模式和道路;政治参与和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集权制逐渐向民主制发展;大多数国家选择了比较正确的民族政策,正在化解民族、部族、种族矛盾,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正在形成;大多数国家政局稳定,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等,这些均是进步文明的突出表现,是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几个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主化进程尚未完成,因为旧的统治势力依然存在,社会经济基础也远未消除。2、法制化任务艰巨:一些国家以神治国、以宗教的教义治国,一些国家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局部战争不断。不少国家法律不健全,国内秩序混乱,经济建设无法正常进行。3、政党制度难题颇多。比如容易出现军人独裁,政党和派别之争激烈,导致政权更迭无序,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建设。4、政局动荡不断。5、民族和种族关系错综复杂。主要是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殖民化过程,再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许多小国都是多民族国家。6、宗教矛盾和纠纷长期困扰。如中东地区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祥地,各种宗教内部又分为不同的派别,各个派别之间就存在矛盾和冲突。同时宗教还会引发潜藏的民族内部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恐怖主义活动增加的一大根源。7、领土和边界冲突此起彼伏。如印巴之间的三次冲突、欧加登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等。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是艰难曲折的。

三、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它是与东西关系相应而产生的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大多数位于北半球,故称南北关系。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种关系的总称,而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是南北关系的两条主线。

冷战时期,南北关系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南方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政治经济独立阶段(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建立了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在取得独立后,南方国家积极谋取经济独立。他们先后收回了海关权、货币发行权、自然资源开发权,并对一部分受外国控制的国民经济部门和企业实行了国有化。这一阶段,南北关系的主要斗争的内容是政治上的颠覆与反颠覆、经济上的控制与反控制。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方国家整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此,南方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2)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主导的经济旧秩序提出挑战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了南方国家的整体意识在增强,其斗争已经有分散状态进入了有组织有纲领的阶段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作为南方国家的政治试题和经济实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南北对话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谈判和斗争的重要形式。(3)南北关系陷入僵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打破僵局,与1981年召开了坎昆会议。这次会议就恢复南北谈判和改善南北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磋商,但由于美国对南北关系持消极态度,并力图推翻联合国第138号决议,只是南北对话未能取得进展。最后,南方国家的资金流入大大减少,紫金刀流现象十分严重。

冷战后的南北政治经济关系:(1)冷战后的南北政治关系:第一,北方讲人权矛头指向北方。冷战后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南北政治关系问题的主要问题,北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南方发动咄咄逼人的攻势,并采取把人权作为经济援助的条件,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促使南方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进行直接的干涉。第二,北方把南方作为安全和军控的重点。在安全和军控的问题上,北方国家认为,核、生、化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导弹技术在南方的扩散,是其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北方特别是美国所

推行的军控政策,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和倾向性只限制别人不限制自己,只限制跟着美国走的国家,不限制随他转的伙伴。这实质是典型的霸权主义。(2)冷战后的经济关系:第一,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乃至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别程度。第二,南方债务负担有增无减。第三,北方援助远未达标,南方过国家因援助减少而陷入困境,所以缺少发展资金的状况更为严重。第四,南北贸易权利很不平等。两极格局结束后,冷战变成了商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战场上,数额巨大,争斗激烈,但条件比较平等。在南北战场上,数额较小,条件不平等。

当前南北关系的特点: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国际关系的大调整中,南北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南北矛盾更加突出。在经济领域,南北矛盾仍很尖锐,难北京经济冲突呈上升趋势,南北政治矛盾也同样凸现出来。南北总体差距减小,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增长起了主要的带动作用,这些都使北方国家感到自己的经济强权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一方面,北方国家垂涎南方国家的巨大市场,另一方面有百般刁难,漫天要价。

(2)南北关系合作内容更广泛。这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得南北合作与依存的一面在迅速发展,南北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必将促进南北合作关系的发展。南北合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南北关系突破了相对单一的经济内容,而日益向多层次、多方位和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

