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0T14:26:08.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晶[导读]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张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不是简单的勾画一条线,一个面.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研究应该随城镇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划理论,结合多种规划划定方法使得划定的结果更科学合理,争取从“单一”的技术方法转变为综合全面的管控工具.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实践研究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先决基础条件;二是遵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明

确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主体功能区的引导地位;三是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协同关系.依托于GIS技术支持进行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研究,首先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然后通过GIS叠加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实现城镇开发边界的协调划定.关键词:“多规合一”背景;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1导言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多规合一”空间要素管控的要求.针对巧家县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案例,综合运用“反规划”、“倒逼规划”、规模预测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开展了“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协调研究,实证表明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结果为基础的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结果符合巧家县实际.研究中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今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研究基础理论 2.1城镇开发边界基本理论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城市增长边界(urbangrownboundary,UGB),是一条以人为划定、以自然为参考的城市边缘界线,其想通过空间分界线和规模控制线引导城市的扩张,其核心是通过城市增长边界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城市以及周边的农业和生态安全.1900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限制城市人口来限制城市增长需要的建设用地,从人口的限制来稳定城市规模的稳定,确保城市周边的农田、生态不被破坏,该理论还提出若要扩大城市的规模,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能最好的保持城市开发边界的稳定.我国在城市开发边界的认识与研究较晚,学术界以及行政部门对城市开发边界的相关概念产生于近十年.学术界主要关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理论与方法,行政部门主要注重行政手段的实施,如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提出了“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的要求;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明确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重要性.城镇开发边界一般认为是行政辖区内划分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和不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空间界线.在边界内,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边界.在边界外,不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政府不能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在边界外做出许可,不可安排土地征转、不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2.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理论 1)“反规划”划定方法.“反规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国内城市增长无序提出的理论,是针对性的理论方法,“反规划”不是反对现行的规划,而是应对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空间建设用地的系统规划方法,“反规划”的核心是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前提性,通过先行确定非建设用地的规模限制建设用地的规模.2)“倒逼规划”划定方法.“倒逼规划”是一种较为新的规划方法,也可是说是一种“被动规划”,“倒逼规划”随社会快速发展后为解决社会诸多问题而出现.如:交通拥挤的“堵城”倒逼着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城市新开发而无人居住的“鬼城”迫使城市重新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需参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用划定的边界引导规划.3)规模预测法和排除法.城镇开发边界的规模预测主要应对城镇人口增长的问题,城镇人口的增长需预留建设用地,从中需考虑城镇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建筑密度等来解决城镇人口的用地需求.排除法应对各类禁止建设区的要求,消除城镇开发的用地安排,形成开发边界线控制城镇开发活动,如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等. 3研究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根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标准,巧家县主体定位于生态功能区,所以在划定巧家县城镇开发边界时,采取“生态先行”的策略,以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巧家县城乡总体规划、巧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巧家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的空间规划,结合巧家县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梳理巧家县内现存的国家级、省级或州市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借鉴现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核心区域;其次,按照生态保护法以及环境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生态保护区进行指标化的生态系统重要性、脆弱性以及生态安全评估,明确生态保护具体对象和重点保护区域;最后,对包含类型多样的各类生态保护区进行ArcGIS叠加分析,形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技术路线的初步方案.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不同等级重点保护区的管理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评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最终方案,并划定巧家县生态保护红线类型有:生态安全控制线,包括国家级药山自然保护区、县级马树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控制线,包括水库、水库淹没区、饮用水水源点、金沙江、牛栏江、荞麦地河、以礼河等;生态林地控制线为国家一级公益林、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四类控制线,最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328.62hm2.以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结合云南省大于1km2坝子范围界线核定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最新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补充完善成果和最新的遥感影像图等,将巧家县耕地现状分布、数量、质量和集中连片耕地进行摸底调查、查清潜力,综合巧家县情况,划定基本农田;然后运用ArcGIS技术剔除现在建设用地、巧家县灾后重建用地、巧家县白鹤滩水库移民安置用地、部分城镇近期重点建设用地和零星地块,最后补划质量高、集中连片和数量充足的基本农田,以满足国土部门的管控要求,划定基本农田面积5284.81hm2为边界划定的限制性条件.分别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提取建设用地图斑,运用ArcGIS技术合并“两规”中提取的建设用地图斑,将上述限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叠加,运用ArcGIS技术消除与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重叠的图斑;最后将地质灾害区矢量图层与第二步的结果相叠加,如有重叠图斑,则应用ArcGIS技术消除重叠区域,最终结果为“刚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刚性”城镇开发边界1056.87hm2. 4结语

