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建(构)筑物消防员第二章燃烧基础作业题(1)

2015建(构)筑物消防员第二章燃烧基础作业题(1)

2015建(构)筑物消防员第二章燃烧基础作业题(1)
2015建(构)筑物消防员第二章燃烧基础作业题(1)

作业题。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的现象。(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 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

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

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

32、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

36、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 )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

44、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50、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 )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53、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二、选择题(四选一)

1、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现象。

(A) 氧化剂(B) 还原剂(C) 催化剂(D) 稳定剂

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 火焰、发光(B) 发光、发烟

(C) 火焰、发烟(D) 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

3、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 化学反应(B) 物理反应(c) 光电反应(D) 分解反应

4、根据燃烧的定义,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 火焰(B) 发光(C) 发烟(D) 爆炸

5、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A) 14%(B) 21%(C) 78%(D) 87%

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 助燃物(B) 可燃物(c) 燃烧产物(D) 氧化物

3/17

7、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A) 助燃物(B) 可燃物(C) 燃烧产物(D) 氧化物

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 引火源(B) 助燃物(C) 点火能(D) 火源

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10、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动力燃烧(B) 表面燃烧(C) 分解燃烧(D) 蒸发燃烧

11、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动力燃烧(B) 直接燃烧(c) 沸溢燃烧(D) 喷溅燃烧

12、下列燃烧产物中,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 C0z (B) CO (C) H20 (D) 灰分

13、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 毒害性(B) 减光性(c) 扩散性(D) 恐怖性

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 闪点(B) 闪燃(c) 燃点(D) 爆燃

15、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

(A) 燃点(B) 闪燃(c) 着火(D) 爆燃

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A) 自燃点(B) 闪点(C) 自燃(D) 燃点

1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 自燃点(B) 闪点(C) 自燃(D) 燃点

18、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 >28℃ (B) <28℃ (C) ≥28℃ (D) ≤28℃

1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 >28℃ (B) <60℃ (C) ≥60℃ (D) ≤28℃

20、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 闪燃(B) 阴燃(c) 分解燃烧(D) 表面燃烧

4/17

21、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 初期阶段(B) 猛烈燃烧阶段(c) 发展阶段(D) 息灭阶段

2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A) 热传播(B) 热对流(C) 热传导(D) 热辐射

23、热辐射在火灾处于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 初期阶段(B) 发展阶段(C) 猛烈燃烧阶段(D) 熄灭阶段

24、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

(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粉尘爆炸(D) 核爆炸

25、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固体、液体、气体

26、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A) 燃点(B) 闪点(C) 自燃点(D) 0℃

27、木炭燃烧属于。

(A) 蒸发燃烧(B) 分解燃烧(C) 表面燃烧(D) 阴燃

28、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

(A) 减少可燃物(B) 降低温度(C) 降低氧浓度(D) 降低燃点

29、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 燃点(B) 自燃点(C) 闪点(D) 氧指数

3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为液体的生产属于甲类生产。

(A) >28℃ (B) <60℃ (C) ≥60℃ (D) ≤28℃

31、沥青的燃烧属于。

(A) 蒸发燃烧(B) 分解燃烧(C) 表面燃烧(D) 阴燃

32、焦炭的燃烧属于。

(A) 蒸发燃烧(B) 分解燃烧(C) 表面燃烧(D) 阴燃

33、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A) 物理、化学(B) 化学、生物

(c) 物理、生物(D) 生物、物理、化学

34、热辐射是以形式传递热量的。

(A) 光波(B) 电磁波(C) 介质流动(D) 物体接触

35、根据,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A) 燃点(B) 自燃点(C) 闪点(D) 氧指数

36、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的先兆。

(A) 着火(B) 爆炸(C) 自燃(D) 沸溢

37、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A) 闪燃(B) 自燃(C) 阴燃(D) 爆燃

38、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

(A) 氧化剂(B) 还原剂(c) 引火源(D) 催化剂

39、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受热后再发生,温度达到自燃点再燃烧。

(A) 热分解、氧化(B) 裂变

(C) 链引发(D) 链传递

40、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它们的强弱顺序为。

(A) 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 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c) 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D) 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41、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 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 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 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热传播

42、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43、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44、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 控制可燃物(B) 隔绝空气(c) 消除着火源(D) 阻止火势蔓延

