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传统的“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种古老的学说,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是,它具有我国古代哲理、美学、,c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我们今天以科学态度去深入探索它,对阐明我国传统建筑理论会有所裨益。关键词:风水生气,天人合一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木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不过,近代以来,尤其“五四”以来,中国学术大都借助西学方法来整理研究,很长一个时期,凡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抵触的传统学术,往往被轻蔑,甚至被嗤之为封建迷信。比如中医,因阴阳五行、脏象温病、气脉经络诸说与西医迥异,也曾一度被崇尚西学者斥为巫医,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竟都一再明令取缔中医。传统的风水术,尤其是在民间传承流行的,颇重五行生克、吉凶祸福之说,无稽拘忌既多,迷信色彩尤著,因此在学术界,几乎一直被视为十足的传统文化糟粕,被人们鄙薄和摒弃。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中,直至最近以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深入探索,以致风水理论的渊源、沿革、宗旨、内

涵及其对我国古代建筑实践与理论的影响、价值,都因此成了未曾揭示的学术空白。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成就瞩目,但也明显地存在着空白和缺环。在营造学与造园学之外,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就一直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理论揭示。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古代及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但这种实践成就有无理论指导?就颇多疑问。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标准化方法的早熟,使设计同营造有了明确分工,单体建筑的设计大大简化,古代建筑设计因此得以专注于空间的总体组织处理,加上世代因承,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所以能够以敏锐而准确的尺度感和娴熟的空间艺术处理技巧,灵活而妥善地运用各种建筑体型,结合环境包括自然景观进行各种规模的建筑组群和空间组织,达到极高造诣。也有一些研究者,不满于这种纯经验的解释,认为中国古代哲匠精于此道,是经过潜心研究的,包括哲学、美学的理论思维。但探析这些理论,却也只能在引鉴西方建筑理论的同时,借用中国古代传统画论、文论及造园理论等来加以分析研究和阐释。这种种努力,自然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归根结蒂,终未能消除这样一个不近情理的矛盾印象:在自然与人文环境景观和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艺术处理方面,中

国古代建筑实践确有极高成就,但在理论上却呈空白状态。人们不能不怀疑,这种理论空白,会不会同传统风水理论研究的学术空白有关?

中国风水格局的构成、生态环境与景观摘要:

风水是我国传统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虽有迷信的色彩,但亦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是我国初级的环境科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论中基地选址的基本格局。至于建筑的空间构成,则采用封闭型,注意取得人和自然的谐合关系,使自然山刀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诸效果。风水理论受到了中国儒、道、释诸家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其中虽掺杂了许多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一个居住地点的形成发展及兴衰,是由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所影响、所决定,自有其客观规律,并不是都能纳入或符合"风水"的理想模式,即使符合了风水的理想模式,也不见得就都能产生风水所谓的吉凶祸福的效果。但若剔除风水的玄虚迷信的糟粕,毕竟还可以发现其中合理的成分。此外,它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所有这些,对传统住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正面的作用。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的考虑。可以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即已产生的一种环境设计理论和初级的环境科学。

1.风水格局与生态环境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所谓负阴抱阳,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岗阜的左辅右弼山,或称为青龙、白虎砂山,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宅、村的情况下)或弯曲的水流(村镇、城市);水的对面还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但只要符合这套格局,轴线是其他方向有时也是可以的。基址正好处于这个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基址的基本格局。具体来说,理想的风水格局应具备以下的形势,名称及相应位臵如下(如图1);

1,祖山:基址背后山脉的起始

山;

2,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

3,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

后的主峰,又称来龙山;

4,青龙: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岗

阜,亦称左辅、左肩或左臂;

5,白虎:基址之右的次峰或岗

阜,亦称右弼、右肩或右臂;

6,护山:青龙及白虎外侧的山;

7,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

8,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

的远山;

9,水口山:水流去处的左右两山,隔水成对峙状,往往处于村镇的入口,一般成对地称为狮山、象山或龟山、蛇山;

10,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山脉;

11,龙穴:即基址最佳选点,在主山之前,山水环抱之中央,被认是万物精华的"气"的凝结点,故为最适于居住的福地。

不难想像,具备这样条件的一种自然环境和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是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的。我们都知道,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整小气候,果林或经济林还可取得经济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总之,好的基址容易在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营中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自然也就变成一块吉祥福地了。(见图2)

图片说明:

图1风水观念中宅、村、城的最佳选址。

图2村镇选址与生态关系

2.风水格局的空间构成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

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而村镇或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之外的又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它的空间构成的基本模式见图3、4。

图片说明:

图3多层次的空间封闭结构是中国传统的规划设计思想。

图4村镇风水格局的封闭式空间构成(A)及基本模式图(B)。

3.风水与景观

风水学说虽然是按照"气"、"阴阳"、"四灵"、"五行"、"八卦"等风水学说来考虑的,但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所以,追求一种优美的、赏心说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风水的观念之中。居住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也要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按照上述理想的风水选址,常包含以下的景观因素:

