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幻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科幻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科幻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科幻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科幻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是科幻电影的成长期。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机器屠夫》可算作科幻影片的开山鼻祖。这部长约一分钟的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工厂不可思议的景象:一头活生生的猪从机器的一端进去,就从另一端出来了火腿、香肠、排骨等猪肉食品。后来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现实,当年却真正是一种“科学幻想”。这之后的100多年里,关于机器的奇迹和恐惧的故事在科幻电影中层出不穷。虽然多数与科学想象相关的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但1902年法国人梅里爱推出的《月球旅行记》则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该片首次动用了大量演员、特效和布景,上映后反映热烈,一举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开创了到现在任然生机勃勃的“太空”题材。在整个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都在拍摄有关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电影。后来,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1910)、《化身博士》(1931)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电影开始与欧洲科幻电影分道扬镳。与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电影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1930-1940年代,科幻电影开始成熟。1930年代开始,好莱坞科幻电影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类型片对于高速制作同类型电影功不可没)。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学怪人的儿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飞侠哥顿》(Flash Gordon)系列。《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叙事模式。

1950-1960年代则是科幻电影的繁荣期。1950年代一些科学家自称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外星人时,好莱坞及时掀起了以“飞碟”为描写对象的科幻电影热潮,大量涌现出反映外星人题材的科幻电影。《蝙蝠侠和罗宾》《不明之物》《火星入侵者》等都是代表性的作品。由于科幻电影的泛滥,1960年代前期,该类型逐渐跌入低谷,几乎成为“票房毒药”的代名词。但是,科幻电影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依赖于科学技术思想不断进步而不断产生的创新性,陷入低谷的科幻电影类型在1968年随着《人猿星球》和《2001太空漫游》的诞生而宣告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第三次浪潮的来临。《2001太空漫游》堪称科幻电影的一大里程碑:时空开阔,既场面宏大,又细致入微,达到空间站,小至太空厕所,无不摄入镜头。影片试图揭示人类的发展是由一种神

秘力量所主宰,而这力量的象征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块历尽沧桑的磐石。

1970年代开始,一大批具有卓越才华的优秀导演现身好莱坞,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等在此期间拍摄了科幻电影领域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如1976年《星球大战》、1982年《外星人》等等。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伍迪·艾伦的《傻瓜大脑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s,1979)无疑是1970年代最成功的科幻电影的范例。到了1980年代,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在故事上也更加具有戏剧性的完美性。比如乔治·卢卡斯在1980年和19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球大战之帝国的反击》(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球大战之绝地武士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y),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20世纪90年代,电脑特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幻电影的发展。美国好莱坞转向大制作、大场面、大营销、大市场的运作模式,好莱坞科幻电影开始大量依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大量影片如《侏罗纪公园》《独立日》《黑衣人》《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等涌现影坛,成为席卷全球的高概念、大制作电影。好莱坞科幻电影从此坐上世界电影霸主之位。之后好莱坞出品了许多强力吸金的重磅炸弹,如《后天》(2004),《变形金刚》系列,《机器人总动员》(Walle,2008),《终结者4:救赎》(Terminator 4:Salvation,2009),《星际迷航》,《2012世界末日》(2009),《阿凡达》(Avatar,2009)等。尤其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应该是人类电影史上又一里程碑,因为它开启了真正的电影3D时代。

除了美国的好莱坞之外,2000年以后,欧洲科幻电影也出现了新的增长趋势,法国电影《女神陷阱》(2004)、俄罗斯电影《守夜人》(2004)等都是优秀之作;而韩国的《怪物》(2006)显示了亚洲科幻灾难片达到的成就;日本的《我的女友是机器人》(2008)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向着空间站的建立又迈近了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以及相应的军事及政治影响,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航天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低成本化的趋势。 运载工具方面:航天飞机回归飞船 在航天运输工具方面,这种趋势表现为航天飞机开始向飞船回归。 随着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当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来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这种飞行器成为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是功能最强、用途最广的万能运输器。航天飞机运载能力超强,能将一些无法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送上太空;其上设置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可以在轨道上精确布置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国际空间站就是由航天飞机组装起来的;能够在轨回收、检修卫星,更换或升级卫星的组件;可以作为实验平台,在成员密封舱内进行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等实验。 可是,在最关键的降低发射成本上,却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实践证明,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至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它返回地面后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而由此导致的发射间隔变长,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使用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航天飞机实现的功能过多使其过于复杂使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至今5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失事,共14名航天员牺牲。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就是在其退役后今天看也是如此。但是,它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导致得不偿失。现在,美国的航天运载工具又回归到飞船上,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更安全、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据新闻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14年初,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对猎户座飞船进行飞行测试,未来它将替代航天飞机的人员运输功能,而货物运输将由无人的货运飞船完成。 至此,各航天大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成本相对低廉的飞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人造卫星方面:卫星小型化平民化 迄今各国已经向绕地轨道上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它们几乎都是政府和公司斥巨资推动的庞大工程的成果。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卫星构造日益复杂,设计时间有增无减,设计生产需要和使用众多项目科学家及研究中心的参与。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技术取得的进展,卫星已经可以大幅度瘦身,微小卫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通常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而立方体卫星是微小卫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立方体卫星的大小跟玩具的包装盒差不多,其背后的构想是为卫星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卫星尺寸和重量规格,并把多颗卫星整合成火箭的一个有效载荷,通常搭乘其他费用更高的

