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高考物理复习--串并联及混联电路(内容分析)

2011高考物理复习--串并联及混联电路(内容分析)

2011高考物理复习--串并联及混联电路(内容分析)
2011高考物理复习--串并联及混联电路(内容分析)

2011高考物理复习--串并联及混联电路(内容分析) 知识目标

一、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电流相同.I=I 1=I 2=I 3=……

②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U=U 1+U 2+U 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即R=R 1+R 2+…+R n ④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

1212n n U U U I R R R === ⑤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2

1212n n

P P P I R R R === 二、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U=U 1=U 2=U 3……

②并联电路子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I 1+I 2+I 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R 1=11R +21R +…+n R 1,当并联电路是由n 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而成时,总电阻R 总= ;当并联电路只有两个支路时,则总电阻为R 总=

④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踉它的阻值成反比,即I 1R 1=I 2R 2=…=I n R n = U .

⑤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即P 1R 1=P 2R 2=…=P n R n =U 2.

【例1】如图所示,P 为一块均匀的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

式接在电极A 、B 之间,测出电阻为R ,然后再将它按图乙方式接在C 、D

之间,这时P 的电阻为( )

A. R ;

B. R/2 ;

C. R/4;

D. 4R

简析:将半圆形合金片从中间(图中虚线所示)割开,分成完全相同的两块,设每块电阻力R 0,则图中甲连接方式相当于两个电阻并联,图乙连接相当于两个电阻串联.

R AB =R 0/2=R R CD =2R 0=4R 答案:D

点评:巧妙选取相同的电阻,运用电阻的串并联特点来分析是解决此题

的特点.

【例2】如图中三个R 1、R 2、R 3,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则通过三个

电阻的电流强度之比和两个电流表读数之比各为多少?

解析:原图可变换成附图所示电路,三个电阻组成并联电路.流过三个

电阻电流强度之比I 1:I 2:I 3=1/ R 1:1/ R 2:1/ R 3=R 2R 3:R 1R 3:R 1R 2

电流表A 1和A 2的读数之比I 1/:I 2/=(I 2+ I 3):(I 1+ I 2)=R 1(R 2+R 3):

R 3(R 1+R 2)

答案:I 1:I 2:I 3=1/ R 1:1/ R 2:1/ R 3,I 1/:I 2/=R 1(R 2+R 3):R 3(R 1+

R 2)

【例3】图中电源电压U =5 V ,内阻不计,V 1、V 2、V 3、三个电压表的内电阻相同,其中V 1、V 2的读数分别为3V 、2V ,试求电压表V 3的读数.

简析:V 1表的读数大于V 2表的读数,V 1表通过的电流I 1大于V 2表通过的电流I 2, 并且等于V 2表和V 3表通过的电流之和,

即I 1=I 2十I 3, 三个电压表的内阻相同,设为R V ,则

I 1R V = I 2 R V 十I 3 R V

得:V 1=V 2+V 3

V 3=V 1—V 2=3V —2V=1V

点评:电压表的示数为本身的电压值,此题是把三个电压表当成三个相同的电阻来讨论的.

【例4】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10 Ω、20Ω、30Ω,现在它们分别按不同方式连接后加上相同的直流电压,问:

(1)在总电路上可能获得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之比为多少?

(2)对20Ω电阻来说,在各种可能连接方式中能使它获得最大功率的,有哪些连接方式?获得最小功率的有哪些连接方式?(只要求画电路图表示)

解析:如图所示(1)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三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电流最大;三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

并R 1= 101+201+30

1,R 并=60/11Ω R 串=10+20+30,R 串=60

Ω,I 最大/I 最小=R 串/R 并=11

(2)使20 Ω电阻获得最大功率的连接方式有:a 、b ,获得最小功率的连接方式是C 。 答案:(1)11;(2)20 Ω电阻获得最大功率的是 a 、b ,最小功率的是C .

【例5】如图所示,A 、B 两点间的电压为U ,C 1= nC 2,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A .U 1=U/(n +1),U 2=nU/(n +1);

B .U 1=U/2,U 2=U/2;

C .U 1=nU/(n +1),U 2=U/(n +1);

D .无法判断两电压表的示

解析:电压表串联接在电压U 上,所示两只相同的电压表的分压作用相同,

它们的示数相同,均为U /2.而两电容器是分别与两电压表并联,两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分别与两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是B 选项正确.

[点评]两电容器是串联接在电路上,若是认为两电压表是测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这就犯了定势思维的错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用电压表来测量,只能用静电计测量,不要把电压表看成是测电压的,而应把两电压表看成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接在电源上,而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在电路中总是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在阻容电路中,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总是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例6】图中的 A 为理想电流表,V 1和V 2为理想电压表,R 1为定值电

阻,R 2为可变电阻,电池E 内阻不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R 2不变时,V 2读数与A 读数之比等于R 1

B .R 2不变时,V 1读数与A 读数之比等于R 1

C .R 2改变一定量时,V 2读数的变化量与V 1读数变化量之和一定为零

D .R 2改变一定量时,V 2读数的变化量与V 1读数变化量之和不一定为零

解析:根据电路的连接形式可知:任意一个电压表的读数与电流表的读数之比均等于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所以B 选项正确;电池的内阻不计,说明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则两电压表之和不变,而当R 2变化时,则两电压表的变化和一定为零(一个增加,一个减小),C 选项正确.

点评:本题为高考试题,考查的是对电路连接形式的认识,两电压表分两电阻并联,当一个电阻变化时,它的分压作用变化,导致另一个电阻的分用也发生了变化.

