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形成:城市是生产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定义: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

特征:

1、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历史文化的积淀;

社会化、多功能、有机的整体;复杂的、动态的综合体。

发展: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二、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几个方面: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比较集中的用地及较高的人口密度、完善的基础设施。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化。

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化的过程

产业革命出现将大量工人集中在一起的工厂

工厂附近形成生活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村镇

村镇逐渐发展成为城市

交通、服务、基础设施等发达

聚集效应是城市越来越大

城市化的三种模式

初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市连绵区,吸纳劳动力

过度城市化现象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超过城市的容量,形成贫民窟

逆城市化现象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王城、诸侯城、采邑城(三级)

《管子·度地篇》中,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即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称为“王城”的小城。

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希波丹姆模式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的美。

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Forum)。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路易十四在巴黎城郊建造凡尔赛宫,改建了附近整个地区。凡尔赛的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这种形式对建筑艺术、城市设计及园林均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对象。

西特(Camillo Sitte)的《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力求从城市美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

近代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尖锐——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首先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因此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城市规划理论。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1)托马斯·莫尔16世纪提出乌托邦(Utopia)——针对资本主义城市与乡村的脱离和对立,私有制和土地投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矛盾,乌托邦中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

(2)康帕内拉1602年提出“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傅立叶提出理想社会以“法郎吉”(Phalange)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

成的公社,生产与消费结合,不是家庭小生产,而是有组织的大生产。

(4)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New Harmony)”,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

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E·Howard and“Garden City”

1898年10月将其学说思想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一书正式出版。1902年再版时,将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

将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3、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由他的追随者恩维(Unwin)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并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第一代卫星城(居住性卧城)。第二代卫星城为半独立城镇,不同于“卧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工作。

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为代表。

规模大的卫星城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有条件设置较大型完整的公共文化生活服务施,吸引较多的居民,减少对母城的依赖。

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的卫星城,人口在5~8万之间,60年代后的卫星城,规模已扩大到25~40万人。

4、《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宣言

柯布西耶1922年发表了《明日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一书,“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范式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现代城市规划的观念展示。

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

1933年CIAM召开的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通过了由柯布西耶倡导与亲自起草的《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发展、实践影响最为深远。认为城市中的诸多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类型—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

1977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

环境的和谐问题。

5、邻里社区、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欧洲,出现一种“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的居住区规划思想。“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首先考虑幼儿上学不穿越交通道路,“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以此决定并控制“邻里单位”的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在“邻里单位”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将小区作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扩大其规模,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划分。

60年代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解决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兴起。

6、有机疏散思想

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

有机疏散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的现象。

从土地产权、价格、城市立法等方面论述了有机疏散的必要和可能。

7、区域规划的理论

从区域、国土的范围来研究有关社会、经济、资源、交通等各方面问题。从地区着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分布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调节。(盖迪斯提出集合城市(组团城市)和区域规划概念)

大城市把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社会单位和城市体系来研究,进行大城市地区规划。

三、城市规划学科的新发展

规划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

1.宏观研究的扩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入;

2.交叉科学研究城市问题;

3.重视城市规划的时间要素;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人居环境科学;

6.建设生态城市;

7.“全球城”理论。

四、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第三章、城市规划工作内容与程序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二、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特点和原则

(一)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三)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二、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2、法治性、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和经常性;

5、实践性。

三、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三个方面:

(1)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分析研究。

四、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1989年通过的《城市规划法》和1991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具体各个阶段的有关内容。

城市规划系列

上一级国土规划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1.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

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纲要成果以文字为主,辅以示意性图纸,比例为1/2.5万~1/10万。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

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

总体规划成果分为两个部分:

规划文件——文本、附件(说明书和基础料汇编)

规划文本是对城市规划各项目标和内容的规定性要求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

规划图纸

比例尺:大中城市1/10000~1/25000

小城市1/5000~1/10000

建制镇1/5000

(三)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四)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分区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分区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分区位置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及建筑容量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五)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本中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为1/1000~l/2000。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l/500~l/2000。

五、解放后我国城市规划的成就与经验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城市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和发展工业及改造棚户区。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以工业建设为重点,对全国重点城市进行了规划。

(三)1958~1960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出现脱离实际、追求高指标。

(四)1961~1966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三线”建设强调“靠山、分散、隐蔽”,忽视城市在经济建设的作用。

