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949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俗

名:

纯碱

化学品英sodium 英文名

Soda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碳酸钠497-1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

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

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

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

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

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

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

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

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

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

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

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

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pH:

熔点(℃): 851 相对密度(水

2.53

=1):

(MPa):

无资料

水分配系

数的对数值:

无意义闪点(℃):无意义爆炸上

限%(V/V):

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

限%(V/V):

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

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急性毒性: 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

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

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

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

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

底清扫。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氯甲烷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 修订日期:SDS 编号:JSACSDS-09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号: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methane; Methyl chloride 企业标识:销售单位:南通腾旭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交通东路60号 商务电话:邮编:226403 传真号码:0513-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电话:(24小时) 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制冷剂、甲基化剂,用于生产、四甲基铅、甲基纤维素等,少量用于生产季铵化合物、农药,在异丁橡胶生产中用作溶剂 还用于有机合成。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应急综述: 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GHS 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1 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 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 GHS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 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 事故响应: —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就医。 —如果感觉不适,就医。 1 / 7

硝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_(MSDS)

硝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ic acid 1.3 分子式:HNO 3 1.4 分子量:63.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有害物成分:硝酸 2.2 含量:≥97.2% 2.3 CAS No.:7697-37-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3.2 侵入途径:无资料。 3.3 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摄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6.2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2 TLVTN (OSHA): OSHA 2ppm,5mg/m3; ACGIH 2ppm,5.2mg/m3 TLVWN (ACGIH): ACGIH 4ppm,10m g/m3 8.2 监测方法:无资料。 8.3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GHS产品标识符:丙烯酸漆稀释剂 产品类型:液体 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仅用于专业的车辆油漆。 供应商的详细情况:增城市瀛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长江岭边 邮编:511330 国家应急电话: 营运时间:24H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 3 急性毒性: 口服 - 5 急性毒性: 吸入 - 4 皮肤腐蚀/刺激 - 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2A 吸入危险– 1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 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 2 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全球协调体系(GHS)标签要素 危险象形标记: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吸入有害。吞咽可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和所有的物料操作设备。禁止排入 环境。 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贮存:保持阴凉。 废弃处置:不适用 不导致分类的其他危险: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加剂。 职业暴露限制, 如果有的话, 列在第 8 节中。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注明必要的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检查和取出任何隐形眼镜。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没有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寻求医疗救治。如有必要,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如失去知 觉,应置于康复位置并立即寻求医疗救治。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过紧的衣服,如领口、领带、皮带或腰带。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脱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衣物重新使用前应清洗。鞋子在重新使用前应彻底清洗。 食入:用水冲洗口腔。如有假牙请摘掉。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物质已被吞下且患者保持清醒,可饮少量水。如患者感到恶心就应停止,因为呕吐会有危险。 禁止催吐,除非有专业医疗人士指导。如发生呕吐,应保持头部朝下以避免呕吐物进入肺 部。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寻求医疗救治。切勿给失去意识者任何口服物。 如失去知觉,应置于康复位置并立即寻求医疗救治。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过紧的衣服,如领口、领带、皮带或腰带。 最重要的急性和延迟症状/效应 潜在的急性健康影响 眼睛接触: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吸入有害。 皮肤接触:造成皮肤刺激。 食入:吞咽可能有害。吞咽并进入呼吸道 可能致命。刺激口腔、咽喉和胃。 过度接触征兆/症状 眼睛接触: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疼痛或刺激流泪充血发红 吸入: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恶心呕吐头痛瞌睡/疲劳头晕/眩晕意识不清 皮肤接触: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刺激充血发红 食入:不利症状可能包括如下情况:恶心呕吐 必要时注明要立即就医及所需特殊治疗 医生注意事项:对症处理如果被大量摄入或吸入,立即联系中毒处置专家。 特殊处理:无特殊处理。 急救人员防护:如果有任何人身危险或尚未接受适当培训时,不可采取行动。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 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 请参阅“毒理学资料”(第11部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介质 适当的灭火介质:使用化学干粉、CO2、雾状水或泡沫灭火。 不适当的灭火介质:禁止用水直接喷射。 化学品产生的具体危险:易燃液体和蒸气。在燃烧或受热情况下,会导致压力增加和容器破裂,随后 有爆炸的危险。溢出物流入下水道会产生着火或爆炸危险。本物质对水生 物有毒。本物质对水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久影响。必须收集被本产品污 染了的消防水,且禁止将其排放到任何水道(下水道或排水沟)。 有害的热分解产物: 分解产物可能包括如下物质:二氧化碳一氧 化碳 消防人员的特殊防护设备和防范措施:

纯碱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中文名称2:纯碱 英文名称2: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GAS号:497-19-8 分子式:Na2co3 分子量:105.9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服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 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 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

锌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锌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性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锌粉 分子式: Zn 相对分子量: 65.39 第二部分 主要组成与性状 外观与性状:浅灰色的细小粉末。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锌粉 7440-66-6 主要用途:用作催化剂、还原剂和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于制备有色金属合金。 第三部分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锌在高温下形成的氧化锌烟雾可致金属烟雾热,症状有口中金属味、口渴、胸部紧束感、干咳、头痛、头晕、高热、寒战等。粉尘对眼有刺激性。口服刺激胃肠道。长期反复接触对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遇湿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 灭火方法:采用干粉、干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第七部分 操作与储存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胺类、氯代烃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胺类、氯代烃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与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 第十部分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纯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en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易燃液体和蒸汽。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重度中毒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猝死。损害造血系统。可致白血病。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2 致癌性,类别IA 吸入危害,类别1 对水环境危害-类别2 对水环境危害-慢性,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汽,引起皮肤刺激,引起严重眼睛刺激,可致癌,可引起遗传性缺陷,可能引起昏睡或眩晕,长期或反复接触引起器官损伤,吞入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至命,对水生物有毒、且有长期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保持容器密闭,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受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直接接触戴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吸(食)入者迅速就医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如果吸入,脱离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给吸氧。如果呼吸困难持续,就医。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肥皂水和水冲洗皮肤/淋浴,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如接触眼睛,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立即就医。如果食入,禁止催吐。饮水或牛奶。立即寻求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帮助。被污染的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备: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物理化学危害: 易燃液体和蒸汽。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集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严重者发生烦躁不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可发生心室颤动。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环境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 化学品俗名:纯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 英文名称: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CAS No.:497-19-8 分子式:Na2CO3 分子量:105.9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碳酸钠497-1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国家标准《锌粉》(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粉》编制说明 (送审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0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1]4号)中转发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0]87号)精神,国家标准GB/T6890-2000《锌粉》的修订工作,由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计划编号:20102303-T-610 ,并于2011年底前完成。 2.工作过程 2011年1月,我公司接到《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后,首先成立了国标《锌粉》的修订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填报了落实任务书,以确保按阶段完成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 2011年1月20日开始,修订工作小组参考国际标准ISO 3549-2002《色漆用锌粉颜料规范和试验方法》,结合我公司生产和使用锌粉实际情况,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对原标准GBT 6890-2000 《锌粉》进行修订,制定了国标GB /T6890—20××《锌粉》的草稿(第一稿),并在2011年3月24日~3月27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会议中心召

开有色金属标准审定、讨论、任务落实会和有色金属标准编写研讨暨培训会上对株洲冶炼厂、河南豫光锌业、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内蒙古紫金锌业等9家锌冶炼企业分发了草稿和征求意见函,同时对天津大港,保定世纪隆昌,廊坊大正,四川石棉等生产厂家发出了征求意见函,2011年6月20日~6月23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审定会、预审会和讨论会上进行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和建议完成《送审稿》,于2011年10月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909359.html,网上广泛征求意见。 二、编制原则 1.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 2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提高生产单位的产品质量。 3.满足国家安全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4.提高标准水平,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三、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 1.金属锌粉主要用于以下各领域: 1)湿法冶金:用于溶液净化及金属置换回收等,此项消耗很大。如湿法炼锌,用于溶液净化的锌粉消耗一般为 50~70 kg/tZn,一般大、中型湿法炼锌工厂都采用空气雾化法、电炉喷吹法、电热还原法自产锌粉;冷凝法生产的锌粉,经分级后粒度较粗的部分,可供给少数无自产锌粉的小型湿法炼锌厂。 2)化工生产:用于保险粉(次硫酸钠)、立德粉(锌钡白)、雕

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苯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苯;甲基苯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benzene;Toluene 分子式:C7H8 相对分子质量:92.15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108-88-3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呼吸道和眼结膜可有明显刺激症状。液体吸入肺内可引起肺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可出现明显的心脏损害。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

易积存于低洼处,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检测方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气相色谱法;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 化学品俗名:纯碱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 英文名称: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CAS No.:497-19-8 分子式:Na2CO3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碳酸钠497-1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〇〇六年二月

