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法制教育校本教材城关镇第一小学

第一篇基本知识

第一课

1、什么是“未成年人”?

答:“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该法对未成年人的下限年龄未作出规定,也就是宣告对未成年人从一生下来就加以保护,举个例子,每个刚出生的婴儿都享有财产继承权。

2、什么是“少年”?

答:“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按照实际上的规定,少年与未成年人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3、什么是“青少年”?

答:“青少年”是一个笼统的、习惯性的称呼,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你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但是在适用法律时,必须明确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少年,什么是青少年,因为不同的称呼意味着享有不同的权利和承担不同的义务。

4、未成年人到底有哪些权利和承担哪些义务呢?

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所享有的权利是相当广泛的。具体来说,在我国未成年人的权利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政治权利,二、人身权利,三、受教育权利,四、个人财产所有权,五、继承权,六、社会经济权,七、诉讼权利,八、其他权利。

5、什么是人身权?

答:人身权利可以分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人格权,人格

权是基于自然人本身所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身份权是基于自然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某种事件或某种行为而产生的地位、资格等方面的权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亲属权、抚养权和监护权,主要表有:(1)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抚养的权利,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2)家庭中不受虐待、不受遗弃的权利;(3)有随父姓或随母姓的权利;(4)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有得到监护的权利;(5)父母离异后,仍享有被双方所抚养和教育的权利。2、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等。

6、什么是诉讼权利?

答:包括(1)起诉权(2)不被公开审理的权利(3)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4)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以后有机会,指导同学们组织模拟法庭,这样你们对这项权利会有更深的了解。

7、未成人应承担的义务有哪些?

答:共有六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6)受教育的义务。

你能说一说吗?

1、什么是“未成年人”?

2、什么是人身权?

第二课

1、什么是违法?

答:违法,是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之一。它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从广义上讲,违法是指违反一切现行法律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刑法、违反义务教育法等等。违法行为,又称为“非法行为”“不法行为”。从狭义上讲,所谓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法律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那么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面对违法行

为较轻的未成年人,一般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14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案例一: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去年的四月份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已买来末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装入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已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

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案例二:99年,刘某年仅15周岁,是四中缀学的学生,刘某缀学后,一直沉迷于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原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已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已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

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从这起案件的发生和发展看,一方面,刘某对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被害人方某也不懂得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以至于三番五次的被抢劫。从这些案件可以看出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对规范自已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相当重要的。

2、什么是犯罪?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

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刑法第17条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还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例如《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动、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案例一,林某,案发时未满16周岁,1999年11月14日下午,他在信州区一家游戏机室附近遇见阳阳即向阳阳索要香烟,阳阳说没有,便进了游戏室里,林某便觉得阳阳没有给他面子,就纠集另一人将阳阳叫出游戏厅又叫他拿烟,阳阳不给,林某便一拳往阳阳腹部打去,当阳阳躬着身抱着肚子叫痛时,林某又用右肘部击打他后脑造成阳阳颅出血而死亡。此案例中的林某已满14周岁,且实施的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也就是刚才给同学们讲的八种犯罪

之一林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他将在监狱中渡过八年的黑暗日子。

未成年人犯罪性质,抢劫犯罪案件较多,而且多为团伙性的,未成年人对什么是抢劫犯罪和什么是一般的敲诈违法行为分辩不清,我国《刑法》第263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构成该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比如说“你不拿钱,我们就打他”这样的言语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但劫取财物的多少并不是构成本罪的依据,而只是量刑的情节。

3、怎样处理违法和犯罪?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理。”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岁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另外,依照我国刑法第43条的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些规定都是依据未成年人还在成长过程中,辩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感染,并且主观恶习不深,易于接受教育改造这一基本特点而规定的。

你能说一说吗?

1、什么是违法?

2、什么是犯罪?

