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19126635.html,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乔保磊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和禽流感都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临床上

极易出现错判误断,贻误病情,分析区别三种疫病临床症状、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剖检变化等诊断要点,准确判别出鸡群所患的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疫病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禽流感;鉴别;诊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养鸡业迅速发展,规模场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主要的养殖模式;同时养鸡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养鸡业现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很多贫困户依靠养鸡已经脱贫致富。然而,在养鸡生产中,疫病仍然是阻碍发展的最大“天敌”,很多疫病对养鸡业威胁很大,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常见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禽流感在整个养殖生产中是发病率、死亡率、危害率较高的疫病,可以说98%以上的养殖场都发生过这几种病,由于这几种病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规律、病理变化等方面极为相似,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误判,以至于造成防治失败,给养殖场造成损失。

分析区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禽流感的诊断要点,准确判断鸡群发生的疫病,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积累,总结出三种疫病的鉴别要点,供大家在今后的养殖生产中借鉴。

一、流行特点

1.发病季节性。三种疫病的发病季节没有明显差异,都是秋末、冬季和早春季节多发,但是禽流感在春季的发病率高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在冬季的发病率高于禽流感。

2.饲养条件不良。鸡群拥挤、通风不畅、阴雨潮湿、贼风侵袭、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等因素能够引发三种疫病发生流行,这些因素可用来区别于其他疫病。

3.易感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5周龄以内的鸡感染后症状明显,没有品种差异。

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

小儿支气管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支气管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支气管炎疾病对于患儿的身体损害很大,宝宝长期咳嗽不仅会影响呼吸道,甚至食欲也会降低,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引发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如何确诊小儿支气管炎疾病。 常见的支气管炎的检查方法有: 1、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合并哮喘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摩拉菌等生长。这是常见的支气管炎的检查方法。 2、X线检查:也是常见的支气管炎的检查方法。早期可无明显改变,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此系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所致。 3、白细胞分类计数:缓解期患者白细胞(白细胞【译】:俗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总数及区别计数多正常,急性发作期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合并哮喘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4、肺功能检查:一秒用力呼气量和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早期多无明显变化当出现气流受阻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FEV 1与肺活量(VC)或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则减少(<70%)当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的流量可明显降低闭合容积可增大。这是支气管炎的检查方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1、病情较轻者,须与上呼吸道感染作鉴别。 2、支气管异物: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肺气肿【译】: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导致出现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伴有气道壁破坏情况。)等梗阻现象。 3、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 4、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罗音。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 Ji Chuanranxinghouqiguanyan Huoyimiao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accine,Live 本品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K317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后,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性状】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无菌检验】按附录3306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如果有菌生长,应进行杂菌计数和病原性鉴定(附录3307)以及禽沙门氏菌检验(附录3303),应符合规定。每羽份疫苗非病原菌应不超过1个。 【支原体检验】按附录3308进行检验,应无支原体生长。 【鉴别检验】将疫苗稀释至100 EID50/0.1ml,分成2组。第1组,与等量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特异性血清混合作为中和组;另1组,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作为病毒对照组。置室温中和1小时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1日龄SPF鸡胚,中和组和病毒对照组各接种5枚,置37℃孵育120小时。病毒对照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应有明显病斑,中和组的鸡胚应全部存活,且其绒毛尿囊膜应无任何病斑。 【外源病毒检验】按附录3305进行检验,应无外源病毒污染。 【安全检验】用21~35日龄SPF鸡5只,每只点眼或滴鼻接种疫苗0.1 ml(含10 羽份),观察14日,应无异常反应,或在接种后3~5日有轻度眼炎或轻微咳嗽,但应在2~3日后恢复正常。 【效力检验】下列方法任择其一。 (1)用鸡胚检验按瓶签注明羽份,将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每1.0 ml含5 羽份,再继续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2、10-3、10-4 3个稀释度,经绒毛尿囊膜途径分别接种10~11日龄SPF鸡胚5枚,每胚0.2 ml,置37℃孵育5日,解剖,观察病变。鸡胚绒毛尿囊膜呈明显增厚,有灰白色病斑时,判为感染,按Reed-Muench法计算EID50,每羽份病毒含量应不低于102.7 EID50。 (2)用鸡检验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疫苗,点眼或滴鼻接种35~56日龄SPF鸡5只,每只2滴(约0.06 ml,含0.2羽份)。接种21日后,连同对照鸡4只,每只气管内注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强毒株0.2 ml(含104.0EID50),观察10日。对照鸡应至少有3只出现眼炎和呼吸道症状,免疫鸡应全部无症状。 【剩余水分测定】按附录3204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真空度测定】按附录3103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适用于35日龄以上的鸡。免疫期为6个月。 【用法与用量】点眼接种。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生理盐水稀释,每羽1滴(0.03 ml)。蛋鸡在35日龄时第1次接种,在产蛋前再接种1次。 【注意事项】(1)疫苗稀释后应放冷暗处,限3小时内用完。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首次报道在广东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随后绝大多数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也主要为呼吸型。1962

