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贯通培养是以全人发展为导向,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构建学段间双向衔接、环环相扣,学科间横向贯通、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共同参与、整体推进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根据潍坊市创新教育研究院2020年工作要点,诸城市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

实施方案,立足本校创新教育工作实际,以培养教育创新人才为目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学校课程实施与教育管理为载体,积极探索小学各年级有效衔接的贯通式培养模式。一、遵循原

1.循规律性。坚持系统培养理念,整体统筹各学段,理顺各学段的功能定位与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重整体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长,整体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现协同性。整体统筹各类教育阵地与教育类型,实现协同联动,构建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二、具体措施

1.施三段联动战略,深化落实贯通培养着眼于新的高考形势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解决各年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创新人才落实三段联动责任制,促进我市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一是根据学生在各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任务的不同,将三个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创新习惯、需掌握的创新技能和应形成的创新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做到三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加强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协调三个学段的工作步调,实现学段教学和研究力量的优势互补和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段统筹协作的整体

集成效益。

二是确定具体任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统一制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跟踪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教学发展意见。开展三个学段学科贯通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统一组织有关的创新教育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发现与解决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问题,确定重点研究课题。

三是落实段联动措施。建立由三个年级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实行首席教研员制。组长在学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发现问题、设计活动,组织领导本学科其他各学段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分学科制定三段联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工作。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对学科创新教育教学联动的情况每半年考评一次,主要是对学科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学科组内实行捆绑式考核,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2.立创新潜质学生数据库,联动跟踪培养创新潜质学生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能力的学生,对于潜质学生加强跟踪管理有利于他们的良好的后续发展,同时能够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使创新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学校从创新课程落实及创客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发现创新潜质人才,形成潜质学生数据库并及时跟进培养,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创新教育活动。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各类竞赛活动,对学校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筛选,建立市级数据库,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活动。

二是学校通过数据库关注潜质学生发展动态,结合人生规划课程,及时与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做好沟通,为学生后续发展搭建桥梁,为高中、中职学校提供创新潜质的学生,同时学校结合自主招生政策,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升入高校牵线搭桥。

3.台贯通培养实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出台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确保人才贯通培养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1名局领导分管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确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教育局将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经费列入预算,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创新人才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活动耗材的购置、活动资源的引入、校内外活动的实施。

三是完善评价制度。教育局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对创新教育活动辅导教师工作纳入学校评价系统。学校对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进行多元、动态、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高中学生创新成果记入档案,赋予相应学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优先录取制度。

中学生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实施策略.docx

中学生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实施策略一、创新人才与个性化培养内涵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善于与人交流;第二,喜欢富于挑战性的生活;第三,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第四,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第五,勇于创新。从人格特质来说,科创人才拥有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的特征。他们极富原创性,对于参与科学研究有着极高的热忱。 (二)个性化培育的内涵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有学者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 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等展开咨询、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有学者成长、自有学者实现和自有学者超越。

二、研究背景 目前对于普通中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 二十年来,“超常教育”和“学科竞赛训练”成为了有学者 国普通高中优秀学生培养的主要模式,它为有学者国创新 人才培养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基础。然而,这种 以加深知识难度和缩短学习年限为主的教育模式在某些方 面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由于 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已不能为青少 年播下创新的种子,导致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脱节,最终 制约了有学者国全面创新社会的形成。 2.学生的课程选择面狭窄,创新潜质难以得到自主发挥 当前,大部分的高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都是根据比赛项 目而开展教学活动,“以赛代练”的现象突出;很多学校没有系 统科学的科技活动课程的规划和开展,课程开发数量较少,难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质和爱好,课程开发明 显滞后于社会发展进程,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限的课程让学生缺乏选择性,难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性。 3.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簿弱 根据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记忆、理解、应用、 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称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平常的教学对低阶思维能力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20级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20级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 招生选拔方案 为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优秀初中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2020级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招生的各项选拔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进一步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办法,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努力丰富课程质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加大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力度。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施阳光招生,确保规范有序,平稳圆满。 二、组织领导 建立由校党委、校长室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王继兵任组长,负责全面考核工作;张必忠、马蔚、顾小京、管建华任副组长,负责考核过程组织、纪检监督等工作;建立以党政办公室、课程与教学处、学生工作处成员参与的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推荐生资格审核、选拔测试考务等工作。整个选拔过程由如东县纪委监察部门、如东县教育局和招生办全程参与指导和监督。 三、招生人数及报名条件 1.在应届初三毕业生中预录取90名学生。 2.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自愿申报参加我校提前招生选拔考试。

