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Word版含答案

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考点展示素养目标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

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

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知识:能够结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等条件,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等特征并会分析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技能:分析西北、青藏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能提出治理措施。

素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因地制宜,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西北地区

[读图思考]

(1)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分析其是否属于同一级阶梯。

(2)影响图中M、N、P三地植被差异的因素,并分析这种植被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3)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

[读图思考]

西北地区矿产及铁路线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A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

(2)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3)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3.农牧业

(1)畜牧业:半干旱地区以草原牧场为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干旱地区以高山牧场为主,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2)灌溉农业

①分布: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②特色农产品: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4.矿产与工业

(1)矿产

地名主要矿产地名主要矿产霍林河煤b白云鄂博铁、稀土石嘴山煤c金昌镍玉门石油和田宝石a克拉玛依石油阿勒泰金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5.基础设施建设

(1)铁路线:①包兰线,②兰新线,③南疆线。

(2)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④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新疆轮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⑤西电东送北通道: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6.主要环境问题:荒漠化。

青藏地区

[读图思考]

(1)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青藏地区的资源类型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1.位置:A横断山以西,昆仑山—B阿尔金山—C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2.自然环境

(1)地形: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

(2)气候: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3)水文:西北属内流区,东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D 长江、E 澜沧江、F 黄河。

(4)植被:以高寒草地为主。 3.高原农牧业

(1)高寒牧业: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2)河谷农业?

???

?分布:甲藏南谷地、乙湟水谷地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 (1)能源

①太阳能丰富:a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②地热能丰富:羊八井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③藏北高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风能、水能丰富。

(2)矿产: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主要矿产有b 察尔汗钾盐、c 锡铁山铅锌矿、d 冷湖石油。

5.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e 铁路是青藏铁路。

1.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山脉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I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

(3)填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河流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4)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

a____________线,b____________线,c____________线,d____________线,e____________线,f____________线,g____________线。

(5)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农业以__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__农业为主。辽阔的草原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地。宁夏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__________和浩瀚沙漠中的绿洲是西北粮棉瓜果之乡。

(6)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故植被也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

答案:(1)阴山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乌鞘岭贺兰山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3)黄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弱水

(4)包兰兰新北疆南疆集通滨洲集二

(5)绿洲灌溉天然牧场畜牧业河套河西走廊

(6)东西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2.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序号代表的邻国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A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_盆地,N__________高原。

(3)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________河流流经处,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光城”⑤是__________,地热发电站⑥是__________。

(5)填出字母代表的矿产及矿产地名称:

Q__________、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2)横断祁连柴达木青藏

(3)G水量大,落差大

(4)拉萨羊八井

(5)钾盐察尔汗石油冷湖

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1.干旱对西北地区的影响

干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以此为基础,自东向西植被、农业生产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西←东

塔里木盆地←贺兰山←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中温带

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400 mm

干湿状况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地面植被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农业生产绿洲农业半干旱草原牧区半干旱农垦区,山地牧场灌溉农业

有利

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

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

条件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

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新疆位于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然而在这片干旱的苍茫辽阔的土地上却点缀着如星星一般的湖泊,其中最耀眼的四大明珠分别是天池(冰碛湖)、博斯腾湖(构造陷落湖)、赛里木湖(构造陷落湖)、喀纳斯湖(冰川堰塞湖)。

(1)湖泊面积变化——湖泊萎缩

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减少。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大,上游大量引水灌溉,补给逐年减少。

(2)湖泊萎缩产生的影响:气候干旱,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017·高考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回答(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解题指导]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砾石颗粒较大,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3)题,据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山地高差大,坡度陡,河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较少,土层浅薄。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众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据图可看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所在地区海拔接近;贺兰山东麓为迎风坡,其南部和北部降水、光照条件相近。

[自主尝试](1)C(2)B(3)B

(2019·郑州高二检测)读我国局部地区某四地年降水量(单位:mm)统计资料图,回答1~2题。

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D.地表植被

2.关于a河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工农业用水较少

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有凌汛现象

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降水东西差异显著与距海远近有关。第2题,黄河进入兰州以下河段后,工农业用水量增多。

答案:1.B 2.B

(高考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回答3~5 题。

3.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B.土壤

C.光照D.水分

4.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5.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

解析:第3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选项正确。第4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第5题,阿拉善高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可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B选项正确。

答案:3.A 4.D 5.B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1.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2.青藏高寒区发展条件及其评价

