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郭金强;赵俊荣;张治雄

【摘要】利用Doppler雷达产品、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25日发生在石河子垦区中部、南部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2008年7月25日强对流风暴发生在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南象限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中,近低层至地面有中尺度辐合切变线。该强风暴呈现出超级单体螺旋状回波,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气旋和中尺度辐合带;冰雹的强回波中心强度达65dBz,60dBz回波顶高达5km、65dBz回波顶高达3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由10kg.m-2跃增到75 kg.m-2,暴雨的强回波中心强度为55dBz,55dBz 顶高达3.5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由15kg.m-2增加到55 kg.m-2;Doppler雷达产品特征对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Using Doppler radar production and combining with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the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convection weather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of Shihezi reclamation area on July 25,2008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vere convection storm happened in the convective and instable stratification of cold trough southeast quadrant from Siberia to Baal Kashgar lake,there was mesoscale convergence shear line in lower layers.This severe storm presented supercell heliciform echo,there were mesocyclone and mesoscale convergence area in corresponding radial velocity.The center intensity of the haily echo was

65dBZ,the height of 60dBZ echo top was 5km,the height of 65dBZ echo top was 3km,vertical accumulation liquid state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10kg/m2 to 75 kg/m2,The center intensity of the rainstorm echo was

55dBZ,and it's height of echo top was 3.5km,vertical accumulation liquid state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15kg/m2 to 55 kg/m2,the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of Doppler radar has important indicate significance for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hail,heavy rain and other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

【年(卷),期】2011(000)004

【总页数】6页(P26-31)

【关键词】强风暴;螺旋状回波;中气旋;中尺度辐合带

【作者】郭金强;赵俊荣;张治雄

【作者单位】石河子气象台,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气象台,新疆石河子832003;独山子气象局,新疆独山子83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

引言

石河子垦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国主要优质棉生产基地,是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的重点,也是兵团、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开发区,农业已成为垦区的经济支柱。而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石河子垦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危害。如2007年石河子垦区南部山区因局地暴雨,使农作物受灾严重,居民房屋被冲毁,1人因雷击

死亡。而超级单体风暴是造成石河子垦区气象灾害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几年,随着

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分析应用方面做了很多的探讨和分析,超级单体作为局地对流风暴发展的一种最猛烈的形式,一直是气象学家研究的热门对象。国内对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一些研究。目前国内Doppler雷达的高灵敏度

和测速功能为局地强风暴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少站点已经观测到一些超级单体和相应的中尺度气旋的例子。俞小鼎,等[1]对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

气雷达分析,郭虎,等[2]对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王令,

等[3]分析了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上分析都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

本文利用Doppler雷达产品、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25日发生在石河子垦区中部、南部的冰雹、暴雨等强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对短时临近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利用Doppler雷达产品、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应用雷达气象学、天气动力学方法,详细分析2008年7月25日发生在石河子垦区中部、南部的冰雹、暴雨等强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

2 强对流天气过程特点

2008年7月25日,石河子垦区中部、南部的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

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南象限西南气流影响下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中,近低层至地面有中尺度辐合切变线,出现在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中;且中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输送明显;发生在下午至傍晚对流发展最旺盛阶段。强风暴过境石河子垦区时,引起各地气压上升、气温骤降、相对湿度陡升、风向突变等气象要素的强烈变化。

3 环流背景特征

25日08时,500hPa图上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为冷槽,此槽深厚,上升到

200hPa仍存在;北疆西部至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以北地区有明显冷平流,石河子垦区处于一致的西北气流里;700hPa图上,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东北至西南向的中尺度辐合线;850hPa图上,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东北至西南向的中尺度切变线,石河子垦区东北侧有一西北至东南向的切变线,该切变线与巴尔喀什湖附近切变线构成一“人”形切变线;石河子垦区位于“人”形切变线的交汇处,此处不稳定能量最强,冷暖空气交汇最明显;地面流场上,中尺度辐合线明显,温度梯度密集带随中尺度辐合线南压,14时位于新疆的塔城到伊犁至克拉玛依一线(图1a—

1b)。

图1a 2008年7月25日08时500hPa高度场

图1b 2008年7月25日08时850hPa形势场黑粗线为等高线,细灰线为等温线从25日08—14时变温和比湿场分析表明:高层500、700hPa降温并对应比湿

低值区,分别有2、1℃的降温和1.5、6.2℃的低比湿中心在石河子垦区上空,低

层850hPa以下增温、并对应比湿高值区,分别有2℃的增温和9.2℃的高比湿中心在石河子垦区上空;说明大气层结是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

4 不稳定能量分析

分析25日08—14时高空资料表明;K指数由25日 08时的30℃增加到 14时

的35℃、θse(500—850hPa)由25日08时5℃减小到14时的-4℃。说明在25

日14时大气层结已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

5 Doppler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

17时44分—18时23分组合反射率上,由“Ω”形回波和处于不同方向发展起

来的强对流回波带连接并发展成为一中β尺度的螺旋状回波超级单体风暴;强风

暴东南方向出现多个水平尺度为3~8km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并呈气旋式弯曲,

各单体的回波强度均在50dBz以上,中-γ尺度对流单体在随风暴东移过程中合并加强。低层径向速度场上有气旋性辐合区、中气旋以及逆风区存在,并维持到20

时24分,生命史长达2小时左右。测站低层一直有很强偏南风,18时06分—

18时51分径向速度场上,测站东南和西北部的正负速度中心分别达+20m·s-1和-20m·s-1,说明低空有比较强的偏南暖湿急流,并位于螺旋状回波带前侧的东南部,螺旋状回波带后侧与其相对应的前侧分别有较强的西北与东北干冷气流入侵。18时06分—18时23分安集海至石河子市沿线处于气旋性辐合区控制,沿入流

