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我校已历经了5个春秋,通过全校师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此课题的研究已深入我校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这种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经了五个春秋,由于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现将顺利结题。

一、课题的提出:

1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例如: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出现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高 ,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鉴于此,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需要。

通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造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师们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提倡有效性教学这方面还不是做得很理想,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新一轮课

题研究来大力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目标

(一)、计划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2、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提高学习质量。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5、发挥课堂教学愉悦的魅力,鲜活课堂教学。

6、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具体目标、重点难点

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2、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

3、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选择。

4、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研究。

重点、难点:

1、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

2、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选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

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进行“生本教育”体系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做功夫。

3课题研究目标

1)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堂情景,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进行本次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核心目标。离开了学生的发展,谈教育科研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没有效益的,为此,我们强调,①注意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既有数学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②重视学生发展的全员性,即人人可以获得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永久目标;③允许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存在着个体发展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④发挥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发展自身能力的意识,并通过自身努

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总之,通过教学,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搭建平台,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2)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概念,实行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3)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学校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以教科研为手段,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学校名师工程的实施,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现“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促进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

4)科研兴校,办特色学校。

通过课题实验,改革原有的封闭的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端正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并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整个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推进以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走科研兴校之路,逐步形成我校的数学教学特色。

4、课题研究的方法、原则

1)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综合评价法、参考考试成绩的方法,全面系统的开展实验研究。同时对实验过程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宏观调控实验过程,使实验真正落到实处。

2)实验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②差异性原则:从人的个性差异出发,以人为本,改进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发展的提高;

③开放式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结合学习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数学课堂教学由封闭趋向开放;

④主体性原则:拓展教学时空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⑤创造性原则:增强创新意识,教法、学法要创新,教学手段要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实验的基本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9月)

1、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为了确保实验有计划、有组织、顺利地开展,由学校教导处领导,由4名中青年教师组成了课题实验小组,工作中各组织分工明确:学校领导主要负责做好实验老师的思想工作,

督促检查实验小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总结实验经验。课题组织的建立为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调查摸底,制定实验方案。2011年9月,我校向县教育局提交了立项申请后,开展了对该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调查摸底,了解学情,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落实:一是落实教师,确定了4名实验教师。二是落实实验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确定了5个班级,作为实验参照对象。三是落实实验方案,课题组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验实施方案”,对实验、内容、措施、原则以及实验组织作出详细的说明与安排。

3、加强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验,是确保实验研究的方向性、实效性的保证。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生本教育理论及外地教改经验,在网上搜索有关“生本理念”教学研究的信息,去粗取精,为我所用。通过学习,使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实验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了观念,对实验理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实验的全面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二)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4年1月)

我们在实验工作中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把握原则,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条措施、四个原则。”

一个中心: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

两个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条措施: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强化管理与借鉴经验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年度考核挂钩。

四个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生活实践为材料,教学内容现实化的原则;坚持以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为特征,教学活动主体化的原则;坚持以体验成功为手段,教学评价激励化的原则。

为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创造性人才,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活动为课堂主要形式,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合作,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展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我校数学基本教学模式,即:教师巧设导语—放手(参与探索)—合作交流—肯定结论—扩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课堂中得以展现,并转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课题组成员认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汇编《构建生本理念下教学模式学习材料》一书,撰写论文,教案,开放习题设计200余篇,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数学》、《开

放的课堂应坚持四个原则》等二十余篇文章在各级获奖和发表。我校先后两次承担了县级数学教研活动,一次是二0一二年十月在我校召开的“构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体系”课题研讨会,我校程雅军老师代表我课题组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刘晓燕教师为此次活动提供了观摩课。另一次是二年在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我位教师的课获得等奖。我校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实验中教学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数学的方式得到了改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创新意识有较大的增强。尤其在使用新教材的今天,我校数学课题组更加注重把学习新课标、新理念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仔细研究新教材。