(1)有利条件:①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且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②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2018·高考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指导]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拉萨位于成都西侧,且两地纬度差异较小,因此拉萨的日出较成都晚;成都纬度高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成都昼长长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拉萨昼长长于成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

度角越大,故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成都;由图中高程可知,拉萨的海拔明显高于成都,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晴天多,日照强。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该板块边界属于消亡边界;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以自西北向东南流的居多;图示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自然景观以高寒草甸为主;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第(3)题,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对外的客货运输对青藏铁路的依赖程度较高,青藏铁路承担的交通运输压力较大,而川藏铁路开通后,可缓解青藏铁路的运输压力;川藏铁路开通后,可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过剩物资的外运,也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短缺物资的输入;图示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可能消除灾害的影响;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加强青藏高原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自主尝试](1)C(2)D(3)B

(2019·怀化一模)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林下珍馐”。生长在海拔2 900~3 800米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我国西藏林芝市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松茸便从黝黑的泥土中破土而出,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下图为林芝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在林芝市山民集中采挖松茸的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好望角的风浪达一年中的高峰

C.天山北坡的牧民驱赶牲畜到山麓地带放牧

D.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最大

2.林芝市出产优质松茸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高山林立、水汽丰沛B.河谷宽广、光照充足

C.地形平坦、日温差大D.气候炎热、降水丰富

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每年的雨季为松茸的生长季节,西藏的林芝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每年的6-9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顺着雅鲁藏布江谷地进入该地,受地形抬升后产生降水,因此山民集中采挖松茸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以下,A错误;好望角位于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浪达一年中的高峰,B正确;天山北坡为山地牧场,夏季牧民驱赶牲畜到山坡地带放牧,C错误;此时北方处于雨季,降水较多,水源较为充足,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较小,D错误。第2题,从气候和地形条件分析,该地高山林立,水汽丰沛,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A正确;由材料分析可知,松茸多生长在海拔2 900~3 800米的山林间,并非河谷,B错误;该地以山地为主,日温差较大,C错误;该地高山林立,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D错误。

答案:1.B 2.A

(高考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回答3~4题。

3.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B.北冰洋

C.太平洋D.印度洋

4.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解析: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青海省东南边缘”,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第4题,明确柴达木盆地的分布位置是答好本题的关键。此题注意审题“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Ⅱ,而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年均温较高。

答案:3.D 4.C

[学生用书P185(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9·银川质检)读1953—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1953—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北半壁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

B.东南半壁人口大量迁向西北半壁

C.实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优待政策

D.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2.中西部地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其可行性最好的路径是()

A.大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

B.鼓励粗放游牧业逐步向城郊乳畜业转变

C.重点发展与资源开采相衔接的深加工业

D.发展面向农民且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西北半壁人口比重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待的计划生育政策。第2题,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其可行性最好的路径是发展面向农民且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

答案:1.C 2.D

读内蒙古某地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1950-2005年该地区()

A.开垦荒地,耕地总面积最大

B.退耕还草,草地面积总体增加

C.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

D.发展放牧业,未利用地先减后增

4.该地区草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农业熟制发生变化D.风沙天气增多

解析:第3题,图中表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变化面积,而不是总面积,因此只能确定1950-2005年间耕地总面积增大,但并不一定最大,故A项错误;在1950-2005年间,该地区草地总面积在减少,后期有所增加但并不是大面积增加,故B 项错误;在1950-2005年间,该地区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说明城市在扩展,故C项正确;该地区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故D项错误。第4题,内蒙古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草地在1950-1980年面积大幅度减少,而在1980-2005年间面积有所增加,该地草地先减少后增加,说明该地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故A项正确;该地生态环境趋于好转,生物多样性会增加,故B项错误;农业熟制主要由热量条件决定,因此草地的变化不会影响熟制,故C项错误;该地草地增加,生态环境趋于好转,风沙天气会减少,故D项错误。

答案:3.C 4.A

(高考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

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5~6题。

5.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6.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缩小,芦苇大量死亡,会导致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第6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答案:5.C 6.B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A.日喀则地区、拉萨市B.林芝地区、山南地区

C.阿里地区、拉萨市D.那曲地区、昌都地区

8.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A.沿平原分布、水源B.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

C.沿山麓分布、交通D.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

解析:第7题,已知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对比各区的面积,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小;拉萨市的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但地区面积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大。第8题,图示地区为我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图中城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

件较好,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7.C8.B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10.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此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故气温日较差大;又因是较低纬度的高原,故气温年较差小。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A正确;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B错;该地区地势高,冬季寒潮不易影响到此地,C错;该地冰川广布,D错。