目录 表1-001 乙炔气 (1) 表1-002 氧气 (2) 表1-003 二氧化碳 (3) 表1-004 氢气 (4) 表1-005 氩气 (5) 表1-006 甲烷 (6) 表1-007 四氢噻吩 (7) 表1-008 活性炭 (8) 表1-009 三乙胺 (9) 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 表1-011 硫黄 (11) 表1-012 甲胺磷 (12) 表1-013 多聚甲醛 (13) 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 表1-015 黄磷 (15) 表1-016 氯 (16) 表1-017 三氯化磷 (17) 表1-018 甲醇 (19) 表1-019 液碱 (20) 表1-020 氨水 (21) 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 表1-022 甲胺磷 (23) 表1-023 液氨 (24) 表1-024 氯仿 (25) 表1-025 二氯乙烷 (26) 表1-026 二硫化碳 (27) 表1-027 甲苯 (28) 表1-028 盐酸 (29) 表1-029 氯甲烷 (30) 表1-030 硫酸 (31) 表1-031 二甲苯 (33) 表1-032 醋酸酐 (34) 表1-033 多聚甲醛 (35) 表1-034 草甘膦 (36) 表1-035 稻瘟灵 (37) 表1-036 异丙胺 (38) 表1-037 漂白粉 (39) 表1-038 氯化氢 (40) 表1-039 氰化氢 (41) 表1-040 氰化钠 (42) 表1-041 氯乙酸 (43)

表1-043 丙烯腈 (45) 表1-044 氧化亚铜 (46) 表1-045 四氯化锡 (47) 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 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 表1-048 松香水 (50) 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 表1-050 酚醛树脂 (52) 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 表1-052 一乙胺 (54) 表1-053三聚氯氰 (55) 表1-054 三氯乙烯 (57) 表1-055 磷酸 (58) 表1-056 四丁基锡 (59) 表1-057 柴油 (60) 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 表1-059 醋酸乙酯 (62) 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 表1-061 氮气 (64) 表1-062莠去津 (65) 表1-063 扑草净 (66) 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 表1-065 硫化钠 (68) 表1-066 异丙醇 (69) 表1-067 丙酮 (70) 表1-068 二氯丙烷 (71) 表1-069 环己酮 (72) 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 表1-071 锌粉 (74) 表1-072 乙醇 (75) 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 表1-074 石脑油 (77) 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 表1-076 乙酸丁酯 (79) 表1-077 双氧水 (80) 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 表1-079 丙烯酸 (82) 表1-080 苯乙烯 (83) 表1-081 过硫酸铵 (84) 表1-082 过硫酸钾 (85) 表1-083 丙烯酰胺 (86) 表1-084 甲醛 (87) 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9)

安全技术说明书(粗苯)

等。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粗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Crude benzen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国家应急咨询电话: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如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应急综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刺激性,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麻醉作用,可引起急 性中毒并强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很快引起痉挛。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防范说明:避免接触眼睛、皮肤、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远离明火、热源,禁止吸烟。禁止 排入水体。 危险信息:易燃,有毒。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遇明火、高热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并强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很 快引起痉挛;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出血性白血病。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的定义:自粗苯是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经脱氨后的焦炉煤气中含有苯系化合物,其中以苯含量为主,称之为粗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忌用肾上腺素。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全面罩)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禁止用水灭火。 第6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切断火源。迅速报警并撤离疏散泄漏污染区所 有人员至安全地带,隔离污染区,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降温减少挥发,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粗苯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露: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也可 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 器材:沙土,泡沫,塑料器皿,专用防爆泵,过滤式防毒面罩,空气呼吸器及防静电服。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防止污染大气和水体。

纯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分子式:Na 2CO 3 分子量:105.9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碳酸钠 含量:纯品 CAS No.497-19-8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苯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en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2614033 产品推荐用途:主要用作溶剂级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橡胶等。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出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本蒸汽引起急性中毒。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粘膜刺激症状,伴有轻度意识障碍。重度中毒出现中、重度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猝死。可发生心室纤颤。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造血系统改变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有易

感染或出血倾向。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 (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致癌性(类别1A);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慢性(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弓I起皮肤刺激;弓I起严重眼睛刺激;可致癌;可能引起昏睡或眩晕;长期或反复接触引起器官损伤;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且勿操作。 2、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3、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氢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碳酸氢钠分子式:NaHCO 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 3 有害成分含量 CAS NO 碳酸氢钠 ?98, 144-55-8 二、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碳酸氢钠在常温下是接近中性的极微弱的碱,如将其固体或水溶液加热 50?以上时,可转变为碳酸钠,对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引起炎症。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五、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六、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有微咸味、粉末或结晶体。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熔点(?): 27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2.16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八、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422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九、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