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

谈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

谈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
谈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

谈电教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

天津市东丽区教师进修学校刘娟

【内容提要】文章紧紧抓住当前电化教学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展开论述。一是媒体使用过于单一化,认为电脑(课件)即电化教学;二是媒体使用过于模式化,认为好课即电化教学。文章运用大量教学案例来论述“合理选择、适当运用”的重要性。

【案例来源】近两年的区级研究课和区级电教课

【关键词】电教媒体美术教学选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的教学手段,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美感,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相反,若选用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被那种华而不实新奇的效果所干扰,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而且时间长了还会曲解、误导学生的思维,这是在选用电教媒体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选用电教媒体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电教媒体的选择要合理

电教媒体的介入增添了美术教学改革的风采,为当前所进行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保证。尤其是电脑(课件)的广泛应用。我这里着重谈一下,在美术教学中,电脑不一定是最好的、唯一的电教媒体,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各自特有的作用,同样可以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这是有目共睹的。

1、录像媒体的选择

录像媒体用于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把无声的教材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和形象直观,从而展现教材中所蕴涵的美,能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案例一)小学二年级下册《优美的舞蹈》一课,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课的一开始是让学生观看录像——各民族舞蹈选段,同时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各民族的舞蹈风格,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积极地创作当中,同学们兴致盎然。在课的最后,学生们还三五成群地模仿舞蹈动作,亲身体会舞蹈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进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投影媒体的选择

投影可以给学生第一直观印象,主要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把教学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加以演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案例二)初中七年级上册《基础图案》一课,我在讲“色彩的配置”内容时,就是巧妙地选择投影媒体来辅助教学的。我分别在几张透明胶片上涂上所需的颜色,形状均是规则的基本形。在演示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时,直接将胶片进行叠置重组。既方便、省时,又能说明问题,重组出来的新图形还是一幅别具特色的图案作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物投影媒体的使用,更使美术教学景上天花。借助实物投影仪,教师可以当场示范,解决了学生多、场地小、示范难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3、录音媒体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选配适宜的音乐,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兴奋性,对学生表达情感、张扬个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案例三)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贺卡》一课,这是一节工艺制作课。课上,老师播放了《新年好》的歌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音乐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之中。接着,老师抓住机会讲解贺卡的意义和绘制方法,并渗透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的教育思想,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动手绘制时,老师继续播放了《生日快乐》、《祝福》等几首歌曲,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临到下课还都意犹未尽。

二、电教媒体的运用要适当

美术教学,直观性是根本。教学中,教师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优化了教学过程,等等这些都是电教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优势。但是,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电教媒体。有的内容适和选用,而有的内容不适合选用。那么,适合的选用对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不适合的选用则起着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合理的选用大量画面、动听合理的音乐、声音及许多文字,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形势新、效果好。(案例四)初中七年级上册《用线表现物体结构》一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组合各种媒体。教师把被画物的形体分解成六面体、球体、船体、柱体等基本形体或相互组合,然后,研制成课件。教学中,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很快认识了被画物的形体结构关系。学生只有在认识“形体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结构,才能有用“线”的肯定与大胆。这一过程验证了前苏联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名言——“无论是谁,如果他看不到形体,那就画不出正确的线条来”。在下一步用线造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亲自示范,充分表现出线的曲直、粗细、虚实、强弱的变化以及这些“线”在表现形体结构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线”的表现力,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案例五)小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合理选用电教媒体,使形象化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音乐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美术教学中并非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效果就一定好。(案例六)小学四年级下册《中国画——葡萄》一课,整堂课气氛活跃,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教师的一举一动特具吸引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面看似一节比较成功的美术课。其实不然,教师始终不渝地在电脑前娴熟地操纵着,没有动手示范。先是选播名家作品的录像,以导入课题。然后用光标指着屏幕上以画好的作品“葡萄”的各个细节进行分析,讲解葡萄各部分的特点,以及各部分操作方法,接着是播放课件里的作画步骤,最后要求学生用电脑来重复她课件里的示范过程,直

到组成一幅“葡萄”画面。其结果是,学生只做到了一个“像”字。但作为美术课本身是以创造美为宗旨的,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中国画——葡萄》一课,既体现不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过硬的基本功,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及特有的个性品质,更重要是学生体会不到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性和纸、墨、笔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案例七)小学二年级上册,《人物正面像》一课,教师将人的脸型、发型、各五官细节制成课件。先是播放提前绘制的几幅肖像画,然后将五官单独从课件里拉出来安排在人的正面脸型上,组织成一个正面肖像。接着,教师将绘制步骤展示在屏幕上。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不停地回放那几幅肖像画。整堂课媒体的运用,与如何传授学生肖像的观察方法、表现技巧毫无关系。没有发挥其辅助教学的效能。课件里的五官是固定不便的,是无生命力的,这对二年级刚接触人物绘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误导。两堂课均仰仗现代技术的优势,采用标准化教学,将美术课变成了机械化、模式化的“满堂灌”,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失去了电教媒体特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作为一名当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必须学习、掌握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技能,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全新的教学观念。美术教师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不只是欣赏精彩华丽的教具和教学手段变化的神奇,更重要的是学习现代化教具带来的教学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在电教媒体的选用上多动脑、勤动手,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实施全新的“审美型”美术课堂教学,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高素质,成为新世纪合格的创造型人才。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上好中小学美术课的良策

