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摘要——续)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摘要——续)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摘要——

续)

李宝恒

【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

【年(卷),期】1983(000)002

【摘要】<正> 第四章技术和增长的极限在过去三百年间,由于一系列惊人的技术进展,人类已经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极限推后了,并且汇集了感人的记录。许多人期望,技术上的突破会继续无限地提高物质的最高极限。这些人用毫不含糊的技术乐观主义来谈论未来。新技术会改变世界系统盛衰的趋势吗? 这个世界系统的基本行为模式是人口和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李宝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人类困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罗马俱乐部思想和社会研究方法述评 [J], 张居永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态之维——基于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的反思与展望[J], 裴士军;徐朝旭

3.从《增长的极限》到《微电子学和社会》——评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困境的研究[J], 李宝恒

4.《增长的极限》马俱乐部对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摘要) [J], 李宝恒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兼评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理论 [J], 陈贻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 丹尼斯·米都斯等 我作为秘书长并不希望一切显得太有戏剧性。但是,我只能从对我有用的信息中得出结论:联合国的会员国也许只剩下十年时间了。在这十年中,要把它们的旧有的争端放在从属地位,确立全球性的伙伴关系,以抑制军备竞赛,改善人类环境,使人口爆炸停止,并使发展努力得到所需要的力量,如果这样一种伙伴关系不能在今后十年中确立,那么我非常担心我已经提到的那些问题会达到如此令人震惊的地步,以至我们丧失控制能力。 --尤·桑特,1969年。 尤.桑特提到的军备竞赛、环境恶化、人口爆炸和经济萧条等问题,被现代人引证为主要的和长期的问题。许多人相信,人类社会的未来进程,甚至人类社会的生存,也许就取决于世界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的速度和效率。然而,世界人口中只有一小部分关心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或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人类前景 世界上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系列压力和问题,需要他的注意和行动。这些问题在许多不同的层次上影响着他。他可能试图为他自己和他的家庭得到明天的食品花费许多时间;他可能关心个人的权力或者他所在的国家的权力;他可能担心在他的一生中发生世界大战,或者同他邻居中的一伙对手在下个星期发生一场冲突。 人类所关心的事情的不同层次,可以在图1上表示出来。这张图包含空间和时间二个维度。人类所关心的每一件事,可以在这张图的某些点上确定,其位置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地理上的空间有多大和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有多久。大多数人烦恼的事情集中在这张图表的左下角。对这些人来说,生活是困难的,他们几乎必须逐日把他们的全部努力都用于养活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另外一些人思考的问题和行动,则在空间或时间轴线上的更远位置,他们所察觉的压力不仅包括他们自己,而且包括他们所参与的共同体。他们采取的行动不是向未来延续几天,而是几周或者几年。 一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正确地观察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取决于他的教养,他过去的经验,以及他在每个层次上面临的问题的紧迫性。大多数人在把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伸展到较大领域里的问题以前,必须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较小领域里的问题。 一般说,与问题有关的空间愈大,时间愈长,真正关心其解决办法的人数就愈少。虽然世界人民的前景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同的,人类所关心的每一件事都落在这张空间--时间图表的某些地方。世界人民的大多数关心的是在短期内只影响家庭或朋友的事情。另外一些人在时间上或者在更大的区域上,如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进一步向前看,只有很少数人对全球及其未来有卓识远见。 一个人的眼界局限于太小的领域,是令人扫兴而且危险的。一个人全力以赴,力求解决某些刻不容缓的局部问题,结果却发现他的努力在更大范围内发生的事件面前失败了。这方面有许多例子。一个农民精心维护的田地,可能在一次国际战争中被毁灭;地方官员的计划可能被一项国家政策推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由于世界对它的产品缺乏需求而受挫折。大多数个人的目标最终可能由于像尤·桑特提到的那些长期的全球趋势而遭到失败。今天对这些问题的关心确实在增长。

