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外肌麻痹诊断详述

眼外肌麻痹诊断详述

眼外肌麻痹诊断详述

眼外肌麻痹诊断详述

*导读:眼外肌麻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上睑下垂为初发症状,多为两侧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或无上睑下垂或仅单侧上睑下垂。

2.受累肌肉约1/4病例面肌受累,10%病例累及四肢肌肉和咽部肌肉。

3.试验性治疗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均无改善。

并发症:

病变累及面肌及咽肌等情况下可出现吞咽及言语障碍。

暂无相关资料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眼外肌麻痹的诊断,眼外肌麻痹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眼外肌麻痹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第1 页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包括眼内肌和眼外肌两种 眼内肌包括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具有调节瞳孔大小和眼球屈光度的作用。 眼外肌具有使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眼外肌包括附在眼球壁上的6条肌肉即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第3)滑车(第4)外展(第6)三对颅神经的支配;产生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其余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还支配提上睑肌和两条眼内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内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内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内转,没有其他作用。外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外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外转,没有其他作用。上直肌:上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上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上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内旋。 下直肌:下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下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下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外旋。 上斜肌:上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上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内旋并且还使眼球下转和外转。 下斜肌:下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下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外旋并且还使眼球上转和外转。 眼内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下斜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消失等等。 提上睑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患眼上睑下垂和下斜视、患眼的视线被下垂的上睑遮挡,一般感觉不到复视。 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使晶状体调节产生障碍造成近距离视物时模糊,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眼外肌麻痹:六条眼外肌同时产生麻痹的几率非常小,多数是一条或两条眼外肌麻痹;麻痹产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眼球向内、向外、向下、向上运动受限而产生斜视、复视;视混淆、畏光等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复视、斜视和视混淆引起眩晕,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变化所视物体不能稳定引起眩晕,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走路时步态不稳向某一方向偏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眼球向内、向下、向上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外斜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有复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滑车神经麻痹,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单独滑车神经麻痹少见,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有复视,向下、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外展神经麻痹,向内、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复视。 所谓的眼肌麻痹是周围性眼肌麻痹,单一肌肉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自主运动及反射运动均有障碍,极少伴有其他神经症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习惯上称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的说法是不严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罕见的眼球运动障碍疾病,为慢性、进行性、双侧性病变,以上睑下垂开始,逐渐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最终眼球固定不动。致病原因有外伤、毒素、退行性变、遗传性疾患及肿物等。 二病因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以进行性上睑下垂与眼球运动受限为特征,其病变部位可能在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末梢神经及脑神经核,其致病原因有外伤、毒素、退行性变、遗传性疾患及肿物等。 三临床表现1.上睑下垂 为初发症状,多为两侧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或无上睑下垂,或仅单侧上睑下垂。 2.受累肌肉 约1/4病例面肌受累,10%病例累及四肢肌肉和咽部肌肉。 3.试验性治疗 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均无改善。 四检查1.血清检查 在眼肌型眼病及眼咽肌病病人中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可增加。 2.病理检查 可取四肢肌肉进行病理检查,如行眼肌手术可取眼外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间质增大,肌肉内有残存神经纤维,电子显微镜检查肌纤维内有异常线粒体聚集。 3.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的表现与眼球运动受限不相对应,即令其向受累眼外肌作用方向运动时,有与眼球运动受限成比例的强放电现象,眼球运动受限越大,放电越强。 4.强迫转动试验 用固定镊于角膜缘固定眼球,将眼球向左、右及上、下牵拉,眼外肌伸展性丧失,有明显抵抗,转动较差。 五诊断本病因其发病缓慢,病程长,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发病情况和病程非常重要,再根据特殊的临床表现,EMG(肌电图)检查和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的反应不难确诊。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麻痹论治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包括眼内肌和眼外肌两种 眼内肌包括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具有调节瞳孔大小和眼球屈光度的作用。 眼外肌具有使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眼外肌包括附在眼球壁上的6条肌肉即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第3)滑车(第4)外展(第6)三对颅神经的支配;产生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 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其余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还支配提上睑肌和两条眼内肌。 