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李嘉图的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练习(2)

2018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李嘉图的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练习(2)

2018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李嘉图的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练习(2)
2018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李嘉图的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练习(2)

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课后练习(2)

1.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目前还面临葡萄原料不足的困难,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去国外抢占优秀的资源成为必然。法国葡萄酒闻名全球已久,拥有丰富的酿造经验、科学合理的储藏形式、先进的管理方式。2011年2月17日,中粮集团斥资收购了法国波尔多雷沃堡酒庄,通过合作,在种植方法、酿造工艺等各个环节都有收获,同时也将国外深厚的葡萄酒文化以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嫁接到了中粮酒业身上,这样的合作模式是具有前瞻性的。

请运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粮集团收购法国葡萄酒庄的必要性。

2.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之间贸易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理财方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这两人的分工需要重新思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

(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

3.试运用《经济学常识》所学的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4.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巨匠之一,下面说法属于其理论贡献的有()

A.首次提出相对工资概念 B.首次提出了国际分工学说

C.首次提出绝对成本理论 D.首次提出重商主义理论

5.下列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②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③与“绝对成本学说”相比,更能解释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国际贸易现象④对任何国家来说,按照这一学说参与国际分工,就一定会获得好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某市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开始更多地考虑“有为”,如出台保护民营经济的法规和政策、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以维护该市商誉、通过总体规划引导民营产业合理布局等。这表明 ( )。

A.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

B.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规范与引导

C.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主要的经济职能

D.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下列观点同属李嘉图和斯密主张的是( )

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②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③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④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和维护公共工程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李嘉图的经济自由论的主要观点是( )

①反对国家干预②主张经济自由③认为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合理配置资源④认为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9. 2012年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11全年CPI上涨幅度为5.1%,远高于年初4%的预定目标。2011年全国多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试点工资与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在李嘉图看来,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产品价格上涨 B.资本家剥削加重

C.名义工资的增长 D.人口的增长

10.李嘉图关于工资和利润关系的观点是( )

①工资上升,利润上升②工资下降,利润下降③工资上升,利润下降④工资下降,利润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答案: (1)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商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各国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由本国生产的商品,换回他国生产的本国需要的商品,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2)中国葡萄酒市场广阔,但葡萄原料不足。法国具有丰富的酿造经验,科学合理的储藏方式,先进的管理经验。因此,中粮集团收购法国葡萄酒庄,不仅可以弥补原材料不足,节约成本,还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解析:本题考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这一理论对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材料中中粮集团收购法国葡萄酒庄的行为正是这一理论在现实中运用的表现。

2.答案:(1)由乙来理财,甲来推销更有效率。因为乙在理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甲在推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2)李嘉图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因此,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解析:第(1)小题是对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有关知识的拓展和运用。甲相对于乙“更”会推销,说明甲在推销上的优势更大,而乙在理财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甲推销、乙理财效率会更高。

第(2)小题要求识记教材内容即可。

3.答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各国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通过贸易从中获得好处。“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吸纳更多的就业。但企业利润很低,易出现贸易摩擦,我国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

4.答案: A

5.答案: A

解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这正是这一学说的局限性,故选A。

6.答案: B

解析:针对问题,国家开始“有为”,这说明,市场调节有弱点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市场是基础;C、D两项与题意无关。

7.答案: A

8.答案: C

9.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解。李嘉图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对农产品需求上升,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工人实际工资下降,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的认识。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的高低决定利润大小。工资上升,利润下降;工资下降,利润上升。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教材分析]: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这一本教材重点章节。第三章内容是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来看,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而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解掌握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为什么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会感到抽象、深奥、枯燥、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案例、计算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一、从案例中得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进一步引入到分工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通过计算证明绝对成本理论 三、总结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进而引出比较成本理论,并计算演示 四、对比“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 五、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教学目的]: 1、重点理解并掌握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2、掌握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分工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难点:运用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计算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教学方法]: 案例法、比较法、发现法、计算演示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案例: 小故事: 在美国东部住着皮尔先生和他的太太,一清早,他们被日本生产的索尼牌闹钟叫醒的。梦中他正在考虑应该买一辆德国生产的车还是购买一辆日本生产的车。在皮尔先生家里,每天的早餐是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高岩峰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30620231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简要说明了比较成本理论的思想和核心,阐述了此理论的优点与不足,说明了其现实意义,然后就其对中国贸易经济的启示给予了一定的说明。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贸易推动;劳动价值论;经济扩张;比较成本理论的批判 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1.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发展的要求。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正在取代工场手工业,各国的经济技术差距拉大,甚至出现先进国家比后进国家处于全面优势的新格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是否仍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1.2“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