(3)跨区域南北关系更加深入。在亚洲,美国提出“新大西洋共同体”的构想,并与1993年倡议召开了西雅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所后成为一年一度的固定模式。在拉美,美国1990年提出了以加强贸易、改善投资条件和减轻债务负担为支柱的《开创美洲事业的倡议》,于1992年美、加、墨三国领导人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1994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而且宣布要建立一个“西半球自由贸易区”。在南北关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洛美协定》的签订。该协定有利于非加地区的经济发展,集中体现了南北合作的有好精神。

随着南北关系的发展,在21世纪初将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亚太自由贸易区和印度洋自由贸易区等四大经济板块。每一个板块中既有北方国家,也有南方国家,这标志着南北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南北双方应当求同存异,扩大合作,加强对话,避免对抗,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作出贡献。

四、南南关系

南南关系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南关系即存在团结合作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的共同任务是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构成了南南关系的主流。南方国家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再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边界争端、民族矛盾以及大国的干涉和某些国家追求地区霸权的行为,便导致了南方国家之间的冲突、矛盾和斗争。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他不代表南南关系的主流。

1、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南南关系的核心和主流,他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之上的新型国家关系。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平等是否互利。南南合作的动因和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身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殖民地经济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所以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资金短缺、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市场狭小以及资金积累能力差等问题。单靠一国的努力,不能尽快的提

高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发展对外关系至关重要。然而发达国家难以放弃过去的宗主国思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发展中国家与其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便是南方国家的最佳选择。

(2)摆脱对北方国家的单方面依附。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单方面依赖。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如压低初级产品的价格、减少和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及向其转嫁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等,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受害者,加强南南合作对这些国家来说,不禁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3)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的最大障碍,事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南南合作不仅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改变南北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起来,加强合作,才能增加在南北对话中的分量,才能听过对话和斗争改变南北关系的现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创立条件。

(4)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发展中国家具有反帝、反殖、反霸、维护民族独立的政治一致性。在经济上,他们都十分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经济的独立,因此对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和合作有着强烈的共同愿望,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同立场,以及对共同利益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日以深刻的认识,这就成了南南合作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5)相互合作的广泛性和经济的互补性。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是世界许多经济作物和农业原料的生产地。他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其辽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差,竞争性较强。而发展中国家数目众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这种在生产上和需求上的互补性,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

但是南方国家依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经济矛盾、地区霸权主义、宗教和领土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破坏南南团结,干扰南南合作,同时也造成各自的实力内耗,导致自身的力量削弱。而地区间的军备竞赛也造成地区局势紧张,威胁地区和平,同时给西方大国进行地区干涉提供机会。有些矛盾因处理不当,甚至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不和睦、紧张、冲突甚至战争。

2、南南合作的现状和未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南合作趋势更加明显,并表现一下特点:

1)地区集团化趋势加强。在亚洲,东南亚国家联盟继续发展壮大,已经从六国发展到十国,并把中日韩聘请为观察员国,同时与各大国建立积极对话和平衡关系,在国际上谋求有利地位。在非洲,1991年非洲51国在非洲统一组织第27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该组织制定的《建立非洲共同体条约》,并与1995年实施,非洲集团化开始起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992年由10国发展到12国,这些非洲组织不仅在非洲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还帮助调节内部冲突,如对索马里和比利亚的战乱和莱索托的政治危机等进行了集体协调,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拉美,地区经济组织和经济集团在整合拉美经济、加快宏观调控步伐,求同存异消除分歧。协调市场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5年,南方共同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仅次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第四大区域性经济集团。这有利于拉美国家的团结合作和一体化事业的发展。

2) 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南方国家合作的内容既有经济、政治方面,也有社会、文化方面,还有一些全球性问题,如东南亚的缅甸、泰国和拉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在联合打击走私、贩毒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南南合作已经发展到在区

域集团内部、在区域集团之间、在南方国家之间、与发达国际之间进行合作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水平。