关于区团合一资料

1.推行“区镇合一”新型城镇建设的主要措施 1.1改革体制机制,实现区镇一体。按照省市统一要求,从区镇一体化改革着手,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精简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进行区镇党政机构整合,将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北宿镇党委、政府合并,形成了“一个班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系。二是创新机构。按照“精简、效能、不搞上下对口”的原则,在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确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一办五局”的主要机构设置模式。调整充实了国土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质监分局等双重管理机构。三是理顺职责。实行分线工作法,将区镇重点工作划分成几大板块,对班子成员进行了重新分工,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分块包保,明确职责、明确目标、细化责任,迅速理顺了各项工作关系,实现了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四是推行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一级财政、权责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成立财政分局,确定财政基数,构建起了独立、高效的新型城镇财政管理体制。五是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实行竞争上岗、奖惩分明、全员聘任的人才管理机制,切实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区镇合心。 1.2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实施。科学的规划是指导“区镇合一”的纲领,也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气修编了两项规划。一是区镇总体发展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聘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区镇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了科学修编,两次召开规划报告会征求意见,规划成果形成,“三心、四轴、五组团”的大开发区格局。二是土地利用规划。聘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结合开发区及北宿镇实际和产业发展趋势,对区镇各类土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修编了区镇土地利用规划。 1.3提升区域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推动三项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一是道路建设工程。辖区内主要道路配套工程和路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电厂大道、新济邹路等重点新道路建设进展顺利。二是区中园建设。经济开发区建筑面积达6900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大学园四期工程开工,开发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三是城乡环境维护管理工程。推行环卫体制改革,组建300多人的专业队伍,建设四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构建起“户集、村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区镇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吸引力和产业聚集力显著增强。 1.4坚持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一是加快合村并点步伐。提出了“六大社区”建设规划,年内辖区东沙社区、辛庄社区整合完成,落陵社区、北宿花园和鑫兴社区服务中心等稳步推进,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发展惠民事业。不断加大文教卫生投入、完善推进机制,年内重点完成了北宿中学综合楼、中学餐厅、东江小学、北宿镇卫生院病房楼等施工,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三是积极维护辖区稳定。群众工作持续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凸显。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水土流失及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邓岚和宋桂琴,2001;姜德文,2014a),造成城市内涝加剧,城市水功能削 和雾霾危害加重,广泛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与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PM 2.5 生活,甚至威胁到其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各界、广大民众愈来愈关注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祁生林等,2006)。“十八大”“三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都明确中国城镇化要坚持生态文明。而水、土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基质,是构建城市和谐生态环境的基础,承载着生态文明之梦,所以水土保持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建设涉及土地利用变更,大量生活区、工业园区、交通道路、广场、地下管道等工程项目,造成地表及地下的多维空间的改变,空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政策的地理表达,具有多尺度、综合性的特征和相应的规划体系。已成为政府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管理资源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平衡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等广泛目标的基本工具(王向东和刘卫东, 2012)。2014年12月5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 下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而水土保持规划是生态环境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类别之一(王向东和刘卫东,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三条规定“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第十五条规定“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因此,“多规合一”的体系中应接入城市建设水土保持规划。 然而,目前“多规合一”正在试行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对接。本文将从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出发,分析目前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城市保持措施,及如何从规划时期开始,全面考虑水土保持,

多规合一规划成果

“多规合一”规划成果分析 一、“多规合一”技术报告 研究内容 按照“全域一体”的理念,一是统一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总体布局、总体目标,确保同一区域“多规”在思路、定位、布局、目标上无冲突、无矛盾;二是研究“多规合一”技术标准或导则,分析多规差异,处理好“多规”之间技术规范的统一;三是划定控制线,以及“三生”空间;四是研究空间规划底图,统一边界、范围、用地性质、用地分类标准等。五是完成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研究。 主要框架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技术路线 第三章现状概况 第四章规划解读与分析 第五章多规差异分析与处理 第六章多规控制线划定 第七章各类规划修改建议 第八章“多规合一”一张图指引 第九章实施保障措施 附:专题研究报告、图册。

