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注重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过分注重探究结果。

1、重视教材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丰富实验设计,探究从课前开始,贯穿课堂,延续课后

准备这节课,我是结合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中“饲养和观察蚯蚓”的验证性实验和七年级苏教版中“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性实验,尝试如何在验证性实验实现向探究实验的转变,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以前生物课主要是知识性教学,而实验教学开展得较少,顶多也是完成教材的安排和设

计,过于依赖了教材,很少去考虑如何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加以突破。今年从七年级开始用苏教版教材,让我对如何用教材教学,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有了更多地思考与实践。这是我的一大收获。

对内容的整合首先就需要重新明确教学目标:联系实际,说出蚯蚓适应环境的一般特征;列举蚯蚓的用途;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搜集关于蚯蚓的资料;提高在观察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创造适合蚯蚓生存环境,关爱蚯蚓,关爱生命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通过短短一堂课来解决,需要课前的活动充分准备,课堂的精心设计(尤其重难点解决),课后的不折不扣继续探究。为实现这些目标,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课前组织学生开展采集蚯蚓,观察蚯蚓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实践活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热情,在不断了解蚯蚓的基础上,认同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关爱蚯蚓,善待蚯蚓,实验前要养活它,实验中要保证体表湿润,实验后要放回大自然;另外通过观察蚯蚓形态结构,验证之前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结论是要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尝试去探究问题,自然引出探究实验,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课后进一步探究做铺垫;通过不断地参与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2、随着对蚯蚓的熟悉,实验的深入,探究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蚯蚓的认识和情感上发生了突变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采集蚯蚓,收获各有不同,有的组事先考虑到蚯蚓的生存环境,就比较容易的找到蚯蚓,也就给其他组带来了经验,有竞争也有合作,方能双赢。在饲养的过程中,开始有些同学的蚯蚓存活不长,有的是水放多了,都成烂泥巴了,泥土间空隙少了,有的是泥土太干,还有的是缺少食物等。我鼓励他们多思考为什么,要写份蚯蚓的死亡报告,并将其好好安葬,再重新设计蚯蚓生存环境。等到做实验时基本都能饲养得很好,他们还相互比较自己饲养的个头以及活跃程度等,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在实验准备初,男生热情比女生高涨得多,随着对蚯蚓不断了解,以及对诸如“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之类问题的探讨深入,发现女生不再排斥蚯蚓,还能够去善待它,能够主动实事求是地去探究问题,比如“蚯蚓没有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运动,运动不规则,该如何测量”、“蚯蚓的体长在运动时不一样,该如何设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蚯蚓在玻璃板上爬得比在糙面纸上更快了”等等。学生逐渐融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实验设计的同时,体验就越来越深刻了。

3、探究无止境,要在课前、课堂、课后的探究衔接上多下功夫

本实验前面目标完成得很充分,为接下来的探究创设了情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探究体验中最后的小组间表达与交流、总结与评价尚未全部实现,有不少组的探究意犹未尽,尚未完成教学设计,进度不一。这也是个两难问

题,学生需要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去实验,去想办法解决在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视学生发现的问题,硬要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步骤来完成,不免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热情,那实验课将毫无生气,缺少生命力,也就和重于体验过程相违背。要解决此问题,仅仅靠课堂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得将探究延续到课后,由此也可培养学生在课余的探究意识,从而将课堂的概念延伸到社会、延伸到自然。

当然本实验课前活动可以更加充分,小组间分工及汇总都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课堂的第一部分就更加简练,观察与探究就更加突出。在设计时对各环节的时间应更加合理分配,整体把握的同时尽可能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即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要有准备,比如本节课上,有同学发现在玻璃板上蚯蚓的运动要比在糙纸上快,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通过分析,初步诊断是在实验过程中,爱护蚯蚓湿润时水过多,纸潮湿影响蚯蚓的运动等。那就需要引导学生重新设计操作,然后比较两次过程与结果。虽然在这方面给了不少组的指导,但最后的组间交流汇总就缺时间,显得有些仓促,只是略微点评了下注意事项,并要求进一步探究新问题。关于实验评价也就延续到课后了。

