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

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

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
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

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

[摘要] 《阿凡达》自从上映以来得到了各国观众的广泛好评。很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该影片进行了解析。本文试从生态思想的视角分析该影片中所体现的生态整体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工业和科技批判思想,欲望批判思想;指出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该部影片的上映对于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教导人类如何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所起的重要意义,这也是该片受到普遍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业与科技批判;欲望批判

《阿凡达》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吸引了全世界影迷的目光,也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自然场景以及高科技特技在影片中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仅源于这几个方面,其对生态环境的关怀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阿凡达》与其他科幻影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确立了崭新的生态思想,而且这种新的生态思想贯穿于整个影片之中。具体来说,其生态思想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整体观

王诺在《欧美生态文学》里认为生态整体观包括两个重要的思想内容:第一,自然是个整体,整体内的所有物种休戚相关;第二,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审视人和万物。细读《阿凡达》会发现这部电影中蕴含了生态整体的思想。

在《阿凡达》中,就像印第安人在《西雅图宣言》中知觉而深刻地意识到万物皆兄弟,万物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样,纳威人也认为人与动物是兄弟,与动物保持平等的关系。不仅如此,他们也相信植物如同人类自己的身体一样,与人类也是平等的。在这部影片中,作为灵魂树的植物被视为高于一切的存在,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灵

魂树上,他们通过灵魂树相互沟通,并且通过灵魂树交换能量,治病救人。纳威人拥有与现在很多地球人不同的生命观念,他们否认人是一切生命中最高级的生命,反对滥杀一切生命,认为人与动物、植物是一种平等的兄弟关系。他们还相信生命不过是一种能量向另一种能量的转变,这种原始的思想体现了自然是个整体的观念,纳威人的这种信仰是整个潘多拉星球生态保持平衡的基础。

人类习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对万物的看法往往打上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观和审美观,拒绝从生态利益的整体视角评价万物。因此,要想建立生态整体观,需要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阿凡达》这部影片动摇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地位。

以往的科幻影片,例如《独立日》等,人类是故事的中心,是正义的化身,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这些故事情节老套,大都是人类通过艰苦的抗争,经历若干次失败后,在千钧一发之时总是能够打败外星生物的入侵,拯救地球于危难之间。这些影片都包含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万物的主宰,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是拯救世界的英雄。然而《阿凡达》则讲述的是为了在潘多拉星球寻找一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哈利路亚山”,人类的拓荒采矿需要纳威人离开赖以生存的那棵巨树,这引起了纳威人不满。为了能够迫使纳威人离开,采矿公司派遣战机,准备消灭他们。但纳威人结成反抗联盟和采矿公司的军队展开了血战,结果,纳威人反抗军最终打败了人类,而人类的军队指挥官被杀死。最后,纳威人在杰克的帮助下,遣送采矿公司全部人员离开潘多拉星球。观看银幕上地球人和纳威人的战争,观众的情感错位了,他们站在了纳威人一边,为人类被纳威人战胜而欢呼。这部影片中人类没有被当做拯救世界的英雄来歌颂,人类连自己也没有拯救,人类的中心地位坍塌了。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与大自然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少。为了自身的发展,许多地方不顾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仍然对大自然大肆掠夺,滥砍滥伐,毁林种地,围湖造田,涸泽而渔。人类这些短视的行为造成了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日益加剧,于是,自然也开始以各种形式对人类的不理智做法进行报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失衡。然而,《阿凡达》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纳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纳威人世代生活在一棵巨树上,过着一种近似人类原始社会的生活。但是,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比当今生活在高楼大厦,行走于钢筋混凝土中的人类更加接近自然,更能体会自然的美妙之处,更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纳威人不仅拥有与自然保持亲密关系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可以与自然进行心灵的直接交流。纳威人有辫子一样的被称为感受器的器官,可以通过这个感受器接上灵魂之树而上传下载知识和记忆。他们还有与其他物种交流的能力,能够明白那些类似蒲公英种子的“爱娃树”的种子所传递的意义。闯入潘多拉星球的人类的交通工具是用冷冰冰钢铁做成的飞机、装甲车;而纳威人的坐骑却是女妖翼兽和狮鹰翼兽,这些翼兽异常凶猛,其一生只会与一个纳威人相伴。纳威人讲究心灵沟通来驯服动物,而不仅仅是武力征服,因而经他们驯服的动物都铁了心追随他们,至死不渝。纳威人与动植物的和谐关系归因于其独特的信仰。在潘多拉星球,有颗幽萤圣洁的灵魂树,灵魂树是纳威人的根,是纳威人远古祖先生生不息繁衍下的种族精神,是凝聚潘多拉星万物万灵和谐共处、平等尊重的图腾。与现代地球人相比,虽然纳威人在物质上处于原始社会,但他们却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单纯善良,心地澄澈,因为他们信奉神灵,不轻易杀生,即便一些凶猛的可能带来威胁的野兽,他们也怀有感恩之心。他们追求所谓“能量平衡”,与树木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死之后,都埋在树下,把能量重新还给树木。