3)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冷战后,作为冷战时代的产物不结盟运动被置于十字路口,其队伍一度思想混乱,拉美大国阿根廷甚至退出了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也有所减弱,通过多次会议,在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基础上调整了战略重点,确立了今后前进的宗旨和方向。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大国干涉;另一方面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

不结盟运动还与七十七国集团共同确立了冷战后时期的具体目标: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反对将多数发展中国家排斥在世界经济主要决策过程之外,要求实现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在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通过和平协商形式解决种族、宗教、政治和社会争端,特别是历史性争端。在裁军问题上,主张坚持全面无歧视的实现裁军,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强调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在人权问题上,反对讲人权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提出建立以和平、公正、平等和完全尊重国际法准则的无缺陷、无担忧、能兼容并蓄的世界新秩序。

五、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

邓小平曾经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中积极的因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在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成员增加了。这个变化的价值要给予充分的估量。第三世界在战后的崛起是当今时代的头等大事,它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世界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旧殖民统治,大大推进了历史的进步。长期以来,这些国家在世界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如今,以积极主动、自信、坚定的姿态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在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使整个世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应该说,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是战后伟大的历史事件,是历史的积极因素和长足的进步。在新旧格局交替和世界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国和大国集团的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团结合作的加强,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他们是改变联合国面貌的主要因素:联合国建立之初,受西方大国控制。在美国的操纵下做出了有悖《联合国宪章》的事,如1950年通过的派出的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的决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从而使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联合国的很多机构中,第三世界的名额有了增加,联合国的某些不公正的规定和宪章得到修改,页动摇了美国在联合国中称王称霸的局面。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它们在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不断提高。

3、他们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这些战争均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直接与霸权主义进行斗争,显示了自己的力量。第三世界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提出和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和行动,有力的限制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上的为所欲为。实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不参加任何大国的军事集团,不准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提倡建立和平区和无核区,这些有第三世界提出的主张,打击了霸权主义者,成为世界长期保持和平与安宁的最重要的因素。

4、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繁荣的源泉:第三世界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但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整体,政治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都在增大”。

第三世界一直是发达国家的生命线。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能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赖于第三世界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甚至高素质的人才。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三世界出现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等问题也会影响到发达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充分的说明。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粮食问题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第三世界的参与合作,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5、第三世界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第三世界在战后最早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他们运用自己的资源、市场优势,创造了石油战、资源战、海洋战等,为国际秩序破旧立新提供了好经验,他们发挥集体自力更生的优势,创造并运用了南南合作的形式,进行南北谈判、南北合作,是国际秩序破旧立新的可取方式,第三世界不畏艰难,积极推动,如取得了多个《洛美协定》、多次“亚欧会议”等对双方均有利的可喜成果。

6、第三世界在世界经济地位提高:在国际市场上,随着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过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所造成的畸形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变。第三世界在世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也在日益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已经打入欧美市场,甚至有些高科技产品也进入了以前为西方国家独占的殿堂。在农业方面,过去缺粮国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现在都已经自给有余。

总之,现在的世界离不开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更加突出。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也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第三世界来源与现状笔记整理

