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_成尚荣

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_成尚荣

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_成尚荣
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_成尚荣

概念是恒定不变的吗?我没有深入考察与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始终认为,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广泛展开、研究的不断深入,概念的内涵是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概念不断地去思考和理解,加以阐释,有时还需要反思、调整。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理论的丰富、视野的扩展,新概念会不断诞生。从某种角度说,新概念是对原有概念的深化与发展。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认识,我以为概念是需要重新定义的。其中当然包括教育———“重新定义教育”。

重新定义或者说再定义,其内涵很丰富,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意味着重新理解,给予新的解释、说明,寻找新的高度。这是对概念界定的完善与发展。新的阐释可以让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门窗,看到一种新的风景。②意味着对原有概念的调整,以使我们回到概念的内核中去。这是一个去除杂芜,把握本质与重点的过程,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③意味着颠覆。原有的概念已经停滞、落伍,既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适应学术的新发展。不管是哪层意义上的再定义,都体现着反思的精神,反思是再定义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再定义的手段和过程,再定义需要反思,反思带来的是再定义。

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直被视为学校的生命。新一轮课改以来,我们逐步树立起课程意识,仍始终把教学改革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课改”必须“改课”。在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究竟怎么理解教学?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问题可以归结到一点:教学需要再定义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教学本身也正在发生变化,还由于工具、技术都发

生了并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发

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促使我们对教学重新审视,作出新的解释来。教学的再定义是必然的。

教学有着不少经典定义,但也给我们的再定义留下了空间。

首先,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上理解教学,给教学下定义。美国学者塞勒等人用三个隐喻来说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的过程。隐喻三: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这三个隐喻揭示了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定性:①教学是有计划、有预设的;②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且有预期的成果;③教学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是个性化的过程,尤其是球赛和演奏作品。这些具体规定性,至今都还是有意义的。隐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但也有缺陷。比如,把教学比作建筑图纸的施工,过于强调了实际施工与图纸间的吻合程度,势必让教学有可能成为一个刻板的过程,也有可能让教师成为工匠。

其次,从汉语语义的角度给教学下定义。古代“学”与“教”都有不同的写法,但进一步分析“教”字的结构,几乎每一种写法的“教”字里,都是首先包含了一个写法和意义最简单的“学”字———爻,然后再添加上一些新的笔画部首。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这种新的添加就表示了这个字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含义。于是,汉语中教学这一概念的几种定义并存:“教学即学习”,“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过,我以为多种定义的并存,并没有确定其中哪一个更为准确,因而,往往造成人们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迷糊、摇摆不定。

再次,英语中的“教学”也有自己的定义。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把英语国家对教学的含义的讨

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

●成尚荣

一、教学需要再定义。

二、经典的教学定义及其缺陷。

JIAOXUE

教学

亲近理论

QIN JIN LI LUN

论归为5类:①描述性定义,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②成功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成功;③意向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意向活动;④规范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规范性行为;⑤科学式定义,即将源于日常的语言转化为更为严谨的科学化表达。以上这些表达或定义,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不过我以为,假若将这些定义整合起来,似乎更完整更清晰些,即,教学应当是科学的过程、规范性行为,具有道德意义,应当有意向有期待,即引导学生学习,并让学生获得成功。事实是,不同的教学论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视角和独特之处,似乎还不可能进行统整。所谓再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再一次梳理和整合,如此,我们更应该给教学再定义。

教育学和教学论上也有关于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学活动”

;“教学是教

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②。无论把教学规定为活动,还是阐述为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显然,前一种定义,把教学囿于教材的掌握上是狭隘的、落后的,而后一种把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都聚焦到学生的学习上,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这样的定义无形中把教师的教局限在“引起、维持和促进”上,并没有抵及教学的创造性;同时我总以为,概念的定义不必过于“规范”,有时过于追求“规范”,就有可能刻板,缺失活力。我们面对的课题是,如何让教学的定义在坚守其本质的基础上,更具时代特点,更具生命活力,更具整体感,因而更能启发教师、激励教师,让教师更有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我们需要对教学再定义。