45、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 控制可燃物(B) 隔绝空气(C) 消除着火源(D) 阻止火势蔓延

46、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

6/17

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 控制可燃物(B) 隔绝空气(C) 消除着火源(D) 阻止火势蔓延

47、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 冷却法(B) 窒息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

48、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 冷却法(B) 窒息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

49、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 冷却法(B) 窒息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

50、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 冷却法(B) 窒息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

51、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分类的。

(A) 燃点(B) 自燃点(C) 闪点(D) 凝固点

52、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

(A) 0.1mJ (B) 0.2mJ (C) 0.3mJ (D) 0.35mJ

53、乙醚最小点火能量为。

(A) 0.1mJ (B) 0.15mJ (C) 0.19mJ (D) 0.2mJ

54、物质燃烧是反应,而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A) 氧化(B) 还原(C) 化学(D) 链式

55、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

(A) 闪燃(B) 阴燃(C) 分解燃烧(D) 表面燃烧

5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

(A) 加快(B) 减慢(C) 升高(D) 减少

57、可燃气体爆炸属于。

(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气体爆炸(D) 蒸气爆炸

58、炸药爆炸属于。

(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气体爆炸(D) 蒸气爆炸

59、蒸汽锅炉爆炸属于。

(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气体爆炸(D) 蒸气爆炸

60、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

7/17

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四种。

(A) 动力燃烧(B) 扩散燃烧(c) 着火(D) 阴燃

61、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

(A) 完全燃烧(B) 不完全燃烧(C) 充分燃烧(D) 猛烈燃烧

62、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A) 磷(B) 硫磺(C) 钾(D) 钠

63、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

(A) 大(B) 小(C) 强(D) 低

64、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 爆炸(B) 闪燃(C) 自燃(D) 着火

65、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

(A) 照射(B) 加热(C) 烘烤(D) 辐射

66、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A) 对流(B) 传导(C) 辐射(D) 照射

67、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 愈快(B) 愈慢(c) 不变化(D) 停止

68、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过程。

(A) 热辐射(B) 热对流(C) 热传导(D) 热传播

69、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

(A) 分解燃烧(B) 扩散燃烧(C) 喷溅燃烧(D) 动力燃烧

70、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A) 热传导(B) 热辐射(C) 热对流(D) 热传播

71、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 浓度(B) 密度(c) 强度(D) 速度

72、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

(A) 蒸发燃烧(B) 预混燃烧(C) 分解燃烧(D) 均相燃烧

73、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A) 燃烧(B) 自燃(C) 阴燃(D) 闪燃

74、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

(A) 蓝色(B) 白色(C) 蓝白色(D) 黄色

75、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含氧量达到%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8/17

(A) 30 (B) 50 (C) 60 (D) 80

76、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

(A) 铝(B) 磷(C) 铜(D) 钾

77、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以上,火焰就显光,而且带有大量黑烟,会出现烟熏。

(A) 10%(B) 30%(C) 40%(D) 60%

78、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

(A) 窒息法(B) 冷却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

79、焦碳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

(A) 表面燃烧(B) 蒸发燃烧(C) 分解燃烧(D) 阴燃

80、通过烟的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 气味、颜色、浓度(B) 气味、颜色、流动方向

(C) 颜色、浓度、流动方向(D) 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81、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A) 炸药(B) 可燃气体(C) 粉尘(D) 液化气钢瓶

82、可燃物质与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

(A) 空气(B) 氧化剂(C) 助燃剂(D) 空气或氧化剂

83、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

(A) 阴燃(B) 受热自燃(C) 本身自燃(D) 闪燃

84、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A) 燃点(B) 闪点(C) 自燃点(D) 着火点

85、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 爆炸浓度极限(B) 爆炸(C) 爆炸温度极限(D) 自燃

86、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 爆炸浓度极限(B) 爆炸(C) 爆炸温度极限(D) 自燃

87、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

(A) 爆燃点(B) 闪点(C) 自燃点(D) 着火点

88、下列不属于受热自燃的是。

(A) 接触灼热物体(B) 摩擦生热(C) 热辐射作用(D) 物质氧化生热

89、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 粉尘(B) 炸药(C) 钢瓶(D) 炸弹

90、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9/17

(A) 汽油桶(B) 可燃气体(c) 蒸汽锅炉(D) 气体钢瓶

91、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发生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