内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内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内转,没有其他作用。 外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外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外转,没有其他作用。 上直肌:上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上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上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内旋。 下直肌:下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下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下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外旋。 上斜肌:上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上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内旋并且还使眼球下转和外转。 下斜肌:下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下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外旋并 且还使眼球上转和外转。 眼内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下斜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等等。 提上睑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患眼上睑下垂和下斜视、患眼的视线被下垂的上睑遮挡,一般感觉不到复视。 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使晶状体调节产生障碍造成近距离视物时模糊,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眼外肌麻痹:六条眼外肌同时产生麻痹的几率非常小,多数是一条或两条眼外肌麻痹;麻痹产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眼球向内、向外、向下、向上运动受限而产生斜视、复视;视混淆、畏光等等。 复视、斜视和视混淆引起眩晕,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变化所视物体不能稳定引起眩晕,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走路时步态不稳向某一方向偏斜。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眼球向内、向下、向上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外斜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有复视。 滑车神经麻痹,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单独滑车神经麻痹少见,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有复视,向下、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8422.2014.02.023 作者单位:232007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研究?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李彬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 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关键词】 复视,眼肌麻痹,病因 [临床眼科杂志,2014,22:165]Analysisof80casesof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ithdiplopia LIBin.DepartmentofNeurology,HuainanFirstPeople'sHospital,Huainan,Anhui232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evaluateclinicalfeaturesof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thatinitiallypresentedwithdi-plopia.Methods Eightycase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ereanalyzedforcausesofdiseasebyreviewingmedicalhistory,athoroughphysicalexaminationandacompleteeyeexamination.Theclinicalfeatureswerestudied.Results Twenty-fourpatient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erecausedbydiabetes,includingoculomotornerveparalysis(16cases),abducentnerveparalysis(6cases),andcombinationofoculomotornerveandabducentnerveparalysis(2cases).Twentycaseswerecausedbycerebrovasculardiseases,and18caseswerecausedbyarteriosclerosisresultedoculomotorandabducentnerveparalysis.Tencaseswerecausedbyintracranialaneurysms,twocasesbymyastheniagravis,onecasebyso-matizationdisorder,twobyintracranialtumors,onebymultiplesclerosis,onebyneurosyphilis,and1bybrainstemencepha-litis.Conclusions Manyneurologicaldiseasescancausenerveophthalmicsignssuchasdiplopia.Themostcommoncau-sesincludingdiabeticophthalmoplegia,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aneurysmsophthalmoplegia.Atherosclerosisisalsoanimportantcause.Otheretiologiesincludemyastheniagravis(ocular),somatoformdisorders,intracranialmass,etc.Thee-tiologyofpatient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anddiplopiaiscomplexandeasytobemisjudged.Therefore,much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exactdiagnosisandpropermanagement. 【Keywords】 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Diplopia;Etiology [JClinOphthalmol,2014,22:165] 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可产生眼部症状的一系列疾病,与眼科和神经眼科关系紧密[1]。中枢神经系统中约有40%的纤维与视觉有关;12对颅神经中Ⅱ、Ⅲ、Ⅳ、V、Ⅵ、Ⅶ、Ⅷ等7对与视觉传入或眼球运动直接相关[2]。复视是由于外界相同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的非对称区域所造成的。双眼复视患者大多是由于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根据眼外肌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等[3]。临床医生困惑难断的是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复视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木文报道2008年至2013年80例我院神经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相关病因。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2~80岁,平均62岁。合并高血压病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糖尿病30例,有的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底检查、视力、红玻璃实验检查及视野检查。排除相应眼科疾病后,收住神经科,经头颅CT、MRI或DSA等检查,作出最后诊断。所选病例以复视主诉症状就诊,均不伴有明显的肢体瘫痪或意识障碍等症状。