第三世界(30) 一、由来 最早使用“第三世界”这一用语的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他受到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僧侣和贵族意外的“第三等级”概念的启发,在《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借以形象的刻画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 “第三世界”真正成为国际政治的通用词语则是在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它主要指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保持独立、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国家或国家联合。毛泽东同志在第三世界的问题上有他独到的引申发挥。他把美苏两霸划为“第一世界”;把西欧和东欧国家称为“第二世界”,并强调他们也是美苏争霸的受害者;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第三世界”。他对第三世界的划分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反霸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称既然东西方对抗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世界这一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虽然冷战结束了,单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若追根溯源,这种关系并非诞生于冷战时期,而是冷战开始前甚至20世纪之前就存在了。因此,再有人主张冷战后第三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的同时,西方国家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已经改变了对第三世界的传统定义,称之为“一个通常用来形容世界上更为贫穷的、经济上欠发达国家的术语。它包括亚洲、中东和大洋洲除以色列、日本、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意外的所有国家,非洲除南非外的所有国家和西半球除加拿大和美国外的所有国家。” 综观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变化,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按照沃勒斯坦的分析,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在16世纪的崛起,世界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就已经被逐渐打破,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式的世界体系和依附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早的“第三世界”发端于东欧,西欧的工业品与东欧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最早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与扩张,非洲和美洲的边远地区、亚洲先后成为修资本主义中心的边缘。但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反抗也由原来的“造反”发展为革命。两次第三世界革命的浪潮使得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并登上世界舞台。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所为第三世界,既不是一组国家,也不是一组统计标准,而是一组关系——一种支配的宗主国中心与依附的外援地区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地区在过去是殖民地,今天是新殖民地式的‘独立’国。”这种界定揭示了第三世界的历史根源,也描绘了它的现实处境。所谓“第三世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出于边缘地位、依附于中心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关系和体系并未因冷战的发生和第三世界在政治上的崛起而发生质的变化,也没有因为冷战的终结而消失。 二、现状 尽管历史遭遇相似,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位置相同,但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他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陷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及至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短也不一样。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国家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试卷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一、单项选择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1995年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A、智力型经济B、信息化经济C、创新型经济 2、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C 、维护经济安全 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 A、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B、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 C、没有中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 三、论述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不仅是各国经济,而且各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政治和军事是核心内容。而当今国际关系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对世界政治和各国政治都产生了影响。(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有助于制止战争,推动国际合作。(3)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可以加快发展,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4)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因此更多地强调主权过时的观点,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动荡加剧、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强势文化渗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稳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为获益者,取决于各国自身的实力和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能力。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费的观点。 (3)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答案要点: (1)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从材料3也可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 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作用逐渐消失,实际上否定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3)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2、以下是关于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材料 材料1美国的领导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在世界各种新危机的险境中导航并利用其产生的 材料2 问:本世纪末发生的战争和大屠杀增加了。是不是美国这个惟一的超级大国不能或者说不愿意对此加以控制呢? 答:美国想控制,但是它却控制不了。甚至在军事技术和经济上所占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都不足以使它能够控制形势。美国必须认清,自己对稳定世界局势所起作用的局限性。迄今,它对此没有做出哪怕是最小的贡献。就连北约的干涉也没有对世界起稳定作用,而恰恰相反。……即使美国人能够重新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和国际组织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和国际组织 山东王涛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主要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3)操纵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中心问题:处置战败的德国。 (5)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6)《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7)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性质的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8)评价:①积极方面: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欧洲和西亚的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凡尔赛体系。②消极方面: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使体系不能长久。 (9)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华盛顿会议 (1)背景: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2)时间:1921—1922年。 (3)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4)操纵国:美、英、日。

(5)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6)结果:签订《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7)《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主要问题是中国问题。 (8)评价: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统治的新秩序;形成华盛顿体系。 (9)对中国的影响: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②打破了一战时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便利。③中国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收回了山东主权。 3.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9月。 (2)参加者: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 (3)目的:英、法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求得一时太平。 (4)内容及成果: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全称为《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5)实质: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6)后果:慕尼黑阴谋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不久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加速了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此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苏德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消除了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在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同时也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形成。 4.雅尔塔会议(也称“克里木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3)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安排战后世界一系列政治与安全问题。 (4)与会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5)内容:①打败德国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③成立联合国。

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doc

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考点 (一)五十至八十年代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2.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五十至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挫折 2.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五十至八十年代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 (四)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非洲和拉美的独立运动 2.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3.亚洲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讲述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危机、“滞胀”,培养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史实,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分析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成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5.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认识、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7.对比新加坡与韩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 (一)50-8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原因②德日经济发展的异同 2.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①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②美霸主地位动摇的表现及影响③经济的“滞胀” (二)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①苏共“二十大”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③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2.东欧的变革 ①东欧变革的背景②南斯拉夫的改革③波兰的改革④匈牙利改革⑤捷克的“布拉格之春”