推荐三十部好莱坞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好莱坞经典电影) 中央6套刚刚播放的,呵呵,相信不少人关注过吧.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电影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2.《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好莱坞经典电影) 长达三个多小时哦,耐心看.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3..七宗罪(Se7en)(1995)(好莱坞经典电影) 虽说是惊悚片,但不是很恐怖,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对人性恶的探析极为通透,深刻,不能错过. 4.《卡萨布兰卡》(好莱坞电影) 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6.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7.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好莱坞电影)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好莱坞经典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科幻类电影的分析研究

科幻类电影的分析研究 近几年来,科幻类型的电影又在一次在全球掀起一股“科幻热潮”,不仅吸引着少年儿童,而且也吸引了很多成人观众。《哈利波特》续集不断、《阿凡达》电影票房大热,粉丝众多,引起评论界热议,成为一种令人值得深究的文化现象。目前,国内的科幻电影发展缓慢,对科幻电影的整体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IMDB网评分排列榜上前500名的科幻电影进行抽样分析,相对系统地研究科幻类型电影。 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由于IMDB网站现在无法登陆,所以本文以豆瓣网上发布的一个IMDB评分排列榜上的列出的科幻电影作为样本,按评分的等级来取样,从6分到10分,以每增加0.5为界限,依次抽取每个等级的20%的电影。所选的样本是截至2010年12月1日所上映的电影,该排行榜上所列出的奇幻类型电影有503部,从中抽取《盗梦空间》、《阿凡达》、《黑客帝国》、《哈利波特》等102部电影作为具体分析对象。 表1:抽样表 (二)维度设计 本研究设计了科幻电影“背景分析”、“主题分析”这两个维度,在这两个维度下各分出几个小项。将“背景分析”分成“年代”、“星级”、“地区”、“类型”四项,将“主题分析”分为“主题类型”和“主题精神”两项。 数据归纳统计与分析 (一)背景分析 1.年代 图1:科幻电影上映年代分布表