眼肌麻痹的治疗偏方

眼肌麻痹的治疗偏方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会出现眼肌麻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神经出现了错乱而引起的眼睛麻痹的现象。眼肌麻痹这种疾病在生活中可以采用祛痹汤或者培土健脾汤的治疗偏方,这样就可以让眼肌麻痹尽快的远离患者的身体,减轻疾病对眼睛的伤害,所以患者在生活中应该要知道如何去使用眼肌麻痹的治疗偏方。 偏方一 配方:去痹汤 材料: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海风藤、络石藤各3克,制川乌(或制草乌)、炮山甲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驱风逐邪,通经活络。 【方解】病程短暂,谓之新病。方用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搜风止痉;川乌祛风散湿;海风藤、络石藤、穿山甲通络。方中剂量虽轻,而疗效甚著。说明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临床用药亦同属此理。方中大辛之品,投之过重,恐有耗阴之弊。方中用药,恰到好处,故取效颇捷。

【主治】后天性眼肌麻痹。 【加减】烦躁失眠,加茯神、远志; 孕妇,去山甲,加川断、苎麻根。 【疗效】治疗13例,其中单眼外肌麻痹5例,单眼动眼神经麻痹4例,单眼全眼神经麻痹4例。病程多在10天以内。皆服药2~4周而愈。 偏方二 配方:培土健脾汤 材料: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各9克,银柴胡、升麻、陈皮、钩藤、甘草各3克,全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主治】各类眼肌麻痹及重症肌无力症。 【疗效】治疗眼肌麻痹13例14眼。结果治愈10例,有效3例。疗程6~40天,平均20天。 偏方三 配方:川芎 30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蚕各10克,白芥子、细辛各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5-10天,效果显著。这个方法对治疗偏头痛也很有疗效。

眼肌麻痹详解(借鉴内容)

眼肌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眼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本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祖国医学常根据本病病因、主观症状等称之为“风牵偏视”、“目偏视”、“视一为二”、“神珠将反”等。西医对本病多给予维生素B类、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1 中药治疗 1.1辨证论治 刘怀栋[1]等以中药辨证治疗眼肌麻痹80例,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 ,脉络失畅型治宜健脾益气 ,养血疏络。方用培土健肌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当归10g,炙黄芪10g,钩藤10g,全蝎10g,银柴胡3g,升麻3g,陈皮3g,甘草3g。2、风邪较重,脉络受阻型:治宜健脾散风 ,疏通脉络。方用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组成:银柴胡10g,黄芩10g,白术10g,枳壳10g,羌活10g,防风10g,前胡10g,薄荷10g,全蝎10g,桔梗10g,钩藤10g,甘草3g。3、肾阴不足,津血亏损型:治宜滋阴益肾,平肝息风。方用育阴潜阳息风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生地黄15g,石决明15g,白芍药12g,麦门冬10g,天门冬1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怀牛膝10g,钩藤10g,全蝎10g,菊花10g,黄芩10g。4、肾阳不足,脉络失畅型:治宜滋补肾阳,温化通络。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金匮要略》)。组成:山药30g,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黄精15g,钩藤15g,附子10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 ,泽泻10g,全蝎6g,牡丹皮5g,肉桂5g。总有效率97.5%。 1.2专方加减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自身经验总结规律,确定基本方。临证时根据不同症候加减化裁,也是近年较常用的方法。白中山[2]用大秦艽汤(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细辛、白术、黄芩、生地、茯苓、石膏)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眼肌麻痹,10天为一个疗程。50例中,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吕天伟[3]等用血府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生地、黄芪、赤芍、菊花各15g, 当归、川芎、僵蚕、地龙、桃仁、防风各10g,全蝎、甘草各6g)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56例(56只眼)。56例病人中总有效率为96.4%。罗兴中[4]等以中药为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基本方剂: 天麻9~15g、僵蚕9g、地龙9g、全蝎6g、钩藤(后下)6g、炮南星6g、炮

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T001.5-94)。 复视,眼球偏斜,转动受限。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除外中枢性的眼外肌麻痹患者,将周围性的眼外肌麻痹患者纳入,患者常伴有外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伤和炎症等病史。 (2)临床症状:猝然发病,水平复视或垂直复视,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甚时遮盖住患眼才能行走。眼球偏斜,转动受限。 (3)眼球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转动受限,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受限;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外直肌麻痹时眼位向鼻侧偏斜,产生同侧性复视;内直肌麻痹时,眼位向颞侧偏斜,产生交叉性复视。垂直肌麻痹时除麻痹眼眼位或高于或低于对侧以外,多数有代偿头位,部分可伴有瞳孔散大。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角膜映光检查;三棱镜检查;复视像分析检查;歪头试验、同视机检查;牵拉试验、影像学检查;颅脑CT或MRI;血生化等检查。 (二)证候诊断 1.风邪中络证:发病急骤,可见目偏斜,眼珠转动失灵,倾头瞻视,视物昏花,视一为二,兼见恶寒发热,头痛,头目眩晕,步态不稳;舌质淡,脉浮数。 2.风痰阻络证:骤然视一为二,目珠偏斜,转动失灵,兼见胸闷呕恶、食欲不振、泛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3.肝阳上亢证:患者突然目珠偏斜,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兼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质红少津、苔黄,脉弦细或弦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邪中络证 治法:祛风散邪,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合牵正散(《杨氏家藏方》)加减。白