1,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为基址背景和衬托,使山外有山,重

峦叠蟑,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风景的深度感和距离感(如下图)。

2,以河流、水池为基址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而隔水回望,有生动的波光水影,造成绚丽的画面(如下图)。

3,以案山、朝山为基址的对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两重山峦,亦起到丰富风景层次感和

深度感的作用(如下图)。

4,以水口山为障景、为屏挡,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使入基址后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图7)。(如下图)

5,做为风水地形之补充的人工风水建筑物如宝塔、楼阁、牌坊、桥梁等,常以环境的标志物、控制点、视线焦点、构图中心、观赏对象或观赏点的姿态出现,均具有易识别性和观赏性。如南昌的滕王阁选点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临江要害之地,武汉的黄鹤楼、杭州的六合塔等,也都是选点在"指点江山"的选景与赏景的最佳位臵,均说明风水物的设臵与景观设计是统一考虑的(如下

图)。

6,多植林木,多植花果树,保护山上及平地上的风水林,保护村头古树大树,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和植被,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湿度,选成良好的小气候,而且可以形成鸟语花香、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

7,当山形水势有缺陷时,为了"化凶为吉",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办法达到风景画面的完整谐调。有时用调整建筑出入口的朝向、街道平面的轴线方向等办法来避开不愉快的景观或前景,以期获得视觉及心理上的平衡,这是消极的办法。而改变溪水河流的局部走向、改造地形、山上建风水塔、水上建风水桥、水中建风水墩等一类的措施,则为积极的办法,名为镇妖压邪,实际上都与修补风景缺陷及造景有关,结果大多成为一地的八景、十景的一部分,形成了风景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依照风水观念所构成的景观,常具有以下的特点:

l,围合封闭的景观:群山环绕,自有洞天,形成远离人寰的世外桃源。这与中国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学,陶渊明式的乌托邦社会理想和其美学观点,以及士大夫的隐逸思想都有密切的联系。

图8 :根据风水理论常需在山上建塔,水中建阁,河上建桥及修筑其它风水建筑。这些建筑往往成为村镇标志,风景构图中心或观景点。

2,中轴对称的景观: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为两翼;以河流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格局或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这又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礼教观念有一定的联系。

3,富于层次感的景观: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案山外之朝山;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均构成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富有空间深度感,这种风水格局的追求,在景观上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画构图技法上所提的"平远、深远、高远"等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

4,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笔架式起伏的山,金带式弯曲的水,均富有柔媚的曲折婉蜒动态之美,打破了对称的构图的严

肃性,使风景画面更加流畅、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透过玄学迷信的帏幕,我们可以看到,实质上做为一种环境设计的风水术,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方面,不仅十分注意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也同样重视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问题。在这种环境设计中,景观设计,功能与审美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际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诸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图片说明:

图5风水山与风水池的背景及前景效果。

图6对景山--朝山或案山的常见选形。

图7水口山及附带建筑的景观。

图8根据风水理论常需在山上建塔,水中建阁,河上建桥及修筑其它风水建筑。这此建筑往往成为村镇标志,风景构图中心或观景点。

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

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 摘要:建筑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利用自然中的可用资源和材料建造的构筑物,例如,房屋、桥梁、寺庙等等。而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理解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应该相适相宜、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种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出发点,注重自然、建筑和人类三者之间关系的建筑理论为生态建筑学。而传统的风水理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实用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物的选址、朝向和内部布局在某些方面都讲究风水,这里面虽然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生态建筑学中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以供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参考[1]。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理性表达 不容置疑的一点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传统风水理论被注入了一些迷信的内容,这就导致很多人对传统风水理论有了一定的误解,认为它只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鬼神之说。但是,这种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结果。不容忽视的是,剔除迷信成分,传统风水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建筑。风水主要观察地势地貌,主张将天道运行、地气流转和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与生态建筑学的某些方面不谋而合,更确切地说,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传统风水理论能够更好地使建筑与自然彼此适应。“因地制宜”在构造

建筑物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坚固程度和所用材料等内部因素,又要考虑环境等外部因素。环境因素也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也说明了传统风水理论在建筑物的构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 1.1建筑物的选址 无论是古代皇帝选择陵墓,还是平民百姓选择房屋,都讲究要选择“风水宝地”。甚至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讲究“风水”。这说明,风水从古至今都是建筑物选址的一个方面。但是,讲究风水不全是迷信问题。抛去迷信的风水理论更加注重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在选址的时候讲究风水,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居住环境。例如,在选址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岩石突兀、植被稀疏、地势险峻的地方;不要选择四周都被山体环绕并且四周而封闭的地形;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也不适合人们居住。以上选址时要注意的风水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生态理论。在人类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已经证实了其可靠性。地势险峻的地形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对人们自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而四周封闭的地形一般不容易通气,久住会损害呼吸系统。并且此类地形一般昼夜温差大,不利于人们的居住。避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更是能够对人们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也有利于建筑物的持久[2]。 1.2建筑物的朝向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人们都讲究“坐北朝南”,就连古代的