第二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

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制定并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一部保护孩子合法权益的法律,是为了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法律,更是一部凝聚差祖国人民对你们深切关爱的法律。

第一课

一、家庭保护

【生活案例】家住乡村的李某是一个9岁的女孩,因为家里穷,父母一直没有送她去上学。李某有个弟弟,今年刚好7岁,父母准时将他送进了学校。李某提出要和弟弟一起读书,父母却说,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家里也很困难。其实李某知道家里穷只一个借口,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即使家里条件好了,父母也不会赞成李某去学校读书的。当地学校及教育部门发现后,多次做李某父母的工作。但李某父母认为让不让孩子上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就涉及到如何保护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问题。接受教育是公民全面发展的前提。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包括女童在内的未成年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从全国范围看,仍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女被迫失学。对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依法保障她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上面的案例就涉及到家庭对孩子的保护问题。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家庭保护的措施的规定是详细的、具体的,除了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外,还规定了父母或者监护人对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的责任。其主要体现在法律条文的第8条至第12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父

母和其他监护人的扶养和监护义务的规定。如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的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关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义务的规定。第9条指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有让未成年人接受法定教育的义务。它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关于父母或者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承担的责任。上面讲的李某的父亲,由于不懂法律,侵害了李某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劝告下,醒悟过来,立即将李某送进了学校。

二、学校保护

【知识园地】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1、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确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既有责任使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又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学校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就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第17条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学校有责任保护在校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学校的义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监管方面,也体现在确保校舍和其他教育设施的安全方面。

3、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各类学校工作的方向,也是每个受教育者的努力目标。德,是指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智,是指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体,是指要有健的体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三方面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学校除了进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文化课的教学外,还必须有思想品德课和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学校不得随意取消这些课程。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也规定行十分详细,除了上面讲的第16条和第17条,是关于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的规定,还包括以上两个主要方面:①关于学校教育的方针和内容的规定。如第13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②教职员必须尊重未

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如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和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三、社会保护

【生活案例】有这样一个故事。涂某是中学初二学生,在班级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可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出现旷课现象。老师找涂某的父母谈话,希望能够查明原因。后来经父母仔细调查,发现涂某放学后就钻进离学校不远刚开的电子游戏厅打游戏,而且游戏厅二楼还设有通宵影剧放映厅,里面经常放映一些黄色影片,出售一些黄色淫秽书籍。于是涂某的父母将向有关部门反映电子游戏厅的违法行为,认为他们不应将此性质的娱乐场所工在学校附近,不但没有表明“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标志,而且公然播放黄色影片。因此要求有关部门责成该游戏停业搬迁,并赔偿对涂某造成不良影响的损失。

【案例分析】游戏厅开在学校附近合法吗?是否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呢?成了这个案件争议的焦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社会保护措施的规定很清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建设和完善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如第21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②关于为未成年人提供有益健康的作品。如第24条规定:“国家鼓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出版专门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报刊、录象制品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第25条规定:“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③

关于为未成年人提供优化的社会环境,如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活动的室内吸烟。”

四、司法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除了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还规定国家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实施一种专门性的保护,这就是司法保护,分为一般司法保护的特殊司法保护。一般司法保护是指不论未成年人受到何种侵害,只要是发球司法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司法机关便应行驶职责实施全面的保护。特殊司法保护仅针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中的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如第41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第42条规定:“14周风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五、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法律责任中,规定了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措施及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同时还规定了向主管部门要求处理、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诉讼等程序方面的保护措施。

第二课

[案例一]湖北大冶震惊全国的“9·13”大冶罗桥中学抢劫案中,3名案犯中2名胡姓少年不足18岁、另一名明姓少年则只有14岁。

[案例二]2004年9月,3名少年因为缺钱,最终决定学校去“找”。他们手持水果刀等作案工具,在罗桥中学校园抢劫学生53人,殴打学生40人,其中致2人轻伤,16人轻微伤,却得300多元及牛仔裤1条、怀表1块。3名未成年案犯最终分别被大冶法院判处9年、8年、1年有期徒刑,并处500元到1000元罚金。