规律方法

1、电路结构分析

电路的基本结构是串联和并联,分析混联电路常用的方法是:

节点法:把电势相等的点,看做同一点.

回路法:按电流的路径找出几条回路,再根据串联关系画出等效电路图,从而明确其电路结构

其普遍规律是:

⑴凡用导线直接连接的各点的电势必相等(包括用不计电阻的电流表连接的点)。 ⑵在外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⑶凡接在同样两个等势点上的电器为并联关系。

⑷不加声明的情况下,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

【例7】图中所示电路由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 1=12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 、B 之间总电阻为4Ω。今将R 1换成6Ω的电阻,则A 、B 间的总电阻变为 Ω。

解析:利用等效代换的办法处理:即将除去R 1之后的7个不同的电阻对A 、B 两点间的等效阻值设为R ,则总的对A 、B 间的等效电阻值就为R 1与R 之并联等效值,由并联电路规律有121+R 1=41,6

1+R 1=AB R 1,联立求得R AB =3Ω。

【例8】电饭锅是一种可以自动煮饭并自动保温,又不会把饭烧焦的家用电器。如图,它的电路由控制部分AB 和工作部分BC 组成。K 1是限温开关,手动闭合,当温度达到103℃时自动断开,不能自动闭合.K 2是自动开关,当温度超过800C 时自动断

开,温度低于700C 时自动闭合。R 2是限流电阻,阻值2140 Ω, R

1是工作电阻,阻值60Ω.锅中放好适量的米和水,插上电源

(220'V ,50 Hz ),手动闭合K 1后,电饭锅就能自动煮好米饭并保温。

(1)简述手动闭合K 1后,电饭锅加热、保温过程的工作原理。(2)

加热过程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P 1是多大?K 1,K 2都断开时电饭锅消

耗的电功率P 2是多大?(3)若插上电源后没有手动闭合K 1,能煮熟饭吗?为什么?

解析:(1)插上电源,手动闭合K 1后由于室温肯定低于700C 所以当时K 2也是闭合的,红灯亮,

所以R 2被短路,只有R 1工作,功率P 1较大,使米和水被加热,当温度升到800C 时K 2断开。

但K 1仍闭合,R 2仍被短路,功率仍为P 1,所以温度继续升高,把水烧开,这时温度将保持在1000C 直到水分蒸发完毕,温度继续升高到1030C 时K 1断开且不再自动闭合,这时饭已煮好,R 1,R 2串联,黄灯亮,热功率P 2较小,电饭锅发出的电热小于它向外释放的热,温度开始

降低,当温度降低到700C 时,K 2自动闭合,功率又变为P 1,使饭的温度升高,到800C 时K 2

自动断开,温度又开始降低……如此使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直到关闭电源。

(2)加热过程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P 1=U 2/R 1=807W;K 1, K 2都断开时,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P 2=U

2/(R 1+R 2)=22 W.

(3)若K 1未闭合,开始K 2总是闭合的,R 2被短路,功率为P 1,当温度上升到800C 时,K 2自动

断开,功率降为P 2,温度降低到700C,K 2自动闭合……温度只能在700C ~800C 变化,不能把水

烧开,不能煮熟饭.

【例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A 、B 、C 分别表示理想电流表或电压表,它们的示数以安或伏为单位.当电键S 闭合后,A 、B 、C 三表示数分别为1、2、3时,灯L 1、L 2正好均正常发光.已知灯L 1、L 2的额定功率之比为3∶1,则可判断

A.A 、B 、C 均为电流表

B.A 、B 、C 均为电压表

C.B 为电流表,A 、C 为电压表

D.B 为电压表,A 、C 为电流表

解答:若三个表均为电流表,则电路出现短路,灯不可能正常发光,故选项A 错;若三个表均为电压表,则电路出现断路,灯亦不能正常发光,故选项B 错;若B 为电流表,A 和C 为

K 1 红 R 1

电压表,则两灯串联,A 表测L 1的电压,C 表测L 2的电压,即为3121===C A C A U U IU IU P P ≠13,故选项C 错;

若B 为电压表,A 和C 为电流表,则两灯并联,A 表测L 2的电流,C 表

测L 1的电流,故有

1

321===A C A C I I U I U I P P ,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 2、电表的改装

(1)灵敏电流表(也叫灵敏电流计):符号为 ,用来测量微弱电流,电压的有无和方向.其主要参数有三个:①内阻R g .②满偏电流I g :即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也叫灵敏电流表的电流量程.③满偏电压U g :灵敏电流表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表两端的电压.以上三个参数的关系U g = I g R g .其中I g 和U g 均很小,所以只能用来测量微弱的电流或电压.

(2)电流表:符号 ,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是用灵敏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改装而成.如图所示为电流表的内部电路图,设电流表量程为I,扩大量程的倍数n=I/I g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得:I g ·R g =(I -I g )R,1g g

g g I R R R I I n ==--

内阻g g A g RR R r R R n ==+,由这两式子可知,电流表量程越大,R g 越小,其内阻也越小.

(3)电压表:符号 ,用来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电压表是用灵敏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改装而成,如图所示是电压表内部电路图.设电压表的量程为U ,扩大量程的倍数为n=U/U g ,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得:

U=U g +I g R, I g =U g /R g , ()11g g g U R R n R U ??=-=- ???

电压表内阻V g g r R R nR =+=,由这两个式子可知,电压表量程越大,分压电阻就越大,其内

阻也越大.

(4)半值分流法(也叫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其原理是:

当S 1闭合、S 2打开时:E R r I g g =+)(1

当S 2再闭合时:E U U R G =+2,E R R r I I r I g g g g g =??++?12

)221(21 联立以上两式,消去E 可得:211122R R r R r R I g g g ?

