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监总局(2010)AQ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安监总局(2010)AQ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安监总局(2010)AQ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安监总局(2010)AQ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ing)

2010年09月06日发布 2011年05月01日实施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为强制性标准。

本规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规范由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矿咨信矿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佳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运敏、项宏海、汪斌、周玉新、周敏、朱君星、段蔚平、张兴凯、王云海、谢旭阳、李全明、周鲁生、汪太平。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尾矿库及与其安全运行有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等安全检测的原则、内容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属非金属矿物选矿厂在用尾矿库、氧化铝厂赤泥库。其它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及干式处理的尾矿库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其后的修订版均适用于本规范。

AQ2006-2005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ZBJ 1-90 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YS5 418-95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SL60-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YS522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DL/T5129-2001 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 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位移 displacement

因荷载作用而引起结构外形或尺寸的改变的变形,结构任一点的变形为位移。

3.2 渗流 seepage

水通过坝体、坝基或坝肩空隙的流动。

3.3 浸润线 phreatic line

库水位一定时,坝体横剖面上稳定渗流的自由水面线(或渗流顶面线)。

3.4 水力坡降 hydraulic gradient

堆积坝体内,浸润线单位距离的落差。

3.5 孔隙水压力 pore water pressure

土体内部孔隙内的水压力。

3.6 监控指标 monitor index

对已建坝的荷载或效应量所规定的界限值。该值可以是设计值;当有足够的监测资料时,也可以是经分析求得的允许值(或允许范围)。前者称设计监控指标,后者称运行监控指标。

3.7 数据采集装置 data acquisition unit

按某种数据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装置。

3.8 监测点 monitoring point

监测仪器布置的位置。

3.9 监测站monitoring station

安装集线箱或数据采集装置的场所。

3.10监测管理站 monitoring management station

安装采集计算机、采集软件及其相关外部设备的场所。

3.11 监测管理中心站 central station for monitoring management

安装安全监测管理计算机、监测管理软件和相关外部设备的中央控制场所。

3.12 采集系统 acquisition system

对监测仪器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的软硬件系统。

3.13 在线监测 online monitoring

应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适时采集、传输、分析、管理的检测技术。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尾矿库安全监测设计、施工应由具备与其相应的专业技术的单位进行。

4.2 监测原则

4.2.1 尾矿库安全监测应遵循科学可靠、布置合理、全面系统、经济适用的原则。

4.2.2 监测仪器、设备、设施的选择,应先进和便于实现在线监测。

4.2.3 监测布置应根据尾矿库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4.2.4 监测仪器、设备、设施的安全、埋设和运行管理,应确保施工质量和运行可靠。

4.2.5 监测周期应满足尾矿库日常管理的要求,相关的监测项目应在同一时段进行。

4.2.6 实施监测的尾矿库等别根据尾矿库设计等别确定,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总坝高进行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

4.3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位移、渗流、干滩、库水位、降水量。

4.4 监测要求

4.4.1 尾矿库的安全监测,必须根据尾矿库设计等别、筑坝方式、地形和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及其相应设施,定期进行监测。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降水量,必要时还应监测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混浊度。五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

——一等、二等、三等尾矿库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四等尾矿库宜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4.4.2 尾矿库安全监测,应与人工巡查和尾矿库安全检查相结合。

4.4.3 尾矿库的安全监测工作在不同阶段应做到:

——设计阶段应提出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技术要求、仪器设备清单和投资概算。

——施工阶段应根据监测系统设计和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提出施工详图,承建施工单位做好仪器设备的埋设、安装、调试和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将竣工图、埋设记录、施工期记录及整理分析资料等全部汇编成工程档案,移交建设单位。

——试运行阶段应缩短监测周期,验证所有检测设施、仪器运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达到设计要求后投入正常运行,对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应调换更新。

——运行期间应做好监测系统和全部监测设施的检查、维护、校正、监测资料的整编、检测报告的编写以及监测技术档案的建立。

4.4.4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如有异常,应及时响应,当影响尾矿库运行安全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和采取对策,并上报主管部门。

4.4.5 尾矿库监测实施不全、损坏、失效的,应根据情况予以补设或更新改造。当尾矿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建、改建影响原监测系统时,应根据本规范作出相应的监测系统设计更新,并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

4.4.6 当发生地震、洪水以及尾矿库工作状态出现异常等特殊情况时,对重点部位的有关项目加强监测。

5 位移监测

5.1 一般规定

5.1.1 位移监测包括坝体和岸坡的表面位移、内部位移。

5.1.2 位移监测用的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应与设计、施工和运行诸阶段的控制网坐标系统相一致。

5.1.3 位移监测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表面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一般共用一个测点;内部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宜结合布置。

——监测基点应设在稳定区域内;测点应与坝体或岸坡牢固结合。基点及测点应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位移监测的正负号规定:

水平位移:向下游为正,向左岸(站在坝体上,以面向下游确定)为正;反之为负。

竖向位移: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监测测次,人工监测方式在监测设施安装初期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当坝体的变形趋于稳定时,可逐步减为每月一次;在线监测方式参见9.1.3的规定,但遇下列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测次:

地震、久雨、暴雨、台风之后;

位移量或位移速率显著增大时;

渗水(水质、水量)情况显著变化时;

库水位处在高水位时;

在坝体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施工前后;

其它严重影响尾矿库安全运行的各种情况。

5.2 表面位移

5.2.1 监测内容

坝体表面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5.2.2 监测布置

——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监测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断面、有排水管通过的断面、地基工程地质变化较大的地段及运行有异常反应处。

——初期坝顶和后期坝顶各布设一排,每30~60m高差布设一排,一般不少于3排。

——测点的间距,一般坝长小于300m时,宜取20~100m;坝长大于300m时,宜取50~200m;坝长大于1000m时,宜取100~300m。

——各种基点均应布设在两岸岩石或坚实土基上。

5.2.3 监测设施及安装

——测点和基点的结构必须坚固可靠,且不易变形。

——测点和土基上的基点的底座买入土层的深度不小于 1.0m。冰冻区应深入冰冻层以下0.5m。

5.3 内部位移

5.3.1 监测内容

内部位移包括内部水平位移、内部竖向位移。

5.3.2 监测布置

——监测断面的布置应视尾矿库的等别、坝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而定,宜布置在最大坝高断面及其它特征断面(原河床、地质及地形复杂薄弱段等)上,可设1~3个断面。

——每个监测断面上可布设1~3条监测垂线,其中一条宜布设在坝轴线附近。监测垂线的布置应尽量形成纵向监测断面。

——监测垂线上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坝高、结构形式、坝料特性及施工方法与质量等而定,一般2~10m。每条监测垂线上宜布置3~15个测点。最下一个测点应置于坝基表面,以兼测坝基的沉降量。

5.4 岸坡位移

5.4.1 检测内容

对于危及尾矿坝、排水沟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安全和运行的新老滑坡体或潜在滑坡体应进行监测。

5.4.2 监测布置

应能掌握滑坡体范围及位移分布规律。通常滑坡方向布设1~3个监测断面,包括主滑断面及其它特征断面。

6 渗流监测

6.1 一般规定

6.1.1 尾矿坝渗流监测,包括渗流压力、绕坝渗流和渗流量等监测。

6.1.2 凡不宜在坝体堆筑完毕后补设的仪器(设施),均应在坝体堆筑期适时安设。当运行期补设测压管或开挖集渗沟时,应确保渗流安全。

6.2 坝体渗流压力

6.2.1 检测内容

坝体渗流压力监测,包括监测断面上的压力分布和浸润线位置的确定。

6.2.2 监测布置

——监测横断面宜选在有代表性且能控制主要渗流情况的坝体横断面以及预计有可能出现异常渗流的横断面,一般不少于3个,并尽量与位移监测断面相结合。

——监测横断面上的测点布置,应根据坝型结构、断面大小和渗流场特征确定。宜在堆积坝坝顶、初期坝上游坡底、下游排水体前缘各布置1条铅支线,其间部位每20~40m布设1条铅直线,埋深应参考实际浸润线深度确定。

