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经济学原理浅谈圣淘沙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浅谈圣淘沙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浅谈圣淘沙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浅谈圣淘沙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浅谈圣淘沙发展圣淘沙岛是新加坡第三大岛,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占地390公顷,被誉为新加坡最为迷人的度假小岛。岛上青葱翠绿,有着多姿多彩的娱乐设施和休闲活动区域,素有“欢乐宝石”的美誉。这个田园式的度假岛屿,其马来文名字是“和平与宁静”的意思。而它曾经只是一个小渔村,被英国占领以后改造成为其军事基地,而后于1972年再次改造成一个悠闲美丽的度假村。

圣淘沙岛属热带海洋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四季差别不明显,没有特别的雨季,一年中任何一个日子,都适合去度假。

圣淘沙岛离市中心只有半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外部交通:从新加坡本岛前往圣淘沙岛就有许多线路可以选择。进岛一共有五种方式:缆车、轮渡、巴士、捷运和出租车。内部交通:岛内有循环行驶的岛车,分为红线、黄线、蓝线。甚至在圣淘沙游乐园内还有免费的捷运。

圣淘沙拥有多元民族文化。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圣淘沙集合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与天主教、道教和印度教。各种传统节日繁多,如华人新年、伊斯兰教哈芝节、基督教圣诞节等。

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也就十分有限。所以说圣淘沙从曾经只是一个小渔村,被英国占领以后改造成为其军事基地,到最后于1972年再次被改造成一个悠闲美丽的度假村。新加坡政府应该是

做了多次利弊权衡后才做出这样的选择。其中我们可以用机会成本来分析。圣淘沙岛及岛的一切都是固有的,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让它就原封不动保存军事基地的模样,或是政府投资一点将其作为军事基地,供人们参观;另一种是合理地利用其岛上的资源,将其进行投资,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度假村,让其产生更大的经济利益。很明显,第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更大。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会进行第二种选择。当然,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这样的选择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是巨大的。

首先从圣淘沙开发建设发展历程来看,圣淘沙发展机构(Sentos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DC)成立于1972年9月1日,主要负责圣淘沙岛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近40年间,圣淘沙岛在发展机构的有效管理下,历经数次改造,终于发展成为集主题乐园、热带度假村、自然公园和文化中心于一体的休闲胜地。

1972年-1983年——改善旅游设施阶段

娱乐活动:建成2个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1973);海滨娱乐设施完善(1975)

交通设施:连接本岛缆车开始运营(1974);单轨列车系统启动(1982)景观设施:西乐索炮台向公众开放(1975);先驱博物馆开放(1985) 1989年-1998年——开发旅游产品阶段

娱乐活动:新加坡艺术节开幕(1994)

住宿设施:博福特酒店(圣淘沙温泉度假村)开始运营(1991);圣淘沙香格里拉酒店开始运营(1993);新世纪圣淘沙度假村酒店开放

(1996)

交通设施:连接本岛陆桥投入使用(1992年)

景观设施:喷泉公园(Fountain Gardens)向公众开放(1989);新加坡最大水族馆——海底世界建成开放(1991);鱼尾狮塔向公众开放(1996);

2000年-2010年——推广旅游品牌阶段

2000年国际咨询团队为圣淘沙岛制定发展计划;

2002年圣淘沙发展机构及其下属子公司统称为圣淘沙休闲集团; 2004年西乐索炮台翻修竣工;圣淘沙气球帽子节上,以参与人数最多(1309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5年新加坡高尔夫公开赛重返圣淘沙举行,奖金为200万美元;

2006年 SLG投资了1100万美元翻建的巴拉湾海滩对游人开放,投资5000万美元开发的西索罗海滩度假中心投入运营;

2007年总投资达1.4亿美元的圣淘沙捷运系统替代单轨列车

2008年新加坡公开赛在新加坡圣淘沙高尔夫俱乐部举行,总奖金高达500万美元;

2009年连接新加坡本岛新桥建成;

2010年圣淘沙名胜世界与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开幕;