走向未来丛书书目

《走向未来》丛书书目 《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83年开始,到1989年因众所周知或不知的原因结束,共出版约74种。因介绍西方现代思潮特别是“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伦)、融会文理、倡导科学理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新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锋和主将。 1984年出版: 《人的发现》李平晔著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李宝恒译 《激动人心的年代》李醒民著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道.霍夫斯塔特著乐秀成译 《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根据F.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灌耕编译 《现实与选择》朱家明吕政著 《经济控制论》何维凌邓英淘编著 《探险与世界》于有彬编著 《看不见的手》杨君昌编著 《语言学与现代科学》陈明远编著 《在历史的表象背后》金观涛著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刘青峰著 1985年出版: 《人的现代化》[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著殷陆君编译 《大变化时代的建设者》汪家溶编著 《没有极限的增长》朱利安.林肯.西蒙原著黄江南朱嘉明编译 《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金观涛唐若昕著 《在国际舞台上》陈汉文编著 《昨天今天明天》邓正来编著 《摇篮与墓地》陈越光陈小雅著 《择优分配原理》茅于轼著 《第三次数学危机》胡作立著 《凯恩斯革命》杨君昌编著 《艺术魅力的探寻》林兴宅编著 《西方文官系统》杨百揆陈子明陈兆刚李盛平缪晓非著 《动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变化》邓英淘何维凌编著 《新的综合》[美]爱德华.奥尔本.威尔逊著李昆峰编译

1986年出版: 《富饶的贫困》王小强白南风著 《定量社会学》郭治安姜璐沈小峰编著 《儒家文化的困境》萧功秦著 《系统思想》[美] 小拉尔夫.弗.迈尔斯主编杨志信葛明浩译 《日本为什么成功》[日]森岛通夫著胡国成译 《悲壮的衰落》金观涛王军衔著 《弗洛伊德著作选》约翰.克里曼编贺明明译 《西方的丑学》刘东著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R.K.默顿著范岱年吴忠蒋效东译《画布上的创造》戴士和著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美]约瑟夫.阿.勒文森著刘伟刘丽姜铁军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黄晓京彭强译 《信息革命的技术源流》宋德生著 《增长、短缺与效率》[匈]亚诺什.科内尔著崔之元钱铭今译 1987年出版: 《走向现代国家之路》钱乘旦陈意新著 《竞争中的合作》陈汉文编著 《计量历史学》[苏]科瓦尔琴科主编闻一肖吟译 《哲学的还原》麦克斯韦.约翰.查尔斯沃斯著田晓春译 《凯恩斯理论与中国经济》林一知著 《人的创世纪》张猛顾昕张继宗编著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著李银河译 《发展社会学》胡格韦尔特著白桦丁一凡编译 《上帝怎样掷骰子》陈克艰著 《空寂的神殿》谢选骏著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郑凡著 《以权力制约权力:西方分权论和分权制评述》朱光磊著 《整体的哲学》金观涛著 《人体文化》谢长葛岩著 《人心中的历史》刘昶著 《探寻新的模式》罗首初万解秋著 《发展的主题》周其仁杜鹰邱继成著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美]K.J.阿罗著陈志武崔之元译 《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英] 查.帕.斯诺著陈恒六刘岳译 《马克斯.韦伯》[英]弗兰克.帕金著刘东谢维和译 1988年出版: 《波兰危机》王逸舟著