(五)1966~1976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机构被撤销,城市规划建设停滞。

(六)1977-1980年的城市规划工作

1978年和1980年两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恢复和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及规划法制建设问题。

(七)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工作转向区域规划和分区规划。1986年后,加强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统一开发、土地有偿使用、住宅商品化;乡镇工业促进了小城镇发展。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六、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局部调整的决定由城市人民政府作出,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修改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七、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

(1)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由主要部门职能所体现。

二、城市类型

我国按职能分类如下:

1、工业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

3、中心城市;

4、县城;

5、特殊职能城市。

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定性分析是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是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职工、产值、产量)20~30%

主要部门用地结构的比重

四、我国城市规模的分类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

大城市50万人—100万人

中等城市20万人—50万人

小城市20万人以下

最低限6—8万人

城镇2000人以上

五、城市人口的概念

城市人口

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职业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居住地

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

城市人口的构成

年龄构成人口百岁图

性别构成性别比以女性为100

家庭构成家庭人口

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职业构成各个行业

六、城市人口的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

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

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

医疗条件--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

福利条件--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

计划生育政策--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

认识观念--多子多福—一个子女—不要子女

影响机械增长的因素

国民经济发展要求--50年代大发展,60年代初调整,改革开放

国家政策--增加对城市的要求

每人用地近百平方米,住宅约20平方米

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

投资数万至十万元

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

计划经济时期的几种预测方法

1、劳动力平衡法

2、职工带眷系数法

3、综合平衡法

市场经济时期常用的方法

第五章、城市用地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除此之外,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

我国人均耕地有可能降至联合国所提出的人均耕地的危险线——0.053hm2(0.8亩)以下。(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变更的特性。

2.社会属性——土地已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无论是公有的或私有的形式。3.经济属性——通过土地自身的价值被社会认可的条件下来体现。

4.法律属性——所实行的地权中部分权益转让等社会隶属形式,都经有法定程序得有立法的支持,因而土地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

土地是一项资源具有两方面价值:

1.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

1.行政区划

2.用途区划

3.房地产权属区划

4.地价区划

二、城市用地条件分析与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自然环境

1、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地耐力(土地承载力)

地质构造

冲沟、崩塌、滑坡

沙土液化、地质断裂带

地下矿藏

2、水文与水资源条件

水文与水文地质

水体的作用:

有利因素:水源、水运、改善气候、泄洪、排水、稀释污水、美化

不利因素:洪水(城市防洪设防准)、淤积(河床高于城市)、污染

水文条件:地表水——流量、流速、水位、水质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存在方式、水深、水位、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等

水资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总称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流域规划、中水系统、节约用水

解决北方城市缺水的措施节约农用水、南水北调

城市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地面径流比例增加渗透、蒸发比例减少,地下水补给少

地面径流峰值增高排水不畅,城市受淹

3、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

日照标准日照小时数、无日照日数、卫生条件

建筑间距影响到技术经济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用地

建筑朝向主要能源

温度

温度对城市的影响南方与北方、建筑、采暖、地下管道

热岛效应

逆温层

对流和城市大气污染

风象

风力

风向

玫瑰图

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降水与湿度雨、雪、冰雹等的总称

对城市防洪、排涝、排水及用地有直接影响

雾都

酸雨

4、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分类山地(高、中、低山)、丘陵、平原(高原);台地、阶地、盆地、冲积平原、水系、河漫滩、沙洲、礁石、沟坳等

地形地貌与城市规划建设

高程、高差与城市规划建设

高程高原城市的高山反应,滨海(江河)城市的防洪

高差城市道路系统、竖向规划、建筑布置、城市形象

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

有利于城市排水

影响城市道路、铁路、机场等

建设适宜坡度

地形地貌与城市布局形态

平原城市规矩,山区城市自由,水乡城市活泼

三、城市与减灾

1、城市与自然灾害

震灾地面震动、地表断裂、房屋倒塌、引起海啸

水灾山洪、溃坝、冰凌、泥石流、水土流失

风灾台风、龙卷风

2、城市与人为灾害

火灾人为因素居多,窒息

公害水、气、酸雨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很多

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地震与火灾,暴雨与滑坡、泥石流

3、城市减灾规划

城市生命线保证系统

四、城市用地的选择

1、城市用地的评价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

城市用地的评定结果

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才能建设的用地

三类用地不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2、城市用地的选择

选择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平坦、地耐力高、不受淹、投资少

尽量少占农田尤其保护农田区

保护文物和矿藏

满足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地形条件

可持续发展

五、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1、城市用地的分类

中国建设部于1990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

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2、城市用地的构成

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上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