其次是圣淘沙的旅游吸引物:

圣淘沙岛上面积的70%被次生雨林覆盖,自然景色处处可见,各种野生动物栖息于此,雨林间孕育了当地特有的动植物群。相较自然

旅游资源,圣淘沙岛的人文景致更为世人称道。作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新加坡的狮头鱼尾像、环球影城、S.E.A海洋馆、西乐索海滩为游客称道。

(1)鱼狮尾塔

鱼尾狮塔是圣淘沙的标志,它是新加坡最高的自由式结构建筑。鱼尾狮塔高37米,在塔顶可以有360度无障碍的视野,能观赏到新加坡的市貌及周围小岛的美景。鱼尾狮身上的320片鱼鳞也是由光导纤维制成的,到了夜晚,便会不断变换颜色,醒目而美丽!

(2)环球影城

作为东南亚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新加坡环球影城拥有古埃及、失落的世界和好莱坞大道等七个主题区,让电影世界的神奇,也为游客掀开探险旅程的序幕。斗恶霸、追明星,游客将随着不同电影的剧情,从一个荧幕转移到另一个,尽情沉浸在星光大道的耀眼光芒中。

环球影城内的24个游乐设施和景点,各自精彩,其中包括深具创意和世界最高的双轨过山车,一人坐着另一人悬挂,彼此在高空擦身而过。这个最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设计了突如其来的扭转、出其不意的快速下坠、及贴身交叉交错等令人窒息的变化,绝对引发嘶喊尖叫。此外,主题公园内还有恐龙、狐猴、可爱怪物以及埃及木乃伊等,为整个探险添加无数的惊险和刺激。

(3)圣淘沙海滩

圣淘沙岛上拥有3.2公里长的白色沙滩,有宁静雅致的丹戎海滩,酒吧聚集的巴拉湾海滩和动感十足的西乐索海滩,吸引了许多热爱沙滩与水上运动的人们争相来此领略南洋风情。

最宁静雅致的不过于丹戎海滩,这里充满悠闲的氛围。在这里随意漫步或享受阳光照耀,是最惬意的享受。夜晚的丹戎海滩更是静谧深沉,为寻求安静的来访者提供最好的选择。丹戎海滩俱乐部为游人提供了特色餐厅、酒吧和其他休闲场所,忘却都市喧闹的同时尽情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

巴拉湾海滩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各色沙滩酒吧。一座吊桥将巴拉湾海面与另一座小岛相连,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亦是亚洲最接近赤道的地方。这里是家庭聚会、生日派对的不二选择。孩子们可以在巴拉湾附近与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尽情玩耍,成年人还可以在低空滑翔的同时远眺气势磅礴的南中国海,欢乐是这里的主旋律。

西乐索海滩是圣淘沙上最著名的海滩,这里动感十足,可以找到各种沙滩运动。独木舟、滑水板、骑车与滑轮,一应俱全。此外,这里还是沙滩排球热爱者的天堂。在海滩上不定时的就会有沙滩排球比赛。在新年元旦,还在这里举办沙滩狂欢节。每天晚上,西乐索海滩都会被充斥着音乐、激情的酒吧餐厅点亮、活跃。激情动感是西乐索海滩的最佳形容。

表一2007-2008年间接待游客人次

圣淘沙景点接待游客FY07/08(人次)

蝴蝶公园与昆虫王国277,000

西乐索炮台83,000

万象新加坡526,000

圣淘沙4D魔幻剧院480,000

圣淘沙3维影院194,000

斜坡滑车及空中吊椅1,082,000

绕场缆车1,652,000

摩天塔456,000

海之颂1,259,000

鱼尾狮公园417,000

海底世界和海豚乐园1,671,000

从上述内容结合表一可以看出,从1972年到2010年新加坡对于圣淘沙的开发是投资很大的。但是通过对圣淘沙岛开发,让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年接待游客量高达80万人次的度假旅游胜地,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