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文化分析

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文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02T11:24:28.67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陈渊韬 [导读] 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内涵,然后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内涵,然后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传统风水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结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传统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18-02 1.引言 古人在建造住宅时,非常注重住宅的选择以及室内结局的布局及摆放,这其实是一种建筑风水文化,所以风水文化在古代有非常高的实用性。研究传统风水建筑文化,旨在借鉴传统建筑中涵盖的风水美学,让其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建筑设计,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2.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内涵 风水又被成为堪舆,其中堪代表高处,舆代表低处,表示的是地势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用抽象的气结石自然环境,认为气的运动规律即为自然的秩序,进而采取自然的行动来获得平安及快乐。 在古代建筑中,对住宅的风水选址,其实与现代城市规划有很大的相同点,甚至有些观点至今看来人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水准[1]。但是同城市的选址相比,古代在居住建筑的选址上有复杂的体系,这对传统建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传统风水中,相宅之法主要区分为形法、理法以及日法。其中形法注重对自然地理、生态景观等的审辩及选择;而理法与日法主要源于古代巫术中的占卜术,讲究建筑的朝向、时辰的吉凶[2]。对于理法中的定向与定时,其实至今被人们沿用,即在房屋的建设上,要求坐北朝南,这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设置方式。然而在目前,人们常常会认为风水学属于一门缺乏科学依据的学科,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及断层,并且还有的是一些古代的经验到今天依旧不能被科学证实,因此人们常常会对传统风水文化产生一些误解,然而如果我们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风水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科学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风水建筑是建筑美的重要分支,借助传统风水理论,中国传统建筑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从传统建筑美入手。 3.1 对称美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突出的特征是对称之美,对称美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比如鸟类的翅膀是对称的,树叶两侧也是对称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称美最极致的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紫禁城,该建筑群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人民的智慧,同时彰显了中国古人审美观的博大精神,这种总体布局及建筑造型左右相同的方式,可以让人体会到一种和谐的整体美以及对称美,这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严密的背景下,这种建筑布局不仅是一种美,更是君尊民卑的体现。 3.2 和谐美 中国历来对美非常讲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如楚国大夫武举就在将美作出了一个定义,认为:“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该定义道出了美和谐的特征。此外,在古代帝王及官员的陵墓设置上也非常重视建筑同大自然的和谐,古代帝王的陵墓往往与横向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这样可以是皇帝陵寝呈现出气势磅礴。并且在陵寝的布局上,还涵盖了大量的风水文化,比如在小山包上建造殿宇,陵寝的外部建筑稀散,但是越接近地宫,建筑的密度越大,这使得整个陵寝极具和谐美,反映了古代君王对美的追求。此外,陵寝建筑也随着山势的变化发生改变,这体现了建筑顺应自然的观点,使建筑景观实现人文美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3.3 比拟美 传统风水理论中认为,在选择住宅地时,应选择雌雄交合指出,穴则为阴阳交合之区,风水学中的“穴”主要有生生不息的含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3]。实际上就是将生机勃勃的象征手法应用到理想住宅的建设中,以传统风水院落为例,北京的四合院,大多为坐北朝南,中间平整虚空,象征着一个双手的怀抱,正张口向天纳气。 4.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下,以城市建设为中心。但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当前众多的城市已经将山峦夷为平地,将河流约束流向,这看似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如果稍加变通,依旧能够找出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水宝地,如在考察城市的风水状况,可以将一栋栋高楼大厦看成是山峰,将下方四通八达的道路看成是溪水与河流。因此对于城市建筑而言,建筑环境的坐落位置虽然没有像传统宅基一样与山峦与河流有紧密的关系,但是却依旧可以用抽象型的转化方式来辨别出风水宝地,遵循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基本要素,能够充分利用各区域的天然优势,使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书籍是《易经》,在内容中包含了天象与地理各个方面的风水知识[4]。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借鉴与研究易经风水学同现代建筑及现代环境的联系,使传统风水理论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服务,使得建筑师在设计居住环境时,不再单单追求建筑物外的豪华,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温馨、舒适、实用,以体现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风水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有很多人依旧认为风水学是迷信,这样对传统风水建筑理论的传承及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充分明确建筑文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国依然有很多古代传承下来的建筑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祖先根据社会活动以及生活经验而不断总结而建造出来的,所以在中国建筑文化当中,建筑风水文化都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对风水文化的支持,充分借鉴风水建筑文化的美学特征,使传统风水理论及传统建筑文化得到发展与传承。 5.结语 总之,传统风水作为我国一种影响建筑、绘画、诗歌及园林的古老门类,将风水理论与传统建筑设计结合,能够将建筑的艺术空间处理的更加合理,并且使建筑的形式感更加强烈,达到建筑住宅空间的合理应用以及空间舒适度的提升,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建筑。对传统风水建筑文化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并理解先人的建筑理念,以便在当前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8-06-19T15:32:25.4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殷园园 [导读] 在园林设计理论中,风水学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风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概念上的划分也比较细致。 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广西防城港市 538001 摘要:在园林设计理论中,风水学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风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概念上的划分也比较细致。