二年春季,我校派出一名数学教师到市参加了小学数学

教师回校后,及时向组内教师汇报所学内容,详细介绍新教材的特点,教师们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年暑期,我校校长、全体数学教师不畏炎热,积极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数学新课标培训以及新教材培训。培训期间,教师们严守培训纪律,认真听,仔细记,讨论时积极发言,提出疑问。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拓展”的过程。旨在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体系,其目标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

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和必需的应用技能,回校后,课题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总结,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2、紧密联系新教材进行课题实验

一是组内上好研讨课。我校数学课题组为了科学地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高度重视对教材的使用,由担任一—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各自围绕自己的专题,结合新课标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新教材精心地设计一节课的教案,然后由组内教师集体对教案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后,再由执教者修改教案再讨论,再修改,直到大家觉得可行后,由主讲教师授课,组内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认真做好记载,课后,坐下来一起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达成共识后,再由主讲教师授课,大家再听、评、讨论,主讲者再修改,再上,直到大家觉得这节课满意为止。通过此项活动,使我们数学教师对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导向,活动后各自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好评析或反思,并在以后的授课中各自积极主动地对新教材的使用展开研究,探索经验。

二是注重学习他人先进经验

(1)学习新调进教师的好的教学、教研经验,了解新调进教师的授课水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一样各自均有自己

的特色,因此,开学初,我课题组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全体成员听取了新调进教师二位教师介绍他们原校的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好的经验,使我组教师从中吸取精华。并请她们二位教师各自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课后大家一起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每位教师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2)加强与上级科研部门的联系,积极搜集,学习外界先进教学、教研信息。

年月和月我校先后派二位教师到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二位教师年轻好学,接受新生事物快,回校后他们毫无保留地向组内教师介绍所学经验,并为组内教师提供了很出色的模拟课。听课后,老师在发言中说:虽然我们未能亲自参加这两次教研活动,但我们听了他们的课,深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大开眼界,他们为我们使用好新教材引了路,全组教师一致表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一定以这两节课为参考,灵活、科学地使用好新教材。

三是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

(1)抓“一节课”活动。

为了使本组教师人人的教学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认真务实开展“一节课”活动,此项活动要求人人参与,方法先是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授课顺序,然后每周安排一位教师授课,要求授课教师课前认真准备,写好教学程序和教案,课后说课,然后大家一起评课,评课时主要是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不走过场,使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2)为了探讨走进新课程所遇到的困惑,展示走进新课程的好的经验,促进教师科学地、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我校数学课题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了1—6 年级数学教师优质课竞赛。并选派

参加了优质课竞赛,最后由代表我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中,参赛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全体教师耳目一新,使在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数学、探索数学并喜欢上数学,使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课堂,而是一个个让学生熟知,喜欢的生活实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3、专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相联系。

我们的研究专题是“小学数学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实行了在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六点研究,即:教学时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学生作业。应用这六点研究,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除了科学地应用好教材外,还联系开发了校本课程《小学数学错题集》。

(三)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6年6月)

经验总是在不断的积累与总结中得以升华的,课题研究也是如此。在课题研究的总结、评比、推广阶段,我们注重课题组成员的总结与课题组的总结,课题目标与研究成果总结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并进一步深化,然后推广到全校各教学班,从而形成严道二小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出现了“五个转变”和“三个重组”。五个转变即由“教师权威”转变为“共同探索”,由“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主体”,由“单纯说教”转变为“合作交流”,由“批评指责”转变为“激励表扬”,由“埋头苦学”转变为“自主乐学”。三个重组即学生学习、师生关系重组;学生学习、教学时间重组;促进学生学习、教学手段、方法、内容重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近四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材料。一)、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本理念课堂教学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总结,已初步形成了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放手或参与探索→肯定结论→扩展提高

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实践

具体做法是: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如讲故事,做游戏,看录像,做已经做过的数学题等,通过活动,巧设悬念,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急于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在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中得出结论,并予以验证,然后教师给予指导,强化结论的正确率,并扩展、提高。比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时,教师通过掷骰子的游戏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再次,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事件的发生一般有可能、不可能和不能三种情况,结合具体的事例对结论进行验证;最后,教师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巩固、扩展、提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只做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或合作者,让学生各自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考虑问题,探索知识,不再是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走”,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效果上看,我校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学习数学的方式得以改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创新意识逐步增强。

