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主要内容

一、《规范》修订背景

二、《规范》亮点与特点

三、《规范》的作用影响

四、《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五、执行《规范》注意事项

一、《规范》修订背景

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越来越重,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原规范的标准与路面设计指标不够协调

交通运输部三轮次、长达10年的的技术攻关,建立新一代路基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标准

近十年来,全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技术方面,发展新的技术,积累工程经验。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启动《规范》修订

二、《规范》亮点、特点

亮点1:首次实现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

国内外结构与设计指标

原规范存在问题

路基设计、施工检验与路面设计指标不一致

路基设计指标:CBR;施工检验指标:压实度

路面设计指标:回弹模量;施工检验:弯沉值

CBR值-表征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能,密实度-反映路基的密实状态。

路基设计状态与施工检验验收状态、道路服役状态不一致

设计状态:最不利季节,设计难以确定路基湿度和强度。

施工验收状态:最佳含水率

服役状态:平衡湿度状态

尚未充分考虑与交通荷载等级、道路服环境条件;

尚未充分考虑路基土长期性能演化。

问题:设计针对性不强,强度设计难以指导填料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不协调,难以回答服役时间。

新规范

统一路基设计状态、施工状态和道路服役使用状态,理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设计状态:服役期路基处于平衡湿度状态,即设计状态与使用状态一致

施工状态:标准湿度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路基设计控制:动态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压应变为验收指标

施工过程控制:填料类型符合设计要求,以含水率、压实度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路基交工控制: 检测路床顶面的动态弯沉或回弹模量值,检测方法可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贝克曼梁弯沉检测

建立了基于路基长期性能演化规律、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的设计指标体系,实现了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

亮点2:更新理念,以功能等级确定指标标准

首先根据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交通等级;

根据交通等级,确定路基性能的技术指标或参数;

以指标为目标,确定路基结构与材料设计方案。

强化排水、防护功能设计,兼顾绿色环境的要求;

显著提高了公路路基的长期性能,保证路基在各种环境因素和汽车荷载作用影响下的长期性能满足要求!

亮点3:基于原规范补充新内容,建立了内容完整的公路路基设计体系

1977年《公路工程设计准则》;第1次制定(JTJ013-86),1985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编制;第2次(JTJ013-95);第3次(JTG D30-2004);本次是第4次修订。三十年发展,建立了内容完整的路基设计规范体系

修订了路床厚度范围;

补充完善路基设计指标、控制标准与指标预估方法;

补充了低路堤设计要求;

新增了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

新增石笼式挡土墙、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

补充完善了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控制标准;

新增季节冻土路基,补充完善十八类特殊路基性能评价与控制标准、病害防治技术措施等。

亮点4: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推广绿色轻型支护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新增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

新增低路堤,修订利用软质岩石及特殊土填筑路基的技术控制措施;

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和石笼式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

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亮点5: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

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为依据,并与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协调一致;根据公路的特点,充分吸收了国内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法德等欧盟国家等)的先进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规范;

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试验方法等取得了跨越式进步;

实现了与国际主流的先进设计方法和标准的接轨,搭建了国际技术交流新的平台。

亮点6:实用性强,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新规范着重于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与指标参数、结构构造与材料要求、主要工程技术措施等;

规定设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参数测试条件、指标标准的取值原则;

严格界定各种技术方法和工程措施的适用条件与使用范围等。

三、《规范》作用影响

新规范遵循“安全耐久、节约资源、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显著的提高了公路路基长期性能,提升了公路路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公路路基运营安全。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规范》修订主要内容

1.进一步强调路基方案综合比选

路基设计总要求:1.0.5 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

路基方案类型:路基线位,高度;路基结构断面形式、填料的选择与处治、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和防护支挡工程等。

两个层次的方案比选:

第一层次是结合路线方案的工程建设方案比选,包括线位、路基高度、高填深挖路基与桥隧方案的比选;

第二层次是路基处理方案的比选,包括路基结构断面形式、填料的选择与处治、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和防护支挡工程等方案。

路基高度是公路设计中一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较高的路堤方案

优点:路床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路基长期性能较稳定;

缺点:占地较多、工程造价较高,易产生沉降变形和边坡稳定问题。

低路堤方案——填土高度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

优点:节约土地,对环境影响小,

缺点:气候环境、地下水将对路床性能影响大,易导致路床承载能力不足,引发路基路面病害。

注意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适用条件、配套工程建设。

进行不同路基高度及填筑方案的综合比选论证,合理确定路基高度及其填筑方案。

2.路基结构设计指标与标准

(1)路基结构性能影响因素

汽车荷载作用:荷载越大,路基工作区深度大,对路基结构损伤;

气候环境:降雨(雪),蒸发,冻结、融化;

水作用: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气态水;

路面结构性状:路面结构类型、厚度、结构完好状态,平整度;

(2)典型气候条件下的路基湿度状态

潮湿多雨地区:

(1)EMC 高出 OMC 2~8%,高水位、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入渗是主因;(2)边坡和土路肩入渗横向迁移在路床可达3m以上。

有无覆盖(路面类型)对湿度的影响

干旱少雨地区:

(1)有铺面覆盖的路基存在着明显的湿度积聚现象;

(2)平衡湿度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小于最佳含水率。

(3)干湿循环对路基性能的影响

工况试验条件为K=96%,EMC=18%,TMC=±2%,即含水率变化幅度为4%

最佳含水率OMC增大至平衡含水率EMC期间,回弹模量降低约21~32%;

以TMC为幅度,干湿循环次数达到4次时,则模量降低约为28~41%.