风水在我国的实际作用多用于现场的勘察,在方向与位置的确定上有着比较全面的内容,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知识学问。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完善,并且科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风水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封建迷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风水实际上在我国的文化体系组成中是一种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内容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这一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地理的融合。它在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城镇、弘扬中华文化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更令中外之仁人志士获教殊多,深受启迪。因此,我国的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设计工作也有了极大的必然联系。本文对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规划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风水理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植物风水 引言 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包含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能够将其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内容,通常包括场地环境选择、硬质景观设计以及软质景观设计,其中软质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搭配更为重要。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园林景观发展至今,其中的风水因素也在不断融入其中,在整体上也将决定一个地区的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风格与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考方向之一。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都渗透着风水学的影响,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决定着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风格,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园林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手段,代表着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建筑选址中,选取最为合适的地理位置,充分应用风水理论,完善园林景观,并在植物的选取和搭配上有着一定的效果,更能体现设计的质量。科学合理地运用植物这种规律和生物场,有利于改善城乡的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风水与园林设计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提高我国的整体园林设计水平,是作为园林工作者的终身目标。 1中国传统风水的基本理论 风水从字面上可以分为“风”和“水”2个部分。风水理论是一门结合了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风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阴阳、五行和干支生肖。其中,阴阳最早起源于夏朝,从来自阳光的向背角度而言,物体背阴的一面称为“阴”,物体向阳的一面称为“阳”。通过进一步延伸,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现象。再从现代科学分析,任何物质都存在正方两个方面,如自然界昼夜交替变化,四季气候年年变换,周而复始等[8]。五行的说法最早见于董仲舒的《尚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5种元素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五行元素既有被生的一面,又有生他的一面;既有被克的一面,也有克他的一面,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存在,就能使事物达到阴阳平衡和相对稳定[8]。我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思想主要是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包含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2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向 2.1“天人合一”的应用 传统风水理论中,有着明确的要求。“天人合一”概念的着重强调,大部分园林景观中直观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将风水的原理体现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出整个园林的艺术风格,将人与自然环境紧密有效地融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情况,设计理念也要改变,风水概念的融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划分,在开始设计时充分考虑和研究物种特性的保存问题,确保平衡性。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的植物,考虑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的空间,确保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和生长位置,促进植物健康茁壮地生长。在规划工作中,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因素,综合进行规划,使园林景观具有环境调节的作用,朝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 2.2阴阳平衡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阴阳平衡也在极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哲学辩证思想,并且设计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极大程度上可以利用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较为合理的搭配,使之在园林内部形成独特的美感,使得我国的园林景观具有更浓重的艺术感觉。其中也在主题上比较直接,对高雅通俗之间的具体关系也能够进行清楚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在表现手法和结构上都有着较强的渗透[2],在我国的一些大型的公园景观中对其就存在直接的体现;在植物种类上,根据不同植物间的属性,可以从中判断出需要阳性或是阴性元素;通过对属性的观察,也可以进行植物之间的具体选择种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植物的习性有着充分的了解,设计工作也将阴阳属性的具体划分而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在考虑好植物的种植环境与具体的生长需求后,进而对美感进行设计,使园林景观在整体上具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观赏风格。 2.3五行相生相克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五行相生相克则是指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五行理念来布局,不仅可以改善园林景观的审美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景观的价值功能。比如,在公园中种植一些榕树、蒲桃树、秋枫树等,能够达到改善环境,调节人们心情的效果;五行中属于火元素的植物有龙血树、木棉以及红铁等,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调节心脏和神经,同时,五行相克的原则也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植物造景时,要注意各种不同植物之间的相克性,比如,在松树旁边种植葡萄,葡萄就会不结果。总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不同植物生克制化的五行关系,既要营造园林景观的艺术美,又要发挥植物的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也将对我国的园林设计起到指导的作用。风水是我