供求原理:圣淘沙海滩根据游客的不同初衷(需求)进行精细的市场划分和区域规划,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资源满足游客们各式各样的旅

游需求,使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经济学中,需求增加,必然供给也要增加。游客大量涌入圣淘沙去旅游,必然会促使当地饮食、购物、住宿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酒店住宿方面,圣淘沙拥有11家酒店及度假区,其中圣淘沙名胜世界拥有的6家酒店共提供超过1800间客房,让观光客享有多种世界级的选择。在圣淘沙,每家酒店都有一个独特的设计主题,无论是休闲还是商务旅客都能各取所好。饮食方面,圣淘沙的餐饮选择琳琅满目,有适合情侣的浪漫咖啡座、有符合忙碌人士需要的快餐店、有适合全家大小用餐的海鲜餐馆等。岛上的美味佳肴多得不胜枚举,岛上拥有超过50家特色风味餐厅,包含了亚洲、欧洲大部分美食,游客在此尽享各地美味。购物方面,圣淘沙的精品店与零售商店售卖的物品林林总总,举凡礼品、纪念品、防晒乳与限量版的泳装,应有尽有。父母可以带领孩子前往西乐索炮台售卖各种军事玩具的军事主题店The Quarter Master,肯定让活泼好动的儿子乐翻天。万象新加坡的精品店则售卖有关新加坡与东南亚的历史书籍,适合历史爱好者;喜欢永不退流行民族服饰的人,也可以在这购买新加坡多元种族民族服装。

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由于这是一个多文化的国家,这里美食也是多元化。在圣淘沙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世界各地的在圣淘沙都能尝到。这里的购物商店也多得数不胜数,但凡是你想要的,这里都你都能找到。住宿大到豪华的高级酒店,小到舒适廉价的酒店,圣淘沙都为游客提

供贴心的服务。当然各个行业中存在很多厂商,就会存在着竞争。从理论上讲,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最优经济效率的状态。尽管现实的市场达不到完全竞争市场严格假设的种种条件的要求,但是,这并否认市场经济具有提高经济效率的客观功能。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引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充分有效利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及时、客观的信息和分的货币刺激,使经济当事人能对个别情况的千变万化做出迅速的反映。也正是因为有了市场机制这种自动调节的作用,圣淘沙的各行各业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由于像圣淘沙岛上的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他们也实行的是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所以在圣淘沙岛的开发中,圣淘沙发展集团对海岛实施了严格地管理,以确保海滨旅游资源生态不会因过度开发而受损害;对每一项工程及其影响都十分小心,力求设计周全合理并尽可能达成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开发建设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以确保圣淘沙整个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统一。

1972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决定成立“圣淘沙发展局”,负责圣淘沙的开发、管理和促销活动。声讨是发展局指数贸工部,是政府法定机构,共有5个部门,分别负责圣淘沙的市场营销、企业服务、地产管理、计划开发、活动安排等业务。由于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岛屿的开发,组织审查海岛开发规划和个卡法海岛的建设布局、制定滨海旅游法规规范,以及旅游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协同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旅游