天津市东丽中学曹晓明

美术课是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陶情益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目标教学的推广,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

质量,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在美术教学上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美术认知水平和美术实践创造能力上都有进步,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责任。

在几年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目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最重要一点就是以系列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分层教学,将群体教学和个别帮助结合起来,以各种教法的最佳组合为桥梁,以科学的教学评价为手段,及时反馈矫正为保证,以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全体同学都有收获,有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明确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分层目标。

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师应全面系统地把握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过程的分层目标设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完全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布卢姆曾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水平”、“情感教育”、“动作技能”三方面,但各项目标又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应把握整体目标方向,正确处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培养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整体达标。

总目标是相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教学过程的分层目标是相对于美术学科的学困生来设计的,因为美术学科的特点,不可能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美术能力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不切实际地用一个固定总目标去要求每一个学生,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因美术双基较差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使他们对美术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为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也有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需要因材施教地搞好分层教学,对学困生适当降低总目标的要求,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达到基本要求,树立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如:我们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明暗调子》一章内容时,给学生确定的目标就有几个:一是能够运用明暗调子画一组静物,这里又分出能力强的画写生画,能力弱的画临摹画;二是能够利用线结构素描知识画一组静物画,并能确定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和黑、白、灰的具体位置,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对号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最大能力达到目标要求,每个同学都有成功的喜悦感。

二、目标的认定要自然,忌生硬,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认定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的认定必须自然,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指引下,师生共同认定目标,共同明确目标是师生两个积极性的结合点,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目标也是教师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方法,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两个积极性高度统一才能顺利实施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目标认定要避免形式主义,为展标而展标。如:有的教师为显示认标这一环节而故作姿态,简单划一地用小黑板、纸条或投影胶片集中展标,实际上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增加学困生的思想压力。

在几年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用以下方法能够克服形式主

义的弊端。

1、重点目标明确,其它目标逐步分层认定。

2、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多样地认定目标。

教师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对学生激疑启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出目标、认定目标,使目标问题化,在整个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学习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目标。

目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措施与目标的对应性,常言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学达标是目标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新课部分,具体地讲,导学达标是师生双方都有着强烈的目标意识下,为达到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可操作程序,体现着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

在导学达标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选

择什么样教学达标的方案去“导”学,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在选择教学方案时根据目标层次要求的不同,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达标的每一环节,哪些知识是通过激疑启思、研讨、欣赏、观察、讲解使学生了解、知道、理解。哪些美术技能是通过边讲边演示或欣赏范画、看录像、幻灯、计算机课件和动手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及会运用。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恰当,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欣赏、观察、思考、探索,深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和习惯,达到目标。

因此,衡量学生的成绩不能单纯看分数,对学生的认识能力既要看认知结果,又要看认知过程,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搞好分层教学应该成为目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依据学生的学情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功能发挥,使每个层面水平的同学都有事情做,都有知识学,使全体学生都会学习,都想学习,都有进步。

四、用鼓励性评价语言激励全体学生达标。

达标测评是目标教学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的习作来了解教学效果,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矫正,使学生有第二次、第三次达标机会。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搞好小结,针对全班学生达标情况做全面的考查和评价,在美术课中也称这一环节为“达标展评”,也就是以前的“小结”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和评价作品的方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往教师经常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单纯用分数去简单地评价全体学生,这种评价方法是造成“学困生”“脱困”难的重要原因。

如:有的老师总是表扬班里画画好的几个同学,并在课上着重辅导,总用老眼光去看其他同学,见不到其他同学的进步,对画画不好的同学又经常批评,这样长久以往,一些同学对美术课便没了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在这方面常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1、建立鼓励性评价机制,制定分层评价标准,对应于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受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2、评价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同时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还可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并能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这样对“学困生”而言,当他们能够初步掌握美术双基,又受到教师表扬和学生肯定时,也品尝了学习上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绩,健全他们的健康人格。

综上所述,依据学科特点,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质量和效率,顺利实现既定目标的良策。

电脑多媒体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天津市东丽区新立村中心小学李志娟

我新立村中心小学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应试教育”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几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使我校的教师逐步成为学习型、科技型的教育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成为我校师生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专题的研究成为我校课程教学研究的主旋律。

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必修的课程之一,在我校的此次专题研究中也取得了点滴的收获。借此机会我把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心得拿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专家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进行的教学。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美术教学。

