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笔记--完整增强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笔记--完整增强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笔记--完整增强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笔记--完整增强版

第一章

第二章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上的;

5、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7、 显微镜小专题

(1) 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

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镜臂

物镜 镜柱

镜座

反光镜

遮光器

载物台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8

9、蓝藻介绍

(1)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10、细胞的统一性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组成。

(2)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所组成的。

11、细胞学说(细胞的发现者:列文虎克;细胞学说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Mo、Cu

C、H、O、N、P、S

C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85%~90%

无机盐

无机盐1%~1.5%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糖类和核酸 1%~1.5%

有机物脂质1%~2%

蛋白质7%~10%

4

淀)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就是蛋白质。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3、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

的;

4、氨基酸结构通式:

H(氢)

—C—COOH(羧基)

(氨基) NH

2

5

氨基数=总氨基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去的水分子数

6、蛋白质种类不同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的肽

链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7、蛋白质的功能:①结构蛋白,如肌肉、头发、蛛丝等;②催化作用,唾液淀

粉酶、胃蛋白酶等绝大多数酶;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等;⑤免疫作用,如抗体。

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有活细胞都离不开蛋白质。

并非所有的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

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

3、①构成

种多样的,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②每个DNA分子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率和排列顺序数特定的,其特定的脱

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特定的遗传信息。

③只含有RNA一种核酸的是病毒,其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也具有多样性和特

异性。

4、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就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5、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即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

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

①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②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称为“生命的燃料”。

③葡萄糖不能水解,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

④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蔗糖。

⑤常见的二糖还有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的麦芽糖。

⑥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

⑦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

2

3①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由许多基本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②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

酸。

③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④由于碳原子组成生物大分子的重要作用,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

有碳,就没有生命”。 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①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一般为60%—

95%。 ②不同生物体内的水含量差别很大。

③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2①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含量较多的离子有:Na +、K +、Ca 2+、Mg 2+、Fe 2+、Fe 3+等 含量较多的阴离子:Cl -、SO42-、PO 43-、HCO 3-等

②细胞中还有少量的无机盐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如血红蛋白中含Fe 2+、高等植物

的叶绿素分子中含Mg 2+。 3、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③调节PH 值,维持细胞及动物和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 ④无机盐是细胞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4、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元素基础——C 、H 、O 、N

细胞的基本框架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糖类和脂肪

水和无机盐既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又是重要的功能物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成分

2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壁

是存在于植物细胞膜外,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化学成分主

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4、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

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以及众多细胞器膜。

5、在体验制备膜的方法实验中,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细胞,这体现了无机盐具

有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 6

胆固醇属于脂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血红蛋白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H、O、N、Fe,它具有在氧浓度高的时候容易

与氧结合。

细胞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是胞间连丝。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

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

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车间”。

4、内质网是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

成的“车间”。

5、内质网的类型:粗面内质网(上有核糖体)、滑面内质网

6、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

“发送站”,

功能: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

7、核糖体的功能: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分布: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8、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9、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着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10、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里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分布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

11、细胞质的组成:主要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12、细胞质基质存在状态:胶质状态

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酸和多种酶

功能:是多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13、叶绿体分布:叶肉细胞中、形态:扁平的梭形、颜色:绿色

1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

铃形等。

15、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围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

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6、分泌蛋白: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气作用的,这类蛋

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17、分泌蛋白合成途径: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

构的蛋白质)→囊泡→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18、生物膜的组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

19、分泌蛋白在形成过程中,要发生不同膜的融合,膜融合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

20、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1、细胞器归类分析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①从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②从结构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③从成分

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④从功能上分析

线粒体(供能)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

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细胞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成

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纺锤体

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

2、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着着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

染色质: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携带遗传信息;能被碱性染料染

3、细胞核染成深色;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中,核仁体积相对较大。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短,变粗染色体

(间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

解螺旋,成为丝状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细胞核中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是DNA,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

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渗透作用

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伸缩性小)

细胞膜

细胞质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伸缩性大)

液泡膜(相当于半透膜)

细胞壁伸缩性小

内因: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渗透失水→质壁

原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分离

外因: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宏观上:植物由坚挺→萎蔫

表现液泡:(大→小)

微观上:细胞液颜色:(浅→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①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嵌在磷脂分子的表层(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嵌入磷脂分子层

贯穿于磷脂分子层

③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与细胞的识别、保护、免疫等密切相关。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

还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④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流动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被动运输

O

油、

红细胞吸

收葡萄糖

无机盐、

糖、氨基

不同,不同

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②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已经

达到饱和,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2)能量

4、胞吞和胞吐

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的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

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上,与细胞膜融

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是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蛋白质的合成原料是:氨基酸 RNA 的合成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酶的来源:活细胞