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协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这样,一方面,避免岛内旅游设施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从总体上进行布局规划不会破坏岛屿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圣淘沙的发展能够如此迅速,能够发展的如此好,这都取决于其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正确定位市场,积极树立品牌形象,不断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理念,锲而不舍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在坚持保护的前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进行的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开发。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圣淘沙又成为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快速多选: 1.如果一个不允许钢铁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么: A.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B.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C.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D.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答案】A 【解析】由于该国的国内钢铁价格低于世界价格,说明该国在生产钢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该国将成为出口国。 2. 当Ectenia国在咖啡豆方面对世界开放贸易时,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以下哪一个选项说明了这种情况? A.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B.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C.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D.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答案】C 【解析】首先,由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知,贸易使得Ectenia过总供给增加(国内市场上,总供给>总需求),则该国为咖啡豆的进口国。由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知,该国是咖啡的进口国。 并且,大量进口导致国内咖啡产业受冲击,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了。 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3. 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将带来哪种结果? A. 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增加。 B. 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而进口对总剩余的影响不确定。 C. 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但消费者剩余减少。 D.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 【答案】A 【解析】由书上结果知,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 4. 如果进口一种产品的国家征收关税,这就会增加_________。 A. 国内需求量 B. 国内供给量 C. 从国外的进口量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HTML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HTML的过去未来 HTML的过去 一、 HTML的简介 1、HTML的概念和功能 1)HTML的概念 HTML是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缩写,是一种基于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标记语言,是Web用于编辑网页的主要工具。在网上,如果要向全球范围内出版和发布信息,需要有一种能够被广泛理解的语言,即所有的计算机都能够理解的一种用于出版的“母语”。WWW(World Wide Web)所使用的出版语言就是HTML语言。 2)HTML的功能: ⑴出版在线的文档,其中包含了标题、文本、表格、列表以及照片等内容。 ⑵通过超链接检索在线的信息。 ⑶为获取远程服务而设计表单,可用于检索信息、定购产品等。 ⑷在文档中直接包含电子表格、视频剪辑、声音剪辑以及其他的一些应用。 2、历次版本 HTML 1.0——在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工作草案发布(并非标准); HTML 2.0——1995年11月作为RFC 1866发布,在RFC 2854于2000年6月发布之后被宣布已经过时; HTML 3.2——1996年1月14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997年12月18日,W3C推荐标准; HTML 4.01——1999年12月24日,是在HTML4.0基础上的微小改进,W3C推荐标准;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仍继续完善。 二、各个版本的功能简介 1、HTML 1.0和2.0 HTML自从1989年首次应用于网页编辑后,便迅速崛起成为网页编辑主流语言。目前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是由HTML或者以其他程序语言嵌套在HTML中编写的。1993年HTML发布以后,众多的不同版本HTML陆续在全球使用,始终未能形成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的发生历史与发展趋势 内容概要:20世纪20年代。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是在设计艺术史的发展中形成的,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功能主义设计也应随映时代潮流作出相应的变化,达到与人们的生活要求的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功能主义包豪斯发生发展 一功能主义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设计最终形成。现代主义是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设计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其最为重要的理念便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时代的特征便是工具的完善与目标的混乱。”20世纪世界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新流派层出不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于我们今天依然存在并起较大作用的只剩下以功能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它已经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设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二功能主义的发生 与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功能主义的发生也有着其深远的历史。 由于功能主义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革命必然的成为功能主义的前提。19世纪,蒸汽机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大工业革命,这便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最基础的物质前提。由于机器的精确化使设计与生产相分离,设计与手工艺生产之间的区别迅速拉大。机械化的生产使得“传统的由艺术家和工匠完成的任务面临着被各种机器和新材料取而代之的危险”。1851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隆重登场,展览的场所是被称作“水晶宫”的由约瑟夫·帕格斯通(Joseph Paxton)设计的建筑,而帕格斯通本身是作为工程师而非建筑师。在这次博览会上一系列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新的发明如蒸汽机、引擎、汽锤、车床甚至包括由预制的金属肋拱和薄片玻璃及建成的“水晶宫”都引起了人民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极大兴趣。由于前面提到的大工业革命引发的“危险”,也由于大机械化的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剥夺了人的创造性,在如何“化解”这场“危险”的方法选择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为代表的与机器公然为敌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个人劳动才能将人从机器中解脱出来。另一种是以高弗雷·散帕尔(Gottfried Semper)为代表的“结合论”的观点,他意识了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在提出手工艺与工业相分离的同时也认为“应该教育培养新型的工匠,让他们学会艺术而理性的方式,理解并且开发利用机器的潜力”。同时,曾参与组织“世界工业博览会”的英国人亨利·科尔(Herry Cloe)也认为只有通过办教育才能解决工业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摘要:三角学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作为未来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三角学的发展史,是中学数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文从三角学的兴起,希腊学者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三角形边与角的精确关系;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地区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文艺复兴以后三角学更加完善并且深化。这几部分所涉及的三角学内容与当今中学课程标相关,本文探讨中学的三角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学发展史教育 1.三角学的兴起 1.1古希腊天文学中的三角学 古希腊天文学家们为了做出一份天体运行位置以及日月食的详细记录,需要对天体的距离和角度十分熟悉。他们采用日晷仪指针。一种通过垂直杆的影长显示时间的简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类似计算余切函数的装置。如图1,表示杆的高度,表示它影子的长度, 当太阳与地平线成角时,, 然而发明该指针的古人对余切函数没有研究,只是将其作为时间计时器。但是这种“投影计算”被古代学者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可称作三角学比例的先驱。后来,这种简单的方