二、“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 成果内容 以“多规合一”技术报告为统领,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调”数据库为基础,统一转换“多规”图件坐标系。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建、国土、环保、民政、林业、水利、交通、旅游、文物保护等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等多元化信息融合到一张1:10000比例尺的图上。 框架内容 “一张蓝图”主要明确的是区域“五线”和“三生空间”,其中“五线”是依据空间资源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产业园区控制线、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生态安全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和文物古迹保护控制线等控制线;“三生空间”是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多规合一”专项数据库 建设内容 按照“多规合一”标准规范,以区域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以已有编制成果为基础,整合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林业等部门的空间数据,建立“多规合一”专项数据资源目录,形成专项数据库,实现核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通过建成一个“大数据”数据中心,满足“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用要求,为相关单位在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主要框架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村庄规划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村庄规划 摘要:村庄规划作为我国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支撑我国城镇化快速 发展、促进村庄空间合理布局及保护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建立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部署,村庄规划如何与之相适 应和衔接,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对村庄规划 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多规合一;乡村振兴;村庄规划 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 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乡村规划方面,《若干意见》指出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由乡镇政府组 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知》中指出村庄规划要结合县和乡级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村庄布局,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按照“应编尽编”的原则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 一、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1.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特点 结合我国《村庄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各项内容及实施要求, 首先,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具备时代性的特点。伴随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 扩大、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领域越来越关注经济 发展的质量,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 成为后续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念之一。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设计理念中必然蕴含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等更新的发展理念,以此实现村庄规划的高效率、高质量、高环保发展,这也是 解决当前我国村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村庄管理部门在多规合一村庄 规划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土地资源利用为基础综合考虑多项不同的规划 体系、规划内容,例如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村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 用规划、村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政府部门必须做好上述规划内容的综合安排,切实考虑当前村庄人口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确保村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 环境结构、空间结构、土地结构的协调发展。 2.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任务 结合当前我国村庄规划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实际基本特征来看,在《村庄振兴 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指导下各级管理部门应充分完成多项任务内容, 包括明确村庄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明确村庄产业的发展规划、优化村庄 布局和建设用地规划、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村庄生态资 源保护与开发、强化村庄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强化村庄古风古貌保护与传统 文化传承、明确各项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等等,从而充分落实《村庄振兴战略规 划(2018—2022年)》中的各项要求,实现各项规划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发展。 二、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路径的思考与创新 1.明确村庄规划的定位 村庄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化的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在村庄规划编 制的过程中,应该率先明确规划的定位,同时结合村庄自身的资源以及特色等, 实现科学的村庄规划,整体保障村庄规划的成效。在村庄规划过程中,部分地区

“多规合一”规划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应用20150424

关于“多规合一”规划的思路方法与技术应用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蔡克光 2015.04

?关于“三规合一”—多规融合的思路与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GIS-CAD-GPS)

“多规合一”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需要”多规合一”进行统筹协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出现城乡建设与经济 发展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2)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3)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中央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相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二)我国部分省市对多规合一的探索与实践1、广东 ?2008年6月,《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推进‘三规合一’?。 ?2010年2月,在《关于印发2010年省政府工作 要点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积极推进广州、河源、云浮等地‘三规合一’试点?。 ?2008年河源市启动广东省第一个地级市三规合一规划,2010年云浮也完成了三规合一规划, ?2012年广州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市三规合一规划。云浮市 广州市 河源市

多规合一规划内容

“多规合一”规划思路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引导,围绕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改革的总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以专项数据库为支撑,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规划立法、体系完善、体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构建由“一个技术报告、一张蓝图、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组成的“五个一”空间规划体系,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格局,切实提高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全面推进区域规划体制改革。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协调、求同化异的原则。“多规合一”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工作模式、技木方法、信息平台,找准规划差异,依法依规,应调尽调。同时,充分吸收各规划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已有成果,寻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优势空间,实现各规划成果的全方位优化融合。 坚持底线思维、集约节约的原则。生态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多规合一”工作应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增量,以批复用地规模指标为上限,合理确定新增用地规模。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互协调。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破解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 以深入调研为基础,针对区域发展建设现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题研究,找准“短板”和突破口,明确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和规划控制协调体系,并突出区域特色。 坚持近实远谋、分步实施的原则。多项规划的协调统一,不仅是内容、指标、图纸的统一,还应保持目标和时限的一致性。编制具有统领功能的区域“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应将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定出总目标、总指标、总布局,以及对应的控制协调体系,对应到三个规划阶段中去,体现规划在远近、虚实、深浅上的层次感和可操作性。 三、实施路径 第一步,制定“多规合一”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思路、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第二步,进行“多规合一”基础性研究,完成《“多规合一”技术报告》编制及专题研究;第三步,完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第四步,整合空间数据,构建专项数据库,建立区域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全域。 具体如下图:

我国普通县市“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及实践反思

我国普通县市“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及实践反思 孙洁,陈利 摘要:从区镇矛盾、城乡分割和城镇化滞后等现实问题出发,对我国普通县市域内开发区与小城镇管理合并的必要性进行总结。根据开发区等级、发展阶段、地理区位及小城镇产业基础等影响因素,将“区镇合一”归纳为区带镇-不完全融合、镇带区-不完全融合以及区镇完全融合三种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宁阳县为案例剖析了其“区镇合一”的运行过程、具体措施以及成效,反思其终止的问题根源,认为地方政府应立足于区域内外综合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区镇合一”。 关键词:区镇合一管理模式反思山东省宁阳县 “区镇合一”是指将开发区与其所在的小城镇(或街道)合并,通过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实现体制与制度创新,促进区与镇的互动发展[1-4]。早在2004年浦东新区依托四个国家级开发区、机场、港口和周边25个镇街通过“区镇合一”或“区镇联动”建立了六个功能区①,由整合后功能区管委会对辖区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重点突出功能开发、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迅速打破了原来区镇各自为政、城乡二元的格局,实现了浦东新区的快速开发[2、5]。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通县市(区)内开发区或工业园也如法炮制,掀起一股“区镇合一”的热潮,诸如济宁市下辖县市②、南通市沿海区县③、苏州吴江区”④等,主要将一般省市级开发区或工业园与其所在小城镇管理合并。 目前来看,对“区镇合一”的既有研究集中在区与镇合并的目的、管理模式、政策与措施,实施成效与困难等方面[1-4]。学者们将“区镇合一”的措施归纳为合并行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行政与财政放权、创新合作制度以及统一规划五大方面。研究认为,管理合并对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城乡联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未能真正放权、体制整合困难、配套措施不足以及适应性差等[5-8]。然而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对“区镇合一”的系统性总结及具体模式的归纳,二是对“区镇合一”模式的适用性不甚明确,其能否被任何地区简单运用值得反思。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宁阳县的实践经验教训,指出欠发达地区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综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1BSH058)

2018年咨询师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88分)

