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二十多年以来,从开始的缓慢发展到现在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广大企业单位提供了多种买卖方式,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票据业务的处理量也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中国票据市场的长期发展目标就是加快票据市场的体系化建设,但我国现在的票据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票据市场的信用比较薄弱,市场缺少清晰的定位,票据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传统的经营模式,缺少专业的中介机构,未能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构筑坚实的信用基础,成立专业的票据中介机构,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提升票据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票据市场电子票据中介机构信用风险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新常态,我国票据市场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速稳定增长。随着经济结构

的不断调整,票据市场的融资结构也在随之改变,其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

金融服务业等领域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将会进一步

扩大,票据的创新力度资金运作化程度将会越来越明显。电子票据也将迅

猛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和盈利模式也会更加的多样化。票据市场目

前的特点是票据签发的总量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商业汇票的签发数量仍然

十分庞大,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依旧会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银行对信

贷投放较为热衷,从近期银行信贷发放的状况来看贴现对贷款投放的支持

力度十分的明显,银行在接下来仍旧会继续增加票据贴现的业务,票据

融资规模依然会持续增加。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票据市场主题的多元化,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互相影响,票据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挑战。随着国内经济增速

放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部分地区和某些产业潜在信用风险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票据市场产品的

不断创新,和电子票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爆发,票据产品在带来利润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1.2 研究意义

票据市场其实有很多的功能都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它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里,再贴现政策

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

现的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利率,从而达到调节市场整个货币量的目的。票

据市场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理想场所,央行通过在票据市场进

行各种票据交易,调节基本货币量,来实现自己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

发展票据也十分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因为信用比较

薄弱难以依靠商业银行进行间接的融资,而商业票据作为融资载体,操

作灵活,简单方便,适合于中小企业来进行融资。票据市场的发展也有

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银行在处理票据业务时,不需要动用银

行准备金,还可以吸收保证金,赚取一定的中间佣金。与发放信用贷款

相比,贴现的期限较短,流动性更强,所以银行大力发展转贴现业务既

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固有资产的流动性,也有利于整个票据市场的

流通和发展。所以对我国票据市场的相关研究不仅对我国的银行和企业

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我国整个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都有重大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票据市场的现状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票据市场的总体规模和格局、票据市场的活跃度、区域票据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票据市场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结构失衡,缺少专业中介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根据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建议有构筑信用基础,发展票据专营机构,统一构建票据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3.2 研究方法

在理论分析框架方面,本文主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等经济学基本理论,结合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经济法规、政策,建立一个规范的分析框架,力求在科学理论的支持下,将实际问题纳入理论分析和探讨的视野,进而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出有益的观点和结论。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问题进行个方位、多视角的分析。

第二章、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2.1票据市场的总体规模和格局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开始用于企业的延迟支付的手段。2000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票据市场逐渐迈向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市

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票据市场

的主要金融工具是商业票据,票据市场属于货币市场,主要的业务活动有

短期融资交易业务。一级市场主要负责票据的发行和承兑,二级市场的主

要业务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承兑是银行或企业作为票据的签发人承

诺到期付款,贴现是指票据尚未到期票据持有者向金融机构转让票据获取资金。中央银行收购金融机构票据的行为被称作是再贴现。因此,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有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

票据市场不仅仅是企业融资,银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风险规避的重要途径,也是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的传导机制。与此同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几相关金融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票据业务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票据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是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使用票据的市场主体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票据业务的主体主要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和众多的小微企业。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票据业务规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票据业

务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地凸显。

2.2票据市场的活跃度

伴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规模持续的扩大,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也随之增长,不仅仅是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数目在迅速的增加,二级票据市场的

流动性也在不断地提升,票据周转次数增多,因为这些因素从而吸引了更

多的资金、更多的金融单位或是一些机构进入了票据市场。与此同时,在

票据业务之间激烈的竞争和票据贴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很多金融机构

原本仅仅靠单一票据品种作为主要产品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无法满足市

场的需求,也开辟不了新的市场,不能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应对

这些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不同顾客不同的融资需求,也开始提

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许多票据新品种开始出现在市场中。这样不仅为客户

提供融资便利而且金融机构本身也牟取了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其中的中小

型金融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交易和创新的力度越来越大。如深圳发

展银行发布了以票据为核心的企业短期融资解决方案;民生银行开发了外

汇票据买断业务、票据贴现买方付息、保理业务。中信银行针对大型企业

普遍存在大额应收账款的问题,推出商业发票贴现方案。上述金融机构的

这些做法都体现出票据市场的创新力在不断提高,我国票据市场的活跃度也在日益提高。

2.3区域票据市场的逐渐形成

现在,我国区域性的票据市场正逐渐形成,一些金融机构集中在一起的、业务水平比较发达的、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壮大形成区域性的票据市场。部分地区贴现、再贴现、背书、票据回购等业务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从整个票据市场的大环境来看,企业可以用来商品交易和可供使用的票据种类越来越多,票据之间的流通程度也有所提高。商业票据也已经成为了很多金融机构和大型的集团还有中小型企业的主要结算工具。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金融政策加快了商业银行积极拓展票据业务的步伐,各个商业银行也主动的参与票据业务的创新活动,同时开设专门的机构开展相关的票据业务,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这些因素都共同推动了票据市场区域性的形成。各个商业银行也都陆续成立了票据支行、票据中心等模式的专业性经营管理机构,使管理手段和相关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专业化经营也为这些金融机构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大大鼓励了商业银行从事票据业务的相关活动,也为顾客提供了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

第三章、我国票据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3.1票据市场信用基础薄弱

票据的基本是信用,信用环境会直接影响到票据业务的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信用状况不佳和信用制度不健全。商业票据市场的融资主体就是签发商业票据的企业,其作为签发主体,它的信用状况将直接决定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能和效率。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由于自身的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正常流通和使用,导致了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甚至一些信用好的企业所签发的票据也会被拒绝。再加上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管理者缺位,产权不清等问题,企业也没有建立相关的信用制度,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市场主体和一些理性投资者的参与。