法被成功的运用于测量地球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间的距离。后来希腊人创立了一门知识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 1.1.1希帕霍斯和三角学的兴起 三角学的兴起的标志性人物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希帕霍斯。他在爱琴海的罗德岛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应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由于天文研究的需要,希帕霍斯对球面上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制作了一个和现今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即在固定的圆内,不同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的表)。为了定出数值,他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制。对于一定度数的圆弧,可以得到相应弦的长度数。 在希帕霍斯的三角学中,一个基本元素为单位圆中已知弧(或中心角)所对的弦,这里表示弧长,表示对应的弧长,如图2 因为角度和弧度的度量单位是“度”或“分”,为了统一单位希帕霍斯将圆半径的度量单位也转换成“度”或“分”。已知单位圆的周长为,取的六十进制近似值为3;8,30,他 算得近似到最接近整数的半径R的度数为:,则在该圆中任意角的度数(其对应的圆弧长除以圆的半径等于它对应的弧长的度数。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目录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 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 六、需求价格弹性 (2) 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 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 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 十、税收的代价 (4) 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 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 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 十四、市场结构 (7) 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 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 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 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 十九、博弈论 (10) 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机会成本)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 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 英国40 0.05 2 20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教学目标: 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重点难点: 电脑的发展历史中牵扯到的一些概念,如晶体管、集成电路。 教学过程: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电脑的发展历史: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校物理学家穆奇里和工程师爱开尔特等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它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每小时消耗电150度,每秒运算5000多次,占地167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真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2、电脑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47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发明的晶体管,比电子管功耗少、体积小、质量轻、工作电压低、工作可靠性好。1954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第一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1 第一章导言 一、经济学 Economy,一词有节约之意。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经济学无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而经济问题总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无法得到其想要的一切。这就引发了一个稀缺的问题。 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经济活动就是人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牛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一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 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一方。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ments)。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是市场。 市场是任何一种方便于买卖的安排。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国际贸易等 经济学表述方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生产的结果,即,能生产某一数量和不能生产某一数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 假设,一个社会的资源仅生产黄油(或消费品)和大炮(或生产资料品)两种1参考书目:梁小民,《微观经济学》(课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民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1)

第1章本章习题答案 单一选择答案:1(C)2 (D)3 (D)4 (B)5 (A) 判断正误答案 1(×)2 (×)3 (×)4 (√)5(×) 分析题答案 1. 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由于资源的稀缺,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使得人类在利用资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进行选择——把稀缺资源用在何种用途上才能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经济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怎样的用途,进行怎样的配置使得稀缺资源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最大的需求?经济学正是研究有关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这是应人类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正是因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而经济系统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和无限性,使得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合理选择的难度大大提高。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分配。这是一个重要选择。 综上,假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定,则所需多少资源投入等技术问题就决定下来,资源配置就被决定。如果怎样生产一定,如何投入资源的选择就被决定。为谁生产一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就被决定。所以说前两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选择,后一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选择。所以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围绕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始终。 (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解决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就是生产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效用水平的产品。