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显现出有界闭合弱回波区结构以及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区域,其值超过65dBz;反射率因子从低层往高层向低层入流一侧倾斜,有界弱回波区从

低层往高层也是向低层入流一侧倾斜;50dBz回波顶高达6.2km、水平尺度8km,60dBz回波顶高达5km、水平尺度4km,65dBz回波顶高达3km、水平尺度1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由10kg·m-2跃增到75kg·m-2(图2—3)。石河子垦区中部

安集海至石河子市沿线出现雷暴、强降水、冰雹。

图2a 2008年7月25日18时12分回波强度(单位:dBz)

图2b 2008年7月25日18时12分径向速度(仰角0.5°)(单位:m·s-1)

图2c 2008年7月25日18时12分(142团)降雹时段为穿过强风暴中心并与

穿过强风暴中心的雷达径向垂直的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垂直剖面

图3a 2008年7月25日18时23分回波强度(单位:dBz)

图3b 2008年7月25日18时23分径向速度(仰角0.5°)(单位:m·s-1)

17时55分—18时39分超级单体螺旋状回波前侧东南部,中底层反射率因子呈

现出明显的前侧"“V”形入流槽口,表明有很强的偏南暖湿气流进入上升气流区,而石河子垦区南部山区的151团、肯斯瓦特、红沟正好位于入流槽口区内。从前

侧“V”形槽口向上,反射率因子明显地向入流一侧倾斜,与中低层反射率因子前

侧V形槽口相对应的是低层径向速度场上的中尺度辐合带和中层的中气旋。从低

层到高层反射率因子图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后侧入流槽口和与其相对应的前侧入流槽口,表明来自风暴后方环境空气中的西北干冷气流和来自风暴前方环境空气中的东北干冷气流,后侧与前侧入流槽口均与径向速度场上的流型相对应,说明有强的西北和东北干冷气流进入强风暴中、并与强风暴东南侧强的偏南暖湿上升气流交汇。18时45分后,前侧入流槽口大部分被填塞,相应的速度场上的中尺度辐合带也

有所减弱,从低层到高层反射率因子向入流一侧的倾斜依然存在,且风暴顶位于低层反射率因子梯度区之上,表明强对流风暴强度有所减弱,但仍然维持强风暴特征;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仍显现出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结构,强回波中心强度为55dBz,55dBz水平

尺度为4~6km、顶高达3.5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由15kg·m-2增加到

55kg·m-2;低层径向速度场上与前侧V形入流槽口相对应的有中尺度辐合带存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区的151团、肯斯瓦特、红沟处于中尺度辐合带控制中、中尺

度辐合带从17时55分一直维持到20时24分,生命史达2.5h。测站低层一直有很强偏南风,18时06分—18时51分径向速度场上,测站东南和西北部的正负

速度中心分别达+20m·s-1和-20m·s-1,说明低空有比较强的偏南暖湿急流,并

位于超级单体螺旋状回波带前侧东南部,超级单体螺旋状回波带后侧与其相对应的前侧分别有较强的西北与东北干冷气流入侵。对应17时55分—21时55分石河子垦区南部山区的雷暴、强降水和暴雨,151团、肯斯瓦特、红沟三个测站出现

暴雨,1h雨量达15~20mm、其中19—22时3h雨量达42.1~50.4mm(见图4—5)。

图4a 2008年7月25日19时07分回波强度(单位:dBz)

图4b 2008年7月25日19时07分径向速度(仰角0.5°)(单位:m·s-1)

图4c 2008年7月25日19时07分南山暴雨时段为穿过强风暴中心并与穿过强

风暴中心的雷达径向垂直的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偏左点坐标:方位249°,距离60km;偏右点坐标:方位145°,距离27km两点间距离:72km(单位:dBz)偏左点坐标:方位232°,距离50km;偏右点坐标:方位192°,距离32km两

点间距离:32km(单位:m·s-

图5a 2008年7月25日19时40分回波强度(单位:dBz)

图5b 2008年7月25日19时40分径向速度(仰角0.5°)(单位:m·s-1)

从雷达径向速度演变图上表明:21时58分测站中低层零速度线转为反“S”弯曲,说明此时测站中低层转为冷平流,强对流风暴天气过程趋于结束。

图5c 2008年7月25日19时40分南山暴雨时段为穿过强风暴中心并与穿过强

风暴中心的雷达径向垂直的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偏左点坐标:方位238°,距离46km;偏左点坐标:方位212°,距离38km;偏右点坐标:方位114°,距离57km;偏右点坐标:方位155°,距离34km;两点间距离:91km(单位:dBz)。两点间距离:35km(单位:m·s-1)。

6 结束语

(1)此次强对流风暴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深厚的东北至西南向的冷槽,近低层有中尺

度辐合切变线配合,大气层结为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强对流风暴发生在中尺度辐合切变线的不稳定区内。

(2)不同性质的强对流天气,其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有所不同。冰雹的强对流风暴呈现出超级单体回波的典型特征,相应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气旋;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显现出有界弱回波区结构以及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超过65dBz,60dBz回波顶高 3.2~5.2km、65dBz回波顶

高2~3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最大达70kg·m-2;反射率因子从低层往高层向低层入流一侧倾斜;有界弱回波区从低层往高层也是向低层入流一侧倾斜。

(3)暴雨的强对流风暴,其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均弱于冰雹

的强对流风暴;但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仍显现出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结构,其回波强度最大为

55dBz,55dBz回波顶高为3.5km,对应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最大达55kg·m-2。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俞小鼎,郑媛媛,张爱民,等.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J].高原气

象,2006,25(5):914-924.

[2]郭虎,段丽,杨波,等.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3):265-275.

[3]王令,康玉霞,焦热光,等.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J].气象,2004,30(7):31-35.

