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3单元_自然界的水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3单元_自然界的水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3单元_自然界的水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3单元_自然界的水

复习教学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回顾】: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是在的作用下,发生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2、一正氧、二负氢

电解水实验电极上都冒,正负两极气体体积比为。负极气体可燃烧,产生的火焰,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最大为,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某些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发生反应,各举一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在化学反应中只充当溶剂不参加反应

C.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水在0℃时密度最大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且证明了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二、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最。

2、化学性质:氢气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氢气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为。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质量和体积都很。(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并且温度越高,

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3)分子间有。

【例题】:2、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和原子的。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相似性:

相异性:

相互关系: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各举一例。

五、物质的分类

物质

【例题】: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五、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2)、过滤:分离与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⑷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属于变化。

2、硬水和软水

(1)鉴别:。(2)硬水的软化方法:或

3、蒸馏:分离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例题】: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量的,而且分布。

2、水体污染源:、、。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C、农业上提倡使用肥,合理使用和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例题】:5.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达标训练】:

1.市场上提供的“矿泉水”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C.有机物D.氧化物

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因此,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不必保护水资源

B.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小,这是水下生物能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

C.纯净矿泉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的比热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

3.下列关于氢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B.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着的氢气火焰上,烧杯内壁上会出现无色液滴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的火焰D.点燃氢气前,应先验纯

4.下列用水的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夏天用水龙头不间断冲买来的西瓜以使西瓜降温B.用喷头喷洒的方式代替直接用水管浇灌花草C.生活用水净化后养殖鱼类D.洗衣机冲洗衣服后的水用来冲洗马桶

5.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氧气C.二氧化锰D.汞

6.由于人类将使用含磷洗涤剂后的污水排入湖泊中,使得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湖水受到严重污染。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下湖水的溶解氧最低()

A.白天、未污染B.黑夜、未污染C.白天、污染D.黑夜、污染7.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

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距的是()

A.酒精放置在空气中会减少B.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

C.湿衣服在太阳下很快变干爽D.积压封口的塑料袋使塑料袋由涨变瘪9.在下列粒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 __;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 __ ;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__ __ ;当水变成水蒸汽时,__ __粒子没有发生变化。

10.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是____ _剂;在制水煤气时,发生的反应是碳+水蒸汽→氢气+一氧化碳,此时水是____ 剂;在配制硝酸钠溶液时,需要硝酸钠和水,此时水又是___ _剂。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____ __的好习惯。

【能力提高】:

11.下图中(A)、(B)均为节水标志,其中____ 为我国新千年启用的“国家节水标志”。同时也是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标识。如果让你把标志贴在你家的某个地方,你应把它贴在____ 。水危机日趋严重,节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请你结合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两条节水建议(1)____ ____ ____ ____ ;(2)____ ____ ____ ____ 。

12.在我国西部开发建设中,要在某新城市建一个大型化工基地。下图为该城市环境图。

该城市气候干燥,经常刮西北风。

有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供选择,如果有人请教你化工厂的具体设置点,你认为理想的地点是_______;理由是____ _ ____ ____ _______ ____。

13.(5 分)水是宝贵的资源,防止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消除污染源。已知某化工厂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科技人员设计了边排放边中和硫酸的工艺来处理该工厂的废水,方案如下: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要使该工厂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NaOH溶液的流量应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含硫酸1%

密度为

流量为20 L

1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 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之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通电 通电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大纲要求 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处理三废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简单分类;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见方法;过滤的实验操作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 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3、水的污染: 。 (1)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 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 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2)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 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 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作用。 物理变化特例:石油蒸馏,工业制O 2 ,浓硫酸吸水,活性炭吸附色素。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 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 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 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一、蜡烛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 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所得物质量偏小)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 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 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 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 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 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 止药品潮解、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 或污染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 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 不能交叉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到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到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湿衣晾干 D.酒精挥发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 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铝+氧气氧化铝 B.氢气+氯气氯化氢 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 6、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玳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D )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8、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级钚,至今赖着不还。钚除用于核电外,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钚原子中有94个中子 B.钚原子核外有150个电子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 g D.钚是金属元素 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同步练习及答

初三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同步练习及答 案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二)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工厂均是用水大户,适于建在水源附近的是( )A.化肥厂B.制药厂C.矿泉水厂D.造纸厂 2.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 A.电解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有自净作用,因此不会被污染 B.水资源非常丰富,无需节约用水 C.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水,就一定未被污染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将会不断增加 4.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蒸馏水的是( ) A.加肥皂水搅拌 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 D.观察颜色 5.关于硬水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②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③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④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衣服洗不干净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蒸发食盐水得食盐B 。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