这是目前美术教师广为采用的一种形式,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谈谈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1、增强教学直观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形象思维较之抽象思维更为发达,学生对形象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更易于接受,所以只有注重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思维的训练培养,才能使其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欣赏型课件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使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大为改观。例如在欣赏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卷的时候,画卷的简介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移动的画面配上悠扬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认识了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感受了其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中。(以《清明上河图》为例)

在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有趣的汉字》一课中,我将汉字的演变发展轨迹制成课件,从图形——甲骨文(即象形文字)——金文——篆书——隶书——楷体,使学生在直观欣赏中认识了更多的实例并从中得到启示。(以《有趣的汉字》课件为例)

在美术课堂中有很多具象或抽象的概念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使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效果,可以将静态的画面转分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不见转化为可见,从平淡转化为生动。使学生更深刻、直观地感受艺术美。

在《平面构成--发射》一课中介绍了一点发射、多点发射、离心发射、向心发射和色彩发射几种发射模式,需要学生认识和理解,然而从书中的范图中,很难分辨出几种发射的不同,因为它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为解决这一难点,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发射形式的不同,我将几种发射形式制成小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几种发射形式的不同发射路径,感受了平面构成——发射的形式美。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有目共睹的。

在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会摇的玩具》一课中,我将课题设计成一只小摇船,并让学生猜猜小摇船能不能摇摆起来。在学生的争论声中,小摇船动起来了,但由于不平衡小船摇摆的并不协调,随后被做成大小不同并带有浓浓童趣的标题文字一一出现,使小摇船平稳地摇摆了起来。这一标题的设计看似简单却用意颇深。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明了主题,而且也使学生对摇摆的“重心”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以课件《会摇的玩具》为例)

电脑多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一些因学生无法看到而难以解决的重、难点全部直观化、具体化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小学美术三年级《好看的花边》一课中,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交互型的课件。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将二方连续纹样的各个单体

进行旋转,总结出符合规律的排列方式,即直立式、倾斜式、折线式。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看的花边》课件)

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绘画教学中,为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学习利用基本形或基本形组合表现事物,在学习利用基本表现事物的同时,又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基本形与真实事物的微妙区别,以便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形体。在这方面电脑多媒体以其简便易行的方法,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以《小鸟的世界》课件为例)将小鸟的图片资料输入电脑中,在学生的归纳总结之后,点击鼠标相应的基本形及其组合会图片资料叠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分析其不同之处,从中得出答案。电脑多媒体让学生模糊的记忆成为清晰的画面,更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丰富情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是美术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童心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呢?电脑多媒体以其新颖、多变、富有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

在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泡泡飞呀飞》一课中,将各种静止或动感的造型放入飞舞的泡泡中,让学生在观察课件的同时,欣赏到了透过泡泡看到的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自己的梦想,把学生带进了想象的空间。(课件展示)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专业技法的培训,情感教育也无处不在。电脑多媒体以其新颖、多变、富有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感教育的空间。

如在《小鸟的世界》一课中,为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设计制作了一个动画小故事(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山不再青,水不再绿,鸟儿无家可归,小鸟的眼泪、悲鸣,使学生认识了环保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保护动物)。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课堂有如下特点:(1)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2)能将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3)便于营造课堂美

的气氛。在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二、通过实践引发的思考:

1、师生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随着整合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资料。特别是教师,许多资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重新使用,因此师生都应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资料库,将各种内容分门别类地放在相应的目录下,不断使用,不断丰富,这样一个个人资料库就形成了。长期下来,就会形成学科资料库,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2、不能夸大现代媒体的作用,以此取代传统媒体。

在大谈现代教育媒体优越性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媒体。其实,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绘画工具细腻的表达是现代媒体取代不了的,教师示范的言传身教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在学生方面,电脑绘画同样不能取代传统绘画,传统绘画技巧和表达方式更容易细致地表现学生的情感活动,体现学生的审美趣味。因此,我们应该将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地使用,各展所长,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我校未来的研究方向: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型的知识库。美术教学可充分选用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生个个都可以成了“周游世界型”的学生,并能熟练地驾御获取知识的工具——网络搜索。

谢谢大家!请老师和同行们提出保贵意见或建议,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不断完善!

让全体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

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陈唱

今天我很高兴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近几年来我校在美术教学教研方面所进行的几点尝试,与在座的各位同行们共同商榷。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开展美术教学创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美术教研教学的中心内容。为此根据我校“群体优化,主动发展”的办学思路,确定了“让全体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目标明确

校本资源开发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凡是有助于创造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加以开发利用。为此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美术组老师、各年级班主任为主的中心活动机构,结合我校多年美术教学及美术活动实践的经验,确定了校本课程的探索之路——开发美术活动课程。为了保证美术活动课程开发科学有序的进行,我校美术老师在多次到古文化街、鼓楼、民间艺术家中考察,虚心求教,找寻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艺术灵感,分别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进行调查和评估。在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依据各年级段学生年龄和身心优势,制定了美术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把艺术活动课程开展下去。至此也完成了艺术活动课程的论证,并以此作为我校美术老师的校本教研内容。同时把美术活动课程编入日常的课表中,至此美术活动课程已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也使美术的教学与校本教研融入为一体。