脑病科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眼位偏斜。 (2)眼球活动障碍。 (3)复视、双眼视一为二。 (4)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2.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5版(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眼位偏斜。 (2)眼球运动障碍。 (3)共同偏视或复视。 (二)临床分型 1.核上性眼肌麻痹: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病变引起的向病灶对侧(偏瘫侧)凝视麻痹,表现向病灶侧共同偏视。 2.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眼球协同运动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与其联系纤维内侧纵束病变所致,引起眼球协同运动障碍。 3.核性眼肌麻痹:眼运动神经核病变,使部分眼肌受累或眼外肌与缩瞳肌损害分离。 4.周围性眼肌麻痹 (1)动眼神经麻痹:眼外肌麻痹表现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向内及向下运动受限,出现复视;眼内肌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有复视。 (3)外展神经麻痹:眼球不能向外转动,呈内斜视,有复视。 (三)证候诊断: 1.风阳上扰证:目偏斜,复视,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 2.瘀血阻络证:目偏斜,眼疼,活动受限,视一为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3.肝肾亏虚证:目偏斜,复视,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腰膝酸软,

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针刺治疗 1.推荐方法: (1)头穴丛刺 【选穴】于氏头针顶前区、枕区、项区。 ①顶前区:从前顶至囟会(或囟会至前顶)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2寸的平行线。 ②枕区:从强间至脑户,及其向左右旁开各1寸的平行线。 ③项区:风府、风池及其二穴之间,共5穴。 【操作】 推荐采用长时间留针(6小时),配合电针。用φ0.30×40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顶前区和枕区以15°角斜刺进针至帽状腱膜下,深约30mm,得气后接电麻仪,顶前区、枕区、项区各连接一组导线,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每天1~2次,21天为1个疗程。 (2)焦氏头针 【选穴】焦氏头针运动区、视区。 前后正中线:从两眉中点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眉枕线:从眉毛中点上缘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运动区、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 视区: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操作】 用φ0.30×40mm毫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角至帽状腱膜下,深约30mm,得气后接电麻仪,双侧运动区接一组导线,双侧视区接一组导线,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每天1次,21天为1个疗程。 (3)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 【选穴】顶颞前斜线、枕上旁线。 顶颞前斜线:前神聪透悬厘。 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旁开0.5寸。