雷达气象学复习重点

雷达气象复习 1 多普勒天气雷达可获取的基数据有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 2天气雷达一般分为X 波段、 C 波段、 S 波段,波长分别是3厘米、5厘米、10厘米 3目前我国 CINRAD-SA降水模式中使用的体扫模式为VCP11、VCP21、VCP31。其中VCP11通常在强对流风暴出现的情况下使用,而VCP21在没有强对流单体有显著降水的情况下使用,晴空情况下使用VCP31 4目前我国 CINRAD-SA使用两种工作模式,即降水模式和晴空模式 5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降水估测只使用最低的4个仰角:0.5°,1.5°,2.4°,3.4°,分别使用在50km以外,35-50km,20-35km和0-20km的距离范围内。 6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处理器(PUP)、通讯线路。 7当波源和观测者做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受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率不同,其频率变化量和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这种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 8天气雷达的局限性: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增加而增加、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静锥区的存在。 9获取雷达接收到的降水回波信号是降水粒子对雷达所发射电磁波的散射产生的,因此电磁波在降水粒子上的散射是天气雷达探测降水的基础。 10当雷达波长λ确定后,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主要取决于粒子直径d 。对于d<<λ的小球形粒子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d≈λ的大球形质点的散射称为米散射。11反射率因子在瑞利散射条件下的定义: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总和 称为反射率因子,用Z表示,其常用单位为mm6/m3,即∑ = 单位体积6 i D Z 12后向散射截面的定义:设有一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为σ,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地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则该理想散射体的截面σ就称为实际散射体的后向散射截面。 13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后向散射截面的总和,称为气象目标的反射率,用η表示,常用单位是 cm2/m3 14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大气、云、降水粒子对雷达波的衰减是由于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衰减的结果将使回波图象、定量测量情况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15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产生雷达回波的目标物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距离折叠现象常见于速度和谱宽产品,距离折叠现象只偶尔出现在反射率产品。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本文利用建阳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4月1日下午发生在闽 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次风暴完全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几个典型特征,即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以及中气旋结构。该超级单体风暴历经约1个半小时,其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约80km,其所经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天气。 标签:多普勒雷达回波超级单体风暴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 一、引言 超级单体风暴是局地对流风暴发展的最强烈的形式,其相应的灾害性天气有冰雹、龙卷、灾害性大风(包括下击暴流)和暴洪。超级单体风暴作为一个强烈发展的对流单体的特征除了其准稳定状态外,一个重要的雷达回波特征是存在一个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有界弱回波区也称为“穹窿。”超级单体风暴的另一个雷达回波特征是低层的钩状回波。 2007年4月1日下午,在闽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在出现的一系列强对流风暴中,有一个经典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该超级单体风暴历经约1个半小时,其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约80km,其所经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天气。受灾最严重的建瓯市测站瞬间极大风速达17.8米/秒,多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全市受灾人口1.416万人,损坏房屋6687间,直接经济损失2362万元。本文利用建阳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这次超级单体风暴个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冰雹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二、天气背景简要分析 2007年4月1日08时,500hPa上为两槽一脊位于中高纬度,高压脊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850hPa上低涡切变位于苏州-武汉-宜昌-宜宾-昆明-思恩一线。福建省处于槽前西南气流和切变南侧西南气流控制下。地面静止锋位于温州-江山-南昌-莲花-衡阳一线,我省处于锋前暖区(图略)。资料还显示,低层有气旋式环流与切变辐合的存在。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强对流风暴即将到来。 三、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 1.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的演变 2007年4月1日13时46分左右,在福建省三明、沙县、尤溪等地附近开始有块状对单体风暴生成,此后风暴在向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到14时46分左右,该风暴系统已经发展成由多个对流单体风暴连成的一条南北走向的短带(图略)。之后,上述短带北端的对流风暴在不断东北移动过程中从该

雷达回波分析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雷达回波分析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从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风廓线产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四个方面对雷达回波分析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对闪电资料和雷达 回波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够为雷暴的预警预报提供参考。同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考虑总闪的特征、个例少、地域差异。 关键词:雷暴监测预警;雷达回波分析;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累积 液态含水量 引言 雷暴是发生在积雨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它出 现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冰雹等天气现象,是一种破坏性严重的灾害。雷电也是 全世界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雷电流具有强度大,陡度高和时间短等特点,会在瞬间释放很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 闪电活动与雷达资料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强对流天气的雷电活动规律,建立相关 的雷电天气判别预报预警模型,提高对其的预报预警率,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减少 雷电灾害事故,对于防灾减灾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也在雷电预报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如李南发现闪电发生 的数目和闪电变化与雷达回波顶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与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 对应关系不明显。张一平等指出暴雨的负闪密集区和冰雹雷雨大风正闪密集区都 与40dBZ的强回波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陈哲彰指出暴雨过程地闪频率很高,但 正地闪所占比率很小;而冰雹大风天气的地闪频率很低,正地闪所占比率很大。 杨超等指出地闪强度越大,相应的地闪频次越小,除少数弱闪外,二者基本呈反 相位关系。王飞认为40dBZ回波顶高达到-10℃温度层高度是闪电发生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罗树如等指出雷电密集区的位置和雷达回波位置基本吻合。林波德和 支树林得出未来某一时刻的回波强度值和物理量值,最终得到雷电落点和强度预报值。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了雷达回波对闪电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国内外的 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Maribel等研究了14个对流单体在形成初期雷达反 射率因子和闪电活动关系后发现,要想单体中能够发生闪电,单体回波中40 dBZ 以上回波的顶高必须高于7 km。 Brandon等认为-10℃层结高度的回波强度达到 40 dBZ可以作为初次地闪发生的最佳预测因子。Gremi11ion和orville发现:对于 夏季雷暴,在-10℃温度高度上的两个连续体扫都能达到40dBZ的反射率阈值是最好的预警指标。使用这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4%,虚警率为7%,中值预警时间 为7.5min。Macgorman等分析发现,云闪频次与在10到12公里处的反射率面积无明显相关性(不相关),但云闪频次与8km处的最大反射率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MacKeen P L和Brooks H E等人曾经利用雷达的回波反射率和闪电 数据等参数来进行雷暴的短期预报工作。 2 雷达回波分析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反射率因子分析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回波强度是判断强天气的重要参数,特别是局地暴雨、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 流降水天气。一般来说,闪电发生时常伴有强对流发生。大气的温度在对流层通常 表现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软雹、冰晶粒子及过冷水需要到达冰点以下温度 所对应的高度才会产生,即云中粒子被上升气流拖曳到一定的高度,那么闪电一旦