试析罗马俱乐部系统观点与影响

试析罗马俱乐部的系统观点与影响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国际性民间学术研究团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值资本主义的所谓“黄金发展时期”,西方国家的人们普遍陶醉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富庶”生活,但一批眼光敏锐的人士看到了“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事实上在当时,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初显端倪。几位志同道合的研究者,怀着对人类未来命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发起成立了以其诞生地命名的国际学术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吸纳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各个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行动.引起公众对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并对决策者发生影响。罗马俱乐部成立30多年来,研究者们以执着的科学精神,不断深化研究内容,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它的成员及研究小组陆续发表的20多个 研究报告中。这些研究报告围绕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罗马俱乐部系统的社会发展观。罗马俱乐部的表现出如下特征: 1.发展性。罗马俱乐部从“人类困境”出发,于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具有震撼作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选取人口、粮食生产、工业经济、不可再生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五个参数,编制成数据模型。其预测结论是:“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报告认为,人口、经济、粮食消费、资源消耗和污染是按指数方式增长,指数增长将使人类走向世界末日.于是提出了控制增长,实现“全球均衡”的主张。“接着,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人类处于转折点》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增长的极限》所说的增长是一种只考虑数量增加的“无变易增长”。今天的人类社会已发展成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某一部分的增长必然与其它部分息息相关。报告建立的模型把世界分为10个地区和自然、技术、人口、经济、社会等5个层次。其研究结论是,要让增长更持久,就必须实现由“无变易增长”向“有机增长”的转变。“人类社会面临的紧急问题的核心是无差异增长,而解决难题的出路在于转向有组织的增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幢”,具有使用物质资源的新型道德观心,即当代人向后代人负责。2.预见性。“罗马俱乐部认为,面对全球问题的困扰,人类必须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开拓未来,为明天创造新抉择,首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预期。”?嘲s罗马俱乐部的研究不是放马后炮,它的研究观点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可能出现的发展问题起到了预警作用.对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3.全球性。罗马俱乐部的发起人及其早期成员主要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研究者不但关注发达国家、而且注意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范围从欧洲和北美扩大到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研究视野具有全球性。从19 跖年开始,俱乐部的关注重点由发达国家转向第三世界。1986年讨论非洲饥荒问题,1991年研究视线转向拉美,1992年又转移到亚洲。罗马俱乐部的主要研究报告都多处阐述了发展的全球联系问题。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分析了各种发展因素和世界各国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认识到要让增长更持久,人们必须树立“群体意识”和“全球主义”。 4.深刻性。罗马俱乐部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它对人类困境内涵的概括是较为准确而又全面的,对造成社会发展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精选资料】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 《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推出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出版,总发行量600万册,并被列为联合国第31届大会的文件,世界各国有1千多所大学和学院将其作为教材,该书还获得联邦德国和平奖金,被誉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 一、《增长的极限》的背景 罗马俱乐部 该书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来自10个国家的约 30人聚集在罗马猞猁学院,在企业家佩切依博士的资助下,讨论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困境这个问题。 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其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 罗马俱乐部主要从事下列3种活动:①举办学术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并经常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或与其他学术团体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②制订并实施“人类困境”研究计划,组织其成员进行系统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③出版研究报告和有关学术著作。罗马俱乐部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基金会的赞助和研究课题的拨款。 出版的时间 该书出版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逐步进入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丰裕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地摧毁了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二战结束时,许多国家几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西方各国都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战后严重的物资匮乏和消费群体的增大以及迅速恢复

环境社会学

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如著名的伦敦雾,在中世纪,伴随着海洋贸易而来的是从国外作为压船物的———海煤,一种含碳的煤矿,为消化堆满城市的黑煤堆,伦敦从十三世纪开始将煤用于其他的用途之上,不仅用在生活上烧煤取暖,而且用在生产上,工厂的动力来源。大量用煤的结果是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被污染的空气结合就形成了伦敦雾。 1962年寂静的春天,作者,雷切尔卡逊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提出。是什么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基因沉寂下来了呢,寂静的春天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对控制自然保持警醒。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出版增长的极限一书是以丹尼斯米都斯为代表的一批西方科学家运用数学模型对世界发展趋势作出的一种预测,该说认为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持续增长,如果想避免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的出现,就要改变现有的增长方式实现全球均衡状态人口和资本基本稳定。 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自己可以概括为三 个方面。 第一环境社会学是否要研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全部关系呢? 第二,因果原则在自然见世界中已经得到证实传统社会学也认为所有社会象都合乎因果关系的原则, 第三环境社会学首先是一个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不是交叉学科它的方法论基础在于社会学的方法论,不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综上所述: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位于环境社会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石使现实中的研究停留在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争议上,而缺乏经验研究的支持众多关于研究范式的正义就最好的证明。 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流域水污染,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等。 根据行为见过的差异及环境行为对环境与社会的作用程度的差异可将,环境行为分成三类,一位环境影响行为是指现实中人们作出的对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行为,二环境破坏行为是这人们都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引起了生态环境退化以及不利于人类自身的地址 根据行为结果的差异,即环境行为对环境与社会的作用程度的差异,可将环境行为分成三类。 一环境影响行为:是指现实中人们作出的对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行为,二环境破坏行为:是这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引起了生态环境退化以及不利于人类自身的地质地貌变化状况的行为。 三,环境保护行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的劳动生活和自然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行为。 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并且在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导致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生境:既以物理与物质为基础的生计资源环境,每个生物物种都可以通过各自的适应手段在一定限度内改造环境的固有状态,使之更有利于相关物种的生存和稳定延续。 生态位:是一种划定生物之间建县的独特的设施对策,按照能量学的观点,生态位是指生物对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能量和可利用营养的分享。