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 历史(含答案)

2020年南平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14页,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4.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A.推行仁德的旨趣 B.防御狄人的思量 C.拓展疆域的需要 D.羁縻笼络的考虑 25.元朔五年,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士人拜相制 A.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 B.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机制 C.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D.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 26.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 C.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 D.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 27.清代官方以文官驻镇负责法定社区的保甲里社系列,以汛弁(低级武官)驻防分管自然社区的乡兵团练系列;还通过控制牙行,实现对市镇经济上的管理和统辖。这表明清代市镇 A.成为基层社会的经济中心 B.兼具军事经济双项的管理功能 C.呈现乡族组织的自治色彩 D.承担联系区域生产的枢纽作用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第三世界三个国家的医疗政策简介

第三世界三个国家的医疗政策简介 近日,国内媒体提出的两个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即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排序中,名列倒数第四。世卫组织与我国相关机构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本报驻外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亲身感受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保证医疗公平做出的努力。 巴基斯坦:穷人不怕看病,富人不怕花钱 巴基斯坦并不富裕,但在采访中,巴政府开办的免费医院、医药分离的医疗体制和公务员报销制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前,在巴基斯坦卫生部新闻官阿布杜尔的陪同下,本报记者到巴基斯坦最大的一所公立医院——伊斯兰堡医院进行采访。走进医院大门,迎面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不远处,一些病人正三五成群地聚在树荫下聊天。他们穿着普通甚至破旧,但表情轻松,很少有人愁眉苦脸。据介绍,巴公立医院完全由政府拨款,不以赚钱为目的,医务人员可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所以,在这里看病,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国人,全都免收一切费用,包括药费。像这样的联邦级公立医院在首都有两所,此外还有多所省级公立医院,可基本满足普通百姓的医疗需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巴基斯坦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收入不到私营医院同行的一半,这么低的“价码”能吸引到优秀医生吗?阿布杜尔说,虽然公立医院工资不高,但这里有许多特殊待遇,如每年33天的带薪休假、20天的半薪休假、数额不菲的住房补贴,以及众多的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此外,由于公立医院收治的病人远远多于私营医院,使得这里的医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医术并不比私营医院差。 “医”解决了,那么“药”又如何呢?对此,阿布杜尔承认,公立医院免费提供的药品种类极为有限,因此一些病人必须到药店去买药。巴基斯坦实行医药分离制度,也就是说公立医院除了免费药物外,不得经营药品。巴基斯坦的药店分成平价药店和营利药店两种,平价药店的药品全都来自政府出资的制药厂,虽然没有什么名贵药,但种类齐全,价格也极为便宜,并实行24小时营业。伊斯兰堡医院的病房入口处恰好有一个平价药店,这个药店虽然坐落在院区,但并不属于医院的一部分。这家独立经营的药店看起来像火车站的售票口,病人先把药方和钱从小窗口递进去,里面的人再把药送出来。平价药店的外观有些寒酸,却经济实惠,在这里一包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药只需5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7卢比),即使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也能负担。 在巴基斯坦,无论是设施还是服务,私营医院都要远远好于公立医院。在伊斯兰堡最大的私营医院——仕砝医院,一名西服革履的接待员告诉记者,他们那里的医生百分之百毕业于欧美著名医科大学,且必须有10年以上的从医经验;医院科室齐全并能进行各种高难度手术。在仕砝医院挂完号,病人均会由面带微笑的引导员引领到诊室,候诊区内则有舒适的沙发和空调,而住院区的高级病房内不仅摆放着鲜花,还有电话和电视,舒适程度不亚于星级宾馆。但私营医院的收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在仕砝医院光是挂号费就要700多卢比,只有那些高级经理、外企人士和外国驻巴机构雇员等高收入者才敢光顾。 除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对公务员看病实行报销也是巴基斯坦医疗制度的一大特色。巴基斯坦的公职人员分成级别较低的办事员和级别较高的公务员两大类,政府经营的媒体等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也属于公职人员。如果遇到公立医院无法诊治的疑难病症而必须转移到私营医院,或需要到药店去购买公立医院没有的药品时,公务员及其家属可拿着公立医院主治