[案例三]海南“龙虎帮”犯罪团伙主要成员“恶虎”陈里入狱时未满16岁。他的人生经历可能在失足青年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本来是个乖孩子,心性也很善良。在学校读书,就时常看见群学生相互之间打打杀杀的,还在上课呢,接到通知立马放下课本便成群结对地,有的还找出刀具,跑向械斗场,边学校老师也没办法管住,他平时最爱看枪战片,黑社会老大的那种“英雄”气概总是让他佩服不已,甚至成了他经常标榜的楷模。他开始尝试追求“黑老大”式的生活。由于有了平日里势单力薄遭“追杀”的经历,他便一步步走进拉帮结派以图自保的泥潭。最终因“江湖”追杀“砍死人”而锒铛入狱。就是在我们江都某中学,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江某兄弟,居然在大白天入室偷东西,被人当场抓住。

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案例解析]江某兄弟入室盗窃的案子,在小学时,这两兄弟就经常拿同学的钢笔,有时没有零花钱,就到学校小商店去偷偷拿吃的,被学校发现后,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教育,并按校纪校规给予写检查,通报批评等处分。两兄弟被

警察发现后还认为写写检查、挨个处分就没事,殊不知他们这种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要被判刑。

你还知道哪些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有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毁坏路边的小树,违反《森林法》,有的在家放羊牛将别人的庄稼损坏,有的将别人停放在路边的汽车损坏,有的将街道、公园里的公共设施损坏等。有的同学上学、放学时骑自行车不走自行车道,而是几个人并排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这都是违法现象,这些现象不一定非得判刑抓进监狱,可以罚款、拘留。但是,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那就要受到刑法的制裁。

[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同犯罪行为之间的共同点,都是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只是轻重不同而已;都是违法行为,只是受法律制裁的方式不同,严厉程序不同而已。由此可见,一般违法任其发展,有可能滑向犯罪。如:某个学校的一名学生,平常偷拿同学的笔、工具书等学习用品,后为发展到翻墙入室盗窃,开始是一般违法行为,出于教育、挽救的角度,学校进行教育,后来触犯刑法,就要由公安机关处理,受法律的制裁。

[法律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只要有了这几种不良行为,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尤其要注意千万不可有下列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4、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为什么不能旷课?不能夜不归宿?因为旷课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和

违法犯罪团伙厮混一起,最后走上犯罪的深渊。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到深夜还不归家的行为,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坏人引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也往往由于孤身无助成为犯罪者的攻击对象。

什么是管制刀具?管制刀具是指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单刃、三棱刮刀,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极大,很容易在一时冲动下持刀伤害别人,由于力弱,刀具有很容易被人抢去伤害未成年人,因此必须来历禁止。某校有两个学生和社会青年一起持刀抢劫人民币100元、红塔山香烟两包被判2年。济南有三个青年拦截工人强制剥去人家裤子,抢去裤子两条,现金3元,并用匕首把人扎伤,被法院判处11年徒刑。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指利用轻微暴力,以暴力相威胁或者以其他手段相要挟的方法迫使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交出财物的行为。情节严重就会构成犯罪。如刚刚年满16岁的李小飞是北京某县的一名中学生。一天傍晚,李小飞来到学校宿舍,将同学王可辉叫出来,向他要100元钱。王可辉说没有,李小飞便从身上掏出一把弹簧刀,顶着王可辉的脖子比划了几下,威胁他回去准备100元钱,明天早晨送到教学楼西侧。否则就杀了他。第二天早晨李小飞打到王可辉,向他要钱。王掏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对李说自己只有这么多,还要作生活费呢!李小飞听了后,从他手里拿了一张5元的转身走了。接到报案后,公安部门当天是拘留了李小飞。12月26日,李小飞被逮捕。法院认为,李小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劫取私人钱财,已构成抢劫罪。于是在今年3月2日,一审判处李小飞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人民币。