4、进一步全面评价探究能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如何评价实验完成情况将对课堂教学有着指挥棒一样的影响。我设计评价时就是以学案(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作为依据定性评的,给予等级,有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及总评之分。但上完课反思再设计时,觉得之前的评价过于笼统,应该更加突出探究能力的定量评价,从过程性、科学性、规范性及创造性四个方面,明确标准,设定分值,再结合自评、他评等,尽可能全面评价。

5、力求尽善尽美,多加磨练

在课堂过渡语上仍需多下功夫,让衔接更加连贯,同时要丰富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要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也要启发对更多问题的思考;在一节课的最后可以请学生谈谈收获,及时将未完成情况和新问题汇总,对下一步探究给予指导建议,并布置一定任务和要求。

总之,在今后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进一步开展创造性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双基训练: 1.“烟台苹果”享誉全国,但出产它的烟台和威海却不出产柑橘。造成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土壤D.水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竞争B.穴居C.捕食D.寄生 3.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实验中的变量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湿度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④①⑥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水稻田里常有一种杂草“稗”,它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水稻与稗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B.穴居关系C.捕食关系D.合作关系 6.连线题:说明下列生命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非生物因素 ①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A.温度 ②蛾在夜晚出来活动B.光照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空气 ④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D.水 ⑤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能力拓展: 7.小明同学想设计一个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他准备了A、B两个相同的纸盒,在A盒内放上一层湿土,在B盒内放上一层干燥的土,再在A、B盒内分别放上10只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活鼠妇,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实验后,他把鼠妇踩死扔进了垃圾桶。请你评价他的实验方案,并提出你的建议。 中考链接: 1.(2006年山东省)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2.(2006年岳阳市)导致生长在荒漠地区的大多数植物地下根发达,地上部分十分矮小的根本原因是()。 A.阳光不足B.缺少水分C.温度过高D.空气污染3.(2006年宜昌市)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个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教师: 单位:

目录 教学设计 (2) 课题选择 (5) 结合教材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学情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研究对象选择实验课题 (6) 教学反思 (6) 蚯蚓对光的适合性影响实验和改进方法 (7) 土壤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实验材料使用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变量控制不严格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蚯蚓的放置位置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9) 不足 (10)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仪器、工具等资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使学生能够展开探究活动,自主建构知识,并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从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水平目标: (1)让学生初步养成发现问题的水平,养成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水平。 (2)初步学会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探究方案的水平;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水平; (4)学会表达、交流水平; (5)初步养成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高尚品格。 4.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 5.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照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二)活动方法:探究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三)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空地,花台去寻找蚯蚓,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蚯蚓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以及不破坏环境。 (四)材料准备:八个平铺湿土的解剖盘、5条蚯蚓、玻璃板、纸板、棉签等、八份实验报告单、八张白纸。 (五)探究过程: 引入:谜语引入 1.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到在土壤湿润、肥沃、枯枝落叶等阴暗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在土壤干燥的环境中没有蚯蚓。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有蚯蚓,有些地方没有?进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探究问题:哪些环境因素对蚯蚓分布有影响?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影响蚯蚓分布的一些环境因素,时间关系,本节课就验证光对蚯蚓分布有影响这个假设。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介绍方案,在全班讨论修改,其他小组又介绍方案,再讨论修改。老师提供实验材料,小组根据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计划填在报告单上。全班

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七下·抚州期中) 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 . 直立行走 B . 骨盆变短增粗 C . 下肢增长 D . 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 2. (2分)(2011·苏州)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人体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能源物质是()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脂肪 D . 维生素 4. (2分)依据平衡膳食宝塔,你认为人们每天的食物摄入量最多的应该是 A . 淀粉