——在渗流进、出口段,渗流各向异性明显的土层中,以及浸润线变幅较大处,应根据预计浸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测点,每条铅直线上的测点数一般不少于2个。

6.2.3 监测仪器及安装

——渗流压力监测仪器,应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土体透水性、渗流场特征以及埋设条件等,一般选用测压管或振弦式孔隙水压计。作用水头小于20m的坝、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10-4cm/s的土中、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监视防渗体裂缝等,宜采用测压管;作用水头大于20m的坝、渗透系数小于10-4cm/s的土中、监测不稳定渗流过程以及不适宜埋设测压管的部位,宜采用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其量程应与测点实际压力相适应。

——测压管宜采用镀锌钢管或硬塑料管,一般内径不大于50mm。

——测压管的透水段,一般长1~2m,当用于点压力监测时应小于0.5m,测压管的沉积段,一般长0.5~1m。外部包扎足以防止周围土体颗粒进入无纺土工织物,透水段与孔壁之间用反滤料填满。

——测压管的导管段应顺直,内壁光滑无阻,接头应采用外箍接头。管口应高于地面,并加防止雨水进入和人为破坏的保护装置。

——测压管的埋设,除必须随坝体堆筑适时埋设外,可钻孔埋设。随坝体堆筑施工埋设时,应确保管壁与周围土体结合良好和不因施工遭受破坏。

——孔隙水压力计的选型,一般选用振弦式仪器。当粘土的饱和度低于95%时,应选用带有细孔陶瓷虑水石的高进气压力孔隙水压力计。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时,宜在埋设点附近适当取样,进行土的干密度、级配等物理性质试验。

6.2.4 检测方法与要求

6.2.4.1 测压管水位的监测,一般采用电测水位计。有条件的可采用示数水位计、遥测水位计或自记水位计等。

——测压管水位,两次测读误差应不大于2cm。

——电测水位计的测绳长度标记,应每隔1~3个月校正一次。

——测压管的管口高程,在监测设施布设初期应每隔1~3个月校测一次;在中后期应至少每年校测一次。

6.2.4.2 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的压力监测,两次读数误差应不大于1Hz。测值物理量用测压管水位来表示。

6.3 绕坝渗流

6.3.1 监测内容

绕坝渗流监测,包括两岸坝端及部分山体、坝体与岸坡或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两岸接合部等关键部位的渗流监测。

6.3.2 监测布置

——尾矿坝两端的绕渗监测,宜沿流线方向或渗流较集中的透水层(带)设2~3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上设3~4条奸恶铅直线(含渗流出口)。如需分层监测,应做好层间止水。

——尾矿坝与刚性建筑物接合部的绕渗监测,应在接触轮廓线的控制处设置监测铅直线,沿接触面不同高程布设监测点。

——在岸坡防渗齿槽和灌浆帷幕的上下游侧各设1个监测点。

6.3.3 监测仪器及安装同6.2.3。

6.3.4 监测方法与要求同6.2.4。

6.4 渗流量

6.4.1 监测布置

——渗流量监测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坝型和坝基地质条件、渗漏水的出流和汇集条件以及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等确定。对坝体、坝基、绕渗及导渗(含减压井和减压沟)的渗流量,应分区、分段进行测量;所有集水和量水设施均应避免客水干扰;对排渗异常的部位应专门监测。

——当下有有渗漏水出逸时,应在下有坝趾附近设导渗沟(可分区、分段设置),在导渗沟出口或排水沟内设置水堰测其出逸(明流)量。

——当透水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地面时,可在坝下游河床中设测压管,通过检测地下水坡降计算出渗流量。其测压管布置,顺水流方向设2根,间距约10~20m。垂直水流方向,应根据控制过水断面及其渗透系数的需要布置适当排数。

6.4.2 检测设施及安装

6.4.2.1 根据渗流量的大小和汇集条件,选用如下几种方法和设备:

——当流量小于1L/s时宜采用量容积法。

——当流量在1~300L/s之间时宜采用量水堰法。

——当流量大于300L/s或受落差限制不能设量水堰时,应将渗流水引入排水沟中,采用测流速法。

6.4.2.2 量水堰的设置和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量水堰应设在排水沟直线段的堰槽段。该段应采用矩形断面,两侧墙应平行和铅直。槽底和侧墙加砌护,不漏水,不受客水干扰。

——堰板应与堰槽两侧墙和来水流向垂直。堰板应平整和水平,高度应大于5倍的堰上水头。

——堰口水流形态必须为自由式。

——测读堰上水头的水尺或测针,应设在堰口上游3~5倍堰上水头处,尺身应铅直,其零点高程与堰口高程之差不得大于1mm。水尺刻度分辨率应为1mm;测针刻度分辨率应为0.1mm、必要时可在水尺或测针上游设栏栅稳流。

6.4.2.3 测流速法监测渗流量的测速沟槽应符合以下要求:

——长度不小于15m的直线段。

——断面一致,并保持一定纵坡。

——不受客水干扰。

6.4.3 监测方法与要求

——渗流量的监测次数与渗流压力监测相同。

——量水堰堰口高程水尺、测针零点应定期校测,每年至少一次。

——用容积法时,充水时间不得少于10s。平行二次测量的流量误差不应大于均值的5%。

——用量水堰监测渗流量时,水尺的水位读数应精确至1mm,测针的水位读数应精确至0.1mm。堰上水头两次检测值之差不得大于1mm。

——测流速法的流速测量,可采用流速仪法或浮标法。两次流量值之差不得大于均值的10%。

7 干滩监测

7.1 监测内容

包括滩顶高程、干滩长度、干滩坡度。

7.2 滩顶高程测定

7.2.1 尾矿库滩顶高程的测点布设,应沿坝(滩)顶方向布置测点,当滩顶一端高一端低时,应在低标高段选较低处检测1~3个点;当滩顶高低相同时,应选较低处不少于3个点;其他情况,每100m坝长选较低处检测1~2个点,但总数不少于3个点。

7.2.2 滩顶高程测量误差应小于20mm。各测点中最低点的标高作为尾矿库滩顶标高。

7.2.3 滩顶高程根据滩顶上升情况,定时做好检测,随时掌握滩顶高程,汛前必须检测一次。

7.3 干滩长度测定

7.3.1 视坝长及水边线弯曲情况,选干滩长度较短处布置1~3个断面。测量断面应垂直于坝轴线布置,在几个测量结果中,选最小者作为该尾矿库的沉积滩干滩长度。

7.3.2 应在干滩设立干滩长度标尺,干滩较长时以50m为间隔,较小者以10m为间隔。

7.3.3 在干滩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检测,随时掌握干滩长度,汛前必须检测一次。

7.4 干滩坡度测定

7.4.1 检查尾矿库沉积滩干滩的平均坡度时,应视沉积干滩的平整情况,每100m坝长布置不少于2个断面。测量断面应垂直于坝轴线布置,测点应尽量在各变坡点处进行布置,且测点间距不大于10~20m(干滩长者取大值),测点高程测量误差应小于5mm。

7.4.2尾矿库沉积干滩平均坡度,应按各测量断面的尾矿沉积干滩平均坡度加权平均计算。

7.4.3 干滩坡度与设计不符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4.4 干滩坡度根据坡度变化情况,一季度检测一次,随时掌握干滩坡度,汛前必须检测一次。

8 水文、气象监测和排水构筑物检查

8.1 一般规定

包括库水位、降水量监测和排水构筑物检查。

8.2 库水位监测

8.2.1 测点布置

——一般设置水尺或自记水位计,有条件时可设遥测水位计或自动测报水位计。其延伸测读高程应高于设计洪水位。

——水尺零点高程每隔3~5年应校测一次。当怀疑水尺零点有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校测。水位计应每年汛前检验。

8.2.3 监测精度

水位监测的测量误差不应小于20mm。

8.2.4 测次

除按水文、气象方面的规定外,泄水前后应各增加监测一次、汛期还应根据需要调整测次。

8.3 库区降水量监测

监测设备用雨量器。有条件时,可用自己雨量计、遥测雨量计或自动测报雨量计。

8.4 排水构筑物检查

8.4.1 检查内容

构筑物有无变形、位移、损毁、淤堵,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等。

8.4.2 检查次数

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定期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三类。