正是纳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潘多拉星球才保持了完美的生态系统: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出光,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然而,这种和谐的生态系统在高度城市化和日益“文明”的地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离自然环境已渐行渐远,破坏自然的力度、广度越来越大。要想拯救地球,人类应该向纳威人学习,停止对自然过分掠夺,走向自然,融入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工业与科技批判

20世纪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的物质财富,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然而,工业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巨大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与传统的科幻片相比,《阿凡达》这部影片中,现代工业和科技没有受到任何赞美,反而得到了极大的谴责。而纳威人能够保持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环境,远离工业和科技的原始生活方式得到了颂扬。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没有使地球人摆脱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反而给地球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为了解决地球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在把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之后,地球人类为了开采“哈利路亚山”一种珍贵的矿石而来到潘多拉星球,从而也为这个星球的生态带来了一场灾难。为了这种矿石,地球人类要求纳威人搬离世世代代的家园——一棵巨树;在被拒绝后,人类派遣了战机去摧毁纳威人所生存的那棵巨树,纳威人的领袖也被炮火炸死。在高科技武器的武装下,人类对潘多拉星球展开了洗劫。拥有了强大科技的人类不仅毁了地球,又来毁灭潘多拉星球。他们企图用大量的高烈性炸药消灭纳威人,人类曾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化武器给曾经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留下了斑斑伤痕。然而,即使被坚船利炮武装的人类也没有战胜纳威人,尽管他们没有强大的科技和高度的工业化,最终人类被遣送离开潘多拉

星球。这部影片的结尾似乎想告诉观众:只靠工业和科技发展是解决不了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而且工业和科技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谐发展为代价。

当然,生态思想并不是要求放弃工业化和科技发展,而是要求人类在发展工业和科技的同时兼顾生态的平衡。然而人类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已经越来越远离曾经诗意栖居的大地,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致使人类迷失了方向。《阿凡达》这部影片明确地提醒人类,人类应该重新审视科技和工业发展,重返往昔,在工业、科技发展与人类的持续发展间寻找平衡点,回归曾经美丽和谐的自然家园。

四、欲望批判

欲望曾经被许多文人墨客高度赞扬,也曾经被批判为撒旦魔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助推 器——由于不满足现状,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开拓进取。但对于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来说,人类的欲望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因为人类每一次欲望的膨胀都是对其他物种的威胁。当然,并不能说人类应该抛弃欲望,而是说应该把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老虎、狮子之类猛兽吃饱后不会再滥捕滥杀,然而人类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欲望的驱使下,人类就像一种可怕的病毒,对其他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阿凡达》对人类这种贪得无厌的本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人类在将地球破坏殆尽之后,在利益欲望的驱使下又将魔爪伸向了潘多拉这个美丽的星球。当采矿公司侵入这个星球,希望通过DNA制造出与纳威人一样的替身而打进潘多拉部落时,人类侵犯的本性、征服和占有的本性显露无遗。当采矿公司的计划由于纳威人不愿搬离世世代代生活的巨树而受到阻挠,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类完全不顾这个美丽星球各种神奇物种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对纳威人发动了战争。参天巨树在人类无情的炮火下轰然倒地,善良的纳威人无助地任凭被屠杀,潘多拉星球美丽