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一、引言 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其常伴随着暴雨、雷电、龙卷风等极端气象事件。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可能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强对流天气的警报和监测非常重要。雷达是一种有效的气象监测工具,可以用于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本文将对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二、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的基本原理 雷达回波是指雷达向大气中发射电磁波,当遇上雨滴、冰晶等介质时,会被反射回来并被雷达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雷达回波信号强度与回波信号的反射系数、降雨量、降雨密度、雷达波长和雨滴粒径等参数有关。由于强对流天气的特殊性质,其回波信号在雷达接收端的表现较为突出,常常具有以下特征: 1.回波强度突然增加。 2.回波垂直延伸范围大。 3.回波内深层反射面清晰。 4.回波内存在尖点或闪电现象。 5.回波呈现出多层回波结构。 三、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的技术方法 对于雷达回波信号的分析,目的是为了确定天气现象的类型、强度和轨迹,为预测和预警提供数据。在强对流天气中,雷达回波的分析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方法。例如:

1.雷达图像识别技术。该技术基于雷达回波的分布图像,在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图像熵等基础上,通过模板识别和分类算法来识别飑线、旋转风暴、高尺度回波等强对流天气类型。 2.反射率图解析技术。该技术是指利用雷达返回强度与事先设定的标准强度比较,将雷达回波划分为几个等级。通过比较反射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强对流天气的类型和强度。 3.体扫雷达技术。体扫雷达是指利用雷达扫描一定方位角之间的所有角度,获取雷达回波立体数据的技术。通过对立体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强对流天气的三维体积信息,相对于面扫雷达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四、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的应用 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可以为天气预测、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例如: 1.预警预报。利用雷达回波的强度、形态、颜色等特征,可以为突发性和瞬时性的强对流天气进行提前预警和预报,保障公众的安全。 2.交通安全。雷达回波分析可以为道路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提供保障。例如,可以根据雷达回波的强度和位置,在交通干线上设立警示标志,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3.水文预报。利用雷达回波分析技术,可以对暴雨、洪水等强对流天气进行及时监测和预测,提高水文预报水平。 五、实例分析 以2016 年7 月20 日贵州省湄潭县强对流天气为例。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为有效处置强对流天气带来重要数据支撑。可见本技术的重要性。此次强对流天气基于雷达回波分析,总结如下: 1.反射率超过50dBz 的强回波信号出现了多次。而且,反射率超过50dBz 的强回波信号呈现多个中心结构。这表明在一定时间段内,湄潭县出现了多个强对流天气现象。

基于特殊观测的 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与分析

基于特殊观测的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与分析 摘要:应用风廓线雷达、X波段双偏振雷达、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组网 观测资料,并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18年7月4日甘孜县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风场、云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中风向、风速的 变化能够指示系统的过境时间;(2)X波段天气雷达RHI扫描可以很好地观测到 天气系统的层状云垂直分布结构,在零度层亮带,回波强度大,但相关系数却较小;(3)云雷达能反映出云系结构变化和云内小尺度变化,识别冰水混合融化带,其速度及谱宽显著增大的地方是融化层。以上结论对预报降水的起始、强度 及持续时间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X波段雷达;云雷达;暴雨;预报 引言 甘孜县位于四川西部,属于川西高原。境内地形为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南、北部气候呈明显差别,由于特殊的 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 所以将甘孜县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1]。赵玉春,许小峰,崔春 光[2]利用地面常规雨量站和探空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归纳总结了川西 高原东坡地形过渡带对流暴雨形成的物理概念模型。本文联合应用新型探测技术 的设备和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对2018年7月4日甘孜县暴雨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 特征做细致的观测分析,目的是为以后应用新型探测技术的设备观测的资料在甘 孜县暴雨预报总结积累经验,更好的展开气象预报、预测服务工作。 1资料选取 本文分析资料选自2018年7月4日强降水过程中的雷达资料,来自高原东侧云和降水联合观测实验项目在甘孜县建设了风廓线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毫米 波雷达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另外,还选取甘孜探空站、地面自动站以及组网的区 域级自动气象站资料。 2降水实况和天气形势 2.1 实况分析 2018年7月3日20时到4日20时,甘孜县自南向北出现了大范围强降水天 气过程,其中我县雅砻江流域一带出现暴雨(图1a)。此次暴雨的雨强不大,但 持续时间较长。 对2018年7月3日20时-4日20时甘孜县境内的17个自动雨量站进行了统 计分析。24小时最大降雨量在生康乡乡政府,降水量为31.2毫米,最小降雨量 在夺多乡果木村,降水量为12.3毫米。24小时过程雨量大于15 mm以上的自动 雨量站16个,占94,1%。大于25 mm以上的自动雨量站10个,占58.8%。小时 最强雨量为7.3 mm,出现在 3 日23—4日0时,位于贡隆乡钦卡村。本次过程降 水时间也相对较集中(图1b),整个降雨云团基本维持在3日20时—4日05时 期间,4日5时后系统逐渐移除我县。 2.2 天气形势 2018年7月3日08时(北京时,下同),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为纬向环流,青海南部为一低涡。西藏境内为一致的偏西南风,甘孜县受偏西气流影响, 孟加拉湾充沛的水汽输送上高原,川西高原大部地区温度露点差小于5度,说明