(4)冻融循环作用对路基性能影响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基回弹模量逐渐减小。

季冻区路基土经历五次冻融后,回弹模量E基本上趋于稳定。

无地下水补给的路基回弹模量大于有地下水补给的路基回弹模量,防排水设计十分重要。

(5)路基工作区深度与路床厚度

确定标准

轴载与轴型

“σz/σc≤0.1”“σz/σc≤0.2”

单轴双轮100kN 1.3 0.9

三轴双轮130kN 2.4 1.6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作区深度(m)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区深度(m)

不考虑路面长期性能衰变的情况下,路基工作区深度均已大于80cm。

AASHTO(1993)明确车辆荷载对路基的影响深度为1.5m。

原规范规定的路床厚度为0.8m已不能满足交通荷载要求。

2 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4):

εZ——路基顶面容许压应变(10-6)

β——可靠度指标,高速公路取1.65,一级公路1.25,二级公路1.04.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

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E0=K S·Kη·K R E0≥[E0]

E0——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E0]——路基回弹模量标准值

MR——标准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下路基回弹模量值(MPa),

K S——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为平衡湿度(含水率)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与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之比。

Kη——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强度衰减系数,试验确定。干湿循环强度衰减系数可取0.7~0.95。冻融循环折减系数可取0.7~0.9 。路床处理措施

提高路床填料强度:

换填粗粒土、石灰土、水泥土等

控制路床湿度:

设置排水垫层、毛细水隔离层、排水渗沟等

改善路床温度场:

季节性冻土区:设置防冻垫层、保温层;

降低路基顶面应力水平:

优化路基路面结构

3.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设计控制

1)路基高边坡高度控制的必要性

高路堤指边坡填土高度大于20m的路堤;陡坡路堤指地面斜坡陡于1:2.5的

路堤;深路堑指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路堑。

通车后的路基破坏直接威胁到高速公路营运安全

节约耕地

沿沟谷地带纵向分布高路堤,虽然设置了路堤挡墙,但还是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将影响当地人民生活与农业生产。

深谷地带修建高架桥,节约了耕地,又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使得公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环境保护

工业废渣路堤设计应根据路基所处的环境条件、工业废渣性质及填筑部位等,做好工业废渣路堤横断面形式、路堤结构、防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的综合设计,保证工业废渣路堤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工业废渣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污染。

工业废渣路堤高度超过5m时应进行路基稳定性检算,路基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其抗滑稳定系数应符合第3.6节有关规定。

6.路基排水设计

(1)进一步强化了排水系统总体规划和排水综合设计,以及排水设施协调与衔接配合,统一各类排水设施材料最低强度要求。

(2)补充完善路基地表排水设施设计要求,如新增规定各类明沟最大允许流速、下挖式通道排水、立交区路基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等;

(3)补充完善路基地下排水设施设计要求,强化各类地下排水设施的适用条件,新增排水垫层、隔离层、渗井、排水隧洞等。强化反滤防淤堵设计。

7.路基防护与支挡设计

(1)修订路基防护分类及各类防护形式的适用条件;

(2)新增“石笼式挡土墙”、“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等新型柔性支挡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材料及设计要求;

(3)修订了预应力锚杆的适用条件、锚作用力简化方法、张拉应力控制、锚杆防腐要求等;

(4)修订了土钉适用条件,新增土钉现场试验和监测设计要求等;

(5)新增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材料、受力计算,抗滑桩监测设计等规定。

8.路基拓宽改建

既有路基的利用方案和路基拓宽拼接方案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的重要内容。

既有路基的利用方案——取决于路基强度与病害情况

直接利用,适用于既有路基强度满足改建的需要且无病害的路段;

经处理后利用,适用于路基强度不足、无病害或病害轻微,经处治后路基能满足改建需要的路段;

挖除重建,适用于病害严重、补强处理方案不可行的路段。

路基拓宽拼接方案——取决于地形地貌、用地规划、交通预测与交通组织等

根据拓宽路基与既有路基的空间相对位置不同,分三大类:

拼接式、分离式和混合式

拼接拓宽路基与既有路基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分三大类:

单侧拓宽、双侧拓宽、中央分隔带拓宽

分离式拓宽路基分为

单侧拓宽、双侧拓宽

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应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既有路基现状和拓宽后的交通组成,综合比较确定既有路基的利用与拓宽拼接方案,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拓宽方案要与既有路基利用方案相结合

国内高速公路拓宽的形式以双侧拼宽为主,少数路段采用单侧拼宽或双侧分离式拓宽。

9.特殊路基

特殊路基指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特殊岩土地段,以及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剧烈,需要作特殊设计的路基。

主要修订内容

完善特殊路基设计体系,新增7.19 季节冻土路基;

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地质选线工作,重视环境保护;

完善特殊岩土工程性质评价与分类;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湿陷性黄土地基分类,盐渍土盐胀性与溶陷性评价标准,冻土分类等,

完善特殊路基安全稳定与变形控制标准;

滑坡稳定分析工况与安全系数,水库路基安全系数,采空区场地稳定性控制标准,季节冻土路基容许冻胀量等

完善特殊路基病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

特殊路基设计原则

应做好工程地质选线工作,路线应绕避规模大、性质复杂、处理困难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土(岩)地段,并避免高填深挖路基。

