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技术要求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9年5月

目录

1 前言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写依据 (1)

2 组成结构 (1)

2.1 硬件 (1)

2.2 软件 (2)

3 功能要求 (2)

3.1 概述 (2)

3.2 硬件功能 (2)

3.3 软件功能 (3)

4 技术指标要求 (4)

4.1 硬件性能指标 (4)

4.2 识别指标 (5)

4.3 环境适应性指标 (5)

4.4 可靠性指标 (7)

4.5 可维护性指标 (7)

4.6 设备寿命 (7)

5 结构及材料要求 (7)

5.1 外观要求 (7)

5.2 机械结构要求 (7)

5.3 机械强度要求 (7)

5.4 电缆连接要求 (7)

5.5 材料与涂敷要求 (7)

5.6 安全要求 (8)

6 供电要求 (8)

6.1 主电源供电要求 (8)

6.2 备选电源供电要求 (8)

7 防雷要求 (8)

8 包装运输和安装要求 (8)

8.1 包装运输要求 (8)

8.2 安装要求 (9)

附录A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图片命名规则 (10)

附录B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数据格式 (11)

1 前言

1.1 目的

研究和试验表明,应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采集器拍摄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实现自动观测识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未实现器测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观测项目,更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为更好地规范基于这一技术的观测装备——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研发生产,特编制本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技术指标,可作为设备设计研制、生产和测试评估的依据。

1.3 编写依据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GB/T 35222-2017);

(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GB/T 35224-2017);

(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8-2010);

(4)《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GB/T 33695-2017);

(5)《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字典》(2013);

(6)《数据字典终端控制命令》(2013);

(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4793.1-2007);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

(9)《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编写指南(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10)《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WMO-No.8)。

2 组成结构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控制处理器组成,安装在同一立杆上。其中,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识别软件(以下简称识别软件)运行在控制处理器上。

2.1 硬件

2.1.1 视频采集器

视频采集器由多个摄像机组成。根据观测对象特点和需要,一般为1个鱼眼摄像机和2至4个普通摄像机。

2.1.2 控制处理器

控制处理器一般由小型运算平台、有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

2.1.3 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包括立杆、支架、机箱等安装结构件,以及观测识别所必须的标志物。

2.2 软件

软件主要包括识别软件和控制管理软件,分别用于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的)的自动观测识别和对设备进行控制管理。

3 功能要求

3.1 概述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应包含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识别软件,可通过其获取的视频资料实现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的实时自动观测识别。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应实现自动观测识别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为总云量、云状、地面凝结现象(霜、露、雨凇、雾凇)、结冰、积雪和雪深,并具备扩展至低云量、云高、电线积冰、视程障碍现象(轻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的自动观测识别能力。

3.2 硬件功能

3.2.1 视频采集器

视频采集器为各类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识别提供视频,其中鱼眼摄像机对天空方向进行拍摄,普通摄像机对水平方向或地面进行拍摄,并将采集的视频提交控制处理器。各摄像机视频应支持接入网络视频存储设备。

3.2.2 控制处理器

控制处理器中的小型运算平台需承载识别软件和控制管理软件,应为适用于野外的工业级产品,具有基于CPU或GPU或NPU的计算架构,支持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具备必要的存储空间,支持接入U盘(或SD卡、TF卡)等外部存储。通信模块应实现所有摄像机、运算平台和远端网络的互联。供电模块

可实现对本观测仪各组成设备的统一供电。

3.2.3 辅助设备

视频采集器、控制处理器等通过支架和机箱安装到同一立杆上。机箱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兼顾散热,防护等级要求达到IP65,具有安全防盗、防辐射等性能。各类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识别应尽可能不改变现有环境,其中电线积冰、雨凇和雾凇观测识别宜使用电线积冰架;结冰观测识别宜使用小型蒸发皿,置于自动雪深观测仪西侧;雪深观测识别可定制专用雪深标尺,最小刻度为1cm,长度为1m~2m ,直径不大于3cm,宜置于自动雪深观测仪西侧。

3.3 软件功能

3.3.1 识别软件

识别软件对视频采集器所拍摄视频中所包含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实时自动观测识别,是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核心,观测识别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同3.1。识别软件应基于成熟的深度学习平台,方便训练迭代和支持远程升级;识别软件识别间隔(时间分辨率)可依据业务要求设置,最高可支持1次/分钟;识别软件具备质量控制功能,可进行界限值检查和内部一致性检查(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8-2010)执行)。

3.3.2 控制管理软件

控制管理模块包括初始化、参数设置、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存储、数据传输、远程升级和时钟同步等功能。

(1)初始化:设备自检(包括控制处理器和各摄像机),做好视频采集、识别处理和通信连接准备。

(2)参数设置:可通过终端软件或网络对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进行参数设置。

(3)运行状态信息:具备输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功能,主要包括控制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通信状态,各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加热状态、通讯状态、镜头污染状态等。