1.赞科夫: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

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原是一位心理学家,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开始研究教育学问题,就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近30年的教育实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论思想。早在1962年他就曾经说:“大家知道,在教学中很早以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巧服务,并且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他的这一论点

源于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指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有三种观点:把教学与发展看作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把教学与发展混为一谈,把两种过程等同起来;教学不仅可以跟在发展后面走,不仅可以和发展齐步前进,亦且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它里面引起新的构成物。赞科夫总结说,“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不仅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科夫对维果茨基理论的发展在于解决了一个难题:在什么样的教学论体系下才能在学生的发展上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他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赞科夫的这一再定义有更高的立意和指向,至于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虽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但至少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儿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如何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即“高”与“难”应是儿童的,而不是成人强加的。

2.佐藤学:教学是反思性实践。

佐藤学对教学的再定义是:“教学是反思性实践。”佐藤学认为,这一再定义,首先针对那些把教学当作“技术性实践”的。他的这一再定义的最显著的特点是:①把教学置于课程的整体性框架中来认识和理解。他对课程、学科、学习以至学校等一系列概念都进行了再定义。课程———“学习经验之履历”;学科———

“学习的文化领域”;学习———“意义与关系之重建的实践”;学校———“学习共同体”。这一系列概念都有三个关键词:学习、实践和反思。不言而喻,佐藤学认为教学是关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学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是为了学生学习的,是学习的实践,离开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学就缺乏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②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实践。他说:“教师也

是在课堂中展开意义与关系的重建的,是同教育内容对话、同儿童多样的认识对话、同自身的对话而展开教学的。”因而,“有必要探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以省察与反思为核心的反思型实践”。进而,他又说:“探讨这个概念得以引进教育研究的方法”。反思什么?研究什么?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是有效的?当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反思和研究。显然,佐藤学的这一再定义更强调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改进教学活动。这种侧重于教师、侧重教师反思的再定义,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教学的再定义。

JIAOXUE

教学QIN JIN LI LUN

亲近理论

3.达克沃斯:教学即儿童研究。

爱莉诺·达克沃斯是美国当代知名学者、教育学家,是皮亚杰在美国最主要的学生之一,但

她的理论不是皮亚杰理论的简单应用,而是一种皮亚杰解释学。达克沃斯的最大贡献在于把皮亚杰的理论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教学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她对教学的再定义是:教学即儿童研究。她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而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观念的独特性中,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而精彩观念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精彩观念的机会”。④达克沃斯的这一再定义,至少有三层含义:①教学即儿童研究,应把教学与儿童研究联系起来,儿童研究不仅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儿童研究,教学过程就是儿童研究过程。②教学即儿童研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儿童诞生精彩观念,精彩观念是智力的核心,意味着教学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③教学是一种机会,教学给学生什么机会,学生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精彩观念,有什么样的创新。应当说,这是最“伟大”的发展。

4.现代哲学:对话不仅要成为一种教学艺术,而且要成为一种教学精神或教学原则。

对话教育是个古老的话题,无论是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都是倡导对话教学的。尽管那个时期的教育家个人有民主的作风及与学生对话的情怀,但这种对话仍只能是一种教学艺术,与现代的对话教学有很大差异。现代哲学把对话视为存在本身,人在对话中存在,意义在对话中生成,“对话本身不只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对话不仅要成为一种教学艺术,而且要成为一种教学精神或教学原则”。⑤实践中,对话有两种形式,呈现两个方向:第一种是作为形式的对话,第二种是作为精神原则的对话。当下,我们更要强调作为精神原则的对话教学,而且把精神原则的对话渗透在形式对话教学之中。那么,对话的精神原则是什么呢?在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看来,对话的深刻含义是,对话教学首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被压迫中解放出来;学生解放带来的必然是民主、尊重、分享、开放、创造。这既是精神原则,又是教学的目的。

讨论教学的再定义,是为了推动教学改革。教学的再定义是在教学变革的实践中最终完成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学的再定义总是牵引着、导引着教学变革的走向。

其一,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与此同时必须坚定地维护并进一步建构完整的教学概念,以高水平的教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