条件⑴:学科成绩优秀,综合成绩进入初中就读学校应届毕业生前列。 条件⑵:具备创新人才发展潜质,数理化竞赛成绩优异的应届毕业生。 四、报名确认方式和选拔测试安排 ㈠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Ⅰ:学校推荐。根据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及历年招生录取情况,确定初中学校推荐人数(见附表1),由各初中学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推荐名单,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填写推荐表(见附表2),由初中学校汇总后,于2020年1月10日前寄送如东中学党政办公室,并将报名汇总表由智慧教育云平台发送我校。 报名方式Ⅱ:学生自荐。凡没有进入学校推荐名单但有数理化学科优势的学生可自荐报名,填写自荐表,于2020年1月13日前寄送到如东中学党政办公室。 ㈡资格确认 我校创新班招生领导小组将依据考生初中阶段的学业成绩和数理化 竞赛获奖情况,确认符合条件的考生,并于2020年1月17日,在我校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符合报名资格的考生名单。 ㈡选拔测试 考生于1月19日8:30前凭带有照片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学生证)到如东中学德馨楼大厅报到,领取准考证,参加选拔测试。具体测试时间安排如下: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见解

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见解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争夺加剧,抓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本文仅就中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启发。 一、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意义 1.创新、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关于创新的概念说法不一,在综合中外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更认可上海交通大学的朱晓妹等人的观点:创新就是“引入、创造、开发以及整合新事物的过程”。人才的概念是历史而具体的,但是人才的标准和评价是各种各样的。《汉典》提出:人才是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辞海》提出:人才是有才识学问的人或德才兼备的人。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无论是理论型的,还是应用型的、技艺型的,都需要有创造性,都需要成为能创新的人才。 2.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意义 (1)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中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保障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中国梦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和无限的空间。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实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2)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升当今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深度较量,说到底是创新人才能力的较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最为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大技术上的差距依然明显。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弯道超车,刷新确立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加紧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3)中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需要。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中产收入陷阱和引领好经济新

2020年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发挥,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通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加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贯通培养是以全人发展为导向,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构建学段间双向衔接、环环相扣,学科间横向贯通、有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共同参与、整体推进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根据潍坊市创新教育研究院2020年工作要点,诸城市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 实施方案,立足本校创新教育工作实际,以培养教育创新人才为目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学校课程实施与教育管理为载体,积极探索小学各年级有效衔接的贯通式培养模式。一、遵循原 1.循规律性。坚持系统培养理念,整体统筹各学段,理顺各学段的功能定位与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重整体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长,整体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现协同性。整体统筹各类教育阵地与教育类型,实现协同联动,构建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二、具体措施 1.施三段联动战略,深化落实贯通培养着眼于新的高考形势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解决各年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创新人才落实三段联动责任制,促进我市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一是根据学生在各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任务的不同,将三个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创新习惯、需掌握的创新技能和应形成的创新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做到三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加强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协调三个学段的工作步调,实现学段教学和研究力量的优势互补和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段统筹协作的整体

集成效益。 二是确定具体任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统一制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跟踪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教学发展意见。开展三个学段学科贯通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统一组织有关的创新教育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发现与解决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问题,确定重点研究课题。 三是落实段联动措施。建立由三个年级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实行首席教研员制。组长在学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发现问题、设计活动,组织领导本学科其他各学段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分学科制定三段联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工作。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对学科创新教育教学联动的情况每半年考评一次,主要是对学科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学科组内实行捆绑式考核,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2.立创新潜质学生数据库,联动跟踪培养创新潜质学生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能力的学生,对于潜质学生加强跟踪管理有利于他们的良好的后续发展,同时能够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使创新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学校从创新课程落实及创客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发现创新潜质人才,形成潜质学生数据库并及时跟进培养,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创新教育活动。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各类竞赛活动,对学校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筛选,建立市级数据库,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活动。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篇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XX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主持人: XX 主持单位: XX 通讯地址: XX 邮政编码: XX 联系电话: XX 传真: XX 电子邮箱: XXXX 合作单位: XX教育厅 XX年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 项目 起止年月20XX.3 - 20XX.3 项目主持人姓名XX 性别男 出生年 月 XX年X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 职务 教授/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 家 博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 称 XX 邮政编 码 XX 电话XXX 通讯地 址 XX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 060702 战略管理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1 管理学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2 战略管理 本科生/研 究生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080901 管理研究 方法本科生/研 究生 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XX年 转型时期农业产业组织的演进机 理及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省科学 技术 二等奖 20XX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 全国银奖;20XX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一等奖 (社科类) 项 目主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 博士 后 博士硕士 参加单位 数 5 5 2