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等。

规模上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行政区划分:市辖县、建制镇、一般镇等。

地理上分: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等。

第六章、城市的组成要素与用地规划

城市用地是由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居住、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郊区等6大功能用地所组成。

一、城市工业用地

(一)工业布置要求

1.建设用地要求

2.交通运输要求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步行不超过30分钟)

(二)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分类,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指标为10~25m2之间。

(2)要符合工业布置的原则。

(3)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方式: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四)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与居住的用地布置形式有平行式、垂直式和混合式;

(2)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的组团式布置3种形式。

二、城市对外交通

1、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

概念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各种对外交通工具的比较

2、对外交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可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用地要求

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尽量在城市的外围安排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节约投资和用地

(一)、铁路交通场站规划

1、铁路运输的特点和现状

铁路运输是我国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虽然近年来航空与高速公路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能取代铁路的地位。

各国铁路的比较

铁路建筑与设备分为二类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编组站、车辆段、列车段、客车整备场

2、铁路线路的分类

按轨距宽度分:

标准轨距:1435毫米中国及大多数国家

宽轨:1524毫米前苏联国家、东欧国家

窄轨:1070毫米日本(不含新干线)、中国部分地区

其它轨距:1000毫米、762毫米、600毫米极少使用

按铁路等级分:

按照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确定。

Ⅰ级铁路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15Mt 者;行车最高时速120公里/时;最小转弯半径1000米;

Ⅱ级铁路骨干作用,7.5Mt—15Mt,100公里/时,800米;

Ⅲ级铁路区域运输,小于7.5Mt,80公里/时,600米。

3、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客运站、货运站、工业站、专业站、编组站、枢纽站

按在线路中的位置分:

尽端站、中间站、混合站

按布置性质分:

纵列式、横列式、半纵列式

4、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铁路线路与城市的关系

铁路线路选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铁路应从城市边缘通过不应包围或分割城市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铁路场站的数量和位置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地形、总体布局、铁路方向等因素有关场站的数量与形式

大城市可布置数个场站,均匀布置,组成枢纽站

大城市可布置专业场站

小城市可布置客货混合站

各种场站形式简介

与城市或市中心的距离

小城市距边缘、大城市距市中心约1—3公里

客运站应方便旅客的出行,靠近居住区

工业站或专业站应靠近运输源

编组站应远离城市

解决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长途汽车、港口、站前停车、人流、城市干道、站前公共建筑采用立体交叉解决与城市交通的干扰

平交路口的设计、管理要求

铁路线路两侧的隔离绿化带

考虑场站的发展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安排场站位置,不要被城市限制住,也不要将城市限制住。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形象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规划设计不同的场站形式

地平式、地上式、地下式

客运站的等级

按客运站一年中乘车人数较多的时段,日最高聚集人数分类:

(二)、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以北京和各省会城市为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公路网国道

各省域内,各城市间形成区域性公路网省道

全国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基本骨架,2000年达到1万公里以上

2、公路的分类

汽车专用公路

高速公路全封闭、专供汽车高速形式、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一级公路专供汽车分道行驶、部分控制出入、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专供汽车行驶、(中型载重车)4500—7000辆

一般公路

二级公路昼夜交通量(中型载重车)2000—5000辆

三级公路昼夜交通量(中型载重车)2000辆以下、沟通县以上城市四级公路昼夜交通量(中型载重车)200辆以下、乡村道路

3、公路与城市的关系

高速公路与城市的关系

过境道路与城市的关系

入城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公路与机场、铁路、港口的关系长途车站的位置

长途汽车站的位置选择

既方便使用,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

尽量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可合并设置;

大城市可以按不同的方向和流量设置数个汽车站;

货运站应接近货源和供应区,与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

与城市道路又方便的联系,又不造成干扰。

(三)、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局

1、航空运输的特点与现状

航空运输的特点

速度快

运价高

用地大、设施复杂

我国航空运输的现状

近十年来,发展很快,几乎各省都建立了航空公司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全国民航飞机不足千架