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张萍;桂园园;李文辉;余剑浩;刘强;江明泽 【摘要】应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和强天气监测数据、WebGIS雷达回波拼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方法,对2017年5月11日江西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1”强飑线过程是由500 hPa高空小槽引导、低空切变和低空急流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江西飑线回波系统多数是由省外产生且有规律移入的带状回波系统,具有4个不同阶段的回波特征.超级单体风暴常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往往发生在飑线回波带的前方暖区中.弓形回波带由一个个对流回波核组成,回波长度往往超过100 km.雷雨大风发生在弓形回波的前沿,而最强的雷雨大风发生在弓形回波的顶部“逗点”头部,也就是回波移速较快向前突出的部位.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18(036)001 【总页数】6页(P106-111) 【关键词】强飑线;短时强降水;超级单体回波;弓形回波 【作者】张萍;桂园园;李文辉;余剑浩;刘强;江明泽 【作者单位】鹰潭市气象局,335000,江西,鹰潭;鹰潭市气象局,335000,江西,鹰潭;余江县气象局,335200,江西,余江;鹰潭市气象局,335000,江西,鹰潭;鹰潭市气象 局,335000,江西,鹰潭;鹰潭市气象局,335000,江西,鹰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7 0 引言 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是我国南北各地春、夏季常见灾害性天气,而江西每年因大风造成的农作物倒伏、房屋倒塌和江河翻船,以及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灾害,造成十分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因此,深入研究这些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特征十分必要。在这些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飑线系统的影响排在第1位,重大强对流天气过程都与飑线系统活动有关。 国内专家学者对飑线天气和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天气的研究颇多,例如:钱传海[1]等指出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 气的产生;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伴有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东移南压的演变过程;冰雹发生时可观测到79 dBz的反射率因子极值并伴有弓状回波。慕建利[2]等指出高空南亚高压前部的强辐散场,500 hPa河套阻塞高压以及低层低涡切变线横卧在 江淮一带、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华南输送暖湿气流的这种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相应的大范围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决定了暴雨的多发时期和持续性。金米娜[3]等指 出适宜的0 ℃层和-20 ℃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增长。假相当位温垂直变化不仅能表 征条件不稳定发展程度,对雷雨大风类强对流天气的判断也有一定参考意义。马中元[4]等指出强雷电天气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南北走向的回波带结构,当回波强度 ≥50 dBZ、回波出现不断合并现象、强回波水平尺度较大、具有“指状”或“弓状”回波结构,以及出现陡直“零值线”和VIL超过50 kg/m2时,最易发生强 雷电天气。郑媛媛[5]等指出超级单体左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倒“ V”字型结构, 这也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王彦[6]等指出具有弓状回波的对流系统能够产生雷暴大风,而且阵风锋也能够产生雷暴大风;只是弓状回波顶部和向前突起部分产生的大风更强烈。马中元[7]等指出随着MCS东移降水冷却、西南

雷达集训试题含答案

多普勒天气雷达集训试题 2014年8月30日 一、 填空题 1、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 RDA 、雷达产品生成系统RPG 、 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 三部分组成。 2、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体扫方式有VCP11、VCP21、VCP31、VCP32。降水模式使用VCP11或 VCP21,晴空模式使用VCP31或VCP32,其中VCP11常在强对流风暴出现的情况下使用,而VCP21在没有强对流但有显著降水的情况下使用,其他情况下使用VCP31。 3、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量的三种基数据是基本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谱宽 。 4、大气中折射的种类有标准大气折射、超折射 、负折射、无折射 、 临界折射 。 5、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全相干雷达,每个发射脉冲的 位相已知的,而且是相同的。 6、雷达探测到的任意目标的空间位置可根据 仰角、方位角、斜距三个基本要素求得。 7、多普勒雷达除了具有探测云和降水的位置和强度的功能以外,它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根 据返回信号的频率漂移,还可以获得目标物相对于雷达运动的径向速度。 8、达气象方程为=t p ∑单位体积i r h PtG σπθϕλ2 222)2(ln 1024,其中G 表示天线增益 ,h 表示脉冲长度,σ表 示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 。 9、反射率因子定义为单位体积中所有粒子直径的6次方之和。它的大小反映了气象目标内部 降水粒子的尺度和数密度,常用来表示气象目标的强度。 10、 11、雷达波束在降水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是由降水粒子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造成的。 12、当发生距离折叠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或位置)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

“8·13”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和GPS水汽的演变特征word精品文档6页

“8·13”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和GPS水汽的演变特征 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仍是县级台站业务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利用江西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合地面自动站同步观测数据和GPS水汽资料,综合分析导致局地强对流天气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和雷达回波的发展态势特征,力图为本地县级台站的临近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1年8月13日,江西东北部发生了一次局地雷雨大风、强降水灾害性天气过程,多站次出现连续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天气。其中,花桥镇渔塘村梅岭发生雷击灾害,19时左右一农户家遭受雷击,2人受伤,房屋及部分电器受损。根据江西省区域自动站监测到的逐小时降水量统计分析,降水从8月13日6:00开始,上饶地区已出现分散性阵性降水,10:00-23:00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风暴自西向东移动。造成部分县乡出现强降水天气,同时局地伴有强雷电和大风天气。09:00-10:00婺源的镇头出现68.2mm/h、10:00-11:00梅林村30.0mm/h、11:00-12:00太白镇33.6mm/h、沱川乡38.7mm/h,张村降水强度达到当日德兴市小时内最大(36.1mm/h)、12:00-13:00又有三个乡镇出现强降水,16:00-18:00波阳县局部乡镇多次强降水,以17:00的凤凰镇51.8mm/h为最大。19:00-22:00横峰、万年、德兴、铅山先后又出现强降水,以横峰的姚家66.6mm/h为最大,23时后降水强度明显减弱,多为小阵雨或局地零散雷雨。 一、天气背景及强对流潜势条件 1.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 进入8月中后期,北方弱冷空气势力逐渐南压,华北冷槽开始活跃。