(A) 闪燃(B) 轰燃(c) 爆燃(D) 阴燃

92、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

(A) 火源(B) 引火源(C) 温度(D) 热源

93、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A) 燃点(B) 闪点(C) 自燃点(D) 0℃

94、的长时间燃烧可能会发生“沸溢”。

(A) 汽油(B) 煤油(C) 柴油(D) 原油

95、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灭火。

(A) 冷却(B) 窒息(C) 稀释(D) 乳化

96、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A) 甲酸(B) 乙酸(C) 氰化氢(D) 氨气

97、可能发生阴燃。

(A) 塑料(B) 煤(C) 橡胶(D) 蜡烛

98、赤热的铁在中能发生剧烈燃烧。

(A) 空气(B) 纯氧(C) 纯氯气(D) 强光

99、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 一定强度的引火源(B) 一定的点火能量

(C) 引燃温度(D) 引燃能量

100、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

(A) 分解燃烧(B) 表面燃烧(C) 扩散燃烧(D) 蒸发燃烧

三、参考答案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二) 选择题

lA 2D 3A 4D 5B 6B 7A 8A 9A 10A 1lB 12B 13C 14B 15C 16B 17D 18B 19C 20B 21A 22D 23B 24B 25A 26A 27B 28C 29D 30A 31A 32C 33D 34B 35A 36A 37C 38A 39A 40A 41A 42B 43B 44A 45B 46D 47A 48B 49C 50D 51C 52B 53C 54A 55C 56B 57B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 2、什么叫燃烧? 3、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4、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设么侧重点? 5、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6、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 7、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8、燃烧焓的定义? 9、用图示的方法(△H-T)表达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0、燃烧焓与燃烧能近似相等的原因? 11、燃料热值与燃烧焓的关系? 12、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怎样? 13、液体以及气体燃料热值的测试方法如何? 14、反应焓和温度的关系? 15、什么叫化学平衡? 16、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17、反应速度、生成速度或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18、反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9、Gibbs函数的定义? 20、自由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1、自由焓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22、孤立系统与非孤立系统的反应平衡关系各自通过什么来判断? 23、过量空气系数(φat)与当量比(φ)的概念? 24、浓度以及化学计量浓度的概念? 25、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度及各组分的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怎样? 26、氧化反应中,燃烧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的计算方法怎样? 27、绝热火焰温度的计算方法(反应度为1、反应度小于1、考虑高温热分解三种)怎样? 28、净反应速度的定义? 29、化学反应过程中浓度岁时间的变化关系怎样? 30、反应级数的定义(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和)与确定?一般烃类的燃烧反应级数为多少? 3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为什么说Arrhenius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 33、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4、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 35、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6、以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微粒推导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37、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38、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39、常见的有机类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几种? 40、图解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技能考核分析

初级消防员技能实操考核 第一考区:(控制室部分) 1、消防控制室设备的识别; ①火灾报警控制器、②消防联动控制器(总线制控制盘+多线制控制盘)、③消防电话总机、 ④消防应急广播、⑤图形显示装置)⑥外线电话 2、开关机顺序; 开机:主电电源开关?备电开关?控制器开关; 关机:控制器开关?备电开关?主电电源开关。 3、主备电源的切换操作; 直接关掉主电源开关,自动转换成备用电供电;打开主电源开关,设备自动转成主电 4、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方式的转换; 按下“启动方式”按键f看见手动设置方式,按上下键设置(手动允许/手动禁止)按下“ TAB ”键换行一看见自动设置方式,按上下键设置(全部自动/部分自动/自动禁止)一按下“确认”键即可。 5、基础操作按钮的功能和操作;(消音、自检、复位) 消音:直接按下“消音”键; 作用:消除当前声音,保证再有报警信号输入时能再次启动报警; 自检:直接按下“自检”键后再按下“确认”按键; 作用: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是否正常; 复位:直接按下“复位”键后再按下“确认”按键; 作用:能使火警报警控制器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 6、综合信息的查询;(当前故障、火警、监管、屏蔽信息,信息的内容)当前故障、火警、监管、屏蔽信息: ①看显示灯区显示灯②看显示屏上列出的数据(只能显示出三种,需要翻页) 信息的内容查询: 手指键逐一转换到需要查询的栏,按“确认”键进入,用上下键查找,按“退出”键退出 7、历史记录的查询; 按“菜单”键?看屏幕上找到相应历史记录?按“确认”键进入,用上下键翻找?按“确认”键锁定内容并口述内容,按“退出”键退出。 8、故障信息的判断和故障信号的处理; 判断:①声响音调判断:故障是救护车声音,火警是消防车声音; ②指示灯区判断:故障指示灯闪亮; ③显示器判断:显示故障总数和故障报警序号、报警时间、地址编码、设备类 型等信息。 故障处置: ①接到故障的报警信号后,按下“消音”键消音;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1. 凡是能与或起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A)空气中的氧 (B)其他氧化剂 (C)燃烧 (D)物理 2.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_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 (A)火源 (B)有火焰 (C)着火 (D)轰燃 3.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的途径主要有_。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分解 4.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_。 (A)可燃物 (B相互作用 (C)助燃物 (D)引火源 5. 燃烧的三个特征为_。 (A)物理反应 (B)放热 (C)发光 (D)化学反应 6.燃烧的充分条件有 (A)一定的点火能量 (B一定的氧气含量 (C)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D)相互作用