提高。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进口该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一系列简单的假定为前提。这些假定主要有: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两国间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壁垒;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完全缺乏流动性;没有税收与运输费用;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完全取决于劳动成本。 在李嘉图看来,在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致力于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他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生产鞋和帽子,其中一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优势,不过在帽子生产上只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5或20%,而在鞋的生产上却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3或33%;那么,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则对双方都有利。 将这种认识推广到国家间的对外贸易,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只要集中生产那些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在各种商品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 理论的异同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异同探析 1、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 (1)理论假设的不同:①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增.在李嘉图那里,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保持不变的,也即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内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正是规模经济使得各国谋求通过扩大特定产品的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而获得成本优势并进而导致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理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传统理论假定市场完全竞争,但现实中情况却并不如此,同时企业倾向于追求规模经济的追求。差异产品的存在时这种追求的结果也是其原因。同时,差异产品的消费也带来消费者福利的增加。这些假定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然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而开展国际贸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2)分析角度的不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多从供给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需求不同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需求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偏好不同,也可以是收入不同。前者认为各国偏好受其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重叠需求理论。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各国的比较优势是固定的,分析是静态的,现代贸易理论则对现实中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在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做出了解释。2、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 (1)理论的发展都是现实的反应。前溯至斯密甚至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发展都是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解释现实和为实践服务。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能够带来财富和福利的增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战以后的现代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解释现实中大量出现的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化。 (2)现代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而不是否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带来相对成本的差异,并带来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带来不同国家在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也即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是因为规模经济导致了成本差异进而带来了比较利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是解释了比较优势在产品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动态转移;重叠需求导致贸易的原因也在于各国规模生产其代表性需求产品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导致的比较优势。 (3)在理论的政策意义上来看,目前所有的贸易理论都倾向于支持贸易自由化。依赖于不同的假设,特别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理论对于现实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之间一定的专业化分工和交换能够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福利可能表现为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消费品种的增加。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②应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③应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④应鼓励企业创新,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需要道德进行规范 ④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的竞争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表2(货币单位:元)。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 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无需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电子支付因 其便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假如这些电子支付能够减 少货币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传导过程合理的 是

①消费增加②利率水平下降③投资增加④国民收入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①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 ②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的法律保障 ③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观念的重要途径 ④社会群众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着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的“去行政化”。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力边界 ②促进社会组织自主自律发展并逐步脱离政府 ③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 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重构社会管理模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该文件提出,到2030年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这说明 ①中国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②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中国主动承担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主体责任

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林君泓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AdainSnuth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1776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他否定重商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