虽还未在所有地区和学校“全覆盖”,但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理念已被大家认可、接受,还出现了不少好的典型。尽管这些典型和一些实验研究还不完善,但毋庸置疑,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明确的,效果是显著的。教学这一核心的确定和实践,应和并实践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的重要判断:“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因此,“学习过程现正在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我们应当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改革,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只能完善,不能颠覆。现在的课堂教学离这一核心还很远,任何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在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们还应以理性的目光去审视。审视、反思的结果是当下的改革是有偏颇的,是不完整的。主要的偏颇是“教”没位置了,没话语权了。似乎只要学生的学,而不要教师的教了。分析原因,主要是对三个基本观点的误解。一是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让学”,让出时空,让出教师的话语权。这没错。不过,让是相对以往教师的“霸权”而言的,让是对教师绝对控制的消解,让有让的理念、目的、原则和艺术,而绝不是彻底地不教。教师不能没有话语权,问题是用话语权干什么。二是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不是不教,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达到教的目的。不教的前提还在于怎么教、教是为了什么,此时的教是更“高级”的教。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过程现正在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其主要意蕴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学习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实现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四、再定义导引下的教学变革走向。

亲近理论

QIN JIN LI LUN 读者热线:(010)82296697电子信箱:qianlixin@126.com

中并非没有教,而且教师也以学的形式来教。

所以,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教学生学,没有教就没有学;只有学,没有教,不是真正的教学。没有高水平的教,就没有高质量的学。赞可夫说得好: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头,引领学生发展,引领学生创造。我以为,教师的教一定要“高于”学生的学,教师教的“高”,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理念、文化、智慧,而且在适当的时候是以智慧的方式,引领和提升学生。教师正是在教学中才会形成教学的最高境界———追求并形成教学风格,以高水平的教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学。

其二,教学在坚持教与学的统一中,不仅促进学生的学,而且要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享受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下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取向是不高的,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以知识为主,仍以统一的标准答案为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仍处在边缘地带,如何把教学的价值立意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改革从哪里突破?达克沃斯说得好:精彩观念是智力的核心,精彩观念是独特性、创新性的关键与起点。假若我们把教学改革的价值重点置于精彩观念的诞生上,课堂将会发生根本变化。这将是教师今后要加大力气,真真切切地去探索和实现的。广大教师已经在实践着对话教学,在对话教学中,解放学生,让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有“自我”、“自主”、“创造”的概念,敢于和历史对话、和权威对话、和教材对话、和教师对话,培植起对话精神。对话精神是一种平等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探索和发现,对话教学引导着学生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这是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还应着力研究和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教学要让知识“活”在探究中,“活”在体验中,“活”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这种“活”的知识是一种智慧,智慧教学引导着学生,培植并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二。以上这一切要给学生以机会,表达的机会、探究的机会、创造的机会等。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一种机会,这是三。教学改革的这一定向不论遇到什么阻碍都得坚持。

其三,教学是反思性实践,教师是反思型实

践家,教学过程是研究过程,尤其是儿童研究过程,教师的“第一专业”应当是儿童研究。

教师不是思想家,但应该是思想者;教师不应是一般的实践者,而应当是反思型实践家。反思、研究,才有可能让教师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怀揣着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去自觉实践,从实践者走向实践家。

反思和研究,让教师超越了经验。经验是可贵的,但经验不反思不研究不改造,不与时俱进也是可怕的。反思和研究,让教师超越了知识,知识可能是一种力量,但也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知识的盲目崇拜,唯有反思和研究后的智慧才使人自由;反思和研究,让教师超越了技术,理念的转变重于技术的转变,技术的改进要以理念为先导,渗透并体现理念。总之,反思和研究应当成为教师的品质、方向和习惯。

反思和研究的总课题是儿童怎么学习的,怎么发展的,什么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怎样改革才能走在发展前头。儿童,永远是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语。儿童学习和发展,永远是教学改革确定的主题。教学本身就应成为儿童研究的载体和方式,成为儿童研究的过程。教师应开发儿童的可能性,永远是教学改革的主线。教师既要有自己的学科专业,又应有超越学科的专业———“第一专业”。“第一专业”具有在先性、前提性、统领性和牵引性,这“第一专业”就是儿童研究。教师在“第一专业”发展中,逐步成为儿童研究者,成为儿童研究专家,以至成为儿童教育家,这既是教学改革的走向,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伟大目标。