C . 脂肪 D . 无机盐 5. (2分) (2016七下·宁县期中) 营养学家建议我国青少年要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A .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B . 容易消化的物质 C . 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 D . 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6. (2分) (2017七下·河南期末) 下面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胃是人体消化的主要部位 B .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C .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 . 大肠只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7. (2分)(2019·粤西模拟) 下列有关人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胃液能消化维生素 B .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 C . 肠液和胰液有消化脂肪的酶 D . 小肠能直接吸收脂肪 8. (2分) (2016九上·海淀期中) 下列做法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不符合是() A . 过保质期未霉变的食物可以食用 B . 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应多样化 C . 青少年时期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D . 购买带有食品安全标志的食品 9. (2分) (2018七下·盘龙期末)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对空气的处理作用还包括() A . 温暖 B . 清洁 C . 湿润 D . 以上三项 10. (2分)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A . 鼻毛 B . 鼻黏膜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生物课中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1.采集蚯蚓的感受,引入新课。 2.分析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制定探究变量。 3.分析制定探究课题,小组选择探究课题。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向全体同学汇报。 5.小组实施实验计划,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6.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全班同学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其他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分析各种非生物因素,设定变量,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解决策略: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 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1、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 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2、突破方法:教师提前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应 该怎么去做,该如何分工,观察什么,怎么去观察等问题。上课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展示实验成果。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动力。 【实验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各采集10条蚯蚓,准备干、湿泥土、纸盒。

浙江省嘉兴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七上·德惠月考)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 . 青草和山羊 B . 害虫与青蛙 C . 水稻和稗草 D . 松鼠与松树 2. (2分) (2016八上·宁津期中) 如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实验材料处理环境 ①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 ②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抒紧瓶盖室温 A . 温度 B . 空气 C . 水分 D . 阳光 3. (2分) (2016七上·泰兴期中) 如图: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 A . ① B . ④ C . ⑦ D . ⑤ 4. (2分) (2017七上·阜宁期末) 很多成语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是()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 (2分) (2016七上·孟津期中)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正确的是() A . 对光时,用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B . 要使视野明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 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 要使刚观察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6. (2分)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京杭运河 B . 两城鲁山林场 C . 湿地公园 D . 微山湖的所有鱼类 7. (2分)严冬时节青蛙要进入冬眠,影响青蛙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 A . 阳光 B . 水分 C . 温度 D . 空气 8. (2分)(2011·来宾)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食物中除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能量外,下列既能提供能量,还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和更新受损的细胞的营养物质是() A . 水 B . 维生素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9. (2分) (2017七下·福建期中) 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 A . 血液 B . 呼吸道黏膜 C . 肺 D . 大脑 10. (2分)食物由口腔进入后,经过的器官依次是 A . 食道→胃→小肠→大肠 B . 食道→小肠→胃→大肠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2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中学生在田野里、花坛内、经常会见到蚯蚓,也了解了“蚯蚓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但蚯蚓的分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乐于去探究. 因此我设计了“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切身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做调查、捕捉蚯蚓的活动,调查中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没有蚯蚓,这就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此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然后每个小组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考虑到这是第一个探究实验,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给出了一个“小明的探究计划”,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明的探究计划,发现小明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小明解决计划中的问题,得出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此时完善并实施各小组的科学探究计划,这样各小组制定、实施的计划就比较科学、合理了,在表达交流的活动中,形成统一正确的科学结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最后,出示“农药”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是为了课后的进一步探究。通过这样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生物与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看,学生最先接触、感知的也是宏观生态环境。因此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知识也成为学生学习首要内容。而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必须讲究科学性和方法论,为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尤其重要,《生物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10个一级主题主题中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要性。学会科学探究,也就具备了今后不断学习与探索生命科学的基本能力。由于“探究环