5101520253035 4020C30-50年代20C60-70年代20C80-90年代 21C-至今电影上映年代分布表 从年代分布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科幻电影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有不断增多的发展趋势。这归根结底要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科幻电影的手段增多,人们的科学知识的增强,经济水平的发展也是推动科幻电影发展的一打因素 2.星级分布 图2 电影评分分数分布图 从上图中可知, 分数段在6.0到6.9的影片最多,占了57%。这更加说明科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观众好评的,但从图中我们看出在7.0-8.0的分数段的电影比例远小于6.0-6.9分数段,科幻电影的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与科幻电影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5462757.html,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作者:张旭婷 来源:《商情》2020年第35期 【摘要】相比于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视觉冲击日益风靡全球,成为全球票房的最大赢家,中国的科幻电影却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电影产业的短板。文章望通过对中国科幻片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和好莱坞科幻电影产业对比,找出中国科幻电影稀缺的原因及现存的难题,以期对其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科幻电影 ;科幻片 ;发展现状 近三十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依靠其先进的数字制作技术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席卷全球,也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青睐。在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冲击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一、中国科幻电影坎坷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探索科幻电影这一领域的起步时间并不晚,毕竟早在1963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就出品过一部叫《小太阳》的科教片,电影里出现了中国人建造反射镜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科幻情节。连刘慈欣都曾写文章盛赞《小太阳》称其“色彩绚丽,风格清新,具有更大的科幻内核”。1977年《星球大战》的上映,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科幻电影的发展高潮,中国内地影坛也掀起了一阵科幻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珊瑚岛上的死光》诞生在了内地电影的银幕之上,赢得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中那一道红色的激光令很多人难忘。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科幻电影并没有在这道红色激光后迎来曙光,反而越来越暗淡。2006 年由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和深圳电影制片厂联合投资拍摄,历时5年时间,耗资达1.3个亿,号称中国首部原创3D动画电影的《魔比斯环》上映后在国内仅取得了300万的惨淡票房。2009后由于受到欧美市场上映的《阿凡达》、《变形金刚2》、《2012》等美国大片的冲击,导致中国科幻电影票房一直不理想。之后几年国产科幻电影便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遇,国产科幻片虽不致灭绝却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片子。在这种国产科幻电影低迷的大环境下,《流浪地球》的成功试水将中国更多导演和投资方注意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趋势和它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内忧外患 近几年的国产影片无论在产量或是质量上都有着巨大的进步,但其中科幻电影的表现却一直差强人意。因此,对中国科幻电影困境形成原因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中外科幻文化底蕴的差异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有先进的空间技术作为奠基。可以想象空间技术是未来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灾害与天气预测,通讯广播,导航定位技术,还是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甚至是星际移民,星际战争,都需要空间技术。而目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打好发展空间技术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神舟发射,天宫升空,嫦娥奔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逐渐迈进了航空航天大国系列,但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现如今和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大力投入,年年都有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测试和运营体系。但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这还远远不够,而且空间探索并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为未来世界中不管是在经济,科技,政治还是军事上空间技术都占有很大的地位。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探测项目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较起来,项目还比较少,像美国对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都进行了探测,我们除了地球之外只对月球进行探测,所以升空探测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我们有一个卫星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去探测火星,但是毕竟是属于搭着人家的车,还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探测火星。虽然我们开展的项目比较少,但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探测目标的选择、科学预期的选择等等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讲虽然我们跟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比较起来在空间探测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自主,比如说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飞船等等完全是我们独立做的,而且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我们是属于第三家,欧洲空间局虽然探测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它还没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载人航天的工作,是跟美国合作的。应当说我们从火箭、从飞船、从卫星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的,实际上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是自己积累的经验,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积累之后,我们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空间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空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综合分析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

《《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 ...”和 “地球派 ...”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

海、杭州的路标宛然。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有删改)文本二: 围绕《流浪地球》,人们主要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好莱坞电影100大全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动作片颠峰作品!演员表演出色。 刀锋战士(1、2):新式吸血鬼动作片,非常另类和华丽。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呵呵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觉得比西部片还经典。 复仇:也是罗马尼亚的老电影,这部影片的枪战让人百看不厌。 三步杀人曲系列:干净利落的墨西哥风格枪战电影。 ) 第一滴血(1):有内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龙为数不多的好片。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夺宝奇兵-------------------这个更多的是冒险~不用说了~经典的一塌~ 第一滴血系列---------------导演特德.科特切夫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内蕴拍得太快人心.. 虎胆龙威系列---------------又是老一代经典动作电影~~永远忘记不了那个浑身是胆满身带伤的硬汉。 极限特工系列---------------这是一部"范·迪塞尔影片"... 非常人贩系列---------------弗兰克·马丁是个专门为黑道人物送包裹的“地下送货员”这次他发现包裹里面竟然是一个东方女子,他决定帮这个女孩逃生。 X战警系列------------------X战警1是为了被大众接纳而战,X战警2是为了生命而战,而X 战警3则是为了全球的变种人而战...

