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实践探索,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及其教学管理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捕捉企业需求,围绕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紧跟产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提出的新挑战。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于2007年首次与阿里巴巴开展校企合作,开创了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局面。如今,学院已与顺丰、红豆居家、浦发银行、沃尔玛等多家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形成了合作方式多样化,配套使用一体化,资源共享、专业扩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引入企业先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理念,利用企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进一步推进了专业教学和课程资源建设,有利促进了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改革。

一、围绕培养目标,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具备电子商务运用的综合能力,面向涉及电子商务运作的各类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商品配送、国际贸易、网站设计与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高职特点。对于什么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在哪里、如何面向职业岗位、如何突显行业特色等问题,企业最有发言权。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高职教育教学适应社会需要的切入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用性、针对性,以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课程体系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分析电子商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以任务定课程,课程目标要符合实际要求,课程结构应实现模块化,从而建立以符合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开发设计与实施,从源头上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另外,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从而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的全程化校企合作教育方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6079117.html,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王晓宗 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原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因此亟需从自身出发,进行改革。本文以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别从输入端、衔接端、输出端入手,重新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框架。最终提出了完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应对措施;加强职业倾向测试和职业指导;进一步明确中高职院校培养定位;改革现有中职升高职职业技能考核部分;构建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力求通过改革,不断提高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势必会推动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与完善,则直接关乎到人才的供给质量。2016年11月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的调研报告称:当前,中国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技能劳动者数量占中国就业人员总量约19%,高技能人才则只占5%。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的不断深化,这种低品质供给过剩导致中国劳动力技能供需错位的现象还将更加凸显。“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从根本上并没有得到改变。 一、高质量发展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 目前中国正逐步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提供或制造的产品也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2015年5月8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全文制定了奋斗目标:力争 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是重要的供给要素。不断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更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在这场变革中势必会首当其冲。 面对新形势,我们既需要培养和提供初等应用技能型人才(中职毕业生),又需要培养技能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通过加强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中職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训实操部分的完整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新思路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新思路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作为新生事物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高职院校适应形势发展加大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电子商务教学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课程理应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改革建议。 标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建设与改革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育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实践领域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电子商务领域,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不再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复合型人才,而是有更具体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当是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人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课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中积极探索并努力践行。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来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 电子商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属于新兴行业,发展的历程很短,其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其他学科基础之上的,是属于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目前尚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本身的一个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速度之快是难以把握的,专业体系的发展难以跟上发展的速度,对最新的理论成果把握不到位,教材更新速度不快,造成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理论体系不完善,到现实工作岗位上存在不适用的状况。 1.2 专业理论教学不到位,专业课程设置不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开放的课程远远达不到要求,只是注重一些基础理论能力的学习。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难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师的专业程度不高,理论水平有限,关键知识点讲述不生动不深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不够明确的现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应与市场需求对接,市场需要什么样技能和理论的人才,在专业课程方面就提供相应技能和理论的教学内容。在现实发展中,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却没有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何种专业技能和理论功底做出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对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做深入的市场调查。 1.3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院校。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本文在对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效率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主要问题对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相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具有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高层次地位。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的主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科学管理方法与技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服务、参谋和创新等具体管理职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技能教育。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技工学校的技工教育,而是融普通高等教育与技能、技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其具体特点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根本目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及时

调整,就业前景好、社会有需求的才办;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按学科要求而按职业能力来确定;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训比例较大,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注重与企业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 高职教育的管理必须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并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要求,其内容和特点应当包括:教学管理的目标——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学管理的重点——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教学管理的要点——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科学原则。 一、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论阐述 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一定的法治效应和约束力。它是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更是其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优化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高职教学自身的独特性决定的,而实践教学改革更是高职院校教改的关键一环。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 电子商务 二、专业代码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其它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人员。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电子商务就业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岗位是电子商务操作类,如网络客户服务员、网络营销员、商务信息处理员、商务网页制作员、商务网站维护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最先接触的一般也是这类工作。 第二类岗位是电子商务管理类,一般是企业初中级管理人员,如网络客户服务管理,网络营销管理,商务信息管理,商务网页设计,商务网站管理等。新毕业的学生一般需要2~5年的时间在第一线岗位积累经验,熟悉电子商务操作职位的流程和运作原理后,逐渐走向这些岗位。少部分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创业。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培养具有商务网页设计制作、网络营销、商务信息处理、商务信息维护与管理、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综合管理技能,并能够从事相关操作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商务信息处理网络客户服务与