风水理论对传统城市规划的影响

风水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西华大学(班级:建筑学2班学号:2010080701213 姓名:张光良) 摘要:在我国历史上,风水与古代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本文分析了风水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和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多种影响。 关键词:风水理论由来发展古代城市规划影响 风水祖师爷郭璞古本《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藏风得水就成了风水的关键。风水古称堪舆,风水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和自然息息相关。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依山傍水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风水所具有的的独特模式与环境相互协调思想,不仅对古代村落,建筑,道路,园林等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和形象的影响非常巨大。中国传统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的要素,城市与山水相互融合,相互映衬,显然城市与山水一体的构造和城市布局和形象的选择都和风水理论密不可分。本文描绘了风水理论的由来以及发展和对传统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风水理论的由来及发展 (1)早期风水学—堪舆学 现代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中国大地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我国先民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寻求适宜居住的环境,对大地山川、河流、日照、寒暑风霜进行细致的观察、独到的分析、堪称科学地总结,建立了宜居的指导学说—古藉称为堪舆学。 堪者为高、天之意,舆者为低、地之意,堪舆就是对天地之貌的概括。从河南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和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可以知道,距今7000年前中国先民已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大多选择依山伴水之地,建房筑屋成村定居。距今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村落已有500*800米之大,前河后山;距今7000-5400年间的河姆渡村遗址,发现23*7米上下两层的干栏式木建筑遗迹,已有榫卯结构,显然是为了适应多雨和潮湿环境的需要。 距今4000年前,(公元20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原始社会到了最后阶段,中国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观察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理论色彩。《太平御览》中描述过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伏羲氏,居于方坛之上,仰望天象,俯察地形,参考龟甲,画出八卦。公元前2070-1620年的夏朝,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蚀纪录,采用干支记日法,已注意了节气的变化;已有了国家的建制,由于不断发生的战争,都城的频繁迁移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村落人居环境的观察已有了整体和局部的指导要领,形成共识。提出了阴阳的区分和变化的理论,归纳了世界万象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和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后世称为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先民当时认为“天圆地方”自己居于中心,中华、中国之名由此而生。为观察和定位的需要,建立了东西南北中的方位概念,并用“青龙、白

风水理论对园林的影响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风水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园林规划布局、园林植物的种植培植、园林借对点补组景手法、水口园林等,都是从风水理论中借鉴和变化而来的。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 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北宋时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1] 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由低变高,唯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擬。……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 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园冶》在“相地”过程中把造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类型,尤以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受

园林风水格局

园林风水布局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 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北宋时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1] 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