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第十一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与斗争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8辽宁大连一模)“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这种观点认为“该计划”( ) A.客观上促成了欧洲一体化 B.加速了欧洲摆脱美国控制 C.稳定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 D.有利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A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推断该计划是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促成了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 2.(2019陕西咸阳模拟)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这一协议( )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四川凉山三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 )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吴于廑《世界史

第6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6.1 复习笔记 一、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1.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第三世界 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另一种政治力量。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提出 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时由周恩来提出。 b.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2)亚非会议的召开 ①过程 a.1954年4月,首先由印尼总理提出召开亚非会议。 b.同年12月,五国总理决定联合发起召开亚非会议,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亚非国家出席。 c.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②目的

a.促进亚非各国的亲善、合作,建立睦邻关系; b.讨论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 c.研究有关民族主权、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 d.讨论亚非国家和人民的世界地位,以及它们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③内容 a.多数国家代表发言,都围绕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等会议主题进行。 b.少数代表受西方势力的挑拨,攻击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说亚非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反对共产主义。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引起各代表团的强烈反响及认同。 ④成果 a.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b.通过了《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公报内容包括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以及有关经济、文化合作及人权、民族自决权等共七项决议。 (3)“万隆精神”的影响 ①亚非会议的意义 a.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b.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大大地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世界史(学科门类:历史学一级学科:世界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世界史学科专门人才。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作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六、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论文形式:学术型论文。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PUM505 1学期(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UP504 1学期(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PUP505 1学期(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3学分PUF500 1学期(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6学分) 人类学方法论3学分HAC702 1学期(Theory an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通过对社会、语言、民族、实物资料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

九年级历史第三世界的兴起(B卷)

第六单元第三世界的兴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朝鲜和越南北方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二战以后 B.一战以后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2.印度人民长期反英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标志是 A.1947年印度独立 B.1947年印巴分治 C.印、巴共和国成立 D.尼赫鲁任印度总理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②英国同意印度独立③埃及爆发“七月革命”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4.1947年,印度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 A.英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5.下列叙述中,不能正确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埃及、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B.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非洲独立年” C.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法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崩溃 D.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统治最终结束 6.“非洲独立年”时独立的非洲国家有 A.12个 B.15个 C.17个 D.31个 7.下列国家中不属于第三世界的是 A.墨西哥 B.埃及 C.中国 D.日本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第三世界发展的是 A.绝大多数是战后的亚、非、拉美独立国家 B.大多数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反帝、反殖、反霸的外交政策 C.20世纪60年代登上世界政治舞台,90年代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斗争 9.发生于1955年的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共同愿望的历史事件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亚非会议召开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七十七国集团”的产生 10.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A.万隆 B.亚的斯亚贝巴 C.河内 D.雅加达 11.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 A.1955年 B.1956年 C.1961年 D.1960年 12.下列各项不结盟运动中的政策中不正确的是 A.独立 B.自主 C.非集团化 D.非军事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不属于实行“分治”后出现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 D.以色列 14.下列对亚洲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B.20世纪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C.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 D.亚洲“四小龙”主要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5.1945年,宣布印尼独立的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是 A.纳赛尔 B.尼赫鲁 C.苏加诺 D.铁托 二、判断是非(每题2分,共10分,说明: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6.在亚洲拥有殖民地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势力被严重削弱。为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 17.由于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极为重要,美国始终不愿放弃对运河区的控制,运河区成了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之国”。(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标准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作者:————————————————————————————————日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第三世界的兴起》教学设计之二