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21世纪战争与和平预测

2010年第1.期学术论坛(总第228期)ACADEMICFORUM NO.1,2010 (CumulativelyNO.228) 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21世纪战争与和平预测 杨泽喜 [摘要]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伴随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在演进着。2l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 [作者简介】杨泽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专业博士研究生,黄石理工学院人文社科部教师,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K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1—0073—05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整体发展的过程。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为什么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战争的实质是什么?大规模战争能否避免?持久和平能否构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际社会。战争与和平问题影响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科学预测2l世纪战争与和平关系人类社会的未来。 一、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趋势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是指因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密切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性的客观过程。 15世纪,西欧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把亚、非、拉广大民族、国家卷入世界经济市场,接着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附)。蒸汽动力标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促进了生产力特别是交通工具的发展,频繁交往密切了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关系,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初见端倪。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电气时代的到来,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此时,垄断资本伸展到全球,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人类社会已基本形成为一个整体。这时期人类社会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世界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强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结果瞄1。 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以资本主义的崛起及其殖民活动为主要内容。日渐形成的以殖民体系为依托的市场体系和国家体系必然具有掠夺性和统治性的特征。尽管资本主义犯下种种罪行,但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它的作用是进步的,它将涣散无序的世界分为西方和东方两大块,变成了以东西方为本源,以规则制度为纽带,表现为市场体系和国家体系的多样化统一的整体。它具有“双重使命”,破坏的使命中有进步性,建设的使命中也不乏掠夺性,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充满着矛盾统一的辩证法【3】(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迅猛冲击下,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 73 万方数据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 a) 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 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 c) 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从《建国大业》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主体选择 中国革命道路选择事实,充分表明了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上,往往具有种种极为不同的主体选择性,正是它们,正是各种人们的拼搏奋斗,构成了生动丰富、曲折复杂的历史图景。然而,在众多的选择当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后真正挽救了中国,这又同时表明,虽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选择,但并不是随便什么人的选择都能得到实现的。人在选择历史,而历史也在对人们的各种选择进行筛选,犹如大浪淘沙,历史不断淘汰那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国际环境的任意选择,而只青睐那些适合中国实际及其外部条件的正确选择。这很好地证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机制包括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社会规律是一种规律,它具有一切规律的共性。它是社会事物之间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和社会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当然社会规律又是一种特殊的规律,它不同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社会规律必然要受到人的活动目的的影响。社会规律是人世间活动的内在逻辑,是通过事件而生成和表现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被认识和利用,因此,社会规律离不开人及其实践活动。社会规律对人的活动的依赖性,造成社会规律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象。其实,社会规律依存的不是人的意志,而是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它是人的行为中形成的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必然性,不管人的动机如何,它总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东西。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也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和趋势,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发展是由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作用的客观结果。因此,社会规律总是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最终的必然性,绝不依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关系,大体有三种回答:第一,将社会规律简单化、绝对化甚至神秘化,从而完全否定了主体选择性。这是机械历史决定论的观点。第二种,过分夸大了人的选择的地位和作用,以至完全否定社会规律以及历史决定论。这是唯心的主体选择论观点。第三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克服了以上两种观点的片面性,主张历史决定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历史主体的选择并非是一种主观任意性的行为,而是受多种因素决定的,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选择是有限制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一直强调,“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因此,历史规律绝不是人们任意妄为的结果。人们创造历史,但是人们总是在既定前提下、既定的时空中创造历史,这种既定的前提条件和特定的时空必然使得人的主体选择性在历史活动中受到限制。 列宁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 完全信息 "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 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 完 全信息 " 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 是描述经济现象 " 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 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 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 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 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并进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 静态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 态的过程,即完全不 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 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这里指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 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 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 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它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 算公式为:Ed=- △ Qd/△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 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其计算公式为:Ed=-dQ/dP*P/Q ) 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 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 若 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 Ed = 1,为单位弹性或单 一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数 是奢侈品的需求。⑤若 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 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它表示 商 品 需 求 量 相 对 变 动 对 于 消 费 者 收 入 变 动 的 反 应 程 度 。( 需 求 的 收 入 弧弹 性 的 计 算 公 式 : EM=- △ Q/△ M*M/Q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分类 (1)若E M > l ,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⑵若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