应考虑气候环境、水和地质等因素对路基长期性能的影响,对可能造成的路基病害,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分期整治时,应保证在各种因素的变化过程中不降低路基的安全度。

五、执行《规范》注意事项

树立“安全耐久、节约资源、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合理确定标准指标,精心设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盲目跟从。

利用废弃材料时,既要保证路基长期性能满足功能要求,也要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废弃材料利用中产生二次污染。

排水与防护支挡设计应满足功能和耐久性要求,兼顾环境协调性设计。不能片面地追求“生态边沟”、“生态防护”等,提倡采用绿色、轻型的边坡支挡结构。

推广使用“四新”技术时,应提前做好论证工作,先做试验路,确认可靠后方可采用,保证路基工程质量和公路运营安全。

要正确对待动态设计。动态设计不是进行工程方案的重大变更设计,要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不能进行“边施工、边设计”。

汇报结束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008-08-02 19:32:1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交公路发[1995」 1141号 现批准发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编号JTJO1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J 033-95)作为行业标准,自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分别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负责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86年发布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同时废止。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分别函告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5年 11月 30日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施工前的准备 3.1 施工准备 3.2 施工测量 3.3 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 3.4 场地清理 3.5 试验路段。 4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4.1 基本要求 4.2 路基施工排水 4.3 路基施工取土和弃土 4.4 土方机械化施工 5 填方路堤的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土方路堤的填筑 5.3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筑 5.4 填石路堤 5.5 土石路堤 5.6 高填方路堤 6 挖方路堑的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土方路堑的开挖 6.3 石方的开挖 6.4 深挖路堑的施工 7 路基压实 7.1 一般规定 7.2 填方地段基底的压实 7.3 压实机械的要求与选择

7.4 填方路堤的压实 7.5 路堑路基的压实 7.6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填土的压实 7.7 填石路堤的压实 7.8 土石路堤的压实 7.9 高填方路堤的压实 8 路基排水 8.1 一般规定 8.2 地面水的排除 8.3 地下水的排除 8.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排水 9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 9.1 水稻田地区路基施工 9.2 河、塘、湖、海地区路基施工 9.3 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 9.4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9.5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 9.6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9.7 多雨潮湿地区路基施工 9.8 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 9.9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9.10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 9.11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9.12 崩坍岩堆地段路基施工 9.13 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 10 季节性路基施工 10.1 路基的冬季施工 10.2 路基的雨季施工 11 路基防护与加固 11.1 一般规定 11.2 坡面防护 11.3 路基冲刷防护 11.4 其他加固工程 12 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12.1 公路绿化工程 12.2 空气污染的防治 12.3 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 13 路基整修、检查验收及维修 13.1 路基整修 13.2 检查及验收 13.3 路基维修 13.4 质量标准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版 一说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15,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相比旧版修订哪些内容呢以下是为建筑人 士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版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基本概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主要内容:《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交公路发[2002]288号发布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精神进行的。 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历史演变: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内容: 1)原规范3.2 节路床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调整了路床深度范围;提出了路基结构回弹模量的控制标准及指标预估方法。 2)填方路基 补充了填方路基高度的设计原则与确定路堤高度的方法。 3)高路堤与陡坡路堤修订了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补充了高填方路基在连续降雨工况、地震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4)将原规范3.9 节粉煤灰路堤改为轻质材料路堤;增加了土工泡沫塑料路堤、泡沫轻质土路堤;明确了轻质材料路堤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与稳定性、沉降验算要求。 5)增加3.10 节工业废渣路堤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的通知 (交质监发[2008]274号) 为适应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检测工作质量,进一步规范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我部对《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第12号)中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予以公布,自2008年11月1日起执行。原《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同时废止。在此之前申报的试验检测机构仍按原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定。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附件: 1.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 2.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 附件1: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一、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 表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配备

项目综合甲级综合乙级综合丙级交通工程专项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持试验检测人员证 书总人数 ≥32人≥16人≥7人≥22人≥25人 持试验检测工程师 证书人数 ≥12人≥6人≥3人≥10人≥12人 持证工程师专业配 置材料、公路专业分别≥3人,桥 梁、隧道、交安专业分别≥2人 材料专业≥3人,公路专业≥2 人,桥梁专业≥1人 材料、公路、桥梁专业分别≥1 人 机电工程专业≥6人,安全设施 专业≥4人 材料专业≥2人、桥梁、隧道专 业分别≥5人 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人数 ≥6人≥1人-- ≥4人≥6人 技术负责人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8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5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中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5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8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8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质量负责人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8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中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5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中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5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8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1.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 3.8年以上试验检测工作经历 注:表中黑体字为强制性要求,一项不满足视为不通过。表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能力基本要求及主要仪器设备