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88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B.“十一五”规划C.“十二五”规划D.“十三五”规划 2.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和管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严禁限制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 B.限制开发区域着重提出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方向的产业发展的措施C.优化开发区域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应高于重点开发区域D.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和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增长速度可不予控制 3.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则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B.50~70% C.超过70%D.超过80% 4.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A.社会控制理论B.公共治理理论C.自组织理论D.社会公平理论 5.我国最早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理念的是()。 A.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B.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C.党的“十七大”报告D.党的“十八大”报告 6.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集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下风下水区域,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限制开发区域B.位于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下游河段的相邻区域不宜设置重点开发区域 C.考虑对老少边穷区域的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分布在条件适宜的相对欠发达地区D.重点开发区域要与国家和省(区、市)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布局相协调 7.到2014年,我国已经编制了()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8.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9.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0T14:26:08.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晶[导读]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张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不是简单的勾画一条线,一个面.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研究应该随城镇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划理论,结合多种规划划定方法使得划定的结果更科学合理,争取从“单一”的技术方法转变为综合全面的管控工具.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实践研究有几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先决基础条件;二是遵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明 确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主体功能区的引导地位;三是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协同关系.依托于GIS技术支持进行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研究,首先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然后通过GIS叠加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实现城镇开发边界的协调划定.关键词:“多规合一”背景;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研究 1导言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是“多规合一”空间要素管控的要求.针对巧家县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案例,综合运用“反规划”、“倒逼规划”、规模预测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开展了“多规合一”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协调研究,实证表明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结果为基础的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结果符合巧家县实际.研究中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今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研究基础理论 2.1城镇开发边界基本理论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城市增长边界(urbangrownboundary,UGB),是一条以人为划定、以自然为参考的城市边缘界线,其想通过空间分界线和规模控制线引导城市的扩张,其核心是通过城市增长边界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城市以及周边的农业和生态安全.1900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限制城市人口来限制城市增长需要的建设用地,从人口的限制来稳定城市规模的稳定,确保城市周边的农田、生态不被破坏,该理论还提出若要扩大城市的规模,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能最好的保持城市开发边界的稳定.我国在城市开发边界的认识与研究较晚,学术界以及行政部门对城市开发边界的相关概念产生于近十年.学术界主要关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理论与方法,行政部门主要注重行政手段的实施,如2006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提出了“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的要求;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明确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重要性.城镇开发边界一般认为是行政辖区内划分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和不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空间界线.在边界内,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边界.在边界外,不可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政府不能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在边界外做出许可,不可安排土地征转、不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2.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理论 1)“反规划”划定方法.“反规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国内城市增长无序提出的理论,是针对性的理论方法,“反规划”不是反对现行的规划,而是应对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空间建设用地的系统规划方法,“反规划”的核心是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前提性,通过先行确定非建设用地的规模限制建设用地的规模.2)“倒逼规划”划定方法.“倒逼规划”是一种较为新的规划方法,也可是说是一种“被动规划”,“倒逼规划”随社会快速发展后为解决社会诸多问题而出现.如:交通拥挤的“堵城”倒逼着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城市新开发而无人居住的“鬼城”迫使城市重新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需参考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用划定的边界引导规划.3)规模预测法和排除法.城镇开发边界的规模预测主要应对城镇人口增长的问题,城镇人口的增长需预留建设用地,从中需考虑城镇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建筑密度等来解决城镇人口的用地需求.排除法应对各类禁止建设区的要求,消除城镇开发的用地安排,形成开发边界线控制城镇开发活动,如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等. 3研究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根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标准,巧家县主体定位于生态功能区,所以在划定巧家县城镇开发边界时,采取“生态先行”的策略,以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巧家县城乡总体规划、巧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巧家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的空间规划,结合巧家县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梳理巧家县内现存的国家级、省级或州市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借鉴现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核心区域;其次,按照生态保护法以及环境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生态保护区进行指标化的生态系统重要性、脆弱性以及生态安全评估,明确生态保护具体对象和重点保护区域;最后,对包含类型多样的各类生态保护区进行ArcGIS叠加分析,形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技术路线的初步方案.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不同等级重点保护区的管理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综合评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最终方案,并划定巧家县生态保护红线类型有:生态安全控制线,包括国家级药山自然保护区、县级马树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控制线,包括水库、水库淹没区、饮用水水源点、金沙江、牛栏江、荞麦地河、以礼河等;生态林地控制线为国家一级公益林、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四类控制线,最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328.62hm2.以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结合云南省大于1km2坝子范围界线核定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最新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补充完善成果和最新的遥感影像图等,将巧家县耕地现状分布、数量、质量和集中连片耕地进行摸底调查、查清潜力,综合巧家县情况,划定基本农田;然后运用ArcGIS技术剔除现在建设用地、巧家县灾后重建用地、巧家县白鹤滩水库移民安置用地、部分城镇近期重点建设用地和零星地块,最后补划质量高、集中连片和数量充足的基本农田,以满足国土部门的管控要求,划定基本农田面积5284.81hm2为边界划定的限制性条件.分别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提取建设用地图斑,运用ArcGIS技术合并“两规”中提取的建设用地图斑,将上述限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叠加,运用ArcGIS技术消除与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重叠的图斑;最后将地质灾害区矢量图层与第二步的结果相叠加,如有重叠图斑,则应用ArcGIS技术消除重叠区域,最终结果为“刚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刚性”城镇开发边界1056.87hm2. 4结语