——日常巡视检查:在尾矿库生产运行期,宜每天或每两天一次;但每周不少于两次;尾矿库闭库后,一般宜每周一次i,或每月不少于两次,但汛期应增加次数。

——年度巡视检查:在每年的汛前汛后、冰冻较重的地区的冰冻期和融冰期、有蚁害地区的白蚁活动显著期等,由管理单位负责人组织领导,对尾矿库进行比较全面或专门的巡视检查。视地区不同而异,一般每年不少于二至三次。

——特别巡视检查:当尾矿库遇到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的情况(如发生暴雨、洪水、地震、强热带风暴,以及库水位骤升降或持续高水位等)、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应由主管单位负责组织特别检查,必要时应组织专人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监视。

8.4.3 排水井检查内容

井的内径、窗口尺寸及位置,井壁剥蚀、脱落、渗漏、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井深倾斜度和变位,井、管联结部位,进水口水面漂浮物,停用井封盖方法等。

8.4.4 排水斜槽检查内容

断面尺寸、槽身变形、损坏或坍塌,盖板放置、断裂,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盖板之间以及盖板与槽壁之间的防漏充填物、漏砂,斜槽内淤堵等。

8.4.5 排水涵管检查内容

断面尺寸,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管间止水及充填物,涵管内淤堵等。

8.4.6 排水隧洞检查内容

断面尺寸,洞内塌方,衬砌变形、破损、断裂、剥落和磨蚀,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伸缩缝、止水及充填物,洞内淤堵等。

8.4.7 溢洪道检查内容

断面尺寸,沿线山坡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溢流坎顶高程,消力池及消力坎等。

8.4.8 截洪沟检查内容

断面尺寸,沿线山坡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等。

8.4.9 检查记录和报告

8.4.9.1 每次巡视检查均应详细做出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除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

8.4.9.2 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还应将本次巡视检查结果与以往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8.4.9.3 日常巡视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应急避险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

8.4.9.4 年度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结束后,应提出简要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然后根据设计、施工、运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写出详细报告,并立即报告主管部门。

8.4.9.5 各种巡视检查的记录、图件和报告等均应整理归档。

9 在线监测系统

9.1 在线监测系统应包含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及综合预警等部分,并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适时监测的能力。

9.1.2 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数据自动采集功能;

——现场网络数据通信和远程通信功能;

——数据存储及处理分析功能;

——综合预警功能;

——防雷及抗干扰功能;

——其他辅助功能包括数据备份、掉电保护、自诊断及故障显示等功能。

9.1.3 在线监测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性能要求:

——巡测采样时间小于30分钟,单点采样事件小于3分钟;

——测量周期为10分钟~30天,可调;

——监控中心环境温度保持在20℃~30℃,湿度保持不大于85%;

——系统工作电压为220(1±10%)V;

——系统故障不大于5%;

——防雷电感应不小于1000V;

——采集装置测量范围满足被测对象有效工作范围的要求。

9.2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9.2.1 在线监测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线监测系统的更新改造设计应在完成原有仪器设备检验和坚定后进行。

——在线监测系统控制中心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控制室或计算机机房的规定。

9.2.2 在线监测系统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数据采集装置,能适应应答式和自报式两种方式,按设定的方式自动进行定时测量,接受命令进行选点、巡回检测及定时检测。

——计算机系统,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在一起的监控主机和监测中心的管理计算机配置应满足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并应配置必要二等外部设备。

——数据通信,数据采集装置和监控主机之间可采用有线和(或)无线网络通讯,尾矿库安全监测站或网络工作组应根据要求提供网络通信接口。

9.2.3 在下监测系统软件应包括在线采集和安全监测管理分析两个模块。安全监测管理分析模块应具备基础资料管理、各项监测内同适时显示发布、图形报表制作、数据分析、综合预警等功能。其中数据分析部分应包括各项监测系统内容趋势分析、综合过程线分析等内容。

9.2.4 接入在线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应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少、容易维修、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9.3 安装和调试

9.3.1 对有相对位置和方向要求的监测设备的安装,在现场放样时,应严格控制坐标位置;监测设备的安装支架应埋设牢靠,水平度和垂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3.2 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过程中,应对系统设备进行线体试验、参数标定,做好详细记录。

9.3.3 监测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在安装自动给监测传感器时,尽量不破坏原有可用的监测设施。

9.3.4 在线监测系统调试时,应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同步必测。

9.4 运行和管理

9.4.1 应对在线监测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做好正式记录,存档备查。

9.4.2 必须对在线监测系统加以防护:

——系统应采用专用电源供电,不应直接用现场照明电源。系统电源应由稳压及过电压保护措施,以避免受当地电源波动过大的影响。

——系统应由可靠额防雷电感应措施,系统的接地应可靠,接地电阻应满足电气设备接地要求。

——电缆应加以保护,特别是室外电缆应布设在电缆沟或电缆保护管内。电缆沟宜封闭,并应采取排水措施。

——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传感器应加以保护;安装在坝体外部的设备,应考虑日照、温度、风沙等恶劣天气对监测设备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10 监测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

10.1 监测仪器、仪表的管理

10.1.1 应建立仪器、仪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名称、生产厂家、出厂号码、规格、型号、附件名称及数量、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出厂率定资料、购置日期、单位使用编号、使用日期、使用人员、发生故障、损伤及维修等。

10.1.2 仪器、仪表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确保平稳放置,不受挤压、撞击或剧烈颠簸震动。使用时应严格依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10.1.3 除埋设在尾矿坝内部的仪器外,各项仪器、仪表均应设置在通风、干燥、平稳、牢固的地方,应注意防尘、防潮。

10.1.4 各项仪器、仪表应定期保养、率定、校正。用电仪表应定期通电检验。

10.1.5 仪器、仪表使用后,应进行保养、维护。入水检测的仪具,必须擦净晾干,并涂必要的防护油。

10.1.6 监测中发现异常测值时,在进行复测前,应检查仪器、仪表是否正常,使用方法是否得当。

10.2 监测设备、设施的管理

10.2.1 设置在现场的所有监测设备、设施,都应在适当位置明显标出编号;并应经常或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

10.2.2 所有基点和监测点,都应由考证表,并绘制总体布置图。水准基点应定期校测。当附近发生地震时,应重新引测校核。表面基点和测点,都应有相应的保护罩;在工作基点处宜修建监测室。

10.2.3 电传监测设备,应定期检查接线是否坚固、电触点是否灵敏、是否有断线、漏电现象,防雷设施是否正常,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电缆是否有浸水、老化、损坏;并及时修复完善,必要时更换新件。对传输电缆应作特殊保护。

10.2.4 应及时清除影响到测值的障碍物

——量水堰应及时清洗堰板和清除上下游水槽内的水草、杂物。

——测压管淤积厚度超过透水段长度的1/3时,应进行清淤。

10.2.5 现场自动监测设施或监测站(房),应保持各种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10.2.6 在工程除险加固或改扩建中对应保留的检测设备,在工程维修施工中对表面监测设备及设施均应妥加保护,保证监测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10.2.7 为保护监测人员在高空、水面、坑道、竖井、陡崖、窄道、临水边墙等处安全操作和通行所设置和配置的护栏、扒梯、保险绳、安全带、救生衣、安全帽等,应经常检查、维护或更新。

11 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11.1 一般规定

11.1.1 每次仪器监测或安全检查后应对监测记录进行整理,及时做出初步分析。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监测资料整编。在整理和整编的基础上,应定期进行资料分析。

11.1.2 下列情况应专门进行资料分析,并提出资料分析报告:

——尾矿库竣工验收时;

——尾矿库定期安全检查评价时;

——尾矿库闭库时;

——出现异常或险情状态时。

11.1.3 资料整理和分析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作出判断,有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11.1.4 整编成果应做到项目齐全、考证清楚、数据可靠、图表完整、规格统一、说明完备。

11.1.5 应建立监测资料数据库或信息管理系统。

11.1.6 工程施工阶段和试运行阶段,宜根据理论计算或模型试验成果,并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对一些重要监测项目提出预计的测值变化范围,提出设计监控指标。在尾矿库投入运行后,宜定期根据实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提出或调整运行监控指标。