感觉系统

感觉器官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感觉器官的是( ) A.耳 B.鼻 C.神经D.皮肤 E.以上均错 2.视器包括( ) A.眼球壁和附属结构 B.眼球壁和屈光装臵 C.眼球及其附属结构 D.眼球及其屈光装臵 E.眼球及其眼睑 3.眼球() A.壁仅由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构成 B.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C.视神经盘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D.房水由虹膜分泌形成 E.角膜中央一圆孔称瞳孔 4.巩膜() A.乳白色,厚而坚韧,是硬脑膜的延伸结构 B.前方与晶状体相连C.占纤维膜的前1/6 D.有屈光作用 E.以上均错 5.瞳孔大小() A.随眼压高低而变化 B.随光线强弱而变化 C.由睫状体收缩来调节D.与三叉神经眼神经的作用有关E.随晶状体突度变化而变化 7.眼前房是指() A.角膜与玻璃体之间腔隙 B.角膜与虹膜之间腔隙 C.虹膜与晶状体之 间腔隙 D.虹膜与玻璃体之间腔隙 E.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腔隙 8.黄斑() A.位于视神经乳头(盘)外侧约3-4mm 处 B.感光作用强,但无辨色能力C.中央有中央凹,该处对光不敏感D.视网膜节细胞轴突由此向后穿出眼 球壁 E.此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生理性盲点 9.上直肌收缩时,瞳孔转向()A.上内方 B.下内方 C.上外方 D.下外方 E.外侧 10.上斜肌可使() A.瞳孔转向上外方 B.瞳孔转向下外方 C.瞳孔转向上方D.瞳孔转向外侧 E.瞳孔 转向下方 11.眼球的折光装臵为() A.晶状体 B.角膜、晶 状体 C.角膜、房水、晶状 体 D.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E.角 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12.泪道包括() A.鼻泪管、泪小管 B.泪小管、 泪囊 C.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D.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E.泪腺、结膜囊、泪小管、泪囊、鼻 泪管 13.视网膜中央动脉来源于() A.颈内动脉B.颈外动脉 C.椎动脉 D.脑膜中动脉 E.面 动脉 17. 属于生理性盲点的是 A、脉络膜 B、角膜 C、虹膜 D、视轴 E、视网膜中央凹 14. 眼前房与后房的分界是() A.睫状体 B.虹膜 C.脉 络从 D.晶状体 E.玻璃体 15.关于中耳鼓室壁的描述中,何者是错误的() A.上壁为鼓室盖,分隔鼓室与颅中 窝 B.内壁为乳突窦壁 C.下壁为颈静脉壁,将鼓室与颅内 静脉起始部隔开 D.外侧壁为鼓膜 E.前壁为颈动脉壁,此壁上部有咽 鼓管鼓口 16. 位于鼓室内的结构是() A.球囊 B.面神经 C.听 小骨 D.螺旋器(Corti器) E.半规管 17.耳蜗( ) A.由软骨构成B.由蜗管围绕蜗轴约两周半形成的 C.仅分为前庭阶和鼓阶两部分D.前庭阶和鼓阶充满内淋巴 E.以上均不对 18.不属于位觉感受器的是() A.椭圆囊斑 B.球囊斑 C.壶 腹嵴 D.螺旋器 E.以上均不对 19.前庭阶和鼓阶借何结构相通 () A.蜗孔 B.蜗管 C.蜗 窗 D.前庭窗 E.联合管 20.将声波的振动传人内耳的是 () A.听小骨 B.前庭 C.耳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内容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内容开工前应作的试验 一、路基方面的试验有: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 2、CBR(承载比)试验报告 3、液塑限试验报告 4、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必要时作) 二、桥涵方面的试验有: 1、水泥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4、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6、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三、路面方面的试验有: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试验报告 2、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水泥稳定级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 4、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1、水泥试验报告 2、砂砾筛分试验报告 3、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试验报告 4、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面层: 1、沥青物理性质试验报告 2、所用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 施工过程中应作的试验有: 一、路基方面的试验有: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在不换土的情况下作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换土,换几次作几次) 2、CBR(承载比)试验报告在不换土的情况下作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换土,换几次作几次) 3、液塑限试验报告(只是针对细粒土,才作,其他的不作) 4、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必要时作) 二、桥涵方面的试验有: 1、水泥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4、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5、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6、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8、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三、路面方面的试验有: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试验报告 2、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4、水泥剂量试验检测报告 5、无侧限抗压强试验报告 6、无机结合料含水量试验 7、水泥稳定级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1、水泥试验报告 2、砂砾筛分试验报告 3、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4、水泥剂量试验检测报告 5、无侧限抗压强试验报告 6、无机结合料含水量试验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主要内容 一、《规范》修订背景 二、《规范》亮点与特点 三、《规范》的作用影响 四、《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五、执行《规范》注意事项 一、《规范》修订背景 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越来越重,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原规范的标准与路面设计指标不够协调 交通运输部三轮次、长达10年的的技术攻关,建立新一代路基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标准 近十年来,全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技术方面,发展新的技术,积累工程经验。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启动《规范》修订 二、《规范》亮点、特点 亮点1:首次实现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 国内外结构与设计指标 原规范存在问题 路基设计、施工检验与路面设计指标不一致 路基设计指标:CBR;施工检验指标:压实度 路面设计指标:回弹模量;施工检验:弯沉值 CBR值-表征路基填料的水稳定性能,密实度-反映路基的密实状态。 路基设计状态与施工检验验收状态、道路服役状态不一致 设计状态:最不利季节,设计难以确定路基湿度和强度。 施工验收状态:最佳含水率

