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园林史论文

中外园林史论文

中外园林史论文
中外园林史论文

中外园林史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的重要一派。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寻求二者的契合点。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理念与手法并将其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探索适用于我国现代景观的设计方法及弘扬继承民族文化,为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依据,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作用;传承发展;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园林则是其中较特别的一项。我国造园的历史极古,据其可考者,从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早期的园林多为种植果木菜蔬之地,或是圈养禽兽之所,且为帝王所有,其目的以舒畅身心为主。到了思想史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由于人对自然的关系由敬畏转变为敬爱,诸侯造园亦渐普遍。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建阿房宫,规模之宏大与装饰之华丽,为前所未有。汉朝时期私人造园渐渐兴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愈见亲密,私园中模拟自然成为风尚,布置均甚精美。魏晋南北朝时,社会秩序黑暗,当时寺观园也很多,文人为避乱的缘故,渐有山林之想,因此要求清净优雅,远离尘嚣纷扰之地,故建庭院作为自然的象征。隋朝统一乱局,官家的离宫苑囿规模大,尤其是隋炀帝的西苑,更是极尽奢靡华丽。但私家庭院却是在唐朝才渐渐达到高峰,王维与蓝田辋川地设台阁作花园,其所绘之辋川图亦可说是庭院的设计图。唐朝的活泼充满生机的风气传至宋朝。同时,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许多文人、画师不仅寓诗于山水画中,更建庭院融诗情画意于园中,因此形成三度空间的自然山水园。元朝因是异族统治,士人多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庭院成为其表现人格,抒发胸怀的场所,因此庭院之中更重情趣,云林堂和狮子林均为很好的代表。明朝继承唐宋之余绪,庭院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因为缺少创新的原动力,故规模不大。因此庭院设计日趋专业化,且技巧也更成熟,北方也渐渐发展园林,但因自然条件的不足,多为凿方池、架高桥,结构简单。清朝造园已相当普遍,达官贵族固然是亭台楼阁、山池花木从容游宴,而即使寻常的家庭也多少在小院中栽植花木,或盆景。江南的造园手法亦因乾隆皇帝巡江南被带回京师,用于宫廷苑囿中。

二、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所谓景,是指物质世界内的一切可以观摩的事物,泛指环境,大到山川大地,河流湖泊,小到一林一草,一树一花,都可谓景;所谓观,是指人处于环境之内,对于环境的整体感受。那又同时包含了有形的触觉与无形的知觉。景观设计就是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审美趋向、社会功能所做的景观规划。

2.现代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适用。现代景观设计主要是以使用者的需求为考虑的,各种设施、设备、配置及动线均须符合人性化,并考虑各项影响因素,才能有更适切、合宜的设计,发挥景观最大的效能。

(2)经济。经济指合理的利用费用、空间和时间上合理的利用,达到“省本多利”。

(3)美观。园林的美包括在视觉、嗅觉、听觉、味道上的享受,但多偏重于视觉上的美观。而景观设计应先注重社会性和群众性,及经济实用之后再论及美。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

1.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自然观理念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相同,其目的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建造生态的、合理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生活环境。景观设计中在满足人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等的时候必须考虑其是否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和生态合理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效法自然”“师法自然”逐渐被现代景观设计师所认同,并且使用。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多表现,例如,自然的重现和自然的重构。

自然重现:即为现代的都市大都远离自然,基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这种需求,在现代都市环境中将自然环境的再现作为满足人们这一需求的重要手段。

自然重构:自然重构是指在“师法自然”“效法自然”的同时对自然进行新的阐释,也可以说现代景观设计要做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高于自然”。

自然的重现和重构同时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就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现代诠释和继承,这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以及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之间找到了“交流通话”的渠道。因此,“师法自然”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并非南辕北辙,是有共同性的。这对于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理念、文化内涵和传统审美,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创作手法,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三者共同作用与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才是中国现代景观的创新之路。