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大卫?李嘉图1816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可以说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属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李嘉图的理论也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即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若去掉这个假设即若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完全一致的话李嘉图则回答不了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己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 1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侧重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作用逐渐下降。2019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 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②应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③应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④应鼓励企业创新,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浏览器存在漏洞,可能泄露用户信息,因此采用弹窗方式予以提醒,被乙公司以诋毁商誉、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法院。2019年12月,市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宣判认定,甲公司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属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负相关法律责任。案例表明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需要道德进行规范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 ④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的竞争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表2(货币单页1 第 位:元)。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无需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电子支付因其便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假如这些电子支付能够减少货币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传导过程合理的是 ①消费增加②利率水平下降③投资增加④国民收入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16.2019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选举或者 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假设世界由A,B两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在分别生产X,Y两种产品,在国际分工发生以前,其要素(劳动)分配、产品产量的情况如下: 国家X产品劳动投入Y产品劳动投入 A国 6 4 B国 1 2 如图所示,分工前,B国劳动生产率明显地高于A国。世界的全部产出为4单位,每一国家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世界的全部劳动支出为13单位,A国为10单位,B国为3单位,劳动分配在X产品上为7单位,分配在Y产品上为6单位。世界的总消费为4单位产品。进行分工后,A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因而A国集中生产Y产品而放弃生产X产品,B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B国两项都优,取最优的X产品),因而B国集中生产X而放弃生产Y产品,情况如下: 国家X产品劳动投入Y产品劳动投入 A国0 10 B国 3 0 由表知分工后, 价值比例分析如下: A国此时生产为10/4(原投4产出1,故现为:10/4出2.5单位),即2.5单位的Y产品,B 国此时生产为3/1,即3单位的X产品。 A国在保持分工前1单位Y产品消费的同时,可以用1.5单位(1单位Y相当6/4单位的X产品即1.5单位的X产品)的Y产品来换取X产品进行消费;B国则在保持分工前1单位X产品消费的同时,可以用2单位的X产品来换取Y产品进行消费; 如果假设交换的比率为1X:1Y,则双方通过交换均可以得到利益,从而世界的消费也得到提高,劳动得到节约(分工前A国国内原要用1.5单位Y产品换一单位的X产品,而通过分工后A国只要拿1单位的Y产品(同国外的B国交换)就可换取X产品)。这就是比较利益所在! 在这里,贸易的基础在于利益的比较:以X产品为Y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A国的4/6小于B 国的2/1(即在A国X产品比Y产品值钱,用工多。);以Y产品为X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A 国的6/4大于B国的1/2(即在B国Y产品比X产品值钱)。这决定了交换的基础,即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而B国的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依照这一优势从事生产和交换,便会存在双方的比较利益,双方的福利水平即全球的福利水平也会因此而得到增加。 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比较成本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区别1: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是新古典主义经济的代表核心人物,二人共同提出了H-O资源禀赋理论。 区别2:理论要素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表明当生产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即只考虑了单一的生产优劣势。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区别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产生机理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生产不同优势产品的能力不同产生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区别4:两种理论的假设条件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a.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b.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c.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d.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e.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f.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g.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h.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i.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j.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k.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2018安徽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9安徽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9安徽高考政治部分的试题及答案解析: 12.B(通过材料对互补品的描述可以看出,汉堡与饮料、 打印机与墨盒是互补品,①③适合题意;汽油与燃气、玉米 与小麦是替代品,②④不适合题意。) 13.B(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养 老金投资范围的调整有利于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收益最大化,B适合题意。) 14.A(价格与供给成同方向变化,国家实施补贴意味着商 品本身的价格没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A适 合题意,B是错误的;C、D是价格的变化,不符合要求。) 16.C(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材料中的规定创新了社区管理形式,有利于推动社区居民自治,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目主旨。) 17.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 家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享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全国人大会是它的常设机构,故B适合题意。) 18.C(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 权利,促进民族沟通和团结,②③适合题意;法院不是自治 地方的自治机关,①是错误的;④说法不符合现实,排除。)

19.A(“华阴老腔”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页 1 第 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是错误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排除④。) 20.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是错误的;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是错误的。) 21.B(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①④适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关键, ②是不科学的;③不适合题目主旨。) 22.C(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①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是错误的;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 23.D(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中的《学习先进经验》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的批判及其启示 院、系:经济系 学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04月