持 单 位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 人姓名 性 别 出生年 月 职称工作单位分工 签 章 胡旭 微 女 1964.1 2 教授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彭学 兵 男 1972.1 2 副教 授 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吕 品 男 1969.0 5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郭爱 芳 女 1977.1 1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选拔通知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选拔通知

资源环境学院文件 院教科[2011]第4号 关于在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选拨优秀学生 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通知 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全体学生: 根据《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拟从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选拔部分优秀学生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与基本条件 我院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统招本科生。选拔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2)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成绩优良,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成绩好。 (3)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善于攻关的毅力。 (4)具有报考研究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远大志向。 (5)在校学习期间无考试违纪和不及格现象。 二、选拔原则和基本程序 坚持“自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下列程序进行选拔。 (1)个人报名; (2)辅导员、班主任推荐; (3)计算学习成绩进行排名,原则上前50%进入面试; (4)组织评委进行面试; (5)公示; (6)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

按下列公式计算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前两学期高等数学平均成绩×0.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0.3+其他主要课程(物理、基础地质学、计算机)平均成绩×0.4。 学习成绩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排名。 三、时间、地点安排 1.宣传动员 2011年12月 13日由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组织召开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大会,进行动员并传达培养方案。 2.个人报名 符合选拔条件的学生于即日起到资源学院网站下载并填写《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学生报名表》,认真填写各项内容,由辅导员、班主任签署推荐意见后交资源环境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报名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16日下午6:00前。 3.计算学习成绩 由教学科研办公室计算报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名,原则上取前50%进入面试;

“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摘要:“做中学、做中教”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和技能,重要的在 于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评价及行动,在于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主要就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 生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介绍了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在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存在的几个问题和解决的方案、措施。关键词:做中学人才培养问题改革措施 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调 研时提出,职业教育就是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在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 键时期,总理的讲话为新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其深刻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的我们要全面落实温总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让每个人都成功”为办学理念,走自我提升、内涵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展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主 导的新一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彻底打破以抽 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彻底打破以课堂教 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状况,逐步构建 起高等职业教育“做中学”、“就学与就业”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更好地为辽沈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一、“做中学”在我院的运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重视教学内容和技能,教 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是 学习手中的现成材料或文本。温总理的“做中学、做中教”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选择到教学形式的确定,都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要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讲授还应加大。许多教师观念更新较慢,仍然停留在简 单的知识传授层面,对技能和经验的传授不够,使学生学习之后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 3.课程设置相对分散。现有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仍然是从学科的知识系 统出发,而没有突出职业岗位的技能模块,综合训练的课时不足以使学生的技能 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4.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虽然已经初步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在保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实训环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仍然未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5.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不强。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自然很难将知识、技能与实际岗位联系起来, 对知识的学习较为被动,未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6.校企合作教学的力度还需加大。我院的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 要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做中学、做中教”,就要全方位地开展校院合作以提高 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落实“做中学”的解决方案与改革措施 1.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深入研究探索创业者胜任的素质模型,对有创业意愿和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理论以及相关工商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国工商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工商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创办及经营企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应对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开拓新兴岗位、创造社会价值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 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 1.了解基础的科学文化、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法律等涉及创业的通识知识; 2.学习纵深的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管理学、金融学等与企业运作有关的专业知识;

3.掌握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素质方面: 1.具备南信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 2.信念坚定、胸襟宽阔、毅力坚韧、乐于合作、斗志坚强、作风严谨、敢于冒险、充满好奇、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情绪稳定; 3、具有较高的预见力、构想力、创造力、组织力、洞察力和表 达力; 4.了解必要的科学创新知识,掌握与创业相关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使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5.具备将基础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具备有利于提升团队合作的技巧与创新素质。 能力方面: 1.了解科技创新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2.掌握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熟练运用工商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能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实践、案例编写、创业计划、模拟经营等方面。 三、主干学科