2.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是为少数的上层阶级服务,体现的是上层阶级少数人的意志。其意境的营造过程是古代文人墨客几千年长期的创造而发掘的。而当代景观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景观设计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体会自然的场所。景观环境以如此近的距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人们的情绪。因此,现代景观的意境的营造对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抒发现代人的自然情怀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是几千年园林设计工作者总结的优秀成果,运用传统的优秀的造园手法营造现代景观意境,为现代设计服务。

(1)因地制宜。地域的不同造成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决定了不同地区景观意境的特性,以实现我国景观设计雷同问题的解决。

(2)植物造景。植物随着四时的变化,时移景异,是创造景观、营造意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植物的配置和选用有很成功的总结,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些手法在意境的营造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3)欲露先藏。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普遍的营造手法,也是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欲露先藏”营造手法比较容易实现和掌握,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有使

用。“欲露先藏”是实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

(4)曲径通幽。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藏”是手法并不是目的,“露”才是目的。“藏”是为了“露”时更好的观赏感受而“藏”。谈及“露”就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点“曲”和“幽”。

“曲径通幽”是被现代景观体现最多的设计手法之一。现代景观设计师为了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增长游览者的观赏时间,在景观设计中也多采用“曲径”的手法。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发现,人在行走时基本是不会走直线的。由于人体重心的偏差,人走的都是曲线。所以景

观“曲”的设计是与人的潜意识吻合的。如果大量的直线被运用在景观设计中会不符合人的“习惯”,而让人不舒服。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六、

关于古典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古典园林的理念

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古典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以警示。就中国古典园林的警示作用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中国古典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主要在私家领域里沿着山水格

局一脉相承、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

(2)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十分贫乏。因此,山水式园林更适合江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

(3)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人融入真山真水之中已十分便利,无须再在城市之中尽享山林之乐。而真山真水的气势及其丰富的景观环境却是假山假水难以比拟的,导致以人工山水为主的古典园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紧紧抱着古典园林形式不放不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

(4)中国古典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与传统建筑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人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

(5)中国古典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建筑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或因功能丧失,或因维护成本较高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

(6)中国古典园林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在追求急功近利、希望全盘照搬的现代社会中,也难免遭到摈弃;

虽然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面临上述种种不利条件,但它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惟有营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观特征,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发展与成熟。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的园林要开敞性与植物造景与时俱进,永远把人民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

有机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的优越性,创建更完善的人性化现代园林。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河南科技出版社,1999.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西方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

1风景:在一定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和欣赏的景象。 景物、景感和条件是构成园林的三类基本要素。 2园林产生的原因:人类有了创造美的愿望;有了创造美的能力;人类的生活环境远离了大自然并感到不适。 园林的艺术特点:厚古薄今 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美学观点:规则式唯理主义哲学17世纪;不规则式经验主义哲学17世纪末 园林自然观:规则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 3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第二大河尼罗河。 4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经历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5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类型。特征:(干燥炎热)多沿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分布,临近河流水渠建造,地势平缓;严整对称布局方形或矩形,入口门楼塔楼;多水池水渠棚架。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上大致有猎苑、圣苑、宫苑三种类型。特征:(森林资源丰富)多建在高地上;宫殿寺庙常建在土台上,猎苑稍改自然条件,其余规则式;多采用屋顶花园形式。 希腊园林主要有宫廷庭院、住宅庭院、公共园林、文人学园;形式主要有柱廊园、屋顶花园、圣林、竞技场。特征:规则式;行道树。 古罗马类型大致有庄园、柱廊园、公共园林。特点:丘陵为主;有序规则;柱廊花架浴室雕塑绿篱。 6古希腊开始兴建公共园林。万神庙:罗马最古老的建筑。 7西蒙简易在雅典街道上种悬铃木庇荫,是欧洲有关行道树最早的记载。 8双面回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 9雉堞墙:实墙和空洞有规律的出现女儿墙顶的形式,源于防守功能的射剁,后为装饰母题。 10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300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11模纹花坛: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上去犹如地毡,又称毛毡花坛。 12台地园特征:16世纪后半叶,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坡地上,在府邸留有开阔、可供眺望的远景,庄园设计严谨对称的几何构图,并用过度与渐变的手法使整形式园林与园外自然相互渗透过渡。 13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园林。英国 14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风格主义:意大利16世纪后期的美术流派,自如运用古典元素和视幻效果,构图非理性或具有戏剧性,代表着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 巴洛克:反对墨守成规,追求自由奔放,直至出现一种追新求异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倾向于烦琐的细部装饰,喜运用曲线技巧来加强立面效果,爱好以雕塑或浮雕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哥特:11世纪下半夜起源于法国,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罗马式:以厚重的石造墙壁、高大巍峨的塔楼、半圆形拱穹结构和交叉拱穹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 15法国园林特征:均衡稳定的构图和庄重典雅的风格 16法国勒诺特尔园林: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总体布局上,府邸总是全园的中心,通常建造在地势的最高处;表现庄重