11.2 资料整理和整编

11.2.1 人工监测、在线监测和安全检查均应做好所采集数据或所检查情况的原始记录。记录应有固定的格式,数据和情况的记载应准确、清晰、齐全,应计入日期、责任人姓名及监测条件的必要说明。

11.2.2 应做好原始监测数据中监测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和绘图、初步分析和异常值之判识等日常资料整理工作。

11.2.3 监测资料除在计算机磁、光载体内存储外,应定期打印主要图表供差用。

11.2.4 每年汛前必须将上一年度的检测资料整编完毕。资料整编应包括整理后的资料的审定及编印等工作。

11.2.5 凡历年共同性的资料,若已在前期整编资料中刊印,且其后不再重印时,应在整编前言中说明已收入何年整编资料。

11.3 资料的分析

11.3.1 资料分析的项目、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坝体位移监测、侵润线监测及安全检查的资料必须进行分析。

11.3.2 资料分析通常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及数学模型法。使用数额学模型法作定量分析时,应同时用其他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加以验证。

11.3.3 资料分析应分析了解各监测物理量的大小、变化规律、趋势及效应量与原因量之间(或几个效应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的程度。有条件时,还应建立效应量与原因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借以解释监测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判断各监测物理量而定变化和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应对各项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尾矿库的异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评估尾矿库的安全状态、预报将来的变化趋势。

11.3.4 资料分析后,提出资料分析报告,资料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监测设备情况的述评,包括设备、设施的管理、保养、完好率、变更情况等。

——安全检查开展情况,主要成果、结论。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情况,主要成果、结论。

——对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和运行调度工作的建议。

11.3.5 通过监测数据整编、分析,为尾矿库设计及安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11.3.6 监测报告和整编资料,应按档案管理规定,及时存档。

附录A 内部位移监测点布置方法

A1 沉降管的埋设方法

沉降管随坝体堆筑埋设时,有坑式埋设法和非坑式埋设法两种。

A2 水管式沉降仪沟槽法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

沟槽开挖深度 1.0~1.2m(粗粒料坝体用上限),对粗粒料坝体,须以过渡层形式人工压实整平基床;对细粒料坝体,应注意避免超挖。在埋设测头处浇筑厚约为10cm的混凝土基床,并用水平尺校准测头的水平。管路基床坡度为1%~3%(预计测点及沿线沉降量大时取上限)其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mm。测头周围现场浇10cm厚钢筋网混凝土(400#)保护。粗粒料坝体中以过渡层形式人工压实回填至测头顶面 1.8m;细粒料坝体中回填原坝料,人工压实至测头顶面以上1.5m时,才可按正常碾压施工。

A3 深式测点组的埋设方法

深式测点组若在竣工后埋设,需在施工中预埋混凝土底板。竣工后用钻机造孔,钻至距底板20~50cm时下套管。后改用小钻头钻至底板,测定底板高程。再钻入混凝土上20cm左右,将钻提出,向混凝土底板的孔内注入水泥砂浆。插入标杆。

A4 测斜管道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斜管道下端一般应买入基岩约2m,或覆盖层足够深(如应力包以下约2m)处;接长管道时,应使导向槽严格对正,不得偏扭;每节管道的沉降段长度不大于10~15cm,当不能满足预估的沉降量时,应缩小每节管长;测斜管道的最大倾斜度不得大于1°;导向槽与预测方位应用经纬仪严格对正。

——对于钻孔埋设,要求钻孔直径不小于150mm,倾斜度小于1°。钻孔回填,应使回填料与孔周介质符合反滤及密度要求。

录B 渗流监测点布置方法

B1 测压管的埋设安装及灵敏度检验方法

B1.1 造孔

——在坝高或埋深小于10m的壤土层中埋设测压管时,可采用人工取土器钻孔(不宜加水)。深度大于10m者应采用钻机造孔。

——为有足够孔隙填充封孔材料,装单管(测压管内径小于50mm者)时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0mm。埋设多管时,应用具装管数量及其直径,自下向上逐级扩径,原则上每增加一根测管相应孔径至少扩大一级。自上而下逐级成孔。自下而上逐管埋设。

——不论何种土质,造孔均宜采用岩心管冲击法干钻,并对岩芯作编录描述。严禁用泥浆固壁。需要防止塌孔时,可采用套管护壁,如估计难以拔出,应事先在监测部位的套管壁上钻好透水孔。终孔后应测量孔斜,以便精确确定测点位置。

B1.2 测压管制造

——测压管由透水段和导管组成。透水段可用导管管材加工制作,面积开孔率约10%~20%(孔眼形状不限,但须排列均匀和内壁无毛刺),外部包扎足以防止土颗粒进入的无纺土工织物,管底封闭,不留沉淀管段。也可采用与导管等直径的多孔聚乙烯过滤管或透水石管作透水段。透水段顶端与导管牢固相连。

——导管长度视管材和埋设方便而定。两端街头处宜用外丝扣,用外箍接头相连。

B1.3 测压管安装

——埋设前,应对钻孔深度、孔底高程、孔内水位、有无塌孔以及测压管加工质量、各管段长度、街头、管帽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下管前应先在孔底填约10cm厚的反滤料。下管过程中,必须连接严密,吊系牢固,保持管身顺直。就位后,应立即测量管底高程和管水位,并在管外回填反滤料,逐层夯实,直至本测点的设计进水段高度。从孔底至反滤料顶面的孔段长度,才是真正的测压管进水段(可大于测压管管体透水段),也是该测压管的实际检测范围,故须在埋设中严格遵守设计意图,精确测量并记录存档。

——对反滤料的要求,技能防止细颗粒进入测压管;又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一般其渗透系数宜大于周围土体的10~100倍,对粘壤土或砂壤土可用纯净细砂;对砂砾石层可用细砂到粗砂的混合料。回填前需洗净,风干,缓慢入孔。

B1.4 封孔

——凡不需要监视渗透的孔段(即非反滤料段),原则上均应严密封闭,以防降水等干扰。尤其在一孔埋设多个分层测点者,更需注意各测点间的隔离止水质量,必要时需在导管外套橡皮圈或毛毡圈2~3层,管周再填封孔料,以防止水压力串通。

——封孔材料,宜采用膨润土球或高崩解性粘土球。要求在钻孔中潮解后的渗透系数小于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土球应由至精~10mmの不同粒径组成,应风干,不宜日晒、烘烤。封孔时需逐粒投入孔内,必要时可掺入10~20%的同质土料。并逐层捣实。切记大批量倾倒,以防架空。管口下1~2m范围内应用夯实法回填粘上。

——封至设计高程后,向馆内注水,至水面超过泥球段顶面,使泥球崩解膨胀。

B1.5 灵敏度检验

——测验管安装、封孔完毕后应进行灵敏度检验,检验方法采用注水试验,一般应在库水位稳定期进行。试验前先测定管中水位,然后向管内注清水。若进水段周围为壤土料,注水量相当于每米测压管容积的3~5呗;若为砂粒料,则为5~10倍,注入后不断观测水位,直至恢复到或接近注水前的水位。对于粘壤土,注水水位在五昼夜内将至原水位为灵敏度合格;对于砂壤土,一昼夜将至原水位为灵敏度合格;对于砂砾土,1~2h将至原水位或注水后水位升高不到3~5m为合格。

——当一孔埋多根测压管时,应自上而下逐根检验,并同时观测非注水管的水位变化,以检查它们之间的封孔止水是否可靠。

B1.6 管口保护

灵敏度合格者,应尽快安设管口保护装置。管口保护装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件、现浇混凝土或砖石砌筑,但均要求结构简单、牢固,能防止雨水流入和人畜破坏,并能锁闭且开启方便。尺寸和形式,应根据测压管水位的测度方法而定。当再用自记或遥测装置时,还应满足仪表的各种需求。

B1.7 原始资料考证

从造孔至灵敏度检验合格止的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和描述有关情况及数据,必要时需取样进行干密度、级配合渗透等试验。竣工时需提交完整的“测压管钻孔柱状图”和“测压管考证表”,并存档妥善保管。