当副高受低槽东移影响时,江西中北部处在其边缘。2011年8月13日08~20时,200hpa高度场上有明显的偏北辐散下沉气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500hpa受偏北低槽控制,而200hpa槽与500hpa低槽形成前顷结构,850hpa 中北部为温度脊控制。从08~20时南昌、衢州探空站可以看到,中高层风随高度逆转,冷平流较明显,而地面至500hpa风随高度顺转,低层西南急流向北输送大量暖湿空气,具有较强暖平流,这种高层持续趋冷、低层持续增暖的特征,导致层结不稳定度加剧,大气对流不稳定增强,同时边界层和中高层的风垂直切变也较为明显(垂直风速差达10m/s),对强对流的发展及维持有利。另,前期江西中北部地面一直维持/>35~(2高温天气,地面加热明显,且该日08~20时K指数均在40℃以上, CAPE≥1000J/kg、LI≥-5、SI≥-2以下,动力及热力不稳定能量较强,同时具有较大的下沉有效位能和大风指数。由于地表受热不均的差异及地形作用,该日江西中北部地面有中尺度辐合线产生,具有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潜势条件。 2.垂直运动 垂直上升运动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分析这次强对流过程距对流发生最近时刻的垂直上升运动,可以看到8月13日08:00上升气流伸展到200hpa附近,后部为下沉区,最强上升速度-0.4pa/s位于400hpa,其它层次也达到-0.2pa/s。11:00~14:00江西东北部上空垂直上升运动为一加强过程,850~400hpa处强上升区中心附近,垂直速度均小于等于-0.8pa/s,最强-1.4p/s上升速度位于500hpa。以上分析表明,强对流发生前的临近时刻,为整层抬升,而发生时表现为一完整的

雷达第二阶段考题答案(1)

单位:姓名: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 第二阶段考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传统上,将比较强的( 湿对流系统)称为对流风暴。 2、根据对流云强度回波的结构特征,风暴分为(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和线风暴(飑线) )四类。 3、超级单体风暴具有强烈(旋转上升气流)的发展和持续特征,而在非超级单体风暴中不存在. 4、多单体风暴是有( 多个处于不同生命时期的单体)构成、且团状分布的对流风暴。 5、产生对流风暴的环境条件包括(大气热力层结、垂直风切变、水汽分布和触发机制)。 6、对流有效位能(CAPE)是气块在给定环境中绝热上升时的( 正浮力所产生的能量)的垂直积分。 7、对流风暴倾向于在边界层辐合线(附近或两条辐合线的交点附近)生成。 8、风暴运动是由( 平流和传播) 运动合成。 9、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大小与速度失端图上两个层次之间(相对风暴所扫过的区域面积)成比例; 10、剧烈龙卷通常伴随着强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发展而产生。 11、当CAPE(减弱(增强))时,0-2km之间相对风暴螺旋度的(增加(减小) ),有利剧烈龙卷的发展; 12、风暴的传播运动是指(在风暴某侧由新生单体所引发)

的风暴运动。传播方向常常是(新上升气流发展)的方向。 13、通常情况下,当环境为强气流所控制时,风暴运动主要取决于(平流),而当对流层环境风场较弱时,( 传播)对于风暴运动起着主导作用。 14、深厚持久的( 中气旋)是超级单体风暴最本质的特征。超级单体只产生在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 15、经典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包括(地面大风、冰雹和龙卷、超过5cm直径的冰雹和F2级以上的龙卷). 16、中气旋的水平尺度一般不超过(10km),垂直厚度超过相应对流风暴厚度的( 三分之一),垂直涡度的量级为( 10-2s-1),持续时间为(两个立扫时间). 17、龙卷分(超级单体龙卷和非超级单体龙卷)两类。 18、龙卷漏斗内层为( 下沉运动),外层为(上升运动)。 19、在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弱的时,主要的直线型风害是( 脉冲风暴)产生的下击暴流。 20、中层径向辐合MARC特征被假定为代表由前向后的( 强上升气流)和(后侧入流急流)之间的过渡区. 21、大片下沉气流区中( 集中的强下沉气流)叫做下击暴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雷暴初始阶段,回波强度最强一般在云体的(b)。 a、上部 b 、中上部c、中下部d、下部 2、对流风暴倾向于在边界层辐合线( d)生成. a 、北侧b、南侧

雷达第5-7章题目

雷达第5-7章题目 第五章对流风暴及其雷达回波特征(P90-129) 一、填空题: 1、一个对流单体通常以或为标志。对流单体分为普通单体和超级单体。 2、单个单体构成的对流风暴分和风暴两类。 3、多个单体构成的对流风暴从结构形态上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分别称为风暴和。 4、普通风暴单体过程:、、。 5、用来衡量热力不稳定大小的最佳参量是,它是风暴的一个重要指标。组织性完好的超级单体风暴中速度接近Wmax。 6、最大垂直速度,大多数组织性较弱的对流风暴中,上升气流的垂直速度通常是Wmax的左右,这是因为风暴中和。 7、局地热力不稳定,由和所建立。 8、水分是由上升气流从上输送的,因此风暴常常形成于 或的地区,如果水汽含量过大就会上升气流的进一步发展。 9、边界层辐合线包括:、、、等在边界层内形成的风场辐合的系统。它们的反射率因子强度一般为dBZ。 10、对流风暴的生成倾向于在附近生成,尤其是附近。 11、风暴运动是和的合成,风暴是由组成,因此具有平流运动。单个风暴单体是随着而平流的。 12、风暴的传播是引发的风暴运动 13、速度矢端图是由组成的。速度矢端图的曲率表明的变化。 14、有界弱回波区BWER是被弱回波区,是包含强上升气流区。 15、经典超级单体常常在方(相对于风暴的运动方向而言)有一个低层钩状回波。最强的龙卷常常出现在和。 16、飑线是呈线状排列的,长宽之比,飑线断裂处是强天气容易发生的地方。 17、产生对流风暴的环境条件:、、、。