人文学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人文学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

一.学科基本情况 (一)学科发展现状 目前人文学院共有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8人(占14.5%),副教授14人(25.4%),讲师33人(60.0%)。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1人。55名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26人(占47.2%),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26人(占47.2%),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8人(占32.1%),35-45岁的有26人(占47.2%),45-55岁的有11人(19.6%),55岁以上的有1人(1.8%)。 现拥有科学技术史、社会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哲学、专门史6个学术型硕士学科点以及公共管理、社会工作2个专业学位型硕士学科点,法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8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科分布一览表

(二)优势与特色 1.科学技术史学科的传统优势与特色 科学技术史前身为1952年由辛树帜、石声汉、夏纬瑛、周尧教授发起成立的古农学研究小组。1956年经农林部批准成立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1999年与西北林学院林史室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农史学科作为我校的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已经在国内确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与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史学科并驾齐驱。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一所、一库、一馆、一基地的基本格局。目前我校为全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单位,在中国农业历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验收,研究平台建设有新突破。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中华大典·农业典》、《陕甘宁边区志·经济志·农林经济卷》等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十余项,出版了《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中外园林史》、《问稼轩农史文集》、《农业灾荒论》、《中国园林史》、《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等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2013年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了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农业文明通史》编撰项目,突显了传统学科的

园林史论文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 班级:09级园林(1) 姓名:刘淑影 学号:20094015121