生理功能:具有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化学本质的验证试验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 +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3、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2 ②要经过研磨,这样能使肝脏细胞破裂,酶分子充分释放出来; ③试管中插入点燃但不火焰的卫生香时,不要插入气泡中,一面卫生香熄灭;

④注意安全,H 2O 2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要溅到皮肤上,如果不慎溅

到皮肤上要及时用用清水冲洗。

实验结论:H 2O 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 4

5

①酶具有高效性;②酶具有专一性;③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酶的最适温度:动物 35℃—40℃;植物 40℃—50℃;

细菌和真菌 70℃。

最适PH值:动物 6.5—8.0、胃蛋白酶最适PH 值为1.5;

植物 4.5—6.5.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主要储能物质:脂肪;直接能源物质:ATP;

最终能量

来源:太阳能。

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淀粉;动物细胞内储能物质:糖原。

2、ATP的化学组成:A、核糖、磷酸

组成元素:C、H、O、N、P

结构通式

3、结构简式:A—P~P~P

4、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

5、ATP与ADP的这种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6、生物界的共性: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

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

的充足供应,而进入锥形瓶的空实验注意事项:(1)空气持续通入保证了O

2

气先通过盛

有NaOHaq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

,保证最后通入澄

2

清石灰水

的CO

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2

(2)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中,先将盛有酵母菌的锥形瓶静置一段时间,

让其先进行有氧呼吸将锥形瓶内的氧气消耗尽,再连通装置,检测其

无氧呼吸产物。

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谁;在无氧条件

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3、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4、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 6H 12O 6 +6H 2

O+6O 2 6CO 2 +12H 2O+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ATP(少) 第二阶段:丙酮酸+水→CO2+[H]+ATP(少) 第三阶段:O2+[H]→H2O+ATP(大量) 5、无氧呼吸: 总反应式:

C 6H 12O 6

2C 3H 6O 3 (乳酸) + 少量能量

C 6H 12O 6 2C 2H 5OH(酒精) + 2CO 2

+少量能量

场所:细胞质基质

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ATP(少) 第二阶段:丙酮酸→2C2H5OH+2CO2+能量

丙酮酸→2C3H6O3+能量

7、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酵母菌细胞核大多数植物细胞等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乳酸菌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骨骼肌细胞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酶 酶 酶

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原理: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分离原理: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快,反之则

慢‘

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

研磨石放入少量的SO

放入少量CaCO

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3

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取两角是防止滤液在滤纸边缘处扩散过快;

层析时,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以免滤液细线中的色素

溶解在层析液中。

实验结果: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颜色不同的色素带;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4叶绿素b(黄绿素)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4)叶黄素(黄色)

a

2、光合作用的概念分析

①场所: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

②能量来源:光能

③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

④产物:无机物和氧气

⑤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过程

反应式:

光反应:

条件:光、色素、酶、水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能

H

2O

O 2 水在光下分[

H ]

AD

P+P i

A T P 光反应过程

C 5

C O

2

2C

3

供氢

酶 供能

还原 (C H 2O )

多种酶参加催化

暗反应过程 CO 2+H 2O* (CH 2O )+O*2 光能

叶绿体

水的光解: 物质变化 ATP 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暗反应:

条件:酶、CO 2、[H]、ATP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 2的固定:

物质变化

C 3化合物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CO2的浓度;(2)水分含量:(3)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及光

的成分;(4)温度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

2、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3、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有丝分裂

分裂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

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分裂间期:占周期90%—95%,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合成

姐妹生]

前期:①染色质变成染色体;②细胞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H 2O → [H] + O 2 ADP+Pi+光能 ATP

酶 光能

CO 2 + C 5 → 2C 3 酶

2C 3 + [H] 酶 (CH 2O) + C 5 ATP

③核仁解体、核膜消失。[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运动,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形态稳

分裂期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①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②由纺锤

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①染色体成为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

形成新的细胞核;③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中央

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成为两个子细胞。[两体

消失膜仁现]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两点区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笔记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新陈代谢,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为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因为它们单独存在时,不能完成生命活动)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而无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如大肠杆菌,草履虫等)的细胞水平也就是个体水平、同一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池塘中,一只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些草履虫共同构成一个种群,这些草履虫与其他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群落,一个池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生殖细胞;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由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引起的,T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力下降,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7、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程序是:移动装片→调节亮度 →(Cu2O)砖红色沉淀(条件是水浴加热) 脂肪+苏丹Ⅲ→红色)(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洗去浮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水解染色→绿色;吡罗红+RNA→内质网→细胞膜 23、生物膜的转化中心是内质网、可直接转化的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 可间接转化的膜(以囊泡形式转化的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24、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也包括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 25、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26、生物膜系统的功能: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②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高一生物必修1笔记整理