18、表示大气垂直风切变状态的参量是地面到和地面到km 高度的风矢量。 19、超级单体分3类:、和。 二、单选题: 1、一个典型的对流单体生命史的三阶段各历时分钟,整个生命史约为分钟。 A 、8~15 B、15~20 C、25~35 D、25~45 2、多单体风暴通常指构成。(P90) A、全部由普通单体 B、单单体和超级单体混合 C、线风暴(飑线) D、超级单体. 3、超级单体风暴区别于其他类型风暴独特的特性是总伴随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 A、动力学 B、热力学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4、强风暴的上升速度通常超过,非强风暴的上升速度通常只有。(P92) A、10m/s B、15m/s C、30m/s垂直结构 D、35m/s水平结构 5、对流风暴多为普通单体风暴或组织程度较差的多单体风暴,在弱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只 A、超级单体风暴 B、单单体风暴 C、飑线 D、脉冲风暴

雷达试题及答案

1、当波源和观测者做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受到的频率和波源的频 率不同,其(频率变化量)和(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这种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 2、判断大冰雹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强回波(≥45dBZ)能否发展到(0°C),特别是(—20°C)等温线高度以上。 5、新一代天气雷达近距离目标物的探测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是(静 锥区)的存在。 6、天气雷达主要雷达参数有 (雷达波长)、(脉冲重复频率PRF)、脉 冲持续时间(τ)和脉冲宽度(h)、(峰值功率)、(波束宽度)。 9、电磁波在降水粒子上的散射,是(天气雷达探测降水)的基础。 11、超级单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一个(深厚持久的中气旋). 12、在层状云或混合云降水反射率因子回波中,出现了(反射率因子 较高的环形)区域,称之为零度层亮带. 13、可能导致谱宽增加的非气象条件有(天线转速)(距离)(雷达的 信噪比) 15、产生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回波的多普勒速度特征是(强的风切变)、(强的辐合和形变)、(深厚的积云对流)、(旋转环流 ) 21、在径向速度图中,气流中的小尺度气旋(或反气旋)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但两个极值中心的连线和雷达的射线(相垂直)。 23、边界层辐合线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现为(窄带回 波),强度从几个dBZ到十几个dBZ。 24、在比较大的环境垂直风切变条件下,产生地面直线型大风的系统有多单体风暴、飑线和超级单体风暴,它们的一个共同预警指标是

(中层气流辐合)。 28、单位体积中云雨粒子后向散射截面的总和,称为气象目标的(反 射率)。 29、对于相同的脉冲重复频率,C波段雷达的测速范围大约是S波段 雷达测速范围的(1/2)。 31、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顶高产品中的回波顶高度(小于云顶高度) . 33、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对分析(高低空急流、垂直风切变、热力平 流类型)是有用的。 34、中气旋是风暴尺度环流,它能由(切变尺度、持续时间尺度、垂 直方向伸展厚度)来衡量。 35、湿下击暴流的预警指标是(云底以上的气流辐合、反射率因子核 心的下降)。 36、相比雨量计估计降水,雷达估计降水量的优点为(空间分辨率高)、 (范围大). 38、飑线的(断裂处)往往是强天气容易发生的地方. 39、相对风暴螺旋度是衡量(风暴旋转)潜势的物理量 41、飑线是呈(线性排列)的对流单体族,其长和宽之比大于(5:1) 42、(稳定性和持续性)是超级单体与其他强风暴的主要区别. 43、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通常在低层具有丰富水汽、较低LFC(自由 对流高度)和弱的对流前逆温层顶盖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和维持. 44、中气旋是与强对流风暴的(上升气流)和后侧(下沉气流)紧密相 连的小尺度涡旋,该涡旋满足一定的(切变、垂直伸展和持续性)判据。 46、大冰雹的产生与(风暴上升气流的强度和尺度)以及跨越上升气 流的(相对风暴气流)有关。

2 雷达题库解析

1.业务运行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通常采用体积扫描的方式观测。我国业务运行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的体描模式(VCP11、VCP21、VCP31) 2.多普勒天气雷达与常规天气雷达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测量目标物(沿雷达径向速度),从而大大加强了天气雷达对各种天气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预警能力。 3.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km)。 4.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雹云、中气旋等小尺度强对流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大于(150km)。 5.新一代雷达观测的实时的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信息。 6.新一代雷达速度埸中,辐合(或辐散)在径向风场图像中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两个极值中心连线和雷达射线(一致)。 7.新一代雷达速度埸中,气流中的小尺度气旋(或反气旋),在径向风场图像中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但中心连线走向则与雷达射线相(垂直)。 8.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采用的是北京时。计时方法采用24小时制,计时精度为秒。9.速度场(零等值线)的走向不仅表示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同时表示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冷、暖平流)。 10.在距离雷达一定距离的一个小区域内,通过对该区域内沿雷达径向速度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气流(辐合)、(辐散)和(旋转)等特征。 11.天气雷达是用来探测大气中降水区的(位置)、大小、强度及变化的 12.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雷达探测的基础。 13.气象上云滴、雨滴和冰雹等粒子一般可近似地看作是圆球。当雷达波长确定后,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粒子直径D和入射波长λ之比。对于(D远小于λ)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而(D与λ尺度相当)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Mie)米散射。 14.多普勒天气雷达使用低脉冲重复频率PRF测(反射率因子),用高脉冲重复频率PRF 测(速度)。 15.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表示。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脉冲重复周期),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气象预警预报模拟试题答案