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20条蚯蚓,一个塑料盒,一些肥沃潮湿的土壤,一些肥沃干燥的土壤。 实验相同点:蚯蚓,温度,环境。 实验不同点:土壤潮湿程度。 实验过程:1、将塑料盒两边分别放上肥沃潮湿的土壤和肥沃干燥的 土壤。 2、再将两边分别放上10条蚯蚓。 3、过5分钟,翻开土壤观察两边个有几条蚯蚓。 实验结论:蚯蚓更喜欢潮湿的土壤。篇二: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2.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 提示 1、 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 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方法步骤: 1、 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____节。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度初一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C卷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度初一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A.东非大裂谷B.红海C.海沟D.大西洋 2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取用液体 C.测液体pH D.加热液体 3 . “欲穷千里目”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 A.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B.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因为地球是个球体D.高处视野好 4 . 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5 .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央行发行了面值1元普通纪念币(如下图)。小科要测量面值为一元的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直尺和两块三角板配合进行测量 B.将硬币放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C.用细线绕硬币一周,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D.用刻度尺直接多测几次硬币的直径,算出平均值 6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A.A方向B.B方向C.C方向D.D方向 7 . 当天的气温是34。用一支示数为39的体温计,未经甩下,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 A.37B.36.5C.39D.34 8 . 2012年洞头县中小学体育节于2012年10月26日圆满结束。王超同学想了解在体育节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检测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铜牌的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 9 . 红色的火龙果吃完总是让人满手满嘴沾满红颜色。实际上这是一种叫做花青素的色素导致的。花青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花青素并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花青素存在于火龙果细胞的哪一结构 A.细胞壁B.细胞核C.叶绿体D.液泡 10 . 如图所示,3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煤油、水、硫酸。由图可知,是硫酸的是 A.A B.B C.C 11 . 对于下图所示的几种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① ②

荆州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A卷

荆州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25分) 1. (1分) (2016八上·莒南期中) 下列动物中,分别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型动物的是() A . 绦虫、水母 B . 海蜇、血吸虫 C . 珊瑚虫、海葵 D . 华枝睾吸虫、涡虫 2. (1分)珍珠贝常被人们用来人工培育珍珠,光亮的珍珠的形成与下列结构有关的是() A . 贝壳 B . 外套膜 C . 珍珠层 D . 斧足 3. (1分) (2016八上·罗田期中) 蛔虫、蝗虫、水蛭分别属于() A . 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 .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 . 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4. (1分) (2016八上·肇源期中) 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你判断认为不正确的是() A . 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 . 运动能力不强 C . 有三对足 D . 是惟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5. (1分) (2016八上·大石桥期中) 蝗虫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 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 . 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 C . 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D . 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6. (1分) (2015七上·迁安期末) 如图是几种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 . 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 C . 猫属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猫科少 D . 目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7. (1分) (2018七上·仙桃期中) 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A . 用途 B . 形态结构 C . 生活环境 D . 生物数量 8. (1分)(2016·来宾) 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类群不匹配的是() A . 水螅—腔肠动物 B . 蚯蚓—爬行动物 C . 蝗虫—节肢动物 D . 青蛙—两栖动物 9. (1分) (2015八上·莘县期末) 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说法错 误的是() A . P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 . 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 . 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 . F可以表示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10. (1分)(2017·平和模拟) 如图中各重合部分表示相应动物的共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2.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 提示 1、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方法步骤: 1、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____节。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____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_____,朝向身体的后方。 (3)、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表,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粘液有什么意义?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体表保持湿润?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让其运动,特别注意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把耳朵凑近糙纸仔细听一听,听到了什么? (2)、把蚯蚓移到光滑的毛玻璃板上,观察运动。 (3)、认真观察记录,并完成下表: 如果运动不同,原因是。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II)卷

贵州省铜仁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8题;共76分) 1. (2分)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 A . 水生到陆生 B . 简单到复杂 C . 陆地到空中 D . 单细胞到多细胞 2. (2分)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 .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金丝猴 B .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狒狒 C . 长臂猿,卷尾猴,猩猩,大猩猩 D . 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3. (2分)以下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别对比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B .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C .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 D . 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他们的原始祖先不同 4. (2分) (2017八下·兴化期中) 人体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 A . 子宫 B . 输卵管 C . 胎盘 D . 卵巢 6. (2分) (2017八上·永定月考) 你和你的同学正在步入一个人生中发育的黄金时期,即() A . 儿童期 B . 青春期