北京陈经纶中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特色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总结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2013年7月

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特色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总结 北京陈经纶中学 2011年1月,朝阳区启动《朝阳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陈经纶中学承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研究,项目确定三大研究目标:①建立具陈经纶中学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输送目标;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软实力;③建立优秀科技教师培训制度。项目确定四大研究内容:①科技英才班科学实践课程的基础培训;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包括科学思想的形成、对科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实际参与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用科学文献检索和撰写研究报告能力的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锤炼、科研小论文的设计、撰写和感受等留个内容;③优秀科技教师队伍培训;④陈经纶特色的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项目至2014年7月结束,历时三年半,至今已实验两年,先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背景 十八大关于对教育阐述明确提出,要坚持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创新人才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基本方向和框架》中指出,首都基础教育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建立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创新人才除人格外,应该有四个基本素养:一是身体、二是科技、三是艺术、四是思维。为此,陈经纶中学与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学技术协会在实践中共同创办“科技英才班”,探讨具有陈经纶中学特色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和运行方式,实现陈经纶中学“建设个性化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的办学目标。 二、项目重点推进内容及做法 (一)通过实验项目,明确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追求一个优秀,具备三个素养,做到四个学会,感受五种经历” 学校通过科学施教、因材施教、快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追求一个

关于修订《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修订《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日期:2016-09-12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最新精神,我委对《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沪科〔2015〕461号)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原文件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6年9月12日附件: 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市科委)设立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包括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简称扬帆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简称启明星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简称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简称浦江计划)等4种类型计划,以项目形式资助入选者创新创业。其中浦江计划由市科委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联合设立。 扬帆计划面向32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其进行原始创新和大胆探索,尽快成长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启明星计划面向35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脱颖而出的杰出青年科技人员,促进其加快向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长的步伐。资助项目分为A、B、C三类,A 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B类主要以企业为依托,C类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服务本市企业集团科技创新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企业为依托。 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面向50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带头人,促进其建设高水平科研梯队和创新团队,带动上海科技和产业发展。资助项目分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两类,学术带头人项目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技术带头人项目主要以企业为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前期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可依托企业申报技术带头人。 浦江计划面向50周岁以下回国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目的是加快集聚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向其提供在上海创新创业的“第一桶金”。其资助项目分为A、B、C、D等类型,市科委主管其中A、B两类项目。A类项目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B类项目主要资助以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创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和浦江计划(A、B类)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 第四条申报条件

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简稿修改)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高中部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 近年来,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已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我校也明确提出“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根据国家、广东省、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1-2020)》,初步制定我校高中部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1-2020)》为指导,秉承“以人为本,成长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个性、自主、快乐”为学生工作的总要求,以校本德育课程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之星”培养为重点,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科技型、创新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一)学生培养总目标: 培养勤勉奋进,独立自主,悦纳自我的优秀学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奉献社会的科技人才;欣赏生命,热爱生活,开拓未来的创造者。 (二)具体目标 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成立家长

学校;广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完善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形成鲜明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三、工作措施 2012-2014年,围绕科技高中建设的目标,以德育校本课程为依托,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成长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实现学生的“个性、自主、快乐”为追求,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横向贯通的“三级”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网络体系,一手抓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的养成,一手抓学生科技素养、能力的提高。 四、工作步骤 2012-2013: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家长学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 2013-2014:完善家长学校;广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探索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2014-2015: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完善建立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管理的人文化和制度化的融合;形成鲜明的年级文化、校园文化。 五、重大工程

中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

中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儿童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及早培养中国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有助于发现和培养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另外,从教育与成才的角度来说,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途径。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在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及国内外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中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其中,中科院幼儿园承担幼儿阶段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项目,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负责基于“中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项目的科研成果创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体系,同时,负责该课程的推广与实施。 一、项目研究的科学保证 1、通过结构性访谈,对中国科学界50名在本领域内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院士,以及50名获得国家发明奖专利金奖的专家成长经历进行定量研究,考察创新能力与个体早期成长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索在我国的文化环境下,创新型人才早期成长的规律。 2、采用创造性思维测验和作品分析法等手段,重点考察儿童创造性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及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相关因素。 3、以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八中、中科院幼儿园等一批国内著名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为个案,对过往几十年的人才成长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我国儿童教育环境与其成才之间的规律。为打造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生态环境的教育机构的提供依据。 4、以创造力系统观为基础,针对我国教育现状,通过创造力培养主题课,逐步使儿童具备创新意识、学会创意表达、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实现途径,从而形成一套旨在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主题课程。 5、通过利用中国科学院高端科技资源,特别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高端人才优势,发挥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以科学家园网站为资源平台,探讨高端资源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地位、作用,并建立一个具有示范性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新模式。 二、项目团队 项目顾问: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王绶琯院士