商业票据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票据的真实性难以审查,现各个银

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各金融机构之间尚未建立票据查询系统,没有对签发票据的详细信息进行数据的录入,也就没有相关的信息查询系统,这就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高科技伪造汇票,给银行的具体操作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增大了票据市场经营业务的风险。而且也有一些不良企业利用不同的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套取、诈骗银行信用,使得银行只能无奈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的原则,影响了票据业务的正常的发展。商业票据市场的风险也会因为商业票据的创新功能而大大加剧,市场投资主体和理性的投资者想要进行风险评估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但是我国目前仍然缺乏全国公认的权威性的资信评估机构,所以必须依靠投资者自行进行评价,这种高额的评价成本也让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心态变得犹豫不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交易的主体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大中型企业,而众多的中微小型企业,中小型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只占了交易主体的一小部分,市场的参与度也十分有限。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自身利润,进行了一些违规操作,还开发了一些新品种的票据,使得利用票据为工具的新型金融诈骗案屡屡发生,对我国的票据市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银行信用是票据业务发展的基石,现实是只有少数银行承担着票据风险,这不仅仅让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规避和降低风险,也阻碍了票据融资的拓宽渠道和商业信用的票据化。

3.2票据结构失衡

我国目前票据市场交易工具和品种比较单一,我国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交易工具是银行承兑汇票,其规模和数量都处于领先地位,比重高达90%,而商业承兑汇票由于风险性大,资金回收率较低,很难被广大投资者接受,在票据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商业承兑汇票的比重不足10%,发展十分的缓慢。在国外市场,商业票据一般是作为出票人融资的债务凭证,它作为相应的商业票据市场定位于短期资金融通场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本票的界定只规定了银行本票,并为对更重要的商业本票做出任何规定,并对债权债务关系和票据的真实交易做出了强调、,这种狭隘的定位致使商业票据的融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仅仅发挥了其信用结

算功能。我国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存单、保险单等领域还是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一级市场创造的票据数量较少,品种也比较的单一,而二级市场的交割量也不容乐观,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人没有把票据当成一种高效、安全、风险低的投资工具,而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融资手段、结算工具。所以很多票据在到期之前,并没有真正实现它的流动性,也没有发挥它的流动功能。由于交易工具的过于单一,票据市场的创新力和规模化都遭受了极大地影响。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之间不均衡的发展,不仅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是银行背负了更大的压力。票据业务的发展过度依赖于银行的信用,导致金融机构票据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加,也不利于可持续健康的票据市场的建立。

一个健全的票据市场是应该由多层次的交易主体构成其中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中小型企业等。而均衡的市场结构应该包括票据的贴现、背书、买卖、回购、再贴现等交易方式组成。目前我国市场的交易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票据市场由贴现市场和再贴现市场组成。票据市场的经营模式也不够先进,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也形成了一级市场,但是功能还有所欠缺,市场基础也不够完善,票据流通的市场仍然以区域性和系统内部为主。票据本身的技术含量就比较低,纸质的票据上并没有国际通用的电子防伪技术,而我国并未统一建立全国票据业务信息处理系统,票据市场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交易,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到贴现等行为仍然是采取实物券的方式进行手工操作,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他们通过伪造、编造、篡改票据等手段影响了正常的交易秩序,让票据市场一直被实物交易所制约,不能形成统一的交易清算和登记保管体系。同时也存在着个别银行故意退票、压票的行为,对于票据的正常流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国由于利率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再贴现率浮动频率小,合理的利率体系十分的难以形成,再加上贴现率对市场的反应比较迟缓,甚至出现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高于商业票据的贴现率的这种情况。人民银行曾出台要求各家银行的直贴利率不得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了使票据市场利率更加规范有序但并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票据市场

的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发展的不均衡,使得许多商业银行使用商业票据来进行融资时,多数情况下不会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而是会选择在银行转贴现,这也就导致了再贴现政策不能在票据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原本的作用。我国现行的贴现率是由再贴现利率基础上稍加浮动而成,虽然扩大了浮动的范围,但仍旧未能形成由短期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利率。一些套利和投机等不良的行为,也会因为票据利率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价值在货币政策调整期间容易发生,票据市场也会产生相应的波动。

3.3缺少专业中介机构,技术存在缺陷

票据业务的特点有涉及范围广、专业性高、风险集中、资金周转快等。

所以,票据业务十分适合进行专业化的经营,同时我国的票据市场表现出了集中化的特征和趋势,但从整个市场上来看仍属于分散基础上的集中,关于票据的贴现和承兑业务还是分布在商业银行的各个下级级经营网点。

通过分析国外票据市场发展的多年相关得成功经验,中介机构的存在有利于市场管理和交易,更重要的是能够活跃市场、提高市场效率、维持票据价格的相对稳定。反观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到今天,票据中介机构仍然非常匮乏,而专业化票据中介机构更是寥寥无几。商业票据贴现、转贴现等业务只是作为商业银行的“副加产品”而非主导业务,经营网点的营销、计划、会计和风险控制等多个部门负责汇票的查询、鉴别、审查和到期收款,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商业票据贴现的手续复杂,效率不高,不仅是对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产生了影响,也影响了其利用商业票据来进行融资的积极性。

由于经营区域性票据业务的贴现银行和票据公司等这些票据中介机构和市场专业主体的严重缺乏,致使票据流通出现阻力,变现能力差,导致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进程十分的缓慢。

我国票据业务处理的方法和经营的模式与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票据一级市场,但是尚未建成有效的市场基础,2009 年10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开始运行,这也标志着我国商业票据业务正式进入电子化时代,是我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对我国票据

业务未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报告显示该系统所处理的商业汇票的业务量仍旧不足,参加的主体机构的数量也有待提高。企业由于使用纸质票据的习惯性和便捷性,电子化工作仍需大力推广票据市场仍然受实物票据的制约,纸质票据在我国也将长久的被使用。3.4未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

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仍然处于一个相互割裂的状态,只有在部分的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而未能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完善的市场。每个地区每个银行之间的流动性不足,区域性、局部性的特点十分的显著。各个商业银行再出现资产结构和流动性等问题时,一般是将已经办理过贴现的票据转贴现到异地或者是再贴现,但是在操作上难度较大,所承受的风险也比较多。虽然各个商业银行都有相应的电子网络系统,但在管理手段上仍然不够标准化,也缺乏网络之间的连通性,导致每个金融机构之间跨系统的票据信息查询遭受了阻碍,票据的真实有效性也难以进行核实,伴随着票据的相互流通,票据业务经营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地域封锁、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也让票据市场的管理越发困难。商业银行开设票据业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润,考虑到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银行之间各自为阵,势必会产生地域主义,这种单兵作战的态势不利于监管票据市场,也不利于票据正常的流动功能。另外,再贴现工具由于受到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中央银行再贴现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在票据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这也影响了全国性商业票据市场的统一性发展。