【摘要】: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由于思想文化的差异在园林设计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这种差异在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现代园林中,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园林设计风格上的差异日趋减少,设计上个性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相继产生,丰富着园林的设计语言。本文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在思想文化、建筑、水体、植物等方面设计语言运用上的比较,目的在于丰富和深化园林设计语言,创作更加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 【关键词】:园林;比较;风格;设计语言 园林是一门环境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地域和思想观念差异的影响下园林艺术设计语言上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以及设计语言运用上的多样性。所谓设计语言就是指设计师组织安排各种园林要素(如:植物,建筑,水体,山石等)用以表达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点理想和追求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由于中西方受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产生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中西方的造园家们在运用园林设计语言上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设计语言——建筑、水体、植物运用上差异的比较,就是要吸收中西方园林设计中采用的完美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表现技巧,为现代园林设计汲取营养。 一、园林的思想文化: 1.1 中国的思想文化: 中国的造园艺术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现实自然界的沙石、水、土、植物等材料创造出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艺术景象,再现了自然。中国“自然式”、“风景式”的园林风格取决于中国悠久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朴素的自然观。道家的清静无为,修身养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以及中国封建王朝实行封建君主集权统治使得一些官僚懂得仕途凶险,追求“与世无争”、“归田退隐”,这些对中国古典园林在组织安排园林要素上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西方的思想文化 西方的典型美学思想受欧洲新型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主张以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认识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在审美观点上人们崇尚“唯理主义”,主张有秩序的、有组织的、永恒的王权至上的要求,追求对称和协调,追求纯粹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在17 世纪君权专制统治时期,园林体现着君主作为“理性”的化身,并以颂扬君主为中心任务。西方造园艺术的特点是在广阔的空间里用植物、水体、山石等表达人们的意志,表现出一种严整的美,秩序的美。 二、园林建筑: 2.1 中国的建筑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于建筑的形态上,布局上尽量效法自然,建筑物造型灵巧,融于自然景观之中;中国园林建筑形态上可以用“巧”、“精”、“雅”三个字来形容。所谓“巧”是指“灵巧”、“巧奇”、“活变”的意思。中国传统建筑的“巧”主要得以于木构架的灵活性,它没有西方古典建筑那种庞大的体量,没有那种让人感到自身渺小,令人望而生畏的造型,它从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到建筑的整体布局都是一种巧妙而和谐的安排,它的局部与整体之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都具有灵活应变的特点。“精”就是精巧、精美、分寸感、少而精,中国园林建筑的精美并不是局部的雕虫小技,而是一种风貌,从整体到细部,它都和谐的组织在一种美德韵律之中。它不仅注意总体造型上的美,而且注意装饰的美、陈设的美、小品建筑的美。它们之间的位置、大小、粗细、宽窄、质地恰到好处,有精当的分寸感、统一感。“雅”是指建筑的格调、意境,是人们对园林建筑形象、色彩、气氛的一种感受。中国园林建筑对雅”的追求表现在几个方面:从建筑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要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 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 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 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 1)为统治阶级服务 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 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 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 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夏、殷、周 秦、汉——————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 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 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 ?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 ?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 ?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 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中国园林史发展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 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 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 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中国园林史论文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 王昳博 风园11-3班 110354301 指导老师:王劲韬

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的继承和变化 摘要 皇家园林又称为宫苑、苑囿。一般泛指供帝王家皇帝个人所有或者皇室所私有的园林。皇家园林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由当时最简单“圆”的形式发展成后来精致美妙,恢弘大气的宫殿。这种继承和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源流,比如在皇家园林的建造之中对“对称格局”的偏爱,还有对“一池三山”造园手法的喜欢等等,本篇论文就是对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进行一次简单的回顾,论述其发展中的继承和变化。 关键词:皇家园林源流一池三山对称中轴格局 正文 下面笔者简单的概括了一下自己在对中国园林史的学习中总结出的皇家园林的一些特点: 1. 由于受当时的政治因素影响,皇家园林更多的处在北方,在建筑风格,装饰色彩,绿植上都更多地受到北方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 2.皇家园林的设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意识,故皇家建筑园林常常使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 3.皇家园林的艺术风格包罗万象,囊括四海,会模仿、汲取甚至微缩、照搬全国各地至世界上优秀的园林。圆明园尤其体现了这一个特点。 4.“一池三山”模式的广泛应用,自从秦汉时期的上林苑率先应用了“一池三山”的模式之后,这种造园手法广泛的流传到了后代,对后来的皇家园林甚至现代的园林设计都有影响。 5.皇家园林的功能丰富,从最初皇家园林的雏形“囿”中,笔者发现了园林的功能有栽培圈养通神,后来的皇家园林功能更加丰富,听政起居玩赏简直是无所不有。 6.皇家园林的选址比较自由,尺度相对较大,这也是皇家财力雄厚的一个体现。 下面笔者想论述一下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以此来看看皇家园林是如何发展的,并且在皇家园林的发展中继承了什么创新了什么。 1.1商、周时期 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一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