7.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可以分为 (A)爆炸 (B)着火 (C)闪燃 (D)自燃 8.固体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用,其燃烧方式主要有_。 (A)表面燃烧 (B)分解燃烧 (C)蒸发燃烧 (D)阴燃 9. 液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有_。 (A)动力燃烧 (B)沸溢燃烧 (C)蒸发燃烧 (D)喷溅燃烧 10.气体物质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不同,燃烧方式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预混燃烧 (D)扩散燃烧 11. 燃烧产物指 (A)气体 (B热量 (C)烟雾 (D)火焰 12.下列哪些灭火方式采用的是冷却法的原理 (A)封闭着火空间

(B)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C)往看火物上直接喷射干粉 (D)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 13.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有_。 (A)冷却法 (B)室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14. 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主要包括: (A)表面燃烧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15. 灭火的基本措施包括 (A)冷却法 (B室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16.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燃烧产物 (D)引火源 17. 燃烧应具备_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 (B)放热 (C)发光 (a)吸热 18. 以下哪些爆炸属于化学爆炸类型: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素气,遇火能产生一闪为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 A. 自燃点 B.闪点 C. 自燃 D.燃点 3.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A. 固体 B.气体 C.液体 D.固体、液体、气体 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 >28℃ B. <28℃ C. ≥28℃ D. ≤28℃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

升, 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B.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澱。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 A.素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 阴燃 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

A. 一闪即灭 B.蒸发燃烧 C.沸溢燃烧 D.分解燃烧 10.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 H20 B. C0 C. C02 D.HCN 二、简答题· 燃烧分为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与精析 -、単项选择题 1.【精析】 B。本题考查的是闪燃的定义。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素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 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故本题答案为 B。 2.【精析】 D。本题考査的是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燃点。故本题答案为 D。

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初级技能操作(含答案)

建(构)筑物消防员 第二部分初级技能操作题 第一章防火巡查 一、每日防火巡查 (一)准备工作 准备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器材 (二)考核内容 (1)识别火源 (2)识别防火门 (3)识别防火卷帘 (4)识别安全疏散设施

(三)考核时间 4分钟 (四)评分项目及标准 二、定期防火检查(一)准备工作

准备应急照明灯检测仪器、防火检查记录本 (二)考核内容 (1)应急照明灯进行自检 (2)防火门自检 (3)防火卷帘自检及功能测试 (4)填写《防火检查记录》 (三)考核时间 4分钟 (四)评分项目及标准 第二章消防控制室监控一、识别消防控制室设备 (一)准备工作消防控制室监控 (二)考核内容 (1)识别火灾报警器 (2)识别消防联动控制器

(3)识别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4)识别消防电话主机 (5)识别消防应急广播 (三)考核时间 2分钟 (四)评分项目及标准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开关顺序及自检、消音、复位(一)准备工作 消防控制室相关设备 (二)考核内容 (1)火灾报警控制器开机顺序 (2)火灾报警控制器关机顺序 (3)正确完成自检操作并口述其作用 (4)正确完成消音操作并口述其作用 (5)正确完成复位操作并口述其作用 (三)考核时间 4分钟