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1968年4月成立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并由此得名。罗马俱乐部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性的、非意识形态的、结构松散的学术研究团体和社会团体。它首创对当代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的研究,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罗马俱乐部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工业革命的生态负效应及其严重后果做出了激烈反应。它也是为解救人类的生态困境而成立的第一个社会团体。它认为,新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全球时代,人类的失控引起的严重后果相互纠缠,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在性质上涉及全人类的利益。所以被称作“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口问题,工业化的资金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罗马俱乐部提出,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行动。罗马俱乐部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有较为可靠和有深度的理解,在一切可用知识的基础上,鼓励那些能纠正现在状况的新态度、政策和制度。也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上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和行动方向。罗马俱乐部聚集了一批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等。他们围绕罗马俱乐部的宗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交了一系列专题报告: 1969年,贝切伊发表《深渊在前》。 1974年,贝切伊发表《前途如何》。 1977年,贝切伊发表《人的素质》。 1981年,贝切伊发表《未来的一百页》。 1972年,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 1974年,梅萨罗维奇《人类处在转折点上》。 1976年,廷伯根等,《重建国际秩序》。 1982年,弗里德里希与沙夫《微电子学与社会》等等。 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这份最著名的报告中,清醒地提出了“全球性问题”,即前面所列的5个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米都斯等人在报告中的主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黄德荣 《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是由非正式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所提供的第一个研究报告。1972年发表,现已卖出了三千万本,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该报告分为指数增长的本质、指数增长的极限、世界系统中的增长、技术和增长的极限、全球均衡状态五部分,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它向人类发出严重警告:世界正步入短缺时代;有限的资源正消耗殆尽;环境污染正趋于严重;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已开始威胁人类的文明与生存;100年后经济将会停止,可行的办法是在

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性均衡。 当下,人们越发觉得罗马俱乐部所关注的资源耗竭问题已迫在眉睫,世界开始对铝、铁、石油、粮食和其他自然资源日益逼近的短缺忧心忡忡,对即将到来的岁月充满忧虑和暗淡感。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观点属于未来学中的悲观派,就人口、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近期变化趋势看,恶化势头确实存在。引发笔者的思考: 人口迅速增长,地球不堪重负。英国教士、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Robert Malthus)1798年出版的《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认为: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在将来也是如此;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稍微熟悉数量的人就会知道,前一量比后一量要大得多。联合国《世界

西方智库系列谈之八:罗马俱乐部

西方智库系列谈之八:罗马俱乐部 2009-12-15 在世界现代咨询业中,不仅各国有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而且还有跨越国界的国际咨询公司,其中,罗马俱乐部就是非常典型的国际咨询公司。罗马俱乐部由来自35个国家的近百位成员组成,他们代表着不同文化、信念和社会民族习惯,但是共同努力,促进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是国际性咨询机构,因总部设在罗马而得名,它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思想库之一。它的宗旨是通过对构成全球系统的经济、政治、自然与社会各方面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未来社会将要面临的困境、危机、挑战与希望,从而能以全球的、未来的眼光来认识新的危机,以促进社会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并为成功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探索新观点、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罗马俱乐部的成立是对工业革命高度发达的回应,18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一场现代化革命,工业文明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人类的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在200多年的时间内创造了比以往2000年创造的还要多的文明奇迹。现代的科学技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它带来了繁荣、希望,也带来了灾害和罪恶。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工业和科技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众多危机。如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城市无限制的膨胀、高居不下通货膨胀、与日俱增的失业率、日益紊乱的国际金融环境、南北矛盾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官僚主义与政治体制危机、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败坏等等,这一切都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对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担忧和关注。罗马俱乐部的成立,就是为了从新的角

度,对人类发展的未来,进行跨学科的、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 1968年4月,大约30位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工业企业家和政府文职要员在罗马聚会,就人类的未来与发展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激烈讨论。正像人们所意料的,与会者并没有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但是会议却加深了人们对人类未来复杂问题的认识。这次会议被称为“罗马会议”,会后,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联合起来,推举奥雷利奥·佩西(Aurolio Peccei)为主席,成立了罗马俱乐部。奥雷利奥·佩西1908年诞生于意大利都灵,1930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意大利的一名工业家,担任工业经理40余年,在经营事业上颇有成就。他曾在1930-1938年作为意大利工厂的代表到中国常驻了8年,对中国比较熟悉。返回意大利后,他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成为保卫意大利抵抗组织的自由战士。1944年他被捕入狱。战后,佩西在任意大利菲亚特公司高级管理,几年后被派到拉丁美洲工作。佩西的经历使他对发展中的国家和人民很有了解,也很有好感。他在意大利组建了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际工程和经济顾问公司,任总经理。1968创建了罗马俱乐部,任俱乐部总裁。他编写了许多书籍,发表了不少文章,他的讲演遍布全世界。佩西于1984年3月逝世。 罗马俱乐部研究的大都是关于人类未来的宏观问题,其结论难以得到实证,更很难直接带来实际的利益,所以曾受到了怀疑甚至质疑。初期的处境比较艰难。面对着大挑战,罗马俱乐部坚持“系统地运用全球模式来提出和分析世界总问题”的宗旨。1972年3月12日,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个长篇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发布,

