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讲课讲稿

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讲课讲稿

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讲课讲稿
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讲课讲稿

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听到一些懊恼的声音,许多学生为自己没看清题义或是没看清题目而仓促答题后悔不已。这些题目只要再读一读,或者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可是我们发现这样的错误并不是偶尔发生,粗心、马虎并不能作为学生经常做错题的借口。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识字、读题已经不成问题。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中审题教学举足轻重。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要想很好的审题、解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方法和习惯就非常重要。

关键词:审题心理因素审题方法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要想减少这样的错误发生,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方法,竖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小学生审题障碍的心理因素

(一)、心理轻视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自以为是,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在班级里考试时,我们会发现班上总是会有几个学生完成的特别快,可是并不是他们完成的快就是成绩优秀。你不禁要问他:你都做好了,都会做?他会认真的点点头,然后他们就等着交卷了。等到卷子批完发放到他们身边时,那几个最先完成的学生中肯定会有人发现自己以为做对的题错了,而且还是会做的做错了。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来对待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于重视。

(二)、心理畏惧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如五下有这样一道题: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本题的解法有两种思路:

①第一次喝的,即二分之一杯牛奶,还余二分之一杯牛奶。

第二次喝的,即四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四分之一杯牛奶。

第三次喝的,即八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八分之一杯牛奶。

第四次全部喝完。即喝完最后的八分之一杯牛奶。

四次所喝牛奶的总和是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正好是一杯。

②尽管喝了四次,有三次喝的都加满水,但是并没有加牛奶,也就是说自始至终只有一杯牛奶,最后全部喝完。所以,小明四次一共喝的牛奶是1杯。

本题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多、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吓退学生,他们可能自动选择放弃。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契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就能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比如:“3元买了6支铅笔,问每支铅笔多少元?”学生有可能因为经常用大数

除以小数,而把这道题解为6÷3=2(元),得到一支铅笔两元。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定势的结果。

(四)、思路狭隘

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关键的条件上,导致思维焦点错位,便使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例如:运一堆煤,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3吨的小汽车运了5次,还剩2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用大汽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只有把大汽车运的这一半先求出来,再和小汽车运的3×5+2=17吨相加,才能解决问题。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这堆煤的另一半都能求出来是多少吨了,这个问题还不能解决吗?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五)、思维受阻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多数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醒目,而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学生的思维就受阻,解题的思路就无法展开。

例如:有一种圆柱形食品罐头,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100个这样的罐头需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

如果去掉“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都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分别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100个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本题的所求,即2×3.14×6×10×100平方厘米。而本题中含有条件“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只要把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6厘米再加上1厘米作为接头,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展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可列式为(2×3.14×6+1)×10×100。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题

中的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地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解题时的第一道关口,它和题目的立意息息相关。其实在为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审题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我们不要把解题与审题截然分开,因为两者之间是几乎融合在一起,有机结合在一起——审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较好的解题就必须认真审题,彻底把题目的内容及含义弄透,才能真正为解决问题打通道路,两者是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能帮助学生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一)、看准,心读,脑记

作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能够自主的读题,但是与低年级不同的是他们要从有声读题向无声读题转变,要从用嘴读题向用心读题转变。因为在平时学习中、考试中大多数都要求学生能够默读题目,独立完成。而这时一些学生就会对读题大打折扣,漏字,漏句,或是添字等情况出现。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恨不得一目十行,有的甚至不看题目凭经验做题,他们会自己以为题目是这样的就不看原题盲目解题。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虽然做题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句都要在心里读出来,同时要在头脑中思考。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不理解的题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看准,心读,脑记这是对认真读题审题的第一步。

如:56加上14的和除7的商是多少?读这道题时有的学生会顺口就把“除”

读成了“除以”,这样就导致解题的错误。所以我们首先要看准题目,毫不遗漏的把它在心里读出来,同时头脑还要记忆。

(二)、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审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1、画画点点

如在五上的《找规律》中,有这样的题目:■■○○○▲▲■■○○○▲▲……照这样排列第21个图形是()。当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将一组组图形隔开:■■○○○▲▲┆■■○○○▲▲┆……。这样帮助学生比较准确的