园林史论文

“曲水流觞”话园林 (王圆圆侯碧幸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林0803) 摘要:中国的“曲水流觞”景观起源于上已结踏青郊游和文人诗酒酬答等民间聚会活动。并且逐渐变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重要手法和程式之一。曲水流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其形制和内涵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对理解我国传统园林艺术,探索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之路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曲水流觞发展园林影响 Abstract:The scenery of floating wine cup along the winding water originated from Chinese old tradition, such as poetry gatherings, civic picnickers, etc. And, it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ndscape themes and methods in the water scene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Floating wine cup has experienced a long evolution process in respect of its shapes and meanings. Exploring into this process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ing art, and giving a new access to modern Chinese landscape. Key words: floating wine cup along the winding water; process; garden; effect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现代依然有广泛的影响力,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在历史的沉淀中成为中国的一种象征。而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则是它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和中国符号的原因之一。除“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外,隐逸文化、酒文化等都对中国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其中“曲水流觞”更是成为中国园林文化体系中很独特的一部分,鉴于文化对中国园林特别是处于外来文化冲击的中国现代园林所具有的保持本土景观特色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对“曲水流觞”文化的形成和在园林应用中的发展有所探讨。 一“曲水流觞”的来源——上巳节 曲水流觞源于古典的上巳节,人们会在农历三月三(原在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已日,曹魏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在水滨洗涤、祭祀,以求避邪求吉。春秋时代这一民俗在中原一带已广泛流行,这一风俗有浓厚的原始崇拜色彩,阳春三月万物萌动,是生命的起始,这恰恰表达了古代人们求子祈福的生殖崇拜和对孕育了自己的大自然的无比感激的情谊。《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风乎舞,咏而归”描述的正是这一习俗。 二从纯民俗活动向游乐的转化过程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 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 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 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西方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2010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王东 学号:20103425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大概讲述了世界园林的发展史、西方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园林的不同特色与风格,期间还给用PPT给我们欣赏了它们的图片。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

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

外国园林史笔记

外国园林史笔记 古代园林(4世纪以前)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1宅园:奈巴蒙花园Nebamon garden、麦利尔的宅园2圣苑:巴哈利神庙3墓园(灵园)卡纳克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1猎苑2圣苑3宫苑空中花园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杰出的哲学家(前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宫廷庭园1阿尔喀诺俄斯王宫(前9—前8世纪)2宅园—柱廊园,前5世纪 公共园林1.圣林;2.竞技场:阿卡德米体育场,德尔斐体育场3学园:阿卡德莫斯学园,伊碧鸠鲁学园 实例:克里特·克诺索斯宫苑(Palace of Knossos) 说明早期希腊的宫苑文化和迷园的起源。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庄园1.劳伦提努姆别墅庄园2.吐斯库姆别墅庄园 宅园1.潘萨住宅2.维蒂住宅

宫苑1 哈德良山庄 公共园林浴场、剧场、广场 哈德良山庄1.面积大,建筑内容多。可称为宫苑。2.A处是海的剧场3.B处是运河4.C处是长方形的半公共性花园。5.D 处是珍藏艺术品的博物馆。 欧洲中世纪园林(5世纪—15世纪)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于拜占庭,西罗马都城留在罗马。 476年,西罗马灭亡。 基督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1世纪以后,领主分封独立,城堡林立。 13世纪以后,火药使用,城堡失去防御作用。 寺院庭园 巴西利卡寺院前庭,实用性、装饰性,建筑围绕的中庭,圣·高尔修道院,9世纪, 坎特伯雷修道院,1165年,英国 城堡庭园 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发展 11世纪以后,实用性庭园转变成装饰性和游乐性庭园 《玫瑰传奇》1230—1240年,法国寓言长诗 13世纪以后,比尤里城堡,

园林概论论文

颐和园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18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

园林赏析论文

摘要:由于中两方园林艺术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从整体来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和风格差别鲜明。本文在比较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剖析其异同,力图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文化;风格;古典园林;宗教;差异 园林的起源来自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天性中所同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1],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它们之间风格的异同。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2]。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论文 题目: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指导教师:祝丹 班级:城乡规划152班 姓名:张天宇 学号:2015171227 时间:2017.04.01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摘要: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本文通过对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规模、布局、景致、园林建筑、风格、选址、特点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园林建造的发展历程,介绍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发展是互相交融发展的。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更多的是相同点。本文将阐述其异同及其特点。 关键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历史异同比较发展交融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它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其中影响最大数量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好象中国园林建筑里两颗璀璨的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出众的美学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一、定义概念上的不同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圃、御苑等。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较浓,更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位置。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