服役状态:平衡湿度状态 尚未充分考虑与交通荷载等级、道路服环境条件; 尚未充分考虑路基土长期性能演化。 问题:设计针对性不强,强度设计难以指导填料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不协调,难以回答服役时间。 新规范 统一路基设计状态、施工状态和道路服役使用状态,理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设计状态:服役期路基处于平衡湿度状态,即设计状态与使用状态一致 施工状态:标准湿度状态(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路基设计控制:动态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压应变为验收指标 施工过程控制:填料类型符合设计要求,以含水率、压实度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路基交工控制: 检测路床顶面的动态弯沉或回弹模量值,检测方法可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或贝克曼梁弯沉检测 建立了基于路基长期性能演化规律、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的设计指标体系,实现了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 亮点2:更新理念,以功能等级确定指标标准 首先根据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交通等级; 根据交通等级,确定路基性能的技术指标或参数; 以指标为目标,确定路基结构与材料设计方案。 强化排水、防护功能设计,兼顾绿色环境的要求; 显著提高了公路路基的长期性能,保证路基在各种环境因素和汽车荷载作用影响下的长期性能满足要求! 亮点3:基于原规范补充新内容,建立了内容完整的公路路基设计体系 1977年《公路工程设计准则》;第1次制定(JTJ013-86),1985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编制;第2次(JTJ013-95);第3次(JTG D30-2004);本次是第4次修订。三十年发展,建立了内容完整的路基设计规范体系 修订了路床厚度范围; 补充完善路基设计指标、控制标准与指标预估方法; 补充了低路堤设计要求; 新增了轻质材料路堤、工业矿渣路堤; 新增石笼式挡土墙、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等新型柔性防护结构 补充完善了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控制标准; 新增季节冻土路基,补充完善十八类特殊路基性能评价与控制标准、病害防治技术措施等。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

设计说明(路基部分) 一、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 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 一)、路基横断面设计 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现状路基宽度33.5米:由0.75米(土路肩)+3.00米(硬路肩)+3x3.75米(行车道)+0.75米(路缘带)+2.00米(中分带)+0.75米(路缘带)+3x3.75米(行车道)+3.00米(硬路肩)+0.75米(土路肩)组成。路线设计线位于中央分隔带中心,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中央分隔带边缘。 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为加宽路基,辅助车道、匝道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计入加宽第二绕城高速路基设计。 二)、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有中央分隔带的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路面边缘标高)。 第二绕城高速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 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 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 4、路基边坡 (1)路堤 当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基底无不良地质现象时,一般土质路堤边坡坡率如下: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标准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现行参考目录2 发布时间:2012-6-27 17:00:22 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现行参考目录 序号专业标准、规范、规程代码标准、规范、规程名称废止标准、规范、规程代码主要编制单位施行日期出版单位备注 1 公路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交通部公路 司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2004.3.1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6.5.1 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 B006-98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7.1 人民交通出版社 4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院 2008.5.1 中国计划出版社 5 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 JTJ 061-85 JTJ061-99 JTJ062-91 JTJ063-85 JTJ 065-97 JTJ/T 066-98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7.1.1 人民交通出版社 6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12.1 人民交通出版社 7 JTG/T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 社 8 JTG/T C2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2009.4.1 人民交通出版社 9 JGJ/T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人民交通出版社 10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ASTM D6087-2008 探地雷达评价沥青面层标准方法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路基防护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路基防护 22 5 路基防护与支挡 5.1一般规定 5.1.1 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5.1.2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防护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路基稳定性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支挡加固的综合设计。 5.1.3路基支挡结构设计应满足在各种设计荷载组合下支挡结构的稳定、坚固和耐久;结构类型选择及设置位置的确定应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结构材料应符合耐久、耐腐蚀的要求。 5.1.4在地下水较为发育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地下排水措施的综合设计。在多雨地区,用砂类土、细粒土等填筑的路堤,应采取坡面防护与截排水的综合措施,防止边坡冲刷破坏。 5.1.5 防护支挡结构应与桥台、隧道洞门、既有支挡结构物协调配合,衔接平顺。 5.1.6 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边坡临时防护措施,边坡临时防护工程宜与永久防护工程相结合。 5.2坡面防护 5.2.1 植物防护 1 植被防护 1) 选用草种应根据防护目的、气候、土质、施工季节等确定,宜采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 2) 种子的配合、播种量等的设计应根据选用植物的生长特点、防护地点及施工方法确定。 3) 铺草皮适用于需要快速绿化的边坡,且坡率缓于1:1的土质边坡和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耐旱草种,不宜采用喜水草种,严禁采用生长在泥沼地的草皮。 4) 植树适用于坡率缓于1:1.5的边坡,或在边坡以外的河岸及漫滩外。树种应选用能迅速生长且根深枝密的低矮灌木类。公路弯道内侧边坡严禁栽植高大树木。 2 三维植被网防护 三维植被网适用于砂性土、土夹石及风化岩石,且坡率缓于1:0.75边坡防护;三维植被网中的回填土采用客土或土、肥料及含腐殖质土的混合物。 3 湿法喷播 湿法喷播适用于土质边坡、土夹石边坡、严重风化岩石的坡率缓于1:0.5的路堑和路堤边坡及中央分隔带、立交区、服务区及弃土堆绿化防护。 4 客土喷播 1) 客土喷播适用于风化岩石、土壤较少的软质岩石、养分较少的土壤、硬质土壤,植物立地条件差的高大陡坡面和受侵蚀显著的坡面。 2) 当坡率陡于1:1时,宜设置挂网或混凝土框架。 5.2.2骨架植物防护 1 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骨架植草护坡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

XX绕城快速干道建设项目路基桥涵工程工地试 验室建设标准 (试行)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要点》及招标文件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一、基本要求 1、工地试验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规程,遵循科学、客观、严谨、公正的原则,独立开展试验检测活动,为工程建设提供真实、准确的试验检测数据和报告。 2、工地试验室应根据工程项目容和规模进行设置,既要满足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同时要满足布局合理、安全环保、环境整洁等要求。 二、机构设置 1、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应按招标文件要求单独设立。设立工地试验室的母体机构应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 2、母体检测机构应在其等级证书核定的业务围对工地试验室进行授权,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试验检测数据,工地试验室不得对外承揽试验检测业务。 3、母体检测机构应定期对授权工地试验室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授权工作规有效;检查过程应有记录,检查结果应有落实和反馈。 4、工地试验室要通过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验收。 三、驻地建设

