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技基础知识

科技基础知识

科技基础知识

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还是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应用。而要真正了解

科技,了解科技基础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科技

的基础知识,从科技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多

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技的定义

科技,简称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利用的总和。它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高新技术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是指人类

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应用科学是

指将基础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实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高新技术则是指在前两者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二、科技的分类

科技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

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

还可以按照科技的发展进程进行分类,例如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高

新技术等;此外,还可以按照科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类,例如

科研与开发、生产与制造、销售与应用等。

三、科技的应用

科技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

它们都是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工作中,科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自动化生产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它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科技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环境保护

等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首先,科技的不断进步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其次,科技推动了产

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再次,科技创新带来

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商机,推动了创业热潮。此外,科技的发展还涉及

到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

多可能性。

综上所述,科技基础知识是了解和应用科技的基础。通过对科技的

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解,我们更能够深入

把握科技的实质和本质,进一步提升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科技基础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我们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社会、积极适应和应对

科技变革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将更好地适应科技的发展,为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 (一) 一、汉朝科技文化 1、张衡: (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李时珍,《本草纲目》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 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二) 1、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

科技常识知识要点

科技常识知识要点 一、自然知识 1.地球 地球是一个北极稍凸,南极略凹,外部地形起伏多变的球体。长半轴6378.245千米,短半轴6356.863千米,平均半径6371.118千米的梨状体。地球上29%是陆地,71%是海洋。 2.地理现象 (1)地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又称为地动。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震级为8.0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2)台风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中国南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的剧烈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4)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5)洪水 大雨、暴雨引起洪水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自然灾害中,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的75%,经济损失占全部经济损失的40%。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的地方。 3.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八颗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66颗卫星以

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依次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银河系 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称为银河。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其中90%是恒星,10%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据银河中心3.3万光年处。 5.光年 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中行走的距离,即约94600亿公里。 二、促进人类进步的自然科技发明 1.X射线的发现 X射线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在试验中发现,真空放电管放出的射线不仅能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而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1895年12月伦琴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公布了X射线照出的手骨照片。 2.原子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是以原子核的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内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是20世纪20年代建立起来的。 191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作炮弹轰击原子核时,首次发现了质子。由于核内所含质子的总质量与原子量差别很大,促使人们去探索组成原子核的其他基本粒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这才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子在原子核中的结合能远大于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 4.电子的发现 19世纪末,电学兴起,这提供了破坏原子的方法。在低压气体下放电,原子被分为带电的两部分。1897年,美国的汤姆逊在研究该两部分电荷时,发现其一带负电(称为电子),而另一个较重要的部分则带正电。这一事实说明原子不再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科学史上里程碑的伟大发现。 5.相对论

科学技术常识

科学技术常识 科学技术是任何社会形态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人类迁移到新的 发展阶段的催化剂。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工程,它以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相联系,以全球化、信 息化、智能化为特征,是服务于各种行业发展,全面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的基础工作之一。 科学技术常识包括: 一、基本领域 1.物理学:包括力学、光学、声学、机械学、热学、电磁学、电 子学、核物理学等。 2.化学:包括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子 生物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 3.生物学: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发育生 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等。 4.数学:包括代数、几何、微积分、统计学、概率论、数值分析、计算数学等。 5.地质学:包括构造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岩石学、沉积学、古地理学等。 6.信息科学: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网络科学、图形图像 处理等。 二、交叉学科 1.材料科学: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 料等。 2.能源科学与技术:包括核能、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3.机械工程:包括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控制、机械制造等。 4.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元件、电路设计、微系统等。 5.自动控制技术: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应用信号处理、传感、 决策、检测等技术对系统进行控制,使其自动跟踪参考输入或目标输出。 6.航空航天技术:是指研究、设计、制造和操纵地面机械、船舶、飞机和其他太空飞行器及其相关装置的技术。 7.环境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及改善不良环境 条件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学科,以及 工程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及社会发展技术,研究环境问题的发生、发 展与影响的机理,以及保护环境、改善不良环境的技术措施。 8.农业科技:包括种植生产、动物生产、林业生产、渔业生产等,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合成、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微生物的进化、育种、 林业栽植、农村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农药、肥料、农业机械技术等 方面进行研究。

科技基础知识

科技基础知识 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还是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应用。而要真正了解 科技,了解科技基础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科技 的基础知识,从科技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多 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技的定义 科技,简称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利用的总和。它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高新技术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是指人类 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应用科学是 指将基础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实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高新技术则是指在前两者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二、科技的分类 科技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 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 还可以按照科技的发展进程进行分类,例如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高 新技术等;此外,还可以按照科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类,例如 科研与开发、生产与制造、销售与应用等。 三、科技的应用