++=+ 得:2

121R R R R r g -= 可见:当R 1>>R 2时, 有:2R r g = (5)非理想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不能忽略,解题时应把它们看作是能显示出本身电压或电流

的电阻器.

①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实际上是被测电路与电压表并联后两端的电压,由于电压表内阻不可能无限大,因此测得的电压总比被测电路两端的实际电压小,表的内阻越大,表的示数越接近于实际电压值.

②用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实质上是被测量的支路(或干路)串联一个电阻(即电流表内阻)后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内阻越小,表的示数越接近于真实值.

【例10】电流一电压两用电表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图中S 是双刀双掷开关,a, b,c 、d,e 、f 为接线柱.双刀双掷开关的触刀掷向a,b,e 与a 接通,f 与b 接通;掷向c, d, e 与c 接通,f 与d 接通.电流表G 的量程是0. 001 A,内阻是100Ω,电阻R 1的阻值为9900Ω, R 2的阻值是1.0l Ω,

(1)触刀掷向a,b 时,此两用表是什么表?量程是多大?

(2)触刀掷向c, d 时,此两用表是什么表?量程是多大?

分析:用 改装成电流表时需要并联一个电阻, 改装成电压表时需要串联一个电阻,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判断出是什么表,并算出其量程.

解析:(1)触刀掷向ab 时,R 1与 串联,是电压表,其量程为U=I g (R 1+R g )=0.001×(100+9900)=10V.

(2)触刀掷向cd 时,R 2与 并联,是电流表,其量程为()

21000.0010.0010.11.01g g g I R I I A R ?=+=+= 【例1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表头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伏特表。安培表A 1的量程大于A 2的量程,伏特表V 1的量程大于V 2的量程,把它们按图接入电路,则

安培表A 1的读数 安培表A 2的读数;

安培表A 1的偏转角 安培表A 2的偏转角;

伏特表V 1的读数 伏特表V 2的读数;

伏特表V 1的偏转角 伏特表V 2的偏转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两电流表并联,两表头两端的电压相同,流过的电流相同,故偏角相同,但因A 1的量程大,故A 1的示数大于A 2的示数. 当把V 1和V 2串联使用时,组成电压表的电流表和分压电阻都是串联关系,通过完全相同的两只电流表的电流强度也相等,指针偏转角度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分配在V 1和V 2两端电压,即V 1和V 2读数之比等于两只电压表的内阻之比. 伏特表V 1的量程大,所以读数大。

【例12】将两个相同的表头,分别改装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一个同学在做实验时误将这两个表串联起来,则

A.两表指针都不偏转

B.两表指针偏角相同

C.电流表指针有偏转,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D.电压表指针有偏转,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解答:把完全相同的表头,分别改制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串联接入

电路中时,电流表中均有电流通过,两表指针都偏转,只是电压表中的电流

表处在干路中通过的电流大,偏转角也大.

【例1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保持一定,现用两个不同的电压表先后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Ⅰ的读数是U 1,电压表Ⅱ的读数是U 2,已知电压表的内阻依次是R 1、R 2,且R 1>R 2,那么由于两电压表内阻不同,将是

A.U 1一定小于U 2

B.U 1一定大于U 2

C.若将两个电压表同时并接在电源的两极时,读数一定不同

D.若将两个电压表串联后接在电源的两极时,两电压表读数之和一定大于U1

解答:因R1>R2,则用电压表I测量时电路总电阻大于用电压表Ⅱ测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1<I2,因此,用电压表Ⅰ测量时因内电压小而路端电压大,即U1>U2.若两个电压表并联测量时,因两电压表并联,则测量电压必相同.若两电压表串联接在电源两极,因总电阻大于R1,总电源小于I1,故内电压必小于单独用电压表Ⅰ测量时的内电压,因此,路端电压(即两电压表读数之和)一定大于U1.答案BD

串联、并联、混联电路计算

编号:编制人:范琎审核人: 霍永红联系领导: 日期:第次修改 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练习题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巩固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特点; 2、巩固串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3、巩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串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串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预习案】 问题1:串联电路的特点? 总电流: 总电阻: 总电压: 问题2:并联电路的特点? 总电流: 总电阻: 总电压: 问题3:混联电路是指() A、串联电路 B、并联电路 C、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 D、其他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如下图所示, V E R R R20 , 3 , 4 , 3 3 2 1 = Ω = Ω = Ω = ,求电路中的电流I。 23

2、如下图所示, V E R R R6 , 3 3 2 1 = Ω = = = ,求3 2 1 , , ,I I I I? 3、如图所示是混联电路, V E R R R R R20 , 10 4 2 5 3 1 = Ω = = = = = ,(1)请画 出等效电路;(2)求出总电阻和总电流;(3)求出各电阻上的电流。

R4 R5 4、如图所示,电路中 V E R R R R15 , 2 , 9 4 3 2 1 = Ω = Ω = = =,(1)请画出等效电路;(2) 总电阻R;(3)求总电流及各电阻上的电流。 【训练案】 1、某种节目彩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5A,电阻为20Ω,现将这样的彩灯若干只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至少要() A、6只 B、20只 C、22只 D、10只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短路、串并联分析、滑动变阻器)

