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淡复合地基技术

浅淡复合地基技术

浅淡复合地基技术
浅淡复合地基技术

浅谈复合地基技术

徐国富

(江西省赣西土木工程勘测设计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当前,复合地基技术已成为地基处理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和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从复合地基的概念,类别、桩的选型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复合地基、概念、分类、桩型、承载力、变形。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建筑物都有基础,建筑荷载都是通过基础传给土体的,承受来自基础全部荷载的这一部分土层,称为地基。由于天然地基本身较弱或建筑物对地基要求较高等原因,直接在天然地基上做基础,难以满足承载力或变形等要求,这时就必须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了。地基的处理,根据天然地基本身的性质不同和满足的使用要求不同,处理方法有多种多样,本文就复合地基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1. 复合地基概念。复合地基法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增强体(桩体)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并具有密实法和置换法的效应。复合地基由桩体、桩间土及桩体上的褥垫层组成。一般情况下,复合地基既有密实作用又有置换作用,也有只有置换作用而无密实作用的情况。由于打设增强体的方法不同,选用的桩体材料不同,复合地基法的密实作用和置换作用对承载力提高的幅值也不相同。通常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一般在3%~25%之间,个别方法如碎石桩可达40%。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的性状不同,桩体材料不同,成桩工艺不同,复合

地基桩的效应也就不同。了解复合地基的效应,对认识合理选用桩型和施工工艺都是很重要的。复合地基的效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置换作用,也称桩体效应;(2)挤密振密作用;(3)排水作用;(4)减载作用;(5)桩对土的约束作用。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要达到的效应,具体选择不同的桩体材料、桩距等。

2. 分类及性状。本文所述复合地基分类主要依据桩体材料性状,一般可分为:(2.1)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其典型代表是碎石桩复合地基,这种复合地基桩体材料本身无粘结强度,试验表明围压对散体材料桩式样破坏时的主应力差有着显著的影响,无围压时,试样强度为零,围压越大,破坏时主应力差越大,土对桩的侧向约束越大,桩传递竖向荷载的能力也越强。散体材料复合地基中的桩体本身为散体材料组成,具有褥垫层作用,因此这种复合地基可不设置褥垫层,桩顶受荷载后,桩顶以下一个不大的范围产生压胀区,其大小与基础尺寸有关,基础宽度越大,压胀区深度也越大。压胀区以下的桩体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甚小,当桩长大于压胀区深度后,靠增加桩长来提高单桩承载力意义不大,因而,散体材料桩一般不是很长,当有效桩长大于基础宽度的2.5倍时,增加桩长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散体材料桩一般采用振动成桩工艺,靠设备产生的振动,使桩间土挤密、振密,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和模量。由于施工时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在居民区、城区使用受到限制。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主要用于加固松散粉细砂、粉土,可液化土及挤密效果好的填土。需说明的是,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与其它有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比较,在相同置换

率条件下,桩荷载分担比较小,一般情况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的幅值也较小,且施工时,振动、噪音、泥浆等造成现场环境较为恶劣,故现在在工程中应用较少。(2.2)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一般粘结强度桩的典型代表是石灰桩。据有关资料显示,此种桩无围压时,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多在0.21~1.38 MPa之间,围压越高,破坏主应力差越大,围压对此种桩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和变形模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置换率条件下,桩荷载分担比较散体材料桩大,较高强度粘结桩小,桩长传递垂直荷载的深度比散体材料桩大,桩长作用也较大,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通常需要设置褥垫层,但当桩体粘结强度很低时也可不设置褥垫层,因为此时在荷载作用下,桩体顶部破坏,可以形成褥垫层。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成桩工艺主要有:(1)非挤土成孔的洛阳铲成孔(或钻孔)桩;(2)挤土成孔的振动沉管桩。人工洛阳铲成孔不宜超过6m,机械成孔不宜超过8m。采用非挤土成桩工艺,不产生振动和噪音污染,但需对桩体材料,如石灰粉和粉煤灰作适当处理,以防污染环境,特别是要防止夯实桩体对偶尔可能发生的冒顶产生的高温对工人造成烫伤。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通常既有挤密作用又有置换作用,适用于处理软弱粘土,淤泥质土、素填土及杂填土地基。(2.3)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现在应用最为普遍的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是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试验表明,不同围压下的CFG桩应变曲线基本重合,即围压对桩体强度和模量的影响不大。在相同置换率条件下,高粘结强度桩的荷载分担比与前面二者比较最大,且此种桩可全长发挥侧阻力,桩越长承载