西方文明史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 论文题目:浅议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特征,尤其在造园理念上大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哲学思想、审美理想、艺术特点、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并简要介绍两者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关键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差异交流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在东方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则是以凡尔赛宫园林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它们都在东西方的园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各自文化艺术中的精华。本文主要以他们为例来介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之差异。 一.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是一个园林文化发展。得最早、最完善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东方园林的主要代表。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历朝历代,各有成就,也各有特征,但总的说,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及园林建设的繁荣兴盛。罗马继承古希腊传统发展了别墅园和宅园,以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园林的基本雏形。文艺复兴,迎来了园林空前的阶段。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二.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形成离不开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思想。而对中国园林影响最深远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道家学说讲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汉代建章宫太液池以“一池三山”为主体的仙境模拟正是体现的这种神仙思想。一直到清代建成的颐和园昆明湖中这种造园形式仍然可见。道家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是影响中国园林艺术史的重要的哲学思想。 2.唯理至上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思想——这里主要以法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来探讨其造园的哲学思想。古希腊作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的早期文化思想也影响到了法国。在古希腊,毕达哥斯拉就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无论在何种艺术中,只要调整好数量的比例,就能够产生出美的效果。后来法国园林受到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空旷的对称空间,鲜明的轴线以及浓郁的人工气息成为了这个时期法国园林的标志。 (二)审美理想的差异 1.写实与写意西方园林,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它强调整齐、秩序、均衡,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等,造园体现的是一种写实、理性的风格。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手法是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和深化的。 2.明晰与含蓄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期末论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魏晋南北朝园林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期,中国的园林艺术与山水美学都有了飞跃性发展,自然山水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园林艺术不但在类型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在皇家园林之外还出现了道观园林、士人园林、佛寺园林等

新园林类型,在本质上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侧重满足园主的物质生活需求,转向作为园主愉悦心情、修养身心的精神港湾。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园林;审美 【正文】: 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东汉中后期,朝政的腐败和官场的险恶,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对独立和自由的庄园生活充满向往。伴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文人士大夫们对庄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呈现审美化倾向。张衡在《归田赋》中就抒发了此类情怀。仲长统对归园田居的理想更甚。他不仅对园林风景进行了动人的描述,而且明确把陶醉于自然山水与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了。由此可见,在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时候,文人士大夫们在寻找自己精神和理想寄托时,开始把眼光锁定到自然山水和园林上了。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园林更多具有的是经济生产和宗族纽带的功能,在它的多重功能中,审美性处于极为不重要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游山玩水之风盛行。谢灵运特制木屐,甚至专人为其开路。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玄学、佛道借机发展。对大自然的审美鉴赏取代了过去的神秘、伦理、功力态度,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核心。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消失或仅留象征意义,游赏成为主导功能。 名士寄情山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明特征。当那些身居庙堂的王公士族、门阀贵胃们, 一方面对自然山水寄情留恋, 一方面又疏懒惰怠, 不愿意亲历徒足跋涉之苦, 而要尽情享受山野自然之趣,便把自然之趣搬到自家的后院里来,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相继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政权, 都在各自的都城兴建官苑其中比较集中的有:北方邺城、洛阳和南方的建康, 此三地的皇家宫苑比较有代表性私家园林多为门阀士族所建,其数量更是不胜枚举,其中既有建在城市里的私园,像宅园、游憩园, 也有建在郊外、带有庄园性质的别墅园。 1.皇家园林 邺城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旧都,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西,曹操在这里建造大规模的宫室园林包括外朝、内朝及后宫三部分, 在外朝西侧,筑有铜爵园, 设鱼池、兰读、佳果园等,铜爵园西, 则是著名的铜雀、金虎、冰室三台,三台分踞邺城制高点, 地下可以储存粮、盐和冰块, 与各宫殿和军械库之间有阁道相通、进可攻, 退可守, 是一座兼有军事堡垒性质的皇家园林据《文选》注:“《洛阳图经》曰: 华林苑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 齐王芳改名华林园”北齐高纬于武平四年(573年) 扩建华林苑, 改称为仙都苑高纬扩建后的仙都苑,规模更大了其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四海、四读乃是沿袭秦汉皇家园林祈仙求寿的象征手法的延续。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将吴都迁至南京, 称建业247年, 孙权修造太初宫, 至后主孙皓宝鼎二年(267年) , 在东侧又建昭明宫据《江表传》称: “皓营新宫, 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破坏诸营, 大开园囿, 起土山观楼,穷极伎巧,工役之费以亿万计” 西晋末, 因避司马业之讳更名建康, 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皆都于此,故有“六朝古都”之谓后屡遭兵赞. 宋文帝时又扩建玄武湖,