(一)准备工作 将火灾报警控制器设定为“正常、主电故障或备电故障”状态之一(二)考核内容 (1)主备电的工作状态判定 (2)主备电故障检查及恢复 (3)主备电切换功能检查 (三)考核时间 3分钟 (一)准备工作 假定一警报及处理过程 (二)考核内容 (1)《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的填写 (2)交接班记录的填写

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燃烧理论基础考试重点

1;描述燃烧物理现象的方程有哪些? 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组分守恒方程。 2:研究基础有哪些基本定律和现象? 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斯蒂芬流问题。 例子:喷灯、家用煤气、气焊枪。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 3:牛顿粘性定律表明:粘性是动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速度梯度变为动量梯度 傅里叶导热定律表明:热扩散是能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温度梯度变为焓的梯度费克扩散定律表明:传质(扩散)是组分扩散的必要条件。由密度梯度变为质量分数的梯度。 4:Stefen流产生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斯蒂芬流产生的条件是在相分界外既有扩散现象存在,又有物理和(或)化学过程存在,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第四章着火 1:着火过程由什么因素控制的? 着火与混合气的压力、温度、浓度、壁面的散热率、(点火能量)气流运动有关。2:燃烧速度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哪些燃烧现象受物理过程控制,哪些受化学过程控制? 由扩散、流动、传热及其他物理过程决定燃烧过程速度的燃烧为扩散控制燃烧,物理因素起主要的控制作用。例如油滴、喷雾燃烧,未作预混合的气体射流燃烧,蜡烛、碳球的燃烧等均属此类。汽油机、煤气机、喷灯等预混合气有火焰传播的燃烧则同时受化学动力学及扩散的控制。 3:燃烧反应过程中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燃烧反应速度主要与反应气体混合剂的温度及初始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的浓度有关。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常用Arrhenius指数项或简单的指数Tm的关系式表示。 4:简单反应或热反应:反应速度只受初始反应物浓度影响的反应复杂反应或自催化反应:反应速度受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浓度影响的反应 5:热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可燃混合剂在某一条件下由外界加热,如火花塞、热容器壁、压缩等,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反应物在此温度下的放热速度大于散热损失的速度。 6化学链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若燃烧反应有中间载链基的分枝链反应时,则甚至在等温条件下也能着火。如产生载链基的速度超过其消亡的速度则反应逐渐加速并导致着火。而链反应自身的引发则需要一外来的热能或光能源。一旦此链已经引发,在上述的载链基产生速度得以满足时,则移去外能源后也能发生着火。 7:自发着火举例:柴油机着火燃烧、油溅泼到赤热的表面上的着火燃烧、汽油机中的爆震等。 强制着火举例:汽油机点火燃烧 8:Semonov自燃理论的基础是什么? 在热爆炸理论 9:自燃必要条件有两个判据,他们的表达式怎样?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 B.<28℃ C.≥28℃ D.≤28℃ 3.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2.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A.蒸气压 B.闪点 C.沸点 D.蒸发速率 E.燃烧时间 3.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闪燃 4.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 B.热量 C.可见烟 D.氧气 E.液体 单选题答案 ABBDD DDB 多选题答案 ABCABCDABCDABCDABC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第六章

?大学生创业基础 ?对应章节第六章 1A 【单选题】(2分) 注册企业的简要程序是:企业名称预核准(工商局——验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相应的前置审批手续--申请营业执照(工商局)。是否正确。A A.正确 B.不正确 2A 【单选题】(2分) 新的公司法规定,允许1个股东注册有限责任公司,这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又称“一人有限公司”(但公司名称中不会有“一人”字样,执照上会注明“自然人独资”),最低注册资金10万元。是否正确。A A.正确 B.不正确 3A 【单选题】(2分) 理想的创业团队是A拥有共同的愿景。B各个成员的优势互补。C至少有三个成员,但通常最多不超过六个。D能够共患难吃苦,也能够共富裕享福。是否正确。A A.正确 B.不正确 4B 【单选题】(2分) 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企业应选择股份有限公司,规模不大的企业,采用合伙企业比较合适。是否正确。