年等在美国发现了致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株,该型的代表毒株有株、株、56b株、株等,其中株是缓和型毒株。同年在澳大利亚分离出N1/62(T株),该病毒被认为是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代表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也相继爆发,流行十分广泛。尤其是最近几年,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肉鸡群中大面积流行,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囊膜表面呈松散、均匀排列的冠状纤突,状如皇冠,其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的毒株离心力超过100000克时纤突会丢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用自然毒初次接种鸡胚,多数鸡胚存活,但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对鸡胚的毒力增强,到第10代时,可在接种后的第9天引起80%的鸡胚死亡。胚体的特征性变化是发育受阻,胚体卷成球形,脚变形压在头部,羊膜增厚,紧贴胚体,卵黄囊缩小,尿囊液增多,肾脏尿酸盐沉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也能在15~18日龄的鸡胚肾细胞()、鸡肾细胞()和鸡胚肝细胞()上生长,经多次传代(6~10代)后,可引起较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胞浆融合,形成合胞体及细胞死亡。病毒经

最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论文题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 治 本科生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综述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IBV的感染特征 (4) 1.1流行特点 (4) 1.2IBV的组织嗜性 (5) 1.3IBV感染的动力学 (5)

1.4继发感染 (5) 2 临床诊断 (5) 3 病理变化 (6) 4 免疫预防 (6) 4.1被动免疫 (6) 4.2弱毒苗免疫 (6) 4.3灭活苗免疫 (6) 4.4基因工程疫苗 (7) 4.5DNA疫苗 (7) 4.6载体疫苗 (7) 5 治疗 (7)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IBV感染后可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性感染,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IBV 的感染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临床诊断和病理变化、分析免疫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为防控本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特征;预防;治疗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of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Abstract Chicken infectious bronchitis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is a kind of harm of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serious of chicken.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 IBV) causes, mainly against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testinal tract and genitourinary tract, some strains can cause kidney and intestinal disease. After IBV infection may be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它能使成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鸡蛋的产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并直接导致雏鸡死亡、肾脏病变和输卵管永久性退化;另外,IB还经常做为病因之一参与混合感染,例如诱发慢性呼吸道病(CRD)的爆发,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肾病变型IB 已蔓延至全国各养鸡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最早由美国Schalk和Hawn报道,临床以患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哕音的呼吸道症状为主,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国发生,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病原为病毒(呼吸型IBV),后命名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归入冠状病毒科,是冠状病毒的代表株。 1972年邝荣禄等首次在广东证实我国也有该病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常见的有Massachussetts、Connecticat、lowa97、Iowa609、Hotle、JMK、Clark333、SEl7、Florida、Arkanass99和Australian“T”。1962年Wintefield等首次报道了肾型IBV,可引起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症状。1986年E1 Houadfi等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以G株为代表的嗜肠型IBV,主要引起呼吸道、肾脏及肠道病变。Gough等首先报道了英国存在一种新的特殊IBV血清型793/B,而来自西班牙、德国、希腊和墨西哥可疑血清样本中亦可发现抗此血清型IBV的特异性抗体,法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均有此血清型IBV的存在。 IBV基因组核酸RNA复制的不连续机制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机制,使得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点突变、插入、缺失或重组,造成大量IBV变异株的出现,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到的IB血清型已达30种之多,不同血清型毒株疫苗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IB的多血清型性为其免疫预防增加了难度。 1 IBV的基因组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为90~200nm,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蔗糖浮密度值常在1.15~1.18g/ml范围内,病毒有囊膜,表面有间距较宽、呈放射性排列的杆状纤突,长约20nm,使病毒外观近似皇冠,纤突不稳定,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当离心力超过100000r/min,甚至有时在37℃孵育,都会导致某些纤突成分的丢失,IBV 是第一个测定了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冠状病毒,长27~30kh,有感染性,5′末端为“帽子”结构,3′末端含有共价结合的poly(A)尾,至少有10个明显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分子量6.7~440kDa蛋白,病毒RNA各基因的定位次序如下: 5’-F1-F2-S-3a-3b-3c-M-5a-5b-N poly(A)-3′。Boursnell等完成了对IBV-Beaudene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共有27608个核苷酸组成,不同IBV毒株的基因组长度略有差异。lBV被分为6个区域,由小到大分别被命名为MrnaA~F。 IBV含三种最主要特异性蛋白:纤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GP,即S蛋白)、膜蛋白(Membrane Glycoprotein,MGP,即M蛋白)、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即N蛋白),分别由mRNA E、C、A编码,三种结构蛋白的摩尔比为1:6:15,第四种小膜蛋白(sM)与病毒囊膜有关。病毒的血清型、血凝抑制和大多数的中和抗体均由S1蛋白决定和诱导。 2 IBV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 2.1纤突蛋白(S) S蛋白由mRNA B编码,位于病毒粒子最表层的囊膜上,是构成病毒纤突的主要成分,是由2~3个相同的单体非共价连接构成的聚合物。