机场设施差,很多机场由军用机场改建

2、航空港的组成

飞行区:升降带、滑行道、停机坪

服务区:指挥塔、修理库、候机楼

3、航空港位置的选择

用地条件

用地面积3—10平方公里

用地平坦5—10‰

工程地质

少占农田

净空限制

与城市建设的矛盾—高层建筑

气象条件

不能有烟雾、阴霾、暴风雨等气候

跑道方向与主导风向相平行

不穿越城市噪音污染、安全要求

通信要求电波、磁场对导航、通信的干扰移动电话、寻呼机

服务范围大、特大城市可设置数个航空港

发展余地

4、航空港与城市的联系

与城市的距离

城市A—机场—飞行—机场—城市B 各时段之比

据统计,10—20公里居多数

与城市的联系

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直升机减少地面交通时间

(四)、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

1、水上运输的特点内河、海洋

速度慢

运价低

运量大90%的国际货运依靠海运

2、港口的特点和组成

港口可分为商港、渔港、军港、专用港和综合港。其特点是占用水域和陆地都很大。

水域停泊区、港内航道、港池、防波堤3—10平方公里

陆地码头、库场建筑、交通用地、设备及用地

每米码头需要陆地150—200平方米

3、港址的选择

水域条件

水深、风浪小、岸线稳定、不淤、不冻、流速适当、足够的水域面积

工程条件

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水源和能源供应方便、有发展余地

4、港口与城市的关系

合理分配岸线

合理解决与城市交通的衔接

三、仓库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仓库用地是为城市组织生产和生活而单独设置的、短期或长期存放生产、生活资料的仓库和堆场。其内包括道路、管理、加工等相关设施。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一)居住用地的内容组成与用地分

1.内容组成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等4类。

2.用地分类

4类。其中一类最好,为低层;四类最差。

(二)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分布

1.用地的选择

(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2)与工业保持环保距离,靠近就业区。

(3)用地数量与形态要适当集中布置。

(4)依托现有城区,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2.居住用地的分布

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两种。

(三)居住用地指标

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一般为20%-32%,人均指标一般控制在18-28m2/人,不得少于16m2/人。

五、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置

(一)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1.从使用性质分

城市公用设施分为8类:即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大专院校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其他(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

六、城市郊区规划

(一)城市的郊区

(1)为市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3)为市区提供农副产品;(4)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5)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6)协同市区发展经济。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与道路系统

一、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我国的土地资源缺乏,节约土地是一项基本国策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1、60~75 M2/人

2、75~90 M2/人

3、90~105 M2/人

4、105~120 M2/人

一般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

小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10平方米;

特殊城市,人均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

二、城市用地结构和指标

重点是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城市规划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三、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布局形态

集中式布局

组团式布局

带状布局

其它布局形式星状布局、掌状布局

四、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

1、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外部影响因素:

地区经济地理条件--趋向经济发达地区、趋向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地区

交通运输条件--趋向交通便利地区

能源条件--趋向能源富足地区

水源条件--趋向水源丰富地区

用地条件--保护基本农田,避开不利地质条件

2、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内部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与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新区与旧区的关系

城市经济区的性质、规模和位置

城市道路交通的状况

城市生活及公共设施的状况

城市环境的要求

五、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概念

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

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城市的骨架

城市避难的场所

交通车流、人流、物流

各国汽车保有量和普及率的比较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分类

1、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除主干路外,其它道路又分为Ⅰ、Ⅱ、Ⅲ级,

2、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过境道路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工业区道路

旅游性道路自行车专用路

公共汽车专用路步行专用路

3、交通系统分类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

货运、客运(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系统大巴、中巴、出租、地铁(轻轨)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联系各功能用地

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

路网间距

主干路600—1000米,次干路300—500米,

支路200—300米

道路密度

道路线密度

主干路: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

道路面密度

国标:8—15%,国外:20%以上

2、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

方格网式棋盘格式唐长安、纽约

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放射式华盛顿

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

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

放射环形东京、北京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自由式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混合式成都

人车分行系统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三)、城市道路设计

1、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

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有关

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不同于建筑红线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60—100米

主干路(30—45m)

次干路(25—40m)

一般道路(12—15m)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人行道的宽度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红线宽度的确定性质、流量、形式

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机动车最大坡度3%

非机动车坡度2%

5、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4000辆/小时以上

立体交叉的组成

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

立体交叉的净空 4.5米—5米

立体交叉的间距

立交尺寸300—500米

交叉与交织交织距离150—200米

交织一次,观察交通标志300—500米

间距1—1.5公里

(四)、城市广场和停车场

1、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人流、车流停留的静态场地和枢纽点,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中心之一,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地区。