注释:

①南京师大教育系编,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84.8,372

②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大出

版社,2009.6,20

③杜殿坤主编,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M ),西

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153

④爱莉诺·达克沃斯著,张华等译,精彩观念的诞

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译者前言3-4

⑤王向华著,对话教育论纲(M ),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9.6,150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钱丽欣)

JIAOXUE

教学QIN JIN LI LUN

亲近理论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道德智慧》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讲座《教师的道德智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转载于阜宁教育网) 参加今天阜宁县教育系统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我有许多的感受和体会。但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我们阜宁县委、县政府如此关心教育,如此重视教育。 阜宁县委、县政府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哪里抓起?阜宁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思路非常明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要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而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又从哪里做起呢?刚才,蒋书记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暂时不去讨论“工程师”这个概念,但“人类灵魂”是非常正确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塑造自己,就像乌申斯基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教师首先要有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塑造。人格的塑造又从哪里做起?首先从师德做起。县委、县政府、教育事业发展指挥部目的是由讲师德来带动教风,由教风带动学风,进而来纯粹校风。这种“讲师德、重品行、爱教育、争贡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很好,是一种智慧之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非常长远的战略眼光。我感到十分高兴,很赞同,也很支持! 实际上师德师风教育就是一种道德引导。教师讲道德,教师又是道德教育的执行者;学生讲道德,学生又是接受道德教育的接受者。道德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也可以说道德本身就是智慧,所以以智慧的方式来抓好道德教育,以智慧的道德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来促进教风,带动学风,纯粹校风,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因此,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教师的道德智慧”。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有道德的教师? 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道德智慧呢?我想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教师本身是个道德体。有一个德国的教育家叫赫尔巴特,他生前曾写过一本叫《教育学》的书,这本教育学是很不错的。但是,赫尔巴特在世的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凤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将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逐步引起重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势必走向信息化,即所谓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任务驱动式;信息素养;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1.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 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学生只需要学会查询信息的技能。因此,传统的灌输方式,其意义越来越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引起重视。 2.学科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技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全新的生活技能,以编制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3.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1。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

儿童立场(成尚荣)

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成尚荣) 一、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故事常常引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最近日本作家佐佐木赫子的一篇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又让我们有了深刻的反思。小说中的主人公正彦的时间不是自己掌握的,想游玩得请示妈妈。假期来临了,表哥悠闲地去钓鱼,而正彦却被妈妈逼着每天坐一个小时的电车去上辅导班。那天,妈妈记错了时间,正彦白跑了一趟,他多想去玩啊!就在路边给妈妈打电话请示时,不幸被汽车撞死。在惨剧发生的那一瞬,表哥正好路过,听见正彦对着电话向妈妈说:“……玩……好吗?”后来正彦家里总接到死去的正彦打来的电话。一天, 表哥去他家,电话铃响了,果然是正彦那犹疑的声音:“……我玩什么好呢?” 表哥对着话筒悄声而又坚定地说:“你去找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骑自行车。” 此后,死去的正彦再也没来电话。[1]这篇小说用那来自遥远的声音来表明:一个被剥夺了游玩权利的孩子,死后的灵魂也无所寄托,也不得安宁。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成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但结果却伤害了孩子,甚至牺牲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却让我们感到它就真切地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得不追问:如今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教师的崇高使命究竟是什么?于是,教育的立场这一命题就这么严峻地来到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作出回答。 对此,我们应毫不含糊地回答: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 教育应是有立场的一一尽管你可能不自觉也可能你未思考。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抱的态度和所处的地位,即你是为谁的。不同的立场,表明了不同的态度,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处理事物的方向方式和结局。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义,直抵教育的主旨。 教育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以道德的方式展开的活动和过程。这种道德的方式,就是让受教育者尊严地生活在教室里和校园里。让受教育者“尊严”,教育者就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保护他们,想着他们,引领他们。因而,这种道德的方式,是“人”的方式,彰显的是教育者立场的道德,既反映了对教育本质和主旨的深刻认识,又反映了对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准确把握。从某种角度说,儿童观是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教育观应根植于儿童观,而只有真正确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才会有鲜明的儿童立场。儿童立场是由教育的本质和主旨所规定的,儿童立场是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鲜明标志和成功的根本动因。儿童立场的命题也使我们想起教育中的主体。“……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有作为某种活动的发出者才是主体。”[2]教育这种活动的主体究竟是谁呢?这就要考察活动的“发出者”是谁。教师是教育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真正“发出”教育需求的却是儿童,是因为儿童焕发生命活力的诉求才有了教育活动,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因此儿童是教育的主体,那么,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就应站在儿童立场上。儿童立场是主体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必然的、合理的。 但是,命题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常常被遮蔽。在教育的现实中,儿童立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成人们(当然包括教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从特色项目到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化的办学追求,是学校物化环境和精神风貌的显性呈现与隐形积淀。校园文化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一系列范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育专家成尚荣认为:“文化就是人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教化人。”所以文化具有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育性更多的是潜移默化。 本校基于校情,以学校科技特色项目为突破口,积极营造科学特色环境氛围,进而打造学校科学特色文化,努力使科学文化建设更具生命力、生长力和可持续性,也因此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下面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基于校情,找准特色项目 本校于2003年建校,坐落于国家级高新产业园——江宁高新园区,紧邻江宁大学城、园区科创中心,是伴随江宁高新园大开发孕育而生的新建学校。学校周边集聚了南京众多知名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具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建校之初,就紧扣校名——“科学园”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提出“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学教育”办学特色,以培育“健体、善德、真知、