回答未来的挑战读书心得

回答未来的挑战读书心得 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中提出,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给我们的无可比拟的力量和知识时,也面对着指数增长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能源、粮食、环境等部分呈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类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可能陷入最终的灾难。然而,这种说法是存在缺陷的,它偏重于物质方面的讨论,而忽略了把人放在整个问题中的首要位置,全球问题的这种人的方面,既包含由于人的脆弱而引起的问题,也包含人的潜力所创造的机会。因此,世界的未来是否会面临增长的极限,有赖于另外一种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理解能力和行动。 自然条件限制和约束了未来的增长和发展,从而产生了一种全球问题,罗马俱乐部所确定的“人类困境”最初强调了这一外部限制的全球问题,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类困境的造成是由于人类的差距,而这份报告正是集中阐述了学习如何帮助我们消除人类的差距。 学习这个概念超过像教育和正规学校教育一类传统术语的含义,它既是求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人的首创精神,它包含获得和实践两个方面,是以对付新的矛盾,为未来世界作好准备的过程,它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诸方面。《学无止境》这一报告正是论证了学习与应对未来社会的关系,为了应对世界性危机对人类的挑战,应对挑战对人类提出的缩短差距的要求,必须学习,而这种学习应该是创造性学习。 一、创造性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

过去的学习是存在缺陷的,《回答未来的挑战》中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仅注重学习那些人类积累下来的,已经确定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而不注重运用这些“观点、方法和原则”,不采取科学的态度,无法制定相应的动态计划,总是处于被动地、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第二种是冲击式学习。这种学习是依赖于灾难性的冲击来改变人类旧有的、不合时宜的学习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的。这种学习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某些全球性的进程可能是无法挽回的,许多宝贵的选择可能失去,冲击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人类的学习既不能总是仅仅学习那些人类积累下来的,己经确定的观点、方法和原则,使自己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又不能靠一次次灾难来改善自身,靠毁灭来改变处境,只能靠寻找新的与未来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改变处境。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创造性学习。 (二)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创造性学习是使个人和社会作好准备、以便在行动上于新情况协调一致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对那些曾经是、并将继续是由人类本身创造出来的新情况来说,尤其如此。创造性学习具有预期性和参与性。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自主性和整体性。对社会来说,自主意味着文化特性;对个人来说,自主是获得自我成就的关键。自主作为个人学习的一个目标,就是去获得这样一种能力:就个人的独立和自由的行动,做出必要的判断和决定。只有当学习本身成为实行自主的过程时才能达到。当人们不论有无外界的帮助和支援,都能在自己的鼓励下继续学习时,这个“教育的自主点”也就达到了。就整体性而言,对社会意味着相互依赖,对个人则是人际关系的关键。而在正规教育体制中,竞争是根本法则,未来将鼓励相互尊重、自我约束、共同利益的观念和抛弃自私的能力。而自主性和整体性又是相辅相成的。