公共活动广场

集散广场

商业广场

交通广场

纪念广场

2、停车场库

停车场的布置

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

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l00m,并不得大于200m。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进行计算。

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

(五)、城市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调查

交通量调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人均自行车占用面积是公交的10倍

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概念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的双向车辆数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交通量的种类分布

交叉口的流量流向分布

2、公共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的种类

公共汽车、中巴、出租汽车、地下铁道(轻轨)

各类交通工具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2、公共交通规划

公交系统规划

根据出行调查的分析进行规划

满足市民出行要求

提高服务面积,使流量均匀

开辟直通线路,减少换乘次数

线路平均长度中小城市的直径、大城市的半径

公交场站规划

公交车场

公交枢纽站

地下铁道规划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和标准

按其功能及使用对象来划分:

1.公共绿地

包括市级、区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广场绿地等。

2.专用绿地\3.街坊庭院绿地\4.街道绿地\5.园林生产、防护绿地

6.风景游览区绿地

具有大面积自然景色、可供人们游览的大型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近期为4m2/人,远期为7m2/人;规划市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七、城市总体艺术布局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

2010年湖南中级职称考试模拟题(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知识) 单选一 【1】按城镇特色风貌保存的完好度,可将历史文化名城分为4类。对其阐述不当的是(B)。 A.古城的格局风貌比较完整,有条件采取全面保护政策 B.古城风貌犹存,古城格局、空间形态毫无保护价值 C.古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已不存在,但还保存有若干传统历史街区 D.城内无一处完整的历史街区 【2】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用地的规划人均单项用地指标为()。 B A.18.0~25.0㎡/人 B.18.0~28.0㎡/人 C.15.0~25.0㎡/人 D.15.0~28.0㎡/人 【3】保护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下列有关这三部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规划实施管理措施等 B.文本要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和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本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C.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比例尺为1:15 000~1:10 000 D.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包括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小区级配套公建一般是日常使用和经常使用的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 C A.500m B.400m C.300m D.200m 【5】()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城市环境保护与其的关系更为密切。 A A.风象 B.气温 C.降雨 D.太阳辐射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露天矿用地的类别代号是()。 A A.E B.M C.W D.D 【7】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C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导论之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 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姓名:宋昕时间:2012年6月26日学号:20113581

城市规划让城市更美好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本文就是对城市规划这一工作特点的浅表论述,简要说明其属性和从事规划专业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属性;作用 城市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我国城乡居民点系列为:村—乡镇—建制镇—市。村和乡镇是乡村型居民点,统称为乡村;建制镇和城市事成实行居民点;统称为城镇或城市。城市是人类生活居住的最佳聚落形式,和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其实在农耕时代,城市就出现了,但作用是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并不具有生产功能,只是个消费中心。那时城市的规模很小,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个美好的城市,而一个美好城世的诞生就需要规划是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我说城规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地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城市规划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完整编辑版考试汇总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参加编制。经建设部1998年8月13日以建标[1998]1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有不够完善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办公室,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通信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标准时使用,不得翻印。 中华人民建设部 1998年8月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 城市(城镇)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 市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 镇 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2.0.5 市域 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实行市领导县(又称市带县)的市,其市域所包含所领导县的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实行县改市的市,其市含原县的全部行政管辖范围。 2.0.6 卫星城镇 卫星城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城市类型。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3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_9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3、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三、城市规划概述 1、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围,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013《城市规划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城市规划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城市规划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三年一月

1.专业基础知识 1.1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1.1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主要任务 1.1.2 掌握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1.1.3 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1.4 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1.5 了解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1.2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1.2.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1)熟悉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2)熟悉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3)了解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4)掌握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有关内容 (5)掌握建设项目节地标准有关内容 1.2.2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 (1)熟悉城市用地的构成 (2)熟悉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和主要类型 (3)了解城市空间布局艺术的基本原则 1.3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1.3.1了解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要求 1.3.2 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3.3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3.4 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成果要求 1.3.5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3.6 掌握城市设计的作用、内容和基本理论 1.3.7 掌握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成果要求 1.3.8熟悉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法 1.3.9 了解居住区的类型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 1.3.10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1)了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2)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方法 (3)掌握道路红线的概念 (4)熟悉城市交通及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5)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6)了解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7)了解道路平面及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8)了解停车场的分类及不同类型停车场的特点 1.3.11 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1)掌握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规划的基本知识 (2)了解城乡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容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3)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 (4)了解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 (5)了解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3.12 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1)了解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