B2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

B2.1 坑式埋设法

B2.1.1 初期坝内、坝基表部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可采用坑式埋设法。在坝内埋设时,当坝面堆筑高程超出测点埋设高程约0.3m时,在测点挖坑,坑深约0.4m,采用砂包裹体的方法,将孔隙水压力计在坑内就地埋设。砂包裹体由中粗砂粒组成,并以水饱和。然后采用薄层辅料、专门压实的方法,按设计回填原开挖料。埋设后的孔隙水压力计,仪器以上的填方安全覆盖厚度不应小于1m。

B2.1.2 孔隙水压力计的连续电缆可沿坝面开挖沟槽敷设。当横穿防渗体时,应加阻水环;当在堆石壳内敷设时,应加保护管;当进入监测房时,应以钢管保护。

——连接电缆在敷设时必须留有裕度,并禁止相互交绕。敷设裕度依敷设的介质材料、位置、高程而定,一般约为敷设长度的5%~10%。

——连接电缆、水管以上的填方安全覆盖厚度,在粘性土填方中不应小于0.5m,在堆石填方中应不小于1m。

B2.2 钻孔埋设方法

B2.2.1 尾矿堆积坝内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可采用钻孔埋设法。钻孔孔径,依该孔中埋设的仪器数量而定,一般采用φ108~146mm。成孔后应在孔底铺设中粗砂垫层,厚约20cm。

B2.2.2 孔隙水压力计的连接电缆,必须以软管套护,并辅以铅丝与测头相连,埋设时,应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并依次以中粗砂封埋测头,以膨润土干泥球逐段封孔。封孔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回填料、封孔料应分段捣实。

B2.2.3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与封孔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测,严禁损坏仪器测头与链接电缆,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或重新埋设。

B3 量水堰及其安装

B3.1 量水堰的类型和结构

B3.1.1 直角三角形堰:当流量在1~70L/s之间(堰上水头约50~300mm)时采用。

B3.1.2 梯形堰:当流量在1~300L/s时采用。一般常用1::025的边坡。底(短)边宽度b应小于3倍堰上水头H,一般应在0.25~1.5m范围内。

B3.1.3 矩形堰:当流量大于50L/s时采用。堰口b应为2~5倍堰上水头H,一般应在0.25~2m范围内。其中无侧向收缩的矩形堰见图B1,水舌下部两侧壁上应设补气孔。

——各种量水堰的堰板宜采用不锈钢板制作。过水堰口下游宜成45°斜角。

B3.2 量水堰的安装

B3.2.1 堰槽段的尺寸及其与堰板的相对关系应满足如下要求:

堰槽段全长应大于7倍堰上水头,但不小于0.5m。堰槽宽度应不小于堰口最大水面宽度的3倍,示意图见图B2。

B3.2.2 堰板应为平面局部不平处不得大于±3mm。堰口的局部不平处不得大于±1mm。

B3.2.3 堰板顶部应水平,两侧高差不得大于堰宽的1/500.直角三角堰的直角,误差不得大于30″。

B3.2.4 堰板和侧墙应铅直。倾斜度不得大于1/200.侧墙局部不平处不得大于±5mm。堰板应与侧墙垂直,误差不得大于30″。

B3.2.5 两侧墙应平行。局部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10mm。

B3.2.6 量水堰安装后,应详细记录考证表,

B3.3 量水堰的流量计算公式

B3.3.1 直角三角形量水堰

推荐计算公式Q=1.4H5/2(B1)

式中 Q——渗流量;

H——堰上水头

B3.3.2 梯形量水堰。

推荐计算公式Q=1.864H3/2(B2)

式中 b——堰口底宽;其余同前。

B3.3.3 无侧收缩矩形量水堰。

推荐计算公式Q= mb2g mbH3/2(B1)

式中,m=(0.402+0.054H/P);其余符号见图B1。

尾矿库监测

尾矿库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方案 1、设计背景 目前,我国尾矿库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尾矿库已运行了多年,库容量在逐渐减小,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安全隐患日益增多。尾矿库的安全关系到其影响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及环境的安全,故而搞好尾矿库的安全监测意义重大。然而,许多尾矿库管理由于检测监控系统不完备、检测监控技术落后,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等原因,有些处在无检测监控状态,有些虽有人工定期用传统仪器到现场进行测量,但受天气、人工、现场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人工误差,这些都影响着尾矿库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因此,采用现代通信、电子设备及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尾矿库监测指标数据实时、自动监测,是对尾矿库的安全监管一条必由之路。 事实上,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中已明确规定,尾矿库的安全监测,必须根据尾矿库设计等别、筑坝方式、地形和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及其相应设施,定期进行监测。一等、二等、三等尾矿库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我公司按照《规范》标准,根据尾矿库安全监测要素特点,结合本

公司现有安全监测产品设备,设计制定了本方案。 2、系统构架 《规范》中规定,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尾矿库应监测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降水量,必要时还应监测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混浊度。其中绝大部分监测项目可以以我公司针对土石坝和桥梁的自动监测系统为原型,根据尾矿库特点及监测规范稍加修改、优化,形成专门针对尾矿坝的自动监测系统。再结合其他项目已有的监测方案,如视频监测系统、GPS三维位移监测系统,一起构成本监测方案。 我公司原有针对土石坝和桥梁的自动监测系统已运用于全国各地多个项目,相对比较成 熟,主要基于MCU-32型分布式模块化自动测量单元(以下简称为“MCU”),将大多数监测仪器汇总至MCU,由MCU负责统一测量数据、转发至计算机等。其他不利于集成的设备(如距离原因),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各种监测数据经自动监测系统软件计算、分析、处理、显示、存贮、导出。 现针对尾矿库修改后的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通讯方式已GPRS/CDMA无线传输为例,采集中心假定设置与企业厂区,具体情况依实际需求而定。 图1:基于MCU的尾矿库监测系统结构图 3、系统监测方法及原理

尾矿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及环境治理工作报告

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 与环境应急准备工作自查自检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分工和方案通知》(应急厅﹝2020﹞15号)、《应急管理办公厅 (应急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知》﹝2020﹞16号)、《应急管理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 (应于印发全面开展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急厅﹝2020﹞21号)、《关于做好汛期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与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195号)和《黑龙经省全面开展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黑环办发﹝2020﹞52号)文件统一部署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张习凯为组长的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并下发了金辉安字[2020]8号《关于全面开展尾矿库安全与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履职尽责,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排查、整改和消除尾矿库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制止和防范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现将我公司如何落实上级开展尾矿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与环境应急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方向、加强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在黑龙江省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陕西省汉中汉

达工贸有限公司尾矿库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公司领导立即召开关于尾矿库安全生产紧急会议,会议上明确提出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生态环境危害大、应急处置难等特点,极易对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汛期时尾矿库事故多发高峰期,对于此次发生的事故,我们企业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结合上级开展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与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文件精神,同时为加大我公司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进行详细的工作部署,以文件形式制定了《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与环境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对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与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我公司成立了风险隐患排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总 生产副总 选矿副总 综合保障副总 成员:············等及相关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开展全面自查,确保全覆盖、无死角。 二、确定检查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推进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1)检查尾矿库配套环保设施数量、类型、能力等情况。

尾矿库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浓密机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2、开机前认真检查各部件的安全情况,浓密机是否压爬,方能开机。 3、开机后要经常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电器是否完好,碳刷有 无问题。 4、在浓密机运转期间,严禁在耙架上、机壳上、链条上处理设备问题,防止发生意外。 5、严禁湿手操作电器设备。 6、耙旋转方向应符合箭头标记指示,不得反转,否则会造成减速机损坏。 7、启动设备前,先检查传动、搅拌、润滑系统是否完善,并按规定加油润滑,检查各部位是否紧固。 8、设备运转时要细心观察运转情况、油位、油温升和声响是否正常,电流是否稳定,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机检查,排除故障,不得带病运转。 9、在额定负荷和额定转速下,减速机的油池温升不得超过45 °C,最高油温不得超过80°C,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0、电机、减速机等的轴承温度不应超过75°C。 11、如果遇到停电或浓密机停车,耙只能在提升位置重新开始工作。 12、如果淤泥太稀,应减少排泥数量;如太浑浊可能是进料过多或絮凝 剂量少,应加强调节。 13、如果因堆积淤泥太多而使浓密机超负荷,应通过增加排出量来减少含泥

