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子源的功能和分类

离子源的功能和分类

离子源的功能和分类
离子源的功能和分类

离子源的功能和原理

3、离子辅助镀膜的薄膜特性:

1、镀层与工件表面同时存在物理气相沉积及化学反应,故镀层结合力高。

2、膜层均匀致密、韧性好;

3、光谱特性稳定,温漂小

4、吸水性减少

5、折射率升高

6、粗糙度降低

7、激光阈值降低

8、膜层发雾,光散射增加

4、离子源参数、性能比较

离子源简介-考夫曼离子源

阴极钨丝加热发射热电子;电子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碰撞;

气体电离在放电室形成等离子体;

多孔栅极产生加速电场;

离子被加速电场引出、加速、获得能量;中和钨丝产生电子;

磁场对电子运动进行约束,增加离化率;

中和电子对引出离子中和形成等离子体。

考夫曼离子源工作原理

(Kaufman Ion Source)

离子源简介-考夫曼离子源

优点:

栅极加速能量大

离子可聚束能量调节围宽结构较为简单

缺点:

×离子源结构仍复杂×馈入氧、氮等反应气体阴极中毒

×更换阴极灯丝困难×不属主流,较少采用

离子源简介-射频离子源射频离子源工作原理

射频放电将气体电离

在放电室形成等离子体

多孔栅极产生加速电场;中和钨丝产生电子;

离子被加速电场引出、加速、获得能量;

中和电子对引出离子中和形成等离子体。离子源简介-射频离子源

特点

优点:

栅极加速能量大

离子可聚束能量调节围宽适用反应气体离子束辅助主流

缺点:

×结构复杂,稳定性差×价格昂贵×栅极需经常维护×辐照均匀区较小离子源简介-霍耳离子源

阴极钨丝发射热电子向阳极迁移电子与气体原子碰撞使其离化磁场中电子形成霍耳电流产生电场

离子被霍耳电场加速引出、加速

阴极热电子对引出离子中和形成等离子体。

霍耳离子源工作原理

(Hall Ion Source)

离子源简介-霍耳离子源特点

优点:

PowerIon-C-10A 典型参数

离子束流:5 A

离子能量:20-50 eV

无栅极、结构简单、维护简单

适用反应气体离子束辅助主流产品离子束流大易于控制等离子体中性以低能大束流工作

缺点:

×能量较低、调节围较小×存在较小污染

离子源简介-Veeco 霍耳离子源技术指标

离子源简介-PowerIon 系列霍耳离子源技术指标

离子源简介-霍耳离子源

空心阴极型霍耳离子源

空心阴极替代灯丝发射热电子有效降低离子源污染

离子源简介-APS源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与霍耳离子源类似

La6B阴极发射热电子向阳极迁移(3)

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其离化磁场中电子形成霍耳电流产生电场(2)

离子被霍耳电流产生电场加速引出、加速

离子源简介-APS源特点

优点:

APS源典型参数

离子束流:0.5 mA/cm2

离子能量:20-200eV

无栅极

离子束流大以低能大束流工作以其为核心开发多种机型离子束辅助主流产品

缺点:

×能量较低、调节围较小×不适用反应气体×等离子体中性?

×使用成本高×存在污染

射频rf离子源工作原理:

射频放电将气体电离在放电室形成等离子体

多孔栅极产生加速电场离子被加速电场引出、加速、获得能量中和钨丝产生电子中和电子对引出离子中和形成等离子体

优点:

栅极加速能量大离子可聚束能量调节围宽

适用反应气体离子束辅助效果明显

缺点

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栅极需经常维护辐照均匀区较小

5、离子源价格:

适合1m1镀膜机辅助镀膜的离子源价格

考夫曼离子源16cm 8万

霍尔离子源H10(16cm)5万-6万

RF离子源160万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含类型: ①酸:HCl、H 2SO 4 、HNO 3 、H 3 PO 4 、H 2 CO 3 、CH 3 COOH ②碱:NaOH、KOH、Ba(OH) 2、NH 3 ·H 2 O、Fe(OH) 3 、 ③盐:NaCl、CaCO 3、NaHSO 4 、KNO 3 ④活泼金属氧化物:Na 2 O、CaO、MgO ⑤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所含类型: ①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 、CO 2 、CO、P 2 O 5 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 3 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 4 *补充知识点: 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例如:HCl是电解质,其水溶液盐酸不是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变为电解质: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例:共价化合物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③CO2等非电解质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原因是在溶液中真正起到导电作用的 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 2SO 3 、H 2 SO 4 ,而不是它们自己本身。所以CO 2 属非电解质。 ④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等;电解质不一定都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NaO、MgO)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⑥BaSO 4、CaCO 3 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三、电离方程式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如:H 2SO 4 ==2H++SO 4 2- H 2 CO 3 H++HCO3- 注: ①正确拆分离子; ②离子符号的正确写法; ③电离出的离子的电荷数守恒,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日期:2011-08-02] 来源:? 作者:[字体:]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的规定,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注: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类放射源; 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Ⅲ类放射源;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 ?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1和表2。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见附录。 表1?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表2? 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