A.正确 B.不正确 5 【单选题】(2分) 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责任公司。是否正确。 A.正确 B.不正确 6 【单选题】(2分) 独资企业,业主无需和他人分享利润,但其要一人承担企业的亏损。合伙企业,如果合伙协议没有特别规定,利润和亏损由每个合伙人按相等的份额分享和承担。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公司的利润是按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和股份种类分享的。对公司的亏损,股东个人不承担投资额以外的责任。是否正确。 A. 正确 B. 不正确 7 【单选题】(2分) 有限责任公司指不通过发行股票,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建的公司,一般由()共同出资设立,其资本无需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在出让股权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A.1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 B.2人以上50人以下 C.1人以上500人以下 8 【单选题】(2分)

燃烧基础知识试题

理论知识题 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为了便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目前采用两种客观题型,即判断题和选择题。判断题的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用“×”、“√”表示,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选择题,一般采用“四选一”题型,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对正确选项有强烈的干扰性,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以下是要求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独立完成的作业题。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及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的现象。 (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 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 ) 7、火焰的颜色及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及灭火的基本原理。( ) 11、凡是能及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12、凡及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2.醇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3.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 A.闪燃 B.阴燃 C.沸溢 D.喷溅 4.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不包括(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氯气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闪燃 D.阴燃 6.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 )。 A.氧化反应 B.热分解反应 C.链传递 D.链式反应自由基 多项选择题 1.气体燃烧根据在燃烧前可燃气体和氧的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有( )。 A.扩散燃烧 B.集中燃烧 C.预混燃烧

D.闪燃 E.爆炸燃烧 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燃烧的主要燃烧产物是(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碳 E.二氧化硫 3.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明火 D.引火源 E.链式反应自由基 4.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可分为( )。 A.闪燃 B.爆炸 C.自燃 D.点燃 E.着火

(消防培训方案)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技能操作

(消防培训方案)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技能 操作

初级技能操作(四个水系统已标注) 第一章防火巡查 一、每日防火巡查的主要内容 (一)识别火源(七种):1、明火焰2、高温物体3、电火花 (二)识别防火门: (1)材质:1、木质2、钢质3、钢木4、其它 (2)状态:1、常开2、常闭 (3)配件:1、闭门器2、顺序器3、释放器 (三)识别防火卷帘: (1)下降的程序及一步降与两部降的区别; 1、下降的程序: 2、一步降与两部降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安装防火卷帘的地方是否有人员疏散,有人员疏散的地方适合安装两部降,无人员疏散的地方适合安装一部降。 一步降:当防火卷帘的其中一个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地面。 两部降:当防火卷帘的一个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时,防火卷帘下降到1.8米的位置,当另一个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时下降到地面。 (2)两个探测器的类型:一个是感烟探测器,另一个是感温探测器。(3)安装位置是不符合规定:在防火卷帘两边都对应装有两个探测器,一个是感烟探测器,另一个是感温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对面的是感烟

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对面的是感温探测器。 (4)识别防火阀及排烟防火阀: 防火阀:一般安装疏散楼梯、疏散前室的下部,当温度达到70度时就会自动关闭。 排烟防火阀:一般安装在疏散通道的顶部,当温度达到280度时就会自动关闭。 (四)识别安全疏散设施:1、安全出口,2、疏散通道,3、疏散指示标志,4、应急照明灯。 二、定期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应急照明灯自检:1、可按应急照明灯试验按钮,检查在断电情况下是否开启;2、拔掉应急照明灯的插销,检查在断电情况下是否开启。 (二)防火门自检:1、检查防火门的释放器是否灵敏;2、看防火门关闭时,是不按顺序进行关闭的;3、防火门关闭后是否密闭;4、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电动防火门的关闭效果及反馈信号。 1、闭门器:主要是看自然关闭时的灵敏度。 2、顺序器:主要是看关闭时是否按顺序自然关闭。 3、释放器:主要是看断电后能否自然释放防火门。 (三)防火卷帘自检: 手动操作方法:1、是否能找到设在卷帘一侧贮藏箱内的一条圆环式铁索链;2、是否会操作下降和卷起。