三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我特制定《小学三年级数学审题 能力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发现一部分学生拿到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即不会审题;一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不错,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够好,这是审题不严谨导致;还有部分学生本来会一两个知识点,但整合起来就理不清题意;等等。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 高又处于三年级一个转折期。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遇到阻碍。要想逐渐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学问题能否正确的解答。 (三)认真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首要条件,而解题的准确性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最后,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因此,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课题的界定 审题:是指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审题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了解题目里的信息、理解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帮助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因此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水平。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二)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能力得以提高。 (四)养成学生自觉审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五)认真审题能力的养成的同时,也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五、研究内容 (一)分层次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找出不同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小学学生审题能力发展的因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 通过了解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后,分析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从采取多种策略,发散思维;注重转化,打破思维定势;走进生活,学习熟悉的数学;阅读训练,加深理解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一、多种策略,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理解情节是关键”,训练学生寻找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发现其异同,培养他们学会寻找不同的解题门径,寻求多种解答方法的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具体主要有尝试、作图概括规律、操作发现、列举结果等多种策略。 尝试策略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1)作图辅助。小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的局限,运用作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寻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像“把4条长3米的彩带连接在一起,接头处是1米,连起来后一共有多长?”就可以引导学生画图来解决究竟是12+?还是12-?,“?”是4还是3。 (2)操作促进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例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大额的付钱、找钱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充当顾客和售货员,亲身经历付和找的过程,从而感知付和找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使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3)列举结果。有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3个老师和50名小朋友一起逛公园。公园门票:成人票:10元儿童票:5元团体票(10人及以上)6元。问:怎样买票最合算?”为使成绩中下的学生都能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几种买法一一写出来,然后进行比较,哪种买法最合算,最后再探究为什么买10张团体票和43张儿童票最合算。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审题能力. 摘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的过程里,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的问题,明明这道题学生自己会做,但是由于审题时粗心大意,就会导致数学的题的问题的产生,当老师展开与学生的交谈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不懂题目的含义,所以就会出现一定意义的偏差,导致数学题经常出错,数学题目中,每一个数字都应该引起学生的注意,出现审题的问题就说明数学的学习过程里应该强调审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题能力,研究培养 引言; 数学的考试实际上是老师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的一种审查,通过考试的题型,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的具体的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展开强调,对于数学考试来说,老师发现有些学生课上表现都很好。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发挥不出来它的优势,仔细询问,发现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审题马虎的问题,对于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出现答错题的问题,出现丢分现象,那么应该如何向学生强调审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审题能力为话题进行开展,研究解决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好学习的水平。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现存问题分析 对于初中生审题问题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两个角度,首先从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在数学课堂的讲解过程里,老师仅仅强调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忽略数学的审题的问题,而且数学的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为了加快数学的讲解速度,直接就会对于数学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进行讲解,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这个题目中的重点,老师会加重语气朗读,学生就会知道哪里是这个题目提出的重点了,所以,就会出现学生依赖老师的情况,降低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当学生自己做题的时候,没有老师进行重点的强调,学生就会直接跳过重点,或者是学生找不到重点,就会出现学生的审题不清的问题。 当然,学生审题不清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对于数学题粗心大意,在检测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有着急的心理,怕时间不够作不玩试卷,所以,在数学试卷审题的过程里,学生就不会过于重视题目的问题,对于重点经常会忽略,大致看一下题目就进行解答,所以,对于题目的主要内容不能够及时的抓住,就会出现审题的错误,另外,学生的自身的理解能力又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直接会对于审题产生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对于题目的理解曲解,将这个题目想象成别的意思,理解成为其他的含义,所以,就会出现结果的偏差。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脑海里经常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按照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行做题,不会去认真的观察这个题与课堂上老师降解的题的不同,这种思维定式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一部分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对于题目的解读不到位,相应的条件挖掘的不合理,不能做出相应的条件的规划,就会出现做题的差错。 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措施 1.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课堂讲解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培养,首先应该强到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学生审题上的差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找出相应的条件,锻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习惯,