的自然画卷被残酷撕碎,而这一切都源自人类无休无止的欲望。然而,电影以人类被打败,被送回已危机重重的地球而告终,人类征服的欲望没能得逞。

从欲望的膨胀而发动战争再到被打败,这部电影似乎告诉观众,人类应该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野心终究会受到惩罚的。在现实社会里,人类也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向自然无限度地索取,应该保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阿凡达》这部影片正是在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面临如何解决自身发展与环境日益恶化问题的背景下上映的。它的上映紧扣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大的共鸣,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它的上映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无视这个问题,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部电影的意义不止是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告诉人们如何去做,那就是树立生态整体思想,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抑制欲望。不要一味地盲目发展工业和追求高科技。由此可以看出,《阿凡达》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关照也是其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程虹.宁静无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徐兆寿.生态电影的崛起[J].文艺争鸣,2010(03).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杜伟华(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张静(1982—),女,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澳大利亚文化。

傣族谚语蕴含的生态观念解读

傣族谚语蕴含的生态观念解读 摘要:丰富的傣族谚语蕴含着傣族的传统生态观,其思想内核为敬畏神圣的自然,其价值判断依赖外在的万物,其行为准则为保护美好的生态,其目标定位为构建和谐的家园。 摘要:谚语是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英汉两种文化孕育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谚语。本文由英汉谚语起源入手,从地理环境、文学作品、生活习俗、宗教神话、价值观念五个方面分析了荚汉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使读者能初步窥见英汉谚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使用语言。 关键词:谚语起源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傣族;谚语;生态观 (一)谚语的定义及来源关于谚语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说法不一,但或多或少都体现了谚语的如下几个特点o:(1)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富有意义的语句。(2)谚语总结了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具有传授经验、教训以及诲人和劝诫功能。(3)谚语的语言简练、通俗,常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一定的韵律,易于传诵和记忆。 世界各族语言的谚语大都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与认识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世界各族人民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后,为了较好地总结和传授这些经验和教训,往往需要在口头上用一种较为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易诵易记的语言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这些生动的语句,常常寓意深刻,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因此为大家所喜闻乐道,并世代El 耳相传下去。天长日久,经过不断锤炼,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趋于定型的谚语。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下面这些英汉谚语,显然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才会创造出来: (1)MakehaywhiletheSunshines.太阳好时晒草,时机来时莫停留。 beanhasits (2)Every black.每颗豆都有黑点,每个人都有缺点。 a man heshall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和计算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2.如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 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4.(2015·茂名模拟)下列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 C.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 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6.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 B.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C.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 kJ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为1 000 kJ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 )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 ,197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渴望和谐的生态环境,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王晋军,2007)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总体上说来可归入 Halliday 和Haugen 所创的两大研究领域。第一,用“生态”作 为语言在环境系统中的隐喻,此类研究强调会强化或弱化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第二,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态”的含义并探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前者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重视诸如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一类的问题。后者被称为“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涉及对特定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语言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语法等。(范俊军, 2005)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话语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理念,即从生态学出发去批评和分析在语言上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形态和行为。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态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对“表面生态化”(surface ecologization )现象的分析。如今,到处都是“绿色广告”,声称其产品或技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这种现象可归入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语篇的生态学分析就是要揭开这种表面生态化的虚伪面纱。 本文通过对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广告中表面生态化的现象,并指出其对环境的潜在的危害,提高人们对语篇中的非生态现象的识别能力。 2.广告语篇的生态话语批评分析2.1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广告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其具有美容或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化妆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来诱惑女性购买。这些广告还经常强调它们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化妆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伤害,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去购 买和使用。下面是二则国际著名化妆品广告: 例一:ELIZABETH ARDEN Ceramide Gold Ultra Restorative Capsules Pure,potent,intensive.These new single dose capsules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Our exclusive CLX Complex delivers the restorative power of Ceramides and essential lipids to help strengthen skin ’s barrier against the visible signs of time. Supports skin ’s own natural collagen for a firmer outlook.Takes the focus off lines and wrinkles to maximise smoother,even toned,younger looking skin. 该广告使用pure 这样的词语,很容易使读者认为该产品是由天然成分制成的。其实我们除了Ceramide 之外,根本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一方面强调该产品是高科技化妆品,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天然属性,让读者感觉迷惑不已。 Restortive,younger,smoother 这些词语巧妙的使用,让人们觉 得会拥有漂亮光滑的皮肤,但却不知道能到达何种程度。 例二:LANCOME ABSOLUE ULTIMATE BX Replenish -Radiance -Anti-Brown spot Absolue Ultimate βX serum is enriched with 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r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2138704.html,bined with a bio -network of wild yam,soy,sea algae and barley,this serum helps the skin to regain a look of vitality and firmness ;deeply replenished with moisture,the skin ’s barrier function is reinforced.Reveal skin that looks visibly younger:wrinkles appear reduced,skin feels denser to the touch and your complexion looks more even and luminous LIFE BEGINS AR 50 Deeply replenish the skin,visib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brown spots. 这则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如βX serum ,Pro- Xylane 。广告中提到该产品使用了wild yam ,soy ,sea algae and barley 等天然成分,以减少我们对这种化妆品真实成分的 担忧。同样,该广告通过故意模糊天然和人造成分来蒙蔽消费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语言学的诞生。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 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即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分析。本文从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中发现,这些广告大量使用环保、天然等语言成分来掩饰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些语篇中的非生态因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广告;批评话语分析 124··