(4)数据存储:支持识别结果、状态信息以及图片(jpg格式,图片存储命名规则见附录A)的存储。采用循环式存储,即最新数据覆盖旧数据。

(5)数据传输:支持主动传输和被动传输两种传输模式,数据格式与命令

详见附录B。

(6)远程升级:支持对软件远程升级。

(7)时钟同步:支持通过终端软件发送命令,对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统一校时。支持设置时间同步服务器实现统一校时。

4 技术指标要求

4.1 硬件性能指标

4.1.1 视频采集器

鱼眼摄像机应至少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光学成像系统视场角达180°,天空视频无缺失;

(2)圆形成像直径有效分辨率均达1700像素以上;

(3)支持ONVIF协议、GB28181协议;

(4)24小时全天候工作,无需太阳遮挡装置;

(5)具备日夜自动切换模式,夜间支持长时间曝光;

(6)具备镜头加热除冰功能;

(7)具备防鸟停留功能(可外置);

(8)满足IP65以上外壳防护等级。

普通摄像机可为固定焦距或自动变焦,应至少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分辨率400万像素(2560×1440)以上;

(2)最低照度:彩色0.01Lux,黑白0.001Lux;

(3)支持ONVIF协议、GB28181协议;

(4)具备可调节补光(或可外置补光);

(5)具备加热功能(可外置);

(6)满足IP65以上外壳防护等级。

4.1.2 控制处理器

对视频采集器采集到的视频识别处理,至少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应为工业级设备;

(2)全部拍摄视频全分辨率接入;

(3)承载3.1中所有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识别软件的实时运行;

(4)单次智能识别时间小于30s(含扩展项);

(5)存储1年的分钟识别结果和状态信息,以及1个月的图片(各摄像机每10分钟1张,原始分辨率);

(6)具备USB、RS232等扩展接口。

(7)供电应具有二级防雷,能满足所有硬件正常工作;

(8)能实现所有设备间互联,速度不低于100Mbps;

(9)支持光纤传输,传输距离不少于200m;

(10)支持无线通讯功能。

4.2 识别指标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实现自动观测识别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应达到以下要求:

(1)总云量:总云量按照云所占天空的百分比输出,误差不超过±10%。能在日出后至日落前观测识别。

(2)云状:云状按照29类云、视程障碍现象引起的云状无法辨明和无云31类输出,当同时存在多种云状时,按照占比大小输出云状,能在日出后至日落前观测识别。

(3)地面凝结现象:霜、露、雨凇、雾凇4类现象各自按照有无输出,能全天观测识别。

(4)结冰和积雪:结冰和积雪各自按照有无输出,能全天观测识别。

(5)雪深:可借助雪深标尺,输出结果以cm为单位,取整数,误差不超过±1cm,能全天观测识别。

(6)扩展要素:低云量按照低云所占天空的百分比输出,能在日出后至日落前观测识别。云高有云时输出,以米为单位,取整数,能在日出后至日落前观测识别。电线积冰为识别垂直摄像机视线方向上电线积冰平均直径,输出结果以mm为单位,取整数,能全天观测识别。视程障碍现象(轻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各自按照有无输出,能在日出后至日落前观测识别。

4.3 环境适应性指标

4.3.1 气候条件

设备在以下环境应正常工作:

(1)环境温度:-45?C~50?C;

(2)相对湿度:0﹪~100﹪;

(3)大气压力:450hPa~1100hPa;

(4)最大抗阵风能力:60m/s。

4.3.2 机械条件

(1)在非工作包装状态下,应能通过如下等级的正弦振动试验:

正弦稳态振动:位移 1.5mm

加速度 5m/s2

频率 2~9Hz、9~200Hz

(2)在非工作包装状态下,应能通过如下等级的冲击试验:

脉冲波形:半正弦波

峰值加速度:50m/s2

脉冲持续时间:30ms

冲击次数:3个互相垂直的每一方向连续施加3次冲击,共18次。

4.3.3 生物条件

应采取适当的防霉菌措施。除非使用在特殊的环境条件或使用方有要求时,否则不必通过长霉试验来鉴定其抗霉菌能力。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动物损坏,如鼠咬、蚁噬等。

4.3.4 化学条件

正常大气条件下,应在材料、表面涂覆和工艺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化学活性物质危害的能力,在产品寿命期内不致因腐蚀而引起产品的失效。盐雾试验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其他试验条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4.3.5 电磁兼容