C . 成年期 D . 壮年期 7. (2分) (2016七上·射洪期中)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①作出假设②表达与交流③制定计划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实施计划 A . ④①③⑥⑤② B . ④③⑥①⑤② C . ④③②①⑤⑥ D . ①④③⑥⑤② 8. (2分) (2016九上·潮州期末) 小李经常偏食,结果他的上皮组织发生了角质化,皮肤干燥,且还出现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偏食造成体内缺乏() A . 维生素A和维生素D B . 维生素A和维生素C C . 维生素C和维生素D D . 维生素A和维生素B 9. (2分)(2017·宜兴模拟) 特色美食肉粽主要原料是糯米、猪肉等.关于肉粽在消化系统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猪肉中的脂肪从①处开始消化 B . 糯米中的淀粉从③处开始消化 C . 猪肉中的蛋白质在④处被消化为氨基酸 D . 肉粽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主要在②处吸收 10. (2分) (2016七下·昆明期中) 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A .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 .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 .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 D .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 11. (2分) (2018七下·右玉期中) 如图是模拟人体膈肌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宿迁市2020版初中生物中考二模试卷D卷

宿迁市2020版初中生物中考二模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6七上·开县期中) 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 细胞群 B . 液泡 C . 细胞 D . 果肉 2. (2分)(2018·临渭模拟) 下列有关显微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B .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清水中涂刮取的碎屑 C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 . 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细胞膜正在从中间缢裂,则该细胞正处于分裂阶段 3. (2分) (2020七上·蒙阴期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云蒙湖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 . 土壤→草→虫→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C .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 食物链不仅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也与能量流动有关 4. (2分)下列有关开花、结果及种子萌发的一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对于繁衍后代来说,只有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B . 受粉后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 . 雄蕊和雌蕊分别产生花粉和卵细胞,都是花最重要的部分 D .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5. (2分) (2017七下·文安期中) 在人体消化管内,既无消化功能,又基本无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A . 口腔、咽 B . 咽、胃 C . 胃、小肠 D . 咽、食道 6. (2分) (2018七下·云南月考) 通常情况下,每天三餐的热量摄取比例大致为() A . 30%、30%、40% B . 30%、40%、30% C . 20%、40%、40%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课题:探究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设计思路: 1.课前收集相关蚯蚓的资料,使学生对蚯蚓产生兴趣; 2.通过学生交流收集蚯蚓的感受,引入新课; 3.分析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制定探究的变量;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完成实验探究基本步骤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向全体同学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小组实施实验计划,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6.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全班同学实行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7.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将蚯蚓放归自然。 实验内容分析: 根据本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条件,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蚯蚓这种小动物,所以本探究实验以蚯蚓为探究对象。蚯蚓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土壤环境中的小动物,其生活的环境条件容易模拟。本实验用湿土和干土做一组对照实验,观察蚯蚓运动的方向,若蚯蚓向潮湿的土壤方向运动,可得出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中。反之,蚯蚓适合生活在干燥的土壤环境中;实验再以有光和无光做第二组对照试验,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向,若蚯蚓向阴暗的环境方向运动,可得出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反之,蚯蚓适合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结合实验一、二的结论得出,蚯蚓分布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实验目标: 1、观察蚯蚓的结构及其运动特征,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2、通过实验来证明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3、培养学生交流与团队合作的水平、动手水平及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及解决的具体策略: 1、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2、具体策略: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实行实验对照,如干燥的环境与湿润的环境