力提高幅度也越大。当桩端落在好的土层上,桩的端阻作用也非常明显。CFG桩复合地基目前大量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地基加固。桩身强度等级多在C15~C25之间。高粘结高强度桩形成的复合地基必须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以确保桩间土一起共同作用。此种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承载力标准值可达600KPa以上,复合模量大,地基变形小。对具有挤密效果的土,施工时采用振动工艺成桩,桩间土具有挤密作用,此时承载力提高幅值既有挤密分量又有置换分量。采用振动打桩机成桩将产生振动和噪音污染,在城区和居民区使用受到限制。采用非挤土成桩工艺,如长螺旋钻管内压泵成桩时承载力提高只与置换作有关,施工时无泥浆污染,无振动、低噪音,适用于城区和居民区应用。高强度粘结桩复合地基中CFG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相比,由于CFG桩桩体材料可以掺入工业废料粉煤灰、不配筋以及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工程造价一般为桩基的1/3~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近年来成为我们江西宜春地区最普遍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3. 复合地基桩型的合理选用。复合地基的桩型种类繁多,像散体材料桩有砂桩碎石桩体等,一般粘结强度桩有石灰桩,灰土桩,渣土桩,水泥搅拌桩等;高粘结强度桩有普通混凝土桩,CFG桩等。各种桩的模量不等,形成的复合地基的置换作用也不尽相同,成桩设备与施工工艺及对原状土的干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或有差别。无论选用何种桩型和工艺,地基承载力提高的幅值都是备受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表示为:

f spk=f ak+△f

式中f 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承载力提高幅值,KPa,由两部分组成,即△f =△f j+△f z其中,△f j——成桩对桩间土振动或挤密引起承载力提高的密实分量,KPa;

△f z——桩的置换作用引起承载力提高的置换分量,KPa。

影响△f的因素很多,除了计算参数外,土的性质、施工工艺、机具和桩的材料(桩型)均与△f密切相关。例如在振动挤密效果好的土,如松散粉砂、填土、粉土等中用振动成桩工艺,可得较大的

△f j,采用高粘结强度桩可有较大的△f z,不可挤密土,挤密效果为0,有时反而破坏土的天然结构,造成承载力下降等。方案选择的实质,是根据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值△f,针对场地土质,选择适当的工艺、机具和桩型,同时须考虑当地材料来源及造价、设备条件、周围环境的要求以及工期等多种因素,总之要做到不仅要满足设计要求,还要做到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安全适用。

4、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本文以CFG桩复合地基为例就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作简要说明。

(4.1)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复合地基是桩间土和增强体(桩)其同承担荷载的,但它不是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考虑相关因素后的合理组合。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

施工时桩间土是否产生振动或挤密,桩间土承载力有无降低或提高。

(2)桩对桩间土有约束作用,使土的变形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水平不大时,对土起阻碍作用,使土的变形减少;荷载水平高时起增大变形的作用。(3)复合地基中桩的Q ~S 曲线呈加工硬化型,比自由单桩的承载力要高。(4)桩和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都与变形有关,当变形小时桩和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都不充分。(5)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发挥与褥垫层厚度有关。综合上述情况,CFG 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估算公式为:f spk = m )1(m Ap

Ra -+βf spk 或f sk = m )1(m a Ap Ra -+βf ak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 ——面积置换率;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p ——单桩截面面积;

a ——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a= f sk / f ak ,a 宜按地区经验取值,