量,如果负荷还在增加并产生报警,应立即停止给矿将耙机提升,以避免压耙和驱动损坏。 14、在排淤泥量增加后,耙机应回到正常位置,淤泥一直排到负荷达到正常为止。 15、当耙机下降到正常位置,负荷已下降,加料就可以重新开始。 16、如果在淤泥稀或水干的情况下,仍发生超负荷现象,并且将耙置于正常位置也不可行,可尝试:减少给料或放大底流。 17、关闭驱动,将耙提升150mm,启动驱动装置。 18、如果仍超负荷,则继续提升耙减少给料或放大底流。 19、如出现16、17、18项情况后,还处理不了。不要再操作浓密机,应找出原因并排除后才能开车。 20、不允许拆除或避开设备自我保护和报警部分强行开车,否则会产生损坏耙机等严重后果。 21、如要停机,首先应停止加料、停加絮凝剂,同时尽量加大排尾,最后使耙机提升至正常位置。 22、重新启动时,首先启动驱动装置,然后将耙机下降至其正常工作位置,同时再次排尾。 23、只有当耙机到达其正常工作位置或耙机到达最低位置时,方可重新加料。 24、每周至少启动1次提升装置将耙机提升至最高位置,检查无异常情 况时,再将耙机下降到正常工作位置或到达最低位置时,方可重新加料。

尾矿库安全监测

产品简介: 1.概述 我国现有一定规模的尾矿库超过12,000座,每年排出尾矿近3亿吨,需要耗水3.5亿吨以上。在这些尾矿库中正常运行的库不足70%,有的行业大约44 %的库处于险、病、超期服务状态。 。。。。。。 2.目的 通过对尾矿库进行自动化的安全监测,分析坝体的结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不正常现象并提出警示,评估结构的可靠性,为尾矿库的管理与维护等提供数据依据。 3.依据的标准与规范 整个系统的规范标准的制订完全遵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的规定要求,参照的标准和规程规范为: 1)《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2)《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 3)《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8-91 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监测项目 对于尾矿库,主要的监测项目有以下几项: 1) 坝体浸润线及渗流监测,主要针对浸润线监测点的孔隙水压,坝体渗流压力及渗流量。 2) 坝体变形监测,包括坝体内部变形和表面变形。 3)尾矿干滩监测,主要针对沉积滩的干滩长度监测。 4)水文参数监测,包括库水位及土壤含水量监测。 5)气象参数监测,包括降雨量、温湿度等。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加必要的监测项目。

5.DT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功能 5.1 系统硬件基本功能 1)可根据客户提供的监测模型,确定监测参量,配备尾矿库安全监测所需的各种测试仪器设备,满足测试项目的需求和测试精度。 2) 配备远程监测单元(MCU)和其他监测设备的机箱、电缆及接口装置以符合实际监测环境,系统具有电源保护装置、避雷装置等硬件设备,把信号受干扰程度降至最低,尽量减少系统的安装误差。 3)选用适当的数据通讯方式,可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与监测中心通讯。对于有线方式,可采用一般电缆通讯或光纤通讯,可实现串口通讯、网络通讯或其他有线通讯方式。对于无线方式,可实现GPRS 或CDMA网络通讯的数据传输,数据采用全透明方式,同时具有报警管理系统,简捷得知设备运行状况,完成远程控制的需要。 4)保障DT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各个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今后系统在硬件节点的增加等要求。 5.2 系统软件主要功能 1)可实时监测尾矿库的各测点传感器,可自定采集时间,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计算等处理,数据以数字或相应曲线、图等形式实时显示、记录和打印。 2)监测数据能够保存在多种数据库内,并可进行历史数据查询,生成选定时间段内的传感器最大最小值,还可以直接生成EXCEL或其他形式报表。 3)软件界面清晰直观,工具条与按钮操作。以主界面和各子界面形式显示,各界面间切换灵活,界面图案可按客户要求绘制改动。 4)数据可以各种图形方式显示,包括浸润线、库水位、坝体内部变形、降雨量等的时间历程曲线图、X/Y坐标图、模拟图、直方图等形式,同时可存储与处理视频图像。 5)具有数据越限报警设置显示功能,现场即时上传报警信息时,主机会出现明显的报警画面和报警信息,同时还可提供各种声光报警等多媒体提示或手机短信报警。 6)能对系统中的每一用户进行口令和操作权限的管理,能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系统访问、操作权限级别。用户登录后的操作将写入系统日志,保障运行系统的安全性。 7)系统满足开放性标准的要求,方便系统功能的添加、删除、维护、修改、扩展。兼容当前流行的多种数据库,包括Access、SqlServer、Oracle,并满足数据库容量的扩充、系统软件功能的增强等方面的要求。 6.监测系统的组成 DT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现场信号监测仪器设备、远程监测单元、监测中心数据处理与分析三部分构成。技术构架图如下所示:

(技术规范标准)尾矿库安全技术规范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 5 尾矿库建设 6 尾矿库生产运行 7 尾矿库安全检查 8 尾矿库安全度 9 尾矿库闭库 10 尾矿再利用及尾矿库闭库后再利用 11 尾矿车安全评价 12 尾矿库工程档案 附录A 上游式尾矿坝的渗流计算简法(资料性附录)附录B 坝体尾矿的平均物理力学指标(资料性附录)

前言 为规范尾矿库建设、运行、闭库及再利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田文旗、曲忠德、伍绍辉、杨春福、时炜、王树。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尾矿库在建设、生产运行、安全检查、安全度、闭库、再利用、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属、非金属矿物选矿厂尾矿库、氧化铝厂赤泥库。其他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和干式处理的尾矿库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其后的修订版均适用于本规程。 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尾矿库 tailings pond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尾矿库回水泵工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尾矿库回水泵工安全操作 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455-42 尾矿库回水泵工安全操作规程(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选矿厂尾矿输送回水泵的安全操作内容及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选矿厂尾矿输送回水泵工岗位。 2 内容 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上岗前正确佩戴安全帽、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员工着装必须要三紧;女工发辫必须盘在安全帽内,不准穿短裤、高跟鞋、拖鞋。 2.2熟悉本岗位设备:KQSN300 Q=800m3/h水泵的性能,维护和保养。 2.3 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好。 2.4 盘车时,必须断开电源,防止手及衣物卷入

转动部位。 2.5 疏通管路排污时,人应侧站,避免液体喷溅人体。 2.6 清理泵池时,应停机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2.7 保持设备周围清洁无障碍物,及时清除油污,泥砂及杂物,地面清洁,不得有料浆或积水。 2.8 在就地操作高处手动阀门时,应注意人身安全。 2.9 在渣浆泵作业时,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利用紧急逃生通道逃生。 2.10 点检和操作各种泵时禁止跨越旋转设备。 2.11 泵在运转时禁止在旋转处清理卫生。 2.12泵在启动前,必须检查电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各类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 2.13泵在启动前,应先用手转动泵的联轴器,看泵的转动部分旋转是否灵活,各地脚螺栓有无松动。 2.14 检查全部仪表,阀门及仪器是否正常。

《尾矿库安全规程》

《尾矿库安全规程》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现行行业标准《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以下简称“《规程》”)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尾矿库建设、运行、安全管理、保障尾矿库安全生产、预防尾矿库事故和保护尾矿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依法进行尾矿库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但该《规程》已实行十多年,随着尾矿库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的颁布实施,现行《规程》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⑴现行的《规程》与现行的《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部分条款产生冲突,现行《规程》中尾矿库防洪标准、尾矿坝稳定计算等要求均与现行《尾矿设施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不一致; ⑵现行《规程》中条文“其他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和干式处理的尾矿库可参照执行”,未明确规定干式堆存尾矿库、锰渣库应执行本《规程》; ⑶近年来尾矿干式堆存、模袋法尾矿筑坝等新技术被逐步应用,现行《规程》中未包含这部分新技术的特殊规定; ⑷现行《规程》中对锰渣库、赤泥库的特殊要求未作出规定; ⑸现行《规程》中关于尾矿回采的内容不够全面; 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化改革的要求,根据原国家安监总局主持完成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和评估研究