S蛋白包含两种糖多肽S1和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 疾病概述: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呼吸道型和肾病理变化型两种类型。病原病毒能在发育的鸡胚中生长良好,也能在气管器官组织培养中增殖。病毒经56℃15分钟或45℃90分钟即被灭活,对乙醚敏感,50%氯仿室温下作用10分钟、0.1%去氧胆酸钠4℃作用18小时能使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0.05%或0.1%的β戊酮内酯(BPL)或0.1%福尔马林均可使其失活。 流行病学:自然感染仅见于鸡、雉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发病最严重。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天。病毒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渗出物中,也可在肾和法氏囊中增殖。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垫料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几乎全群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季节较为严重。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18~36小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长,有母源抗体的幼雏潜伏期可达6天以上。雏鸡突然出现呼吸症状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表现为气喘、咳嗽、打喷嚏、气管鸣音和流鼻涕,精神沉郁、畏寒、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打堆,个别鸡鼻窦肿胀、流泪。6周龄以上的鸡症状不明显,主要是气管鸣音、喘气和轻微咳嗽等。蛋鸡产蛋量下降,并产软壳蛋、畸形蛋或粗壳蛋,蛋白稀薄如水样,蛋黄与蛋白分离以及蛋白粘壳等。肾病理变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发生多、流行范围较广的疾病,20~30日龄是其高发阶段。病初,病鸡表现怕冷、喷嚏和咳嗽,有的张口喘气及气管鸣音,2~3天后出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厌食、拱背、饮水量增大,拉白色水样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肌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 疾病概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对鸡危害严重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Ⅰ群和Ⅱ群人的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某些毒株可引起肾脏和肠道疾病。所有日龄的鸡 历史及分布: 193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次年Schalk和Hawn,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作了报道。此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印度等都有相关报道。 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的病原,1937年Reaudette和Hudson首次在鸡胚上成功培养该病毒。 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报道了肾病变型IB。早期报道的IB主要是幼鸡的疾病,但后来发现此病也存在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 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东首先发现IB的存在。此后北京、上海相继有报道,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 1996年以来,又见有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报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同分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感染后的病鸡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等途径向外界排毒,为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病鸡康复后可带毒49d,在35d内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受污染的飞沫、尘埃、饮水、饲料、垫料等则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 3.易感性: 鸡是IBV的自然宿主,但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鸡群对IBV的 敏感性不同。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其中,(1)呼吸型IB 以雏鸡和蛋鸡产蛋高峰发病较多;(2)肾型IB 多发生于10~50日龄的幼鸡;(3)腺胃型IB 多发生于30~80日龄的鸡)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流行,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严重。本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鸡群中传播速度快,2周内可波及全场。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毒株的毒力和环境因素(如气温、通风、饲养密度、健康状况、日粮配合、应激等)有很大关系 诱病因素: 过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及疫苗接种会促进病的发生。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19126635.html, 浅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乔保磊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和禽流感都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临床上 极易出现错判误断,贻误病情,分析区别三种疫病临床症状、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剖检变化等诊断要点,准确判别出鸡群所患的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疫病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禽流感;鉴别;诊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养鸡业迅速发展,规模场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主要的养殖模式;同时养鸡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养鸡业现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很多贫困户依靠养鸡已经脱贫致富。然而,在养鸡生产中,疫病仍然是阻碍发展的最大“天敌”,很多疫病对养鸡业威胁很大,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常见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禽流感在整个养殖生产中是发病率、死亡率、危害率较高的疫病,可以说98%以上的养殖场都发生过这几种病,由于这几种病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规律、病理变化等方面极为相似,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误判,以至于造成防治失败,给养殖场造成损失。 分析区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禽流感的诊断要点,准确判断鸡群发生的疫病,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积累,总结出三种疫病的鉴别要点,供大家在今后的养殖生产中借鉴。 一、流行特点 1.发病季节性。三种疫病的发病季节没有明显差异,都是秋末、冬季和早春季节多发,但是禽流感在春季的发病率高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在冬季的发病率高于禽流感。 2.饲养条件不良。鸡群拥挤、通风不畅、阴雨潮湿、贼风侵袭、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等因素能够引发三种疫病发生流行,这些因素可用来区别于其他疫病。 3.易感性。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5周龄以内的鸡感染后症状明显,没有品种差异。 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研究进展(1)