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电学中复杂电路可以通过如下原则进行简化: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 ≈0 。有电流流过的导线两端为零。如: 2、开关闭合时相当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相当于断路。开关闭合时有电流流过时,开关两端电压为0,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短路,也就是相当于一根导线。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断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用电器(电阻)的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电器无电流通过(如下图)可以把图中AB两点间的用电器L2去掉,最后得到如图3和图5。 6、滑动变阻器Pa段被导线(金属杆)短接不工作,这时可以去掉Pa 段,去掉Pa 段后,下图a 变为图b 7、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分析总电流、总电压和分电流、分电压的关系。 8、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关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电压可用移点法、去源法和标点法。 V a a V A B 图1 图2 图3 L1 L2 L2 L1 L1 L1 L2 L1 图4 图5

例:如下图所示,当S 闭合后,电压表测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 (1)去源法:选取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点为分点, 将电路分成两部分,将两点间含有电源的部分电路“去掉”,分析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组成通路,则电压表就是测量哪部分用电器的两端电压。 (2)移点法:假定电压表跟导线的连接点可以沿导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点可以跨越开关和电流表,但是不能跨越电源、用电器和电阻,那么连接点能移到哪个用电器两端,就跟哪个用电器并联。 (3)标点法:选取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点为分点a 和b ,然后就电源正极开始观察电流从a 流到b 时,经过哪个用电器,则电压表就跟哪个用电器并联。 9、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源两端。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造成电源短路。 10、如果导线上(节点之间)没有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除外),那么导线上的各点可以看做成一个点,可任意合并、分开、增减。(此法又称节点法)例如:

直流电路动态分析(1)

实用文档 1 直流电路动态分析 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来分析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的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学量(如I 、U 、R 总、P 等)的变化情况,常见方法如下: 一.程序法。 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变化的的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知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其一般思路为: (1)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 外总如何变化; ① 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② 若电键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总电阻增大;若电键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总电阻减小。 ③ 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以视为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与电器并联(以下简称并联段),另一段与并联部分相路障(以下简称串联段);设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 ,灯泡的电阻为R 灯,与灯泡并联的那一段电阻为R 并-,则会压器的总电阻为: 21 1 并 灯并灯 并灯并并总R R R R R R R R R R R +- =++ -=

实用文档 2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R 并减小时,R 总增大;当R 并增大时,R 总减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分压器总电阻的变化情况,R 总变化与并联段电阻的变化情况相反,与串联段电阻的变化相同。 ④在图2中所示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以看作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与R 1串联(简称R 上),另一段与R 2串联(简称R 下),则并联总电阻 ()() R R R R R R R R 总 上 下 = ++++1 2 12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并联的两支路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当并联的两支路电阻相差越大时,总电阻越小。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 R E I += 外总总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 (3)由U 内=I 总r 确定电源内电压如何变化; (4)由U 外=E -U 内(或U 外=E-Ir)确定电源的外电压如何(路端电压如何 变化)??? ????????? ? ?==↓↑→↑→↓→=∞→↑↓→↓→↑→-=00U R U Ir I R E U R U Ir I R Ir E U 短路当断路当外 ; (5)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电阻两的电压如何变化; (6)确定支路两端电压如何变化以及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可利用节点电流关系)。 ? ?? ? ↑ ↓ ↓ ↑↑ ↓ ↑↓ 端总总局U I R R I 分 U 分

2020中考物理 压轴专题:动态电路分析(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压轴专题:动态电路分析(含答案) 一、串联电路 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去表看电路,复杂电路可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电路中的电流有条路径,电阻R、R1的连接方式是。 图1 (2)判断电表的测量对象:串联不用分析电流表,各处电流都相等,重点分析电压表,电压表测量两端的电压(并联法)。 (3)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电源电压不变,滑片P向左移动时→R接入电路的阻值→电路中的总阻值→电流表的示数→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实质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实质是定值电阻R1的阻值)。(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规律总结】滑片移动引起的串联电路动态分析:首先确定电阻的变化,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确定串联电路电流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分压(电阻大分得的电压就大),确定定值电阻及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根据电功、电功率的公式确定电功、电功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先电流后电压、先整体后部分) 滑片的移动方向R滑的变化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定的变化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的变化 图2 2.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电流表A示数,电压表V1示数,电压表V2示数,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并联电路 3.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回答下列问题:(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图4 (1)去表看电路,复杂电路可分别画出等效电路图,电路中的电流有条路径,电阻R、灯泡L的连接方式是。 (2)判断电表的测量对象:并联电路不分析电压表,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重点分析电流表,电流表测量的电流。 (3)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的示数;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电流、通过灯泡L的电流→灯泡L亮度、电流表A的示数→电路总电阻→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规律总结】滑片移动引起的并联电路动态分析:首先确定电阻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示数,根据欧姆定律确定变化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其他支路各物理量均不变(快速找出该支路),如图5所示(注:I1为定值电阻所在支路电流,I滑为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先电压后电流,先支路后干路)滑片移动时R滑的变化本支路电阻的变化 本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干路电流的变化 图5 4.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电压表V的示数,电流表A2的示数,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串联和并联的解题技巧