如无经验时可取a=1;

β——桩间土强度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β=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大时取大值;

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ak ——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值,KPa ;

经CFG 桩处理后的地基,当考虑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时,宽度修正系数取为0,深度修正系数取为1.0,即修正后的CFG 桩复合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fa 为:fa= f spk +r m (d-0.5) .其中,r m 基础度底面以上

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 为基础埋深。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同天然地基承载力一样需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当在轴心荷载作用时:p k ≤fa ,式中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p kmax ≤1.2 fa,式中,p k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4.2)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的理论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工程中,应用较多且与计算结果与实际复合较好的变形计算方法是复合模量法,计算时复合土层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复合土层的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模量的ξ倍,加固区与下卧层土体内的应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的直线变形体理论。复合地基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S=ψs[+---=∑)1(ξE 1si 011i i i i n a a Z a Z P )](ξE 11si

0211--+=-∑i i i i n n i a Z a Z P 式中:n 1——加固区范围土层分层数;

N 2——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总的分层数。

P 0——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KPa ;

E si ——基础底面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应取土的自重压力

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

Z i ,Z i-1——基础底面距第i 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 ;

a i ,a i-1——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ξ ——加固区土的模量提高系数,ξ=

ak

pk f fs ; ψs ——沉降计算修正条数。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应大于复合土层厚度,并应符合下式:

△s n ≤0.025∑=21n i △s i

式中:△s i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层土的计算变形值;

△s n ——在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 的土层计算变形

值,如确定的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较软土层时,应继续计算。当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时,除计算在附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外,还需考虑回弹再压缩产生的变形,当建筑物与大面积地下车库或裙房相连时需考虑大面积荷载对建筑物变形产生的影响。

地基处理方法众多,复合地基法由于其适用性广,造价较低,工期较短,施工简便,取材料方便等特点决定它在建设活动中将日趋应用普遍,前景宽广。

参考文献:

1. 闫明礼主编,《地基处理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 闫明礼、杨军、吴春林等,“CFG 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中

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1992.8。

3.王步云、赵秀芹,“砂石桩与低强度混凝土桩组合型复地基在

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岩土工程技术》 1997(1)。

4.张焕祥,“复合地基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岩土工程

师》,1992(11)

5.杜玉礼、张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不均地基的差异沉

降”,《建筑科学》,1998(5)

作者简介:徐国富(1976.9-),男,工程师,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建筑工程专业,2000年7月大学毕业后在江西省赣西土木工程勘测设计院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至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 2.1.5 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 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的地基。 2.1.7 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 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9 压实地基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平碾、振动碾或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0 夯实地基rammed foundation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1 挤密地基compaction foundation 利用横向挤压设备成孔或采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共同作用下,将松散土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12 砂石桩复合地基sand-gravel columns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砂石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ement fly ash-grav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