1、工地试验室规划应遵循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组织协调顺畅的原则。 2、工地试验室应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工作区总体上可分为功能室、办公室和资料室。功能室应根据工程容和特点设置,分为土工室、水泥室、水泥砼室、力学室、标准养护室等。 3、工地试验室功能室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操作台,操作台应选用坚固、防滑、耐腐蚀材料,几何尺寸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外观应整洁、美观、方便操作。功能室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 4、工地试验室的面积应满足试验检测工作和环境条件要求,具体要求见附件1。 5、工地试验室应有良好的采暖、通风、采光条件。水泥、水泥混凝土、标养室应配置空调。 6、工地试验室应采用独立的专用线路集中配电,并设置应急电源,保证试验检测工作正常、连续开展。电线、电缆的布设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保证使用安全。 7、工地试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防盗和环保设施,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8、标准养护室的墙体和屋顶应进行防潮和保温处理,地面应设置储水装置,方便养护水回流,防止地面积水。 9、各功能室、办公室和资料室应设置统一规格的门牌标识。办公室应悬挂组织机构框图、主要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各功能室应悬挂主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上墙图表参照《绕城快速干道西段建设项目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执行。 四、人员、设备配置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试题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为保证煤矸石路堤稳定,()的煤矸石不宜直接用于填筑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堤。 A.已经氧化与陈化 B.塑性指数大于10 C.烧失量大于20% D.未经充分氧化与陈化、塑性指数大于10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特殊路基设计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期整治时,应保证在各种因素的变化过程中()。 A.不降低路基安全度 B.路基有足够的强度 C.路基有足够的稳定性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3.特殊路基设计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期整治时,应保证在各种因素的变化过程中()。 A.不降低路基安全度 B.路基有足够的强度 C.路基有足够的稳定性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4.当路基中心挖方深度超过()时,宜结合路线方案,进行深路堑与隧道、半隧半路或分离式路基的方案比选。 A.10m B.20m C.30m D.40m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高路堤、陡坡路堤与深路堑设计时,路基稳定性计算分析工况包括()。 A.正常工况 B.暴雨或连续降雨工况

C.地震工况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既有路基的利用方案和路基拓宽拼接方案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的重要内容。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 公路路基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3. 工业废渣用于路堤填筑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严禁采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渣用于路堤填料。()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 本次规范修订重点是建立公路路基结构设计方法与控制标准,实现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完整版)感觉系统检查--浅感觉

感觉系统检查--浅感觉 1.痛觉:用大头针的针尖轻刺被检者皮肤以检查痛觉,左右远近对比并记录感觉障碍类型(过敏、减退或消失)与范围。 2.触觉:用棉签或软纸片轻触被检者的皮肤或粘膜。 3.温度觉:用盛有热水(40 ℃~50 ℃)或冷水(5~10 ℃)的试管接触皮肤,辨别冷热感觉。深感觉 1、运动觉:被检者闭目,检查者轻轻夹住被检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令被检者说出“向上”或“向下”。如感觉不明显可加大活动幅度或测试较大的关节。 2、位置觉:被检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3、振动觉:用振动着的音叉柄置于骨隆起处(如内、外踝,手指、桡尺骨茎突、胫骨、膝盖等),询问有无振动感觉和持续时间,并两侧对比。 .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被检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弓下缘(T7~8)、脐孔水平(T9 ~10)及腹股沟上(T11 ~12)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该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部分偏移。 .提睾反射(cremasteric reflex)反射中心L1 ~2。 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大腿上部内侧皮肤,反应为该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跖反射(plantar reflex) :反射中心S1~2。被检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根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正常反应为足趾跖屈(即Babinski征阴性)。 肛门反射:反射中心S4~5。用竹签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膝反射(k nee reflex)(L2~4) 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卧位检查则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 踝反射(ankle reflex) (S1~2) 又称跟腱反射。患者仰卧,屈膝约90°,检查者左手将其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跖屈;或俯卧位,屈膝90°,检查者用左手按足跖,再扣击跟腱;或患者跪于床边,足悬于床外,扣击跟腱。 .Babinski巴宾斯基征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趾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展开。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

检测技术水平,在参数的必选和可选上有所区别。二是以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市场监管需求为导向,以相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检测行业的技术影响,在广泛征求建设工程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等级试验检测项目进行了增加和调整,以满足交通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需要。 2.有关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要求。等级标准涉及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更新幅度较大,智能化、无损化的新型设备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本次修订对于能够提升检测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新技术、新装备,视其技术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补充。如道路自动化综合检测车、落球式岩土回弹模量测试仪、钢结构无损探伤技术、北斗(BD)卫星定位技术等等。 3.有关试验检测人员要求。2015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人社部发 [2015]59号),设立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本次修订充分考虑检测机构登记持证人员的现状,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的有关规定,对持证检测人员的要求进行了调整。有关新旧检测人员证书的衔接和使用,则应遵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职业资格有关事项的通知》(交办安监〔2015〕143号)的规定。 4.有关试验检测用房要求。根据各等级检测机构能力范围要求,兼顾检测机构检测用房面积的现状,对各检测项目所有参数场地面积进行测算,同时考虑委托、留样、档案存放等用房需求后,提出各等级检测用房面积的标准。 5.有关可选试验检测参数的申请要求。为避免只购置仪器设备却不具备试验检测能力,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将原等级标准对非强制性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修改为对可选试验检测参数的申请要求。 (二)工作程序。 考虑等级评定与换证复核工作二者虽形式不同,内容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但工作性质、内容及流程差异不大。本次修订按照精简文件的精神,根据试验检测行业管理实践,