王道俊郭文安新版第六章课程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的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及意义 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教学科目,又简称学科,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以学科文化知识为核心,但又不仅包括间接经验,而且包括设计一定的实践—交往活动要求学生获取的直接经验。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从育人的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以及对育人活动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就必须抓好三件事,编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方案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教科书陈述每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开展的活动。 (—)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文件。 教育学研究的课程方案主要是我国的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它是指在国家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课程方案主要由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学科与活动)的名称、开设的顺序与学时(学分)分配以及学年编制等部分所构成。 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能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或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 (三)教科书 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二、课程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发展 商代学校学习的大都是祭祀、军事、乐舞和文学的知识和技能。 周代的学校逐渐形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时期孔子注重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宋以后,提倡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学校主要课程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二)课程理论的发展 斯宾塞于1859年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902年杜威发表的《儿童与课程》是影响深远的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的著作。 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该书被视作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泰勒所提出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 泰勒的课程原理被称为“目标模式”,对课程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学科课程论(传统派):德国赫尔巴特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与(或)发烟的现象。(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她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就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与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与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就是物质燃烧与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与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与称为烟气。( )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月解禁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与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与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时氧化反应,二氧化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燃烧的发生与持续,必须具备必要与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 11、凡就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就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以下就熄灭了。( ) 15、闪点就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电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就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

燃烧学重点知识第二部分

4燃烧理论基础 4.1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1、单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属同一物态。 2、多向反应(异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不属与同一物态。 3、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某物质的量。 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摩尔相对浓度: 质量相对浓度: 4、标准生成焓、反应焓、燃烧焓、显焓、绝对焓(P98-100) 5、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其单位为:kg/(m3s)、 kmol/(m3s)、 分子数/(m3s) ①例: a 、b 、c 、d 为对应于反应物A 、B 和产物C 、D 的化学反应计量系数 ②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 ③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i i mi i i i i i i i i n N V M V N n C X N n C M Y M n ρρ== ===∑∑∑∑∑==aA bB cC dD +→+,,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r r r r d d d d ττττ =-=-==或1111::::::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a d b d c d d d r r r r a b c d ττττ -=-==?=

④化学反应速率的三种表示方法:反应物的消耗速度、生成物的生成速度、r 为反应速度 ⑤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活化能、压力、浓度、可燃混合气的配比、混合气中的惰性成分) 1.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 压力:对于气体燃料,压力升高,体积减少,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与浓度相同。) 3. 温度:温度增加,反应速度近似成指数关系增加,体现在反应速度常数。 ①阿累尼乌斯定律: A —常数,频率因子,由实验确定; R —通用气体常数,8.28kJ/molK ,1.98kcal/molK ; E —活化能,J/mol ,由实验确定 ?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动能有大有小; ? 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有 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这样的分子称为活1111G A B H A B G H dC dC dC dC r a d b d g d h d r ar r br r gr r hr ττττ-=-====-=-==b B a A C kC =r RT E Ae k -=

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技能鉴定考试试卷(5)

试卷(五) 一、单选题(100题,每题0.5分,共50分)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______。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 2、______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______。 A、甲醇 B、氰化氢 C、消化纤维胶片 D、金属锂 4、下列物质中,______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B类火灾。 A、木材 B、沥青 C、钠 D、煤气 5、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__。 A、燃点 B、闪燃 C、着火 D、爆燃 6、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_。 A、≥28℃ B、<60℃ C、≥60℃ D、<28℃ 7、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_____。 A、闪燃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8、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越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越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10、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直接燃烧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11、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_____。 A、14% B、21% C、78% D、87% 12、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

燃烧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燃烧热力学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燃烧物理系 第四章着火(自然与引燃)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燃烧火焰 第六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 第七章气体燃料的喷射与燃烧 第八章固体燃料的燃烧 课程实验 考试说明 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依托大纲,参考教材 70%考卷,30%平时 题型:填空、(判断、)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图解分析 考试时间:6月9日下午或晚上 第一章 1 2 3.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标准状态下(25℃,0.1MPa)。定温——定容或者定温定压;经化合反应生成一个mol的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KJ/mol) 所有元素在标准状态下的标准生成焓均为零。 4.反应焓(**) 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焓差为该反应物的反应焓(KJ)。 5.反应焓的计算(**) 6.燃烧焓(**) 单位质量的燃料(不包括氧化剂)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焓之值(KJ/Kg)。 7.燃料热值(**) 燃料热值有高热值与低热值之分,相差一个燃烧产物中的水的汽化潜热。 8.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 按浓度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分压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体积百分比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 9.反应度λ(**)