电影理论与批评论文

第五元素--电影理论与批评 ——《第五元素》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很难直观地去发现、去辨识。而经过老师的讲解启发,我不敢说我对电影的意识行为学有多深的理解,但我能更深地了解电影这种大众艺术。同时,我也明白了,电影研究、电影批评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甚至形成一门学科。 ——题记通过上老师的课,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电影理论与批评”可分为:视听语言;结构主义理论;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论等等。下面我就把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摄制的影片《第五元素》结合“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叙事和结构主义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大致地叙述一下《第五元素》的内容:2259年,未来的人类原本平静地生活在“宇宙联邦政府”的管理之下,但一个来自邪恶黑星的“有智慧巨大球体”恶意地向地球逼近,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抵御手段不仅无效,反而增加了敌手的力量,人类的生存危机危在旦夕。此时,代表宇宙善良力量的蒙督沙瓦星球为宇宙联邦政府,也就是人类送来了唯一可能战胜邪恶敌手的五大元素;但人类获取五大元素的过程,却遭到了人类败类,邪恶星球的地球代理人佐格和残暴、贪婪的外星孟加罗人的破坏、阻挠。于是、人类的英雄柯本在蒙督沙瓦星球的地球联络人考内留斯神父的帮助下,与地球科学家以残存再生的第五元素丽露一起与佐格和孟加罗人展开了搏斗,并站而胜之。柯本等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埃及的古神殿中启动了五大元素,地球上的人类和生命获得了拯救,柯本与代表第五元素的丽露获得了爱情。 要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影片。就不得不说到一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普罗普。普罗普研究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打开了叙事学及整个结构主义时代的研究思路。普罗普就对故事人物的结构理解为:众多身份、面目各异的人物却不外乎七种角色,当然也包括《第五元素》,普罗普也将其称为七种“行动范畴”。通过对整个影片的分析,我将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畴与《第五元素》分别对应罗列出来,即: 1、坏人-----------------佐格,佐格的爪牙,邪恶星球 2、施惠者--------------------丽露和神父 3、帮手-----------------------丽露 4、公主,或重要的人或物------------------------丽露和四大元素 5、派遣者或出发者---------------------总统,将军,神父 6、英雄或受害者-----------------------柯本,丽露 7、假英雄------------------------在此电影中没有出现(非充分必须的元素) 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普罗普的行动范畴学我们可知,同一个行动范畴也可以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如在影片中,莉露在影片的前一部分,英雄科本.达拉斯与警察的对峙中充当被争夺的“公主”,而到了另一个星球(参加节目)的战斗中却充当英雄与受害者的角色,到了影片的结尾,着再度成为了拯救者的的角色。有时候,派遣者和出发者可能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就《第五元素》这部影片来说,我较偏向于总统,将军和神父。在形形色色的影片中,假英雄经常会有出现,经常呈现为英雄的冒名顶替者。但就我的理解,假英雄在叙事中,这一角色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 分析 ——以《水仙花》为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4), 454-45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2138704.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2138704.html,/10.12677/ml.2019.74059 Eco-Discourse Analysis of Natural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aking the Daffodils as an Example Xin Han, Hongtao Liu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July 16th, 2019; accepted: July 31st, 2019; published: August 7th, 2019 Abstract William Wordsworth, the British Poet Laureate,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ke poets”. In his life, he wrote many poems describing nature, expressing his yearning for rural life and nat-ural scenery. Based on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focusing on register and me-ta-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ffodi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discourse analysis, try-ing to reveal how Wordsworth expresses his ecological view and attitude towards nature. Through the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oetry, this paper tries to advocate people to be close to and love nature, and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words Eco-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Daffodils, Nature Poetry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 分析 ——以《水仙花》为例 韩鑫,刘宏涛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31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7日