第八章、感觉系统

感觉器: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副器:辅助装置 功能:感受器(接受刺激)神经冲动感觉神经→中枢→大脑皮质(产生相应的感觉) 视器:眼球角膜(无色透明)角膜和巩膜之间有巩膜静脉窦 纤维膜巩膜(白色) 眼球壁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含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 视网膜 房水 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眼的屈光系统或屈光装置 玻璃体 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曲度较大,有屈光作用,无血管(移植纤维膜不需配型),感觉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极为敏锐。 巩膜:占纤维膜的前5/6,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保护眼球内容物,后方有视神经穿出,并与视神经的鞘膜相延续。 巩膜与角膜相接处深面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虹膜:血管膜的最前部,呈圆盘状,中央为瞳孔。颜色与所含色素细胞多少有关,有明显种族差异。(黄色人色素较多,呈棕色) 瞳孔括约肌(环形)→副交感神经支配→缩瞳 瞳孔开大肌(放射状)→交感神经支配→扩瞳 血管膜睫状体: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侧,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 后部:平坦光滑,称睫状环 前部:有许多向内突出的皱襞,称睫状窦。借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产生房水,调节晶状体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的后2/3,前端连于睫状体,后方有视神经通过。富有血管(营养作用)、色素细胞(暗室作用) 虹膜部 盲部睫状体部最内层: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层中层:传递神经冲动的双核细胞 视部外层:接受光刺激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日锥夜杆” 外层:色素上皮层,紧贴脉络膜。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网膜后部集结成束,并形成圆盘状的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之后穿过脉络膜和巩膜构成视神经。视神经盘在活体上呈淡红色,正常时边缘清楚,有视网膜中央血管出入眼球,无感光作用,故又称生理盲点。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0.35c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觉最敏锐的地方。 视网膜内、外两层之间连接疏松,在病理情况下两层分离,形成视网膜脱落。 房水:睫状体产生房水→后房→瞳孔→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眼球房:眼球内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眼球前房和眼球后房,两房借瞳孔相通。 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其前外侧壁是由小梁构成的栅状壁,栅的空隙称虹膜角膜角隙,房水经此隙渗入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房水:屈光作用。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若房水产生过多或回流受阻,可造成眼内压增高,压迫视网膜,影响视力,临床上称青光眼。

公路边坡,规范

公路边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吉林省通宇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时云飞 学习内容 ★一般路基设计标准 ★路基排水 ★路基防护与支挡 ★路基拓宽改建 ★特殊路基 规范 在设计、施工中要求严格遵守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标准、规范,对可能影响到工程安全的指标应该首先得到满足,克服工程设计、施工“只对规范负责,不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负责”的做法。 规范是以往工程实践的总结,不可能完全适用各种情况。

标准横断图 标准横断图 总则 ◎为统一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技术标准,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 ◎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路基设计应做好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数据。 ◎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总则 ◎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度。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边坡路堤、陡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

表1.0.8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一般路基 ◎一般规定 ◇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它的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 ◇沿河路基边缘标高应满足1.0.8条的规定,并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 一般路基 ◎路床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并符合表3.2.1规定。 ◇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床加固应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经比选采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改良、加强地下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措施。 表3.2.1规定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要求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1.浅感觉 一般感觉 2.深感觉 3.复合感觉:又称为皮质感觉,指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的分析,比较整 合而形成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和重量觉等特殊感觉: 视觉, 听觉味觉嗅觉 二.解剖生理 (一)感觉通路 痛温觉通路 皮肤、粘膜痛温感受器→脊N→脊N节●→脊髓上升1~2节段→后角●→前联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后腹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后1/3→大脑中央后回上2/3、顶叶 精细触觉通路 皮肤、粘膜触感受器→脊N→脊N节●→ ①大部分→脊髓后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交叉→内侧丘系 ②小部分→脊髓内上升1~2节段→后角●→前联合交叉→脊髓丘脑前束 ①②→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大脑中央后回 躯体深感觉通路 本体感受器→脊N→脊N节●→脊髓后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交叉 →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大脑中央后回 (二)节段性感觉支配 上肢:(外→内) C5、6、7→8、T1、2; 下肢:(前→后) L1~3、L4~5→S1~2; 躯干:腋窝T2~3;乳头T4;剑突T6;肋弓T8;脐T10; 腹股沟T12~L1;鞍区:S3、4、5; (三)髓内示意图