表示系统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能有效变为产物的程度 10.Gibbs函数的定义 自由焓,为状态参数。g=h-Ts 11.Helmholtz函数 自由能f 12.焓与生成焓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而自由焓与P、T有关。 ) 13.过量空气系数(**)(?a=m a m ast 燃烧1Kg燃料,实际提供空气量/理论所需空气量。 14.当量比(?=!#@¥%!@) C——实际浓度,Cst——理论浓度 15.浓度(空燃比)(C=#@¥) 一定体积混合气体中的燃料重量/空气重量 16.化学计量浓度 ?a=1时的浓度 17.绝热火焰温度的求解方法,尤其是考虑化学平衡时的计算方法(**)(附图) 首先分别根据平衡常数Kp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的反应度λ和绝热火焰温度T f的关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T f 18.绝热燃烧火焰计算程序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2.燃烧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燃烧的反应机构,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等 3.净反应速度(*)(公式见书本) 消耗速度与生成速度的代数和。 4.反应级数n 一般碳氢燃料n=1.7~2.2≈2 5.Arrhenius定律 A-频率因子(分子间碰撞的频率);E-活化能;T-温度 ? 比反应速度k n=Ae?E RT 6.分子碰撞理论与Arrhenius定律属热爆燃理论 7.热爆燃理论(**) 反应物在一定温度的反应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这种由于反应热量聚集的加速反应乃至燃烧爆炸的理论称为热爆燃理论。 8.热爆燃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

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初级消防员考试练习题

成都新中安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考试 2016 年第四期考试 A 卷 13、________火灾报警控制器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处理各种报警信息,同时还与集中型火 灾报警控制器相连接,向其传递报警信息。姓名: 考号: (A)独立型(B)区域型(C)集中型(D)集中区域兼容型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每题0 .5分,共50分) 14、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中,通过________,输人信息接收和控制输出驱动。驱动 1、消防控制室是建筑内消防设施系统的________中心。 打印机,火警继电器输出、声光警铃输出等。 (A)控制(B)指导(C)维护(D)报警 (A)总线驱动单元(B)显示键盘操作单元 2、消防控制室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独立设置,也可以与消防值班室、保安监控室 (C)通信接口单元(D)输人输出接口单元综合控制室等合用,并保证有专人________小时值班。 15、火灾报警控制器主电电源部分发生故障并发出声、光报警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 (A)8 (B)12 (C)18 (D)24 (A)正常监视状态(B)自检状态 3、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________米。 (C)屏蔽状态(D)主电故障报警状态(A)0.5 (B)1 (C)1.5 (D)2 16、火灾报警控制器操作面板上具有________键,接下此键能检查本机火灾报警功能,可对 4、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后维修距离不宜小于________米。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音响器件、面板上所有指示灯(器)、显示器进行检查。 (A)1 (B)2 (C)3 (D)5 (A)“联动”(B)“自检”(C)“消音”(D)“复位” 5、消防控制室内,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________米。 17、当火灾报警控制器主电源发生故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1 (B)2 (C)3 (D)5 (A)“故障”总指示灯点亮(B)“主电工作”指示灯点亮 6、消防控制室应设有用于________的外线电话。 (C)屏幕上显示主电故障(D)控制器发出故障声(A)设备维护业务联系(B)值班员向领导汇报工作 18、在使用过备电供电后,需要尽快恢复主电供电并给电池充电________小时,以防蓄电池 (C)工作人员互相通话(D)火灾报警 损坏。 7、消防控制室值班期间,每班不应少于________人,值班人员应持有消防控制室操作职业 (A)24 (B)32 (C)40 (D)48 资格证书。19、当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启动命令时,________灯点亮,控制器进行复位操作后,此灯熄灭。 (A)1 (B)2 (C)3 (D)4 (A)反馈(B)启动(C)火警(D)故障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于发出声光警报信号,疏散火灾现场人员的设备是________。 20、《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是消防控制室________用于日常值班时记录火灾报警控制器运行情况及日检查情 (A)火灾探测器(B)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况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