2014年气象预警预报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20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1小时降水量( ≥20毫米)的降水;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就是未来3小时降雨量( ≥100毫米 )。 2.T-lnP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而大气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 3、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有(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总压力、(内力)、扰动加速度等。 4、零度层亮带就是(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 5、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与鄂霍次克海地区。 6、气旋在越过山脉时强度常常发生变化,在迎风侧(减弱),而在背风侧(增强)。 7、从流场上瞧江淮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与(准静止锋式)切变线三种。 8、一般情况下,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槽后的冷平流越(强),就越有利于冷锋后出现大风;大风区出现在冷平流(最强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9、 (焚风)就是当暖空气越过高山,变成下沉气流,在背风面上局地容易吹起的一种干燥的热风。 10、对暴雨形成有利的条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水汽供应与(较长的持续时间)。 11、气象部门规定: 24h降雪量达( 10mm )及其以上为暴雪。 12、在形成华北暴雨的环流系统中,(日本海高压)就是一关键系统。 13、与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4、当45-55dBZ的回波强度达到( -20 )度层的高度时,最有可能产生冰雹。 15、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就是与风害与( 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警。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 降水 )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与降水云体的( 风场 )结构。速度图上0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风

2017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真题精选

2017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标准折射的特点是什么?() A.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下弯曲。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增大了61% B.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下弯曲。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增大了16% C.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上弯曲。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缩小了61% D.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上弯曲。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缩小了16% 参考答案:B [填空题] 2 请根据下图判断雷达上空风随高度变化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雷达附近为东南南-西北北的风向,风向随高度顺转,风速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在近地面有一支东南南-西北北的急流存在,高空有一支西南急流。 [填空题]

3为什么要尽可能使用近距离、低仰角的雷达资料? 参考答案:由雷达测高公式可知 ①当仰角越大时,那么雷达天线波束轴线离地面的高度越高,可能已探测到积雨云顶部,因而此时雷达回波可能只是云回波,而不是降水回波。 ②当距离越大时,同样使探测高度越高,探测到的已不是降水回波,即使是已接地的降水回波,由于距离远,降水粒子的散射以及大气介质的吸收,使得衰减越厉害,因而探测到的回波强度以及回波分布等都因衰减受到了很大影响。 [单项选择题] 4、折射指数的定义公式是:() A.N=C/V B.N=V/C C.V=N/C D.C=N/V 参考答案:A [填空题] 5简述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基本步骤以及影响降水估算精度的因子。 参考答案: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基本步骤:首先利用每个体扫的最低4个仰角的反射率因子求得混合扫描反射率因子,其次根据Z-R关系求得降水率,然后对时间累加得出某段时间内的累积降水,最后利用雨量计数据对雷达估测降水进行调整、输出。 影响降水估算精度的因子有:不恰当的Z-R关系、雷达本身的定标误差、湿的天线罩、零度层亮带、远距离处雷达波束从降水系统上面穿过、地物杂波、冰雹影响等。 [单项选择题] 6、弓形回波是指快速移动的、凸状顺移动方向的()。 A.线状回波 B.块状回波 C.带状回波 D.指状回波 参考答案:A [填空题] 7产生对流风暴环境条件包括哪几个? 参考答案:(1)热力(浮力)不稳定与CAPE(2)垂直风切变(3)水汽条件(4)抬升条件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指导》测试试卷预报预警(浠水)

一、填空题(共40题,每小题1.0分,计40分) 1.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1小时降水量≥20 毫米的降水;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 3 小时降雨量(≥100 毫米)。 2.T-lnP 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而大气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 3.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有(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总压力、内力、扰动加速度等。 4. 零度层亮带是(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 5. 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 6.气旋在越过山脉时强度常常发生变化,在迎风侧(减弱),而在背风侧增强。 7. 从流场上看江淮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和(准静止锋式)切变线三种。 8.一般情况下,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槽后的冷平流越强,就越有利于冷锋后出现大风;大风区出现在冷平流(最强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9. (焚风)是当暖空气越过高山,变成下沉气流,在背风面上局地容易吹起的一种干燥的热风。 10. 对暴雨形成有利的条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水汽供应和(较长的持续时间)。 11、气象部门规定:24h 降雪量达(10mm)及其以上为暴雪。 12. 在形成华北暴雨的环流系统中,(日本海高压)是一关键系统。 13. 和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4. 当 45-55dBZ 的回波强度达到(-20)度层的高度时,最有可能产生冰雹。 15.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速度图上0 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风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冷平流存在。 16. 对流风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飑线和超级单体风暴,其中超级单体风暴与其他风暴本质区别在于是它总是伴随着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 17. 可见光是通过测量来自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当卫星接收到的辐射越大,就用越(白)的色调表示;一般水面的反照率最小,厚的积雨云反照率最大。 18. 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以(黄、橙、红)颜色表示。冰雹预警信号分别以橙、红颜色表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是指 6 小时内降雨量将达 50 毫米以上。 19. 预警信号的发布(含变更)、解除实行(分级)签发制。 20. 对外发布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报时效和强对流天气影响程度分为预报、预警、(预警信号)。 21. 当预报或已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省级及以下气象台应当根据天气系统的变化立即发布(0-2小时临近天气预报),并及时滚动订正预报产品。 22. 一地的气压变化,主要决定于该地上空(整层大气柱的重量变化)。 23. 阻塞高压在出现最多的时间里,出现最多的地区具有强盛的(暖)平流。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向气流。 24. 在实际工作中,总是从流场和等温线的配置,看空气的水平运动是否有利于等温线增密(变稀)来判断锋生(消)。有时也从锋面天气和(要素场)特征是否更明显来考虑锋生。 25. 常所说的三种大气模式为:(数值模式)、天气学模式和统计模式 26. 阻塞高压是个高空深厚的暖高压系统,高压轴线自下而上向(西北)倾斜,至高层轴线直立。 27. 延伸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灾害性天气预报)已广泛使用集合预报技术,并成为今后20年的发展重点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