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市场对票据资源的分配不够均衡和完善,所以我国的票据市场化未能取得一定的进程。在市场上流传着一种“企业高度依赖商行,商行高度依赖央行”的说法,从根本上来看的原因是由于票据市场的内在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又无法得到市场的保护,中央银行制定的再贴现率较低,目的就是为了使商业银行利用贴现利率和再贴现之间的利率利差来获得利润,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更倾向于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为了达到资金不贬值的目的。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尚未没有形成一个与国债发行回购市场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那样相似的全国性票据交易系统。各区域性票据市场所用来交易的的商业票据多数是由区域内的商业机构所签

发、承兑。同一区域的金融机构也负责贴现和转贴现的业务,各区域的票据市场之间既没有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查询、鉴证机制,也缺乏跨区域的票据贴现和转贴现的专业组织。

第四章、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的对策建议

4.1构筑信用基础

商业信用是票据活动的基石,商业票据化的过程也是信用被传递和认可的过程,所以,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的健康状况决定了票据流通交易过程的延续性。我国目前票据市场的规模较小,商业承兑汇票的基础不牢,发展的速度也十分的缓慢,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企业信誉度不高,企业逃废债情况频发,信息交流不对称,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这些原因都让我国商业承兑汇票依旧处于起始阶段。而成熟信用制度的培育需要长期的建设,依靠健全的法制,经济的发展,素质的提高和道德上的约束。对于那些按照规范来进行业务办理,和信誉良好的企业,应该采取明确的政策对其进行鼓励让其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些违规操作,信誉不佳的主体应该予以一定的制裁。

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全社会特别是企业摆脱原先的传统信用观念,完全意识到票据信用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信用观念,依法构建良好的信用关系,增强企业从事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信心,让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信用为手段来实现商业信用票据化。同时还要通过实行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作为票据市场发展的催化剂。票据市场也应该和其他的货币市场一样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进入市场交易的主体的相关资信。对于那些已经在市场上的但是经营风险较高的主体按照相关的规定予以清理出市,取消它们参加票据市场交易的资格。同时票据市场应该构建良好的信誉交易平台,建立相应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使得商业信用、票据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体系实现一体化。还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违约支付惩戒机制,让商业汇票承兑人能够按照要求及时的履约付款,并将相关的交易信息录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供相关人员查询。企业在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交易时,出票人和承兑人要严格按照结算的原则,及时并且足额兑付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促

进良性承兑汇票机制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企业塑造的良好的自身的信誉和品牌,营造优秀的企业信用文化,也有利于整个票据市场信用的提升。

《票据法》作为我国的重要的法律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尽快的加以完善修订,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票据市场的资信评估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强监管力度和执行力度,是票据市场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更加健康的发展。

4.2发展票据专营机构

我国票据市场主要有三个主体,企业是融资者,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交易商,他的经营策略主要是通过利差周转速度快买快卖来获取利润,它的资金情况相对紧张。第三个主体是服务商,它的主要代表是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它的流行性较强,基本交易操作就是买入票据,很少出现卖出票据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服务商持有大量规模的票据其中大多数是需要到期托收的,因此它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票据审核和托收的经验。票据市场的服务商面向的票据市场所有的客户,它既为企业提供了票据保管、票据融资、票据托收、票据资产管理等多种综合性的服务,同时也通过为金融同业提供专业的验票服务、托收服务、代保管服务来赚取了一定的手续费用。专业的票据专营机构可以对实物票据建立一个集中性的托管、查询、交易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供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进行票据的买卖,这样就减少了实物票据在市场上多次进行买卖的成本。

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发展的经验,票据市场中介机构的成立,通过票据业务集中经营的手段,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业务效率,并且能有效地规避票据风险,有利于票据市场的有序发展。中国目前票据市场上,仍然没有专业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票据公司,商业银行是从事票据业务的主要机构,这是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缓慢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业银行虽然是商业票据市场的重要主体,但在风险控制、经营效率、经营动力、和专业化水平方面与专业的票据经营机构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的一些实践活动也显示出来,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票据专营机构,通过票据业务集中经营的手段,的确可以有效的规避票据风险,提高效率,实现一定的

企业规模效益。所以,政府应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发挥市场中介作用,使得票据处理业务更加高效。以此为基础,逐步独立各个商业银行成立的票据专营机构,设立独立的票据经营公司,并通过由基金公司、投资公司等成立法人资格的票据经营公司,吸纳保险、信托等参与票据市场,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活跃票据市场的经营模式,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

票据市场的营运观念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可以建立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票据专营机构,必须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做市商的主要作用就是票据市场的信号指示。首先做市商应该成立专门部门,配备专业员工对市场主体、行情、发展的趋势等相关信息进行一个收集,然后对其归纳、分析、和整理。二是做市商要发挥票据市场信号平台作用。为最后完成研究分析报告提供信息。做市商还要对市场的流动性负责,做市商作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为业务主体提供不间断的双向报价,并且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公众投资者的报价买卖单,从而提高市场的及时流动性。做市商的职责还有是要对票据市场利率的价值回归负责。做市商必须深入分析票据市场的发展角度,为市场提供真实合理的报价,以达到贴现利率符合市场真实利率水平,市场价格得到稳定的目的。

4.3统一构建票据市场

我国票据市场仍然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有票据市场的交易形式比较的分散,这也就导致了票据市场信心沟通渠道受阻沟通不及时,信息的交流不顺畅。所以各个地区的转贴现价格指数也不经相同,这就十分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结束现行票据市场的分割状态,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网络市场体系,统一构建票据市场,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要保证市场的真实性,第二是要构筑一个方便高效的交易平台,来进行统一的登记,托管和资金的清算。

从目前看来,我国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票据托管和清算中心,加快建设统一的全国票据的印制,发放,查询和审核机构,由国家组织开始建设全国性的票据市场,以我国现今票据市场发展的状况为基础,政府鼓励多个主体如央行,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普通投资者共同参与。央行主要负责票据市场的管理,从而促进票据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真正实现。在业务准入

机制上应该给予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的资格,让票据权利之间的关系更加的明晰,提升商业汇票的业务处理水平。在票据交易的品种上,首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再为经济效益良好,信誉上佳的企业办理汇票的贴现业务。适当的放宽票据机构向中央银行办理已承兑和未到期的贴现票据的额度。在票据专业机构经营票据买卖的时候,为它们提供一个利率调整的浮动空间,上限在市场平均利率左右浮动,下限在央行再贴现利率左右浮动,真正的实现票据的价格和票据市场上的资金票据的供求关系保持一致。