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北大教授进中学

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北大教授进中学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北大教授进中学 --大中学教育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计划 何涛 一、总体介绍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的总体目标是: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意见》提出的考试招生改革,既是指引高校招生改革的具体要求,又是引领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将有力地促进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为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人才创造可能性,推动普通高中从应试教育转型为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大学与高中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发挥北京大学几千名教授及北京大学多种基础学科的教育资源优势,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验,积极探索并建立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在大学和中学中间架起一座人才培养的桥梁。为此,2014年,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提出了“大中学教育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计划”。该计划由“北大教授进中学”、“中学生微科研创新中心”、“中学生走进大学研学实践活动”、“北大中学生暑期学堂”四个项目构成,形成系列行动方案。

二、项目介绍 “北大教授进中学”项目是为支持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而设计的特色项目。项目依托北京大学优秀师资及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由100多名高水平专家教授组成授课团队,走进普通高中开设精品选修课程、参与学生综合评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该项目旨在帮助全国普通高中引入北京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携手共建“大中学教育衔接实践基地”,提升普通高中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三、项目优势 北大同行·提升学校的区域影响力 携手共建“大中学教育衔接实践基地”,将北京大学优质资源引入普通高中;共同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讨会、交流论坛等,快速提升普通高中区域影响力。 高端资源·高中快速构建多元课程 通过引入北京大学教授执教的精品选修课程,让普通高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有效缓解普通高中教师自主开设校本课程的压力。 微课教学·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北大教授微课教学、中学教师引导对话、北大学生陪伴学习三者结合的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学教授与高中教师建立协同教学机制,带动高中教师课堂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 教授授课·学生轻松应对高考命题改革 减少统考科目后,高考重点考察学生以中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托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大教授开设的中学生选修课,其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的思维方法,为学生轻松应对高考命题改革奠定基础。 专家把脉·教授签发结业证书或推荐信 每门课程设置“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课程标准,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持课程结业评

4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129讨论稿)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9-2021年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讨论稿) 我校以“大成”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正谊明道,成德达材”的大成人才为目标,从现有基础和面临的新形势出发,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制定2019-2021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和有用人才,一批行业翘楚、政坛领袖、学术大师、商业精英等各界才俊更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我们以“创新人才早期(高中阶段)培养的策略与行动研究”为研究主题,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清晰地构建了普通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本构架,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 1.优化整体安排,强化培养的连续性。强化初中、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衔接工作,早发现、早培育人才苗子;加强与高校进行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学习基础、综合素质等联结,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链。 2.注重文化引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围绕“大成”这个核心,全面开展“争先创优”系列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认真开展“大成”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集体舆论和奋斗目标的建设,大力彰显“大成文化”的引领作用。 3.建构课程体系,突出发展的选择性。我校整理形成的“成达”课程体系,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生本化、活动课程个性化,并推进分类选修。“主体” - 1 -

课程突出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的成全,“特色”课程强化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 养。 4.强化因材施教,推动培养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育设计和培养学生鲜明个性的教育设计,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踩实差异化的培养过程,实施个性化的精心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 基于适应时代要求、支撑终身发展的需要,当前的人才培养正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1.从培养的要求看,追求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多元、自主发展的诉求,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 2.从思想的制约看,传统的功利思想和评价观念还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单一的教学行为和模式还在影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思想的新解放。 3.从师资的培养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一批符合课程创新需求、具备跨学科素养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创新型教师,这对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出了新使命。 4.从学生的眼界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着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对学校的国际教育对话与合作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 我校校址是丹阳孔庙的所在地,“大成”文化涵养着丹中人的大气、正气和勇气,培育着丹中人独特的文化气质,“正谊明道,成德达材”集中体现了丹中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丹中教育的责任。我校“大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品行端正有担当,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德才兼备、身心两健的大成人才。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实现人的可 持续发展,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三是 - 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