07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案例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方法》 常见问题的案例分析 正确的审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解题就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审题,因而造成解题错误率的增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出发分析审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一、由于粗心等不良学习习惯引起的错误。 如:有写学生在算2000+1500=3500时,总会不加思索的把答案写成350,3200-200=3000,写成等于300.之所以出现以上的情况,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粗心大意不细心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养成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做题的良好习惯。 二、由于审题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引起错误。 如:6000克=6千克有很多同学都将6000克=600千克,这样的错误是很多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粗心,根本就没有认真审题。再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停车场上有87辆车,先开走20辆,又开走15辆,现在停车场上还有多少辆车?有一个学生的解是:87-40-47=0(辆)而实际上是87-20-15=52(辆)。当试卷发下去时,做错的学生却能立即找到错的原因,原因是他们没有认真读题中的“先”“又”这种情况也不少见。这都是由于长期形成的那种“给出的条件都用完”的心理习惯干扰、影响的结果。这说明了定势思维在审题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确实值得教师的注意和重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训练他们运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技巧。 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三、由于寻找隐藏条件的能力差而引起的错误。 如:有一道题是小明家5月电表显示度数为345度,6月电表显示度数为678度,请问6月小明家实际用电多少度?很多学生是用345+678来算的,其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要想顺利解题,审题是关键。无论是何种题型,都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目并不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是关键的审题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力是逐步培养的,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读 在数学课中的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做良好的铺垫。读题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养成动笔之前先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养成首先要读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碰到难题读题思考的习惯。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通过读题,让学生明确了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二、看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就写出了答案。比如,一些填空题之类的简单题型。学生总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5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圈中有3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当我说:“请仔细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这样列式?”再如2=3-(),学生产生定势思维,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这些题目其实都不难,但小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看题,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三、圈 许多同学在审完题后还不得要领,理不清数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住关键字来看。这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到了整体,没有注意细节。如在一次数学练习中:在0、1、2、3、4、5这些数中:(1)、比3小的数有();(2)、大于2的数有();(3)、比0大比4小的数有()。1、2小题学生都能解答,第三题很多孩子都写了:1、2、3、4、5.要是没有把3小题的关键字“比0大比4小”圈准,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再比如“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很多孩子写的是4、5.主要原因是孩子识字量少,定势思维,再加上关键字没有找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并且,一定要仔细讲解并耐心帮学生们整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很多同学

初中数学细致有序审题能力的培养研究(1)

初中数学细致有序审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重要,并且也较为特殊,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十分重要,而正确的解题离不开学生细致有序的审题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细致有序身体能力的培养作重点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审题技巧,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细致有序审题能力培养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往往由于不够细致有序,而出现审题不清或审题错误的现象,导致题目解答错误,造成失分。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缺失,与初中数学教师有着莫大关联。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如何审题才能够细致有序,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产生丢分现象。 一、初中数学培养学生细致有序审题能力的要求 首先,目的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审题过程的目的性要求,指的是学生通过具体的身体,需要完成一定的目的,明确关键点,或者是通过审题需要证明什么,以此让学生明确在审题过程中的目的,避免出现审题偏离的现象,从而提高效果。其次,开放性,初中生在数学考试中进行审题,需要满足开放性要求,根据题目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其提出的条件,分析和挖掘出隐蔽条件;同时,还需要发散自身的思维,通过想象或联想的方法进行开放性审题,做好细致有序,避免出现失误。再次,缜密性,初中生在数学审题中缜密性十分关键,也该是数学学科比较特殊,逻辑思维非常严谨,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心思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出现疏忽,影响审题效果。所以需要培养其缜密性,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细致有序的进行审题。 二、初中数学培养学生细致有序审题能力的技巧 1、教师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题目进行审题训练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审题能力,就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合适的题目,让学生通过不断训练来逐渐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数学题目时,需要一定的讲究,如果选择的题目不够科学,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甚至影响到考试,挑选数学题目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择的题目要带有一些隐含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审题分析,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从而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可以进一步培养其细致有序的审题能力;第二,选择的题目难度要适中,考试中的题目一般都不是很难,如果题目难度过大,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审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审题效果,还与考试的要求相分离,训练效果一般,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挑选一些合适的题目,让其进行审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审题能力。 2、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恰当指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差异较大,在审题过程中表现不一,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的指导,但是不能过多干预,点到即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恰当而有效的指导,对数学题目进行自主审题,如果教师指点的过多,反而不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审题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所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较少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解题思路与动手解答,允许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另外,当学生亟需帮助时,初中数学教师不能急于将正确的审题思路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进行适当的建议或引导,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独立审题能力。

结题 小学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中心小学王宗义 【内容提要】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 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我从一系列调查中发现,低段学生的审题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在小学低段重视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对其后继学习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生的审题现状,从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根据学习习惯养成的特性以及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践中倡导注重细节,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对比实施,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审题审题能力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低造成的。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就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审题,更不善于找出要求、条件和问题。因此,我决定开展探索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 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审题习惯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认真审题习惯的研究 一、习惯培养的理论依据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徐振维老师也认为“学习习惯对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细致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教与学,忽视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达成学生培养目标层面上,要重视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 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能促使学生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 二、教师的教学体验 作为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次作业或是检测之前,老师总会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审清题再做。”可在作业本上,阅卷中还是会发现严重的不审题或审错题的现象。往往这时,老师会十分气愤。但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教学中我们是怎样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呢? 还有,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课堂作业完成较好, 但家庭作业错误率高。调查发现,80%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而且学生不把“马虎”当作大错误, 盲目认为下次改了就行了, 可事实上,这个错误并不是很容易改的。上完一