电磁抗扰度应满足表4.1试验内容和严酷度等级要求。

表4.1 电磁抗扰度试验内容和严酷度等级

4.4 可靠性指标

应进行可靠性设计、试验和验证工作。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大于5000h。

4.5 可维护性指标

整个系统易于扩展和维修。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维修方便性、快捷性和不易误操作性。接线标志清晰不易混淆,应采取充分的措施保证即使非专业人员操作也不易产生误操作。平均维修时间(MTTR)要求:≤40min。

4.6 设备寿命

在正常的使用环境和维修维护的条件下,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设计寿命应不小于10年。

5 结构及材料要求

5.1 外观要求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外观应整洁,无损伤和形变,表面涂层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现象。铭牌、标识和标志应字迹清晰、完整、醒目。

5.2 机械结构要求

结构应便于装配、调试、检验、包装、运输、安装及维护等。各零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无机械变形、断裂、弯曲等,操作部分不应有迟滞、卡死、松脱等。安装支架结构坚固、造型美观,便于摄像机安装和维护,摄像机安装后无晃动,能满足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观测需求。

5.3 机械强度要求

各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腐蚀能力,确保在产品寿命期内,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材料本身原因导致机械强度下降而引起危险。

5.4 电缆连接要求

应选用合格电缆,并应有防水、防腐、抗磨和抗拉等特殊防护要求。

5.5 材料与涂敷要求

应选用耐老化、抗腐蚀、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的材料,禁止使用不符合

国家有关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劣质材料。各零部件表面应有涂、敷、镀等工艺措施,以保证其耐潮、防霉、防盐雾。

5.6 安全要求

5.6.1 电气安全

各硬件单元应有保护接地措施。

5.6.2 安全标识

标记符合 G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关于“设备用图形符号”的要求:

(1)交流电源接入端口设“当心电击危险”安全标记。

(2)低压直流电源接入端口以红色“+”和黑色“-”标出极性,并标明额定电压值。

(3)电源开关标明电源“通”、“断”位置。

(4)标明电源熔断器额定电流值。

6 供电要求

6.1 主电源供电要求

交流供电AC220V(﹢10%~﹣15%)。

6.2 备选电源供电要求

当安装地点没有交流电源或电源不理想时,可选择太阳能供电。

7 防雷要求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应具备防直接雷击和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防雷安全要求和设计应符合行业标准《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2015)和《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 3-2000)的要求。

8 包装运输和安装要求

8.1 包装运输要求

应存放在包装箱内,在运输和存储中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空运或陆运。包装箱应牢固,内有防潮、防振措施,并用充填物充填空隙,以保证在正常的储运、装卸条件下不因包装不善而引起产品的损坏、散失、锈蚀、长霉和精度降低等。

8.2 安装要求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用于国家气象观测站时,应安装在观测场内西北角,观测场内无法安装时,可安装在观测场外开阔区域。

附录A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图片命名规则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图片文件命名格式为:

Z_WLPD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RN-ZZ.jpg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图片文件存储路径为:

IIiii/RN/yyyyMMdd/

说明: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WLPD:固定代码,表示气象实况图片资料。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的时间(国际时),年月日时分秒全编,位数不足补零。

O(大写字母):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RN:固定数字编码(2位),表示摄像机编号。按顺序编号,不足2位时,前面补“0”。具体见下表。

ZZ:固定编码,表示固定目标代码,使用同一摄像机进行多种现象观测的,只按照较小目标代码输出和存储。具体见下表。

jpg:固定代码,表示为JPEG格式图片文件。

附录B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数据格式

1数据传输

1.1握手机制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与观测业务终端计算机之间使用Socket进行通讯,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作为Socket客户端,观测业务终端计算机作为Socket服务端进行连接。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数据传输握手机制同时具备主动发送和被动读取两种方式,默认为被动读取方式。被动读取的方法为:由终端计算机发送读取数据命令(READDATA),读取存储器中距当前时刻最近的数据,如果最近时刻数据与当前时刻时间差超过一帧则返回错误信息;主动发送的方法为:由设备端按照帧标识类型主动向终端计算机发送数据。

1.2数据获取命令

1.2.1实时读取数据(READDATA)

功能:读取最近一次的识别数据。

命令符:READDATA

参数:帧标识。读取最近一次的对应帧标识数据,帧标识定义见2.1.2,当帧标识为001实时分钟帧标识时,必须缺省帧标识参数。

1.2.1历史数据下载(DOWN)

命令符:DOWN

参数:开始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日期,结束时间[,帧标识]。下载指定时间范围内对应帧类型的观测记录数据。开始/结束日期的格式:yyyy-MM-dd;开始结束/时间的格式:HH:mm:ss。

1.3参数设置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各类参数不要求通过Socket通讯设置,但需提供友好界面方式进行设置。