管理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能力要求如下: 1.职业核心能力: (1)与人合作能力。 (2)与人交流能力。 (3)自我学习能力。 (4)信息处理能力。 (5)解决问题能力。 2.专业能力: (1)网络营销能力。 (2)网络信息处理能力。 (3)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能力。 (4)商务信息维护与管理能力。 (5)商务网页设计制作能力。 七、职业证书 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三级证书(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或其它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证书。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共有三个模块。文化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文化课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及基本素质要求的需要自主开设,专业平台课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开设,专业核心课共9门,其中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络贸易、网上创业是必开的课程,客户服务与管理、商务网页设计制作、商务网站内容维护与管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可根据需要有选择性的开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收稿日期:2012-03-05 作者简介:刘士祺(1985-),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2012年第2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2012 (总80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General No.80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刘士祺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 要: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2—0112—02 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 迅猛发展,目前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果说 教学质量是普通高校的生命线, 那么教学质量也同样是高职院校的立足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其素质与水平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与 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够,教学管理队伍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 新要求的社会背景下,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高职院校教学 管理的规章制度, 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决策、 计划、执行、监督、协调、控制和评价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既服务于教学又指挥教学,在学校 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显而易见, 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桥梁枢纽的作用 教学管理人员既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划者,也是教学管 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人, 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与各教学单位之间联系的纽带,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反馈信息、协调关系的节点作用。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对教学质量、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以及通过监控评估教学效果,其作用不可小觑,别人根本无法替代。 (二)管理育人的作用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教书育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管理育人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教学管 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重心所在, 校(院)教学管理和系(部)教学管理在管理目的、管理途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等 各方面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没有本质的不同, 但前者属于教学管理的最高层次,在内容上覆盖面广,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管理、学生学籍管 理、考试管理、档案管理等,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因而在管理育人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三)保证质量的作用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和衡量学校办学水 平的重要标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就实质而言,高职院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靠的是鲜 明的办学特色、 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有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应以提供服务为宗旨,以保 证质量为己任, 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根据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改善教学环境、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诸方面倾注心力、多下功夫,协调教学运行各部门完成教学管理的各项任务,保证日常教学井然有序,促进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前者是高职院校的 强大生力军和主要动力源, 后者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效保证。但时至今日,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的重心在于教学,学校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教学的管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却把教学管理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在教学 管理队伍建设上存在认识偏差, 以为教学管理业务性不强,任何人都做得了、干得来,而疏于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以至于带来教学管理人员协调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科学化管理水平较低的后果,加之教学管理人员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从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造成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 (二)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速度突飞猛进,高职院校在教育观念、办学模式、内部 管理体制、 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 211·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已经多年,但理论上尚缺乏科学的定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在199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 2 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2 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高职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故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2.3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 与实践 作者:邹伟文章来源: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4-9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本文结合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做如下探讨。 一、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准确定位,使学院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设 大东北的1953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沈阳职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她的发展历史说明高职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派生物”。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振兴,没有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本就不可能有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今天。因此学院定位为沈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沈阳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沈阳大中型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只有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学院的自身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兴旺和发展,才能实现学院的可持续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 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根据XX教育部等部门XX文件的要求,为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优化我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以“按需聘用、保证质量、合约管理、权责分明、分类管理、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兼职教师是指,根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面向社会、行业、企业聘任的,与学校只签订聘任协议(不纳入学校编制),兼职担任专业课、讲座、实习指导课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高技能人才。 第二条聘请兼职教师应重点满足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特色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 第三条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 第四条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第五条聘请的兼职教师一般应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专业教学急需的也可聘请退休人员。

第六条聘请的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职务),特殊情况也可聘请具有特殊技能,在相关行业中具有一定声誉的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省级传人。个别特殊行业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具备五年及以上对口专业的工作经验。 第七条初次聘请的退休人员,离开原工作岗位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特殊情况可据学校需要而定。 第三章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 第八条院部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标准》。 第九条兼职教师授课前需进行评议。每学期末由院部组成兼职教师评议组,根据《兼职教师聘任标准》对拟聘兼职教师及拟承担的课程进行评议。 第十条评议通过后,由院部通知拟聘兼职教师带相关证书到本部门,审核兼职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技能等级证、工作经历等材料,并填写《兼职教师聘任申请表》,于开课前上报教务处审核。对通过资格认定、符合兼职教师条件的人员,经教务处批准,签订《兼职教师聘任协议书》,颁发聘书。 第十一条由院部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兼职教师任务书,每学期期末前将下一学期兼职教师任务书上报教务处审核。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专业代码:620405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侧重于培养面向西南、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相关企事业部门,以及电子商务行业的个人自主创业、自主个体产业经营等职业。 2、就业岗位(群) 主要岗位和从事职业有:企业传统营销岗位、文员秘书岗位、企业信息化专员、网络营销岗位、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岗位、网络编辑师、个人自主创业等职业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电子商务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