城市规划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城市规划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一学习态度 我个人认为,“态度”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也不例外。 美国西点军校有22条军规,其中第三条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报这句话挂在了我们的教学楼上,让每一个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事都要记住这句话。 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千万要细心。我是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在以后画正图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细节问题;同样那时候自己辛辛苦苦花的图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PASS掉!我举这个小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作图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小问题,培养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不要让小问题坏了大局。 我们这个专业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吃苦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大家在画图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尝到了苦头了吧!?但是大家不要害怕吃苦;你吃过苦、努过力,你就会比别人学的多、学得深,不信大家就试试!所以大家要“不怕吃苦”、要“敢于吃苦”;再者说了,我们都还年轻气盛的,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与吃苦相对应的一点就是“严谨”。严谨就是我们时刻时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遇到一点小槛就“自我妥协”,想“放自己一马”;我认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绝对不能这样做,连这种想法也不能有。我平时对自己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我有时候会有种反应,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不懂的地方或者遇到什么问题,这时就会特别的“兴奋”,这种兴奋时埋在心里的。因为这种问题有种很大的吸引力或者说是一种促使我去寻找答案的强大动力;那好,下一步就是去找答案了。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这就是进步!进步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细心、严谨,还有一个就是认真。毛主席不是讲过一句话吗:“凡是就怕认真二字。”把这句话用到学习中包括两层意思:①对待学习要认真;②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只要认真去思考、去解决,总会找到办法的。所以大家不管干什么都要认真的去做。 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能在座的有的人自主能力比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而有的人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比较弱。大学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在高中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但是大学不一样,完全靠自主。导师有作用吗?有!作用大吗?不大!我说这话不是否定导师的能力,而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要是还像高中那样,完全靠老师督促才能学习,那我们就错了!老是不可能天天盯着你,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再就是,不要让身边的某些人忽悠了,说上大学就是来玩的、来放松的;说这种活的人都是没上过大学的人。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还有人这么认为的话;那不是观念思想问题,完全是智商问题。所以大家平时多给自己施加些压力,自己多敦促自己主动的学习。 学习的态度我觉得主要的就是这四点。但是还有两点我想说一下:①责任和学习的目标;②生活习惯对学习的影响。 我们现在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和话语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像苍蝇一样整天在我们耳边叨叨:“学习不是为别人学的,是为你自己学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其次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负责。为什么这样说?应为我见过的有这两种不负责任行为的同学太多了,有时候我还是能抽空为他们悲哀一下的!包括我们以后出去参加工作了,责任一样很重要。就拿我们专业来说,我个人觉得作为一名规划师也好还是建筑师也好,首先最重要的素质就