2 数据格式

2.1数据帧格式

数据帧格式参照《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GB/T 33695-2017)。一

个完整数据帧包括5部分信息,分别为起始标识、数据包头、数据主体、校验码和结束标识。其中起始标识、数据包头、校验码、结束标识部分数据定长;数据主体部分数据不定长,包含观测要素信息、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和状态要素信息三部分。数据帧传输采用ASCII字符(8Bit);数据帧各信息段由一个或多个字段表示,字段间以英文半角字符‘,’分割。一个完整的数据帧如下表所示。

在观测台站端,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作为一个设备,所有识别算法融合后统一输出结果。

2.1.1起始标识

固定长度,2个字母,以“BG”表示。

2.1.2数据包头

区站号(5位字符),采用现有气象台站区站号不变,有新的气象台站号发布时不断更新。

服务类型(2位数字),00基准站,01基本站,02一般站,03区域气象站,04交通气象站,05电力气象站,06农业气象站,07旅游气象站,08海洋气象站,09风能气象站,10太阳能气象站,11生态气象站,12气象辐射站,13便携站,14自动气候站,15大气本底站,16大气成分站,17沙尘暴站,18环境气象站。

设备标识位(4位字母),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使用“YWTQ”。

设备ID(3位数字),用于区分同一个区站号台站中的同类设备。设备ID 从000开始顺序编号。

观测时间(14位数字),采用北京时,年月日时分秒,yyyyMMddHHmmss,如20190315132500。

帧标识(3位数字),用于区分数据类型和观测时间间隔,由两部分组成:D,T。D为1位数字,用于区数据类型:0代表实时数据,1代表定时数据。T表示一个2位十进制数值,代表观测时间间隔:00代表秒,01~59依次代表1~59分钟间隔,60~83依次代表1~24小时间隔。如:5分钟实时数据用005表示,整点定时数据用160表示。

观测要素变量数(3位数字),取值000~999,表示观测要素数量。

设备状态变量数(2位数字),取值01~99,表示状态变量数量。

2.1.3起始标识

不定长,包含观测数据、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状态数据三部分。

观测数据,由一系列观测要素数据对组成,数据对中观测要素变量名与变量值一一对应。观测要素名按字母先后顺序输出。

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由一系列质量控制码组成,字符数量与观测要素变量数一致,一个字符代表一个数据的质量控制码,按顺序与观测数据中的数据对一一对应。质量控制码定义与气象行业标准(QX/T 118-2010)中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一致。

状态数据,由一系列设备状态要素数据对组成,数据对中状态要素变量名与状态值一一对应。设备状态变量名在设备状态编码表中定义说明,第一个状态变量名必须为设备自检状态,其他状态变量输出顺序不做明确要求。状态值采用一个数字编码表示,状态值含义如下表所示。

2.1.4校验码

校验码,定长,4位数字。采用校验和方式,对“BG”开始一直到校验段前、包括分隔符‘,’在内的全部字符以ASCII码全部累加。累加值以10进制无符号编码,高位溢出,取低四位。

2.1.5结束标识

固定长度,2个字母,以“ED”表示。

2.2 观测要素编码

2.2.1 编码规则

观测要素名称对应的变量值是将原值乘以10的n次幂(n为比例因子,取值大于等于0)变为整数并以ASCII字符显示的数字字符串。

2.2.2 变量名命名规则

观测要素名称对应的变量名编码由观测类、观测码和后缀三部分组成。采用ASCII字符中的英文大小写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合表示编码,区分大小写字母。小写字母表示观测要素的特定含义数据。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观测要素观测类编码表如下。

观测码用大写字母和数字表示,用于表示观测要素类下相关气象要素名称。具体如下表。

对于云类(ALE),至少需要有该类一个或以上的编码及数据输出。视程障碍现象(ANB)、凝结现象(ANC)和其他现象(ANE)中的积雪和结冰(ANE5、ANE6),每次均需固定输出。

2.3 设备状态要素编码

设备状态名称对应的变量名编码由属性类、属性码和后缀三部分组成。

状态属性类用小写字母表示,以与观测要素变量名明显区分。状态属性类分为:设备自检、传感器状态、加热部件状态、通信状态、窗口污染状态和设备工作状态。依次用小写字母z,y,v,t,s,r表示。

属性码采用大写字母表示,按照A~Z顺序对状态属性类下的各状态名称依次编码。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统一使用“ANA”。