二、寻找最佳途径

理想的美术活动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层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用一种统一的尺子衡量学生发展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的美术活动课程特别注意普及性、亲向性和选择性。为此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了创意制作、剪纸、石膏浮雕、脸谱绘制、艺术挂盘绘制、陶艺制作、电脑报设计制作等课程。

每个年级由一位任教的美术老师负责。为了使美术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效果,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利用我校电教的优势,由担任不同年级美术教师在校园电视台做电视讲座的方式给全年级学生上大课,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班主任在班内进行辅导,余下其他美术教师分别走入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其次我们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合作者,由于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美术活动的开展,拥有一批美术骨干学生,于是我们尝试培训小辅导员的方法。由美术老师先培训这些骨干学生,再由这些“学生老师”辅导学生,这种方式不但成功的调动了艺术特长生的积极性,也充分的发挥了骨干学生的带头作用。上课时一个小辅导员带一个合作小组进行演示、指导,这样还解决了只靠老师辅导不到位的问题。

三、美术活动旨在育人

美术活动课程的开展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还在于感受美和欣赏美,更在于拥有美的真谛,找到自我成功的价值。为此我校每学期的学期末都配合学校重大节日或开放日活动举办艺术活动成果展。让每位学生都有作品参展,以班为单位由学生老师自行设计展台,这也给学生创造了美的空间。每次的展览各班都会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设计布置展台,力求做到独特、新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展览的形式多样,展品更是丰富多彩——墙上挂的、地上摆的、桌上放的、展牌上贴的、镜框里镶的,让人目不暇接。学校德育处组织各班学生去参观,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作品,展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很多

同学在参观中受到启发,又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创作欲,真正的达到了评价效果。作品展览还吸引了许多家长前来参观,他们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孩子们的作品,谈论着——“孩子们还真行,这小手可比咱们巧多了。”、“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我家孩子可喜欢啦!”、“这真是我家那小调皮鬼做的吗?”“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肯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家长的话语无疑是对我校艺术活动课程的充分肯定。至此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东丽区电视台和《今日东丽》报社等媒体都对我们的活动和展览进行过报道。部分学生作品还参加了东丽区文化局举办的民俗艺术展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在一年一度的东丽区师生作品展中,我们的作品更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了前来参观的老师们,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我校也赢得了声誉

四、更新观念,注重美术教学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我们要求美术老师在这一项领域教学时,要寻找美术与各门类的联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术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连接点。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

五、师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还是收获者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现行的美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的优质艺术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气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多元智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几年中共有700余人次分获区、市、国家级、国际各级各类书画比赛大奖。其中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比赛。

在01年全国第2届少儿书画比赛中,我校刘粤同学的书法作品获银奖,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上代表全体获奖同学发言并与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在04年天津市“我梦幻中的海河”书画比赛中,在总共10个特等奖中我校占据了2个。并于6月1日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活动。他们的作品还受到了著名画家纪振民老先生的好评,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在02年全国中小学废旧物品雕塑比赛中,邹广霞老师辅导学生制作的作品《时尚》获全国二等奖,并赴香港作巡回展出。

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也使美术教师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拥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我组既有全国艺术教育先进者,也有在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的老师、还有市“双杯课”和市“录像课”双双获一等奖获得者、并且还有2位老师被教育局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其他三位老师也被评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同时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们组自01年承担了市级美术课题“美术实践——引导学习”的任务,经过近3年的开发、研讨、实验、总结。现在已进入结题程序。此外我们还在学校承担的“群体优化主动发展”的市级课题基础上自定了每个人的子课题,现都在实验阶段。在此期间我们共撰写相关论文40余篇分别获得市、区级各级奖励,并且在天津市“校园艺术研讨会”论文比赛中我组有三位老师分获二、三等奖,并且景兆莉老师还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加强了我校的特色建设。近期我校被评为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天津市百校风采展示优秀组织单位。

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取了不少的教学感悟,尤其是孩子们对艺术创造活动的热爱更是让我们感动,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大胆实践的能力使我们始料不及,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既艰巨又快乐的任务,我们也更加相信,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条件有限,创造力无限,相信自己吧!