答案:9.D10.A

(2019·石家庄模拟)喀什市是我国的边陲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约为34∶30∶36。2010年,上海开展喀什扶贫援建工作,如今取得丰硕成果。下图示意喀什市位置。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海开展喀什扶贫援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两地距离遥远,沟通联系不便

B.产业结构差异大,可直接转移的产业少

C.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恶劣

D.资金投入不足,难以进行产业改造升级

12.上海开展喀什扶贫援建选择的主要方向是()

A.推进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

B.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

C.发展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D.建设先进的加工制造业体系

解析:第11题,从喀什市的产业结构比重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说明工业基础较差,劳动力素质较低。而上海产业转出的主要为第二产业,喀什缺少熟练工人,二者产业结构差异大,可直接转移的产业少,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喀什交通较为便利,且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沟通联系限制较少,A项错;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恶劣是喀什本身存在的问题,不是援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C项错;资金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援建和资金支持加以解决,D项错。第12题,针对喀什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因此扶贫援建工作应立足当地实际,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而金融、先进加工制造业等在当地很难发展,当地缺少水源,故不宜发展林业。

答案:11.B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9·广东执信中学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的上游,流域常年低温,高山区降水丰富,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多以局地降水为主,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90 mm(海拔4 200 m)。流域内冰川广布,植被稀疏,裸土、裸岩、砾石地表占地面积较大,植被较为丰富的区域大部分集中在河流两侧的河漫滩与河流阶地上,这些地区主要分布

高寒草甸类植被。下图为老虎沟流域图。

材料二老虎沟流域面积为36.2 km2,老虎沟12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型冰川,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明显。下表是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年变化率。

年份面积/km2面积变化/km2面积年变化率/%

1957 54.320 ——

1994 52.949 -1.371 -0.066

1999 50.758 -2.191 -0.672

2006 48.972 -1.786 -0.411

2009 48.024 -0.948 -0.436

(2)根据材料二,请分析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变化的特点和可能原因。(10分)

(3)请分析老虎沟流域的冰川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4分)

解析:(1)本题主要从冰川的形成条件(低温、降水丰富、积雪区域广)来分析,由材料可知,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的上游,流域常年低温,高山区降水丰富,低温和降水有利于冰川积雪的形成和累积,流域内沟谷面积大,给冰雪提供了充分的发育空间。

(2)冰川总面积变化的特点要从总体变化、具体变化(分时间段描述)两方面阐述,原因主要与全球气候(气温、降水)变化有关。读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年变化表可知,冰川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1957-1994年历经37年,冰川面积减少了1.371 km2,1994-2009年历经15年,冰川减少了约5 km2,说明前一阶段冰川面积变化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面积变化相对较大,结合表中面积年变化率,可知1999年以后冰川面积减小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结合冰川面积变化的时间差异推理气候变化即可。(3)从表上看,冰川呈减少趋势,短期内补给了河流,使其径流量变大,但冰川形成的时间较长,长远来看河流补给源会越来越少。

答案:(1)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中纬度地区)4 000 m以上地区(高海拔地区),气温低,利于永久性积雪、冰川的形成;受西风带环流影响,地形抬升,该流域高山区降水丰富,且固态降水较多,累积大量冰雪资源;流域面积大且地势平缓,积雪区域面积大且较稳定,因此流域内冰川广布。

(2)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957-1994年间变化较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较大。其中,1994-1999年间变化最大,1999年以后冰川面积减小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冰川总面积总体减小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由于流域冰川总面积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短期内河流径流量受冰川融水的补给,流量大增;但冰川长期消融会导致河流的补给来源减少,径流量减小甚至会断流,进而影响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14.(2019·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枸杞多生长于碱性土和沙质壤土,其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由于耐干旱,可生长在沙地,可作为水土保持的灌木。枸杞可在-25 ℃越冬无冻害。当光照充足时,枸杞枝条生长健壮,花果多,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诺木洪农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边缘,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培育种植枸杞,到八九十年代达到了一定规模。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农业大学化验分析,其药用有效成分超过了国内所有同类药材。

近年来,青海诺木洪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强化枸杞基地建设,加快“红色产业”的发展步伐,已成为青海枸杞生产的龙头企业,也使诺木洪成为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

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

材料三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及枸杞示意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柴达木盆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4分)

(2)试分析诺木洪地区利于枸杞种植的自然条件。(5分)