美行、创新的科小学子”为具体培养目标,着力创设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引领学校科学办学、教师科学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形成学校科学教育文化特色。2005年,学校积极与周边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互动,充分发掘本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资源优势,引进了学生机器人教育项目。以学生机器人项目为突破口在科学教育及科技特色打造方面深耕细耘,砥砺而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因科学教育成果突出,学校在2010年被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依托学校科技特色和学生机器人品牌,学校于20XX年成功申报了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项目,并申报了多项课题研究。正是基于校情,学校明确了科学特色项目,并为后期的校园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正是找准了特色项目,学校咬定目标,栉风沐雨不断超越,校园特色文化才初步彰显。 二、基于项目,营造环境氛围 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过程,没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文化的形成将是无源之水;生硬地移植或打造,也不能融入师生的血液中去,反而很容易陷入有形无神的境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首先需要有形的物化环境,包括一些特色场馆,让特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一进校园就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学校重视物型文化的建设。早在2012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学生机器人活动中心。20XX年以来学校围绕科学特

尚荣医疗2020年三季度财务状况报告

尚荣医疗2020年三季度财务状况报告 一、资产构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尚荣医疗2020年三季度资产总额为518,837.0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84,723.58万元,主要以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39.19%、24.04%和17.41%。非流动资产为234,113.46万元,主要以在建工程、其他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为主,分别占非流动资产的33.64%、20.96%和12.12%。 资产构成表(万元)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43.25%,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应当关注货币性资产的投向。企业流动资产中被别人占用的、应当收回的资产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24.04%,应当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关注应收款项的质量。

流动资产构成表(万元) 项目名称 2018年三季度2019年三季度2020年三季度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流动资产 230,221.11 100.00 271,108.06 100.00 284,723.58 100.00 货币资金53,439.2 23.21 79,364.61 29.27 111,590.46 39.19 应收账款0 - 107,053.8 39.49 68,452.1 24.04 存货36,691.47 15.94 33,939.64 12.52 49,559.7 17.41 预付款项7,941.67 3.45 8,014.64 2.96 18,045.93 6.34 交易性金融资产0 - 0 - 11,562.83 4.06 其他流动资产4,399.66 1.91 27,199.9 10.03 8,826.34 3.1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 资产 5,661.84 2.46 4,842.43 1.79 5,525.15 1.94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20年三季度总资产为518,837.04万元,与2019年三季度的475,092.22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9.21%。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货币资金增加32,225.85万元,存货增加15,620.06万元,投资性房地产增加12,761.97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11,562.83万元,在建工程增加10,105.63万元,预付款项增加10,031.3