摘要 在经济思想史上,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做了深刻的批判,为德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初级阶段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重温李斯特对李嘉图的批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其次分析了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背景、原因和内容,再次分析了李斯特对李嘉图理论批判的功与过,最后阐述李斯特对“比较成本理论”批判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幼稚工业保护论;贸易自由;贸易保护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history,the Germany economist Liszt do a deep criticism for the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of the UK classical economist David Ricardo in market economy, which provides a theory basis for Germany to market economy formul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conomic policy in the primary stage.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protect its childish industry, he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roductive forces to renew Liszt's economic theory, for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importa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This article except preface and conclusion outsid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tent and its essence of Ricardo’s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Liszt’s critical theory, and reanalyzes the fault and contribution of Liszt’s criticism to Ricardo. Finally, the paper show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iszt’s critic to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Key words:comparative cost theory; Native industrial protection theory ; Trade freedom; Trade protection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摘要:大卫李嘉图作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是他经济思想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点,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已有200多年的时间,在这过去的时间里各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本国工业,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我国自建国以来也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工业。我国也适时根据我们国际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经济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赋予了比较优势理论新的内涵。 关键词:比较优势经济思想经济发展意义 一、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高考全国卷一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 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 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 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 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由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③C②④ D ③④ 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整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2014年,我国废弃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开《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条例确立 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施该条例意在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这两个理论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以及如何对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各自拥有某种技艺的工匠都具备其他工匠所没有的优势,它们都认为互相交换彼此的产品比自己制造更为有利一样”,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也都具备各自为他国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只要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各国就都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在斯密看来,追逐贸易利益是各国参与贸易的根本动因,因为“对外贸易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它们都有两个明显的利益:动员了闲散、剩余、国内没有需求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获得比它们所要求的更大收益”。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制成品生产,剩余的产品,或者是在国内没有需求的产品,的确都必须向外国出口,以换取国内需要的某些产品”。 由此看来,亚当?斯密所以极力主张自由贸易,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自由贸易能够动员社会的闲散资源,增加生产和出口,使社会的各类经济资源都能借对外贸易之功,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得到最佳的充分利用。这样,对外贸易就能够使国内的经济活动更为活跃,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亦随之提高,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比较成本说揭示了人类分工协作的大道理。 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论 中文名比较成本论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包含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包括生产总量将会增加 目录 历史背景 (3) 理论核心 (3) 应用案例 (3) 生产优势 (3) 缺点 (4) 产量增加 (5) 双方互利 (5) 意义评价 (5) 贸易推动 (5) 劳动价值论 (6) 经济扩张 (6)

历史背景 理论核心 应用案例 生产优势

葡萄牙生产每吨酒需要花费劳动时间80天,生产每吨毛呢需要花费劳动时间90天,而英国则分别需要120天和100天。 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上述情况下,英葡两国之间是不会发生贸易的,因为英国两种产品的劳动成本都绝对高于葡萄牙。但是,李嘉图通过分析认为,两国仍能进行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虽然都比英国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但优势的程度并不相同。 葡萄牙的毛呢成本为英国毛呢成本的90%,酒的成本为英国的67%,其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比英国的要低。但相对而言,酒的成本更低,优势更大,所以应该分工生产酒,以酒交换英国的毛呢更为有利。英国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毛呢的劣势较小一些,所以应分工生产毛呢,以毛呢交换葡萄牙的酒更为有利。这种“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思想,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依据这一思想进行国家间的分工和贸易,对各方都有利。 缺点

第三,该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 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量增加 双方互利 意义评价 贸易推动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提要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但是,这会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化解被动局面。 一、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别国较低,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生产的效率提高,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它是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之一。 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所提出的“绝对优势”而提出的。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优势。亚当•斯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归结为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绝对利益说。然而,一国封闭条件下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低的生产成本,在开放条件下,通过产品国际价格的竞争和国内要素价格的竞争其成本却未必绝对低。正是这一逻辑上的错误使得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生的大量双向贸易。 针对亚当•斯密的困境,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其著名的葡萄牙与英国的比较利益例子中,李嘉图用严密的逻辑形式论证了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获得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并且他对落后国家比较优势的存在性的论证也是比较充分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到迪克赛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再到乔赛亚•塔克和杨小凯的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比较优势陷阱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以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各国生产要素的状况对它们能否建立贸易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同样十分重要。发达国家是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具有灵活和有效的特点,但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来建立贸易的优势,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双方都采用同样的机制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在国家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技术驱动阶段的中期或后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资本驱动阶段的初期或中期。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政府的作用,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在整体上取得贸易竞争的优势,也力争在某个产业集中资本或技能,取得局部的贸易竞争的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获利创汇。事实上,我们也就是这样做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研发、营销环节,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压力很大,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也比较缓慢。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