后缀为两位大写英文字母,第一位为传感器类型,A、B分别为鱼眼摄像机、

普通摄像机;第二位为该传感器的顺序编号,从A开始顺序编号。

2.3.1 设备自检状态

2.3.2传感器工作状态

2.3.3加热部件工作状态

2.3.4通讯类工作状态

2.3.5窗口污染类工作状态

2.3.6设备工作状况状态

2.4 数据实例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

附件2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试行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3年11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目标 (1) 1.2适用范围 (1) 1.3编写依据 (1) 2 功能要求 (2) 2.1观测要求 (2) 2.2数据格式 (2) 3 组成结构 (2) 3.1 传感器 (2) 3.2 数据采集 (2) 3.3 外围设备 (2) 3.4采集软件 (2) 4 技术要求 (3) 5环境适应性要求 (3) 5.1气候条件 (3) 5.2生物条件 (3) 5.3机械条件 (4) 5.4电磁兼容性要求 (4) 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 (4) 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 (5) 6 电源要求 (5) 7 可靠性要求 (5) 8可维护性要求 (5) 9 安全要求 (6) 9.1标记要求 (6) 9.1.1产品标识 (6) 9.1.2熔断器 (6) 9.1.3电源开关 (6) 9.1.4电击危险 (6) 9.1.5其他标记 (6) 9.2文件要求 (6) 9.3结构安全 (8) 9.4电气安全 (8)

9.4.1防电击危险 (8) 9.4.2保护接地措施 (8) 9.4.3过流保护 (9) 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 (9) 10防雷要求 (10) 10.1一般要求 (10) 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0) 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0) 10.3.1屏蔽措施 (10) 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 (10) 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 (10) 11 结构和外观要求 (11) 11.1 机械结构要求 (11) 11.2 机械强度要求 (11) 11.3 材料与涂覆要求 (11) 11.3.1 材料要求 (11) 11.3.2 涂覆要求 (11) 11.4 外观要求 (12)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

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 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 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 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 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 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 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 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 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 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 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11. 冰雹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12. 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 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 轻雾

奇怪的天气现象

(血雨) 首先,是开门红。我们要介绍的是血雨(英语:Bloodrain),又称红雨(Redrain),被认为是一种褐红色的降雨的形式从天空中飘落的现象。这种现象,到现在为止还是不解之谜。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伊利亚特》有对血雨的记载。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这种雨就是血 (果冻雨)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播报一则奇闻 2012年1月降于英国,据英国《卫报》30日报道,英国多塞特郡伯恩茅斯(Bournemouth)61岁老人史蒂夫·霍恩斯比(Steve Hornsby)在26日遭遇到一件新鲜事,他家后院突然天降奇雨,雨点除了普通冰雹之外,还夹杂有大量弹珠般的果冻状蓝色小球(放图三张)。有人认为,这可能由空气污染造成的,而来自伯恩茅斯大学一科研人员则表示,这些珠子可能来自海洋无脊椎动物所产的卵。 我们称这中天气现象为果冻雨。(放标题)外形像果冻的雨,像弹珠一样的蓝色小球,一踩就消失不见,捡也捡不起来,这些雨滴闻上去没有味道,在水里也浮不起来,表面有一层壳,内里柔软。(此处可加上个人评论) (滚轴云)读PPT (雪卷) 雪卷是被风吹卷起的雪堆,通常是圆柱形,长的极像白色干草卷的雪卷最高能达2英尺,这些被风吹卷起的雪堆,通常是圆柱形 (双层彩虹) 接下来的天气,绝对受浪漫派所喜爱。首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彩虹!当然,不是普通的彩虹,而是,“双层彩虹”。双层彩虹”是一种少见的天气现象,是太阳光与空气中的雨滴产生双反射,并以50至53度角呈现出的图景。而这两层彩虹的颜色排列是不同的。里面那层,外红内紫,称为“虹”,太阳光只经历了一次反射。外面那层,外紫内红,称为“霓”,,霓因为多经历一次反射,强度较弱,很难得一见。太阳光经历了两次反射,因而颜色的顺序相反。这种天气现象一般在傍晚或雨点后出现此景。 (白色彩虹) 白色彩虹又称雾虹,与普通彩虹的形成相似,只是由于反射雾虹的水滴太小而无法产生七彩颜色。因而,形成白色。 (月虹) 彩虹系列的最后一个。月虹。是在月光下出现的彩虹,又叫黑夜彩虹。出现条件苛刻,在这里不细讲。由于月光亮度较小的关系,通常比较朦胧,出现在月亮的反方向天空。最佳观测地是美国肯塔基州的坎博兰瀑布和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 (火旋风) 当然我们的介绍非常面面俱到。不会忘记狂野派的天气现象的。首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气现象,火旋风。(读ppt)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常识之二(天气现象类)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常识之二 ————天气现象类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现象主要有:风、云、雷、闪电、雨、雪、雾等。其实这些天气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气温、气压、湿度。 01风 大气因为各个方向上的气压不同,而产生流动,这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我们常说的风一般指水平方向上的空气流动。 台风、龙卷风都是风力很大的天气现象。 02云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03雷 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因放电而放出的强大声音。 04闪电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 05雨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06雪 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或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凝结成固体,这个过程或者落下的凝结水,叫做雪。