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变革看起来就更多表面化的东西和偏离教学的 真正目标。”四因此,我们要以复杂一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关注改革的内在动力和内在需求,即以课堂教学本身的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正如富兰所言,“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只有我们积极地寻求和面对那些实际上难以 解决的真正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对复杂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改革参与者要及时理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需说明的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寻需要我们克服线性思维,恪守复杂范式,“需要主体扩大视野,拓展问题域,认识到教育问题包含因素和产生的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明晰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多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问题(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全新的关系,以及研究者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教师课堂文化的转型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复杂一动态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所具有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决定了改革内容需要结合具 体的“境遇”。也就是说,在不同“境遇”下,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任务是不同的。正如有研究者所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任务。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中,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准确的把握。” 就当前社会境遇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已成为社会主旋律。成为“一种生活的事实”。而社会的各项改革事业也处处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强调尊重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以“人的改变”为改革的最终依归。具体到教育领域内,改革已成为学校的一种生存常态,“以学生发展为本”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境遇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内部境遇之中,必然要解决“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与发展”这一中心问题,而且其改革的最终依归也必然是“学生的发展和改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目标,教师改变是一个最关键的前提性条件。教师改变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当前教师的观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

教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

教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 摘要: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学改革发挥作用 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在课程改革中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奋进与守旧的摩擦,有蜕变的痛苦,更有提升自我的快乐。一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在课改春风中享受变化的快乐。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如何使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强。 一、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业务素质是核心,文化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前提,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习理论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以此为基础,改革教学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培育出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全部基础应该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交流对象,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蹲下来是指在人格上平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只有在师生之间真正形成了一种平等关系,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出交流和合作能力。其次,还要相信学生,我们要充分的去相信他们,相信他们能完成自己的学业。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间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营造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我们要相信我们面对的学生,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要相信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相信他们也

聆听冯卫东主任教育科研讲座有感(赵墩小学程占明)

聆听冯卫东主任教育科研讲座有感 赵墩小学程占明 我有幸聆听了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冯卫东主任带来的关 于教育科研的讲座。报告中,冯主任提到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关于?倾听?,关于?润泽的教室?这些名词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 冯卫东主任不愧是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一开口就是语句冼练,形象生动的句子。例如关于研究,冯主任开局就说出了这样的理解:?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又说?学习要像饮水一样解渴;思考要像呼吸一样自然;研究要向对弈一样潜心;写作要像晤友一样诚挚。?不要说接下来的讲座,光这两句话就值得好好品读,比喻之恰当,词句之锤炼令人敬佩。除了自己的一句句经典名言脱口而出,一些教育专家的名言也是如数家珍。说到游戏对孩子的意义,他就提到席勒说过的名言:?人只有在完整的意义上,他才会游戏;也只有在游戏的意义上,才会是完整的人。?在说到孩子的时候,他指出了成尚荣关于教育的理论:?学校教育不要给孩子背不动的书包,要有孩子带的走的教育。?整个讲座过程中,冯主任的经典语言层出不穷,不愧为文化大餐! 冯主任说,故事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法。用朴实的故事讲生动的语言,用感性的语言讲理性的道理要比直接的教育有人情味,也有效的多。讲座中,他借助六位老师的教科研事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做自己的教科研?。很多研究者都是从自己的特长,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去深入研究,从而获得一个个成功。在每个成功的案例之后,冯主任都用一两句话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知道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去做

好自己的教科研,成就自己在教科研上的成功。 当然对于我们一线老师而言,最需要的是方法。讲座中,冯主任反复提醒我们,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教育生活,做我们自己的教科研,尤其是我们一线教师最适合的是做?微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有五项原则:即?微小?,适合我们一线老师做的科研一定是微小的选题,切入点不宜大?;?成型?,微型课题可以由点及面;要?应时?,选题不宜太落后;要?正向?,价值取向不能错;要?可行?,要选择自己切实可行的选题和方法。接着,冯主任选择课堂上的一些案例介绍了自己如何根据教学中的小细节发现课题研究的选题,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个适合我们去研究的选题。 其实教科研就是要精心的去研究,去做!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去做!