(3)简要分析诺木洪地区枸杞产业集聚的原因。(7分)

(4)青海省要实现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的发展措施有哪些?(4分)

解析:(1)根据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对地处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描述。(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分析诺木洪地区利于枸杞生长的自然条件。(3)诺木洪地区因枸杞品质好、产量大、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并有较便利的交通运输等条件,形成了产业集聚。(4)抓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即可分析今后的发展措施。

答案:(1)海拔高;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差大;风力强劲;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河流多内流河且水量小,季节变化大。

(2)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条件好;沙质壤土,适宜枸杞生长。

(3)土地辽阔,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投入成本少;有一定种植历史,有较丰富的培育经验和技术;自然条件利于品质优良的枸杞生长,且价格便宜、产量高,利于加工企业原料收购;对外交通运输较方便;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力度大。

(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枸杞优良品种;进一步做好系列产品综合深加工;树立品牌效应;多渠道销售;合理规划,规范经营生产加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高中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

西北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主要湖泊:罗布泊 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

中国区域地理 西北地区学案

中国分区地理——西北地区学案 编者:李红艳审核:张丽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 1、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3、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自主学习】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6°N--50°N (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3)相邻位置: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2.范围:读《区域地理》P125图3-2-38,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行政范围: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包括高原、 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新疆地形“”,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吐鲁番盆地 中的湖海拔--155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D 山脉, E 山脉, F 山脉, G 山脉, H 山脉, I 平原, J 平原, 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地区,气温日、年较差,日照强,多大风,降水稀少,自向递减。 读《区域地理》P125图3-2-39,填写下面表格;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之青藏地区 一、考纲透析 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 2.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农牧业生产特点。描述该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影响种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4.能源和矿产资源。了解青藏地区能源的开发及矿产资源的分布。分析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丰富的原因。 5.分析青藏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及意义。 6.主要城市。分析青藏地区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7.了解青藏地区要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二、体验高考 (2012 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 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 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4.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5.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三、自建基础 1.填注 (1)重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巴颜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21西北地区学案

21西北地区学案

学案21 西北地区 位置与范围 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2°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3)相邻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 2、范围: (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 )行政界线: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分 (3)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新疆地 形“”,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I 平原,J 平原,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远离水汽难以到达;环绕面积广大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毫米毫米以下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和(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 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 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3 (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和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试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同步练习(4)及答案(练习内容:青藏地区)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同步练习(4) 练习内容:青藏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a】1.这段纬线主要穿过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a】2.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A. 沙漠和戈壁广布问题 B. 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C. 冻土和缺氧问题 D. 占用耕地问题【a】3.该地形区粮食作物品质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 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右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4~5题。 【b】4.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的是()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b】5.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 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 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 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 读图,回答6~7题。 【c】6.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

A.a处与b处经度相同 B.a处与b处海拔相同 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 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 【b】7.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 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 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8~10题。 【a】8.①②所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a】9.②所在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水能、天然气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太阳能、水能 【b】10.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尼泊尔一直是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修建,增强了西藏与尼泊尔的联系。拉日铁路东起青藏铁路的终点拉萨,沿拉萨河南下,经堆龙德庆、曲水,顺雅鲁藏布江而上,穿越长度近90千米的峡谷区,经尼木、仁布抵达日喀则。拉日铁路全长253千米,其中桥隧总长115千米,占线路总长的 45. 7%。读图回答11~12题。 【b】11.下列有关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了西藏西南部地区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 B.为西藏西南地区的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相对减少了青藏铁路的压力,增强了其辐射作用 D.加快沿线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b】12.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建设,将使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提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西藏与内地及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B.西藏成为大西南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C.以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D.西藏与南亚、中亚国家接壤的地缘优势显现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3~14题。 【c】13.图示区域() A.最大温差为24℃ B.最大相对高度为5 000米 C.河流由温度较低向较高的地方流动 D.随纬度增加海拔逐渐升高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8章《西北地区》复习学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 【考点扫描】(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征。 2、能在图上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形成原因。 4、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资源的开发的意义。 【自主复习】(独立自主,快乐收获)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级阶梯,大体位于___________以西、长城和昆仑上----阿尔金山以北,,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东部主要是_________,西部________和_________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是_______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该区域河流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其主要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的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 4、西北地区的灌溉水源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西北地区有“塞北江南”之称的两大平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西北地区常年气候干旱,有一种古老的灌溉工程——______________。 6、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______________,周围又有__________环抱,来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不易到达,气候_________,降水_________,称为我国____________的地区。 【合作复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 探究1:思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征以及原因。 探究2: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景观)特征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 探究3: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以及经过的地形区等。 发源地途径地形区途径省区目的地 西气东 输工程 一线 二线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 1、左图是新疆地形分布图,右图是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学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 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 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 生:想 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 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