简单拼凑和组合。一般而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我国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高职高专院校每年给社会提供约二百多万名毕业生,但是“技工荒”的问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事无人干”;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困难,“有人无事干”,这一对矛盾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一个警告,是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供给结构的质疑。引起这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目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行革新。在充分了解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需状况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载体、能力核心——项目化课程改革 高职的课程改革,经历了校企联合开发高职教学课程,引进国外能力本位的CBE理论和DACUM 课程开发方法,前后作了大量的改革和建设,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这种开发方法基本明确了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但由于没有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使提炼的工作任务模块又不自觉地回归到原学科化的体系之中,没能构建出职业化的课程。 在批判继承CBE理论和DACUM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学院启动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如何转变高职教师的职教观念?如何提高高职教师的职教能力?学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五结合”的途径,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个体探索相结合,观念转变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课改实践与课改测评相结合。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理念,对自己任教的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包括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培训和实践,先后有173人通过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其中167人合格通过,64人获得优秀,通过率达97%,优秀率达37%。在教师职教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学院及时启动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目的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首先是依据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要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并依据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能力培养与发展阶段,以学习内容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进行课程序化,形成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其次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学习情景(章节),学习情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顺序排列,各情景需要的理论知识按知识体系重复性逐步递减、层次逐步上升原则穿插其中。经过开发的课程体系完全打破了学科课