附录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1、极毒组: 148Gd、210Po、223Ra、224Ra、225Ra、226Ra、228Ra、225Ac、227Ac、227Th、228Th、229Th、23 0Th、231Pa、230U、232U、233U、234U、236Np(T1=×105a)、236Pu、238Pu、239Pu 、240Pu、242Pu、241Am 、242m Am、243 Am、240Cm、242Cm、243Cm、244Cm、245Cm、246Cm、248Cm、250Cm、247Bk、248Cf、249Cf、250Cf、251Cf、252Cf、254Cf、253Es、254Es、257Fm、258Md 2、高毒组 10Be、32Si、44Ti、60Fe、60Co、90Sr、94Nb、106Ru、108m Ag、113m Cd、126Sn、144Ce、146Sm、150Eu(T1=、152Eu、154Eu、158Tb、166m Ho、172Hf、178m Hf、194Os、192m Ir、210Pb、210Bi、210 m Bi、212Bi、213Bi、211At、224Ac、226Ac、228Ac、226Th、227Pa、228Pa、230Pa、236U、237Np、2 41Pu、244Pu、241Cm、247Cm、249Bk、246Cf、253Cf、254m Es、252Fm、253Fm、254Fm、255Fm、257Md 属于这一毒性组的还有如下气态或蒸汽态放射性核素: 126I、193m Hg、194Hg 3、中毒组 22Na、24Na、28Mg、26Al、32P、33P、35S(无机)、36Cl、45Ca、47Ca、44m Sc、46Sc、47Sc、48S c、48V、52Mn、54Mn、52Fe、55Fe、59Fe、55Co、56Co、57Co、58Co、56Ni、57Ni、63Ni、66Ni、67Cu、62Zn、65Zn、69m Zn、72Zn、66Ga、67Ga、72Ga、68Ge、69Ge、77Ge、71As、72As、73As、74As、76As、77As、75Se、76Br、82Br、83Rb、84Rb、86Rb、82Sr、83Sr、85Sr、89Sr、91Sr、92S r、86Y、87Y、88Y、90Y、91Y、93Y、86Zr、88Zr、89Zr、95Zr、97Zr、90Nb、93m Nb、95Nb、95m N b、96Nb、90Mo、93Mo、99Mo、95m Tc、96Tc、97m Tc、103Ru、99Rh、100Rh、101Rh、102Rh、1 02m Rh、105Rh、100Pd、103Pd、109Pd、105Ag、106m Ag、110m Ag、111Ag、109Cd、115Cd、115m Cd、111In、114m In、113Sn、117m Sn、119m Sn、121m Sn、123Sn、125Sn、120Sb(T1=、122Sb、124Sb、1 25Sb、126Sb、127Sb、128Sb(T1=、129Sb、121Te、121m Te、123m Te、125m Te、127m Te、129m Te、131m Te、132Te、124I、125I、126I、130I、131I、133I、135I、132Cs、134Cs、136Cs、137Cs、128Ba、131Ba、133Ba、140Ba、137La、140La、134Ce、135Ce、137m Ce、139Ce、141Ce、143Ce、142Pr、14 3Pr、138Nd、147Nd、143Pm、144Pm、145Pm、146Pm、147Pm、148Pm、148m Pm、149Pm、151Pm、145Sm、151Sm、153Sm、145Eu、146Eu、147Eu、148Eu、149Eu、155Eu、156Eu、157Eu、146Gd、1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1.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是: (1)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2)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关键看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例如,固体NaCl是电解质,但不导电。 3.强、弱电解质: (1)电离:化合物在水溶液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例: HCl=H++Cl-H2SO4=2H++SO42- NaOH=Na++OH-CuCl2=Cu2++2Cl-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3)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例: H2S H++HS-NH3·H2O NH4++OH-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酸、碱、盐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溶液中参加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例如: H2SO4和BaCl2溶液混合,H2SO4和BaCl2分别完全电离: H2SO4=2H++SO42—BaCl2=Ba2++2Cl- 溶液中主要存在四种离子:H+、SO42—、Ba2+和Cl-。Ba2+和SO42-结合成BaSO4沉淀,H+和Cl-仍在溶液中自由移动,所以H2SO4和BaCl2反应实质是Ba2+和SO42-反应:Ba2++SO42—=BaSO4↓ 例如: Na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Na2SO4和Ba(OH)2分别完全电离: Na2SO4=2Na++SO42— Ba(OH)2=Ba2++2OH- 溶液中主要存在四种离子:Na+、SO42—、Ba2+和OH—。