从我国外汇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从分割状态走向全国统一建设进程中的经验中,票据市场的建设也可以借助中国人民银行现有的支付结算体系,加快网络电子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研究开发网络电子票据交易系统,使得该系统集票据的发行购销、查询审核、托管清算等多样化的功能为一体的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系统和信息库。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一些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彼此的业务范围也各有不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所以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信用评级机构的工作势在必行。

我认为应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领导建设全国性的票据评级机构,完善相应的评级机制,让整个行业有一个统一的评级标准,当评测机制趋于完善以后,让原本附属于银行的的票据评级机构逐渐独立于银行体系成为中立性的市场中介机构。对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逐步完善票据的利率运行的机制,扩大利率上下浮动的范围,使利率更富有弹性,在票据市场更加成熟和完善后进一步放松对票据转让、贴现、再贴现的利率的管理,依靠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基础,为交易双方提供自主议价、交易的平台。

4.4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从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知道,电子票据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在企业的采购,销售,清算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集团性企业跨地区进行商业票据托管、运作、支付等业务时,提供电子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应该总结一下我国电子票据目前使用的一些现状,根据金融机构已有的一些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均衡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央行也应该出台一系

列的扶持政策来鼓励一些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是农村的金融机构,让它们也积极开展电子票据业务。同时也应该加大电子票据在企业里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增加电子票据作为交易结算工具的认同性,让中小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够开通网上票据服务,扩大电子票据的交易主体。

央行可以把一些主要的商业银行联合起来,对电子票据的业务发展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总结,针对目前运行的电子票据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系统稳定性差,流动性安全性较差,各个计入机构的进入客户端不一致等进行统一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来达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合理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力资源,来对电子票据交易的技术平台进行改进,提高电子票据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同时也要建立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汇票查询系统,使贴现行和承兑行之间可以相互联系交流,在数据库里对票据的资料进行一个统一的查验,这样做可以保证承兑与贴现的环节绝对的安全,有效防止假票据的出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密押指令、编译代码、网络语言查询、电子化票据等等来加强安全保护。除此之外,票据的鉴别能力也有待提高,以一些影像技术为手段,建立一个票据业务信息库,设计开发一些符合票据业务处理的高质量的软件程序,能有效鉴别票据的真伪。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联合起来构建一个信息网络,方便信息的查询,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中的转贴现和回购完全是遵循买卖双方的意愿自由交易,可以和银行间债券报价系统学习相关的经验,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报价功能进一步完善。票据的相关操作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人民银行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适合现行市场经济的特点,让全国的金融机构在使用票据来进行交易的过程当中上保持手续的一直,简化相关的程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

票据业务和企业理财业务应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票据业务的本质其实就是融资业务,企业为了获得资金的来源进行融资,票据处理机构为了获得相应的佣金,这是一项互惠互利的交易活动,必须实施“双赢”的策略,就是可以为企业的短期融资理财提供上门服务,还可以开设一些新业务,既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也提高了票据经营机构的利润额,增加了其中间收入。作为票据经营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应该不断

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丰富自己在产品研发,开拓市场,规避风险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建立票据专业资格认证制度,相关机构应该对自己的业务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的培训,提高员工在票据业务处理上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五章结束语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期间通过查阅了各种资料首先构建出一个具体的框架,再慢慢往里边进行内容的填充。作为一名金融的学生大学四年来其实也一直接触票据市场的有关知识,原本以为自己还算是有所了解,但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

我知道的那些东西真的只是一些皮毛,我自己开始阅读专业的论文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多么的匮乏,很多经济用语我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都需要一点一点去搞清楚。在这段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票据市场的存在及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和整个宏观经济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我从前没有过的认知,研究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思考问题的本身就十分的有意思,我的收获也不仅仅是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更关键的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收获的思考的乐趣和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也是大学给我上的最后一节十分有意义的课程。

货币市场现状

货币市场现状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货币市场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研究0315141 031514128 雷晰楚 摘要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货币市场货币问题发展趋势 货币市场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客观上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货币市场功能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展金融市场的动因不是从完善金融市场以至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而是从救急出发。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问题,尤其是长期资金问题,而由于通过资本市场所筹集的正是长期资金和永久性资金,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资本市场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而货币市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具体来说,从时间顺序上看,我国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5

年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行股票,并于1991、1992年成立了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到现在为止,已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资本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而最早发展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只到1986年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其他子市场的发展则更加滞后。从年交易规模看,拆借市场以万亿计、票据市场以千亿计,资本市场则以千万亿计。从发展状况来看,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发展虽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呈平稳发展并不断提高的态势,而拆借市场则三起三落,从1999年起,才规范地发展起来,票据市场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货币市场在发展上的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瘸腿”现象,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并弱化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货币市场的功能,重新审视它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给货币市场一个应有的评价,充分重视货币市场的发展。 货币市场问题 货币市场主要由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组成。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交易行为相仿;拆借金用途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经纪人制度;同业拆借利率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证券回购市场存在的问题:1.证券回购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买空卖空行为,即双方交易时并没有真实的、足额的国债和金融债券。金融机构间进行这种“假回购”业务,实际上是在变相拆借资金;2.一些机构通过发售国库券代保管单等形式变相吸收企业和居民存款,然后用于充实支付周转金和投资,或通过买入返售证券形式(转拆)变相发放贷款获取利差。其实质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办银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具有以下特点: 1、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上述中心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2、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华信工行和沈阳交行的示范效应带动下,以及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前瞻性的认识,各商业银行都陆续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支行等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机构,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员素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规模化经营也为银行机构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提高

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3、票据业务成为完全竞争的业务品种。 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央行要求把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各商业银行则利用票据业务,达到拓宽收入来源、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的目的。因此,票据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4、创新冲动进一步增强。 在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拉开了当代金融“四大发明”的序幕,票据业务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此启示下,国内商业银行要以票据业务为载体的创新冲动十分强烈。 二、我国票据市场的问题分析: 1、市场规模小,票据融资比重低。目前,商业汇票年度签发量所占“三票”(支票、汇票、本票)的业务量的比重约为1%;我国企业票据融资量占其外源性融资(贷款+股权融资+商业票据+企业债券)总量的比重约为2%;商业票据未到期金额仅相当于国内债券余额的15%;商业信用票据化程度低,5000户大中型工业企业期末应收帐款净额超过4000亿元。 2、市场工具单一,票据的多重功能尚待挖掘。票据既是一种支付信用结算工具,也是一种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投资和融资工具。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即使是在有限的交易性票据中,也是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较高,商业承兑汇票由于资