三.损害表现及定位 (一)感觉障碍的分类▲▲▲▲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引发疼痛 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阀↑,不立即产生疼痛(潜伏期) ,达到阀值时 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 消失(后作用) 。见于丘脑、周围N损害。 定义:无外界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 麻木感 刺激性症状肿胀感 感觉异常分类痒感 蚁走感 针刺感 电击感 局部性疼痛 放射性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N支配区 疼痛扩散性疼痛:由一个N分支与扩散到另一分支 牵涉性疼痛:内脏疼痛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 感觉减退 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痛温觉缺失触觉及深感抑制症状感觉缺失保存 完全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 (二)感觉障碍定位▲▲▲ 单一周围神经型(神经干型):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各种感觉均消失. 末梢型: 表现为四肢对称型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分布,远端重于近端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 后根型:感觉分布障碍范围和神经根的分布一致,为节段性感觉障碍,伴有剧烈疼痛.如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 脊髓型传导型: 1)横贯性: 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缺失或减弱 2)半切型: 病变损伤平面以下深感经障碍和上运动N元瘫痪和对侧损 伤平面以下痛觉缺失,为Brown—Sequard征见于髓外占位病变,外 伤等 3)前联合和后角型:前联合病变时,受损部位出现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感 觉分离,即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存在.后角损害表现为损伤侧节段性感 觉解离. 见于髓鞘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 脑干型: 交叉型.同侧面部和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丘脑型:对侧偏身型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丘脑痛(患侧肢体自发痛)见于脑血管病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和偏盲,称为三偏综合征,见于脑血管病皮质型:顶叶皮质损害,可出现病灶对侧的复合感觉障碍,而痛温觉较轻.部分区域损害时,则出现对侧单肢的感觉障碍,如为刺激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吉林省通宇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时云飞 学习内容 ○一般路基设计标准 ○路基排水 ○路基防护与支挡 ○路基拓宽改建 ○特殊路基 规范 在设计、施工中要求严格遵守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标准、规范,对可能影响到工程安全的指标应该首先得到满足,克服工程设计、施工“只对规范负责,不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负责”的做法。 规范是以往工程实践的总结,不可能完全适用各种情况。 标准横断图 标准横断图 总则 ?为统一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技术标准,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 ?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路基设计应做好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数据。?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总则 ?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度。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边坡路堤、陡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 表1.0.8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一般路基 ?一般规定 ◇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它的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生理复习重点及习题-中南大学》9-2感觉系统功能.doc

神经系统功能(三〉NS的感觉分析功能 掌握内容: 特异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大脑皮质的体感投射区和特点,痛觉产生机制(致痛物质和相关机制)和外周传入神经,皮肤痛和内脏痛特点,牵涉痛及其产生原理,以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内容 躯体感觉传入上行通路及特点,丘脑核团分类、体腔壁痛、内脏感觉投射区域。 了解内容:本体、触压和温度感觉 (-)名称解释 感觉、感受器、感觉器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觉传导系统.痛觉与伤害感受、牵涉痛 列表比较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觉传导系统的异、同点 (起源、中继核、上行传导路径、换神经元次数、投射特点、功能) (二)选择题 【Ai型题】 1.在骨骼肌标本浸液中加入筒箭毒碱后,刺激支配该肌的运动神经纤维,肌细胞终板电位的变化是 A.去极化加大 B.维持原水平 C.去极化减小 D.暴 发动作电位 E.发生超极化 2.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胞体主要集屮的部位是 A.脊髓前角 B.低位脑干C?中脑黑质D.纹状体E.大脑皮层 3.下列神经递质中,未见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是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腺昔 D. ATP E. 5-症色胺 4.下列神经纤维中,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 A.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 B.骨骼肌交感舒血管神经 C.交感缩血管神经 D.骨骼肌运动神经 E.支配多数小汗腺的神经 5.激活后通过升高效应细胞内IP3和DG浓度而产生生物效应的受体是 A.山受体 B.血受体 C.卩|受体 D.卩2受体 E.卩3受体 6.由a受体介导的生理效应是

A.传入侧支负反馈抑制自身胞体 C.通过交互性突触而形成交互抑制 E.意义在于协调不同屮枢的活动下列关于冋返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经自身受体抑制递质释放而实现 C.细胞内共存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 E.能使兴奋神经元周边的神经元抑制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 A.突触前膜阈电位水平抬高 B.传入纤维主干与侧支释放不同递质D.通过抑制一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实现 B.通过串联性突触而起抑制作用 D.能使同一中枢神经元同步活动 B.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 D.糖酵解加强 E.脂肪分解加强 去甲肾上腺素与a受体结合后引起舒张效应的平滑肌是 A.血管平滑肌 B.子宫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胃肠括约肌 E.小肠平滑肌 由卩受体介导的生理效应是 A.骨骼肌血管收缩 B.胃肠括约肌收缩 C.膀胱逼尿肌收缩 D.竖毛肌收缩 E.糖酵解加强 去甲肾上腺素与卩受体结合后引起收缩或收缩加强的肌组织是 A.心房肌 B.子宫平滑肌 C.小肠平滑肌 D.血管平滑肌 E.支气管平滑肌 卩3受体被激活后的生理效应是 A.睫状体肌舒张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肾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D.肝糖原分解 E.脂肪分解 下列关于非条件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学习的简单形式 B.多属单突触反射 C.形式较为固定 D.可建立,可消退 E.大脑皮层参与其形成 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喝呛水而咳嗽 B.风沙入眼而流泪 C.入赛场而心跳加快 D.脚踩图钉而抬腿 E.食物入口而唾液分泌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量无限 B.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C.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D. 一旦建立就会终身保留 E.是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形成的 在反射活动中,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反射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关于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正确的描述是 A.双向传布 B.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C.不衰减传递 D.兴奋节律不变 E.不易疲劳 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机制是 A.进入突触前末梢Ca"量减少 B.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C.抑制一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E.突触后膜去极化程度减小 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瞳孔扩大 B.心率加快 C.支气管扩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