Ba2+和SO42—结合成BaSO4沉淀,Na+和OH-仍在溶液中自由移动,所以Na2SO4和Ba(OH)2反应,实质是Ba2+和SO42—的反应:Ba2++SO42—=BaSO4↓由上述分析,可见酸、碱、盐在溶液中参加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又如: Fe+CuSO4=FeSO4+Cu实质是Fe与Cu2+的反应,Fe+Cu2+=Fe 2++Cu,该反应虽不是复分解反应,但也是离子反应。 二、 三、2.离子反应的类型 ①离子互换形式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离子反应规律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规律和离子方程式书写 1 基本概念 离子反应:在溶液(或熔化态)中有离子参与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统称离子反应。它包括有离子参与或有离子生成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本身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它包括大多数的盐类、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它包括弱酸(H2SO3、HF、HClO)以及弱碱(NH3?H2O)等。 2 离子反应规律(仅讨论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对于复分解反应而言,有下列三种物质之一生成的反应就能进行完全:①更难溶物质;②更难电离的物质;③气态物质。简言之,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有利于某种离子浓度减少的一方进行。 沉淀的生成及转化 常见难溶物有:①酸:H2SiO3 ;②碱:Mg(OH)2 、Al(OH)3、Cu(OH)2、Fe(OH)3等;③盐:AgCl、 AgBr、AgI、BaCO3、BaSO4、Ca3(PO4)2等。 常见弱电解质有:①弱酸:HF、H2CO3、HClO、CH3COOH等;②弱碱:NH3?H2O;③其它:H2O、C6H5OH 等 (3) 气态物质生成 常见气态物有:SO2、CO2、NH3、H2S 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1.1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步骤—“写拆删查“ 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为例 第一步“写“ 2NaClO + CO2 + H2O = 2HClO + Na2CO3 第二步“拆“ 2Na+ + 2ClO- + CO2 + H2O = 2HClO + 2Na+ + CO32- 第三步“删“ 2ClO- + CO2 + H2O = 2HClO + CO32- 第四步“查“查原子个数、离子电荷是否配平 [说明] ①原则上说,电解质要不要拆分改写为离子形式,应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式为依据。若化合物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则应“拆”为离子形式表示;若化合物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则不能“拆”,而仍应以“分子”形式表示。如浓H2SO4应以分子式表示,稀H2SO4则应“拆”为离子式(2H+ 和SO42- )表示。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精讲精练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详解考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结构特点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共同点均为化合物 注意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与化合物的水溶性无关. 举例NaCl Ba(OH)2 CH3COOH CH3CH2OH C12H22O11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 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电离过程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相互关系均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电离方程式书写规律用等号 HnA=nH++A n- 用可逆符号,弱酸分步电离 HnA H+ +HA(n-1)-,HA(n-1)- H+ +H2A(n-2)- 举例强酸:HCl H2SO4 HNO3 HClO4 HBr HI 强碱:KOH NaOH Ba(OH)2等. 绝大部分盐:BaSO4 BaCl2. 等弱酸:CH3COOH HCN H2S H2CO3等弱碱:NH3H2O Cu(OH)2等. 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2O B.SO3 C.Cu D.NaCl溶液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总结+典例解析