传染病进行精确到流行菌(毒)株的监控,并可根据病毒潜伏感染的情况判断疫病的流行状况及趋向,及早发现,及早防制。因此,核酸探针、PCR、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等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Gunars E.V alk irset al.C lin Chem.1989,31(9): 1427—1431 [2]F reya Sp ielbery,et al.T he L ancet,1989,1: 580—584 [3]刘煜凯等,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6): 364—367 [4]Kenii Ho soda et al.J.I mm uno l.M ethods,1989, 121(1):121-128 [5]F reytag J.W.et al.J.I mm uno l m ethonds,1984, 70:133[6]HORJY,et al.J.I mm uno l,1985;134(6):4035-4040 [7]D uverlie G et al.J.V iru M ethods,1987,18:107 [8]K ieffer M,et al.C lin Exp i m m uno l,1982,50:65 [9]B rigata D.J.et al.V iro logy,1983,126:32-50 [10]罗满林等.中国兽医科技,1994,24(4):20—21, 34 [11]任少堂等.临床检验杂志,1995,13(1):45—47 [12]裴建武等.中国兽医杂志,1994,20(4):42—44 [13]邱孝高.中国兽医科技,1986,(96):24—26 [14]N agaraja,K.V,Am.J.V et.R es,1990,51(2): 107-210 [15]Purchast,H.G.A vian D is,1989,33(3):609-61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许伟琦 孙泉云 刘红 (上海市畜牧兽医站 20110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 L T)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特征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咳出带血粘液,死亡率为5-70%,平均为20%。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本病1925年由M ay 等首次报道发生于美国[2],Beaudette(1930)首先证实本病由病毒引起,1931年美国兽医协会正式命名为“传染性喉气管炎”。I L T随后逐渐蔓延至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我国于1987年以后也分别报道了甘肃、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区均有本病的存在与流行[3],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 1 病毒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I L TV是一种含1个DNA核心的囊膜病毒,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I L TV具疱疹病毒形态学特征,双股DNA,其G+C含量为45%,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为195-200nm[4],I L TV仅一个血清型,病毒株之间差异不显著,浮密度为1.706g m l,病毒对乙醚敏感,热稳定性差,55℃10-15m in灭活。病毒能在鸡胚CEL、CEK、CK等细胞上增殖,病毒的基因组由155kb的线状DNA分子组成,而每一DNA 分子又由位于反向重复序列二侧的长独特性片断(U L)和短独特性片断(U S)所组成。Griffin(1987)已对I L TV DNA测序鉴定了21个基因。I L TV的回文结构和T K基因的测序数据证实了I L TV与其它Α-疱疹病毒具有相同的DNA水平,对I L TV与其它Α疱疹病毒的氨基酸同一性水平进行了比较,表明I L TV是这个家族的一古老成员。由于病毒糖蛋白能对其它疱疹病毒诱发产生体液及细胞结合性应答,因此对I L TV保护性抗原的研究集中于糖蛋白,通过测序已鉴定的有gB,gC,gD,gX,gK和一独特性糖蛋白gP60,经免疫沉淀试验、免疫转印试验和单克隆抗体技术证实了五种主要糖蛋白,其分子量分别为205、160、115、9、60KD[5]。处于U S序列的糖蛋白(gP60)和其它Α-疱疹病毒没有同源性,因而对I L TV来说是独特性的,虽然gP60是从I L TV感染鸡血清中得到证实的主要蛋白之一,但它在I L TV 发病机理中所充当角色尚未弄清。 2 发病机理与传播方式 3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控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控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养鸡也不例外,有许多普通老百姓就通过养鸡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那么,这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说它容易,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能达到目的;说它难,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鸡病威胁着养鸡场,时时刻刻都有赔个底儿朝天的风险。