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 位置? 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师:组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看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 二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地形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有一生补充说:还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定稿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 D.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Y 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 4.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回答5-6题。

5.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6.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9.(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D A.蒸发强烈 B.降水充足 C.土壤肥沃 D.冰川广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12.(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

(完整版)的西北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中国的西北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4、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与难点】 1、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3、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地理原理】 1、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现 3、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课时安排:1-2 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气候: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2)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3)天ft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2、水文:该地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湖泊多属于内流河。内流河水文 特征有哪些?

3、植被:一-荒漠草原为主 (1)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2)为什么天ft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 4、(1)新疆的ft地牧场冬夏季方面的场所在哪? (2)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5、近年来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种植园地表上都铺 满了砾石(上图),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砾石 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 6、坎儿井(右图),普遍于中国新 疆吐鲁番地区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 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 大工程。据图并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 征,请思考坎儿井对输送灌溉水源有什 么作用?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高中地理-西北地区学案

章丘一中地理学案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 设计人:审核:高二地理组时间: 2015-12-16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及河流; 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3.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4.分析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学会区域特征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识图填图】 1.在图中的纬线上填注北纬40°、45°;经线上填注东经80°、90°、100°、110°、120°; 2.山脉:;;;; ;;;。 地形区:;;;; ;。 河流:①;②;③;④;⑤。 铁路线:;;; ; 【探究思考】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分析本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2.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及原因?

3. b湖为咸水湖,近年来该湖逐渐萎缩。试分析该湖萎缩的主要原因及该湖萎 缩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4.问题:修建坎儿井有哪些好处? 5、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是 ; 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 二、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1.西北地区主要农业类型?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区及灌溉水源? 2.宁夏平原枸杞、瓜果品质优良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评价新疆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4.西北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 三、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其中问题最为突出。 1、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形成的原因,说明我国荒漠化之路的主要措施 2、沙尘暴: 发生时间:冬春季节,尤其是季 形成原因: 1.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②水文:河流稀少而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③地貌:沙漠广布,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④植被:覆盖率低,东西差异显著。

中国地理 青藏地区 习题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习题 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3题。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a B.b C.c D.d 2.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天山多沙尘天气B.该山地降水大于北坡 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D.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 3.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处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21西北地区学案

学案21 西北地区 位置与范围 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2°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3)相邻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 2、范围: (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行政界线:大致包括 、、北部和大部分 (3)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一、自然地理特征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新疆地形 “”,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 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 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I 平原,J 平原,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远离水汽难以到达;环绕面积广大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毫米毫米以下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和(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 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 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3、河湖特征 (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和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5、资源状况

推荐高中地理区域地理31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三十一) 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完成1~2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解析:考查区域降水的影响因素。我国夏季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故D项正确。 答案:D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解析:考查区域地形的判定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由题干材料可知,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Ⅱ温度区温度较高;Ⅰ和Ⅲ温度区受地形影响,温度都较Ⅱ温度区低,故选择C项。 答案:C 读下图,回答3~4题。 3.城市N以西的铁路名称是( ) 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解析:M是湟水谷地,N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该市是兰青(兰州到西宁)铁路和青藏铁路北段(西宁到格尔木段)交会处,以西是青藏铁路,以东是兰青铁路。 答案:A