尚荣医疗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尚荣医疗2019年经营成果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1、利润总额 2019年实现利润为7,082.42万元,与2018年的15,296.3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3.70%。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2、营业利润

3、投资收益 2019年投资收益为负95.6万元,与2018年负611.76万元相比亏损有较大幅度减少,减少84.37个百分点。 4、营业外利润 2019年营业外利润为负140.68万元,与2018年的3,012.83万元相比,2019年出现亏损,亏损140.68万元。 5、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从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153,082万元,比2018年的163,043.21万元下降6.11%,营业成本为120,099.97万元,比2018年的122,845.59万元下降2.24%,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下降,但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大于营业成本,表明企业经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实现利润增减变化表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增长率(%) 数值增长率(%) 数值增长率(%) 营业收入153,082 -6.11 163,043.21 -18.74 200,647.71 0 实现利润7,082.42 -53.7 15,296.32 -32.11 22,530.86 0 营业利润7,223.09 -41.2 12,283.49 -45.51 22,541.1 0 投资收益-95.6 84.37 -611.76 -1,713.96 -33.73 0

营业外利润-140.68 -104.67 3,012.83 29,531.75 -10.24 0 二、成本费用分析 1、成本构成情况 2019年尚荣医疗成本费用总额为136,787.09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120,099.9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87.8%;销售费用为6,460.6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72%;管理费用为9,218.3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6.74%;财务费用为-471.4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34%;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549.13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13%。 成本构成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例)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成本费用总额136,787.09 100.00 147,319.89 100.00 179,543.74 100.00 营业成本120,099.97 87.80 122,845.59 83.39 153,373.19 85.42 销售费用6,460.6 4.72 6,713.26 4.56 6,992.09 3.89 管理费用9,218.32 6.74 8,761.13 5.95 15,328.56 8.54 财务费用-471.41 -0.34 32.28 0.02 681.28 0.38 营业税金及附加1,549.13 1.13 1,439.01 0.98 1,976.97 1.10 2、总成本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走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下面以课堂探究的实践研究,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表

现的单一性、封闭性,它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刻不容缓。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多元化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第一方面课堂探究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之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我们认为:课堂探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步发展。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连结,它能很好地解释技能的学习,而技能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它不能很好地说明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的其他许多有意义的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把人类的学习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认知学习观,它重视知识的表征、编码、反馈等,但从本质上来讲,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实际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建构议学习观则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学习者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以及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此外,我们要构建一个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的学习坏境,这离不开其他的教与学理论的指导,包括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第二方面,课堂探究的环境设计,“探究学习环境”是一种非场所观,其定义是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工具以及信息资源的组合。本课题从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材料,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发多媒体技术,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创设探究性学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目前世界上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共同学习模式、团体探究模式、结构方法模式、复杂指导模式、合作方法模式。在我国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也创造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如分层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教学改,要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教学改革经验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20XX年春季开学以来,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了抓住这有利时充分发挥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校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进步,促进我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多措并举,领导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阶段工作回顾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有效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

任,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力开展。研究制定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了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争做课改先锋 (二)、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改坚实保障 1、制度保障机制 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建立了课改实施工作台账,成立了课堂教学督评组,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课改巡课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领导不定时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学生和教师的出勤情况;检查课堂教学状态和课堂纪律;检查教师是否携带导学案授课;检查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发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进行整改。 2、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从财力、物力、经费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投入资金为各个教室购买了展板,确保学生们在课堂上有展示的舞台;学校又添置了复印机、速印机,让各位教师在编写导学案后能够方便快捷地打印或复印出来。 (三)、培训学习转变观念,确保课改良性行进 我们多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