在我国每年都有养鸡场因为管理不善或防疫不到位而损失惨重。所以,养鸡的朋友不仅要学会科学的“养鸡”,更要懂得有效的“防病”,把病防住了,养鸡的风险就小了,致富路上也顺畅。今天就介绍一种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的疾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方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我们简称为“鸡传支”,该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生在鸡身上的一种传染病,这种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如果鸡群遭到感染,容易导致发病,发病后幼鸡死亡率可高达30%,产蛋鸡产蛋下降高达50%,甚至丧失产蛋能力。目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很多种变异型,以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为主,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肾型。那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到底是怎么流行的呢?我们用“流行病学”这个专业术语来描述,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 通常,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只发生在鸡身上,不论是大鸡还是小鸡,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小鸡是最容易感染的群体。小鸡感染后,3周龄以下没有症状,到了3-6周龄是发病率较高的时候,这段时期的小鸡常常会引起死亡,死亡率高达30%,6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很少死亡。 感染鸡和发病鸡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病毒: 1.通过呼吸、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 2.通过粪便排出病毒 3.通过嘴巴污染食槽或水槽 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都会污染环境,当健康鸡接触后,都可导致感染,另外如果饲养员串岗或不慎将污染的饲喂工具带到干净的鸡舍,也可造成该病的间接传染。 一般感染鸡通过呼吸道排毒时间为两周左右,通过粪便排毒时间长达3周以上;产蛋鸡如果短时间内发病,产的蛋内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发病鸡经过治疗康复后,仍然可持续的排出病毒,排毒时间长达50天左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不分季节,在一年内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当鸡舍内过冷、过热、饲养密度大、矿物质维生素缺乏时,均能促进这种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日常养殖中又该如何诊断该病呢?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 )是由生物、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微生物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病毒常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型)、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细菌常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理化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吸入,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 机体对吸入性致敏原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及排泄物等过敏,或对细菌蛋白质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也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病理】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和黏液腺体肥大增生。合并细菌感染时,