二)、探索了实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构生本理念课堂教学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重视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引发师生思维共振的“磁石”,传统的教学观片面强调双基教学,注重传统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则要求一个“双向性教学目标体系”,一是强调在完成“双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素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把开放式课堂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①、基础目标,即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整体提高,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②、弹

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③、发展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例如:分数的的意义的教学在目标定位上,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写法;弹性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发展目标就是让学生难过调查实践,明确分数在生活中运用的作用和必要性。五年级一班是我们的实验班,在教学前老师让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关于分数的信息,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学中我们则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组织教学,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要短时间内完成了基础性的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必要性,同学们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发言积极了,在交流时,同学们不仅对分数的广泛应用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探究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可谓是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

2. 生本理念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了教育资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托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这是因为教材的改革永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只有引进时代的“活水”,才能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所以课题组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联系教材实际与生活实际,选择和重视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教学的“大课堂”,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如:在教学分数意义第一课时时,实验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例题来组织教学,而是让学生分组准备了不同数量的橘子,让学生按照组内人数进行分配,有四人四个橘子的小组,有四人一个橘子的小组,也有四人三个橘子的小组,各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进行了分配,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口述自己已分得的数量,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成了学生感兴趣、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例题,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让学生真切感到生活中处处、时时有数学。另外,开放教学内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自主寻找,收集自己学习中的知识不足,讨论研究出避免出错的原因,开发校本课程《数学错题集》为课堂的教学服务。

3、生本理念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本理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运动变化的,要求教师要把握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的角色,不断极力把问题的探索时空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大胆摒弃了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狭隘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尝试、实验、讨论、类比、归纳、验证等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开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新天地,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创设了一套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即教师的:巧设导语激情

→放手或参与探索→肯定结论→扩展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实践。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校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先把学生带到长方形的小操场上,让学生自由的沿着小操场的边缘走一圈,接着提问:“谁知道自己刚才走了多少米?”学生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没有回答,教师接着又问:“你能想办法弄清楚自己刚才究竞走了多少米吗?”于是先让学生独立考虑了一会儿,再分组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有的说:“用皮尺量”;有的说:“皮尺太短不方便,先用绳量,再用皮尺量绳长比较好”;还有的说:“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两条宽也相等,所以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后,把长和宽的长度相加,再乘以2就可以了”。就这样让学生亲身实践,从中寻求到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这时教师表扬道:“你们真棒,都找到了如何知道自己走了多少米的方法,那么,你们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量出小操场的长和宽,很快他们就计算出了小操场的周长,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了周长的含义,使学生知道自己刚才的计算,就是用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求出小操场的周长的。这样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学生明确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后,教师再把学生带回教室里,让学生用米尺或皮尺量出黑板、门窗、课桌面、教材封面等各自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周长。这样,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把学习当做一件非常愉快

的事情去做。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群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注重变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变意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创造性的表现,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4、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场所。生本理念课堂教学,重视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发和利用,开放教学时空,即,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教学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人员限制,不受内容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只要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可以为数学课所用。如,在学习土地面积的计算时,我们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家土地面积,在课中展示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可以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土地不可能是规则的图形,学生为了计算面积,并能说明清楚是怎样计算的,把土地的形状画了出来,然后分割成不同的规则的图形,进行测量计算。这节课把数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活动

中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创造“天赋”。另外,课题组通过实验研究在全校推广并实施了用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近两年的时间证明,写数学日记不仅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的在日记中记录了在生活中用数学的过程;有的学生记录了发现数学问题或规律;还有的则在日记中记录了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如,五年级一位学生曾对我说道:“我发现了计算长方体灯笼四个面积的方法。做完作业后,我无意之间,拿着一张纸围在长方体的盒子上,展开一看,咦!怎么是一个长方形?这不说明这四个面是一个长方形吗?心里想着想着,于是,我拿来许多个长方体的盒子,用纸围绕一周,再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然后将其展开,哈!原来是一个长方形哦!我高兴的跳起来,如果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不就是灯笼用纸的面积吗?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们不仅为这位同学的意外发现而喝彩。他不仅知道了测量柱体侧面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掌握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备了创新意识。开放式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教学才地取得最佳效果,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生本理念课堂教学评价,构建了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结果不以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的素质