西方园林史结课论文

自然式风景园的如画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18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中如画园林的介绍与分析,从而准确聚焦18世纪英国园林,跨越时间与空间,解读18世纪英国的如画园林。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如画式;风景画;如画性 【正文】: 1.如画式的产生 在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突出自然美的发展进程中,“如画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概念, 并在18世纪后期由英国传向了欧洲更多国家。在园林艺术的传播中,“如画式”意味着人们对成熟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一般理解,也表明着同风景画相关的造园形式深受人们喜爱。但从历史情况看,它的含义很难一言以蔽之, 应注重它所在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它在实践进程中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对它加以理解。 Picturesqu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Pittoresco,原指意大利一种同雕版绘画相关的绘画技术, 17世纪其与自然景观之间有了密切联系,意味着其更直接地在绘画中模仿和描绘自然。Picturesque在法国传播时被演化成Pittoresque , 代表风景画技法。17世纪晚期传到英国,由风景画到景观创造, 并伴随着“远离传统”等含义,成为现在的Picturesque同英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汉语译为“如画式”,其经历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自16世纪末以来,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发展的主流。经验哲学否定理性思维的至高无上,强调感官体验在认识

中的重要性。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领域,它反对古典主义的几何数理教条,促进了审美变革中的自然美意识,肯定了人类浪漫情怀在艺术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在新兴资产阶级迅速成长中, 规则式园林艺术成为旧社会形态的体现者。其在审美体验和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然美, 逐渐成了时代先进意识的体现。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 著名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走向18世纪的英国园林艺术逐渐要求摆脱几何教条的束缚,向大自然的自由绚丽开放。 在英国园林艺术的变革中,借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中国园林意趣的传入, 在英国人对其具体手法的了解尚且模糊时,就促进了自然“曲线”原则的建立。而源自意大利的风景画艺术在英国的广泛流行,导致许多人借助画家曾在画框中展现的优美景观关系来欣赏自然, 并启发环境艺术实践,直接促成了英国园林中的如画式意向。 2.如画式的发展 “园林如画”的出现可以说是艺术史上园林首次作为视觉和造型艺术与诗、画的并列。这个汇集了诗、画和园林三种姊妹艺术的造园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一、如画园林中必须包含对史诗或神话故事的隐喻以激发参观者的想像。也就是说,事件和人物的出场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二、遵循风景画的构图原则以绘画艺术的方式创作园林: 一方面园林风景就像画布上的一幅画如诗如画;另