承兑票据市场分析

票据市场调查报告 票据市场概况 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但利率市场化水平高,并且参与主体众多,在参与实体企业活动性资金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表现,2012年上半年银行承兑汇票总额已到达8.8万亿元,同比增加15.8%;累计贴现金额到达14.1万亿元,同比增加6.8%;未到期贸易汇票余额8.1万亿元,占同期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比重到达18.1%;2012年上半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0.6万亿元,在同期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7.8%,银行承兑汇票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有渐渐代替短期贷款的趋势。但是,火热的票据市场的另外一面是危害案件的接连暴发。近期杭州、昆明、厦门等地公安接连破获票据案件,其中杭州不法票据案涉案金额高达900亿元,这些案件的接连发生也使得票据市场的非法操纵浮出水面。 在我国的票据市场上,处于票据业务上游的银行承兑汇票持续高速增加,但在实体经济中因支付方式的差异,很多企业必须将承兑汇票向银行机构贴现后,以流动资金的方式对外支付,在正规金融贴现受存贷比和信贷规模所限,无法满足企业贴现需要的环境下,这些票据就游离了银行票据市场流向票据理财产品或民间融资市场。在票据理财产品被有关部门叫停后,此消彼长,挤出的票据被民间融资市场整合承接。民间票据融资市场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投资咨询公司、包装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构成,而且缺少正规的验票、查询、考核、背书、交代、保管等操作流程,票据中介风险较大,并且发生了大量的不正规操作。空缺背书让渡和歹意公示催告举动的风行,加重了票据案件的复杂性,每每使好心持票人的权益遭受损害;陪伴着空缺背书让渡举动的“包装票”也使贴现银行因无法鉴别其商业背景的真实性而发生损失,严重扰乱了经济市场的发展。 诚然,民间票据市场的不范例举动已侵扰了国家金融秩序,也使有关部门部分对金融情势造成误判,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成长,进一步的范例非常有必要。但是也不能忽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实际商业资金需要,建立必要堵疏体系,不搞一刀切似的简略化处置。

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中国票据市场

编者按:2003年,在中国信贷货币的高增长中,票据业务的贡献甚大。与此同时,票据业务的风险也在积聚。中国银监会在2003年12月3日发出通报,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强对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经历了三年好势头的票据市场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我们希望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票据市场能正视自身的问题从而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80~1985)、初步发展(1986~1994)、规范发展(1995~2000)、快速发展(2001~2003)四个阶段。 2000年11月9日,惟一一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票据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成立,各家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中国票据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票据贴现业务从1996年的1955亿上升到2002年的23073亿元,7年中平均以50.9%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中国票据商业汇票承兑余额由1995年的865亿元增至2002年的15500亿元,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贴现量由2400亿元增加到23037亿元,分别增长16.9倍和8.6倍。同期,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由1595亿元增加到7500亿元;票据贴现余额由547亿元增加到5743亿元,分别增长3.7倍和9.5倍。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 市场活跃程度日益增高,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积极介入票据市场;票据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票据周转次数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票据市场;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深圳发展银行的以票据为核心的企业短期融资解决方案(CPS方案)、民生银行的“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以及工商银行的“信用证项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部分放弃追索权贴现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

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二十多年以来,从开始的缓慢发展到现在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广大企业单位提供了多种买卖方式,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票据业务的处理量也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规化。中国票据市场的长期发展目标就是加快票据市场的体系化建设,但我国现在的票据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票据市场的信用比较薄弱,市场缺少清晰的定位,票据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传统的经营模式,缺少专业的中介机构,未能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构筑坚实的信用基础,成立专业的票据中介机构,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提升票据行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票据市场电子票据中介机构信用风险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新常态,我国票据市场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速稳定增长。随着经济结构 的不断调整,票据市场的融资结构也在随之改变,其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 金融服务业等领域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将会进一步 扩大,票据的创新力度资金运作化程度将会越来越明显。电子票据也将迅 猛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和盈利模式也会更加的多样化。票据市场目 前的特点是票据签发的总量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商业汇票的签发数量仍然

十分庞大,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依旧会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银行对信贷投放较为热衷,从近期银行信贷发放的状况来看贴现对贷款投放的支持力度十分的明显,银行在接下来仍旧会继续增加票据贴现的业务,票据融资规模依然会持续增加。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票据市场主题的多元化,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互相影响,票据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挑战。随着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部分地区和某些产业潜在信用风险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频频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票据市场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电子票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爆发,票据产品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1.2 研究意义 票据市场其实有很多的功能都没有被大家所熟知,它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里,再贴现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利率,从而达到调节市场整个货币量的目的。票据市场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理想场所,央行通过在票据市场进行各种票据交易,调节基本货币量,来实现自己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 发展票据也十分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因为信用比较薄弱难以依靠商业银行进行间接的融资,而商业票据作为融资载体,操作灵活,简单方便,适合于中小企业来进行融资。票据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银行在处理票据业务时,不需要动用银行准备金,还可以吸收保证金,赚取一定的中间佣金。与发放信用贷款相比,贴现的期限较短,流动性更强,所以银行大力发展转贴现业务既可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固有资产的流动性,也有利于整个票据市场的流通和发展。所以对我国票据市场的相关研究不仅对我国的银行和企业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我国整个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都有重大意义。 1.2 国外文献综述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1980年2月,当时的人民银行杨浦区办与人民银行黄浦区办成功办理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票据概念的萌芽。从1982年开始,票据概念开始逐渐在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了解决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政府开始鼓励企业之间用票据结算。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获得通过,随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跟票据业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对票据市场的利率、生成机制做出了初步规划。1999年以后,票据市场急剧扩张,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截至目前,票据市场已形成了存量十万亿、交易量百万亿级的重要市场,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论文网 一、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良好 客观来说,中国票据市场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它不仅为商业银行开拓了资产负债业务,更重要的是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票据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一组历史数据,2016年9月末,全国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万亿元,是同期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余额的55%,占