报告》制定的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尾矿库安全规程》将修订为第一层次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但现行《规程》中很多条款为非强制性规定,很多条款以“可”作规定,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因此,对该《规程》进行修编,并由行业标准升格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提升尾矿库安全管理,保障尾矿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对现有尾矿库安全方面的标准和标准体系进行整合简化,能更好地发挥该《规程》在尾矿库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原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十三五”期间拟制修订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中将《尾矿库安全规程》纳入修订计划,《尾矿库安全规程》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修订工作的牵头单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接到任务后,及时编制了该《规程》的编制计划及编制大纲,并于2017年3月20日召集编制组在北京召开了《规程》编制启动会,本次启动会确定了编制组,初步确定了《规程》编制范围及编制要求,讨论了《规程》框架,明确了各参编单位的分工及各阶段的工作节点。会议确定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矿山事业部尾矿室主任岑建和国家安监总局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技术总监田文旗作为项目负责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春黄金设计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河北铜源矿山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为本《规程》的参编

尾矿库作业安全规程

湖南省东安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尾矿库作业安全规程 为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保证尾矿库作业安全,尾矿工操作有章可循,特制订尾矿库作业安全规程。 一、尾矿排放: 1、应经常检查尾矿流渣槽的流通是否畅通,并严格遵守砂泵操作的操作规程。 2、粗粒尾矿沉积于坝前,细粒尾矿排至库内,在沉积滩范围内不允许有大面积矿泥沉积。 3、坝顶及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沉积滩长度及滩顶最低高程必须满足防洪设计要求。 4、砂浆排放不及冲刷初期坝和子坝,严禁矿浆沿子坝坡趾流动冲刷坝体。 5、排放尾矿时应专人管理,不得离岗。 6、为保证初期坝上游坡及反滤层免受尾矿浆冲刷,应采用多管小流量的放矿方式,以利尽快形成滩面,并采用导流槽式软管将矿浆引至远离坝顶处排放。 二、筑坝 1、坝外坡面维护工作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视具体情况选用如下维护措施。

2、坡面修筑人字或网状排水沟。 3、坡面植草式灌木类植物。 4、采用碎石、废石或山坡土覆盖坝坡。 5、每期子坝堆筑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记录需经主管技术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案,主要检查内容。 ①子坝的剖面尺寸、长度、抽线位置及边坡坡比。 ②新筑子坝的坝顶及内坡趾滩面高程,库内水位。 ③尾矿筑坝质量。 6、当坝坡出现冲沟时,应以土石及时分层夯实填平,并增设排水沟。 7、坝体出现裂缝,应通过表面观测和挖沉坑、槽探、查明裂缝的部位、宽度、长度、深度、错距、走向等,分析裂缝的深度,可采用如下处理措施: ①对于裂缝小于5m的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法处理。开挖深度应比裂缝尽头深0.3-0.5m,开挖长度应比缝端扩展约2m。回填料宜与原土料相同,回填要分层夯实。 ②对于较深的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理或全部开控回填下部灌浆做方法处理,灌浆的浆液可采用纯土浆或水泥浆,浆液农度为30-50%。 8、坝体出现滑坡,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①下游坡压后戗加固坝体,后戗宜采用堆石料堆筑。

尾矿库监测简介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庙沟铁矿马粪沟尾矿库自动化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目录 1概述 .......................................................................................................................................... - 1 - 1.1系统功能........................................................................................................................ - 2 - 1.2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2传感器子系统........................................................................................................................... - 4 - 2.1坝体内部位移监测子系统............................................................................................ - 4 - 2.1.2坝体内部位移监测方案..................................................................................... - 4 - 2.1.2坝体内部位移监测点布置................................................................................. - 4 - 2.1.3系统通信结构..................................................................................................... - 5 - 2.3.4内部位移基础施工............................................................................................. - 6 - 2.2 沉降位移监测系统....................................................................................................... - 6 - 2.2.1沉降位移监测方案............................................................................................. - 6 - 2.2.2沉降位移监测是点布置..................................................................................... - 7 - 2.2.3系统通信结构..................................................................................................... - 7 - 2.2.4内部位移基础施工............................................................................................. - 7 - 2.3浸润线监测子系统........................................................................................................ - 8 - 2.3.1浸润线监测方案................................................................................................. - 8 - 2.3.2浸润线监测点布置............................................................................................. - 9 - 2.3.3系统通信结构..................................................................................................... - 9 - 2.3.4内部位移基础施工........................................................................................... - 10 - 2.4库水位监测子系统...................................................................................................... - 10 - 2.5干滩监测子系统.......................................................................................................... - 10 - 2.5.1干滩监测方案................................................................................................... - 10 - 2.5.2干滩监测点布置............................................................................................... - 11 - 2.5.3干滩监测通信结构........................................................................................... - 11 - 2.6雨量监测子系统.......................................................................................................... - 11 - 2.7库区视频监控子系统.................................................................................................. - 12 - 3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 13 -

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14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尾矿库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 1、建设项目程序 (1)建设项目过程阶段划分 ①可行性研究阶段②设计施工验收阶段 ③生产运行阶段 (2)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流程 ①立案→备案→征地→地质勘察→环境评价→可行性研究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预评价报告报批→专家评审→预评价报告备案)

②初步设计与安全专篇(专家评审)→施工建设(施工监理)→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建设项目验收→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③尾矿库投入生产运行 2、建设项目各阶段的评审、验收 (1)建设项目立项后应经设区市或省发改委审批备案。 (2)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应经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专家评审。 (3)初步设计与安全专篇应经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的专家评审。 (4)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后应经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验收。 3、建设项目各阶段对承办单位的要求

(1)勘察、设计、施工须满足法律法规及安全、健康要求。 (2)勘察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并考虑到设计有关要求。如尾矿库选址勘察应遵守下列原则: --不宜位于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上游; --不应位于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的上游; --应避开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区域; --不宜位于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面; --汇水面积小,有足够的库容和初、终期库长。 (3)初步设计 ①尾矿库设计文件须确定下列安全运行控制参

尾矿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尾矿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标准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are the guiding documents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st. It stipulates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safe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post.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尾矿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一、严禁人、牲畜进人坝内。 二、排砂时,应定时搬动排砂管的排放位量,使尾砂在坝内均匀堆积。 三、禁止进人松软的堆积层;定时清理排水槽附近的杂物。 四、雨季要经常观察洪水淹没砂坝情况;暴雨时,无论白天、黑夜均要加强巡检,发现险情立即汇报公司领导及调度室,防止溃坝; 五、对坝面因雨水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冲刷、拉沟,要及时处理、恢复。 六、当发现在坝堤、坝内、排水构筑物、输送管线及其附近进行爆破、采挖等对尾矿库安全有影响的活动时,必须立即制止。 七、坝堤巡回检查时应注意下列内容,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汇报。 1、坝堤的纵横向是否有裂缝,坝体表面是否有沉降或上升。 2、坝面、坝脚是否溢水,溢出水量及水质清浊情况。 3、坝面的水沟、排水涵管要保持畅通,对淤塞、损坏的水沟要及时修复。 4、坝面的各种管道、闸阀有无通洞、裂缝、燥裂,一旦威胁坝堤安全,除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外,并向公司领导及调度室汇报,要求立即处理。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尾矿库巡坝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尾矿库巡坝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尾矿库巡坝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尾矿库巡坝工的安全操作内容及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尾矿库巡坝工岗位。 2 内容 2.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上岗前正 确佩戴安全帽、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员工着装必须要三 紧;女工发辫必须盘在安全帽内,不准穿短裤、高跟鞋、 拖鞋。 2.1 加强尾矿库管理,确保正常生产和环境保护。 2.2 尾矿库必须昼夜有人值班,一旦发生险情,应及时 公司领导及选矿厂领导汇报,并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