全球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棘手的社会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能过份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几十年来,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粮食供应短缺,生态环境的明显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等问题难以控制地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全球问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终止,人类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全球问题的概念 “全球问题”这个概念是由欧美学术界、企业界、政界人士组成的一个未来学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罗马俱乐部把全球问题的研究又称作“人类困境研究”,这也就是全球问题研究的本义,即专指那些可能导致现在和未来“人类困境”的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关于全球问题的具体内容,罗马俱乐部的发起者和首任主席,意大利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A·佩切伊曾经开列了一个相当详细的单子,这就是:“失去控制的人口增长,社会的沟壑和分层,社会的不公平、饥饿和营养不良,广泛的贫困和失业,对增长的狂热,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匮乏,国际贸易和货币瓦解,保护主义,文盲和不合乎时代的教育,青年的反叛,异化,难以控制的城市扩张和城市衰退,犯罪和吸毒,暴行的爆发和新式的警察残酷,拷打和恐怖主义,对法律和秩序的藐视,愚蠢的核行动,制度的无效和不建全,政治腐败,官僚主义,环境恶化,道德价值的下降,信念丧失,不稳定感……——还有对这一切问题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足,等等”。他指出:“这一堆令人困或、令人棘手的困难,正是罗马俱乐部所说的总问题”。(王兴成《全球学研究与展望》第四页) 佩切伊在其后期的著作中,又把全球问题概括为“衰退的十点表现”,即:军备竞赛和战争威胁;人口爆炸;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赤贫和绝望之中;生物圈的破坏;世界性经济危机;被忽视的深刻的社会弊病;发展科技无计划;制度僵硬老化;东西方对峙;思想和政治领导层的失职。(A·佩切伊《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第41-43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1972年由美国D·米都斯等人提交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还曾把作为“人类困境”之基本要素的全球性问题归结为世界人口、粮食供应、工业增长、环境污染、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消耗等五大参数。应当说,佩切伊列出的单子是足够详尽的,因而显得庞杂;而米都斯的报告确实抓住了重要问题,但也有某些评论认为,它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一些为全世界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例如核战争问题和南北经济差距问题等。 究竟什么是全球问题?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应当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在罗马俱乐部开创这一研究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学界和政界都迅即组建机构开展研究,并且捍出了很多各自不同而又彼此互补的见解。 关于全球问题的特征,有的从问题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例如美国科学发展促进协会机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论人口增长——《增长的极限》、《没有极限的增长》读书报告 08 心理学系崔颢 古往今来,人口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随着这样的争论也诞生了诸多人口观念与理论。而这些观念与理论,则汇集为人口思想史上三种有代表性的人口观:乐观主义人口观、悲观主义人口观及适度主义人口观。本学期,通过对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朱利安·林肯·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及卡尔·桑德斯的《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的阅读,我对这三种人口观及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接下来,我将依次对它们进行评说。 一、《增长的极限》与悲观主义人口观 《增长的极限》为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这个于1968年成立的,由来自10个国家的约30名学者组成的国际性民间团体,在那个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写出了这样一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文章,一举震惊了世界,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在本书的首章中,作者明确指出: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的过程。为此,作者举了一个“吝啬鬼储蓄问题”的例子来说明此观点——将100美元以7%的利息投资,并不断将利息进行投资,如此下来只需十年便可实现收入翻番。这一实例也在说明着指数增长是动态的,又是具有欺骗性的。而世界人口由于人口总数及增长率的同时增长,加上人类对死亡率的控制,其增长速度则会更快。随人数增长,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工业产量、生产总值等也以一定的增长率指数增长着。在那个时代,人们更多关注于这些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方面,期望值它们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一直增长下去,作者在第二章中驳斥了这种观点,并提及了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这样的指数增长是有极限存在的,而 其极限的核心,或者说增长的制约因素,来源于地球的有限性。作者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必然会带来诸多的环境、社会问题:粮食的短缺及因耕地面积的匮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的解决方案 一、“增长的极限”问题的提出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资源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若不加以控制,将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将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将大于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马尔萨斯虽然看起来是在论述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在探讨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口数量要与自然资源相适应,不能超出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平衡,人口数量将会因饥荒、战争、瘟疫等灾难性、强制性的抑制而减少。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不同意马尔萨斯的绝对稀缺论,但也反对无止境地开发自然资源,认为自然资源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极限,因此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与环境问题格外引人注目。1968年,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成立。1972年,以丹尼斯〃梅多斯为代表的一批俱乐部成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即轰动世界的《增长的极限》。该报告对西方的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独树一帜地提出要关注“增长的极限”问题。该报告认为影响和决定增长的有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提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

力相当突然地和不可控制地衰退。而这些严重问题的出现,都产生于现行的增长模式。“按照现在的模式,不断试图增长,必然以灾难性的崩溃而告终”。该报告深刻地批判了现有的增长方式,认为要避免人类社会的崩溃,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出生率、产出率等的不变。 《增长的极限》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也引来了众多批评。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能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与资源以替代消耗殆尽的旧资源,甚至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也不局限于地球。这一派被称为“乐观派”,支持经济增长无极限的观点,与认为经济增长将受到资源环境限制而会出现增长极限的“悲观派”相对立。增长的极限论与无限论的争论,实质上是根源于对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高耗费、高污染、高速度模式的反思。对于人类长期经济发展的方向,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 二、世界经济增长的可能模式 1、均衡增长论 《增长的极限》认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崩溃,因此人类有三个可供选择的增长方案:不受限制的增长、自己对增长加以限制和自然对增长加以限制。《增长的极限》的作者认为理想的方案就是全球均衡增长,最基本特征是人口和资本基本稳定。根据全球的均衡状态这一概念,梅多斯等人编制了“具有稳定的人口和资本世界模型”,认为应在1975年通过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使人口停止增长,到1980年通过投资率等于折旧率使工业资本停止增长,并降低每单位工业品的物质消耗以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为了进一步延缓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加深,经济重点应从物质产品生产转移到增加学校、医院等服务,污染降低到1970年数值的25%。为了提高人均食物量,资本要转到粮食生产上,应优先投资增加土地肥力和水土保持。由于工业资本用于服务设施、粮食生产、资源回收和污染控