离子反应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

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CH3COO- + H+;NH3·H2ONH4+ +OH- ;H2OH++ OH- (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5)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3.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 OH- (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H4NO3 = NH4+ + NO3- MgCl2 = Mg2+ + 2Cl- Fe2(SO4)3 = 2Fe3+ + 3SO42- 要点三、离子反应 1.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 2.本质: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Al(OH)3、BaSO4、Ag2SO4、CaSO4、Ca(OH)2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③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Zn与硫酸铜溶液:Zn+Cu2+=Zn2+ +Cu 要点四、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改”(或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 CaCO3+2H++2Cl―==Ca2++2Cl―+CO2↑+H2O 注意: (1)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必须写成阴、阳离子的形式。难溶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单质则必须保留化学式。 (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①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固体形式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②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形式。如在水溶液中HCO3―写成H++CO32―是不对的。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知识讲解_离子反应(提高)

离子反应 编稿:房鑫审稿:曹玉婷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同点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电离方程式用“” 溶液中溶质 微粒 只有水合离子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 实例 强酸:HCl、HNO3、H2SO4 HBr、HI、 HClO4等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 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 H2CO3、H2Si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Fe(OH)3等不溶性碱 水:H2O 要点诠释: 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 CH3COO- + H+;NH3·H2O NH4+ +OH- ;H2O H++ OH- (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5)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3.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 OH- (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H4NO3 = NH4+ + NO3- MgCl2 = Mg2+ + 2Cl- Fe2(SO4)3 = 2Fe3+ + 3SO42- 要点三、离子反应 1.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 2.本质: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Al(OH)3、BaSO4、Ag2SO4、CaSO4、Ca(OH)2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放射源编码规则

附件: 放射源编码规则 一、本规则所称放射源均指密封放射源,但不包括用于医学治疗中植入人体的种子源。 二、半衰期大于或等于60天的放射源(以下简称放射源)必须按照本规则编12位编码,半衰期小于60天的放射源可以不编码。常见核素半衰期见表一。 三、生产单位包括生产放射源的单位和利用放射性物质加工或分装放射源的单位。 涉源单位是指从事放射源生产、进口、出口、销售、使用、贮存等业务且拥有放射源的单位。 四、放射源编码由12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分别表示生产单位(或生产国)、出厂年份、核素代码、产品序列号、放射源类别等内容,详见附一。每个放射源具有唯一编码,同一编码不得重复使用。 五、放射源编码要填入放射源编码卡。对于放射源与包装容器或含放射源仪器设备永久固定在一起的,放射源编码卡应固定在容器或设备的明显位置;对于放射源与包装容器或含放射源仪器设备不固定在一起的,在装有放射源的容器或设备的明显位置应设插槽,放射源编码卡插入插槽内。放射源编码卡必须伴随放射源从生产到处置的全过程,放射源发生转移时,“放射源编码卡”必须随放射源共同转移。放射源编码卡的格式见附二。 六、对于2005年1月1日后国内生产的所有放射源,由国内生产单位依据本编码规则编制12位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产品序列号应按照出厂年份和核素分类排序。编码应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 —

七、对于2005年1月1日后从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放射源进口单位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口备案手续时,申领放射源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产品序列号应按照出厂年份和核素分类排序。 八、对于2004年12月31日以前国内生产或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由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编码规则和序列号分配表(表二)进行编码,所有放射源产品序列号统一排序。产品序列号不够使用时,可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涉源单位自2004年9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之间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放射源已按本规则进行编码的,不得再次申请编码。 九、涉源单位在申领编码时应如实提供放射源生产单位(生产国)、核素、出厂日期、出厂活度等必要资料,并对编码卡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十、放射源被处置或由生产单位回收或返回原出口国的,处置单位或生产单位或负责办理废源返回出口国手续的单位应在30日之内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编码注销手续。 十一、表一未列出的核素,由编码单位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素代码。 十二、表三未列出代码的国内生产单位应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单位代码。 十三、国家或地区代码未在表四列出的,可查阅国家标准《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659-2000)。 附一放射源编码格式 附二放射源编码卡格式 —4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 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 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 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 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 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 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 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 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 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 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 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 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 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梳理整合精选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梳理整合精选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 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 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 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 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 电泳。 二、离子反应 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 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 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 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 ①符合事实 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 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H++NO3-、Fe3+与S2-、HS-、SO32-、Fe2+、I-) 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CN-) 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 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要点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系数与ΔH 的值一定要相对应。 (4)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 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 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5)对于可逆反应,其ΔH 同样要与系数相对应,但若按系数投料反应,则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其反应热的数值会比ΔH 的数值要小。 三、燃烧热、热值与中和热: 1.燃烧热:在1atm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物质完全燃烧是指含有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初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

离子反应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2、化合物的分类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4、强弱电解质与电离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用“=”。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书写。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温馨提示:酸式盐的电离要分强弱与熔融还是溶液 二、离子反应 1、定义: 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2、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相互作用,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离子反应分类与发生条件: 三、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方法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反映了离子反应的实质,它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四、常见题型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①违背客观事实; ②化学符号书写错误,分子式写成离子,该用离子表示的写成分子式; ③原子或电荷或得失电子不守恒; ④化学计量数错误,或不约分或部分约分; ⑤以偏概全,漏写某些离子反应; ⑥用错“=”、“”、“↑”、“↓”等符号。 ⑦忽视题设条件要求,如反应物的量是少量、过量,反应生成物不同。 3、离子共存: 4、离子检验与推断:(详见三维设计) 五、与试剂用量有关的离子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很多反应因试剂用量不同而离子方程式不