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何桂莹

今天能够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我校泥塑创作的情况,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向信任我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同时,我也邀请同行们和我一起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如果问我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那就只有一条:“条件有限创造力无限相信自己吧!“我们大毕庄小学离区教育中心很远,学校的条件也比较艰苦。10多年来,我只身一人在美术教学领域摸爬滚打,在坐的有很多边远校的美术教师也都有同感,大家为了美术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艰辛。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的感到:工作条件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努力拼搏的精神是无限的,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就能创造好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新课程改革更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我觉得美术老师更应该抓住机遇,为我区的教育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一、创意的由来

在众多的美术表现形式中,我为什么选择了泥塑呢?最近几年,市里区里举办的教研、听课、交流参观的活动越来越多,我和外界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就好象在我的眼前开了一道窗户,我很惊讶,原来外面的美术教学搞得这么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我真想在我的头上再开一道天窗,让我一下子能窜出去。区里一年一届的师生美术教学成果展正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教研员在教研时一直强调:“美术作品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作品表达心情,抒发情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区有几所著名的艺术教育特色校,他们的书法、绘画、陶艺、剪纸作品都是出类拔萃的,那怎样突出我们大毕庄小学的特色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拜访一位会做泥塑的老师,这位老师的泥塑作品真叫栩栩如生,而且通过有趣的夸张、变形,把人物塑造得很幽默、风趣。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寻思教学生捏泥人。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学生们对捏泥人很感兴趣,他们觉得更新颖,更好玩!画不出来的东西可以捏出来,捏完之后再进行彩绘则更

能发挥学生画的功底。塑和画结合的方法,正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通过这种创作练习,既能培养他们的造型表现力、创造力,还能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实践证明:想法很好,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最先遇到的问题是泥摔成什么样才最结实,最好用,易于塑造?学生们摔泥时可卖力气了,热情比捏泥人还高。可是当动手捏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有的泥一边制作,一边就堆了;有的泥一边制作一边开裂;还有的泥越捏越光亮。经过反复的实验我们得出一些经验:在摔泥时把泥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手指轻压泥时不沾手,不用费力就能按出坑来,而且手摸到泥的表面,就象触摸到皮肤一样的质感时,这泥就能用了。而且捏完的作品还不开裂,很结实。其次,我们还遇到造型、保湿、风干、彩绘等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在孩子们和我的努力下都一一解决了。现在同学们对这门技术掌握得很好,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

我校的泥塑作品,每年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第一年以尝试为主,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可爱的,美好形象。也就是在这一年中,解决了泥塑创作中很多技术性问题。

第二年,随着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除了研究自己的美术教学之外,还有机会参加音乐、语文、体育等学科的交流,我就发现,学生们这些学科的知识很丰富,如体育课中的武术表演,音乐课中的律动,语文课中的寓言故事,他们学得都很好。通过我和学生的交流:决定尝试一下以泥塑的形式来表现《寓言故事》。(插入照片)

随着创作的深入,学生们发现光泥塑并不能把故事的情景表现清楚,还需要必要的背景进行陪衬才行。我们就用纸材制作半立体的背景,再涂上颜色,同泥塑人物一同展示,使作品更完整、更具欣赏性。(插入照片)除此之外,学生们在创作中对原先熟知的寓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像创作《郑人买履》的邓爱卿同学选取的是郑人用线测量自己脚的大小的情景,她大胆想象人物的动作,手和脚的姿态,面部的表情,作品最后很成功,在2003年师生画展中获得区一等

奖。如同新课标中强调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现在泥塑创作进入第三年了。我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平时不关心,不了解他们的父母,不懂得爱护小同学,不懂团结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为此,我们特别展开讨论:怎样通过我们的泥塑作品来教育同学们尊老爱幼,理解他人?通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创作,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技能还明白了关爱他人的重要。今天,我们也带来孩子们的作品,请大家给予指导。

我现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泥塑更有兴趣了。我喜欢在教他们知识的同时,教他们学做人,陶冶他们的情操,健全他们的人格,我认为美术老师最终的目的,不是让他们都成为艺术家,而是让大部分学生成为从事各种职业的有美术修养的人。