科技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们可 以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比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 它们都是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工作中,科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自动化生产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它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科技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环境保护 等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首先,科技的不断进步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其次,科技推动了产 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再次,科技创新带来 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商机,推动了创业热潮。此外,科技的发展还涉及 到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 多可能性。 综上所述,科技基础知识是了解和应用科技的基础。通过对科技的 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解,我们更能够深入 把握科技的实质和本质,进一步提升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科技基础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我们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社会、积极适应和应对 科技变革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将更好地适应科技的发展,为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基础知识共篇.doc

★科技基础知识_共10篇 第1篇:新科技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现代新科技 一、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二)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个热点。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器官、组织、细胞等)表达,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基因治疗开辟了医学预防和治疗的崭新领域。自从1990年临床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利用基因治疗的手段治疗囊性纤维化(CF)、血友病,还扩大用于治疗肿瘤和艾滋病的临床试验已数以百计,基因治疗将引起临床医学的一场革命,将为治疗目前

尚无理想治疗手段的大部分遗传病、重要病毒性 传染病(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可以比较乐观地认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即将到来,人类23对染色体大约6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测定,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约3万个基因中与人的重要生命功能和重要疾病相关的基因将不断被发现,6000多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基因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将有可能由此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基因治疗的研究将从过去的盲目阶段进人理性阶段。基因治疗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成为临床医学上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人类很多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将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而获康复。 (三)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猪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水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07号小麦和中花10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 中国科技史常识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商朝: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2)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西汉: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5)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6)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地球子午线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7)元朝: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制的《授时历》的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 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1)战国: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 (2)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3)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4)隋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中国古代的地理成就 (1)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2)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3)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 6.农业、手工业论著 (1)《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2)《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3)《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7.新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奠基。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 1961年,中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袁隆平用九年时间选育了首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翟志刚等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 1.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领域。它有两个标志性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2. 高新技术主要特征: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竞争。 六大高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 其核心是生物技术 3. 信息技术由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组成,是六大高技术的前导,它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4.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通信技术、激光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激光器、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并称为20世纪四大重大发明。 5.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的说法,是以高科技产业为表示的产业化经济。 6.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7. 空间技术是21世纪高技术的外向扩展,它的两个标志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海洋技术是21世纪高技术的内向扩展,其标志性技术包括: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 保护环境包括: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 8. 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为“863计划”,其主要倡导者有王大珩、王淦昌、杨嘉樨、陈芳允。 9. “蓝色革命”旨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向海洋乃至内陆水域索取人们所需要的优质水产品。 “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 10. 邓小平是“科教兴国”的奠基者,他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1. 机器语言有二进制码组成,是计算机唯一能接受和执行的语言。 12. 太阳的能量产生于其核,核内压力很大,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氢气原子发生融合,形成另一种气体,即氢气,这一过程叫做核聚变。 13. 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揭示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14. 《时间简史》的作者为史蒂芬·霍金;《大爆炸探秘》的作者是约翰·埃姆斯利; 《自然的终结》的作者是比尔·麦克基本;《物理世界奇遇记》的作者是乔治·伽莫夫。 15. 核动力是利用核燃料铀235原子裂变释放的巨大能量作为能源的一种动力。 16. 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调节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叫做生态国限。 17. 稀土是一种化学术语,指一组化学性质相似的金属氧化物或这些氧化物的混合物。

科技基础知识

1、数字通信是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与系统所进行的一种通信。 2、“绿色农业是指以(光合作物露地种植)为特征的农业 3、21世纪工业型的新农业是指:白色农业 4、(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 5、(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6、重复 7、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世纪 8、计算机在数制上采用的是:二进制 9、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15日 10、被誉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是”:蛋白质工程 11、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1957年 12、科学家培育出第一只克隆羊的时间:1997年 13、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将促进农业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智能依附型)的发达 产业转变 14、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 15、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源 16、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7、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巨、微、网、智、多 18、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是由信息技术的特殊地位和特征决定的 19、绿色技术具有环保、生态、健康和应用面广的基本特征。(错)是指一整套技术, 和高科技密切联系,具有高度的战略性 20、科学的基本职能和价值目标: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1、怎样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造福于人类的作用体现在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 有力杠杆,具有四大功能,即科学技术的人之功能、生产力功能、社会变革功能、生态调解功能。科学给人类带来破坏的负面作用主要是空前放大了破坏生态和毁灭自然的力量 22、信息高速公路的特征:拥有很高的信息容量;能提供更多的综合性服务;终端信息 服务设备都是多媒体计算机,能像用户提供多媒体的信息服务。 23、现在人类正在从常规能源的利用逐步过渡到新能源的利用上。(错;逐步过渡到新 能源和再生能源) 24、在当今世界,物质、能量、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 25、 1 984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26、当今能以工业规模生产火电、水电和核电 27、当前,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实现农业微生物产业化,是实现“三色农业”中首 要的发展目标。 28、计算机技术是其他高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29、生物技术更美好的前景是在农业方面 30、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DNA的表达产物,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 31、21世纪农业的三色农业指: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 32、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现代通信技术 33、19世纪是工业世纪,20世纪是管理世纪,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4、以原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常规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5、新能源是指()和其他新能源ABCD A太阳能、B氢能C核能D生物质能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 一、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和工程原理等生产制品的综合性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领域。生物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它有两个标志性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强的渗透力。 (一)基因技术 基因由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变幻莫测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变异特性。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二)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般是指于1990年美国政府资助启动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它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以后世界各国也都有各自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 (四)细胞工程