机电科牛尚荣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工友: 你们好 我是岱河矿业的一名电气防爆管理员,从事电气管理工作已二十三年,我演讲的题目是:严把供电关当好三大员。我们电气管理员,负责的是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跟踪、监督、检查,以确保供电线路及设备安全运行。首先必须确保“短路保护”的灵敏可靠。“漏电保护”具有选择性切断,“接地保护”符合要求。灵敏可靠就是在正常情况下保证供电范围设备正常运行,当电器设备电流出现较大波动时或产生短路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选择性切断即当一条供电线路产生漏电时,保证切断故障线路,以避免较大范围掉电。所谓符合要求,就是按照规程规定,对接地网络各个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并做好各个接地级的测量工作。 若要确保“三大保护”灵敏可靠,作为一名电气管理员,首先必须当好电管员工作职责所要求的三大员,所谓的三大员,即安全用电检查员,电气事故处理员,生产一线服务员。 当好检查员,即加强电气设备巡查,发现馈电开关整定值不符合要求,电缆吊挂不规范,综合保护器使用不当,磁力启动器JDB综合保护器损坏。在下达隐患通知单的同时,一并送去考核单。当考核到位了,隐患便减少了,供电自然安全了,虽然考核不是目的,单它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为此,产生了刁难,谩骂,但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依然正常的开展。 当好事故处理员,电气管理员必须树立服务一线的理念,搞清安

全供电与生产的关系,当Ⅲ432机巷进入收作期间,出现前段机巷频繁掉电现象,设备包机人请求调整整定值,我当时便给予回绝,“应首先查出掉电原因,否则整定值不能调整”,让包机人准备相应的材料、备件、工具,立即和包机人进入采区,查找掉电原因,当确定为间歇性漏电故障后,很快便处理了掉电现象。当采区领导知道了掉电原因后,对包机人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好生产一线服务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由于井下供电连续的特性,要求供电一刻也不能中断,煤矿井下生产随时都在变化,用电负荷也在随时变化中。工作休息日,节假日,八小时以外,生产单位随时都有可能找到电管员进行协调工作,怎么办?只有随叫随到,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入井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检查、领取小型电气设备、灯具、调整开关整定值。这些本质工作牺牲点时间也无所谓,因为这是一名电气管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有时还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Ⅲ419工作面搬家,风巷煤电钻负荷线长度不够,须延长85米动力电缆,采区电工由于工作面搬家都在井下,只有协助采区人员进行材料准备,当配合材料员将电缆、四通,装车送到井口时,等候多时的采区领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是一名电气管理员,确保供电安全运行是我的职责,当好三大员是我的义务,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带领全班组职工努力学习,提高技能,严把供电关,当好三大员,为岱河矿业的安全生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教学改革:从高效课堂走向魅力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从高效课堂走向魅力课堂 北京市立新学校特级教师李银乐 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改革是一场涵盖课标、课程、教材、课堂、教法、学法、管理等多方面的全面系统的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育的改革最终要定格在课堂教学改革上。 持续了十余年的第八轮课改引发了波及全国的高效课堂改革浪潮,催生了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多种多样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虽然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中国教师报》等教育媒体的强力推广下,这场高效课堂改革虽然最早在一些偏远薄弱的初中学校突破,不久就延伸到了小学和高中,并被绝大部分的县城和城市重点中小学接受、学习、研究和效仿。这场席卷全国的高效课堂改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彻底改变了我国中小学课堂的面貌,可以说开启了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在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方面的探索,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那么,风靡全国十多年的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吗?课堂教学改革将走向何处? 笔者作为一名实践研究高效课堂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去年有幸结识并加入了著名教育专家曾军良校长的教育团队,走进了他描绘的魅力课堂,强烈感觉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必将从高效课堂走向魅力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局限性 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是三个关键词:效果、效率、效益。但实际上人们最为关注和可以量化的是效率,所以高效课堂会不自觉的引导人们关注知识学习的高效率:高效课堂=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时间。这就产生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衡量高效课堂的一些标准和措施,如“大容量、高效率、快节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追求课堂高效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将高效作为课堂追求的唯一目标或者是主要目标,必然会忽视学生精神及生命成长的需要,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我们认为,高效课堂虽然极大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但高效课堂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二、魅力课堂的基本内涵 自2012年开始,中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曾军良校长提出了魅力课堂的概念,并在实践过程中对魅力课堂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界定,初步构建了魅力课堂理论。 “魅力课堂”是基于尊重学生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努力让课堂迸发五彩的魅力光芒,让学生感知快乐的心理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改革行动。 “魅力课堂”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学习高效目标的。因此,魅力课堂改革更加关注过程的魅力,更加充满了人性的温情。 魅力课堂是“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并最终走向人的“生命发展场”。这样的“魅力课堂”,将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内在兴趣和需求的推动,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生命成长本身的需要。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