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 山区沟谷软基的技术探讨 许洪亮1,2,熊震宙1 (1、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江西南昌 330002) (2、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由于山岭沟谷软基的特殊性,传统单一桩型的复合地基方案难以满足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要求,而多桩型的复合地基则消除了以上弊端,发挥了各桩型的优势,是桩型复合地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该文基于水泥土夯实桩和CFG桩各自的工程特性,结合具体工程提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并经过试验检测验证了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工作机理的正确性。 关键词:道路工程;沟谷软基;复合地基;单一桩型;多桩型;设计;检测 0 前言 对于超软地基的处理,传统手段经常采用CFG或水泥土复合桩等技术手段处理,山岭沟谷地区的特殊性,在选择软弱地基处理方案时,需从技术、经济、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而采取传统上单一桩型的水泥土夯实桩或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如果桩的布置较疏,则在承载力和变形上难以满足要求;如果布置过密,由于挤土效应很容易使刚性较大的桩型断裂,同时也不经济。因此,采取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桩型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来联合处理山区沟谷软基,消除一种桩型造成的各种弊端,同时发挥各者的优势,就成为一种比较理想和科学的选择,也为桩型复合地基增加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 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地基处理形式,在工程实践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是,复合地基技术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工程师已经意识到了采取一种桩型的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弊端,开始尝试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桩型联合加固的方法。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已经有了采用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先例,陈强等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初步分析了某一民用工程中CFG桩和GC桩联合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认为多桩型复合地基具有单一桩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闫明礼,王明山等提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3]。从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从经济方面考虑,发展多桩型复合地基来处理公路沟谷软基是一种趋势,开展多桩型复合地基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经济性。 赣定高速公路沿线路段大部分位于低山丘陵地 貌区,有些高路堤及拱涵重要结构都处于软基之上,下卧软土层最厚处达到10m左右,属于典型的山区沟谷软基,因此必须对这些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变形要求。 在2003年1月~2004年5月,由赣定高速公路总指挥部牵头,联合天津大学及工程参建等单位,依托赣定高速公路,开展了“山区高速公路沟谷软基处理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其中“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山区沟谷软基技术研究”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获得了较多的应用成果,值得同行业所借鉴和推广应用。 实践证明,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单一CFG桩间距不能过密,夯实桩水泥土桩深度受限等问题。多桩型复合地基有效地消除了单一桩型应力集中现象,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中任一桩型的荷载传递能力。 1 多桩型复合地基技术工程背景 如何选择不同桩型组成多桩型复合地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说,桩身强度应刚柔并济,长度应长短结合。同时,桩的工程特性应存在较大的互补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的长处,消除某种桩型单一布置带来的弊端。 1.1 水泥土夯实桩的工程特性 水泥土夯实桩是水泥或水泥系固化材料与土混 合形成的桩,由于土质的不同,其固化机理也有区别。用于砂性土时,水泥土的固化原理类同于建筑上常用的水泥砂浆,具有很高的强度,固化的时间也较短。用于粘性土时,由于水泥土惨量有限(7%~20%),且粘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并含有一定的活性物质,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最新版本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2.1.12 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13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强制性条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强制性条文13条: 3.0.5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造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造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上层。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一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2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或防振措施。 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 7.1.3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7.3.2 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图、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7.3.6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8.4.4 注浆加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 10.2.7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DB13∕T 2950-2019

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783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T D31-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ammed soil-cement pile 将水泥和素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夯填到桩孔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由夯实水泥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 3.2 夯实系数rammed factor 桩体夯实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3.3 面积置换率 replacement ratio 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横截面积与其所分担的处理面积的比值。 3.4 桩土应力比pile-soil stress ratio 复合地基中桩体上的平均竖向应力和桩间土上的平均竖向应力的比值。 4 基本规定

4.1 进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地基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情况、地下水及其PH 值、土的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等;分析荷载大小及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技术要求等;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本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的复合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 4.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0 m 在地下水位以上为黏性土、粉土、粉砂土、杂土等适合成桩并能挤密的地基。 4.3 夯实水泥土桩可采用沉管、冲击等挤土成孔法施工,也可采用洛阳铲、螺旋钻等非挤土成孔法施工。 4.4 对JTG/T D31-02规定应作变形验算的路堤,经地基处理后,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应进行沉降观测,直到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夯实水泥土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因素综合确定,宜将桩端选在承载力较高的持力层。 5.1.2 当桩端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公式(1)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z cz z f P P ≤+ (1) 式中: P 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kPa ); P c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值(kPa ); f 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5.1.3 在桩顶与路基填料之间应设置垫层,垫层厚度应不小于300 mm ,材料可选用碎石、中粗砂或石灰土。加筋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好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 5.1.4 夯实水泥土桩桩身直径宜根据施工工具和施工方法确定,宜取300 mm ~600 mm 。 5.1.5 夯实水泥土桩桩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特性、设计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沉降指标的要求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桩中心距离不宜大于桩径的5倍。布桩时采用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的形式时,桩中心距离可按照公式(2)、(3)计算。 正方形时: d m s .785 .0= …………………………………………………………(2) 正三角形时: d m s .907 .0= (3)