《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

《增长的极限》读书报告 一、内容概要 1、《增长的极限》 该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它在西方世界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明确的提出了“全球性问题”,即人口问题、工业化的资金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热潮。本书的主要内容具体可如下: 第一章:指数增长的本质 指数增长是指当一个量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周期中,其百分比是个常量时,这个量就显示出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具有欺骗性,一方面能很快产生巨大的数量,另一方面又能突然接近一个固定的极限。 世界模型是一个系统动力模型。其中正反馈回路是一种恶性循环,在正反馈回路中,因果关系的链条本身是封闭的,以致增加回路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引起一系列变化,结果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加得更大。 人口和工业产量都在成指数增长趋势。 第二章:指数增长的极限 人类可以通过外推计算出粮食和资源的上限,却很难计算出污染物质的上限。因为人类不知道对地球上的天然的生态平衡可以扰乱到什么程度而没有严重后果。 从排放污染物到它以有害形式出现,从控制污染物到到他的有害影响最终减少,都是一个之后的过程。即当人们察觉到还出并着手控制室,情况已

经变得很糟糕了。这就是生态过程中的自然滞后。 现在只有发达国家对污染认真关注,但是污染物质呈现出全球分布。 增长的极限来源于地球的有限性。人口和经济是无限制的系统,而粮食、资源和环境是有限制的系统,所以人口的增长,经济的爆发,必然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二者的发展。 粮食、资源、污染呈现的问题: ①粮食需求的指数增长根源于决定着人口增长的正反馈回路。 粮食问题: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之间,粮食分配不平衡;可耕种土地面积短缺;开发土地费用高昂且日后增加成本;粮食不足初期的征兆人们往往不够重视; 粮食生产的限制因素:土地、淡水和农业投资。土地淡水属于可再生资源,而用于农业投资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不可再生资源是将来扩大粮食生产的主要依靠。 解决粮食短缺途径:增加可开垦的土地(但是费用高昂,而且日后会增加成本);现代技术来合成粮食或海水淡化;扩大农业投资 ②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根源在于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的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 问题:利用率在上升,储量下降,如不加以控制,将在不久殆尽;在既定的资源消费率增长的规律中,大多数很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100年中将是极其昂贵;资源储量和资源利用的地区分配不平衡,容易造成政治问题;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危害是产生了污染。 ③污染物质成指数增加,而且增速超过人口增长。污染是受到人口和工业化的正反馈回路的影响。

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美国学者米都斯等人写的《增长的极限一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一书以大量事实和系统分析证明,世界人口、工业生产、粮食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个因素都是遵循指数规律增长的,因而是有其极限的。它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出的衰退。这个结论促使人们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现有速度开发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人类若想持续发展不能再以无止境地牺牲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必须寻求一条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才会进步、经济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以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作出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战略。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开始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共同生存问题的思考。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15个国家参加的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开始了全体性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共同起草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明确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1年,美国科学家布良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

续发展的社会》一书。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界定可持续发展概念。该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100多位国家政府首脑出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包括被认为是这次大会重要标准的文件:《21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社会今后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在1994年3月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中国政府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和政策指南。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已被世人公认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目标和原则,最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思维方式,由此形成了对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新的发展观包括:1、持续观。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2、系统观。可持续发展是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看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系统。系统内自然、经济、社会及政治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3、公平观。它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空间上的公平,即当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层是时间上的公平,即世代间的纵向公平。 4、和谐观。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人类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去利用、调节和适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上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了可持续发

人类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提纲)