全面发展为核心;不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以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过程来综合衡量。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起以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①、改革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综合。我们首先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然后按要求和标准讨论、制定数学学科学生素质评价方案,并由学校课题组成员修改、审查,最后按形成的评价方案实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我们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评价,即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二是总体评价,我们把作业上的题根据难度设计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答题。总之,我们做到在评价内容上力求全面,在评价结果上力求综合。

②、改革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综合。在实施评价方案的过程中,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有学生素质的等级评价,又有定性描述性评价及过程评价。十分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即主体参与,允许学生自己下,允许学生对老师、同学所给的结论质疑。开放式的小学素质评价,给小学生的素质评价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真正发挥了素质评价,达到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作用。

三)、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形成了符合现代教

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举办了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普及讲座,开展了教育调查,开设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研究课、实验课,等等,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其中,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验课的形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如何开展科研的示范。实验组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自己明确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均有自己的设计思想,教学水平提高较快。近五年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教师中程雅军、刘晓艳两位教师

--------------------------------

………丰硕的教研成果更加证明了我校的数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同时也进而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实行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增强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这些成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当代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里,教育体系和教育设施将越来越开放,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5分钟左右)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12分钟左右)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10分钟)

活动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活动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注国内外的教学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今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乃是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课教学(Activities)。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活动课程同必修课程一样,成为小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的两大支柱。而活动课与数学课相整合又应该具有鲜明的新课程特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大家也默认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生活化”、“活动化”和“个性化”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广大数学教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实验教材使得教师对数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们的课堂开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科学化与人文化如何统一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问题;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如何统一问题;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如何统一问题等等,这些困惑的核心是思考如何以人的发展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数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课题组认为研究活动化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和谐的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确立“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也正是立足于此。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或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使所有学生“模式化”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阶段的发展;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忽视学生本体的教学模式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建构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教育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与特征;发现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4、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中实践活动的意义。传导生活就是学习,数学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或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进行具体操作,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因素。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构建以下模式。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 一、新授课 (“引导----发现"模式) (一)模式构架 新授课一般采用“引导----发现"模式。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对话、交流基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设计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 2.探究尝试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与探索,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探究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3.数学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板演,但必须以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思考为前提),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1、过程高效率。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师的导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35分钟以上;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方式高效力。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对学”“群学”充分,合作高效,共同达标;乐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诵读、演讲、说理、评价、自信等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会倾听、欣赏,书写或演示规范;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3、模式高效能。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依据“三步六段”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和上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质量高效益。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测评反馈“基础达标”100%,“能力提升”80%,“拓展延伸”70%;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智商、情商同步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研究的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研究的调查报告 太阳城小学杜丽荣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类型及特点探索具体的操作措施建立一种灵活、开放、积极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让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因此怎样根据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操作素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的有些现象令人担忧。 一、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 由于传统的教科书只提供毫无生气的形式结构又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素材更苦于找不到现在的人手一套的学具我们的教师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有自己制作一些教具边讲解边演示。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把圆柱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时若没有学具学生是很难完成此项操作任务的就只能教师在课外准备好一套教具然后演示给学生看了。 二、为了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逐步认识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也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但由于观念尚未彻底改变教学中又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再由教师讲解算理、算法看着蛮热闹效果达不到学生纯粹是操作工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后就直接给出“圆的周长是直经的3倍多一点”然后推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 ∏d或C2∏r。学生虽然动手了但得出规律时不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结果