《离子反应》知识点整理

《离子反应》知识点整理 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 2、①电解质是在 或 能够导电的 。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②强电解质是在 的电解质。例如:强酸: 、 、 ;强碱: 、 、 、 ;绝大多数的盐如:NaNo3、caco3、BaSo4等。 ③弱电解质是在 的电解质。例如:弱酸:cH3cooH、H2co3、H2So3、、H2S、H3Po4等;弱碱:mg2、cu2、NH3·H2o等

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碘化钾 B.乙醇 c.氨气 D.蔗糖 E.醋酸 F.硫酸氢钠 G.氨水 H.液氧 I.氢氧化钠溶液 练习2、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H2So4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二氧化硫⑧水⑨氧化钠⑩氢氧化钡 判断上述物质中: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附注: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NH3·H2o)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o2、So3、co2、

NH3等不是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NH3·H2o则是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 。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注意:电离不通电。 氯化钠的电离 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 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 的 和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 3、Hcl、HNo3、H2So4的电离方程式 Hcl HNo3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在化学反应中,有一种物质被氧化,必定有一种物质被还原,这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得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失电子,则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变成还原产物,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概念转化: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性,恰相反;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表示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双线桥法(了解):表示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之间得失电子情况。 三、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一)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 (1)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等;、、、、、322222O O I Br Cl F (2)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 、固体硝酸盐等;、稀、浓、浓、、334272243HNO HNO SO H O Cr K KMnO KClO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 还原剂 氧化剂物 质 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反应物 生成物 具有氧化性(性质) 元素化合价升高 具有还原性(性质) 元素失电子 元素被氧化 同时发生 电子转移 变价相等

(3)高价态金属阳离子:等;、、+ ++23e Cu Ag F (4)能电离出H +的物质:溶液等;、、稀稀442NaHSO HCl SO H (5)其他: ()等 、银氨溶液、新制、、、、漂白粉、2222222a OH Cu O H NO O N MnO HClO 2、还原剂 (1)金属性较强的单质:等;、、、、、Zn Fe Al Mg Na K (2)某些非金属单质:等;、、Si C H 2 (3)变价金属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 ()及亚硫酸盐等; 及其盐、、、盐、及硫化物、、2222SO HI HBr OH Fe Fe S H CO +(4)其他:单质S 、Sn 2+盐、浓盐酸、NH 3等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常用判断方法(两种题型考法) 1、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1)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强调顺序) (2)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指Fe 2+) 如氧化性:++++++>>>>>223Fe H Cu Fe Hg Ag 2、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单质的氧化性:S I Br Cl F >>>>2222 (2)离子的还原性:----->>>>F Cl Br I S 2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含类型: ①酸:HCl 、H 2SO 4、HNO 3、H 3PO 4、H 2CO 3、CH 3COOH ②碱:NaOH 、KOH 、Ba(OH)2、NH 3·H 2O 、Fe(OH)3、 ③盐:NaCl 、CaCO 3、NaHSO 4、KNO 3 ④活泼金属氧化物:Na 2O 、CaO 、MgO ⑤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所含类型: ①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CO 2、CO 、P 2O 5 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 3 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 4 *补充知识点: 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例如:HCl 是电解质,其水溶液盐酸不是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变为电解质: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例:共价化合物HCl 在液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③CO2等非电解质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原因是在溶液中真正起到导电作用的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 2SO 3、H 2SO 4,而不是它们自己本身。所以CO 2属非电解质。 ④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等;电解质不一定都能导电,如NaCl 晶体。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NaO 、MgO )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⑥BaSO 4、CaCO 3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比较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可溶于水也可不溶于水 与常见物质类别的关系 通常为 ①强酸:、H 2SO 4、HNO 3、HBr 、HI 、HClO 4等 ②强碱:NaOH 、KOH 、Ba(OH)2等 ③绝大多数盐:NaCl 、CaCO 3、CH 3COONa 等 通常为 ①弱酸:CH 3COOH 、HF 、HClO 、 H 2S 、H 2CO 3、H 2SiO 3、等。H 3PO 4、H 2SO 3 属于中强酸,但仍属于弱电解质 ②弱碱:NH 3·H 2O 、Al(OH)3等 ③极少数盐 ④水 三、电离方程式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如:H 2SO 4==2H ++SO 42- H 2CO 3 H + +HCO 3- 注: ①正确拆分离子; ②离子符号的正确写法; ③电离出的离子的电荷数守恒,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