由低变高,唯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擬。……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 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园冶》在“相地”过程中把造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类型,尤以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受风水思想影响最深,最能体现风水理论的环境景观要求。如山林地:“园地惟山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分析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1T15:10:35.7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作者:金梅珍 [导读]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其城市及建筑的布局主要是以传统风水理论作为支持。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22100 摘要: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其城市及建筑的布局主要是以传统风水理论作为支持,根据传统风水理论的内容来看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再加上其没有相应的客观数据作为支持,因此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风水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摒弃。但是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一些理论观点所具备的特性逐渐被生态建筑学所认同,为此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水理论;生态建筑学;特点;建筑设计 引言 在生态建筑学中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种符合社会群落特征及生态发展需求的建筑布局,以此来促使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而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许多建筑布局的设计形式都体现出“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特点,例如“建筑设计”、“择址”等部分所表现出的生态、环境等特点,而这些内容与生态建筑学之间的联系也逐渐体现了出来。 1传统风水理论中“择址”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1.1对地理地形的认知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择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其择址主要是对建筑建设区域的规划,以此来达到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根据传统风水理论其择址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避开“瘦山”,“瘦山”是指一些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复杂、山体陡峭的区域,其强调了“瘦山”会产生“煞气”,而从生态建筑学的层面来进行解释可以将其定义为区域内生态条件较差导致居住人对此处产生心理上的负面感受,并且此类地理地形条件也易发自然灾害,与生态建筑学中生态居住的理念不符,因此此类地区并不宜居;第二,保证四周开阔,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有“井底局”的理念,其主要是指四周封闭的“谷地”地形,根据生态建筑学的分析来看,此种地形区域通风效果较差,温度变化也与人们的居住习惯有一定的差别,此种地形在发生如洪涝等灾害问题时危险系数更高,因此不适宜营建建筑群落;第三,远离灾害频发区域,风水指导下营建的城市,均择地于藏风纳气环水之所,极少有城市建成几年内即遭灾害的记载,进行科学整理后发现,风水择址最优的理论模型是“三面环抱、一面临水且视野开阔”的地形,即“龙真、穴的、砂环、水抱”。这样的地形符合安全要求和生态居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2对水文条件的认知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是传统风水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用水及水资源的配置,关系着气候环境等因素。在生态建筑学中必须要保证建筑与水的合理布局,以此来保证水体可以对周边环境、小气候进行调节,并起到降噪的作用。而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体现出了对水文条件的认识,其中总结了许多对水的使用及防御的建筑设计措施,此种对水文条件进行设计的方式可以为生态建筑学水文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在河流汭隩处选址,汭隩就是指河流弯曲成弓形的内侧,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风水上称之为“冠带水”、“眠弓水”,是大吉之势,而此种建筑与水文设计格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也属于合理的设计,其可以保证建筑基础的安全、稳定,满足生态建筑学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3对气候环境的认知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大气流动、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好风水须有好气候,还要注意待选范围的小气候或者微气候。“风”是风水中判断吉凶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气“乘风而散”,所以要“藏风”。古人发明了八风图,对风的性质和方向以方位时序绘成图,和现代设计中使用的“风玫瑰”异曲同工。生态建筑学认为基地不宜选在山顶和山脊,这些地方风速过快,更要避开隘口地形,这种条件下气流向隘口集中形成急流,流线密集成为风口。这个和风水中描述的“天斩煞”原理是相同的。 2传统风水理论中“建筑设计”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2.1建筑朝向的设计特点 中国所处地理位置为北半球,根据日照条件来看,若是建筑朝向设置为东西向建筑日照时间较短,而建筑朝向定为南方则可以使建筑获得最佳的日照条件,因此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有着坐北朝南的理念。根据传统风水理论中建筑设计的要求,在东西方向的墙面一般不设置窗户,而此设计理念的科学解释则是由夏季及冬季的主导风向所影响的,一般南北通透的建筑结构其在采光、通风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在生态建筑学中其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此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使建筑物的生态效益可以良好的体现出来,而传统风水理论坐北朝南、南北通透的建筑设计理念则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良好的应用,其与生态建筑学的理念相符。 2.2建筑内部的设计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有“声煞”这一理念,简单来说就是风声、水声或是一些其它因自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声音,在建筑中可将其定义为噪音,因此在其设计中主要是采用照壁及屏风来降低风速,减小因风所产生的噪音影响。在生态建筑学中可以参照这一理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选择远离噪音的地区,或是在建筑周边设计相应的绿化带,应用绿化带作为噪音的隔离带,以此来保证建筑不会受到噪音的干扰,同时还可以对建筑墙体设计空气夹层,进而达到“闹中取静”的建筑设计理念。 2.3建筑给排水的设计 “四水穿堂”是传统风水理论中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建筑格局,其可以对自然降水进行收集,以此来达到对水资源进行良好处理的目的,相应的古人用水也可以更加方便。而此种建筑设计方式可以为现今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在现代建筑设计时融合传统风水理论的理念,再加上科技设备的使用,可以更加高效的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使用,以此来贯彻及实现生态建筑学所提供的指导思想,使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3生态建筑学与传统风水理论的结合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尊重自然、生态、人居的和谐发展,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建筑的选址及设计中重视融于山水、贴近自然,其是