分泌物呈脓性。 【临床表现】 (一)症状 通常起病较急,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 可无明显阳性表现,或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痰培养可见致病菌。X线胸片大多为肺纹理增强,少数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2020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毛细支气管炎,既往国内曾称为喘憋性肺炎,该病多见 2 岁以下婴幼儿,尤其常见于2~6 月龄小婴儿,是小婴儿首次喘憋发作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尤其好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的持续阴雨天气,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见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本病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短期内迅速出现咳嗽、喘息症状,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干咳与发作性喘憋,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其典型肺部体征表现为两肺呼气相哮鸣音并伴有呼气延长,同时多数患儿在吸气末两肺可闻及较多细湿性啰音甚至捻发音,体检可发现呼吸与心率增快,部分严重喘憋患儿因膈肌下移而可触及肝脾。胸片检查可出现过度充气表现,血常规常无明显变化,病原学检查常可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证据。 然而,临床上引起婴幼儿期咳嗽、喘息的原因却比较多,如不重视鉴别,极易引起误诊。 因此,本文将需要与毛细支气管炎进行鉴别的常见疾病进行梳理总

结,并对其鉴别要点进行提炼归纳,希望对广大儿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急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故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该病病原体可见于细菌、病毒或者二者的混合感染,但以病毒感染多见,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鼻病毒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喘憋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肺部体征表现为不固定的易变的散在干湿性啰音,可随咳嗽、体位而变化。 胸片多显示正常或两肺纹理增多,一般不需实验室检查,不需要常规胸片检查。 鉴别要点: 无喘憋症状,肺部闻及不固定的干、湿性啰音。 2支气管哮喘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症状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或加剧,症状的表现形式与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患儿常有哮喘家族史及个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病史。 典型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两肺均匀一致的呼气相哮鸣音伴有呼气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目录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1 材料与方法 (5) 1.1 材料 (5) 1.1.1 病料 (5) 1.1.2鸡胚、鸡红细胞 (5) 1.1.3 主要试剂 (6) 1.1.4 主要仪器设备 (6) 1.1.5 引物 (6) 1.2 方法 (7) 1.2.1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7) 1.2.2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7) 1.2.3 病毒的RT-PCR检测 (7) 1.2.4 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活性测定 (8) 1.2.5 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 (8) )的测定 (8) 1.2.6 毒株半数感染量(EID 50 2 结果与分析 (10) 2.1 病鸡剖检结果分析 (10) 2.2 病毒RT-PCR检测结果分析 (10) 2.3 传毒结果 (11) 2.4 传代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检测结果分析 (11) 2.5 传代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结果 (11) 检测结果分析 (11) 2.6 EID 50 2.6.1 鸡胚胚病变情况 (11) 的计算结果 (12) 2.6.2 EID 50 3 讨论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动物医学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2011年4月17日,山东省临沂某大型养鸡厂送检一批疑似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病(死)鸡,调查得知该鸡群临床上表现咳嗽、甩鼻,食欲不振,精神不佳,脱水,排白色稀粪,爪干、消瘦等症状且死亡率高,现进行病鸡剖检,病变表现为气管出血,“花斑肾”。采集相关病料研磨并反复冻融后,进行RT-PCR检测结果发现IBV阳性,初步诊断该鸡群发生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将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进行盲传,收集各代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RT-PCR检测,同时观察对鸡胚的致病变特征,结果发现血凝试验均呈阴性,RT-PCR结果IBV表现阳性,新城疫(NDV)、禽流感(AIV)等其他外源病毒阴性,鸡胚表现蜷缩、生长阻滞现象,符合IBV的生物学特征,表示成功分离到了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RT-PCR