而学生也没有真正自主参与。 三、操作与观察、思维分离。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一般只注意操作的载体追求结果看不到数学的本质而教师也忽略操作中的引导往往把操作、观察、思维完全割裂开来使操作活动事倍功半。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棱的特征》时不能简单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得出长方体相对的棱长相等而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几条棱的长短怎样然后提出问题1、可分成几组每组有几根2、同桌动手拆一拆分一分相互说出各自发现的秘密。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在动手探究中也得到了发展。 四、操作与言语发展不同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动手摆弄学具经摸索找到了结果。但要让他们说说操作过程或相互交流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那就费劲了结结巴巴的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更加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其实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已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第32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年会上有80以上的课有学生操作和实践活动10节展示课100有学生操作和实践活动。然而目前对这个问题只是停留在提出部分的实践措施一味的提出这些活动的优越性实际上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动手实践仅仅是走过场 1、动手实践活动乱而杂因此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拖堂的现象时有发生。 2、教师充当“指挥官”。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

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 ——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

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 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 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 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素质教育的三 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三大要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上呈多元化格局。作为基础教育, 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 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 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 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将因 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 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本学年度我们数学组拟定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 二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 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解决学生个 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 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2. 解决教师“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3.通过有效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将教师教育机智融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之 中,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课题内容及研究的意义: (一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 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受益的不仅仅的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还有更多的家庭和社会人,我们看到的不但是孩子和老师的成长,还有家长自身行为的转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行为的转变,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小手的力量不断强大,强大的力量不段转化,小手越拉越有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方案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方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完满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目标太统一,针对性不强,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有所收获和发展,过多的只看重学习好的,高考有望的学生。 2.教师只注重单一的知识传授,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长期下去甚至使学生厌倦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不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 3.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一的讲解、单向的提问,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间很少,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合作式学习很少进入课堂。 4.评价手段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没有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过多的用统一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教学要求 1.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精心选择每节课的例题和习题,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灵活的驾驭,使课堂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2.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要使数学课堂优质高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使课堂充满感染力,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投入情感转变。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时,学习效率最高。课堂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定会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3.有效的课堂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的积极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时要注重内容真实,恰如其分地给以褒奖,防止评价语言苍白乏力,或者言过其实。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断地为课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0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我市启动,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教学面貌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活动丰富了,教学手段多样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强了等。然而,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许多困惑与问题也随之产生。教学中生活味浓了数学味少了;合作探究多了,练习少了,预习没了,作业错误率高了;活动多了,独立思考少了;表扬多了,批评少了甚至没有了;学生体验多了,教学进度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了学习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系列的问题成了数学教师的必答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对教学中涉及到的各部分策略,如备课改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反馈、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究出一套适合新课程小学数学最优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选择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反馈方法的确立、教学成绩的评定等因素。课题中所说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新课程理念去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教学理念,又包含解决这类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基本理念与具体方法之间,既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学方法的经验提升。 从理论层面上思考,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方法策略上探索,要构建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展个性的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

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 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9T10:03:02.2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作者:马海亮[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马海亮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拜什力克小学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01-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为学生构建有趣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基础,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根本上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 受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其实际特点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进行配合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某教师所在班级共有42名学生,教师以7名学生为一组,共分为6组,每一个小组中,保证有1-2名学生数学成绩优秀,2-3名学生成绩中等,2-3名学生成绩较差,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一名小组长,保证小组长乐于助人,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明确学生学习水平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课件,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相适应,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充足的课件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内容分析,以生活为基础,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该教师以小组為单位,要求每一个小组在5分钟之内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型,并对说的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自身的想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满足新课改要求[2]。 三、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实际上,现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与习惯,提升探索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受数学科目自身性质影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只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进行学习,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以提升教学质量[3]。如只有小组在探讨过程中进入思维“死循环”时,才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并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其走出思维困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提高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实践探索,通过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全方面发展[4]。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学有助于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鼓励,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主要以鼓励评价为基础,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学习其他成员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做出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知识内容,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进行学习[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理念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该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腊梅.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运用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4. [2]张变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6. [3]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4]徐辉.小学数学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262. [5]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68-6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