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有效运用电教媒体 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19-03-15T15:50:36.9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作者:孙英梅[导读]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改革创新的载体。 孙英梅(山西省万荣县示范小学山西运城 044200)【摘要】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改革创新的载体。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中,课堂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现高效数学课堂很有帮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电教媒体;故事情境;问题情境;高效数学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01-01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数是通过语言、文字呈现教学内容和信息,这种教学方式有它的优点,但是也有弊端,呈现信息的方式是线性的、抽象的、枯燥的,有时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难以理解。巧妙利用电教媒体的形象演示,就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1——2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学得很认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因此在课堂中有效运用电教媒体,促使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望成为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内驱力。 例如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课堂伊始给孩子们创设这样的情景:秋天到了,各种各样漂亮的树叶都纷纷落了下来,小蚂蚁看到这些漂亮的树叶,调皮的沿着树叶的一周爬了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孩子们观察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圈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通过这个故事情景的导入,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兴趣盎然的走进课堂。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在课堂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必要性,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语言表述更简洁,而且效果更形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的思考,能够让孩子快速进入我们所期望的状态,关注到学习的主题。 二、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的思考。在引入新的课题时,教师要创设引人入胜的悬念,这样能够引发孩子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悬念设置把握的度非常重要,不悬学生一眼望穿、食之无味、无念可想,太悬了学生会无从下手、望而生畏,同样也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遇实,才可以使学生学的兴味盎然。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要富有启发性。 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多媒体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要充满趣味性。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一年级数学“长度的比较”: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黄蓝三支笔,用叶子遮住下半部分,让孩子们猜哪支笔最长,当孩子们猜红笔最长时,结果是绿笔最长,当孩子们猜绿笔最长的时候,结果是蓝笔最长,当孩子们看到蓝笔最长,猜蓝笔最长时,结果红笔最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们边看边猜边活动,孩子们兴致当然很高,结果都是猜错,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感觉了看事物的一端进行猜测是不靠谱的办法,于是就想到必须看事物的全面,如果两个物体三个物体在长度上比较接近,用眼睛看不出长短的话,就必须看事物全面,让它们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但是很多时候物体并不能移动,那又该怎么办呢?就这样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孩子们在边看边想边说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逐步感受到比较长度的方法。这样,教师借助课件的逐步呈现,使得学生学习不仅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难以理解的逻辑关系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通过问题的解决,难点分散,学生们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了,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要富有挑战性。 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例如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利用电教媒体演示数学情景:3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课堂一开始,教师安排游戏:学生随机说号码,教师立即答颜色,课件演示教师回答结果。学生非常好奇教师为什么会知道,迫切的想走进课堂。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大家认真倾听,也很快能掌握这个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很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猜彩球颜色的情境问题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教学过程中适时、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达到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教师与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4——2015学年度(上) 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前的课堂教学耗时多、效率差,而且是内容分析多、语言训练少;老师灌输多、启发自学少;应考练习多、知识积累少。所以学生所学的知识少至甚少,非常有限。如今就是要运用现代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了。 现代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功能,表现如下: 1、形象感知,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运用现代各种媒体组合,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让学生更能感受其中的奥秘。可以做到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化远为近,弥补感知的不足;化静为动,唤起审美的感受。如苏教版第一册《我叫“神州”号》一课,学生对于宇宙飞船不是很了解,我就利用录象放映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船种类和形状,让学生能形象的感知,同时我还运用电脑技术把课文中的宇宙飞船“神州”号送上天,并且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仙子进行对话,把课文搬上了银幕。就这样,一节比较枯燥的语文课就可以在轻松中度过,学生获取的知识既多又记得牢。 2、训练语言,促进思维、想象力的培养。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诚实无暇,他们心中怎样想,口中就怎么说,眼中看到什么,嘴中就说什么。因为年龄小,知识有限,说出来的话不完整,不通顺,不够好,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媒体训练语言。例如苏教版第一册《北风和小鱼》,我在教学时,放了一段西北风呼啸的声音,让学生跟着声音来学一学,同时想象:你认为“北风”的话应该怎样来读?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同时问:如果你是“小鱼”,听到“北风”的咆哮声,你会说什么?通过我的提问,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回答中,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因而现代的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3、陶冶情操,促进身心素质的发展。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录音可以以声传情,渲染课堂气氛;投影可以以形传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目标教学 (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目标教学 ——谈电教媒体在促进语文教学认知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深刻感受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将很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接下来,我就平日的教学积累谈谈自己浅显的做法:一、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二、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 三、针对学生的实践,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四、运用迁移的规律,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 [关键词] 认知目标电教媒体 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方法,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在语文教学中,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的识记,能再认或再现;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进行初步解释、说明、分析、归纳;掌握是指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初步应用所学的知识。由此看来,认知目标的三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因而,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接下来,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促进 认知目标的达成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 据有关心理学研究,儿童脱离丰富的客观刺激会削弱其思考力,他们的心理活动不仅在理智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易分散,有害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相反,那种适当刺激儿童感官并引起其探索行为的环境,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目标选定以后,首先要创造目标达成的条件。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正符合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有效地配合使用,协同学习,使其心理上始终保持接受新信息的警觉,处于适度的应激状态。例如三年级第六册《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认知目标之一就是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莲蓬”等词语的意思。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孤零零地提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伊始,我播放配乐朗读并展示课件: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以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例:学生说自己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我便出示“挨挨挤挤”一词,就这样,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生字新词。由于“莲蓬、花骨朵”这些词语的意思比较概念化,学生的生活中接触得又不多,解释起来较为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理解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时,我还是出示幻灯(一幅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就使抽象的文字与具体形象的画面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借新建立的表象理解掌握抽象的文字。这样识记不但效果好,而且保持长久。 二、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要体现可控有序的特性。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顺序,把握住目标达成的时机。小学生接受知识是与直接感知的对象的特征和运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他们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能引起学生产生对相应的事物的经验表象,为理解新知识求得感性支柱。电教媒体的介入,最能发挥这一优势,教师应当按“理解中掌握、运用中强化”的原则设计听、说、读、写递进发展的训练过程。