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2016年前9个月,累计签发商业汇票万亿元,是同期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的2倍;票据累计贴现金额万亿元,与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共同构成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票据的交易和投资功能愈益显现。票据交易量的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票据签发量的增长率;票据资产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资产配置类别,通过票据资产打包、质押等方式进行的票据业务创新也日益增多。 票据市场在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9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从企业结构来看,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为中小企业所签发。 票据市场已经开始成为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票据市场进行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再贴现利率的引导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种类再贴现票据的选择,引导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投向,有效促进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票据电子化步伐显著加快 电子票据相对于纸质票据具有更多优势,如期限长、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等。近两年随着企业认识的提高、电子票据系统的优化、监管制度的完善,电子票据开始高速发展,电子票据承兑和交易量占比大幅提升,未来票据电子

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百姓金融网导读: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商业票据累计贴现量从1996年的1955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23073亿元,7年中平均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票据市场活跃程度显著提高,市场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票据周转频率加快,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 我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票据市场的这种快速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市场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市场建设的速度,加剧了市场风险。但对票据市场一味持批评态度,有可能造成票据市场的倒退,这对经济发展、企业、银行都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目前的票据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理论界、新闻界共同努力,客观分析票据市场面临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发展思路,共同促进票据市场健康、稳健的发展。 应当说,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商业银行业务空间、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近一段时期票据市场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整个票据市场至今仍然处在一个分散的、缺少足够透明度的状态下;票据业务具有调整利润、增加存款、稀释不良贷款等方面的衍生功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缺乏应对措施;票据市场本身缺乏明确一致的可操作性标准,加之各经营机构规范经营的意识不强,导致票据业务在不同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发展状态不平衡。商业银行是从事风险业务的行业,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即使是一些零风险业务,如果违规操作,一样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当前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信用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票据发行增长过快,8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达12346亿元,比上半年末增加993亿元,同比增加5791亿元。前8个月,累计承兑19502亿元,同比增长98.6%,增速明显加快。二是承兑占比结构进一步分化,国有商业银行占比下降,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承兑占比大幅度提高。今年前8个月,国有商业银行累计承兑同业占比38.3%,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及商业承兑占比提高到61.7%。三是人民银行调整准备金率后,市场资金面趋紧,各商业银行纷纷收缩票据规模,依靠票据转卖维持资金周转的金融机构资金链条出现断裂,可能导致票据到期支付困难。 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现象增多。例如,一些商业银行采用“逆向操作”的方法办理票据业务,也就是将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次序反向处理,先转贴现,后贴现,直至转贴现资金成为承兑行的保证金后再由承兑银行出具承兑票据。违规办理业务的风险在于违规办理业务行无法向前手行使追索权,资产很难有效保全;因手续及资料不全买入票据无法卖出或办理再贴现,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票据回购诈骗案件增多,内外勾结、账外经营犯罪现象出现。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加强了对票据承兑环节的管理,对假票、克隆票防范手段和技术相应提高,票据诈骗由原来的

中国票据市场运行特征有哪些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8020360.html, 中国票据市场运行特征有哪些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21日央行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市场资金富余,而受宏观调控政策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票据市场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业内人士对今年前三个季度及第四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期央行新政策的出台会给票据市场带来何种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向左走向右走 票据市场2005年前三季度分析及第四季度展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央行2005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尚未出台,相关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业界却很容易做出前三季度票据市场“量升价跌”的基本判断。笔者认为,第四季度,票据市场总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经济金融形势、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票据

市场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都会对年末走势产生微调。 前三季度:利率持续下行,市场出现新变化 资金面宽松,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今年以来,M2增长速度连续7个月超过M1,且增速有提高的趋势,大量资金出于避险的目的,纷纷向银行体系集中,银行存差扩大。商业银行为应对上市、资本充足率达标,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均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审慎放贷的态度。由于渠道缺乏,银行一般又都选择将资金投向流动性、安全性更强,但收益性不高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供大于求,导致过去一些以资金需求为导向进行转贴现卖出的机构交易量下降,加剧了各金融机构票据市场竞争,票据市场利率步入下行通道,第三季度转贴现利率已降至1.5%左右。此轮票据市场利率走低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与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利差缩小。央行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票据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同向变动趋势明显,市场利率逐步走低,与货币市场利差趋于缩小。截至9月底,今年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买入票据加权利率与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利率的平均利差为42个基点,而去年两者有87个基点的利差水平。二是相当部分地区或银行的贴现利率突破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3.24%的底线,部分地区甚至降至2.04%左右。三是票据市场利率已接近或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有资料显示,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分别为1.86%和1.76%,较低的招商银行也在1.29%,一般认为国

我国票据市场特征及发展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8020360.html, 我国票据市场特征及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袁昊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04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经济中心将逐渐向金融经济转变。金融市场由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组成,货币市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子市场是票据市场,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虽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从各方面来看与西方完善的票据市场体系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票据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票据市场健康稳步的发展。本文将对国内外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尤其是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票据市场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票据市场;特征;发展问题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分工较为明确的市场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在金融业领域已经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21世纪的中国经济 中心将逐步向金融业转变。金融市场又可以分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中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而货币市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子市场是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资金往来、商品交易中主要以本票、汇票和支票等票据形式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在贴现等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票据市场根据票据行为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一级和二级市场,一般认为票据的签发、承兑作为一级市场,而把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作为二级市场。票据市场与企业的运营直接相关,经历了起步、初步、规范等阶段,最近几年票据市场的地位日益凸显,业务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大大促进了资金的流通,但票据市场仍然滞后于货币市场中的其他子市场,在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票据市场的内在问题也不断暴露,为了能够发展更好、更完善的票据市场,这些问题需要足够的重视。 二、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1.国外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国外票据市场发展比较早,英国在18世纪就开始经营票据市场,后期英国、美国在20世纪中期票据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目前,国外票据市场主要有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分别是美国的放任兼营模式、英国的引导专营模式、日本的强管制模式,这些典型的票据市场