C.电解水得氢气和氧气D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8.虽经大力整治,但据有关部门的分析和预测:今年我国渤海湾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将比往年有所增加,经济损失可能会更大。要从根本上防治赤潮的发生,可行的方法应当是()A.各种污水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B.清除海水中的氮、磷元素 C.清除海水中的有害藻类 D.提高海水的溶解氧浓度 二、填空题 9.含有较多可溶性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成。 10.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因此必须要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可用次氯酸来杀死细菌,即将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投入水中以产生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3)A步xx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其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60 4、以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差异。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和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元素和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体,称作“”。 2、化学性质: 既燃烧,也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1)一般情况下CO 2 与水反应: (2)CO 2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3)CO 2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 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更湿的原因: 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三.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的鉴别: CO 2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 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 2 观察现象。 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 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 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 2 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空气 的成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组成。 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概念,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活动1:请结合生活经验及教材图示,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通过日常生活及小学学习,你知道空气中所含的气体有。 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说明空气中含 有;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松软,可说明空气中含有。另外,还可通 过,可说明空气中含有等。 3.从教材P60的图示可看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另外,还含有 等。 小结: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 。 活动2:按照教材P61的实验程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前铜丝的颜色为色,实验后变为色,这说铜与发生了化学反应。 2.记录实验数据。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为 mL。 3.实验结论。。 拓展反思: 1.用加热铜丝的方法,不同小组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小结:①实验装置漏气;②加热的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③推动活塞次数不足;④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2.如图,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①利用化学反应在密封容器中把氧气消耗掉;②利用气体压强显示装置读数。 3.能否采用燃烧硫或碳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选择的药品应符合什么条件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一至三单元

第一单元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稳定性、活泼性等。 2、没有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剩余药品不要带出实验室,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固体保存在广口瓶,液体保存在细口瓶。取固体用药匙和镊子,量取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液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滴液时,滴管放在其他仪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3、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洗试管时水装试管容积的1/2。 4、常考仪器名称: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试管、锥形瓶、水槽、量筒、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分液漏斗。 5、天平称量物体砝码放反称量结果偏小:物体质量=砝码—游码=整数—小数;量筒俯视读多量少,仰视读少量多。玻璃仪器洗干净标志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6、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作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胶头滴管用后立即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初中化学仪器精确到一位小数,pH值取整数。 7、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燃烧时火焰分3层,外焰温度最高,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含量少。 第二单元 1、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法国化学家是拉瓦锡。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潜水;能支持燃烧用于炼钢、气焊.氮气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充氮防腐,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特殊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反应,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电光源:霓虹灯,电笔。 2、空气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即可吸入颗粒(PM2.5),会引发雾霾。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2.5)、臭氧(O3)。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质量状况越差。防治空气污染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3、磷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方程式4P+5O22P2O5,瓶底放水的原因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硫燃烧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方程式S+ O2SO2 ,瓶底放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碳燃烧现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 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方程式C+O2CO2 铁在空气中发生红热现象,不 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方程式3Fe+2O2Fe3O4,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水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分布;爱护水资源的方式 2、掌握水的净化方式 3、掌握如何区分软水硬水 4、掌握氢气的性质;水的组成;单质与化合物 重难点分析 氢气的性质、单质与化合物;水的净化;软水及硬水;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水资源概况 源状况不容乐观 水资源总量:2.7×1012 m3,水资源大国,居世界总量第六位。 人均占有水量:人均水量很少,只有2048立方米。 水资源紧缺性:轻度缺水,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水资源质量: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上还有恶化趋势,前景不容乐观。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人类重要的宝贵资源 B.动植物体内含有水 C.农业灌溉可直接引入海水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 【例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多,难以利用的淡水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水”多是混合物,极少是纯净水