浅谈重点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重点小学数学自学能 力的培养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油城学校章玉花 玉门市教育局95号文件明确规定九月、十月对学生要进行自学训练。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认识与大家斟酌。 一、激发自学动机,提高自学兴趣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让学生战胜自我,投入进去,坚持到底,争取成功。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着名数学大师华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 教师还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大力宣传倡导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让他们产生自学的愿望,以便形成正确的自学动机。 二、进行自学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 一、问题的产生。 众所周知,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是做好数学题的基础,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教学现状中,学生的审题情况很不乐观。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二、确立主题:从数学学科特点看,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期望有所突破。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探索出学生审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课堂中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研究对象: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 五、研究过程: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他们无数的数学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当下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在教学中不可缺失。

以下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一些策略。 1. 严把读题关。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不读题何以谈审题。加强读题训练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基础。学生读题时我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初步理解题目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发觉班级集体大声读题的形式往往造成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根本不张嘴,或是唱读现象严重,口到而心不到,因此我适时采用了更适合学生实际的读题方式。在读题时,我将集体读题变更为默读题目之后指名学生大声读,从读上确保人人入眼、入心。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训练要求教师首先摆正心态,不急着多做题、快做题,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2.要求学生审题时手眼合一,规范审题态度。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我往往先要求学生找准题目有几个要求,以此入手逐一进行解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审题不全造成的漏做题目的现象。遇到一些文字叙述较长,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我指导学生圈画关键字词或是关键信息,这些往往都是正确解题的突破口。学生把关键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能够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问题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后,解题的正确率明显的有所提高。 3.复述题目信息是理解题目要求的关键。 复述题目信息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取和筛选关键信息的环节,信息复述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把握已知条件,从而思考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对学生合理解题帮助较大。同时采用鲜明化的方式复述题目也能直观的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比如说:两个数相乘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3468610.html,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分析 作者:郑勇 来源:《考试与评价》2019年第12期 【摘要】在数学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审题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教学; 审题能力; 培养 俗话说“做事不依东,累死也无功”这句话用在数学解题中再也合适不过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按照题目中的意思和要求进行解题,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解题思路错误,所得答案更是错误。其中,充分体现了审题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当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了保证之后,学生的解题将会轻松不少。接下来,本文将具体阐述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的审题能力。 1. 注重对于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的出题中,出题者往往会在题目中隐藏一些条件,或者是放出一些无关的条件来迷惑学生,学生在解题中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差错,以至于解题失误。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审题意识的培养。当学生在具备了审题意识之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下意识地就会注意到题目中的各种条件,并进行筛选,进行合理的解题。例如,学生要解的题目为“求直线y=ax+b(b≠0)与x轴的交点坐标”。这个题目的主要靠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一次函数,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其中的隐含条件。学生直接将该题理解为一次函数,并通过一系列的求解得出答案为(-b/a,0)。题目中只是讲到b≠0,而并没有说a≠0,因此,题中还存在另一种答案,即当a=0时,该直线与x轴没有交点。正确的解题思路分为当 a=0时和当a≠0时,分别进行阐述。当学生的审题意识较为成熟的时候,出题者的一些迷惑学生的方式就会被学生所看破,对于学生的解题和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另外,审题意识还有利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当学生的审题意识成熟之后,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也会留心,逐渐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2. 注重对于学生审题自主性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审题,毕竟教师并不能一直陪在学生的身边,要想让学生自己正确并快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审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内容提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方法和审题能力的培养虽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着意训练的,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 主题词: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做得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而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合理、正确是解题的基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

小学数学审题训练方法

小学数学审题训练方法 小学数学审题训练法,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圈读审题法 所谓“圈读审题法”就是审题时边读边圈点,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多数学生在解题时,看看题目中几个数字就忙于下手。为此平时就应对学生进行读题训练,无论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还是列式计算和应用题,都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做到“三不一清”。即不掉一个字,不添一个字,不破句,弄清题意。以读代审,边读边画,圈出题目中重点字句,为正确解题走出坚实的一步。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经过启发训练,要求学生用“~~~”画也含有的关键句子;正确判断出“1”的量,用“=”画出;谁和“1”的量相比较的部分量用“······”表示。这样学生在圈读中给题目中不同数量作明显标记,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达到审题的目的。 二、列表审题法 一些条件复杂、纷乱的题目,平时就要训练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审题。用表格的方式,将所给条件和所求问题摘录出来,题目也就审清了。 三、画图审题法 对于一些列表也不太好列的题目,可以训练学生使用画图审题法。即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方法。