浅谈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 的功用 摘要: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利用电教媒体,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就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创新、导探教学,电教媒体。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 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 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

多媒体电教平台方案

电子白板型互动教室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交互式电子白板型多媒体教室,又称互动教室,是目前中央电教馆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中主推的建设模式。计算机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结合是此类型的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特点,是应用于常规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案。作为信息化互动教学的应用方案,互动课堂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成为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 互动教室是我公司多媒体班班通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它是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电子白板产品及配套学科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教师教学示范Demonstrating环节。它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完美结合,其人性化设计,个性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与计算机、投影机、校园多媒体设备的完美结合,将平面教学引领进立体互动教学的崭新空间,实现了真正的生动化全方位教学,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 。 我公司系列信息化教学产品与教学对应关系示意图如下: 方案部署 适用场景:互动课堂普遍适用于教育行业的常规教学,为通用型课堂应用方案。 短焦投影机配电子白板 方案功能 1.便捷备课功能: 1.1课件制作功能 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中可进行课件编辑制作,包括:课件结构编辑,课件内容编辑,调用丰富的学科资源库素材,预设插入图片、程序等素材,设定板书背景等,便于教学过程中直接启动调用。 利用便携式录拍仪,可以实现文档扫描、即时投影、文字识别等功能,可以轻松帮助老师完成资料扫描、存档、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投影等多种操作,可以扫描书籍中的资料,可以管理学生的档案,可以拍摄清晰度很高的照片,还能当作高清视频展台来使用。 1.2课件导出功能 可将编辑好的课件导出储存为vbx、ppt、pdf、exe等格式文档,直接在授课过程中打开应用。 2.互动授课功能: 2.1计算机操作 利用电子笔及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直接在板面进行计算机及课件操作。 2.2讲解标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适应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珍珠鸟》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垂蔓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鸟与人和谐相处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也想置身其中。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潮水的声响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雪……”句子描绘的情景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山坡、雪、村庄的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情景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三、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天净沙秋思》前三句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我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电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电化教学是中小学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理解规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起着很大的优化作用。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几点肤浅的理解: 一、使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而电化教学则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增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使其拥有好的学习心态。而电教媒体的声、光、色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学生看到清晰的图像、丰富的色彩,真切的画面,听到饱含感情的声音,能把他们引入学习情境,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听、说、读、写与学习字、词、句、段、篇的兴趣。 如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文章的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能够借助录音、录像,展示给学生一个新奇的境界:伴随着悦耳的朗读,播放海面、海底、海滩等景象的配乐解说录像,学生随着镜头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海底丰富的水产,海滩上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从而为伟大祖国的美丽、富饶感到自豪。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则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使用电化教学,拓展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以表象为材料实行思维,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些事物是他们亲眼见过或亲自经历过的,所以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有了很多模糊的印象,还有很多是他们没有见过的,当课堂上学习这些知识时,如果只通过文字来理解是很难弄懂的,而电化教学却大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 在学习《趵突泉》一课时,学生对“奔泉”这个现象并没见过,当教师播放的泉水奔涌的动态画面时,学生立刻被生动的景象迷住,看着那奔涌不息的大泉,不但理解了“奔涌”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导入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旧新相连,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幻灯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学时,电脑先出示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电脑演示,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培养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课件播放一则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学生听后让其说感受。还可以播放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巧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件出示七巧板,然后让学生找已学的图形。当学生找到三角形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四、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多媒体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把图形化

电教媒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189582.html, 电教媒体 作者:左连玉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6年第01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应用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创造生动语境、激发强烈兴趣 中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的就是语境。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日、看病、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人物画面,配以对话性的文字(从外部飞入),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描述生日时,播放“Happy birthday”这首歌,再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英语学习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也必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掌握,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九年级第六单元Section D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课文较长,需要整体呈现。单靠教师一张嘴和几幅图很难把课文讲透,也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如果利用电教媒体组合,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在呈现时,让学生合上书,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二者同步,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理解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本课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这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 三、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淅川县金河镇金河小学贾玉涛 摘要: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以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电教媒体。全文主要从五点进行阐述: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以《Whose gloves》为例,说明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等电教手段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习动力。二、运用电教,渲染气氛。以歌曲为例,说明电教媒体刺激了学生的活动欲望,渲染了上课气氛。三、运用电教,突破重点、难点。以英语语音学习为例,体现电教手段的优势,能有效突破课文重点、难点。四、运用电教,优化听说。以设计练习题为例,说明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听说训练。五、运用电教,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启发学生打开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关键词: 电教媒体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 正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1.5秒,黑白照片需1.2秒,彩色照片0.9秒,而直接观看物体的原状则只需0.4秒。这几组数据清楚地表明,人的感官越接近实物的原状,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说表象信号易于接受。多媒体集计算机、录像、动画、图片、音像功能于一身,它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况,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电脑技术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甚至能把对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一激趣 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往往易对活动着的、色彩鲜明的事物发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情境导人法”,运用电教媒体使教育内容形象化、多样化. 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建立“知识库”的。因此他们有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并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还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 如:在常识教学太空知识时。先让学生欣赏表现太空奥秘、宇宙神奇的录像。听着奇妙的音乐,看着千奇百怪、奥秘无穷的画面,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置身于太空。 探索那无穷无尽的未知领域,从而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再如:体育开始和准备部分的教学,先让学生欣赏欢快、有节奏的健美舞曲,创造良好喜悦的气氛,然后再用节奏感快、韵律感强的迪斯科乐曲,随着音乐节奏加快,学生一个个情不自禁、非常认真地摆动着各种不同身体的姿势,使学生迅速地从课前活动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 二、渲染气氛一冶情 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揭示出其

