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SA验证报告

MSA验证报告

MSA验证报告

为了保证新产品的开发质量,我们按照APQP进度表的要求于2003年1月10日至13日对99新秀电子燃油泵所涉及到的量检具进行MSA量测系统分析,并出具了相应的量测系统分析报告(详见分析报告),通过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量测系统有效,完全可以满足新产品的开发及生产的需要。

瑞立四平仪表有限公司质量部

年月日

认定

小组成员/职务/日期小组成员/职务/日期

小组成员/职务/日期小组成员/职务/日期

小组成员/职务/日期小组成员/职务/日期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82638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GR&R。 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1目的和围 规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的处理、分析。 2规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2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的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的十分之一。Minitab中常用的分辨率指标:可区分的类别数ndc=(零件的标准偏差/ 总的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σ——过程总的标准差 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的平均值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的差异。%偏倚=偏倚的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量程,偏倚值的差值。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测量系统分析的重点,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 3.6.1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的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是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特性 σ/ (USL-LSL) *100%。 公差之比,%P/T=R&R/(USL-LSL)*100%=6 MS σ/6σ*100%。 3.6.4精确性%研究变异(%Gage R&R、%SV)= R&R/TV*100%=6 MS 线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1目得与范围 规范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得处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得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得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得集合;也就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得整个过程。 3.2稳定性:就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得单一特性时获得得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就是整个时间得偏倚得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得最小测量单位。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得十分之一。Minitab中常用得分辨率指标:可区分得类别数ndc=(零件得标准偏差/ 总得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σ——过程总得标准差 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得平均值就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就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得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得差异。%偏倚=偏倚得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得工作量程内,偏倚值得差值。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得波动。测量系统分析得重点,包括:重复性与再现性 3.6.1重复性:就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得同一特性时获得得测量值变差。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就是由不同得评价人,采用相同得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得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得变差。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得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就是测量系统得重复性与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 σ/ (USL-LSL) *100%。 特性公差之比,%P/T=R&R/(USL-LSL)*100%=6 MS σ/6σ*100%。 3.6.4精确性%研究变异(%Gage R&R、%SV)= R&R/TV*100%=6 MS 线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与结果解释

量具R&R 研究(交叉): 摘要: 每次测量过程结果时都会发现某些变异。产生这样的变异的变异源有两个:一是任何按照过程制造的部件都会存在差别,二是任何测量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重复测量同一部件不一定会产生同样的测量结果。 使用量具R&R 可以确定测量产生的变异性中哪一部分是由测量系统本身引起的。测量系统变异性包括由量具本身和操作员之间的变异性引起的变异。 此方法适用于非破坏性试验。当满足下列假定条件时它也可用于进行破坏性实验: (1)同一批内的所有部件都极为相似,以至于可以认为是同一种部件; (2)所有操作员都测量同一批部件。 可使用方差分析法、均值和R 法进行交叉量具R&R 研究。其中使用均值和R 法时计算更为简单,而方差分析法则更为准确。 在进行量具R&R 研究时,测量应按随机顺序进行,所选部件在可能的响应范围内提供了代表性样本,这一点非常重要。 1.1.1 数据说明 选择了十个表示过程变异预期极差的部件。由三名操作员按照随机顺序测量每个部件的厚度,每个部件测量两次。 1.1.2 方差分析法与均值-R 法的比较 由于利用控制图进行计算比较简单,因而首先产生了均值-R 法。但是,在某些方面方差分析法更为准确: (1)利用方差分析法可以研究操作员和部件之间会产生哪些交互作用,而均值-R 法却不同。 (2)利用方差分析法所用的方差分量对变异性进行的估计比使用均值-R 法的极差进行估计更准确。 1.1.3 量具R&R 的破坏性实验 量具R&R 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查看同一个操作员或多个操作员对同一个部件的重复测量结果是否相似。如果要进行破坏性实验,则无法进行重复测量。 要对破坏性测试应用Minitab 的量具R&R 研究,则需要假定某些部件“完全相同”,可视为同一个部件。如果假定是合理的,则可将同一批产品中的部件当作同一个部件。 如果上述情形满足该条件,则可以根据部件具体的测试方法选择使用交叉量具R&R 研究或嵌套量具R&R 研究。 如果每个操作员都要对每批部件进行检验,则使用交叉量具R&R 研究比较适合。 如果仅由一名操作员检验每批部件,则可使用嵌套量具R&R 研究。 2. 方差分析法 包含交互作用的双因子方差分析 通过双因子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可以知道两个不同水平的因子是否可产生不同的响应变量平均值。 双因子方差分析表中列出了以下产生变异性的变异源: (1)部件,它表示由于测量不同的部件而产生的变异性。 (2)操作员,它表示由于进行测量的操作员不同而产生的变异性。 (3)操作员*部件,它表示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员和部件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变异性。如果操作员*部件项的p 值大于0.25,方差分析将在无交互作用项的情况下重新运行。 (4)误差或重复性,它表示在测量过程中不是由部件、操作员或者操作员与部件交互作用产生的变异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2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3.3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作业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4.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 4.2.1对常规产品粗加工工序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为两年一次。对关键工序(四精加工)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于新产品粗加工工序的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其中的特殊特性暂定为半年一次。 4.2.2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管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4.2.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由质管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3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均值—极差法) 4.3.1 随机抽取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3.2 对零件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 4.3.3 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动性顺序选取零件,并对零件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测量1~2次。 4.3.4 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4.3.5 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报告。 4.3.6 结果分析 1)当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 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进量具的使用方式。 c)对量具进行保养。 2)当再现性(A 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 a)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b)是否需采用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c)量具校准后再进行R&R分析。 4.3.7 R&R接收准则 1)R&R<10%可接受。 2)10≤R&R≤3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3)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4.4计量型量具研究极差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2 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3.3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作业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4.2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 4.2.1对常规产品粗加工工序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为两年一次。对关键工序(四精加工)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于新产品粗加工工序的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其中的 特殊特性暂定为半年一次。 4.2.2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管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4.2.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由质管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3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一(均值一极差法) 4.3.1随机抽取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3.2对零件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 4.3.3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动性顺序选取零件,并对零件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测量1~2次。 4.3.4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4.3.5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报告。 4.3.6结果分析 1)当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进量具的使用方式。 c)对量具进行保养。 2)当再现性(A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 a)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b)是否需采用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c)量具校准后再进行R&R分析。 4.3.7R&R接收准则 1)R&R<10% 可接受。 2)10眾&R W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3)R&R% >3 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4.4计量型量具研究极差法 4.4.1随机抽取5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4.2指定2名操作员对5个零件的某一尺寸/性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填入?测量系并联析极差法统计表?中 4.4.3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出具报告 4.4.4R&R接收准则同4.3.7 4.5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