07雾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08霾 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09冰雹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10雾凇 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11霜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0度)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12霰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直径2-5mm,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13露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小题1:.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3分) 答: 小题2:.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 【材料一】 1946 年11 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 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 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

天气现象概述和天气现象记录

天气现象概述和天气现象记录 天气现象概述:大气中或者地面上产生的一系列包括降雨、降雪、打雷、凝霜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天气现象。天气现象一般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出现的,而它的变化就意味着大气的变化,是大气中出现物理变化的体系按,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天气中出现的现象还会对航空领域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要对其高度重视,加大地面观测工作的开展效率,精准的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并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出天气的种类和强度,为天气的预报提供准确的信息。天气的观测人员一定要了解相关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精确的观测天气现象,并对相关的气象信息全面提升信息分析能力。 (1)对于降雨现象的分析。降雨现象是由于液态或者固态的水汽在凝结之后形成的水滴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在降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观测信判断出降水的种类和降水量,将降水的情况和降水速度作为基础依据,进行降水种类的分析和判断。降水当中,降雨是一个云层中形成水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通常是在高层云以及积云降落的。而冻雨又是另一种降水形式,是和地面、飞机等撞击后就立刻冻结的降雨,也同样是高层云和高积云中降落的。降水的种类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降水、降雪、阵雨、冰雹等,工作人员务必要在记录过程中做好对降水状态的分析,最终判断出降水种类,然后做好记录,给地面人们及时反馈降水信息。 (2)对于降雪现象的分析。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降雪形成需要满足一些条件: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2.充分的水汽。3.0°C(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C至10°C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降雪的时间,程度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差别巨大,超过一定程度的降雪和某些时刻降雪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害。强降雪是重要灾害性天气,常造成道路阻塞,严重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严重的暴风雪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雪还易压断通信、输电线路。随着经济发展,暴雪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春雪对于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来说,造成的灾难更是毁灭性的。 (3)对于打雷现象的分析。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打雷的影响种于人们生活最紧密的莫过于对电器的影响了。大家都知道雷电拥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对于家用电器而言,雷电波入侵是最主要的威胁。雷电波入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击雷让高压雷电波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第三种是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其通过地网入地时,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并沿着导线传播到别处,殃及更大范围。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阅读答案: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18.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3分) 答: 19.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材料一】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4) (一) 观测时次 (4) (二) 观测项目 (4)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5) (四) 校时 (7) 二. 观测与记录 (7) (一) 云 (7) (二) 能见度 (8) (三) 天气现象 (8) (四) 湿度 (11) (五) 降水 (11) (六) 蒸发 (12) (七) 雪深雪压 (13) (八) 电线积冰 (13) (九) 辐射 (14)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4) (十一)异常记录处理 (15) 三. 气象报告 (21) (一) 天气现象电码 (21) (二) 重要天气报 (22)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7) 附表:废止的技术规定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天气》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3.风向可以用_____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_____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就是_____风。 4.降雨量一般以_____为单位计量。 5.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_____。 6.晴空万里、阴云密布、阳光灿烂、大雨倾盆都是描述_____现象的。 7.气象站在测量气温时,要将温度计放在_____内。 二、判断题。 1.云的种类大致可分为积云、层云和卷云。() 2.同一时间,学校任何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3.在读温度时,我们的视线可以斜着看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4.如果风大到很难撑伞走路了,那么这时的风力至少已经有六级了。() 5.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6.下雨前,燕子、蚂蚁等小动物会做出一些反应。() 7.不同高度和形状的云能告诉我们不同的天气信息。() 8.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 三、选择题。 1.气象部门报告降雨概率在70%以上,就是说()。 A.一定会下雨 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C.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2.制作天气预报,大体需要经过()个步骤。 A.4 B.5

C.6 3.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处风向为()。 A.东风 B.南风 C.西北风 4.小红要制作一个雨量器,可以建议她选择用下面的()容器来制作。 5.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A.浙江省四季分明 B.成都明天有大雾 C.昆明四季如春 6.下列有关降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4小时降雨的总深度 B.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体积 C.24小时雨量器内收集的雨水的高度 7.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8.大雪天,最靠近地面的云是()。 A.雨层云 B.积云 C.卷云 9.天气会商的结果由()签发。 A.气象员 B.预报员 C.首席气象预报员 10.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的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小到中雨,15到19摄氏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技术要求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9年5月