城市规划专业必看的100部书

100本规划书 1.城镇规划实践城市和郊区设计艺术的介绍(先生)理查德 1909年 根据一个规划网站点的好的观点,例如建筑物和街道,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安排的观点而提出的一个专业的阐述。这本书是这个领域的基础之一。Lushly 提供了城镇计划和一些照片,理查徳的书演示了在人类极限的基础上规划城市。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可以与当地的土木工程师们分享。 2.城市规划的介绍美国城市民主的挑战本杰明·玛希1909年 Marsh是其中第一个和最强烈呼吁通过使用协调政府行为来解决公共健康危机的运动的领导者。“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规划,”他写道,“就像一艘船失去了舵。”Marsh成了一位主要的早期提倡在纽约进行分区和计划的人。 3. 科学管理的原则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911年 泰勒的具有高度影响力的论点是这两个商业和政府应该“根据工作人员职能分派工作”。它提供了从工作的管理中分离政治因素这个观点的支持,并提供信用给城市规划者,专业工程师,以及类似的工作人员。 4. 瓦尔克公司的芝加哥的城市规划沃尔特D﹒穆迪 1912年 首次出版对初学者面向主题的规划,这本手册教他们关于丹尼尔﹒伯翰姆的1909年的芝加哥的城市规划。 5. 实施城市规划Flavel Shurtleff,弗雷德雷克﹒奥姆斯特德1914年 由奥姆斯特德倡议,这是第一个研究的国家计划的律法。景观设计师Flavel Shurtleff承办,那个工作成为一个对于规划者、规划委员会、律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他们开发了一套法律基础和实践的规划。 6.介绍城市在进化的城市规划运动, 学习物理的帕特里克·Geddes 1915年连接社会改革和城市环境,Geddes看着城市综合运用。所有计划应该保留独特的历史特征的城市中,涉及公民,在规划的发展,他的理由是,声音听起来有两大主题:将再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7.现代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之回顾城市规划纳尔逊p .刘易斯 1916年 集中在身体的城市,刘易斯认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规划作为工程问题。从运输系统以公园和娱乐,这本书花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激发工程师能够同时考虑计划他们的关怀和决策者们需要考虑生理上的问题。 8.城市规划与参考特殊的计划的街道和许多语言 1916年查尔斯·罗宾逊罗宾逊被查尔斯语之间的知识作家阿梅里奥第18、19世纪设计与日益增加的影响,“现代”电动旅行的美国生活。这本书是源自一段伟大创意的发酵和试验在城市规划领域,特别是在设计和platting街。他的许多观察保持相关的今天。 9.这个城市公园,欧内斯特·罗伯特·e·w·伯吉斯,主人公罗德里克·d·McKenzie,路易。沃思 1925年 介绍了伯吉斯的概念,通过考察人类生态学的空间模式的城市发展。他的同心区理论的距离每天上下班往返于一个连接到一个中央商务区的城市社会经济开发区的排序;因此居民经济和社会阶级成为开发区。 10.保罗·道格拉斯近郊趋势眷顾 1925年 道格拉斯进行的调查显示,郊区的社区就像郊区写的是在大的numbers-and首次被发展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郊区可能会以某种方式保险丝最好的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他的工作是正在进行的拖船的例证 11.新城镇,为旧的成就在市民改善在美国的一些小城镇和社区约翰Nolen 1927年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1.0.3 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2.0.3 市municipality;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town 经国家批准设镇建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3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0.2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0.3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最新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基础知识

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 一城乡规划的定义及重要性 1. 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2.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1)城乡规划是政府知道和调控城乡建设的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违法建设问题、规划制定不切合实际、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等等。 2)城乡规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城乡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成好似土地合理利用开发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以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主要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和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其他原则: 4.近、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节约用地、合理用地 7.环境保护 8.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 9.安全防患 10.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概况 战国时代: 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吴国国都阖闾城——充分考虑水乡特点 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为国度选址——越国临淄城——因时制宜,南北取直东西曲折,防洪排涝,防御。鲁国济南——打破对称布局,与水体和谐布置。 赵国国度——北方高台,壮丽&防御。 淹国国度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利于防御 《管子》立正篇:“凡立国都……道路不必中准绳”,打破《周礼》,强调人工环境&自然环境。 《商君书》: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制度阐述。 秦统一中国——“象天法地”理念,强调方位,天体星象,布局灵活。 东汉洛邑城——强调皇权,周礼制规划思想得到全面体现。 三国时期: 魏王邺城——继承战国时代以宫城为中心,影响古代规划思想。 吴国迁都金陵——依自然地势,重要建筑对称。是周礼制&自然结合的规划典范。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一)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包括如下: 1、综合资料:法律、法规 2、自然条件资料: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 3、自然资源资料:土地资源、水、矿产、。 4、历史发展资料 5、历史文化资料 6、人口资料 7、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 8、土地利用资料 9、生态环境资料 10、居住资料 1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料: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医疗。。。 12、商业服务资料 13、工业资料 14、物流仓储 15、绿地资料:旅游 16、特殊用地:军事安保 17、综合交通 18、旅游资料 19、供水工程 20、排水工程 21、电力工程 22、通信工程 23、燃气工程 24、供热工程 25、环卫工程 26、殡葬设施资料 27、综合防灾资料