011.“规土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上海实践探讨

“规土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上海实践探讨 何文桥 摘要:“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方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严控特大城市规模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上海以2008年“规土合一”机构改革为基础,以“两规合一”划定集中建设区为标志,探索建立的以集中建设区为核心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方法,实际上已然发挥着城市开发边界的作用。本文通过访谈、文献调研与数据分析,总结上海“规土合一”以来围绕集中建设区的探索,并探讨集中建设区的本质,为上海及我国特大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管理实施提供参考。研究认为,集中建设区政策设计的核心是市-区县-街镇政府自上而下的刚性指标约束与边界管控,是对空间增长边界与扩展边界的刚性深化,其实质是以土地指标为核心的,具有强烈计划性的一种土地管理的手段,并非规划管理的手段。新时期,基于“规土合一”背景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应注重加强其政策内涵与管制机制的创新,充分考虑既有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管制工具,完成从规划编制向规划管理实施的政策设计与刚性传递。关键词:集中建设区,城市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土合一 1引言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层面愈加重视严控特大城市规模,并提出尽快划定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同时强调基于“多规合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等空间边界进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手段,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严控特大城市规模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事实上,上海以2008年“规土合一”机构改革①为基础,已率先开展城市开发边界的相关探索。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与2008年上海“规土合一”机构改革之后提出的集中建设区(以下简称“集建区”)相比,其政策内涵与管控机制基本一致,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略有缩减。 本文以上海“规土合一”背景下划定的集中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上海经验,剖析集建区的实质,有助于审视当前城市开发边界的地位、作用及政策内涵,为“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管理实施提供参考。 2“两规合一”划定集中建设区(2008-2012年) 2008年10月,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组建完成。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上海完成了市、区县、镇乡三级土地利用规划总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图的衔接②,并展开在“同一张图”下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管理的新机制、新手段的探索(胡俊,2010;姚凯,2010)。 2.1市-区层面:“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指标平衡 集建区以上海全市域城乡建设用地为管制对象,通过“自下而上”的区县“两规合一”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 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 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 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 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多规合一一张图标 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多规合一规划思路

“多规合一”规划思路 中研智业集团紧跟国家规划设计政策要求前沿,通过10余年经验,1500余项规划案例积累,结合较长时间的专题研究,以及实践主持青海省河南县等地“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自有的一套“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和实施路径。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引导,围绕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改革的总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以专项数据库为支撑,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规划立法、体系完善、体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构建由“一个技术报告、一张蓝图、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组成的“五个一”空间规划体系,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格局,切实提高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全面推进区域规划体制改革。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协调、求同化异的原则。“多规合一”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工作模式、技木方法、信息平台,找准规划差异,依法依规,应调尽调。同时,充分吸收各规划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已有成果,寻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优势空间,实现各规划成果的全方位优化融合。 坚持底线思维、集约节约的原则。生态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多规合

一”工作应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增量,以批复用地规模指标为上限,合理确定新增用地规模。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互协调。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破解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 以深入调研为基础,针对区域发展建设现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题研究,找准“短板”和突破口,明确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和规划控制协调体系,并突出区域特色。 坚持近实远谋、分步实施的原则。多项规划的协调统一,不仅是内容、指标、图纸的统一,还应保持目标和时限的一致性。编制具有统领功能的区域“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应将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定出总目标、总指标、总布局,以及对应的控制协调体系,对应到三个规划阶段中去,体现规划在远近、虚实、深浅上的层次感和可操作性。 三、实施路径 第一步,制定“多规合一”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思路、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第二步,进行“多规合一”基础性研究,完成《“多规合一”技术报告》编制及专题研究;第三步,完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第四步,整合空间数据,构建专项数据库,建立区域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全域。 具体如下图:

2019年乡镇四所合一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20XX年乡镇四所合一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乡镇四所合一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18年11月乡镇“四所合一”以来,我镇按上级要求开展了相应工作,现将我镇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一、“四所合一”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方案》(桂编办发〔2015〕8号)文件精神,按照《XX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四所合一”改革工作,明确和强化责任,积极理顺权责关系,力争在推动乡镇管理和服务水平上有所提高。我镇“四所合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整合机构职能。采取职能整合模式,在不改变国土所机构设置形式的情况下,将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整合,组建规建环保安监站,作为镇所属事业单位,再由规建环保安监站与国土所组建综合职能的联合工作机构,统称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挂综合行政执法队牌子。 (二)优化人员配备。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站长1名,由分管副镇长兼任;设副站长4名,属联合工作机构的,分别由原镇国土所、建设站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原来镇国土、建设、安监、环保工作人员组成。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综合行政执法队)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和考核,编制管理及人员身份待遇维持不变。 (三)明确工作职责。统一将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综合行政执法队)的主要职责明确为:宣传并贯彻执行有关国土资源、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制定并组织实施辖区内相关发展规划;协助做好国土资源、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和相关信访、纠纷、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受委托机关的委托,开展行政检查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承办上级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业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四所合一”的运行情况 根据“四所合一”改革的相关要求,我镇坚持精简、统一、效能、责权一致、积极稳妥、依法行政的原则,真正把职能定位在“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维护稳定、促农增收”上,从而真正成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最基层政府。目