支气管炎病历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李辰琳出生地;江西新余 性别女民族:汉 年龄1岁入院时间:2016-04-11 10 : 00 婚姻无记录时间:2016-04-11 10 : 00 职业无病史叙述者:患儿母亲 工作单位:无住址:大岗山村 主诉咳嗽,咳痰,伴轻度喘息2天。 现病史:患儿前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不易咳出,为阵发性咳嗽,伴有轻度喘息,曾于个体诊所诊治,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好娃娃等,疗效欠佳,故今日入我院诊治,门诊拟“支气管炎”收入住院。无发绀、无抽搐等。起病以来,精神、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既往患者体健。否认有结核、肝炎,出血热等传染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个人史:足月顺产,系第一胎第一产,无胎儿宫内窘迫史,无窒息史, 10月学步,1岁学话。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计划行免疫接种。 家族史:父母体健。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度脉搏95次/分呼吸:25次/分体重:15公斤 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抱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尚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节未及肿大。头形如常, 眼脸无水肿,睑结膜不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居中,鼻中隔不偏,无异常分泌物,两侧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内耳听力正常。咽充血,两侧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两侧甲状腺正常。胸廓对称,形态正常,肋间隙平坦,触觉语颤因不合作未检。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轻度哮鸣音和痰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侧0.5cm处,无抬举感及震颤,心界不扩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诊断 文献综述题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d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IBV往往引起混合感染,也可引起产蛋鸡的产蛋量和鸡蛋品质的下降,甚至造成成年鸡的死亡,从而加重了对鸡群的危害,也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我国在80年代初发现有IB的存在,随后IB在国内相继爆发,且流行十分广泛。IBV 的血清型至少有29种之多,并不断出现新型。在生产过程中,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成为禽病防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因此,研究不同地区IBV的发生,血清型的鉴定和分子病原学研究,揭示IBV分子变异机理,对于从根本上控制传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鸡、冠状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IBV 1.IB的历史 IB于1931年由shalk首先报道于美国,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了该病原[1]。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传支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为主。1962年,Winterfield 和Hitchner在美国报道了肾病变型IB,证实IBV的某些毒株可主要引起肾脏病变。1972年在广东首次发现本病。1985年EI-Houadtih和Jone在摩洛哥分离了一种以致肠道病变为主的IBV肠型变种,该毒株除引起气管、肾脏和生殖道的的病变外,还可以造成肠道损害[2]。1994-1995年,江苏、山东等省爆发了腺胃型传支,但该病的病因尚有争论[3]。1997年王玉东报道的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就是禽流感的代名词。也有人从腺胃病变中分离到新城疫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等。 2.病原学 2.1形态 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正链RNA,呈螺旋对称,形态多样,大都数为球形,直径为80-120nm,囊膜表面呈松散状,上有均匀排列的花冠状的纤突样蛋白,纤突长约20nm,其末端呈球状,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纤突不如副粘病毒的棒状纤突排列紧密,有间隙,使病毒外形酷似皇冠。IBV内部有RNA和蛋白质组成的螺旋状核衣壳组成,宽约9-16nm,呈长颈瓶样或圈样[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IL T) 是由喉气管炎病毒( IL TV)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IL T 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其特征性病变是呼吸困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严重者会导致糜烂和出血。该病呈急性暴发和长期潜伏特性,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其发病率接近100 % ,死亡率10 %~40 %。感染IL TV 会使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是集约化养鸡场易流行的重要疫病之一。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第一个被有效疫苗控制的禽病毒性疾病。起初人们用强毒通过泄殖腔接种来使敏感鸡获得免疫,但是免疫鸡还能排毒,而成为传染源。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弱毒疫苗来防制本病,尽管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也比强度安全,但尚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⑴现用的ILTV弱毒疫苗的毒力普遍偏强,接种后反应大。因为它的免疫原性与毒力成正相关,如果毒力通过体外传代进一步降低,那么其免疫效力也随之下降。⑵与ILTV强毒株一样ILTV弱毒疫苗也能导致潜伏感染,并且ILTV弱毒疫苗株在鸡群的传播过程中可能引起毒力反强,当它与非免疫鸡群接触时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所以该弱毒疫苗仅限于本病流行地区使用,但非免疫鸡群一旦传入本病将导致重大损失。⑶ILTV强弱毒尚无鉴别诊断方法。由于ILTV现用弱毒疫苗存在问题,使ILT的完全控制仍然是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开发研制一种具有与ILT弱毒疫苗同等效力又能克服弱毒疫苗上述不足的新型安全有效的ILT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利用基因工程疫苗来预防ILT 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ILTVgB基因与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病毒gB基因是同源基因,与HSV-1糖蛋白gB一样,ILTV糖蛋白gB也是一种跨膜蛋白,是病毒感染所必需的,在病毒接触和进入宿主细胞是起关键作用。HSV糖蛋白gB已经被证明能够引起体液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小鼠能够抵抗HSV强毒的致死性攻击。ILTV糖蛋白gB基因能编码205Ku的糖蛋白复合物,由ILTV糖蛋白gB制备的亚单位疫苗能保护鸡100%抵抗临床发病和83%一直强度复制。