2.3 按时交接班,交接班时首先查看交接班记录,了解上班工作情况和向本班交待的问题,然后按交接班制度进行现场交接班。 2.4 上岗前配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并再次确认安全设施是否完善。对坝内尾矿和污水如进行检查和测定,要试踏,不得猛然踏进,以防陷入。 2.5 巡回检查周边山体,尾矿坝、库区存水的水位情况,做好尾砂管、回水管巡视工作,防止管道、闸阀被盗,保证管道无堵塞、无泄漏。 2.6 除每日正常巡坝外,严格执行尾矿库定期检查制度,每月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安全设施是否完善,文明生产是否合格,尾矿管道是否堵塞、滴漏,回水管道是否滴漏等。 2.7 根据坝区内存砂情况,合理的把尾砂排放在坝区内各处。

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 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 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一〔2016〕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尾矿库管理的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土地复垦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尾矿库是维持矿山企业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对我国

国民经济及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尾矿库也是重大危险源之一,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加快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切实落实企业对尾矿库管理的主体责任,大力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构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品生产及需求日趋旺盛,尾矿库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尾矿库安全、环保工作日益关注,对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尾矿库运行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一些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构筑科学发展、安全、环保的工作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是促进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为遏制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尾矿库安全、环保工作得到了明显改进和加强,尾矿库建设发展水平有了较大

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迁西县铁选厂宏达分厂 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应急工作原则 尾矿库运行现场值守尾矿工发现尾矿库发生事故,应立即逐级上报。值班厂长当接到报警后,立即按级别宣布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救援预案。应等待到工作进行达到终止应急预案条件时,宣布终止应急预案,按情况转入善后工作状态。对事故遵循“四不放过”的处理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尾矿库危险源有坝体垮塌、库水漫顶、管涌、流土、送矿管路支架倒伏等等。 坝体垮塌一般由尾矿坝体基础泥化造成,或排放尾矿矿浆顺序不对造成。 坝体垮塌会造成矿浆泄流,淹埋库外庄稼。有人居住的地方,冲毁房屋,危及人们的生命。相当于泥石流的危害,比洪水危害更大。因此尾矿库坝体垮塌其危害程度最大。 库水漫顶因排渗管排水不畅,尾矿连续放矿,溢洪道阻塞会出现尾矿库漫顶事故。尾矿库漫顶事故能致使排水冲刷坝体,严重时会造成坝体事故,其后果比坝体垮塌更严重,因库中积水量达到漫顶状态,会比坝体垮塌造成更大的损失。 管涌,是尾矿库汛期比较容易出现的常见事故。由于坝体上老

鼠洞或其它昆虫所做的洞,在坝体浸水时间稍长时,会出现管涌现象,如果发现隐患的时间晚,会发展成溃坝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 流土事故,由于坝体坡度比不合格,坝体未作绿化,坝体干燥等原因会出现流土事故,会直接造成坝体强度降低稍不注意也会发展成坝体事故,后果也很严重。 送矿管路支架倒伏事故,由于架设车入送尾矿管路需按一定坡度架设,其管支架的坚固程度和受外力破坏的程度,决定造成管路倒伏事故与否。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其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可怕的。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救援机构 组织领导 迁西县铁选厂宏达分厂成立尾矿库环境应急指挥部由玉怀担任总指挥,纪天华担任副总指挥,纪天生、进好、纪天广、宝贵、纪天宾、纪天菊、王义生、纪天权为班子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室。 迁西县铁选厂宏达分厂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医务救护组三个工作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纪天华 副组长:纪天权 成员:纪天宾、纪天菊、王义生、纪天生 (二)工作职责

尝试尾矿库数字化安全管理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尝试尾矿库数字化安全管理a I时'间H 卜/ / 1 / 5

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南山矿业公司(以下简称南山矿业公司)现有 凹山总尾矿库和城门峒尾矿库两座尾矿库,年接受尾矿量约400万t。 其中凹山总尾矿库现总库容为7400万m3最大坝高73.0m;城门峒尾矿库现总库容为1120万m3最大坝高76.0m3,两座皆属三等尾矿库。 南山矿业公司的这两座尾矿库各有特点,凹山总尾矿库同标高堆积子坝长度达4795m城门峒尾矿库子坝年平均上升速度较快。针对两库的生产管理特点,依据尾矿库管理规程、规范,我们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开发了尾矿库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 南山矿业公司投资265万元,在城门峒尾矿库成功开发了尾矿库区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尾矿库技术参数的实时自动监测。凹山总尾矿库数字化系统已于20xx 年8 月投资850万元开始实施,准备20xx 年内建成。20xx 年,南山矿业公司将全面实现尾矿库区监测的自动化。 在实施尾矿库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发前,尾矿库安全运行的主要技术参数如坝体形变位移、库水位、沉积滩滩顶标高、浸润线埋深等, 均由人工采用传统仪器到现场进行测量,测出的尾矿库技术参数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人工误差。同时,人工测量的工作量大、易受天气和现场条件状况的影响,不能及时监测尾矿库的各项技术参数,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更是滞后于工程与生产运行,生产和管理所造成的坝体隐患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将会影响尾矿库的安全生产。 针对城门峒尾矿库的现状和后期生产的需要,南山矿业公司将自动化技术与水工和水工构筑物监测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了尾矿 库区安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坝体浸润线、库水位、干滩指标、坝体形变的自动监测和生产视频监视,建立了尾矿库专家分析系统,直观地掌握坝体的实时动态,进行综合评价、预警预报。 1.浸润线埋深自动监测 系统能实时在线、自动测量坝体浸润线埋藏深度,实现采集、存贮数据的自动化,克服了人工测量没有合适仪器、随意性大的缺陷, 测量误差小于2cm符合尾矿库管理技术要求。同时,系统能根据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绘制指定测压管浸润线的历时曲线图及浸润线埋藏深度与库水位相关的对比曲线图,并对浸润线超出设定或发生突变时及时给出预警、预报。 2.库水位自动监测

尾矿库安全现状措施

探究我国尾矿库安全现状及管理措施 摘要:通过概述我国尾矿库现状及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尾矿库的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虽然针对我国尾矿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自动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但由于尾矿库的安全生产运行和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要更加严格管理并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有效避免尾矿库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与环境问题。 1 安全现状 2006年至2012年以来,共有17个省内发生过尾矿库事故。其中河北、陕西发生次数最多,分别为8次和9 次。据统计,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四类:安全隐患、自然灾害、监管不力、安全监测不到位等。安全隐患最为普遍,发生了2 5起。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有17起。企业监管不力有5起。安全监测不到位有3起。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尾矿库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对其进行分析,排除危险因素,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1.1 安全隐患 (1)尾矿库大都采用上游法筑坝。尾矿坝筑坝方式一般有上游法筑坝、下游法筑坝及中线法筑坝。由于上游法筑坝建设费用和运营费低、管理方便、适用性强且工艺简单,绝大数尾矿库采用上游法筑坝。但采用上游法筑坝的坝体,其沉积密度 偏低、浸润线高、渗流难控制、稳定性不足,导致了许多尾矿库

溃坝事故的发生。 (2)尾矿库安全设计标准低,多数尾矿库未经过正规设计。根据调研,目前全国有2787座(占总数的36.19%)尾矿库是由企业建造,未经设计单位设计。它们极不规范,在关系尾矿库的整体安全的坝体稳定性、排渗设计及防洪能力方面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民营中小型矿山的尾矿库大部分不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而我国尾矿库小型库居多。属于二等及往上的库,四等及以下小型尾矿库占90%以上,这部分尾矿库安全级别很低,易发生事故。 1.2 自然灾害 我国尾矿库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易发生自然灾害区域,应格外注意自然灾害的防治。例如:地震是我们无法控制和消除的地质灾害,它对尾矿库有致命性的破坏,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尾矿坝坝体的滑坡、裂缝以及排洪构筑物的错位、变形、倒塌,甚至会引起库内水漫顶垮坝,进一步发生溃坝。 1.3 监管不力 (1)多数尾矿库的安全评价工作不到位。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规定至少每3 年,各尾矿库要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但国内一部分尾矿库从未进行过安全现状评价,也未对其坝体稳定和防洪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受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减少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极易出现事故。很大一部分尾矿库的安全度低,这也反映了尾矿库的安全评价工作的不合格,这些危库、险库、病库有很大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