第三世界的兴起·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1课第三世界的兴起 教材分析 第三世界的兴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亚、非、拉大批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民族独立或在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二是第三世界国家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形成为标志。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以“七十七国集团”形成为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在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的局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第三世界的形成;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亚洲其他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埃及“七月革命”;阿尔及利亚独立;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收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南北问题;七十七国集团。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第三世界的形成使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②第三世界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明,第三世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从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大事件;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的重大事件。 难点: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后,世界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此外,世界政治格局还有一个重大变化,这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本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战后第三世

界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斗争。(板书课题) (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提问,什么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指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是毛泽东在1974年提出来的。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指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亚、非、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一般不再使用,第三世界的概念仍在使用。 一、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板书) 1.越南、朝鲜、中国革命的胜利(板书) 二战之前,亚洲独立国家主要就是日本。其他国家大多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请学生举例)亚洲人民很早就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二战后,亚洲各国利用日本投降、殖民体系崩溃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独立运动。越、朝、中三国经过艰苦斗争,建立人民政权,获得民族独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板书) 印度是英国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英国殖民者称为“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印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迫使英国在1947年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独立过程中,英国殖民者有意挑动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对立,以最大限度的维护英国殖民利益,因而印度独立是以印巴分治的形式实现的。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印度,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地区组成巴基斯坦。东巴和西巴,即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尼赫鲁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要求记住,他曾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曾九次入狱,印度独立后担任首任总理直到1964年逝世。尼赫鲁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3.亚洲其他新兴独立国家(板书) (将下列内容制成投影片,打出并简略讲解,指导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到位置。) 在亚洲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时,非洲人民的独立斗争也在不断高涨。 二、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板书) 1.埃及“七月革命”和阿尔及利亚独立(板书)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开展起来。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英国控制的法鲁克王朝,实现真正的独立。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打败英、法、以的侵略,取得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纳赛尔成为深受埃及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一)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①战后到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主要在亚洲和北非几个国家。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战场在非洲。③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不仅最后消除了一批顽固的老殖民据点,而且一些国家从争取维护民族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的诞生、77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1.万隆会议 指XXXX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包括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历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讨论亚非事务的国际会议,是战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亚非国家新觉醒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的“求同存异”原则,博得各国代表的欢迎和赞扬,为会议的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会议确定了指导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合作、反帝反殖、维护独立、捍卫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①第三世界崛起的第

一个里程碑和重要标志,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②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③增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同情和支持,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它所确定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在十项原则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家关系的普遍原则。 2.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的。XXXX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宣言》,宣告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和宗旨的“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从最初的25个国家发展到了当前的110个国家,成为全球的国际政治运动,从政治上为第三世界多种类型国家的联合奠定了组织基础。作用:①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最主要的政治代表。 ②它坚持了反帝、反殖、反霸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方向,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捍卫了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促进了人类进步和发展事业。 3.77国集团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为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经济合作、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XXXX 年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自称为“77国集团”(又称“发展中国家会议”)。XXXX年成员已增加到120个,仍然沿用77国集团这个名称。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重点总结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 一、古代新闻传播 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 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 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 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褒姒烽火戏诸侯) 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 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 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 ⑵两种手抄新闻 ①官方公报 《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②新闻信 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欧洲古代的新闻信分为公信和私信。公信为官方的新闻信,多传递政情、国事。私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手抄报纸产生的基础。 (新闻信发行者自备船只和奴隶,亲自到政府议事厅抄录官报内容,上船口述,由奴隶抄录,每到一处再分送各个订户。)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业分层达标训练:8.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

学业分层达标训练: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A组基础达标训练 1、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 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间为1953—1964年,而两极格局瓦解时间为1991年,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两极格局已经瓦解了,故D项错误。 答案:A 2.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A.“八一九”事件 B.叶利钦掌权 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 解析: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也直接导致了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 3、二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

B.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崛起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解析:美国重新称霸世界的说法错误,而B、C两项虽然对两极格局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但不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二战后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答案:D 4、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俄国实力衰落 B.美国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挑战 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了制约作用,故“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主宰世界”,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时间(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