科幻电影发展史

科幻电影发展史 几乎自电影诞生之际,科幻电影就已经产生。100多年的时间里,科幻电影经历了成长、成熟、衰落、复兴、繁荣以及持续至今的增长阶段。科幻电影是人类现实科技与远大梦想的结合,然而未来科幻电影何去何从,一切都是未知。 大约从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这段时间属于科幻电影的成长期。1895年在法国上映的《机器屠夫》可以算得上是科幻电影的鼻祖。这部影片只有一分钟,却向人们展示了一只活生生的猪是如何从机器里进去而变成火腿、排骨等食品的。这里很准确地预知了未来的自动化工厂。而这种讽刺大规模、标准化的机器生产的题材,后来成为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永恒主题,使得各路导演编剧争相效仿。而1902年法国人梅里爱推出的《月球旅行记》则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该片首次动用了大量演员及特效,21分钟的时长讲述 了一个完整的太空故事。上映后反映热烈,一举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并且开创了科幻电影中独树一帜的”太空“题材。以致在整个1910年代,欧洲国家的导演们都在拍摄与外星人和太空战争有关的电影。然而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诞生,美国的科幻电影奋起直追,诞生了留名影史的《科学怪人》(1910)、 《化身博士》(1931)、《海底两万里》(1916)等优秀科幻电影。在1920年的时候,美国科幻电影完全独立于欧洲科幻电影,相比于欧洲科幻电影注重对未来的思考,美国科幻电影更注重惊险的情节、炫丽的动作以及高超的特技,代表作品还有《失落的世界》《神秘岛》等。 而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则属于科幻电影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美国科幻电影似乎改变了题材倾向,偏爱于拍摄疯狂的科学家之类的恐怖科幻。比如《科学怪人》、《科学怪人的新娘》、《科学该人的儿子》等。但除了此类作品,还是有诸如《金刚》的其他类型科幻电影。 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则是科幻电影衰落期。当时盛行外星人理论,以致好莱坞导演都钟情于外星人题材,这一点上,美国科幻电影的思想倒是落后于欧洲。 《不明生物》《火星人入侵》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但是老旧的题材让当时的科幻电影很不受待见,几乎所有的科幻电影都是”票房毒药“。科幻电影陷入了短暂的衰落阶段。 但是,随着1968年《人猿星球》和《2001太空漫游》的横空出世,科幻电影迎来了它的复兴阶段,甚至远超以前的盛况。《2001太空漫游》堪称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场面宏大,但细致入微,拍摄技巧也是令人惊叹不已。而影片中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探讨,也成为了科幻电影的另一个永恒主题。 1970年开始,科幻电影正式进入了繁荣阶段,一大批优秀的导演脱颖而出,一批批的优秀科幻电影不断诞生一一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以及伍迪?艾伦的《傻瓜大脑科学城》。80年代好莱坞特效技术的进步让观众们有了更佳的观影体验,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航天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我国的航天科技从无到有,成功研制出长征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航天科技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 一、制成功了各类战略战术导弹武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二、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不同轨道的人造卫星。 三、火箭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能承揽各种轨道、不同重量、多种用途的外星发射服务。 四、天战线研制成功了多种人造卫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已有9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留下了身影。 六、间站技术。中国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对接。其他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

的进行中。 尽管中国已跻身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还比较少,应用卫星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特别是与航天技术发达的俄罗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奋斗 目标,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主要承担我国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等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民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任务。 我们坚信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定能占据世界的龙头位置。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科幻电影发展简史

科幻电影发展简史 作为一个科幻电影爱好者,略略研究了一下科幻电影的发展史,也找过一些老电影来看过,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真的得说上一句不堪入目,但是这总归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没有简陋的过去,也就没有科幻电影辉煌的现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以后的科幻电影不论在画面效果和理论体系上都会更上一层楼。 一、起源 1、说起科幻电影,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的起源:科幻影片根治于文学作品,如果算上柏拉图具有空想色彩的《理想国》,科幻文艺上溯至公元前四世纪。 2、当然基于小学的时候的必读科目的影响,对于科幻文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法国凡尔纳的一系列作品。他和英国威尔斯以离奇的幻想小说为后代科幻作家奠定了基础,其作品中技术成了决定性因素。 3、1926年,美国《惊奇故事》出版,创造了“科学幻想”这一名词,其缩写为“SF”。二战以后,这一概念在电影领域普及并成为公认的惯用术语。 二、概念 1、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 2、对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必须能做出现实的解释,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尽管具有随意性,但重要的是内容框架必须有相应的科学依据,作品中自然会涉及伪科学,但不起决定左右。要区别于恐怖电影和幻想电影。 三、发展 二十世纪十至二十年代 1、法国乔治梅里爱便自行研制出自己的摄影机,并把魔术剧院改作电影院,还搭建了法国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902,《月球旅行记》为他赢得了“科幻电影之父”的声誉。 2、狂人科学家登场。1910,《弗兰肯斯坦》,1914,《蒂贝博士的疯癫》。1919,德国幻想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德国影片中阴郁沉闷的情调可以看作人们对即将来临的法西斯残酷统治下的一种下意识预感。