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养殖和细胞融合。 二、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 新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对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它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新材料;另一个是超导技术。 20世纪90年代新材料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 三、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现代的新能源技术按照其创新性和是否能够再生或连续使用的性质可划分为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四、空间技术领域 空间技术即新型高科技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巨型卫星、宇宙飞船等空间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个标志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它不仅把高技术用于地球上,还把人类整体生存机构引向了外层空间。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和能量。海洋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篇

第一章科技 第一节高新技术 一、能源技术 (一)能源分类 1. 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2.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3. 新能源与常规能源。 (二)新能源的种类 1. 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指的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1)核裂变 核裂变指的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 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2)核聚变 核聚变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3)核衰变 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加以利用。 2.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主要有三种利用形式:(1)光热转换;(2)光电转换;(3)光化学转换。 3. 海洋能

蕴藏于海水中,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 4. 生物质能 来源于生物质,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 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贮存的太阳能,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 态和气态的燃料。 5. 可燃冰 一种甲烷与水结合的固体化合物,外形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 高压下呈稳定状态。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二、生物工程 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 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2.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 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 科学技术。 3.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也称为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 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4. 酶工程 酶工程是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 或服务于其他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 三、信息技术

科技知识

(一) 前沿科技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3、水电及核电等新能源。 2.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利用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等;可制作电力电缆;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 3.酶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酶在大多数与代谢和异化作用以及DNA的复制、修复和RNA合成等相关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4.四大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1、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 5.4G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6.电容式触摸屏与电阻式触摸屏 (二)生活常识 1.物理常识 听诊器:人的体内有些器官发出的声音,心肺、气管、胃等发生病变时,器官发出的声音在某些特征上会有所变化,医生通过听诊器能听出来,依此来诊断病情。

观后镜: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变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挂衣钩: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摩擦力,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挑选瓷器: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因为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辨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监测灾情: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因为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类无法听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通过监测传来的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的信息。 汽车前窗: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事故。 2.化学常识 食品保存: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要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雨后天清: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在闪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空气中的有些氧气变成了臭氧。浓的臭氧很臭,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漂白与杀菌。稀薄的臭氧会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雷雨后,空气中会弥漫着少量的臭氧,因此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 陈酒更香: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把酒埋在地下,保存好,放置几年后,乙醇就和白酒中较少的成份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上述反应虽为可逆反应,反应速度较慢,但时间越长,也就有越多的乙酸乙酯生成,因此酒越陈越香。 食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无机化学防腐剂中很重要的一位成员,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中,如制造果干、果脯时的熏硫;制成二氧化硫缓释剂,用于葡萄等水果的保鲜贮藏等。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可显示多种技术效果,一般称它为漂白剂,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有色物质作用对食品进行漂白。另一方面二氧化硫具有还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

现代科技常识(全)

一.计算机技术 (一)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数字微波、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 1、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无线电信息传输和交换。它安装方便,组网迅速,机动性、灵活性、经济效益均好,是无线通信中有强大生命力的领域。它与光纤通信构成了现代通信技术的两大发展趋势。 2、3G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信息服务。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其中TD-SCDMA 标准是由我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 3、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也早已存在,比如商品条形码、RFID等等,都是通过射频技术,通过感应物体上置入的芯片来获知其具体信息。 4、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递各种信息。光纤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由两层组成。 光纤通信的优点:(1)通信容量大;(2)传输损耗低;(3)经济、轻便;(4)抗干扰能力强;(5)保密性能好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有:(1)字长。位数越多,字长越长,进行数值计算的精度也就越高;(2)容量。我们通常把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单位来计算存储器的容量,取名为字节;把1024个字节称作1K字节。计算机内存储量再上升一个数量级,就以兆(即M,1M=1024K)字节计,兆以上的数量级是G(1G=1024M);(3)运算速度。 1、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也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它