风水与中国传统文化

风水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与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有很深的渊源。 风水的现实作用和科学性(后面有例子),再加上人们趋利避害的需要,使得风水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风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背山靠水、前面开阔的地带可以种植桑麻禾稻。有池塘可以养鱼,右边有道路出行,左边有道路环抱,可以汲水洗涤。你看,这就是后来人们总结经验的理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一.风水起源 所谓“风水”的全称就是“风光山水”,无论天文地理、生态景观,“风光”和“山水”是主要纲目,核心概念是“气”,风水之学的基本原则是“藏风聚气”,有利于生命的发育,寻求最佳生态效应,实现理想的人生境界,这就是“风水”。“风水”的大纲是看“山水”,如果是山“有情”、水“有意”就是良好的生态景观,所谓“穷山恶水”就是不好的生态景观。所谓“龙穴”就是“藏风聚气”的生态和谐的优美环境。所谓“凶地”就是散而不聚、“无情无义”的消耗性环境,无“养育”之功而具“杀伐”之力,不能“养人”反而“害人”,生态恶劣,环境破坏,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得不偿失,徒劳无功。 风水起源于远古自然崇拜中对地形的崇拜。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风水的所有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气”展开,通过对气的控制、迎合、引导使人类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后世的昌盛。说到“气”便离不开形,形也古代文化与揭密迷信就是形状,这里就有地形、地貌之义,指环境状况。形与势凝聚而成气,形为气之所依,气为形滞,形为气之表,气为形之体,因而古代风水又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分。两派各有偏重,前者重在以山川势论吉凶,后者重在以阴阳、卦理论吉凶,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使人与自然和谐,人适应自然,自然为人所用,顺其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风水学从原始“葬经”开始就非常讲究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它强调“聚气”的根本,强调避开冲击性的伤害。它说“气”随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这些简单地概括起来便是:好的来气,能聚气,留气,和应该缓缓地散气。便是好的外部“风水”。借助风水来表达“气”的存在,这种抽象性学说,乍看似乎很玄,其实如果你从经验的体会中马上就会意识到,比如,借助风来形容“气”就非常形象。人类对风的认识也是借助于有动感的物件来体会的。古人诗句里的“风吹帘动”,是因帘动才知风。风吹可追溯到古人谓之气的解释。现代则不同,气可以经由许多不同元素而产生,故此在解释气的时候,知识更深厚,探讨更广泛。“深浅得乘,风水自成”这话里的学问很重要。深浅要靠丰富的风水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太深,则伤害;太浅,则气不足。恰到妙处,并且阴阳互补,刚好。易学里讲: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也是气的主要学说理论。风水从“葬经”到利用指南针作为室内调候的东西命,这种演化的过程都有很原始的科学原理,它是以人类生存发展取向为目的的。怎样选择优势加以利用,怎样发现劣势加以驱除,这便是风水学里常说的趋吉避凶。故此,购买新居时,大处着眼,高处有开阔地,顺势有承接地,平地有屏障,急水有湾,缓水临池,前不攻,后不冲,和平相处,绝佳风水。 二..中国古风水学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是非常实用和朴素的,是中国古代先贤在经历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摸索和总结一整套风水文化,这些风水文化随着后来科技的发展,经过多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为中心的布局理念,融合体系结构,风水理论的心 理学和其他跨学科的理论在今天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但是因为古人的理论描述过于神话,缺乏数据支持这一理论划分为封建迷信,生 态建筑学者发现其本质的优点对生态建筑类的引用。在这篇文章中,传统的风水 学真的,阐述其应用价值在现代生态建筑和改善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传统风水;生态建筑学;表达 引言 中国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风水 是一个全面的包括建筑、生态、景观科学,主要是自然、和谐、平衡的原理来研 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结合环境、地理、健康历史悠久的观察。生态建筑和 景观建筑是基于自然生物学的研究,与环境生态学共生关系,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与方法的景观科学理论,是现代建筑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和景观 建筑在风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要打破思想误区,实现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 的风水理论和实际回归设计。 一、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理论的相似之处 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建设生态提倡合理利用 自然景观保护的美丽风景,衬托美丽的建筑,通过建筑、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一体,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提出和谐,水并不是在复杂的地形是一件 坏事,但在景观。第二,生态建筑有一些环保理念,风水不仅教人们如何建造, 指导人们如何种植,如何挖掘,如何保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第三,生态建筑的建设和规划设计基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的基础上,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它是人们的研究,建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我们的目标是寻求 和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对风水的要求建筑、景观、规划布 局与操作相关的地形,风,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精神感应,生态建筑的设计 思想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有机风水的看法。 二、传统风水在生态建筑单体设计上的合理性 传统的风水,我们的祖先的智慧的结晶结构,由于其巨大的实用价值在今天 使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江湖术士,等使用,描述科学的建筑理 论的一个神话,暴利,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改变,想法是迷信已经被抛弃了。生 态建筑之后,学者们发现,这些神话背后的价值和生态建筑理论是非常接近的, 神话的建筑理论挖掘,使用后,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发挥价值。 (一)传统风水学对人们心理的合理影响 因为古代人类社会,科技不是很发达,所以很崇拜神,加上统治者的政治目 的和江湖骗子雄辩的,使传统的风水神化的描述,可以很容易地说服公众,人民 的意愿”、“并避免激烈,传统风水学一些洪水灾难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避免 给人们心理上的安慰。“形式”是指周围的物理环境,而“气”代表了人类心理学, 和两个相互匹配,互为补充。人的心灵是脆弱的建筑空间或内容的心理暗示,对 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传统的风水不主卧室设置吊灯,称:“太阳是精神”。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卧室与吊灯是人民“运气”会有不利影响。当然,这并不是一个“鬼”在工作中,没有“太阳是精神”,这只是一个心理现象在心理学。类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导读: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 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 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 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传统风水学的核心是“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虽然这两者各有侧重,但其共同关注的惟有一物,那就是“气”,即“生气”。 关键词:风水,人居环境,天地人合一,生气,相地 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但由于风水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长期被蒙上迷信和愚昧的面纱,多年来一直被当成文化糟粕,被学术界所摒弃,因此风水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也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问题困扰着全世界,于是,学术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重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学者的注目。