目录 1 前言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写依据 (1) 2 组成结构 (1) 2.1 硬件 (1) 2.2 软件 (2) 3 功能要求 (2) 3.1 概述 (2) 3.2 硬件功能 (2) 3.3 软件功能 (3) 4 技术指标要求 (4) 4.1 硬件性能指标 (4) 4.2 识别指标 (5) 4.3 环境适应性指标 (5) 4.4 可靠性指标 (7) 4.5 可维护性指标 (7) 4.6 设备寿命 (7) 5 结构及材料要求 (7) 5.1 外观要求 (7) 5.2 机械结构要求 (7) 5.3 机械强度要求 (7) 5.4 电缆连接要求 (7) 5.5 材料与涂敷要求 (7) 5.6 安全要求 (8) 6 供电要求 (8) 6.1 主电源供电要求 (8) 6.2 备选电源供电要求 (8) 7 防雷要求 (8) 8 包装运输和安装要求 (8) 8.1 包装运输要求 (8) 8.2 安装要求 (9) 附录A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图片命名规则 (10) 附录B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数据格式 (11)

1 前言 1.1 目的 研究和试验表明,应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采集器拍摄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实现自动观测识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未实现器测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观测项目,更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为更好地规范基于这一技术的观测装备——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研发生产,特编制本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技术指标,可作为设备设计研制、生产和测试评估的依据。 1.3 编写依据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GB/T 35222-2017); (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GB/T 35224-2017); (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8-2010); (4)《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GB/T 33695-2017); (5)《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字典》(2013); (6)《数据字典终端控制命令》(2013); (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4793.1-2007);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 (9)《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编写指南(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10)《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WMO-No.8)。 2 组成结构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控制处理器组成,安装在同一立杆上。其中,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识别软件(以下简称识别软件)运行在控制处理器上。 2.1 硬件 2.1.1 视频采集器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湘潭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2)(); (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17.自动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通过计数翻斗所带的磁铁扫()来测量雨量,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发出一个计数(),表示下了()毫米的雨。 18.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元件和()元件组成。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当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上干簧管是否故障,应该使用万用表的()。 A:通断档B: 电流档C:电压档D:电容档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

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随雷暴出现。 12.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轻雾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千米以内。 15.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16.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17.雨淞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18.雾淞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19.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现象。 20.雪暴 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而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千米。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单选 1.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发挥其 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D A 比较性 B 代表性 C 真实性 D 完整性 2.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 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A A 雪深 B 雪压 C浅层和深层地温 D云量 3.某一般站观测项目包含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以下哪个是该站20时观测项目:A A能见度 B冻土 C雪深 D雪压 4.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时前更正上传。C A 08 B 09 C 10 D 11 5. 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A A 08 B 09 C 10 D 11 6.夜间正点记录异常时,应在当日10时前完成修改、上传。 A 08 B 09 C 10 D 12

7. 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D A 1.0km B 10.0km C 0.75km D 7.5km 8.若某站某日17、18、19、20、21、22、23、00时由持续霾现象记录,则在()记霾。C A 日界前 B 日界后 C 日界前、后 9.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京时()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A A 08 B 09 C 10 10.A文件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 )。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时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3段降水上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C A 4 B A C 6 D 9 多选 1. 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次。(有顺序)EC A 1 B 2 C 3 D 4 E 5 F 6 2.以下哪些不是基准站、基本站20时的观测项目:DEF A总云量 B低云量 C云高 D冻土 E雪深 F雪压3.每日()和()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 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B:台站的规定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B:黄海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 列。 A:0cm、最低、最高B:0cm、最高、最低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B:<10.0千米C:<1.0千米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B: 世界时C: 真太阳时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 5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描述天气现象》教案

《描述天气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2、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3、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3、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新课讲解: 一、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活动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三年级科学下册 天气现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1.学习定期地观察天气,能够有语言、图画等不同方式描述天气现象。 2.热爱自然,对天气变化这种自然现象感兴趣。 3.能欣赏美丽的天气,能说出赞美某一种天气的话;认识各种天气现象;能列举生活中两个以上的例子,说明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内容设计 承接本单元第1课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很自然地引出天气的话题:阿静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本课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首先从上课当天的天气入手,引导学生定期地观察天气,学习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描述各种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现象主要特征的提取和把握的能力。 在对天气现象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析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辨证地认识天气的好与坏。其中特别提到了“节气”。节气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一年中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天。教材编排这项内容,一方面为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一方面为提升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由对短期的、独立的某一种天气现象的认识,上升为对长期的、综合的天气变化的规律的追寻。 教学准备 活动(1):有关天气及其对植物影响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2):有关天气对植物影响的各种资料;有关节气的资料;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天气预报一段。 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帮助? 好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和天气有关。 板书:天气现象。 一、认识各种天气及其自然现象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天预报,了解到了某天的天气情况,如果请你判断一下,今天的天气,你能和播音员阿姨说的一样吗? 2.学生发言: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析,自然现象推断。 3.小组活动:小组同学,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一下天气播报。 4.汇报并板书: 太阳、去彩、风、感觉(皮肤)、衣服薄厚 5.实践活动:放各种天气的录像片段,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天气情况?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天气情况的? 二、动手 1.谈话: 通过刚才了解,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最喜欢什么天气?你能把它画下来,而且从画中可