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电影和电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影视批评作为对影视作品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影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影视创作构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推动和促进影视文化的发展。创造性的影视批评具有其独立的文化价值,它对推动和形成特定的影视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十年代法国以《电影手册》为核心的电影批评活动对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电影批评活动对新时期的电影创新、特别是对第五代的崛起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性的影视批评本身也可以成为“经典”。 中国传统的影视批评一直比较单一。八十年代开放以来,中国影视学术和批评界曾经有过一个引进西方方法论的高潮,并形成了影视批评方法多样化的格局。各种影视批评方法论为分析影视作品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工具,并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它们为我们理解电影电视中的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本文试图对这种方法论上的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以下文章中,我想先对各种影视批评方法的大的分类及其关系进行一个界定,然后重点对现代影视批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一个概述。 一 1.新闻性评介和学术性批评 广义而言,影视批评一词被用来描述各种关于影视的写作。但是许多被一般地称为影视评介的新闻性写作和学术性的影视批评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些区别可以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读者,(2)风格,(3)时间性,(4)词汇,(5)长度,(6)论证。 新闻性评介

读者: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发表在日报、周报、和许多通俗杂志上。其写作意在针对广泛的、一般性的读者,即由各种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构成的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体,他们对影视的知识和兴趣也各不相同。 风格: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在写作风格上强调生动,在文章选题上强调抓住读者的兴趣。换一句话说,文章的趣味性比知识性和洞察力更重要。 时间性: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强调及时性,注重当下的事件和发展。因为报刊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每一期都要有新的信息。对于已经过去的节目和观众无法看到的节目则不予讨论,除非它有新闻的价值。 词汇: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用词讲究通俗易懂,一般采用简短扼要的报道和评述,避免专业的批评和理论术语。 长度:报纸上的影视文章一般比通俗杂志上的文章短,大都在500 到1000字之间,甚至更短;通俗杂志上的文章可以长到2000到3000字;而一般的学术性的影视文章则在5000到10000字之间,甚至更长。 论证:新闻性写作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在文章中充分地展开他们的观点和论述,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即使在一些带有观点性的文章中,作者也更多地是通过他们的机智和感觉来支持他们的评价和阐释。读者除了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以外,在文章中很难找到更多在东西来估价批评者的可信性和洞察力。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给新闻性的影视写作进行分类:根据它们发表的媒体(日报、周报、或杂志),根据它们的长度,根据它们的主题,根据它们的风格,根据它们对读者的功能(信息、娱乐等)。根据西方的某些学者的观点,最实用的分类方法可能是根据它们对读者的用途。这样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分成侧重消息的报道和侧重观点的评论,它可以包括以下三个类型:(1)创作和工业动态报道,(2)人物或明星花絮,(3)评论。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 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 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全球目前大约有33.5亿hm2的牧草地,折合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2138704.html,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 作者:宫金玲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6期 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所以针对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当前,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界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怎样才能从生态视角来分析和应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这是语言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着重分析和研究生态话语的分析模式构建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1 引言 针对生态语言学而言,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包含两大模式,第一种模式主要体现为更关注语言和语言环境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豪根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更着重关注语言对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相关影响的韩礼德模式。当前,在国外针对韩礼德模式下的生态语言学进行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初具规模,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们都是通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针对语篇进行相对应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理论的路径、方法和研究话语的生态意义有着某方面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Halliday有针对性的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SFL)思想,着重针对英语词汇语法层面的非生态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同时借助规划语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针对相关的语言实施有效的生态定位,而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表明,SFL可以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持。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把生态哲学思想和SFL有机融合,切实有效的结合具体内容而构建起更切实可行的语篇生态性分析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指导和分析语篇生态和非生态因素,希望通过这种构建模式能够为生态话语分析和整个生态学的发展带来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2 生态场所观和生态语言学 针对生态语言学进行着重分析和研究,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和途径,都与生态批评相关内容密不可分,有着巨大的关联性,然而不管从什么层面来进行批评,都要以与之相对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作为基础。究其本质而言,人类不仅有着十分典型的社会属性,更有着天然的生态属性,人和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命体和生命场所都休戚与共,紧密不可分割。而当前特别典型的各类生态问题生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场所意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缺失,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自我的生态归属感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情况,人类必须要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定位,并针对相关生态场所有更良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与该场所及场所内其他的生命体实现和谐一致的共存。本文从生态角度对Scannell的场所观系统进行解读和阐释,并将其扩展,如图1所示。