【免费下载】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瞭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杨保华: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 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自身特 色的发展道路。我国卫星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简要说,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一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以“东方红”一号肇始,我国卫星技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1984 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卫星技术又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连续取得多项新成就。最新的一项成就是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导航 卫星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是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 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后,我们又开展了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后续研制任务,初步计划在2011年前后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之后发射无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相当,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发射“天宫一号”后两年内,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三是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了我国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军的第一步。、 天地一体化成效卓著 《瞭望》:自“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以来,中国空间技术应用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保华:40年来,我国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返回式遥感卫星是一种主要用于国土普查的遥感卫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卫星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轨工作时间由3天增加到27天,至今发射和回收了22颗卫星,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空间遥感资料。这些资料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求,而且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地质勘探、森林调查、石油开采、港口建设、海岸测量、地图测绘、铁路选线和考古研究等方面。 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我国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系统,促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和卫星教育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业务应用。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卫

从近期好莱坞科幻片看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从近期好莱坞科幻片看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1.科幻片的由来 2.好莱坞科幻片的发展及近期的好莱坞科幻片 3.中国科幻片的发展及近期作品 4.两者比较原因、 科幻片,一种由人们幻想而来而又不失科学理性支撑的故事片。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而萌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人类命运的一个窗口。由科幻小说发展而来的科幻片无论是表演手法到题材都显得异彩纷呈,新技术,新元素不断的被加入到科幻电影中,这其中少不了商业利益的驱动,正是凭借这些,科幻电影一次次突破人们的想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世纪的法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影片,但随着美国在科幻电影方面的努力追赶及生产了当时具有特别意义的一部影片《海底两万里》,凭借着传奇性的情节、惊险的动作、高超的特技与当时欧洲国家真正拉开了距离。1930年,好莱坞科幻影片的题材开始变得多样,大量的出现了科幻系列片,其中还带有悲观,恐怖的色彩,代表影片有《科学怪人》、《科学怪人的新娘》、《科学怪人的儿子》等。1950年,由于冷战的影响,以美苏竞争为题材的科幻影片出现并了科幻电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本片讲述了一个星际旅行的故事,一群宇航员在太空中被飞船的人工智能追杀。片子中出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最经典的镜头是在非洲大陆上,一群灵长类动物仰望天空,一块神秘的黑石教会他们制造自己的武器。在这之后也出现了科幻电影史上的丰碑,有对核战争的反思《人猿星球》、讲述原力的诞生的《星球大战》,此片也被人们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也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科幻影片、有讲述外星神秘生物体的《异形》、《E.T》、还有我很喜欢的《终结者》、《变蝇人》《黑客帝国》等等。从1980年至今,好莱坞的科幻影片技术都在高速的发展,许多好莱坞科幻影片深受大家欢迎,今年大热的科幻影片就有《阿凡达》、《嗜血破晓》、《爱丽丝梦游奇境》、《钢铁侠2》、《怪物史莱克4》、《魔法师的学徒》、《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在中国,鲁迅是中国关注科幻小说的第一人,其后有徐念慈,他们都先后翻译了多个国家的著名科幻小说,而徐念慈先生在其一本随笔性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打破了当时中国科幻小说的空白,其中一些名词如:“磁极”、“造人术”“脑电”等,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种时髦新词。此后,中国的科幻小说陷入沉默,其中也只出现了寥寥的较为出色几部作品。1979年,童恩正提出了以普及的科学观为己任的主张,才真正有了科幻小说作品的创作。公认的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应该是1980年张鸿眉导演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当时是在《星球大战》的带动下而尝试的,影片讲述的是科学家赵谦的故事。他因拒绝把高效原子电池的专利权出售给一外国公司而被害,他的学生陈天虹带着电池出逃的途中,驾驶的飞机被公司击落。珊瑚岛上的马太博士救了陈天虹,最终马太帮助他用自己研制的“死光”击毙了公司经理。从而歌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当时影片中那些带有神秘色彩和奇异景象的海底工厂、海底长廊、水下电梯、新型实验室、威力强大的空间放电、激光大炮,这些新奇大胆的布景给当时的观众很大的惊喜,受到了当时中国观众的欢迎,影片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可以说非常成功。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史英文版介绍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史英文版介绍 As one can conclude from the term science-fiction movie, these films have a background of an advanced, fictional technology that is normally set in the future. Most of these movies have in common that they expose their own vision of the future, with new technologies commonly being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 in these hypothetical worlds. Besides visions about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areas, the given context of this work concentrates particularly on computer interfaces. As a part of the seminar "Intelligent Spaces" approaches of mainstream science fiction motion pictures are extracted and analysed regarding their references in real-life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designs. Similarities to ongoing researches will be outlined - especially to those, which are presented by other talks of this seminar that have already taken place. To be able to draw comparisons to reality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view the ideas and visions of a movie on a relatively abstract level. At first some key factors that determine or influence the design of HCI in movies will be discussed. Starting from this viewpoint numerous examples from selected movies will be observed.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material that was at hand, we cannot claim to provide a complete overview of all movies, but the available selection should suffice and allow a representative inspection of the movie scene. We will start with a review of movies that do not show any concepts at all or merely a dapt common everyday techniques of that time. The second and main part introduces visionary interaction design,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reas of interaction technologies, followed by a brief view at a couple of satiric movie scenes an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work in the end. First, the 19th to in the 1920s, Hollywood sci-fi growth. 19 century, with the science fiction film of color film also almost and entertainment, was born in France, for example in 1895 "machine", the 1897 butcher "a 20th century surgeon", etc. But these movies, perhaps more like film technology in use of magic. Until 1902 French launched the trip to the moon meili ella record "(Le Voyage dans la Lune), just marked the first real sense of science fiction movie appear. In 1910, Europ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France and Britain, it seems that the filming of alien and future war theme befriends the lead on. But with Hollywood studios system's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United States in science fiction film