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1课时)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2.并联电路的特点 3.混联分析时注意以下几点: ⑴分析多个电阻组成的混联电路的总电阻时,先分析并联部分,再分析串联部分. ⑵若混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变大时,则混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反之,若混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变小时,则混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⑶若混联电路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接在两个支路中,滑动触头移动时引起总阻值变化比较复杂,可能是先变大后变小,也可能是一直变大或一直变小. 如左图,当滑片P从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AB间的电阻一直变小;当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A B间的电阻一直变大. 如右图,两支路的阻值之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两支路的阻值相差最多时,A B间的阻值最小,当两支路阻值相差最少时,AB间的阻值最大. 【练习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 2.电阻R1 和R2 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R1的电流强度是通过R2的电流强度的n倍,则当R l 和R2串联在电路中时,R1两端的电压U1与R2两端的电压U2之比U1/U2为(C)A.n B.n2C.1/n D.1/n2 3.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 使用时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图所示,则(AC) A.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B.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C.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D.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不变。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在S拨到1 和2时不变,则电阻R1和R2的关系应是(A) A.R1=R2B.R1R2D.无法确定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与反思讲解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表的改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学案导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 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3分钟6分钟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 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课件)教材图2.4-1和图2.4-2(如 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规律。 引入新课时,让学生 回忆初中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 流的电路中各出电 荷的分布是稳定的, 因此,在相等时间 内,通过串联电路各 部分的电荷量必须 相等,故有串联电路 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3 2 1 I I I I= = = (2)在并联电 路中,要保持电路各 处电荷量分布稳定 学生 思考 并设 计电 路图 回顾 初中 电路 知识 根据 初中 学过 的结 论结 合高 中知 识,

5分钟8分钟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在图2.4-1中,用 ?、 1 ?、 2 ?、 3 ? 分别表示电路中1、2、3各点的电势,用 01 U、 12 U、 23 U、 03 U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 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路的电压规律。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课件)教材图2.4-3和图2.4-4(如图所 示) 不变,相同时间内流 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 必须等于各支路1、 2、3各点的电荷量之 和。因此,串联电路 的总电流等于各支 路电流之和。即 3 2 1 I I I I+ + = 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 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各部分电路电压之 和。即 01 U+ 12 U+ 23 U= 03 U (2)并联电路 的总电压与各支路 电压相等。用U1、U2、 U 3 代表图2.4-2中三 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即有 1 U= 2 U= 3 U=U 学生阅读教材,进 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 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 阻之和。即 2 1 R R R+ = 在教 师引 导下 分析 电路 中电 流规 律 分析 串 联、 并联 电路 电压 关系 的实 质。 总结 规 律。

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例1】如图所示,P为一块均匀的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 式接在电极A、B之间,测出电阻为R,然后再将它按图乙方式接在C、D 之间,这时P的电阻为() A. R; B. R/2 ; C. R/4; D. 4R 【例2】如图中三个R1、R2、R3,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则通过三个 电阻的电流强度之比和两个电流表读数之比各为多少? 【例3】图中电源电压U=5 V,内阻不计,V1、V2、V3、三个电压表 的内电阻相同,其中V1、V2的读数分别为3V、2V,试求电压表V3的 读数. 【例4】有三个电阻,其阻值分别为10 Ω、20Ω、30Ω,现在它们分别按不同方式连接后加上相同的直流电压,问: (1)在总电路上可能获得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之比为多少? (2)对20Ω电阻来说,在各种可能连接方式中能使它获得最大功率的,有哪些连接方式?获得最小功率的有哪些连接方式?(只要求画电路图表示) 【例5】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电压为U,C1= nC2,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A.U1=U/(n+1),U2=nU/(n+1);B.U1=U/2,U2=U/2; C.U1=nU/(n+1),U2=U/(n+1);D.无法判断两电压表的示 数

【例6】图中的A为理想电流表,V 1和V2为理想电压表,R1为定值电阻, R2为可变电阻,电池E内阻不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R2不变时,V2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 B.R2不变时,V1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 C.R2改变一定量时,V2读数的变化量与V1读数变化量之和一定为零 D.R2改变一定量时,V2读数的变化量与V1读数变化量之和不一定为零 规律方法 1、电路结构分析 电路的基本结构是串联和并联,分析混联电路常用的方法是: 节点法:把电势相等的点,看做同一点. 回路法:按电流的路径找出几条回路,再根据串联关系画出等效电路图,从而明确其电路结构 其普遍规律是: ⑴凡用导线直接连接的各点的电势必相等(包括用不计电阻的电流表连接的点)。 ⑵在外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⑶凡接在同样两个等势点上的电器为并联关系。 ⑷不加声明的情况下,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

动态电路分析方法大汇总

动态电路分析方法大汇总 电路的动态分析,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在历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此类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同学们分析时往往抓不住要领,容易出错。电路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的电阻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在此将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介绍如下。 一、 程序法 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进行分析。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变化的部分如手,由串并联电路规律判知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得知个部分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一般思路是: 1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 外总如何变化。 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I R r =+总外总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利用电动势不变) 3由U I r =内内确定电源内电压如何变化。(利用r 不变) 4由U E U =-外内确定电源的外电压如何变化。 5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如何变化。 6由部分电路和整体的串并联规律确定支路两端电压如何变化及通过各支路电路如何变化。 二、 图像法 电路发生动态变化时,其电路图可等效为如图(1)所示,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到U E Ir =-,其图像如图(2)中的a ,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U IR =,其导体的 U —I 图像如(2)中b ,在电源确定的电路中,由图(2)得,当电阻R 增大时(即图中的角度变大),通过R 的电流减小,R 两端的电压变大,当电阻R 减小时(即图中的角度变小),其电流增大,电压减小。 三、“串反并同”法 所谓“串反”,即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增大)。所谓“并同”,即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增大(减小)。但须注意的前提有两点:1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2滑动变阻器必须是限流接法。 三、 极限法 即因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讨论。(一般应用于滑至滑动变阻器阻值为零) 例1、 在图中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由a 向b 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专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教学内容

专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动态分析问 题)