眼肌麻痹

1 糖尿病眼肌麻痹:为急性起病的眼外肌麻痹,常表现为一侧较重的以眼外肌受累为特点的动眼神经麻痹,其特征为不伴或仅有轻微瞳孔改变。在眼外肌受累之前常有前额、眶上区疼痛。亦可有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麻痹等表现。可在几周内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2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为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组以单侧的眼部及眼球后部疼痛并伴有眼外肌麻痹为特征的综合征,少数病例为双侧,一般认为是海绵窦段的炎性肉芽肿所致。开始表现为眶上和眶内顽固性剧烈疼痛;数日后出现单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均可受累,但瞳孔一般无任何改变;数周后可自行缓解,常可复发;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症状缓解。 3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患者多有普通偏头痛发作史。在一次偏头痛发作1-2天后,头痛渐行减退之际,发生头痛侧的眼肌麻痹。持续数日至数周后恢复,可反复发作,大多数在同侧。 4 颅内动脉瘤压迫综合征:主要由于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等Willis环附近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所致。特点是发病较快,多为单侧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约90%出现瞳孔改变;往往伴有同侧头部、特别是局限于内眦部的剧烈疼痛,主要通过MRA、DSA确诊。但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可能因动脉瘤破裂,瘤体变小、闭塞而导致MRA、DSA阴性。如果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伴内眦部疼痛且早期就出现瞳孔散大应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 5 M G 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共分为五型, 其中1型为眼肌型, 病变限于眼外肌, 表现为上睑下垂和(或) 复视, 大多数患者以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 6 脑干血管性病变引起单颅神经损伤多为急性起病, 眼肌麻痹可以根据脑桥、中脑的血管走行来解释。 糖尿病引起颅神经麻痹, 常伴有眼或前额部疼痛, 以动眼神经眼外肌受累多见, 眼内肌通常较少受累. 7 外伤所致颅神经麻痹, 多因脑干上下方向移动所致, 眼窝内损伤较少, 多伴有颅骨骨折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合并多数颅神经损伤。 8 各种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感染累及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时均可出现眼肌麻痹。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炎可能是脑膜炎症粘连直接侵犯颅神经所致。 9 肿瘤患者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者亦不少见 目前认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非特异性、炎症性、免疫反应性疾病, 常累及颈内动脉和海绵窦, 临床表现为一侧颞、额部和?或眼眶后疼痛, 数日后或同时出现多颅神经麻痹, 常为à、?、?、?1 受累, 可自然缓解与复发,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颅内动脉瘤以头痛或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 常侵及眼内肌, 部分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Fox认为动眼神经麻痹作为后交通动脉瘤的首发症状是搏动性动脉瘤对动眼神经的直接压迫造成的。而继发于SAH 的动眼神经麻痹是出血对神经的损害和刺激所致。 笔者建议对孤立性眼肌麻痹患者进行快速病因诊断时应遵循下列顺序: ①详细询问病史, 成年或老年患者在排除M G 后, 详问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外伤史或感染史。 ②详查以下体征: 定位体征, 特别注意眼肌麻痹对侧有无偏瘫或病理反射等(脑干梗死、脑干肿瘤、脑干炎征) ; 脑膜刺激症(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 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炎症、占位、血管病均可引起) ; 共济失调尤其怀疑F isher 者。 ③完成以下五项筛查试验:

眼外肌麻痹

眼外肌麻痹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眼外肌麻痹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眼外肌麻痹的诊断和治疗。 眼外肌麻痹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眼外肌麻痹(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眼外肌麻痹是指以眼球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复视)等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后者主要累及外展神经、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等。本文所述主要为后天性眼外肌麻痹。 本病归属中医“风牵偏视”、“目偏视”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 常伴有外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或梗死、脑部占位性病变、外伤和炎症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1] 猝然发病,水平复视或垂直复视,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甚时遮盖住患眼才能行走。眼球偏斜,转动受限。 3.1.3体征[1] 眼球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转动受限,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受限;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外直肌痹时眼位向鼻侧偏斜,产生同侧性复视;内直肌麻痹时,眼位向颞侧偏斜,产生交叉性复视。垂直肌麻痹时除麻痹眼眼位或高于或低于对侧以外,多数有代偿头位,部分可伴有瞳孔散大。 3.1.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 角膜映光检查;三棱镜检查;复视像分析检查;歪头试验、同视机检查;牵拉试验、影像学检查;颅脑CT或MRI;血生化等检查。 3.2鉴别诊断[1,2] 3.2.1共同性斜视 一眼的眼位向某一侧偏斜,但第一和第二斜视角基本相等;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及代偿头位。 3.2.2甲状腺相关疾病 除眼外肌麻痹的症状外,部分病人还可伴有甲状腺相关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T3、T4的异常变化。 4辨证 4.1风邪中络证[3,4] 发病急骤,可见目偏斜,眼珠转动失灵,倾头瞻视,视物昏花,视一为二,兼见恶寒发热,头痛,头目眩晕,步态不稳;舌质淡,脉浮数。 4.2风痰阻络证[3-6] 骤然视一为二,目珠偏斜,转动失灵,兼见胸闷呕恶、食欲不振、泛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4.3脉络阻塞证[4] 患者有中风病史,后遗目珠偏视,视一为二,兼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不仁,面色萎黄;舌质暗或夹有瘀斑,苔白,脉细涩。 4.4肝阳上亢证[7-9] 患者突然目珠偏斜,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兼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