四、操作审题法 即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达到对题意理解的目的。不同的题目要用不同的操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就学会用各种操作方法来审题。 五、对比审题法 训练学生学会找出与过去所见题目的异同,以求快速把握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六、标记翻译法 应用题是由字、词、句构成的。审题时把重点的词句加以“翻译”,对理解题意会大有帮助的。为此在平时就应多加训练。 七、质疑审题法 这又有两种方法:一是“发现质疑法”。即通过题目所给的已知量、关系句、重点词等,边读边问与哪个量有关系,可以求出哪个量?二是“正读反思质疑法”,即在审题时,从问题出发,考虑应知道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中哪个已知,哪个未知?

论文《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 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

最新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叙述方便,本文分小学数学应用题、计算题、文字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一探讨。 应用题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

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狐疑 :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狐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大意、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用?这些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掌握有用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用性。 1、农村学生学习能力单薄: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单薄,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教师往往单一追求高分的教学目标,大量进行练习的训练,追求题目的结果,对学生审题习惯、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包办代替学生读题、有利于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低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同时也是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到一些家庭培养不重视等客观原因影响,审题能力跟同龄的城里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

浅谈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2T10:42:31.8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71期作者:武会格[导读] 审题不过关已成为制约一些学生解题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教师想法培养。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055350 摘要:审题能力是一种以大量的知识储备、认知情感为依托,分析、综合、处理所获得信息的能力,此外,其还需要以科学有效的思考方式、良好的读题习惯作保障。审题不过关已成为制约一些学生解题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教师想法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审题能力是一种以大量的知识储备、认知情感为依托,分析、综合、处理所获得信息的能力,此外,其还需要以科学有效的思考方式、良好的读题习惯作保障。审题不过关已成为制约学生解题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介绍自己总结的几个策略: 一、再现学生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懂审题和不善审题造成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自己认识到许多问题其实是错误审题,充分认真审题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加强审题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在没解决问题方法之前,必须审题不止,强化学生审题意识。 二、通过简化法、转化题意法帮助学生解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我们知道,很多题目的解决有赖于学生审题时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简单说,数量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代数式之间的关系,如大小关系、倍数关系等。在反复读题后,能把这些数量关系对号入座抽离出来,那么离问题的正确解决也就不远了。在教学审题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题意或把题意换种说法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感知,促进了对题目本身的解读。具体来说,要指导学生会改造和简化题意,把抽象复杂的关系形象化、具体化,或省略无关的情节,把问题简化。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先学着用简洁的语言复述题意,再加以分析,可以减少题中非本质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再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让学生把题意换种说法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使题意清晰,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既可以克服学生不善于主动思考的弱点,又可以让学生在换种说法中审清题意。 三、培养学生掌握审题的几种技巧 1.抓住关键词。在许多数学问题中会出现对解题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语句,对这些语汇的准确理解直接决定了解题的成败。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准确读懂题目,甚至是要求学生对问题做到反复推敲,清楚后才下笔解题。例如:点P(m,1-2m)在第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0<m<;B.- <m<0;C.m<0;D.m>。点评:抓住“P在第四象限”这一关键词反复推敲,可以先确定m值大于0并且1-2m要小于0才符合条件,可求解得m>,故选择D。 2.主动挖掘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例:已知|x-2|+(y+1)2=0,求x2+(y-3)2的值。点评:这个题目若不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就找不出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也就无法解答。题目只有一个等式,要求两个未知数,看起来根本办不到,但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知道:|x-2|与(y+1)2的数值都是非负数,即|x-2|≥0,同时(y+1)2≥0,由于这两个非负数相加得零,就只有|x-2|与(y+1)2同时为零才能满足题目已知条件,故可求出x、y的值,进而求出代数式的值。 3.排除干扰条件。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容易对应试者的思维造成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只有在审题过程中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排除问题中的干扰因素,抓住题目主旨,才能做到正确解题。例: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参加4×100米接力赛,甲必须为第一接力棒或第四接力棒的运动员,那么这四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的接棒顺序有()。A、3种;B、4种;C、6种;D、12种。点评:此题主要是考虑乙、丙、丁的排列方法,解决此类题时最好按序排列,排除干扰,以免造成头绪混乱、漏解错解的状况。故选D。 四、指导学生多观察,并进行训练 大多数学题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时要有序。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信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另外,要进行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学生自己读题目,要他们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要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杜绝过多的辅导,养成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逐渐的学习和积累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并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其数学审题能力。参考文献 [1]林传忠重视数量关系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教学与管理,2011,(26)。 [2]杨志友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