影视批评完整版重点

影视批评资料整理 (1)、1896年4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关于低昂应评论的文章 (2)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苏联蒙太奇学派和以巴赞的本体论为代表的经典电影批评是西方电影学理论的重要阶段。 (3)中国电影史上第一种批评传统是伦理批评模式(上世纪20年代) (4)被称作美国影评第一人的是宝林·凯尔 (5)影视批评的文本类型三种:随感型、解读型、研究型 (6)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是第二电影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 (7)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莫尔的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经典文献 (8)1990中国第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由张元创作的《妈妈》 (9)《四百下》电影史上最经典长镜头,导演[法]弗朗西斯.特吕弗 (10)、米洛斯·福尔曼1973年执导的政治寓言片《飞越疯人院》 (11)、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被称作“电影魔术师”代表作《星球大战》 (12)斯提芬斯提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开创了暑期档电影,成为第一部突破1亿美元票房的美国电影 (13)美国的马丁丶斯科西斯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 (14)影视批评有哪些基本功能:①意义阐释功能②创作引导功能③审美提升功能④鉴赏总结功能 (15)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把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联系起来起来,对影视分析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6)电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电影的哪几个方面:①研究影片中人物的无疑是活动和性心理②研究无疑是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③研究电影媒介的文化功能(17)、美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成为心里惊悚片的鼻祖 (18)先锋派电影中最有名的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的狗》关注人物的无意识和潜意识(19)瑞典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描述梦境 (20)前苏联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二战期间经典战争片 (21)《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被称为女性必看的一部电影,关于电影与性。 (22)1971年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成长中的女性》《三生》《女性的电影》(23)《人鬼情》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女性电影、现在女性的生存和文化困境 (24)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大众文化浪潮兴起上世纪20年代 (25)大众文化特性:通俗性,再生性。 (26)霍尔的三种解码模式: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的立场、对抗的立场 大众文化 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是与当代工业都市紧密相关,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批量生产的文化制品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二战后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 代表人物以及作品:有克罗德?夏布洛尔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尔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紧接着有特吕弗的《四百下》,阿兰?雷乃的《广岛之恋》,后来,1960年及以后,又出了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竭》,艾里克?罗梅尔的《狮子座》,最后有雅克?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 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 一种倡导“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理论。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阿斯特吕克1948年在《法国银幕》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