不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主要是营业必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带有赌博必的娱乐室、游戏场以及其他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为什么这样说?可以举几个例子:2004年1月20日在银川市某中学的王某某等四人在某网吧碰面,其中马某提出“弄点钱”上网,其余三人表示同意。四个来到兴庆区丽景街交警二大队附近,将路过此处的郭某从自行车上拉下,对其一顿拳打脚踢,抢得现金5元后逃离现场。案发后四人相继落网。法院认为四被告行为构成抢劫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4000元及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4000元。他们为此失去了宝贵的高考机会。2003年6月15日,17岁的北京少年吴某为了偷钱上网,趁爷爷奶奶熟睡之际,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5岁男孩小雨是一名初中生,经常出入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因没钱玩乐,小雨来一中学附近,以“借钱”为名,采取胁迫手段,堵截该校学生实施抢劫行为。虽然几次抢劫仅仅得到了5角、1元数额,但法院认为小雨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强行占有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犯罪,虽数额不大,但系多次(三次以上为多次),发球情节严重,于是对其判刑处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全社会正在共同努力。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不及时查处或者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

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几点建议:

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路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

第三篇保护人类的家园,你行动起来了吗?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课

法国儿童谜语:

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每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在内它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它生命形式。人们直到第29天才意识到这个危险——因为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这时你还有几天来挽救你的池塘呢?只有一天!

这个谜语很简单,却道出了环境均衡发展的真谛,也引申出了拯救当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问题。我们生存在大自然中,但大自然不仅仅属于人类,如果有一在没有了花草森林、没有了飞鸟走兽...!我们人类将走向哪里?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为人类的永恒发展创造美好栖身地!

一、地球的人类的母亲

被赞喻为人类母亲的地球,温柔、慈祥、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清新自然的空气、清澈透明的河水、生机勃勃的动植物都是地球母亲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它们是我们生存的源泉、生活的保障,因为有了它们,我们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世代安康,我们理应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

可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却让我们不得不感到痛心:

水是一种平常物质,江、河、湖、泊、地上、大气中有水,海洋中更有水。地球上的水不仅孕育了人类和一切生物,还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文明发展的物质资源。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尽管地球70%的表面被水所覆盖,但是现在可供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量的3%。当今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

中。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代表都认定缺水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水资源正面临差严峻的挑战。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地球妈妈像要历史“巨著”,记载下了生物界10多亿年的悠久历史,记载下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艰辛。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可是近几百年为,由于人为的原因,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直接的后果就是物种大量趋于灭绝及与之相联系的生物基因多样性的减少,导致地球上的一些动物渐消失。近150年为,鸟类灭绝了80种;近50年,兽类灭绝了近40种,十年前,平均每四天就有一个动物灭绝;而现在,每四小时就有一种生灵永远消失!

在中国,一些珍奇动物正濒于消失,如东北虎、扬子锷、大熊猫、金丝猴等。世界各地的青蛙、蟾蜍、蝾螈等数量一度急速下降,这些两栖动物也有消失的可能。还有大量不引人注意的动植物种正处于不断减少之中,包括蕨类植物、灌木、昆虫、软体动物、鸟类等等。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可怕的事实:自人类社会出现扣不断发展的这几万年间,原本有着几亿年历史的生态平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破坏,地球也慢慢演变成了宇宙的垃圾场。

当我们人类来到地球的同时,因为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这其中有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给地球带为的有益影响,也有我们对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给地球带来的副面影响。例如:因为滥砍乱伐,许多原始植被被迫坏,原本清新洁净的天空到处烟尘弥漫,粉尘飘荡,酸雨肆意侵害;因为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整治工业污染,导致光化学烟雾笼罩城市,恶臭气味熏人,海洋

上赤湖泛滥,黑色油膜成片,江河上“黑白”分明,湖泊藻类蔓延,内城河臭气袭人;由于交通工作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速,使得汽车噪音、工厂噪音、建筑噪音、汽车尾气等,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另外还有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进口“洋垃圾”泛滥成灾,形成了严重的垃圾“围城”……

这样的生存环境就像一个“无形杀手”一样,在影响着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命。新华社曾报道:由于村前屋后的河流、港沟污染严重,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艾堤村村民长期饮用已被污水渗透的井水,得癌症的怪病的为数不省。不到200人的艾堤村4组,先后有5个患癌症。当记者赶赴艾堤村采访时,发现这个村近四五年来,有7个人患癌症身亡,就在他们前去采访的当天,又有两个村民被查出患了癌症。村民们告拆记者,村民常得的病不仅有癌症,还有肾结石、皮肤病、不育症等。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每天都在发生,它告诉我们:为了人类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必须向各种污染宣战。

[议一议]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环境污染?