强调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的中国哲学思想,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哲理的风水理论,对于将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并且充满审美情趣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 [论文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7882569.html,]化进程中积累的深厚的人居环境经验,为我们今天构建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和谐人居环境在指导原则和操作理论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 一、“天地人合一”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传统风水学的核心是“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传统的风水理论尊重环境的自在性,反对按照人类意志改造自然。自然环境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做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享,逆之则否”。虽然有人要说,古人对于自然的近乎神化的崇拜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技术的落后,但今天拥有发达技术的我辈,却因为伐林烧山、填湖种地、劈山修路等等随意改造自然甚至是逆自然之道而行的行为而饱受洪水、泥石流、气候恶劣等灾害的折磨,并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来退耕还湖、封山育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滥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之我见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之我见 中国文化不仅以悠久著称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称之为神秘文化,比如三皇五帝、三教九流、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等等。中国的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那种以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它可以称为俗文化。风水文化也在神秘文化之列,它是雅俗兼具的文化。风水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久远,其观念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深处。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风水这种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文化现象。 风水是一种文化,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风水涉及天地人三才文化、负阴抱阳的崇阳文化、趋吉避凶的择吉文化,还有善待万物的和谐文化、居中平衡的中庸文化,等等。中华民族文化心态如进取、谦让、孝道等在风水文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提到“风水”两字,可能大家都会暗暗打一个问号:到底算是科学的呢?还是算迷信。这个问题,确实难以确定是非。我们看问题的方法,也要调整一下。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的形态也是多姿多彩的,人们的需求也绝不是吃饱穿暖就行的。人是有思想、有向往、有追求的。所以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吃、穿、用,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需要理想、需要科技、需要艺术、需要文化。 风水是一门大科学,很难归于一门科学。风水是一种文化。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紧密结合的传统文化。积累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难免清浊混杂。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一杯清水,清彻见底,果然可贵。但一股浊流,澄清了就有无数杯清水在。”我们应当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炎黄子孙普遍认同的这种风水文化现象。中国风水中包含着深刻而系统的思维理念,与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相一致,这就是易理易构;包含着系统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中"形法"和"理法"集中包括了五千年来所形成的浩繁庞杂体系;中国古代的风水大师发明了中国独有的风水操作工具--罗盘;在现代中国大地上,从皇宫到民宅,从城市到乡村,尚保留着诸多风水古建筑,这是风水的活化石;乡村里还有可以给你随便聊起自己家乡风水特色的老人。用现代观点分析,尽管其中包含了许多与现代科技相矛盾的方面,但这是因将近一百多年来间断研究所造成的结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风水学中过去凭经验或统计概率上的普遍性认为正确的法则,现在也可用科学方法來解释了。如:光、声、电、磁、微量元素、微波能量、气流学说、力学原理等等。当然,风水学中仍然有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谜团。虽然时有应验,但不是每次都正确,尤其是某些门派中的玄妙法则。所以风水往往会被人看成迷信。其实这些玄妙的“谜”,也是有必要研究的。正因为世界上有了谜,才会有解谜的人出现。科学工作者就是解谜的工作者。风水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决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部份(风水术),也不单单是学术性的内容(风水学)。风水文化之中,有实实在在的物理的作用(科学部份),也有社会伦理性的观念、人文心理上的内容、哲学宗教性的色彩,甚至政治形态上的要求。中国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传统的“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种古老的学说,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是,它具有我国古代哲理、美学、,c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我们今天以科学态度去深入探索它,对阐明我国传统建筑理论会有所裨益。关键词:风水生气,天人合一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木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不过,近代以来,尤其“五四”以来,中国学术大都借助西学方法来整理研究,很长一个时期,凡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抵触的传统学术,往往被轻蔑,甚至被嗤之为封建迷信。比如中医,因阴阳五行、脏象温病、气脉经络诸说与西医迥异,也曾一度被崇尚西学者斥为巫医,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竟都一再明令取缔中医。传统的风水术,尤其是在民间传承流行的,颇重五行生克、吉凶祸福之说,无稽拘忌既多,迷信色彩尤著,因此在学术界,几乎一直被视为十足的传统文化糟粕,被人们鄙薄和摒弃。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中,直至最近以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深入探索,以致风水理论的渊源、沿革、宗旨、内

涵及其对我国古代建筑实践与理论的影响、价值,都因此成了未曾揭示的学术空白。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成就瞩目,但也明显地存在着空白和缺环。在营造学与造园学之外,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就一直缺乏深层次的系统理论揭示。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古代及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但这种实践成就有无理论指导?就颇多疑问。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标准化方法的早熟,使设计同营造有了明确分工,单体建筑的设计大大简化,古代建筑设计因此得以专注于空间的总体组织处理,加上世代因承,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所以能够以敏锐而准确的尺度感和娴熟的空间艺术处理技巧,灵活而妥善地运用各种建筑体型,结合环境包括自然景观进行各种规模的建筑组群和空间组织,达到极高造诣。也有一些研究者,不满于这种纯经验的解释,认为中国古代哲匠精于此道,是经过潜心研究的,包括哲学、美学的理论思维。但探析这些理论,却也只能在引鉴西方建筑理论的同时,借用中国古代传统画论、文论及造园理论等来加以分析研究和阐释。这种种努力,自然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归根结蒂,终未能消除这样一个不近情理的矛盾印象:在自然与人文环境景观和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艺术处理方面,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