内在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从而形成美的情操。我们采用了“渲染气氛法”,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感染,陶冶情操。 如欣赏管弦乐《国歌》,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旋律均非常熟悉,欣赏时似听非听,没有一种新鲜感,效果不好。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将几种教学媒体进行动态组合设计:先听乐. 曲,整体感受后,投映出庄严、欢快、抒情三种不同情绪的画面,让学生辨别;接着再听乐曲,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带,庄严壮观的场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国歌》的内在震撼力;再观看我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奋力拼搏后,手捧奖杯,仰望五星红旗冉冉上升时,泪水夺眶而出的情景;再配上雄壮有力的乐曲,渲染了气氛,整个教室内顿时显得格外庄严,学生怦然心动。“情由境生”,美的氛围,直接、迅速地触及了学生心灵,他们在心灵上产生了一种美的愉悦、美的共鸣。 三、开拓思维一启智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传统教育由于教学方法的枯燥、教学手段的单一,往往将学生的思维设定于“框框”之中。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打破这一“框框”。 如在计算机图形的复制一课时,画面上有青蛙和小蝌蚪,由 于学生受生活见识所限,往往画板上与书本上一样粘贴。我们设计制作了多种JPEG的青蛙、小蝌蚪、鱼类和各种水中的植物的资料图像:有不同大小的青蛙和蝌蚪、有各种不同在水中游动的鱼、有长着各种不同姿势的荷花……颜色有淡红、湖蓝、翠绿……

小学科学电教论文科学课中的电化教学手段

小学科学电教论文《科学课中的电化教学手段》 摘要:电化教育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正确在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电视、收录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环境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的过程的最优化。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内容给了科学的、全面的界定:“在实验中,要巩固和发展以投影和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资源;积极发展计算机教育及辅助教学,推动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验研究交互网络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有关虚拟现实的研究实验工作”。在这个精神中,我们知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下面,笔者就这些电化教学手段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实物投影、幻灯 在《科学课》教学中,实物投影、幻灯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将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浙教版三下《科学课》中第六单元《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热毛巾,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弄不好小水滴会窜出玻璃管外。可以把玻璃弯成“W”或“V”形,这样实际距离长了,就避免了小水滴溢出,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再照上法实验,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学生一目了然。 2、将枯燥变生动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浙教版四下教材《电流》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但没有演示板,如老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特别是讲解并联时,学生更是莫名其妙。不如直接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等放在幻灯机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把其黑影打在银幕上,使学生直接看到了老师做的情况,简单明了。当然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则效果更佳。 又如浙教版四下教材《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示范磁铁性质之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示范时如把两辆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演示,老师就是嘴里什么都不说,学生通过观看演示,也能知道磁铁的性质了;再如《鱼》一课,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

浅谈电教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我认为: 一、首先应该明确一般地理教学中存有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准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很多,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协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 7.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加之当前高考取消地理考试,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地理教学如要正常实行亟需一种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用时少,收效大的教学手段。 二、地理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难,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化教学使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

让电教媒体优化我们的课堂

让电教媒体优化我们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6-05-27T14:33:34.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2期作者:王桂红王静[导读] 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现于课堂时,教学内容更显得全面丰富、生动有趣。 王桂红山东省昌邑市饮马镇山阳学区小学261317;王静山东省昌邑市围子街道宋庄初中261314 摘要:本文就多媒体体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二、运用计算机感知语言,培养语感。三、.运用计算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激发想象力 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现于课堂时,教学内容更显得全面丰富、生动有趣。这样既省去了教者口述手写的烦琐与耗时,又激发了课堂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有个教育家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了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如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份信》,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最浪漫的事》,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情真谛的理解,让他们说的时候也就能侃侃而谈了。另外,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激发并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说话能力。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对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极其有利。在讲到纪伯伦的《组歌》时我让学生看了一个Flash课文朗读,之后,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和拟人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仿照课文对一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这一点,教学效果和成绩自我感觉很满意。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我有时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有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巧设突破口。语文课本中的有些篇章已拍成了视频片断,如《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章,授课时,通过播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 可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确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有时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