2018年上半年票据市场分析

2018年上半年票据工作总结 一、金融市场环境概况。 自年初以来,央行一直坚持“削谷填峰”的货币政策,维护资金面持续的稳定。6月24日晚央行再次宣布定向降准,加上此次降准,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 第一次是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进入2月份后,春节因素的影响小于往年,没有出现因取现而造成的流动性紧张,跨春节资金供应充足。进入3月份后,随着两会的召开,资金市场平稳运行,同样没有出现以往季末的流动性紧张,资金供应充足,跨季资金价格逐渐走低,三个月存单报价一度下跌到3.6%。 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央行此前两次定向降准的效果显著,让市场流动性呈合理稳定状态。尤其是第二次定向降准的作用更为明显,部分化解了金融机构因MLF累积而形成的潜在风险。 进入4月份后,中美贸易战逐渐升温,伴随央行定向降准,资金市场利率逐渐下行,但短期资金随着缴税期的影响逐渐紧张,隔夜资金一度到达18%的近两年高点,跨月资金价格在月底反弹明显。进入5月份后,由

于汇算清缴税期影响,资金略紧,但持续时间不长。进入6月份后,跨季资金紧张,但央行利用逆回购、MLF 等各种货币工具组合投放资金,使得市场情绪逐渐缓和,资金利率没有进一步的上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二、票据市场分析。 上半年我省票据市场价格波动受资金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票据需求量。今年一季度我省票据市场价格走势较为平稳,各机构在“银监105号”文的指引下严格落实贴贷比、票贷比指标,严格审查票据业务手续,各类业务交易量持续下降,直贴价格保持在 5.3-6之间,转帖价格在4.6-5.1左右波动;农信系统各法人机构为达到贴贷比及票贷比指标,票据业务量持续压缩,转帖及直贴价格下降较快。而省外全国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尤其进入3月份,季末时点效应明显,转帖价格最高达到6%以上,与我省市场行情完全不同。这一现象的产生还是监管政策的不同所导致。 二季度省内票据直贴及转帖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趋势,6月份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票据交易价格并没有上扬,而是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走势,省外市场直贴、转帖价格同样快速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仍是票据需求加大,签发及贴现量快速减少。据此判断,下半年票据市场价格走势的主导因素还是供需关系的平衡。 2018年7月13日

票据市场2016年回顾及2017年展望

票据市场2016年回顾及2017年展望 票据市场201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风险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监管新政纷纷出台,外部检查、内部自查接连不断,票据市场交易略有回落,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发展。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票据市场进入标准化场内交易的新篇章。资产证券化初步尝试,资产管理蓬勃发展,票据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纵观2016年票据市场,有问题,有亮点;展望2017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有期待,有梦想。一、2016年票据市场发展(一)总体交易情况2016年,受经济增速放缓、风险事件频发、监管趋严以及金融行业“去杠杆”等因素影响,票据市场整体保持活跃但略有回落。前三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3.6万亿元,同比下降18.1%;三季度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9.5万亿元,同比减少10.7%,新世纪以来承兑环节首次出现大幅下降,说明实体经济有效资金需求不足,经济增速仍处于寻底阶段。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贴现70.2万亿元,同比下降6.7%,票据交易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说明市场风险提高,金融机构交易意愿下降;其中电子商业汇票占比过半,达到60.9%,同比大幅提升40个百分点,电票占比提升较快。三季度末贴现余额5.7万亿元,同比增长32.5%,呈逐月上升趋势,占各项贷款比重5.5%,同比上

升0.8个百分点,整体信用环境不佳,银行不良率上升导致惜贷情绪,愿意将更多资源投放在收益偏低、但具有银行信用担保的银行承兑汇票。(二)利率走势情况2016年票据市场资金化特征显著,票据利率走势整体呈现稳中趋降走势,但在年初年尾波动较大。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一改前期多次降准降息“大水漫灌”的刺激方式,但仍通过“MLF 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向市场累计注入约2万亿元流动性,维持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票据利率自年初春节高点一路走低,往年在季末、月末等信贷重要时点会明显起伏的现象也已然不明显,票据资金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票据利率波动较大的两个时间段分别为春节前备付金等导致 市场资金稀缺以及年末债券市场“钱荒2.0”,二者也均为资金因素。随着票据利率的快速下降以及利差水平持续收窄,获利空间不断压缩,市场整体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业务创新情况2016年,面对传统票据业务模式经营利差不断收窄、风险事件频发以及监管趋严的现实情况,各类经营机构积极探索票据业务创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纸票电子化取得历史性突破。12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筹建的具有全国性质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票据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票据业务迈入全面电子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集中化的新时代,必将对中国票据市场、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

票据市场的定价

票据市场的定价 票据定价主要指贴现率的制订,贴现包括企业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而定的,企业贴现是与金融机构一对一协商制订利率的,而转贴现由于信用风险较小而便于建立统一的市场定价系统。我国可以依托现有的同业拆借市场系统,建立与目前拆借相似的报价、询价成交系统,而在交易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采用电脑撮合与交易成员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我们应当建立合理的票据转贴现市场的综合加权平均利率和市场综合指数。 票据在市场上的定价主要是指贴现的定价,贴现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企业等非金融机构持票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贴现活动(转贴现)和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贴现(再贴现)。 一、不同贴现的定价特点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活动不仅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窗口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并对不同行业的票据制订不同的再贴现率,从而实现国家产业政策意图。因此,再贴现的定价是具有很强的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意味的,而非市场资金供求所自发确定的。 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贴现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资金融通渠道。企业一般是将未到期票据向自己的开户行、主要往来行贴现,金融机构根据对企业信用度的了解,根据票据的特征来制订贴现利率(在中央银行利率管制的范围内)。因而贴现定价是银企之间一对一的协商结果,而由于市场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整个市场上的报价、询价的定价模式。 而对于金融机构的转贴现,借助目前现有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及其系统,可以建立票据转贴现的定价系统。困扰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是信用,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商业票据的贴现受到很大阻碍,而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银行汇票的流通还是较为通畅的。而金融机构转贴现的票据是企业已经向金融机构贴现的票据,已经背书转让给了银行,银行成为被背书人。经过转贴现后,银行也成为背书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持有人在付款请求遭到拒绝后,有权向任意一个前手追索,当然也包括背书银行。由于票据是无因证券,背书银行无权以与前手的纠纷为由拒绝偿付,因而无论票据本身是否经过银行承兑,在转贴现市场上流通的票据都具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有了信用保证,我国转贴现市场将会有较好的发展。 二、转贴现市场定价模式的建立 金融机构之间票据的转贴现实际上也是金融机构同业短期拆借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依托现有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系统来促进转贴现市场的发展,并建立合理而高效的报价系统。