论文欧洲古典园林意大利。。

课程论文 题目:欧洲古典园林之意大利姓名: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2 月13 日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绿色植物和自然全景引入 二、隐喻 1.神灵及宗教元素的寓意 2、对庄园主人的歌功颂德 三、风景园的出现——威廉.肯特的意大利风 四、意大利园林艺术形式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欧洲古典园林之意大利 指导教师:芦轶男 【摘要】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台式园林经历了政治、经济、艺术、思想的重大变化,园林的艺术也随之由只是单纯几何对称线,到突出的中轴,渐渐到对图案变化的夸张强调。意大利台式园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其构成要素、空间布局、造园手法在不同的地域,根据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不同风格,如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英国自然式园林都起源于此,从而奠定了其欧洲园林鼻祖地位。文艺复兴景观设计较以前有了一个新的特征:那就是人工景观强调与自然环境融合而不是隔绝。在大前提下,贵族庄园就山顶跌级而建,将绿色尽纳眼中,氛围愉悦轻松。同时,在园林线路中安排一系列象征题材装置小品,充满了各种意味隐喻。所有这些对英国18世纪风景园大师威廉.肯特有重要的影响,为英国如绘式风景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造园提供了极好范例。 【关键词】文艺复兴;巴洛克;台地园;中轴线;自然;

前言 中世纪,在西罗马帝国陨落后,欧洲文明变得更加区域化,这些国家的土地没有中央集权,很多首府隅于城墙内,整个城镇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带有封建社会的特征。但是在这之后,当世界景观史发展到文艺复兴这一页时,人们的世界观的转变了,相对于中世纪人们更强调经营内在的天堂园的视觉景观来说,文艺复兴的景观设计开始变成全新的基于广泛的、更加自信的人类权力的观点之上的台地园。就文艺复兴的台地园来说,两个重要的特征:分别是融入绿色全景来结合人工自然,以及无所不在的隐喻。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一、绿色植物和自然全景引入 强调外部观念的景观设计发展始于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社会的真实和神的理想世界开始分离的时期。虽然相对发展缓慢,却宣告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中世纪代表禁欲的围城打开了。景观设计中虽然还有墙,但它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强调保卫,更多的是强调在轴线规划之下的对于空间的介入和强调墙的边界线到地平线的扩张,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新柏拉图哲学家Plotinus指出所有的创造能散发神性,并伴随着精神的神秘统一。他的哲学认为,传递、任职、创造的文化机构矗立在低处的地球和高处的神灵之间的中部。他的爱和亵渎的哲学观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家使得传递了纯粹理念的美到了现实的世界,有数学观念的理性比例和和谐的工程。 于是,在整体的科学技术和人文发展的大氛围下,静态中世纪的循规蹈矩的禁闭宇宙观念逐渐被更加轻松开放的和亲密与自然对话的空间所颠覆。 就15世纪中叶设计的菲耶索莱镇的美第奇台地庄园来说,家族的显赫使得所有新的设计能够思想广泛甚至超越地融入当中。也许在当时这个庄园的设计带有某种探讨性,但却不经意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造园范式,影响了之后的设计。层层台地提供了全景观赏的最佳位置,山下景色一览无遗。人与自然的对话如此亲切,使得视觉上的享受化为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 而在之后16世纪设计的最经典的文艺复兴台地园——埃斯特庄园中,台地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除了与自然相融之外。最富有自然灵性的水也引入园中,以富有表现力的形式结合着自然和人工。 另外,种植奇珍异木也成为了当时一个时尚。在中心主园,修剪过的灌木丛排列成一些几何的形状,与水果树和一些草地共同组成了一些有序独立的空间,使空间更加生动有趣。在上部台地一直到山顶的地方,侧面缩短形成了一个梯形。种植着柏树、杉树、橡树和月桂树并立连续结合着一些常青灌木。这些树木排列稍显无序和野趣,并且坡道和自然之间没有过渡区域。但下部的有序并置植物的软化作用使得顶部的树木显得并不那么突兀。这些都是台地园的一个人工设计特征。 在整个文艺复兴社会背景下,正是由于人工设计中将绿色植物和自然全景引入,使得文艺复兴的台地园相对来说更加具有轻松的乡村田园生活氛围,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清新时代。 二、隐喻 1.神灵及宗教元素的寓意 人文主义者对古典神话的兴趣为艺术家提供了题材,同时设计师又把这些素材叙述般地应用在行走线路中,在园林的路线中以成组和虚拟场景组合的形式并结合一系列插图陈述出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