浅析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与发展

87 传媒实务·传媒业态浅析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与发展 摘 要:制作优秀的科幻电影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经道路。本论文针对国产科幻电影发展的客观趋势,从我国科幻电影目前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并探讨了目前成熟的欧美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成就,以及国产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道路。 关键词:科幻;影视特效;中国传统文化;好莱坞模式 中图分类号:J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9)02-087-03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5462757.html,ki.11-4653/n.2019.02.019 文/周溪琳 绪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影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电影在反映的角度、镜头运用、美学角度都有所突破。电影艺术家,从第三代导演谢晋到第五代导演陈凯歌,他们的影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文艺到商业,可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事业的进步。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也得到了巨大的拓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银屏数量急速增长,自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总体票房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众多发达国家从而达到了世界的领先地位[1]。然而,在中国电影繁荣的背后,有一个电影领域却略显单薄,这就是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科幻屈指可数,优秀的影片更是少之又少。据资料显示,自1995年至2008年的14年间,美国科幻电影的数量是共计222部,而中国科幻电影的数量是1部,《魔比斯环》仅仅只是美国的1/200。《魔比斯环》讲述的是一个白人小孩杰克穿越时空隧道“魔比斯环”寻找父亲的故事,从主人公的外形设定,到故事情节的设定全全模仿西方。历时5年时间,耗资1.3个亿,400多名动画师的高投入,在国内票房收入仅仅只有300万。影片的制作团队是全球3D 电影界的顶尖高手,已经达到了国际最顶级水平,然而上映后却在国际以及国内市场反响平平。目前,2018年在中国的电影票房前二十名,有五部都是美国科幻电影。分别是第五名《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票房数为23.9亿,第七名《毒液:致命守护者》,票房数为18.66亿,第八名《海王》,票房数为17.32亿,第十一名《头号玩家》,票房数为13.97亿,第十九名《蚁人2:黄蜂女现身》,票房数为8.31亿。这表明中国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的需求是很大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市场也是很巨大的。我们不禁开始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短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 1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现状 1.1自建国以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 1.1.1数据分析 中国科幻电影的起点在于1980年的一部名为《珊瑚岛上的死光》,这部电影是根据1978年的一部获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科学家陈天虹发明了某种高科技产品,然而这个产品却让他卷入了一个大国的经济斗争,陈天虹想要带着产品回国,可是半路飞机却遭事故,坠落太平洋。可陈天虹和产品却被华裔博士马太拯救了,两人一起齐心协力,联手反击大国的商业竞争。《珊瑚岛上的死光》可谓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鼻祖,影片上映后迎来了巨大反响[2]。然而,中国科幻电影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越演越热反而是越来越暗淡。直至现在,中国科幻电影依旧没有完全成熟的作品,国内市场依旧被美国科幻电影垄断。 1.1.2生产内容:剧本内容,视觉表现内容 科幻电影的成功取决于优秀的剧本故事以及震撼的视觉特效。目前,已经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在于影片的视觉特效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然而优秀的故事确屈指可数。例如,2006年上映的影片《魔比斯环》,故事情节全盘模仿西方,影片上映后引起一片哗然,观众对于中国制作的电影却用外国小孩的主角设定十分不理解并且排斥。不被观众接受的故事自然票房也会不尽人意。但与此同时,2019年刚刚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却收到了票房、口碑双双大丰收。该部电影丰富了国产电影的类型,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国产科幻电影创作的巨大潜力和空间,用中国的眼光和创造性的思维讲述中国科幻故事,才是被大众所喜爱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