城市规划专业该怎样学习

提问者采纳 城市规划专业该怎样学习?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怎么学,怎样才能学好。哪些课程应该好好学,哪些课程应该泛泛而学,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同等对待。所以必须抓住重点。这样毕业时才会有所获。 学习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是会做规划设计,当然也必须会做建筑设计,首先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力。而要提高设计能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手头表达能力,其二是理论水平。提高手头表达能力很简单,多注意画钢笔画,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基本功好了,后面的规划设计就容易很多。低年级可以重点从钢笔画入手,高年级(大三)可以开始练马克笔。理论水平的提高可以多看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或者规划师,可以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培养你的设计能力构思能力,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规划设计。 课程 1城规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这两门是比较重要的。《城市规划原理》是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不是背,只要理解了将来才能自如的应付各种考试。《中外建筑史》,要好好学,特别是现代建筑部分四大师的思想,作品要非常熟悉,以及现代建筑的流派,都很重要,有很多设计思想大家都可以吸取。多分析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2《建筑制图》《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等这些涉及到手工制图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定要让老师把你做好的方案,帮你改上一遍又一遍。越多越好。 3《城市道路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管理与法规》,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课程,学这些课程一定要将相关的规范熟悉,因为这对你将来工作和考城市注册规划师非常有好处,如居住小区的规模都不知道多大,一看就是外行。特别是《城市管理与法规》是注册考试的必考科目,一定要相当熟悉,不熟的应查找相关参考书。《城市道路设计》是很多院校考研必考的科目,如同济大学就要考,而且净考计算题。 4《设计素描》、《设计表达》、《建筑色彩》这些课程大家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把它学好,不要带压力,因为这些课其实很有意思。主要培养大家的手头表达和色感能力,其重

城市建设相关知识解读

城市建设相关知识解读 目录: 一、建设工程程序办理流程 二、入市许可 三、施工许可证办理 四、市场监管 五、安全监管 六、常见重大安全隐患 七、质量监督 八、验收备案 九、质量投诉 十、城市道路 十一、城市管线 十二、城市防洪 - 8 -

- 8 - 十三、建筑节能 十四、绿色建筑 十五、清欠 十六、建筑施工现代化 十七、硕项湖高新技术产业区项目情况 一、建设工程程序办理流程 发展改委项目建议书批复 发改委 立项 土地许可 规划许可 招投标 施工许可 环评、安评、震评、可研 规划方案设计、勘探、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 外地企业备案、质监、安监注册 合同签订 规划选址、土地预审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二、入市许可 按省厅、市局要求:外省市施工、监理、设计、勘探检测企业,进入我县承接业务,均要到省厅、市局建筑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入市备案手续。 备案时需提供: 1.经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的《工程项目备案登记表》; 2.中标通知书或工程合同书; 3.工程项目负责人的建造师注册证书和执 - 8 -

业印章,身份证及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B证); 4.与工程项目规模相匹配的项目部管理人员名单和相关证书(技术、核算、质量、安全负责人); 根据县里相关要求,进入我县的施工企业还必须成立分公司,目的是加强税收监督与征管,防止税收流失。 办理备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入市企业资质、资格管理;核查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工程质量安全、合同履约以及在手项目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有无不良行为,杜绝挂靠。 三、施工许可证办理 (一)条件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 - 8 -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考试 试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城乡规划局城市规划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多选题) 二、多选题:下列各题中每题至少有一个标准答案 1、不属于城市取水工程设施的是()。 A.城市水源B.取水口C.清水库 D.二级泵站E.取水构筑物 正确答案:C、D、E 2、热力管一般不应与()管道共沟。 A.雨水管B.电力管线C.通信电缆 D.污水排水管E.自来水管 正确答案:B、C 3、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有()。 A.集中式的城市用地布局 B.分散式的城市用地布局 C.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用地布局 D.环状城市用地布局 E.网格状城市用地布局 正确答案:A、B、C 4、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包括()。 A.行政合法原则B行政平等原则 C.行政效率原则D.行政统一原则 E.行政公开原则 正确答案:A、C、D、E 5、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是()。 A.确定地段的人口、建筑容量 B.确定具体的开发项目

C.公共设施的配套建筑量的估算 D.地段土地使用结构的明确 正确答案:A、C 6、下列关于城市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城镇建筑环境建设 B.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改进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C.城市设计指对城市人工环境的种种建设活动加以优化和调节 D.不同的社会背景、地域文化传统和时空条件会有不同的城市设计途径和方法,但对城市设计影响最大的还是空间形体艺术 正确答案:A、B、C 7、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包括()。 A.行为的主体合法 B.行为的权限合法 C.行为的内容合法 D.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E.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正确答案:A、B、C、D、E 8、高压线路的布置原则有()。 A.线路的长度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也可减少贵重有色金属的投资B.保证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C.高压线路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D.高压线路可在高大乔木成群的树林带通过 E.尽量减少线路转弯次数,远离空气污浊地区 正确答案:A、B、C、E 9、城市性质的概念内涵应当包括()。 A.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 B.城市的微观区位意义 C.城市的地理位置 D.城市的主导职能

城市规划基本属性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可以认为,这是居住环境规划的萌芽。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