高职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高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半年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其他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前段工作如下: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其次,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再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积极认真学习大纲、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 45分钟的作用,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四,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第二,抓好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三,搞好班级卫生,树良好形象,积极稳妥地展开班级竞选活动,将竞争纳入工作轨道,同时借鉴他校的经验,采用成绩名次与日常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量化,分组竞争,给个人加减分,期末总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感情。第五,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采用交流册的方式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应该说,班级管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五、廉: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做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事 本人还存在的问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对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把握的不够好,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和应急问题是措施常常不能得心应手。今后的改进方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自己的品德,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本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收获,也有失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力争佳绩。 篇二: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新资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1.1专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其会朝着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会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合格、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专业时,社会生产的一线专家都会参与进来。 1.2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范围十分广泛,单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往往会走向社会的生产、管理第一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技术”,培养出来的人才会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社会生产。 1.3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性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实用型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职业道德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定位于高层次、实用性、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跟职业发展相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开发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步入社会后,必须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快速融入岗位,如果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企业花费时间、精力进行职业培训,这就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失败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专科课程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并且要对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开设一个新专业必须保证该专业在今后最少四年内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专业的宽窄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专业面过宽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需求,或者专业面过窄存在就业风险。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专业教育的完善性。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几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也好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技术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项目,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和仿真性,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4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研究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研究 作者:邵长友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第4期 文/潍坊市技师学院邵长友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相关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都是通过理论的学习进行培养,很少进行实践的锻炼,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在工作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顶岗实习这一项目,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实践经验,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专门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快地领会基本的实践要求和实习工作,将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完成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顶岗实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的实习教学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习方式,主要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关的协议,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以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进行了解,并且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和整理,完成基本的评分。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有更深程度的理解,通过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一)基本的学习设定和培养方案。机械类专业基本包括机械制造、机电制造以及数控的相关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中对学生的培养一般在校学习两年半,剩余半年开始顶岗实习,进行实践的接触和操作,在两年半的时间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基本完成学习和认识,了解机械类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操作,在最后半年可以进行实习,可以跟学校合作的单位进行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单位进行实习,完成基本的实习任务和要求。 (二)高职高专机械类的顶岗实习情况。现阶段,顶岗实习的推出,学生都会选择在学校推荐的单位进行实习,完成基本的实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实践操作,尽量把知识融入实践中。当前学生的实习都比较顺利,能够独立地完成实习期间的基本要求,完成实践的操作和理解,在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实践的理解和掌握。整体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参与率高达95%,说明机械类的顶岗实习状况良好。 二、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提升综合管理和实习评价。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实践经验,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适应,完成基本的工作。因此,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评价,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在实习前,高职高专院校先进行实习前动员大会,把具体的实习考核和评分体制进行宣读,提出实习过程的具体要求,对于相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确认,之后向学生发放相关的实习资料,完成基本的情况了解,在评分细则里进行详细阅读,最后整体的实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负责老师10%、实习单位80%、带队老师10%。其中对于实习期间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额外的加分,但是加分情况不能超过实习单位成绩的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一)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一) 摘要:文章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介绍“2+1”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营造出真实的职业环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强化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既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2”即2年在校理论学习,“1”即1年企业顶岗实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从企业用户的需求出发,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内部管理模式、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实现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与服务产业的贯通融合,锻炼出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职业培训深受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校企实现了双赢。学院积累了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企业办学的成功经验,践行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拓展了职业院校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产学合作“2+1”人才 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5年10月~1998年10月),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产学合作。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的成立。第二阶段(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提出并尝试产学合作教育。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学院首届旅游专业(中专99级)学生在绵阳金龙宾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第三阶段(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提出“2+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案。这一阶段的标志是2002年5月,学院在绵阳仙海会议中心召开的制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大会上,管理工程系提出了“2+1”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大会的高度重视;2003年学院按照“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申报旅游管理为省级试点专业并获得了批准。第四阶段(2002年12月至今),是“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学院已有两个专业进行了“1”阶段的顶岗实习,按“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四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的质量明显较高,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一)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上,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政策激励,典型引路等举措,推动管理工程系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开发设计、教学与考试模式、就业服务与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列改革与创新。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管理工程系的实际情况,增设了饭店管理等几个新专业,实现了专业设置和企业需要的协调一致。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与杭州城市花园酒店、深圳富临国际大酒店、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珠海港中旅温泉公司、广东惠州康帝大酒店等企业合作实施“定单式”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实行产学合作的“2+1”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相协调,受到了学生与企业的普遍欢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设计并落实培养方案。(1)培育“三个能力”。以能力为中心,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育上悉心策划,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特殊工种技能标准的设计,加强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培养与考核,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2)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过程,通过运用任务目标设立、媒体演示、计算机辅助、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把培养企业优秀人才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1)倡导“优秀人才”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远大理想,按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革新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革新 一、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铁岭师专现有学生近六千人,以专科生为主。学校原有《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为专科生制定,因而针对这一学历层次的学生教学培养工作制度较为完善。然而2005年以来,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联合办学,新增设了11个本科专业,本科培养与专科培养的差别使得《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现出诸多不适。目前的教学管理工作,既不能完全按照原有教育管理制度照本宣科,也不能犯“拿来主义”的错误,将联办本科院校的《辽宁师范大学教学制度汇编》《辽宁工业大学教学制度汇编》直接为我所用。为此,铁岭师专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尤为重要。目前对于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众多,各学校均已有较为成熟、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更新办法。然而专升本状态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以“专升本”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结果29935条,内容多集中于专升本教育,即应届专科生选择与所学专业想接近的本科专业,参加本科专业所在院校的考核,以争取进入我国普通高校进行攻读学士学位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研究。以“专升本”为关键词“,教学制度”为词频搜索,得到相关研究61篇,大多研究集中在升本后院校的教学制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专升本过渡期的“教学制度”文献仅为9篇。本课题的提出不仅有利于铁岭师专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其他努力专升本的兄弟院校也有极

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增强对授课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专科学校的授课多数在教室完成。作为专科学校教学要素,即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场所,是教学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从教务处的角度出发,也要做好这两大要素的监督、管理、培养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务处应该制定定期、频繁、周密的检查活动,对学习兴趣差、爱迟到早退的学生积极予以惩罚措施,并及时与辅导员及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联系。此外,对个别不尊重教师、人生观偏差所表现出的课堂现象也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发现本科生、专科生共存一校、一院所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联系学生心理社团或者心理学教师予以疏导,多方面、多层次地与授课教师、学生管理者一同努力,完成学生的管理与规范工作。从教师监督的角度而言,教务处应做好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以及教师上课、监考、判卷等一系列工作的监督、管理,形成一套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教务处职能部门的作用。 2.整体教学计划的改革 适当调整专业技能的教学计划。专业技能课程多涉及动手能力,对年龄层次较大、无专业技能基础的本科生提出了挑战。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上课所需的教学技能、唱歌、跳舞、弹琴作为幼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其未来就业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学前教育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