复合桩基

减沉型复合桩基设计实例及设计要点 [摘要] 减沉型复合桩基以其良好的经济性,受到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简述深厚软土地区减沉型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深厚软土减沉型复合桩基设计方法 一、引言 减沉型复合桩基是指设计时考虑桩—承台—土共同作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以控制基础沉降为目的的复合桩基。当天然地基的沉降不能满足要求时,增设部分桩,就可以将基础的沉降量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与普通的桩基相比,因计入了承台的有利作用,比普通桩基减少了桩数,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在8.5.13条中提出了设计要求,但未给出明确的设计方法。下面,笔者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简述深厚软土地区减沉型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浙江省秦山县核电南苑21#、22#、23#、24#楼为四幢多层点式住宅。地上六层,地下设一层半地下室。檐口高度为19.900m,总建筑面积为11836m2。上部为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土类别为Ⅲ类。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属冲积平原。地下水位约在地表下2.50m处。属软弱场地土,可不考虑土壤液化。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表下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一。 表一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三、基础设计方案比较及选用 经计算,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标准组合值为N=54610KN。因甲方要求尽量节约投资,故在设计时,我们以21#楼为例,分别按普通桩基、天然地基、减沉型复合桩基进行设计,对比三者的经济性,从中优选出一种最合适的。 (一)采用普通桩基 根据本建筑的荷重及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考虑采用普通桩基。因本建筑场地周边埋有地下管线,故采用Ф600钻孔灌注桩。桩尖进入○31层内1.5m,桩长为33~3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1]计算:R a= u*∑q sia*l i + q pa*A(1) 单桩承载力取为810kpa。本建筑所需桩数为 n=N/ R a=69根(2) 本建筑高度仅为19.900m,而桩长却有35m,桩长与建筑总高之比为1.76:1。这显然是很不经济的。(二)采用天然地基 由表一可见,○21粉质粘土有一定厚度,且承载力较高,f a=160Kpa。考虑以○21层为持力层,布置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为防止软弱下卧层○22淤泥质粘土破坏,在设计时我们按○22承载力标准值f a=95 Kpa反算得条基宽度为2.2~1.4m。但按[1]的分层总和法试算沉降时,得S=312mm。 可见按天然地基设计,沉降过大。况且如此大的沉降必然导致较大的沉降差。因此,天然地基的方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一节、术语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s 承受建筑物基础传来的各种作用的岩土体。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随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由土与岩石(或大块弧石)组成的地基 填土地基 fill-foundation soil 由人工填土组成的地基洞穴地基foundation with cavern 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着洞穴的地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具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地基承载能力代表值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底部截面扩大的基础。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有筋扩展基础两类 刚性下卧层 rigid sub-layer 相对上方持力层而言其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很大的土层或岩层 桩基础 pile foun dati on 由柱或桩与连接于桩顶的承台所组成的基础 嵌岩桩 rock-socketed piles 端部嵌入基岩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 基坑支护结构 support ing of foun dati on pit

为保持基坑稳定、控制基坑变形而兴建的结构 第二节、基本规定 1、根据地基基础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环境影响及修复的可能性)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三个安全等级,按表3.0.2选用。 2、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应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 岩体分类有:1.岩石根据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 2.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 3、岩层根据单层厚度分为巨厚层(H>1.0)、厚层(1.0>H>0.5)、中厚层(0.5>H>0.1)和薄层(H<0.1) 4、按岩体结构类型分为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5、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 6、按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不完整、不完整、和极不完整。 7、粒径大于2mm勺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勺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最新复合桩基在沿海软弱地基中的应用