第二课

一、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为了有效地遏制污染,保护环境,国家专门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选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那么,环境保护就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

政治校本教材

政治校本教材 第一部分身边的法律 一、法律教材 (一)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 (2) (二)未成年人的主要权利 (2) (三)未成年人的基本义务 (3) (四)未成年犯管教所与未成年犯管教所管教对象 (3) (五)未成年人犯罪能否被判刑 (3) (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盗窃他人财物,是否构成犯罪…………3 二、案例定格 (一)一念之差成罪犯——切莫贪图小便宜 (4) (二)系列攀扒楼房案告破未成年人犯罪引人深思 (4) (三)我不想再犯罪——一名刑满出狱人员的心声(采访实录)…6 三、请你断案 (一)多大年龄应办身份证, (7) (二)15岁时实施了抢劫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吗, (8) (三)刘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吗, (8) (四)未成年人犯罪会判死刑吗, (8) 第二部分身边的经济 一、宝泉岭分局介绍 (9) 二、宝泉岭局名优企业风采 (一)九三油脂有限公司 (10) (二)宝泉岭酱业有限公司 (13) (三)宝泉岭肉业有限公司 (16) 1

一、法律教材 ,一,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我国未成年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 当中,主要有: 、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 1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比如宪法第四十九条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 2、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规定了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如何对犯罪自我防范,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 此外,婚姻法、收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都有若干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中,必须依照上述宪法和各种法律的规定进行,以便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中学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中学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继续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及<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创建法制教育先进学校为目标,全面加强法制教育及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实施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努力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一、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治教。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学校担负着中华民族复新的重任,更应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为使每位教职工深刻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自觉地以法治教,全校才能以法治校。因此本学期中,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利用政治学习及工会活动时间,要积极加强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四五普法”重要性教育及<教育法>、<教师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文件的学习,利用工会活动开展有关法制知识的考试,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制观念,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以法执教,并真正以良好的师标形象育人。

二、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实施法制教育 1、积极宣传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班主任是实施法制教育及活动的骨干力量,提高班主任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因此,要利用班主任会议积极宣传组织学习,使班主任充分和深刻认识强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经常、持久、深入地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利用班、团、队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展各种法制教育及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以<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以案释法100例>、<警钟长鸣人更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同时政教处及时印发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给班主任作教育之用。 3、利用宣传栏开展“法制宣传栏” 会同综治办继续搞好“法制宣传栏”,定期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禁毒教育等法制教育内容及图片,同时刊出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及无声的教育,同时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5、召开法制教育报告大会1-2次 6、利用校本课程各班组织收看<让孩子远离犯罪>的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6012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 案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 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点。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执行德育教育育人方针,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紧紧围绕课程育人的目标,落实学校课程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在实施安全课程的同时,

小学法制校本教材Word版

第1课宪法 法制知识概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反宪法,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还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法制知识浏览 12月4日,是中 国的“宪法日”。之所 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 日”,是因为中国现行 的宪法,在1982年12 月4日正式实施,所以 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 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

的国法。

宪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宪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规定了国家权利的来源是人民,而不是某一个国家领导。 小组合作交流 宪法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宪法中有哪些规定是跟我们有关的? 宪法第46条: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 务。国家培养青年、 少年、儿童在品质、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

宪法第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惜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同学们要知法、 懂法、守法,会利用 法律来保护自己,远 离违法与犯罪。

知识拓展延伸 同学们,下面这些人的行为违法吗?为什么?