生物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的。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 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和,可进行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菌,菌,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 最基本元素:(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第1章 走近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判一判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 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 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提醒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 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分子 细胞器是核糖体。 ①.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②.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1.生命活 动离不 开细胞 (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 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 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2.生命系 统的结 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组成 、结构和 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念蓝发颤)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docx.docx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多细 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 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 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 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 =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不 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镜头种类有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视野 物镜有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放大倍数越大,视 大野里观察到的细胞目镜无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数目越少,视野越 小暗。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大小较小( 1~10um )较大( 10~100um) 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不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同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没有 点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遗传物质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有核膜和核仁, DNA 与蛋白质 核膜、核仁, DNA 不与蛋白质结结合成染色质 合 举例细菌、蓝藻、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相1、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似2、都有遗传物质。 点 9、蓝藻介绍 (1)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10、细胞的统一性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组成。

高中生物必修2最详细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反交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体现在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 1/ 8

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 2020 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 1 和第 4 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 内容要点: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3/ 8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六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控制范围,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大约占细胞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实质:染色质复制)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形定数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加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重开始)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参与的细胞器:间期:核糖体,中心体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全过程。有单体出现时,DNA数目为染色体的2倍,单体消失时,DNA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间期:动物细胞因为有中心体,间期要进行中心粒的复制。 (2)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末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②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 七、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红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分裂结果:增加细胞的数目 分化结果:增加细胞的种类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种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特点:①高度分化②基因没改变例如:胡萝卜根组织的离体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4N→2N(2)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2N→4N→2N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笔记(知识点)只是分享

高一生物考试背诵内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7 8(不是所有的鱼) 9 10 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O2养料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cl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 2- 、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 ...、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 ...、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 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 ..提供了依据 .......;也为生物的进化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知识点笔记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 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 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笔记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高一生物易错知识点 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 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 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 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 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 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 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 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 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 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 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 叶绿体。 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 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 一错误的主要原因。 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 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 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 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易错点4ATP分子结构的相关内容 易错分析:不清楚ATP、AD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关系。 走出误区:从ATP的结构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中的A 含义不同),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五碳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 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生物笔记整理【高一复习笔记.绝对有用】

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物(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如噬菌体)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单,多细胞生物 缩手反应:生物的应激性T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细胞组成)传入神经(神经元组成)中枢神经(神经元组成)传出神 经(神经元组成)效应器(肌肉细胞组成) 【结论】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寄生在别的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如病毒) 2. 单细胞生物可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 多细胞生物也是通过细胞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生命系统】1.有生命活动 2. 系统(a. 一个整体b.各种不同成份c.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T个体m种群T群落m生态系统T生物圈 | 个体本身| | 个体之间| | 生物与环境之间| 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第2节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点)和统一性(相同点) A细胞膜动物细胞大多具有的基本结构。(统一性) 细胞质* ?:::■:■ ;;■;■*细胞核细胞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细胞所处位置不同。(细胞的分化)【分类】病毒无细胞结构 细菌细胞无细胞核的细胞被称为原核细胞(有拟核)。【细菌、蓝藻等】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叫真核细胞。【动物、植物、真菌等】 结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常用判断细菌方法:除乳酸菌外,一般带“形状”的词,如“杆”“球” “螺旋”等字眼的是细菌。 【蓝藻】原核生物中多种水生、光合、产氧的一类自养生物的总称。厂蓝球藻 颤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蓝藻 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较大10um-100um念珠藻细胞核没有核膜,称为拟核有核膜,成形的细胞核 染色体无有DNA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染色体 主要生物细菌、蓝藻等动物、植物、真菌等1J蛋白质第2章第1节细胞中兀素和化合物 地壳与组成细胞元素含量TT统一性:地壳与细胞都含有共同的元素差异性:各元素所含的比重不同【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量>1/10000 ):C H O N P S K C Mg 等 L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 微量元素(含量占人体总量<1/10000 ):Fe Mn Zn Cu B Mo 等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水和蛋白质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按比重大小排):占鲜重比O C H N P 占干重比C O N H Ca P 第2节蛋白质 【氨基酸】 (大分子)蛋白质分解?(小分子)氨基酸 1. 生物体中,氨基酸的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 一个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3. 一个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C原子上。

高一生物必修一课堂实录

高中生物必修一内容简介: 我们为您收录的这部高一生物必修一视频教程是一部名师主讲的关于高一生物知识的精品教程。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 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②叶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在形状、排列状况和内部绿色颗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叶脉细胞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这些细胞是怎样排列的? 2.做笔记的方法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3.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