复合桩基在沿海软弱地基中的应用

复合桩基在沿海软弱地基中的应用 摘要:曹妃甸地区的土地是在原沿海滩涂人工吹填而成,吹填厚度3-16m不等,在此基础上建设直径120m圆形储煤仓,为控制其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从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对其采用的地基形式进行方案比选,从而确定了复合桩基这种最优化的方案。关键词:复合地基; 砂石桩;混凝土桩 abstract: the caofeidian area of land in the coastal reclaimed form, fill thickness ranging from 3-16m,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of 120m diameter circular coal bunker, to control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deformation,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principles, the foundation form in the scheme,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key words: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gravel pile; pile;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曹妃甸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项目,隶属于唐山曹妃甸动力煤储配有限公司,设计年流通煤量25.0mt/a,占地面积1209.45亩,东西宽560.0m,南北长1293.0-1633.0m。 具体方案如下: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四、《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基本规定 3.0.5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0.6 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换填垫层法 4.4质量检验 4.4.2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5预压法 5.4质量检验 5.4.2预压法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强夯法和强夯换法 6.1一般规定 6.1.2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施工 6.3.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6.4质量检验 6.4.3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7振冲法 7.4质量检验 7.4.4振冲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8砂石桩法 8.4质量检验 8.4.4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9.4质量检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篇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xx]46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xx,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 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 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于20xx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xx年2月20日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 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和>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2章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第2.1.1条地基subgradefoundation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总则 1.0.1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 基。 2.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 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换填垫层cushion 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 层。 2.1.5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 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 的地基。 2.1.7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 法。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doc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第九章深层搅拌桩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9.1.1条深层搅拌法适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 的粘性土等地基。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冬季施工时应注意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第9.1.2条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分布范围、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地下水的侵蚀性质等。 第9.1.3条深层搅拌设计前必须进行室内加固试验,针对现场地基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及外掺剂,为设计提供各种配比的强度参数。加固土强度标准值宜取90d龄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第二节设计 第9.2.1条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水泥,也可选用其它有效的固化材料。固化剂的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的7%~15%。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具有早强、缓凝、减水、节约水泥等性能的材料,但应避免污染环境。 第9.2.2条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

基荷载试验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 f sp,k=m·R kd/A p+ β·(1-m)f s,k(9.2.2-1) 式中 f sp,k——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 m——面积置换率; A p——桩的截面积; f s,k——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为软土时,可取0.5~1.0, 当桩端土为硬土时,可取0.1~0.4,当不考虑桩间土的作用时,可取0; Rkd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也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取其中较小值: Rkd =ηfcu,kAp (9.2.2-2) Rkd=qsUpl + αApqp (9.2.2-3) 式中 fcu,k ——与搅拌桩身加固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

地基处理勘察报告

地基处理勘察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佳(沧州)石化有限公司 大型芳烃项目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6月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御河路28号 邮编 中佳(沧州)石化有限公司 大型芳烃项目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法定代表人:方福选 总工程师:刘文东 审定人:任存义 审核人:王郁恺 项目负责人:王郁恺 技术负责人:陈伟

目录 Ⅰ文字部分 ..................................................................................................... 页码 1.前言 (1) 2.勘察目的及工作手段 (2) 3.场地概况及地层结构 (3) 4.场地地下水 (5) 5.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5) 6.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6) 7.地基土处理 (8) 8.结论与建议 (8) 附表: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表 Ⅱ图表部分 ................................................................................................. 附录号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001) 2.地质岩性剖面图图例 (002) 3.地质岩性剖面图 ........................................................................... 003~021 4.地质柱状图及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图 ........................................... 022~109 5.十字板剪力试验成果图 ............................................................... 110~117 6.土工试验分层汇总表 ................................................................... 118~136 7.综合压缩曲线成果图 (137) 附件1:土工试验报告 附件2:水质分析报告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 选用。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 第3.0.3条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 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 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 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 (1)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 设施的影响; (2)基抗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 (3)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2.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设计等级为 甲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载荷试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 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 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 3.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如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第4.2.1条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应包括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以及静力触探探头阻力,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载荷试验承载力等其他特性指标。 第4.2.2条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 抗剪强度指标应取标准值, 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 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修编桩基础条文 8.5桩基础 8.5.1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竖向受压桩按桩身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经计算确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二类环境及三类、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二a类环境中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二b类环境及三类、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不应低于C30。 在强、中、弱腐蚀环境中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适当提高。 6桩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渗等级等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的有关规定。 7桩的主筋配置应经计算确定并考虑基坑土回弹的影响。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预应力桩不宜小于0.5%;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根据桩的工作性状,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及桩侧液化土层范围内,箍筋宜适当加强加密。 8配筋长度: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附录A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A.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A.0.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A.0.3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A.0.4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A.0.5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6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A.0.7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8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A.0.9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 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上为主的地基,可取或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2)对上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5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上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4)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A.0.10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4908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按复合桩基机理工作的双垫层复合地基_王惠昌