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有规模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二、目前阻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先天不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步晚,开始是照搬西方做法,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处于正在摸索建设的阶段,没能针对我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发展策略,开始发展阶段受到了一些挫折,直至今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品种匮乏,法律法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完善的地方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的基础是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中国票据市场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8020360.html, 中国票据市场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中国票据市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市场特征 1.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上述中心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2.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华信工行和沈阳交行的示范效应带动下,以及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前瞻性的认识,各商业银行都陆续成立了票据中心、票据支行等业务模式的经营管理机构,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

员素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规模化经营也为银行机构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提高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3.票据业务成为完全竞争的业务品种。 由于对票据业务的认识逐渐提高,央行要求把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各商业银行则利用票据业务,达到拓宽收入来源、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的目的。因此,票据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4.创新冲动进一步增强。 在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拉开了当代金融“四大发明”的序幕,票据业务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此启示下,国内商业银行要以票据业务为载体的创新冲动十分强烈。但是由于国内的宏观金融管理规定的限制,票据业务在理论和品种创新力度不大,但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已初见端倪,2000年12月19日,中国诞生了第一家票据业务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它的建立翻开了我国票据业务发展的崭新一页,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的新阶段,它的成立必将带

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

浅谈我国票据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规范发展、快速发展几个阶段,达到了目前较为理性的发展状态,但票据市场的发展仍滞后于货币市场的其他子市场,如: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等。而票据市场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多种隐患。实现票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票据市场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其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票据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票据市场已成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规模与日俱增,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 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放任经营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引导专营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强管制模式。它们都具有票据种类的多样化、贴现利率多层次化、中介机构多元化等特点。相比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虽然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二○一○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的数据,2010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而我国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也从1999年前只限独资商业银行、少数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参加到如今逐渐增多的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票据市场总体规模的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逐渐的多元化,共同促使了票据业务的蓬勃发展。 2、区域性票据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部分地区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票据回购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近年,上海、沈阳、重庆、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等金融机构集中、金融业务发达、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票据市场。上述中心城市商业汇票业务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各商业银行都积极投身票据市场,不仅设立专门机构来从事票据业务,还竞相推出创新的票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形成。 3、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在华信工行和沈阳交行的示范效应带动下,以及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前瞻性的认识,各商

票据市场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

2018年,在金融去杠杆、经济结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资管新规正式出台等多重因素叠加下,票据市场总体运行仍然较为平稳。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在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国内步入深化改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随着票交所“纸电融合”工程完工、各种票据新政开始实施,各票据经营机构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一、2018年票据市场回顾 1.票据业务量回升,承兑、贴现量增加 央行统计显示,截至11月末,企业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5万多亿,由年初3.9万亿增长至11月末的5.4万亿,占人民币贷款比例由年初的3.25%增加至4.1%。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票据承兑签发和直贴发生额分别为18.12万亿元和9.9万亿元。截至12月28日票据承兑余额11.89万亿,票据贴现余额6.67万亿。 2.票据创新快速发展,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创新 上海票交所于成立两周年之际推出“票付通”产品,基于B2B电商、供应链场景提供的线上票据支付服务,通过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支持票据签发、企业背书环节的线上处理,填补了当前线上票据支付的空白。同时,它拥有票据见证支付功能,可以确保票据支付成功和B2B平台交易最终完成互为前提条件,有效解决票据支付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问题。同时,上海票交所发布国股银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为票据市场提供了定价和估值基准,有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激发市场活力。 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为解决企业向银行申请票据直贴的效率问题,开发出了新的直贴模式,如工商银行的“工银e贴”、中信银行的“信秒贴”、招商银行“票据大管家”、广发银行的“e秒贴”等等,这些快速贴现工具的落地应用有助于激活企业账户里的未贴现票据,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山东临沂等地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新举措,临沂通过区域商票的推广,商票直接将大型企业的商业信用和信贷额度共享到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持有大型出票企业的商票后,可以直接利用大型出票企业的商业信用,到授信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商业银行通过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从而达到发挥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实现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了货币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 继央行上半年增加1500亿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后,又分别于10月末和12月末宣布增加相应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1000亿元。央行的北京营业部,深圳、山东、上海、江西等不少央行分支机构积极落实总行要求,推出了服务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再贴现措施,包括单列再贴额度、增加再贴频度,提高再贴效率、优化再贴流程等,全国十一月末再贴余额比年初增加三分之一左右。 某些民间票据经纪公司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搭建了一些具有全新科技元素的便利企业票据支付流转的票据平台,盘活了部分“沉睡”在企业电票系统里的未贴现票据,进一步激活了票据的支付和信用功能,推动了市场发展,服务了实体经济。 3.票据市场利率先升后降再稳中有降有升 2018年上半年,票据直贴加权平均利率为5.3%,同比提高50个基点。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4.85%,同比提高70个基点。从走势上看,一季度利率不断走高,3月末成为上半年利率高点,进入第二季度,尤其在6月中旬以后,票据利率开始出现下行。三季度开始,市场整体资金面趋于宽松,票据利率继续逐步下行,进入四季度,受到超市场预期的年内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影响,票据利率一直在低位运行,至年末利率稍有回升。上海票交所国股转贴现收益率曲线显示,截至12月21日,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3.1778%,一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 3.2662%。 4.推出防范票据风险措施,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银保监会先后下达了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文件和通知,如《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21号),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开展票据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接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不断提高电子票据在转贴现、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票据交易业务中的占比。同时,各地银保监会分局也对辖内金融机构违规开展票据业务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处罚。2018年4月,央行联合几大部委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进行说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加上各参与主体也积极强化票据业务的内控和风险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票据市场,积极防范监管套利。 5.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上海票交所完成了“纸电融合工程”并于10月份顺利投产,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市场的建立,同时各市场参与主体都适时完善了自身的票据IT系统适应了上海票交所的变化。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包括军工票据平台加快了票据平台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方便了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对票据的管理和票据支付、融资功能的发挥。民间规范的票据信息撮合平台也有新的积极发展,一定程度解决了票据流转信息不对称、支付功能不完整、交易安全缺乏保障、交易成本高等企业用票的痛点。 6.票据应用研究有了新的变化 为推动票据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的应用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2018年,票据研究机构及票据专业委员会开展了“40年中国票据市场回顾与展望的研究”,举办了中国票据论坛,对票据制度、票据信用、票据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思考,对票据IT系统、票据现有介质、票据业务金融属性、票据价格形成机制、票据产品链、参与主体经营模式、票据评级、票据经纪、票据业务法律事务处置、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等十多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归类。同时还对如何打造高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