第2课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法制知识浏览 第一章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第一章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法制知识概述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主编:孙慧玲孙艳梅 法制教育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 希望。学生法律素养如何, 将直接影 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 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由 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薄弱, 当自己的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 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 甚至会 放弃法律武器,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 能性。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 生犯罪。因此, 学校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 障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一课这些行为要不得 常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 或者走上犯罪道路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 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 重,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 不良行为: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携带管制刀具; 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⑧进入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台球厅等场所; 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许多犯罪行为,就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第二课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吸食、注射毒品 吸食、注射毒品是指非法用吸食、注射等方式使用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行为,也称吸毒。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因此为国家法律所严格禁止。对吸毒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强制戒毒;戒毒后又吸毒的,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毒。引诱、教唆、欺骗、强迫未成年人吸毒的,构成刑事犯罪,依据刑法从重处罚。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感恩教育读本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材感恩教育读本 前言 至同学们: 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 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 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肺腑之言。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恩之情 的人的生活是最甜美的~你们沐浴着爱的阳光 长大~滋润着人间真情快乐成长~你们是幸福的~但是这幸福来之不易~是我们无数革命先 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你们时常可以带着幸福进入梦乡~你们可以怀 着感动畅想未来~祖国的未来建设离不开你 们~你们要奋发学习~多长知识~学好本领~ 将来报效祖国。 感恩是伟大的~感恩是幸福的~你们要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你们要感恩老师~是 他们给了你们无穷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恩人民~是人民给了你们优美的环境读书、学习~感恩一切~这一切给了你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但你们要知道~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种呼唤最动听~那就是感恩: 同学们:希望你们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精彩。 你的好朋友 目录 第一单元感恩父母生我养我 1、报恩三字歌……………………………………………………2 2、小乌鸦爱妈妈…………………………………………………4 3、感恩信…………………………………………………………5第二单元感恩老师教我做人 4、一株紫丁香............................................................75、献给老师的歌.........................................................9 6、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1) 第一单元感恩父母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西苑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第一课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 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doc

校本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

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

《小学生法制教育》校本教材--黄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单元导语: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生活奠基,在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渡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义务教育知多少? 还真的不知道诶........赶紧请教下法律博士吧!

1.学生 小风原本是个五年级学生,今年沉迷于游戏当中,这个学期都没有去学校上学了. 法律博士考考你 小风这样对吗??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劝他? 阅读链接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爱迪 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遇到这种情况,小刚该怎么办? 你知道吗? 可以请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帮忙。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十八条 最近家里生意不错,让你在家帮忙,你又跑学校去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2.教师 就张老师体罚小明这件事,小悠与小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请她们来说说。 大家好!我是小悠。小明天天不写作业,张老师处罚他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所以我认为张老师没有错,他是个好老师!

班长正在用投票的方式征集所有人的意见,你把票投给谁?说说理由. 小 大家好!我是小丽.我认为张老师因为小明不写作业就处罚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他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想一想 法律链接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九条 小悠 小丽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22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正式样本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 案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点。加强学 生安全教育,执行德育教育育人方针,为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紧紧围绕课程育人的目标,落 实学校课程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学校 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在实施安全课程的同时,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安全课程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为学校学生行为培养做基石,实现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安全方面的基本内容,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养成习惯。 (二)让学生养成心中时时有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行为习惯,做修养高尚的社会合格公民。 四、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个人安全认知和习惯,懂得善待自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计划方案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东高平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五五”普法规划,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进一步推动师生学法、用法的热潮,以“弘扬依法治教,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旋律,形成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的和谐氛围。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青少年掌握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自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使青少年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达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将青少年教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使广大师生明辨是非,崇礼守法,使法律内化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提高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打造教育强镇、构建和谐官渡做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时间 9月1日—12月25日。 三、活动形式 开设法制课,举办法制报告会、法律故事会、案例分析会、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会等互动活动,参观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图片展

览,开展现身说法、情景训练等体验活动,举行法律知识、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竞赛、“与法同行”文艺表演等实践活动。 四、活动内容 重点学习宣传《宪法》、《刑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卫生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禁毒、环境保护、互联网上网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遵纪守法习惯。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校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禄民 副组长:苏尚延 成员:王英国苏全明庄道荣陈仲泉张兆芳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日至9月5日) 各中小学要拟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校务会议和教职工会议,成立领导小组,进行动员部署。 (二)活动实施阶段(9月6日至10月20日) 1、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升旗