知识点2 爱护水资源 (1)赤潮 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 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 1.节约用水 【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 2.防治水体污染 (1)水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③生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问题】怎样来治理水污染? 【例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C.将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澡擦沐浴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练习4】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课堂总结】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是中考总复习的基础,也是中考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初三学生学习时 间紧、任务重,要做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要转变观点、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复习目的要提高初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效率,首先要 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化学知识点多而且碎,中考考查得也比较细致,突出基础性和全 面性,放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按章节理清知识点,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向、横向引申和拓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掌 握较强的解题力法和技巧及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一轮复习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许多知识点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有的是当初理解的问题,同学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所以,一轮复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唤醒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知识间必要 的联系。具体可体现为“细、度、熟、联”。 细:即细致。复习不留盲点,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逐点梳理知识点。 度:即适度。一轮复习主要是抓住基础,切记一轮复习开始就钻研难题忽略基础知识。 熟:即熟练。提高应用知识的熟练度是一轮复习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熟练度高解决 问题的速度才快,准确率才高。提高应用知识熟练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因此,一 轮复习时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作为保证。 联:即联系。一轮复习,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的,知识相对 比较独立,同学们一定注意建立知识网络,用知识网络或者知识树把较为散的知识联系到 一起. 二、化学复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成功靠99%的努力,但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具体 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性记忆。化学是一门文理融合的学科,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记忆,但 是我们应该先去理解再去记忆,比如化学方程式,我们应该先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再去 记忆。 2、错题整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各科学习,我们都应该养成错题笔记的习惯,错题笔记的记录,应该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以后立即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每周复习一次。 3、睡前回忆。很多同学晚上睡不着,为大家推荐一个快速入睡方法,关灯躺在床上,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 “飘香”? 合作探究 探究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提出问题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的运动。 归纳总结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这都充分证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 提出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了解分子的性质。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a.盛有约 20mL蒸 馏水的小 烧杯A中 加入5~6 滴酚酞溶 b.从烧杯A中取少量 溶液置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浓氨 水,观察溶液颜色有 什么变化 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 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 么现象发生

2017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3.27——4.10) 实验类 一、实验器材的认识 1、试管(加热固体、加热液体、做反应容器) 2、酒精灯(两检查三禁止) 3、玻璃棒(引流、搅拌、转移固体) 4、托盘天平(正确适使用、精确到0.1g、读书不当造成的后果、 使用步骤) 5、量筒(正确读数、产生读数偏大、偏小的原因、使用步骤) 6、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烧瓶(瓶底、圆底)、锥形瓶 一、简单实验操作 1、取用药品(固体、液体、大量液体、定量取用)P19——20 2、给物质加热(固体、液体)P20——21 3、溶解物质、结晶 4、蜡烛燃烧实验、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差别P12——15 二、重要实验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P27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6)实验误差分析(结果小于1/5、大于1/5) 2、微型小实验

(1)、硫、铁、磷、碳、镁、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2)、硫、铁、磷、碳、镁、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实验P76 (4)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P77 (5)磷和氧气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P92 (6)铁和硫酸铜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P93 (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P118 3、制取气体 (1)制取氧气P37 ——39 ①实验室制法 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化学方程式)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化学方程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化学方程式) 各个小实验对应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步骤、气体检验和验满、注意事项 ②、工业制法P40 (2)制取氢气P145 ①实验室制法 锌和稀硫酸(化学方程式) ②、工业制法 通电分解水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梳理]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 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非金属元素是 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考点6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1~18号元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为多少?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各部分的意义: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考点7 离子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九年级化学第1-3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4、近几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56%的城市未达到二级标准。造成这些城市污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大量燃烧含硫煤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利用太阳能烧水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称量10.05克食盐 6、氧气是我们身边离不开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提供呼吸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具有助燃性 D、氧气性质较活泼。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8.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 的是: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纲分析】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点分布20XX年20XX年20XX年难易度 1.分子和原子容易 2.原子的结构容易 3.元素一般 4.离子一般 课题1:分子和原子 【重难点】 1、分子和原子特性的研究 【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子 1、分子的概念的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保持一致的。 (2)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3)“最小”是相对而言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不可分的,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是最小粒子,是可分的,这就是分子的可分性和不可分性的辩证统一。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典例归纳】 【例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例2】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组合成新分子

【变式训练1】 1(2014·佛山)下列有关概念的辨析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所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中子数决定的;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⑤合金在化学性质上不再具备金属的特性;⑥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A.①④ B.②③ C.④⑥ D.⑤⑥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物质的性质不同 B 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般都不支持燃烧 C 开坛十里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序号事实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 C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起温度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 【考点二】原子 1、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叫原子 (这里说的“最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不能理解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因为原子还可以分,如核反应。)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水(H2O)氢气(H2)铁(Fe)硅(Si)汞(Hg) 构成物质举 例 特性很小但真实存在,不停运动,分子同上

初三化学第一至第三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 (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3.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4.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则实际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 B.15.0g C.14.5g D. 14.0g 7.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8.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9.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11.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13.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 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二氧化氮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 15.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B、酒精+ 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 C、氢气+ 氧气? ?氯化铵 ?→ ?点燃水D、氯化氢+ 氨气?→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