多规合一的实践

引言 随着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任务及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随意变动规划已成为基本共识。在此背景下,各地均开始了“三规合一”乃至“多规合一”的探索,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一张蓝图”式的平台,以有效统筹各部门规划,使之协调一致,便于政府统一实施。 在此之前,出于协调实施的需要,部分地区已开展了多规合一的尝试,如: 广州以空间战略规划为统领,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三规合一”; 重庆则在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及城乡规划基础上加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多规叠合等。 深圳、上海等地更在管理实施层面上,通过整合规划与土地部门,实施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的统一管理。 在当前城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层面上迫切需要各部门的规划高度协调一致,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及产业、交通、市政等各类专项规划亟需在“一张蓝图”上实现统一,保障政府有效实施规划,推进建设与发展,因此,探索“多规合一”已成为新型城镇化阶段的重要内容。 镇江多规合一的技术思路 1多规合一的研究目的 镇江位于江苏省域西南,长江沿江城市,紧邻南京与常州,与扬州隔江相望,全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镇江市域城镇化率已突破60%。

在已编制的一系列指引全市发展的规划中,除城乡规划层面上的中心城市2020版总体规划及各辖市2030版总体规划,还包括2030年及更长远时期的全市空间发展战略、新市镇规划、乡村整治规划等,另外还有土地利用规划及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计划、各类市政工程规划等不同部门层面规划。 为更有效地推进全市一盘棋发展和协调各部门实施工作,并将国家及全省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融入行动计划中,镇江进行了一张蓝图式的多规合一尝试,目的是将已有的各类上位规划、部门规划及空间规划融入其中,有效推进全市的建设工作。 2多规合一的研究路线 为有效实现一张蓝图式管理,本次研究结论形式采取市域空间规划图纸,基于该平台重点协调相关上位规划,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 统筹各部门规划,如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等; 衔接相关下位规划,如各辖市、镇总体规划及村庄发展整治规划等,实现多规划的高度融合与协调一致。

正略咨询:开发区“区镇合一”管理模式浅析

正略咨询:开发区“区镇合一”管理模式浅析作者:正略钧策集团(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壮大,空间范围、职权边界逐步扩张,如何明确定位开发区与周边行政区县(镇)的关系,化解“区”、“镇”二元博弈,也逐步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中,正略钧策集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将通对“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类型进行探究,对其背后的发展原因及实际意义进行研究分析。 一、“区镇合一”管理模式的含义及优势 “区镇合一”是将开发区与其所在的小城镇(或街道)合并,通过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实现体制与制度创新,促进区与镇的互动发展,从根源上解决区镇协调均衡问题。根据正略咨询调研显示,早在2004年浦东新区就通过“区镇合一”,迅速打破了原来区镇各自为政、城乡二元的格局,实现了浦东新区的快速开发。近年来,全国各地县市(区)内园区也如法炮制,掀起一股“区镇合一”的热潮,更被视为解决区镇二元博弈矛盾的“良药”,主要原因有二: 1.“区镇合一”利于协调多元主体利益与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开发区大多是在城市外围农村划定,与周边小城镇存在空间重叠或相邻,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同且缺乏有效衔接,经常出现重复建设、资源争夺、发展失衡等问题,损害各自以及县市整体利益。正略钧策认为,需要通过管理合并或合作来协调矛盾,建立交叉事务的协调机制来界定彼此权职,化解区域内部“行政区经济”壁垒。 开发区实属城市型产业基地,而小城镇是农村地区产业与综合服务中心,两者各自为政容易导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资源流动受阻的不均衡增长。据此客观上需要县市政府从宏观层面整合两种管理体制,打破行政管辖藩篱,促进城乡

1咨询继续教育多规合一规划考试-84分试题及答案批注

请您注意考试时间 试卷名称: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试卷总分:100.00分 考试时间:100.0分钟 剩余时间:19分23秒 1、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判断题 1 2 3 4 5 提示:蓝色为已选,白色为未选。 在线考试: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和管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严禁限制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严格控制