小学法制校本教材《生命与法制》

生命与法制 小学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课法律就在我身边第二课国旗、国徽与国歌第三课家庭呵护我长大第四课上学的权利和义务第五课在校学习讲安全第六课做文明守法小公民 第七课环境保护靠大家 第八课文物古迹要爱护第九课独自在家要自护第十课食品卫生保健康第十一课遵守交规保安全第十二课提高警惕防拐卖

第一课 法律就在我身边 一、生活处处有规则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例如,做游戏时要有游戏规则,如果有人破坏了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了。 同学们在学校也要遵守规则,按时上学、放学,听到上课铃声就要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规则,约束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各种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序、和谐。 二、人人都要守规则 在足球场上违反比赛规则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被红牌罚下;在道路上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是受到处罚;没有完成作业会被老师批评;不遵守排队上车的规则会被同学们指责。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一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遵守法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课国旗、国徽与国歌 一、国旗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同学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情景,你心中是否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呢?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国国旗为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方有五颗黄色五角星,其中一颗星较大,四颗星较小,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当爱护它。 升国旗 升国旗时要肃立, 并拢五指敬个礼。 满怀激情唱国歌,

目不转睛望国旗。 二、国徽 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代表祖国的尊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国徽。我国的国徽是圆形的,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麦穗。 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驻外使领馆等场所和机构都应当悬挂国徽。国徽不能用于广告和商标,也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的陈设。 三、国歌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人民意志的乐曲,在重要的集会上、国际之间的交往仪式和国际体育比赛中,一般都要演奏国歌。在奏、唱国歌时,我们应该保持站姿,表情严肃,认真地唱好国歌。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高亢激昂,雄浑壮阔,歌声激励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民族的新生和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后历经歌词修改、恢复,最终,2004年3月14日得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1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 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是美德 五、刚才大家找出了古诗《锄禾》,我们还没有看,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录像齐声背诵吧! 播放:古诗《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 一珍惜劳动成果 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在根本上着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意识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法制教育。唯有如此,法制教育才会真正进入课堂,才会真正普及到学校师生心中。在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更是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法制教育就是培养公民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主要内容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法意识,进一步熟悉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从而有助于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实践意义:

1、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渗透法制教育的主线。 2、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工作。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既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从根本上着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全面推进法制教育。 4、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法制教育环境,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又为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做出贡献。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渗透,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意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标: 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 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 1. 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我可以走了吗?” 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 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docx

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内容 前言 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保证开足开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育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办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本地传统文化,开发了专题类教育系列丛书一套五册,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礼仪、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的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规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本册书就结合了我乡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安全知识,为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提供了素材。 抓好小学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学校、家庭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有 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才能远离危险,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 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2004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防止校园伤害,加强肯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肩”。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容易发生意外的事故,更需重视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对同学们来说,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多掌握一些安全的知识和逃生的技能,

【校本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做一个懂礼仪的人》

全日制普通中学校本教材 做 一 个 懂 礼 仪 的 人

目录 1.礼仪篇 文明礼仪基本知识 (3) 个人礼仪 (3) 见面礼仪 (4) 公共礼仪 (4) 学校礼仪 (5) 公务礼仪 (6) 日常交往礼仪 (7) 格言警句 (8) 2.自信篇 什么是自信,如何自信 (9) 改变委曲求全的思维方式 (10) 正确面对批评 (11) 克服害羞 (12) 点亮心中自信的明灯 (13) 格言警句 (13) 3.竞争与合作篇 典型事例 (15) 团队精神 (16) 格言警句 (17) 4.挫折篇 探源 (18) 故事感悟 (18) 榜样的力量 (18) 感悟挫折 (19) 感谢挫折 (20) 格言警句 (21)

礼仪篇 一、文明礼仪基本知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学校法制教育“四落实”

法制教育“四落实” 一、落实计划 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教政法[2011]13号)的精神和要求,根据《中共中央、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指导我校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将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法制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开展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三)主要任务 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