中国电影史期末考试

中国电影史中的问题意识 现在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电影,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堕落的世界来说,这也许是最后一种重要的抵抗形式了。——希腊.赛奥佐罗斯.安哲鲁普洛斯 如果以1905到2004为界,以中国电影走过的一百年为关照,中国电影人始终将电影作为一种反映现实反思民族处境反思文化传统的艺术手段,而非仅仅满足于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即使当电影类型发展的愈加丰富,中国影人也没有丢弃这一根基。这是我们分析中国电影发展的出发点。 中国电影百年大致可以分为早年的道德图景(1905--1932)乱世的民族影像(1943-1949)分立的家国梦想(1949--1979)与整合的文化阐发(1979 2004)这四个部分,在不同的时期,电影呈现的社会风貌也是不同的,而相同的是电影对于现实的不断叩问。很多人都在谈论这种电影对于时代而言独具的问题意识,但是其实在电影背后还有一个维度,那就是电影批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电影史也是一部电影批评的历史。当电影对于社会问题进行反应呈现的时候,影评也在对于电影所暴露的问题进行研究评价。这是一种叠加的问题意识,后者促进前者的进步,成为时代问题意识反思中的一部分却常常为人所忽略,在一百年内,面对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电影风潮,中国电影的批评模式也不断改变。笔者想从电影批评这一角度谈谈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的问题意识。 中国电影起步于对欧美电影入侵的反抗,在经过排斥,厌恶乃至于被吸引的过程中,中国人对于电影的认识逐步加深。在中国最早的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创刊号上编辑p27....所以中国电影一起步就带有针对社会现实进行道德教化的功能p28.....。事实在世纪初的几本电影刊物如《影戏从报》《影戏杂志》中我们也已经可以看到电影评价的起步,在《观孤儿33》启发了早期电影人朝着张扬传统文化和振兴民族电影的道路上走去。在无声片的探索时期,以伦理为本位的伦理片逐渐形成,内容涉及77,体现了明确地社会功利观和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而针对电影早期类型也产生了电影批评的第一个传统,伦理批评模式。伦理批评以评论影片的伦理道德内容为主要目的,并主要以儒家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为评判标准,主题印象和技巧点评是其主要批评方式,尽管略显幼稚,但也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 从20世纪开始,中国民族电影进入83.....传统的生硬的道德教化对于启蒙后的民众不再有效,为了个性电影事业,不少电影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99......更好的推动了国片复兴运动,超越神怪武侠和古装片,以较强的现实感103.... 随着115...117 11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共产电影小组为主的左翼电影工作者活跃在电影批评的的领域内,他们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原有的伦理批判模式形成瓦解,同时配合新文化运动以崭新姿态革新了中国电影批评。尽管这种模式仍然以意识为特征,但是超越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层面,而直面了民族社会危机,开始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强调进步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对影片进行“解剖”“警告”在观众中树立“启蒙人”的姿态。此时的新文化电影批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宣传的趋向,在评价电影的审美和娱乐功能上有失偏颇,但是他所表现的对于电影批评本体的关注,对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现实主义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而进入1937年,正式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时期,此时的中国电影批评立足于战时需要,以宣传抗战,鼓动民众为目的,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评价标准。在大后方成立了团结全国电影人士的抗日爱国组织,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展开了“关于国防电影之建立”的讨论。122电影的应时批评产生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在尽可能多得情况下引导电影向着传播抗战精神的房县发展,当然这样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尤其是面对中国日伪区,孤岛区121,敌后区不同的统治状况,难以避免的失落了很多优秀电影的成果。

浅析《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2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 3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4 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5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6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7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8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9 中国侠士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10 会话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2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 13 从电影《不可饶恕》看美国人对西部英雄的反思 14 从女性视角看男权主义下的婚姻秩序——以《苔丝》为例 15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16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 17 谈双关语的翻译 18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19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 20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21 斯蒂芬?金《绿里奇迹》中对人性的分析 22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4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25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26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的梦想 27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 28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 29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 30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 31 论中文电视栏目名称的英语翻译 32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33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 34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35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36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 3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 38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39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40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41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生态足迹的发展

Wackernagel等人的开创性研究 Willian Rees的博士生Wackernagel等曾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 证计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hm2,而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仅为2hm2,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8hm2。在计算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3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中国199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 hm2,而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 hm2。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35%,人类现今的消费量已超出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即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产存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 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这份由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报告于2004年10月21日在瑞士格兰德正式发布。十几位来自WWF总部、挪威管理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全球足迹网络的专家参与了研究,报告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能源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在这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即大自然能够给予的消耗量)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专家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消耗量还将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生态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印度均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很简单,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小自身的生态足迹。”《报告》的主要作者、生态学家骆乔森(Jonathan Loh)说。报告说,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刚果、秘鲁、安哥拉、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或者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态盈余(总生态足迹小于总生态承载容量)榜”上位居前列。“就在这些生态盈余国家的居民为全球生态环境作出贡献时,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自然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甚至是亚洲或非洲人的七倍。”专家们批评说,“如果全球的居民都达到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报告的作者们称,他们试图从另一角度寻找“谁应该对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负有更大责任”这一争论不休话题的答案。 “那些生态赤字较大国家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本国的资源再生能力,其结果就是加剧了环境恶化,或者将这种生态危机通过原材料进口等国际贸易方式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郝克明还担心,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如何说服人们为了追求高水平生活而不去高破坏地消耗地球资源。“在目前,使政府、工业界和公众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的技术、建筑和交通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丁说。 《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