科技知识常识

科技知识常识 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常识,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用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技知识常识,欢迎阅读 科技知识常识 海洋声道 回音壁是圆周形的墙壁,声音沿墙壁传输,声能集中在距墙壁不远的同心圆环之内传播的现象,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声道”效应。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也有类似的现象。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具有向声速比较低的水层弯曲的特性,所以,在在固定跃层与深海等温层这两层中激发的声波不能越出这条声带,而是曲折地沿声道的轴线传播到数千海里之外。 拉格朗日点 指受两大物体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体稳定的点。一个小物体在两个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间中的一点,在该点处小物体相对于两大物体基本保持静止。这些点的存在是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于1772年推导证明的。 间冰期 地球从古到今,气温呈波浪线变化,一段时间温度高,甚至进入至高点;尔后,温度逐渐下滑,甚至陷入至低点。温度在很高的时候,有一个平均范围,在平均值以上的就是“间冰期”。“间冰期”的结束,意味气温的直转急下。 海水中的冷光源 地球上,也有不发热而只发光的光源,这就是生物发光。人们风趣地把这种光称为“冷光”。在能发光的生物中,尤以海洋生物为最佳。生物发光的效率特别高,因为它不产生任何热量,全部化学能都转化为光能,没有丝毫浪费。 臭氧的重要作用 平流层臭氧分子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平流层的主要热源),使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降低,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

紫外线的伤害,另一方面,地表附近的臭氧又是一种重要的污染气体。 DNA指纹应用 DNA指纹技术广泛运用于亲权鉴定、遗骸识别及个体识别。在事件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取得确凿证据无论在刑事案件还是民事纠纷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湿地——地球之肾 湿地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等,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经过授权的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生产资料,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 (能源)太阳能的原理: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 应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机 风能的原理:将风的动能转化成机械动能及电能等。 应用:一是用于抽水灌溉、打米磨面;二是风力发电,为偏僻农村和牧区提供电力;三是用于采暖、降温和海水淡化。未来风力的用途将越来越广阔。 生物质能的原理: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光合作用即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的过程。 应用:(1) 农业废弃物:如各种农作物秸秆、稻谷加工后的稻壳、玉米芯等;林业加工废弃物,如木屑、木片等;(2) 薪柴:主要包括薪柴林、灌木林、防护林、疏林、用材林和四旁(村庄、道路、田地、河渠附近)散生树木等通过采伐抚育间 伐、更新改造和修枝打杈等取得的薪柴;(3) 人畜粪便;(4) 城市生活有机废水及生活垃圾;(5) 农产品加工业排放的高 浓度有机废水; 氢能的原理:将氢燃烧产生水,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动能。 应用:依靠氢能可上天,利用氢能可开车,燃烧氢气能发电。 可燃冰的原理: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同样是燃烧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动能等。 应用:燃料等,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 核能的原理:质能转换,通过核裂变或者核聚变,将质量转化成能量,E=mc^2,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而c则表示光速。 应用:核弹(能量剧烈施放),核动力反应堆(应用于潜艇、航空母舰等)、核电厂(能量缓慢施放)。 (生物技术)细胞概念: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基因概念: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分子片段。 血型遗传规律:血型的遗传规律即:A+A→A、O;A+B→A、B、O、AB;A+O →A、O;A+AB→A、B、AB;B+B→B、O;B+O→B、O;B+AB→B、A、AB;O+O→O;O+AB →A、B;AB+AB→AB、AB。 基因工程的原理: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的生物 类型。 应用:1.与医药卫生(生产基因工程药品)①优点:高质量、低成本②举例: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60多种(基因诊断)①含义: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 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②举例:用DNA探针检测出肝炎患者的病毒,为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 便方法。③成果:已能够检测出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在诊断遗传病方面发展尤为迅速;在肿瘤诊 断中的应用取得重要成果。(基因治疗)①含义: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②举例:半乳糖血症(病因、研究成果)③发展前景:许多遗传病及疑难病症将被人类征服。 (农牧业、食品工业)(1)农业:培育高产、优质或具特殊用途的动植物新品种。(2)畜牧养殖业:培育体型 巨大(如超级小鼠、超级绵羊、超级鱼等)、品质优良(如具有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 的转基因动物;利用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激素、抗体及酶类等。(3) 食品工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与环境保护)(1)用于环境监测:用DNA探针可检测饮水中病毒的含量 ①方法:使用一个特定的DNA片段制成探针,与被检测的病毒DNA杂交,从而把病毒检测出来。 ②特点:快速、灵敏(2)用于被污染环境的净化: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DDT的细菌; 能够净化镉污染的植物;构建新的杀虫剂;回收、利用工业废物等。 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我国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团结拼搏,刻苦攻关,长年累月的“南繁北育”,终于在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培育出具有旺盛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从此,我国的杂 交水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社会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普及全国,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