4.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解析:M河谷地(湟水谷地)三面环山,海拔2 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上,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本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生产的一大要素;另外由于地处河流谷地,三面环山,不利于扩大农业规模和实行机械化作业。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 答案:D 读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位于(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为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 答案:D 6.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处种水稻 B.乙处建农牧加工厂 C.丙处种植咖啡 D.丁处栽种棉花 解析:青藏高原的热量条件不适合种植水稻、咖啡和棉花,所以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7.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三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 ) ①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分析西部地区内流河水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的原因要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蒸发旺盛,其中主导因素是人为原因。 答案:A 读某地简图,完成8~9题。 8.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 国的______部,包括_______自治 区、_____ 省和_____省的西 部。 2.填出图中的长江,黄河,雅鲁藏 布江,青海湖。 3.填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 4.标注西宁和拉萨 5.标注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 地,湟水谷地。 6.读地图册 P161,说出1月和7月青藏高原的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有何特点。 7.读地图册P162,说出青藏地区 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去青藏地区旅行必备: 1.携带物品必须轻便,实用 2.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 3.带上羽绒服或者厚衣服 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背景。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第一组:(当地居民组) 1.说说青藏铁路起止点和经过地理事物。 2.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难题有哪些?(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 征来说) 3.青藏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当地导游, (结合地理知识)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青藏线进过地区的特点。格尔木(柴达木盆地 )五道梁沱沱河(三江源)可可西里 羊八井纳木错拉萨第三组:(游客组)1. 到了青藏高原发现这里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不高,为什么?2. 当地居民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小麦,而且籽粒饱满,单产很高,为什么?3.为什么西藏东南部一些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盛,被誉为“西藏的江南”?第三组:(专家组)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1.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为实现三江源及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第四部分:当堂训练 30°N 40°N 80°E 100°E 1.位置、范围 相对位置90°E A B C

中国地理全套学案

中国地理 1、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云南、两广和台湾。 面积最大、邻国最多、之最西的省份:。跨经度最广,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 跨纬度最广,全部位于热带的省份:。人口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邻省最多的省份:、(8个) 黄河:青甘川宁内蒙古,还有晋陕豫和鲁,黄河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要注意。 长江:青川藏云还有渝,鄂湘赣皖苏和沪,长江流经11省区,注入东海水运忙。 珠江:云贵桂粤是珠江,穿越回归不要忘。水运仅次于长江,注入南海正中央。 2、地形特征的描述: 4、中国地形的典型特征:①② 6 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7、沿海大陆架资源丰富,尤其是资源。 8、中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有什么影响? 有利:① ② 不利: 9、地势高低,呈状分布,有什么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 ① ② ③ 10、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典型例子。 11、中国主要山脉走向。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12、主要地形区的典型特征 ?主要高原 青藏高原:①地势高,平均海拔(世界屋脊之称),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②面积大,占全国 ③高原上多,但较小。(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内蒙古高原:①平均海拔,地势,山脉,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②中国第二大高原 ③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湿地貌典型。(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黄土高原:①平均海拔,世界黄土分布最广 ②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③少,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严重。 云贵高原:①海拔,地势西高东低。 ②地表,有许多“坝子”。(即高原上的山间小盆地,地形平坦,是主要的耕作农业区,形成高原上典型的“坝子农业”) ③广布,作用强烈,地貌发育典型。(云贵高原上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 ?主要盆地 塔里木盆地:①我国面积最大盆地 ②地势,周围高山环抱,内部平坦,、戈壁广布,边缘有。 ③风积地貌典型,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最大的内流河。 准噶尔盆地:①面积第大盆地 ②地势,西北山间,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 ③多地貌。

高二复习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高二复习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问题导学,探究发现” 【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学情分析】:文科班女生多,学习习惯死记硬背,时间长会产生厌倦,效率低。高考要求重点分析归纳地理成因。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法、纲要归纳法、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青藏区域高寒环境对气候、人口分布、农业和牧业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2、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学习难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可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方法,纲要归纳出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能理解记忆;通过问题导学、案例分析与及讲练结合等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一、自主学习:读青藏地区图,看谁能在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下面要求的内容。 1、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位于以西、以北、 、和以南。 经纬度定位:标出图中的经纬度。 2、范围:包括自治区、省省西部 3、读青藏地区图,按要求回答 山脉: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河流、湖泊:A B C D E F 谷地:甲乙盆地:丙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 科目:地理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 课时:2 序号:10 学习目标: 1. 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及河流; 2. 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3. 培养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4. 学会区域特征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环境问题 学法指导: 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 2.通过读我国西北地区等降水量等图文资料,掌握读图技巧,总结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3.借助相关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预习卡片】 (参考《区域地理》124-128页和地图册) 1.描绘西北地区的界限 2.在图中的纬线上填注北纬40°、45°;经线上填注东经80°、90°、100°、110°、120°; 3.在图中填出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三山夹 两盆”之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4.在图中填上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祁连山-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 漠、腾格里沙漠 5.在图上找出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弱水) 6.参考地图册,找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所处温度带和干湿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图一

地区; 【教学过程】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合作探究一: 1. 读“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读图分析,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到敦煌,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2)图中A 处降水量较 (多、少),试分析其原因。 2.读“中国部分地区一月份等温线”与“中国部分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完成: (1)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地气温的什么特点? (2)结合图二降水分布图,说出该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