专题:闭合欧姆定律(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 知识回顾: 直流电路的有关规律 (1)欧姆定律I =U 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 R r E U Ir E U U =+=+=+外内 (3)电阻定律R =ρl S (4)电功率:P =UI P =I 2 R =U 2 R (5)焦耳定律:Q =I 2Rt (6)串并联电路规律: 11 2221 12 U R U R I R I R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闭合电路动态变化的原因 (1)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2)若电键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总电阻增大;若电键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总电阻减小. (3)两个电阻并联,总电阻12 12 R R R R R = +.如果12R R C +=(恒量),则当12=R R 时,并联电 阻最大;两电阻差值越大,总电阻越小. 2.闭合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 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 流程图: 3.电路动态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局部电路变化时所引起的局部电路电阻的变化. (2)根据局部电路电阻的变化,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 外总如何变化.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总= E R 外总+ r,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 (4)由U 内= I总r确定电源的内电压如何变化. (5)由U=E-U 内确定路端电压如何变化. (6)确定支路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 经典例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L是小灯泡,C是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有一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极板间静止不动.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则() A.L变暗 B.L变亮 C.油滴向上运动 D.油滴不动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电源内 阻,R1和 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 R2的滑动 触点在 a 端时合上开关 S,此时三个电表 A1、A2和 V 的 示数分别为 I1、I2和 U.现将 R2的滑动触点向 b 端移动, 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I 1增大,I 2 不变,U 增大 B.I 1增大,I 2 减小,U 增大 C.I 1减小,I 2 增大,U 减小 D.I 1减小,I 2 不变,U 减小 3.图中A为理想电流表,V 1和V 2 为理想电压表,R 1 为定值电阻, R 2 为可变电阻,电池E内阻不计,则() A.R 2电阻减小时,V 2 示数增大

串并联和混联电路的计算 - 副本

串并联和混联电路的计算 要点提醒: 1.电阻,并联越多,总电阻越小。 2.一个串联加一个并联的电路的总功率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乘以总电流(干路上的电流) 3. ☆4.在电路中,同一导线(不论其长短,只要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的两端可认为是同一点(相当于把这条导线缩短到两端合为一点一样,因为这条导线电阻不计,则其长短对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无影响)。(此法可用于画等效电路图,如题7)(在高中常用电势法,初中一般不作要求,参考资料)一、电阻的混连:求解方法:先局部后整体 简化电路1、 2、 答 二、平衡电桥的等效电阻电路 电桥平衡条件是当相邻电阻成比例或者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达到平衡状态

1.在图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C ) A .R AB =R BD ,且R BC 最大,R AC 最小 B .R AB =R CD ,且R BC 最大,R AC 最小 C .R AC =R CD ,且R BC 最大,R AD 最小 D .R AC =R BD ,且R BC 最大,R AD 最小 2.如图所示,灯泡规格均相同,甲图中电压恒为6V ,乙图中电压恒为12V .分别调节R 1、R 2使灯均正常发光,那么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P 1:P 2= 1:1 ,可变电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之比R 1′:R2′= 1:4 3.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 1=R 2>R 3,A 为理想 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 点流入此电路,且流过R 1的电流为0.2A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 .电流不可能从C 点流出,只能从 B 点流出 B .流过A 的电流为零 C .流过R 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 D .R 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 3两端的电压大 4.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泡L 1、L 2均发 光但未达到额定功率,现将变阻器触片向上移动一段适当的距离(变化足够大,但不会使任何一个器件被烧坏),写出对于L 1、L 2亮度变化以及电流表的 读数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 (1) L 1将 (填“变亮”、“变暗”、“亮度不变”、或“无法确定”)。 (2) L 2 将 (填“变亮”、“变暗”、“亮度不变”、或“无法确定”)。 (3)电流表示数将 (填“增大”、 “减小”、 “不变”或“无法确定”)。 变暗,变亮,减小 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 和0~15V ,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 ( D ) A .“+”接线柱在上端,量 程用0~15V B .“+”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 C .“-”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 D .“-”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从B 向A 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 1、V 2示数的变化量的值分别为△U 1、△U 2,则它们的大小相比较应该是( ) A 、△U 1<△U 2 B 、△U 1>△U 2 C 、△U 1=△U 2 D 、因为无具体数据,故无法比较 7.如图所示,6根完全一样的电阻丝,电阻值均为R ,依次连结构成一个正六边形,连接处接触良好并形成6个接线柱。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都可构成一个电阻。现在给你一根电阻值忽略不 计的导线,要求你每次将其中的任意两个接线柱短接,在各种情况下,利用上述方法能得到的所有电阻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不包括零电阻)( ) A 、 3R ,3R 5 B 、 6R 5,2R 3 C 、 2 R ,2R 3 D 、 2 R ,5R 6

串联电路动态分析及计算

§7.3.5 串联电路动态分析及计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会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动态分析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是串联电路特点的应用。难点是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及计算。 [自学质疑](预习摘录): 一、知识梳理 (一)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是的。 (二)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 (三)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 (四)分压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电阻的大小成。 二、串联电路分析 1、如何识别电路?去表法 去掉两只电压表V1和V2,把电流表看做一根导线,该电路是电路。(选填“串联”或“并联”)依据:电压表的电阻很,电流表的电阻很。 2、电压表V1测导体(选填“R1”或“R2”)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导体(选填“R1”或“R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选填“串联”或“并联”) 3、电压表V1和V2两端的电压分别用和表示。电路中的电流用表示。(选填U1或 U2或 I或 I1或 I2) 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 改变电路中的和被测导体两端的,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随之(选填“改变”或“不变),电源电压(选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依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导线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 I=I1=I2 U=U1+U2 U1/U2=R1/R2 等效替代R=R1+R2