常见天气现的特征

常见天气现象的特征

米雪白色不透 明,着地 不反跳 均匀,缓, 疏 层云、雾 气层 稳定 冰粒透明,较 硬,如破 碎,则仅 剩冰壳 常呈间歇 性,有时 与雨伴见 雨层云、 高层云、 层积云 气层 较稳 定 回复引用 订阅 TOP XIAYU 院长助理 帖子 1560 精华 积分 8087 现金 8087 金币 魅力 21 °C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5 2# 发表于 2008-6-20 11:22 | 只看该作 名 称 外形 特征 成因 天气条 件 容易附 着的物 体部位 霜 白色 松脆 的冰 晶 地面或近地 面物体冷却 到0℃以下, 水汽凝华而 成,或由露冻 结而成 晴朗, 微风, 湿度大 的夜间 水平面 上和微 斜的表 面上 雾 淞 乳白 色的 冰晶 层或 粒状 冰层, 较松 脆 过冷却雾滴 在物体迎风 面冻结或严 寒时空气中 水汽凝华而 成 气温较 低(- 3℃以 下), 有雾或 温度大 时 物体的 突出部 分和迎 风面上 最多 雨透明过冷却雨滴气温稍水平

淞或毛 玻璃 状的 冰层, 坚硬, 光滑 或毛毛雨滴 在物体(温度 低于0℃)上 冻结而成 低,有 雨或毛 毛下降 的时候 面、垂 直面上 均可形 成,但 水平面 和迎风 面上增 长快 TOP XIAYU 院长助理 帖子 1560 精华 积分 8087 现金 8087 金币魅力 21 °C 在线时间 64 小时注册时间 2008-6-5 3# 名 称 成因 影响能见 度的程度 颜 色 天气 条件 大致 出现 时间扬 沙 本地或附 近尘沙被 风吹起,使 能见度显 著下降 1.0~ 10.0 千米以内 天空混 浊,一 片黄天 风较 大 冷空 气过 境或 雷 雨、 飑线 影响 时北 方春 季易 出现沙 尘 暴 小于1.0 千米 风很 大 浮 尘 远地或本 地产生沙 尘暴或扬 沙后,尘沙 等细粒浮 游空中而 小于1 0.0千 米,垂直 能见度也 较差 远物呈 土黄 色,太 阳呈苍 白色或 淡黄色 无风 或风 较小 冷空 气过 境前 后

天气现象的观测

天气现象的观测 1 概述 ●天气现象:大气中和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 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大气光学现象,风的特征现象 ●天气现象的观测: 随时观测记录 使用特别的符号形式计入(有时需记录开始终止时间) 2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一降水现象 毛毛雨: 微小雨滴组成的细而均匀的液态降水雨滴难辨(迎面有潮湿感)落地无雨斑水面无波纹St Sc <0.5mm 雨: 从云中降落的滴状液态降水雨滴清晰可辨落地有雨斑水面有波纹Ns As Sc Ac >.5mm 气层稳定 阵雨 降水开始和结束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大。Cb Cu Sc >0.5mm 上升下沉气流激烈 (小雨 2.5mm/h中雨 2.6-8.0 大雨8.1-15.9暴雨16大暴雨100-199mm/24h 特大暴雨200mm/24h) 雪: 由水汽凝华而成的固态降水多呈白色,不透明雪花结晶状气温不太低时成团降落Ns.As,Ci 稳定 阵雪: 具有阵性特征的降雪,主要降自Cb Ns 不稳定 雨夹雪: 半融化的固态降雪低云温度0C以下Ns Ac 稳定 阵性雨夹雪: 具有阵性的雨夹雪Cb Ns Ac Mm/h <2.5 2.6-4.9 5 M >1000 500_100 500 霰白色不透明球形颗粒固态降水2-5mm 着地常反弹,松脆异碎降雪前与雪同时降落过冷水滴遇雪花和冰晶凝结而成,具有阵性降水的特征扰动强烈的云层Cb Sc Ns Ac 米雪:白色不透明扁状固态降水《1mm 落地不弹跳St 气层稳定 冰粒:透明不规则固态降水1-1.5mm Ns As Sc 冰针:漂浮于空气中微小的片状或者针状的冰晶高纬高原地区高云 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者不规则固态降水内核不透明外有透明冰层2、0——10mm 强对流云Cb 地面凝结状态 露: 由于夜间辐射冷却,水汽在地面或者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t>0C 霜融化不计入 霜 由于夜间冷却辐射,水汽在地面或者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冰晶,<0c 雨凇 过冷却液态降水在物体上直接凝结而成的坚硬的冰层冻雨《0c雾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