第32卷 增刊2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2 Supp.2 2010年8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ug. 2010 按复合桩基机理工作的双垫层复合地基 王惠昌1,王斌2,王琛3,钱锦棠1,汪定熵1 (1.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3.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针对传统复合地基内由砂石等透水材料构成的褥垫层在黏性土地基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设置刚性和柔性两个垫层,改变桩顶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方式,形成新的双垫层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特性与复合桩基相同,可充分发挥复合地基内桩的作用,显著减少基础的沉降;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柔性垫层可保护复合土层内素混凝土桩的安全。双垫层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与传统褥垫层复合地基相同,可直接利用载荷试验资料,通过基础荷载与基础下桩和桩间土抗力相平衡的条件来计算复合地基的变形。 关键词:地基处理;复合地基;复合桩基;CFG桩;褥垫层 中图分类号:TU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0)S2–0306–04 作者简介:王惠昌(1940–),男,江苏无锡人,教授级高工,从事地基基础研究。E-mail: whc510@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1514316.html,。 Composite subgrade with two cushions working as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WANG Hui-chang1, WANG Bin2, WANG Chen3, QIAN Jin-tang1, WANG Ding-shang1(1. Zhongj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 Design Institute, Chengdu 610066, China; 2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hengdu 610081, China; 3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Abstract: A new model of composite subgrade which is composed of rigid and soft cushions between pile top and foundation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omposite subgrade with sand and gravel cushions in clay foundati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subgrade with two cushions under vertical load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and this new kind of subgrade help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s in subgrade and also reduce the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sharply. The soft cushion in this composite subgrade can protect plain concrete piles in subgrade under horizontal load. The design process of composite subgrade with two cushion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e subgrade, and the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can be determined by load test data and the equilibrium function between the load on subgrade and the resistance of pile and soil below. Key words: ground treatment; 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 CFG pile; cushion 0 前 言 在地基处理技术中,复合地基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方法,其中高黏结强度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因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适应范围广等特点而应用得最多。为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高黏结强度桩复合地基需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砂石褥垫层。黏性土地基在干燥状态时承载力高,变形模量大,一旦浸水后,承载力和模量将显著下降,这一特性在由强亲水性矿物构成的黏性土(如具膨胀性的成都黏土)中尤为显著。黏土层本身为不透水层,土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上层滞水,在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都采用干作业施工,因此在基础设计与施工中一般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但在建筑物使用一段时期后,由于土层中裂隙水的浸入,复合地基中的褥垫层会成为一个连通的含水层,且具有一定的水压力,使下部土层软化,承载力降低,加大建筑物的沉降。 针对上述传统复合地基中需设置褥垫层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对基础下的垫层设置进行了改进。先在桩顶与桩间土上设置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刚性垫层,再在刚性垫层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柔性垫层,这种由二个垫层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双垫层复合地基。本文对其构造及作法、工作机理、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承载力检测等作了分析,并以算例说明。为便于说明,将传统复合地基称为褥垫层复合地基。 1 双垫层复合地基的构造及作法 双垫层复合地基的构造见图1。在桩体施工完成─────── 收稿日期:2010–04–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