5、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电阻R2 ,R1 ,总电阻,电流表A 的示数,电压表V1的示数,电压表V2的示数,电压表V1和V2的和。(选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6、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示数,电压表V2示数(选填“最大”或“最小)”。 7、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此时电路中的电流,(选填“最大”或“最小)”。电压表V2示数为,电压表V1示数为。(选填“零”或“电源电压”) 8、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电压表V1的示数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 ,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的和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选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9、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V1示数变化量与电压表V2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将_________。 10、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V1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将。 11、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V2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将。

串并联与混联电路处理方法

串并联与混联电路处理方法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057350 吴社英 1.应用欧姆定律须注意对应性。 选定研究对象电阻R 后,I 必须是通过这只电阻R 的电流,U 必须是这只电阻R 两端的电压。该公式只能直接用于纯电阻电路,不能直接用于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的电路。 2.公式选取的灵活性。 ⑴计算电流,除了用R U I 外,还经常用并联电路总电流和分电流的关系:I =I 1+I 2 ⑵计算电压,除了用U =IR 外,还经常用串联电路总电压和分电压的关系:U =U 1+U 2 ⑶计算电功率,无论串联、并联还是混联,总功率都等于各电阻功率之和:P =P 1+P 2 对纯电阻,电功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P=UI=I 2 R =R U 2 以上公式I =I 1+I 2、U =U 1+U 2和P =P 1+P 2既可用于纯电阻电路,也可用于非纯电阻电路。既可以用于恒定电流,也可以用于交变电流。 例1. 已知如图,R 1=6Ω,R 2=3Ω,R 3=4Ω,则接入电路后这三只电阻的实际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解:本题解法很多,注意灵活、巧妙。经过观察发现三只电阻的电流关系最简单:电流之比是I 1∶I 2∶I 3=1∶2∶3;还可以发现左面两只电阻并联后总阻值为2Ω,因此电压之比是U 1∶U 2∶U 3=1∶1∶2;在此基础上利用P=UI ,得P 1∶P 2∶P 3=1∶2∶6 例2. 已知如图,两只灯泡L 1、L 2分别标有“110V ,60W ”和“110V ,100W ”,另外有一只滑动变阻器R ,将它们连接后接入220V 的电路中,要求两灯泡都正常发光,并使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应使用下面哪个电路? A. B. C. D. 解:A 、C 两图中灯泡不能正常发光。B 、D 中两灯泡都能正常发光,它们的特点是左右两部分的电流、电压都相同,因此消耗的电功率一定相等。可以直接看出:B 图总功率为200W ,D 图总功率为320W ,所以选B 。 例3. 实验表明,通过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均匀棒中的电流I 跟电压U 之间遵循I =kU 3的规律,其中U 表示棒两端的电势差,k =0.02A/V 3。现将该棒与一个可变电阻器R 串联在一起后,接在一个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电动势为6.0V 的电源上。求:⑴当串联的可变电阻器阻值R 多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6A ?⑵当串联的可变电阻器阻值R 多大时,棒上消耗的电功率是电阻R 上消耗电功率的1/5? 解:画出示意图如右。⑴由I =kU 3和I =0.16A ,可求得棒两端电压为 2V ,因此变阻器两端电压为4V ,由欧姆定律得阻值为25Ω。 ⑵由于棒和变阻器是串联关系,电流相等,电压跟功率成正比,棒两 端电压为1V ,由I =kU 3得电流为0.02A ,变阻器两端电压为5V ,因此电阻为250Ω。 例4. 左图甲为分压器接法电路图,电源电 动势为E ,内阻不计,变阻器总电阻为r 。闭合 电键S 后,负载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随变阻器 L 1 L 2 R L R x

最新电阻串联并联混联题目(有答案)

3.3 电阻串联电路 一、填空题 1.把5个10 Ω的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 50Ω; 2.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已知通过2Ω电阻两端电压是4V,则3Ω电阻两端电压是______,通过3Ω电阻的电流是______。 6V;2A 3.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2=4R1,若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它们消耗的功率之比P 1:P2=______。 1:4;1:1;1:4 4.在电工测量中,广泛应用______方法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串联电阻; 二、选择题 1.在图3-6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与断开时,电阻R上流过的电流之比为4 :1,则R的阻值为( )。 A.40 Ω B.20 Ω C.60 Ω D.80 Ω A

2.标明“100Ω/40 W" 和“100Ω/25 W"的两个电阻串联时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A.40 V B.70 V C.140 V D.100 V D 3.把一个“1.5 V/2 A”的小灯泡接到3V的电源上,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串联分压电阻,则分压电阻的大小为( )。 A.1.5Ω B.0.75Ω C.3 Ω D.4.5 Ω B 三、简答与计算 1.电阻的串联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2.已知R1=4 Ω,R2=6Ω,现把R1、R2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入6 V 的电源中。试求:(1) 电路的总电阻R; (2) 电路中的电流I; (3) R1、R2两端的电压U1与U2; (4) R2消耗的功率P2。 3.4 电阻并联电路 一、填空题 1.把5个10 Ω的电阻并联起来,其等效电阻为_____。 2Ω;

(完整)初中物理电路动态与电路故障分析试题及解析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1】如图1,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请你判断A 表和V 表的变化。 分析:本题中,为了分析表达的简洁,我们约定一套符号:“→”表示引起电路变化;“↑”表示物理量增大或电表示数增大;“↓”表示物理量减小或电表示数减小。 P 右移→R 2↑→R 总↑→I ↓→A 表↓。 R 1不变→IR 1↓→U 1↓→V 表↓。 (判断V 表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来分析:R 2↑→U 2↑→U 1↓→V 表↓。)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R 2两端的电压 U 2 将变大。推论:如果滑动变阻器R 2 足够大,当滑片P 向右一直滑动时,电阻将不断增大,那么U 2 将不断增大,U 1 将不断减小,I 将不断减小。假设 R 2 无限大,这时U 2 将增大到电源电压,U 1 将变为0,I 也将变为0,这时的电路就相当于断路。这就是用电压表来判断电路断路和短路的道理。