人类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提纲) 人类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冷鹤鸣教授 一、人类的生存困境 1、人类处境的根本变化 罗马俱乐部的三个报告,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决定性地依赖于它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态度和关系。 2、生活价值观的异化 危机的根源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把最大限度地进行消费作为生活的宗旨,不是商品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而是人类为了消费商品而存在; 利己主义——强调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不惜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现实主义——只关注眼前的切身利益,告别崇高和理想; 享乐主义——追求通过感官刺激及时行乐,声色犬马,醉生梦死; 科学主义——把人类的命运寄托在科学的发展上,凡是“符合”科学的人类都必须去做,在科学面前完全放弃人类的主动权。 一是“虚假的需求”。 二是“强迫性的消费”。 三是“统治的新形式”。 四是“痛苦中的安乐生活”。 (1)消费主义不是马克思为人类所设计的生活方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在于这一社会一方面使人的劳动堕落成为被迫的、异化的、无意义的劳动,另一方面又把人引向成为一种只知道物质消费的“残废的怪物”。 (2)消费主义也是对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否定 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面对人类生存困境所提出的新的关于社会

发展的哲学思考,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人类性。 从根本上讲,发展危机是由理性自身的异化造成的,人类的理性由全面的、普遍的理性演变成了残缺不全的、片面的实证理性、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 人类理性的异化导致了两个直接后果:发展危机与人性危机。 以实证科学原则为指导的发展观就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片面发展观:它体现为对物的直接追求与占有,体现为对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索取与开发,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空气、植被、土地等正面临深深的危机,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根本性威胁。 实证科学支配着整个世界观,价值发生了迷失:对人类赋予世界以意义的信仰,对历史意义的信仰,对人的意义的信仰,对自由的信仰,都统统失去了。而人如果失去了信仰与理想,就意味着失去了动力与目标,失去了精神世界,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身的统一性,其结果是人自身堕落到一个纯粹物化的存在层面,丧失了完整意义上的自我。道德、宗教、文化、哲学等领域,一切都融合到技术和经济的世界中。 三、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出路 1、恢复人类理性的全面性 人类解决发展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恢复人类理性的全面性。 2、人类要换种活法 创建一种与消费主义有别的新的生活方式,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 第一,必须切实地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生产领域,引导人们不是首先在消费领域而是在生产领域获取满足。 第二,必须全面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特别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必须在物质消费领域打断“更多”与“更好”之间的联结,使“更好”与“更少”结合在一起。 3、几点结论 第一,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宇宙的某种统一性。

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 前言:要是说当前什么问题最让人关注,我想恐怕就是环境问题吧。全世界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关于先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及各国领导人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温室效应,水体污染,资源利用,人口问题. 关于是否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又分成了两大派系,一部分是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一部分是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悲观的环保主义一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为首的罗马俱乐部在20实际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21世纪某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注。 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为代表。该书认为:全球环境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的选择。 我觉得通过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还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而且我们也别无选择,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这一个星球——地球,适合我们人类居住。 关于人类是如何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呢?当然是有一个过程了,《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增长的极限》——引起全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的重要飞跃,联合国环保与发展大全-—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当前世界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就全球范围来说有温室效应,水体污染,绿化带极具减少,物种的灭绝,人口过多及人口过多引起的诸多问题,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减少,能源的分配不均等,就中国而言,世界存在的问题在国内也普遍存在,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说是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能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科学家还在寻找,全世界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案。 首先是气候变暖问题,这一问题引发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当然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比如说是绿化带的问题,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被人们形象的誉为“绿色之肺”,但是这个“肺”每一分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世界人们都要求那些国家的人民停止砍伐树木,但是这样就阻断了那些国家的经济来源,所以我们就要像一些办法来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借助全世界的力量来使植树,不仅是在赤道附近植树,还要在世界各地植树,我们可以借助一切科技的力量使绿色植物遍布世界各地.我们也可以号召一切又能力的组织和力量来帮助那些以砍伐树木来维持经济收入的国家,我们乐意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发展,让他们一另一种方式来维持生计.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就会解决很多的问题了。 然后是水体的污染问题,我们都知道地球70%都是海洋,如果海洋坏掉了,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我们人类活到头了。现在有很多的海域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污染,其原因很明显,就是人们的任意排放污染物和废水超出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道理很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海洋的范围是在是太大了,要像谁污染就是要控制污染源并使污染物及废水经过处理以后再处理,但是像海洋这个水体要想找污染源,恐怕到处都是吧.所以这就要靠人们自觉并随时打捞。我们国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1)、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2)、江河湖泊水体污染呈恶化趋势 (3)、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恶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