B.限制开发区域着重提出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方向的产业发展的措施 C.优化开发区域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应高于重点开发区域低于 D.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和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增长速度可不予控制控制 2.在我国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为()。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3.工业区位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佩鲁 4.我国最早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理念的是()。 A.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B.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报告 D.党的“十八大”报告 5.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则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 B.50~70% C.超过70% D.超过80% 6.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7.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城乡总体规划探讨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城乡总体规划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02T11:46:11.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乔九鑫[导读] 摘要:现阶段,各地方政府提出新的城市化进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探索“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 山阴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山西山阴 036900摘要:现阶段,各地方政府提出新的城市化进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探索“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本文从新型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的角度出发,针对城乡实施“多规合一”时出现的差异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城乡“多元化”,来实现最大的可操作性。有力地将其推出,使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本文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多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 0引言 实施“多规合一”,能够有效推进新型城乡总体规划的实施,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优化城乡发展,推动规划体系创新和改革。通过城乡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管齐下”的途径,开展城乡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型城乡总体规划必须突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只有规划好项目,才能促进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项目的发展。在城市化建设中多元一体融合更好地融合了发展,城乡,土地和环境保护等规划,并发挥主导作用,力争实现一个城市和一个县的规划蓝图。 1多规合一的涵义 “多规合一”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起指导作用。目前的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开发规划、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现阶段,“多规合一”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规划,这意味着只有一个城市空间,可以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同时,要加强规划编制制度建设、规划标准体系建设和规划协调机制建设,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和领导者。在“三个方案”甚至更多的规划中,涉及相同的工作内容,特别是与空间布局相关的内容,必须统一规划。城市只有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应该以统一的方式规划,这是指导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探索“多规合一”的目的。统一规划有两种方式。首先,要进行综合规划,探索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城市,一个蓝图”,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划;二是统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包括同一内容,实现平台、公共空间规划和前期规划,实现工业、城市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战略。计划按照总体规划,根据规划的具体需要制定专项规划。今后,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等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可以形成国家、省、市、县级“多规合一”的形式。对于综合计划,不再起草其他特别规划,一些部门行动计划或执行规则将取代特别规划。 2在新城乡总体规划建设中多规合一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广泛发展的旧模式很难维持下去。探索集约化,“多规合一”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新型城乡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应从扩张性规划转变为城市边界规划和空间结构优化。“多规合一”是多个冲突计划在同一空间中的有效整合,消除了相互制约和矛盾,慢发展模式的缺点。多方案的制定是解决市、县自身规划、规划战略目标与整合的重要途径。加快全面实施城乡规划,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措施是改革现有机制,为空间规划的统一衔接,互惠互利,协调奠定重要基础。因此,多重规则的整合对加快经济转型、优化空间资源在新城乡统筹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城乡总体规划是一项新的商业和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一个全新的计划来指导。“多规合一”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更加统一,规划更加细化,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运动计划。这样可以有效推动规划管理,实现多元化管理,提高各项规划的有效、合理协调和实施,实现互补、协调发展。 3开展“多规合一”的基本思路 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基本方针,严格执行和落实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是其参数的基石。其他单位的实际规划被认为是基本支撑力量,并对城市发展边界的规划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界定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使社会进程的深度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使各类现有规划内容矛盾,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最终实现城乡空间的合理科学配置。通过绘制蓝图,一致的平台,机制的协调以及审计和监督的采用,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完整性。规定多元整合可以充分发挥规划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效地解决了一揽子计划,布局冲突,缺乏控制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促进建立市场和法治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正处于实施多管制和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阶段。我国现行和未来将继续在我省进行多方合作,探索和发展。 3.1协调建设用地规模 要有效衔接城市规章制度和土地规章制度,有必要不断协调两项制度,以土地规制指标为依据,有效协调统一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使乡,镇及农村建设用地总量规模与具体人均指标相吻合,建立健全科学的转化机制,使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工业人均占有规模,采矿使用更加合理科学,更加可行。 3.2协调城乡基本空间边界 进行空间适宜性评估和城市化实际发展空间,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对各类规划和实际发展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矛盾,城乡空间资源进一步完善。整体布局和布局更科学,更合理,更可行。它们界定了城乡战略保护和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范围,符合土地规制“多规合一”的基本原则,使得城乡空间界限的准备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4多规成果的差异性 4.1规划时间与期限 由于主要因素,时间和截止日期也造成了差异。城市规章由施工单位监督,并负责制定和实施。 4.2空间管制 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估和建设项目地质评估的实际情况,城乡规划明确了建成区,适宜区,限建区和禁建区的标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确定了许可的施工区域。有条件的施工区域,受限制的施工区域和禁止的施工区域四个区域的条件。 4.3用地布局 二者的区别在于发展差异分析,市辖区的城镇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根据土地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根据城乡规划,这是一个城乡建设用地,这不是土地规划。 5多规合一的城乡总体规划实现策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