【变式训练1】如图2所示,闭合形状S后,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则()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变亮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变亮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变暗 参考答案:C 【例2】如图3,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首先要确定电路的类型,此电路属于串联电路呢还是并联电路。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简化成导线,将电压表简化成断开的电键或干脆拿掉。此时可以容易地看出,这是一个串联电路。而且发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已经悬空,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所以A表示数不变。 电压表在本电路中,是测量R 1和R 2 部分电阻之和的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 时,被跨接在电压表内的电阻随着变小,根据分压原理:V表示数减小。 【变式训练2】如图4,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A表变大 V表不变 【例3】在如图5所示电路中,当闭合电键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第五节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一、电阻串联电路 定义:电阻的串联一一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依次联接起来,使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如图1-5-1。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a 6+ u-ad 图1-5-1电阻串联电路 (1)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 U1 U2 U3 (3)总电阻 R R1 R2 R3 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电压分配 I 5 ;I R U2 ; R2 I 土; R3 ;I丄 Rn U1 U2U3U n I R R3 I Rn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的阻值成正比。 若两个电阻串联,贝y 1U I R R? R1R2 .. U1U ;U 2U R,1 R2R1 R2 (5)功率分配 旦旦旦旦 R R2R3R n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正比。 又因P P P2 P3 所以,串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之和。 (二)串联电路的应用 1 ?获得大阻值电阻:总电阻。 2.限流:总电流。 3 .分压:电压分配。 4.扩大电压表的量程:分压。 例2:有一只电流表,满刻度电流I g= 100 A,表头线圈电阻R g= 1 k ,若将它改装成10V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

11 I 、电阻并联电路 电阻的并联:把若干个电阻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如图 1-5-3。 A A 尬 r* --- L 卜 --------- ---------- [ [ — - I 】 ----------------- N A _ A 0+ u —u 何 (b ) 图1-5-3 电阻并联电路 (一)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 1 U 2 U 3 (2 ) 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 I 1 I 2 1 3 (3) 总电阻 设电压为U ,根据欧姆定律,则 1 = U ; I U ; I U ; I U R 丨1 R R 2 R n 所以 1 1 1 1 1 R 瓦 瓦 R 3 R n 结论: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4) 电流分配 U =丨1 R 1 = I 2 R 2= I 3 R 3 结论: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 当只有两个电阻并联时 R.1 R 2 U g =R g I g = 1 k 100 A = 0.1 V 串联电压需分压 U U g (10 0.1) V 9.9V 串联阻值 U U g 10 0.1 R 6 k I lg 100 10 6 解:表头流过最大电流时,表头两端的电压 图1-5-2 例2串联电路的应用

电路串并联、动态分析

电路串并联、动态分析 1.电阻R 和电动机M 串联接到电路时,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 跟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值相等,电键接通后,电动机正常工作。设电阻R 和电动机M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和U 2,经过时间t ,电流通过电阻R 做 功为W 1,产生热量Q 1,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为W 2,产生热量为Q 2,则有 ( ) A .U 1

直流电路动态分析(绝对经典)

直流电路动态分析 教学目标:1识别电路结构 2会使用程序法和串反并同法处理电路动态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程序法的流程使用,串反并同法使用时的电路识别 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来分析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的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学量(如I 、U 、R 总、P 等)的变化情况,常见方法 如下: 一.程序法。 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变化的的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知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其一般思路为: (1)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 外总如何变化; ① 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② 若电键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总电阻增大;若电键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总电阻减小。 ③ 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以视为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与电器并联(以下简称并联段),另一段与并联部分相路障(以下简称串联段);设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 ,灯泡的电阻为R 灯,与灯泡并联的那一段电 阻为R 并,则会压器的总电阻为: 211 并灯并灯并灯 并并总R R R R R R R R R R R +-=++-=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R 并减小时,R 总增大;当R 并增大时,R 总减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分压器总电阻的变化情况,R 总变化与并联段电阻的变化情况相 反,与串联段电阻的变化相同。 ④在图2中所示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以看作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与R 1串联(简称R 上),另一段与R 2串联(简称R 下), 则并联总电阻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1 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电流相同.I=I 1=I 2=I 3=…… ②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U=U 1+U 2+U 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即R=R 1+R 2+…+R n ④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制电压表),即 1212n n U U U I R R R === ⑤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2 1212n n P P P I R R R === 注意: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各串联电阻额定电流的最上值;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R 总 ⑵电路的总功率=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 二、并联电路 ①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U=U 1=U 2=U 3…… ② 并联电路总电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I 1+I 2+I 3=…… ③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n R R R R 1 ...11121+++=n 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R 总= ; 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电阻小两个支路时R 总= 特别注意:在并联电路中 增加支路条数,总电阻变小三个支路时R 总= 增加任一支路电阻,总电阻增大④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改装电流表),即I 1R 1=I 2R 2=…=I n R n = U .支路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 ⑤ 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即P 1R 1=P 2R 2=…=P n R n =U 2. 注意:⑴几条支路并联,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和支路额定电压的最小值; 总 最小的额定电压 允许的最大电流R =总 ⑵电路的总功率=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