以教育语篇为例分析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

以教育语篇为例分析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 模式 摘要:生态话语分析反映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及物性分析为主,但相关分析对小句的生态语义取向分类有待细化,已有的生态话语分析也较少关注教育语篇。针对此,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及物模式与作格模式,细化过程类型与参与者角色,并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探讨不同过程的语义生态取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展示该模式的应用,揭示教育语篇中蕴含的生态观,并为教学实践中的生态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及物性分析;教育语篇;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

1、引言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范俊军,2005;韩军,2013;黄国文,2016a),是涉及语言和生态关系的所有研究总称(Fill&Mǜ hlhusler,2001;Fill&Penz,2018)。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有两种被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其中,豪根模式又称语言的生态学(ecologyoflanguage),关注语言多样性、语言接触、濒危语言等,认为语言生态学要研究的是“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1972:57),并将这种关系比作特定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因此被称为隐喻模式。韩礼德模式关注语言对生态的影响,即“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Halliday,2007:14),强调语言在环境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视语言为干预社会实践的方式,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黄国文,2016a;何伟魏榕,2018a)。 从豪根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至今,生态语言学已初步形成了核心的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何伟魏榕,2018a)。研究主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语言政策和规划、语篇分析、语言教学等(Chen,2016)。其中,韩礼德模式下的生态话语分析偏重及物性分析,但相关语义分类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生态话语分析也较少关注教育语篇。基于这一考虑,本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PPT汇总 第2讲:作者论与电影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主编:《电影研究导论》,第四章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 2、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3、《连载三:作者研究》陈犀禾 第3讲:电影类型:理论与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电影研究导论》,第五章: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 2、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二章: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3、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三章:约翰福特和西部片的演化 第4讲:精神分析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四章:第一、第二节。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一、第二节。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三、第四节。

第5讲:女性主义、性别身份与电影批评 1、《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1——10.5 2、《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6——10.9 3、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 第6讲: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一节+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 3、政治与道德机器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 第7讲: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2、马军襄、戴锦华两篇文章 3、丘静美、司徒健恩的两篇文章 第8讲:后殖民主义批评 1、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第三世界批评(张京媛) 2、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 3、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 第9讲:明星研究与批评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电影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姓名:陈欣楠 专业:广播电视 学号:201432065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陈欣楠201432065 摘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权运动的高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也从西方引入中国,对当代中国的女性电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是从电影的文本还是到电影所呈现出的思想都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主义批判精神,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另外,也可以看出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关照下,中国女性电影的走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女性形象“从根本上说,女性的意义是一种性别差异…女性偶像是为作为观看行为能动控制者的男性的凝视与快感而展示的,而观看总是容易激发它最初暗含的焦虑…电影远远不止突显了女性的被看,它还构建了女性作为奇观被光看的方式…电影编码创造了一种凝视,一个世界和一个客体,因此产生了一种调节欲望的幻觉剪辑。”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的。后结构主义运动的影响遍及当代西方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解构化”的文化思潮中,女性主义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批判力量。 然而,对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作为舶来品的中国来说,从认知到接受,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一些关于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开始被介绍和译载,如《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与

《西方的女性电影》,尤其是1988年翻译发表的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和叙事学电影》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这些理论后来都为中国电影批评学者尤其是女性电影批评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不仅是理论学者,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开始站在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世界,对电影的文本进行另类的解读,重塑女性意识,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使女性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颇受关注的另类风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理论中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基础之上的,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修辞手段,使女性的视觉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性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资产阶级的主流电影,特别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执意用不同的方法破译好莱坞电影的影像符码,揭示其中隐合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家仍认为,以往的电影语言是男性的产物,想要建立更加能够反映妇女真实情感体验的新电影,首先就必须要破坏语言,摧毁大男子主义的传播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批判实践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借用了社会学、精神分析学、文化分析等三种思维模式,以解放电影叙述主体,使女性表现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