所有这些都表明,ILTV gB糖蛋白是主要保护性抗原,可作为研制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的候选抗原。 目前使用疫苗最大的问题是疫苗的免疫期短,此外,当有母源抗体存在时,许多疫苗的免疫 效果会受到干扰。DNA 疫苗可以克服以上两种缺陷,被称为免疫学上的第三次革命[22 ] 。DNA 疫苗又称基因疫苗,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它不仅可诱导体液免疫应 答,而且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兼有亚单位苗的安全性和弱毒疫苗的高效性,已经成为国际疫 苗研究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孟松树等[23 ]将分别含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王岗株gB、gC、gD 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体质粒分组肌肉注射雏鸡,经过攻毒实验证明该重组质粒诱导了免疫应答,免疫保护率为79 % ,因此该基因疫苗可以作为预防IL T 的一个补充。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2-10-09T16:01:36.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何金晓[导读]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社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慢性病。 何金晓(金东区塘雅镇含香社区服务中心浙江金华 321032)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社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慢性病。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1]。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 响劳动和健康。随着年龄增长,该病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区和环境卫生等有密切关系。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患病率也较高。作为一名社区责任医师,应详细掌握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加强慢性病管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1 诊断依据 1.1临床表现。 1.1.1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常在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时发病,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为黄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后,支气管粘膜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反应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出现过敏现象而发生喘息。随着病情发展,终年咳嗽,咳痰不停,冬秋加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在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一般不明显,但并发肺气肿后,随着肺气肿程度增加,则呼吸困难逐渐增剧。 1.1.2体征。本病早期多无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肺底部听到干、湿罗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时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哮鸣音。长期发作的病例可有肺气肿的体征。 1.2实验室检查。 1.2.1白细胞分类计数。缓解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区别计数多正常,急性发作期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合并哮喘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1.2.2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合并哮喘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摩拉菌等生长。 1.2.3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改变,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为明显,此系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所致。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或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或呈索条状。若合并支气管周围炎,可有斑点阴影重叠其上。支气管碘油造影,常可见到支气管变形,有的狭窄,有的呈柱状扩张,有的由于痰液潴留,呈截断状。由于周围瘢痕组织收缩,支气管可并拢呈束状。有时可见支气管壁有小憩室,为粘液腺开口扩张的表现。临床上为明确诊断,摄平片既可满足要求。支气管碘油造影只用于特殊研究,不作常规检查。 1.2.4肺功能检查一秒用力呼气量和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早期多无明显变化。当出现气流受阻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FEV 1与肺活量(VC)或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则减少(<70%)。当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的流量可明显降低,闭合容积可增大。 1.3病程分期。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期,以使治疗有所侧重。①急性发作期: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或“喘”任何一项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病人明显加重者。②慢性迁延期: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③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2 鉴别诊断 2.1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2.2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2.3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2.4心脏病。由于肺淤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 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2.5支气管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顽固性刺激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3讨论 社区责任医师应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做好社区预防。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烟雾对周围人群也会带来危害,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绝吸烟。同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2]。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