为一组实行实验,观察蚯蚓的运动状况和有光环境与黑暗的环境为一组实行实验,观察蚯蚓的运动状况。 难点及突破的具体办法: 1、难点:自己设实验方案;归纳总结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2、突破的具体方法:给定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实行实验设计。 实验准备:健康状况良好的蚯蚓5——10条、纸盒一个(长度大于20cm,宽度大于15cm,高度不超过10cm)、适当大小纸盖、干燥的土壤若干、湿润的土壤若干、手电筒、玻璃棒 教学过程: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同步测试

5.1.2 线形动物和环形动物 一、单选题 1.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2.夏季大雨过后,常常看到田地里的蚯蚓爬到地面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多而且食物缺乏 B.蚯蚓雨后喜欢晒太阳 C.土壤浸水后缺乏空气,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D.蚯蚓适应不了湿土的压力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其目的是(): A.保护体表湿润,有利于运动 B.保持身体柔软 C.让体表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D.降温作用 4.绦虫和蛔虫是两个不同类群的寄生虫。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生殖器官发达 C.体表没有角质层 D.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5.下列有关血吸虫和蛔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扁形动物 B.都属于线形动物 C.消化管的结构都比较复杂 D.生殖器官都很发达 6.下列有关蚯蚓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摸蚯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身体的后端 D.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 7.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它的运动方式是() A.在人体的小肠内游动 B.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C.靠身体前后端交替伸缩爬行 D.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8.下列有关线形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身体细长 B.身体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9.菜农在清晨天快亮时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化肥对蚯蚓的影响教学设计

的。同时, 突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化肥对蚯蚓的影响 2. 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 增进关爱实验动物的情感。 3. 体验环境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操作示范视频。 2. 材料用具:清水、化肥溶液、白瓷盘、小木棒、塑料袋、手套。 (三)学生准备: 1. 实验材料用具:蚯蚓、土壤、玻璃瓶。 2. 开展“蚯蚓对土壤疏松程度的影响”的课外探究活动:课前饲养蚯蚓:取两个玻璃瓶,间隔装入颜色明显不同(黄色、黑色)的土壤,一个玻璃瓶放入蚯蚓,另一瓶不放蚯蚓。

教学流程图 六、反思 1. 为何本课不用教材推荐的实验材料 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成建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学习目标,也期盼课题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渗透STS 教育。新版教材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教学实际,对实验材料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但鼠妇、黄粉虫等有一定的操作困难。经过精心的筛选,最终选用蚯蚓和化肥作为实验材料。力图体现新课标、新教材的改革思路,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化肥采用的是农村常用氮肥碳酸氢铵,俗称“臭肥”。将其有效成分配制成溶液,有利于实验定量。蚯蚓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来源广、生命力强、便于观察、计数等特点。以蚯蚓作为实验动物,还可以延伸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多个主题,有较好的拓展性。 2. 如何体现生本教学的理念 课堂总结 随堂检测 布置作业 结束 思考回答 分析讨论 思考回答 开始 蚯蚓松土 课外探究 活动 拓展 科学探究 一般过程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化肥对蚯蚓 的 方法步骤 资料 思考讨论 操作记录 讨论交流 分析数据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思考回答

盐城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盐城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八上·泰安月考) 小东从小就喜欢看《动物世界》,尤其喜欢看海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像带鱼、虾、鲍鱼、海参、珊瑚虫、蛤蜊、海马等。下列对海中部分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鰓呼吸,所以海马是鱼 B . 虾的体表有外骨骼,触角和足分节 C . 珊瑚虫的身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D . 带鱼体内有脊柱,是脊椎动物;虾、海蜇、海参体内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 2. (2分)在新西兰斯蒂芬岛,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一只猫,竟将该岛上特有的一物种消灭了,该地特有物种灭绝的原因是() A .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 .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C . 环境污染 D . 外来物种的入侵 3. (2分)下列生物与其气体交换结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 蚯蚓-气管 B . 蝗虫-体壁 C . 海马-鳃 D . 鲨鱼-肺 4. (2分) (2017九上·北京期中)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银鲳等,它们分别属于() A .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 .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 . 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 . 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5. (2分)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水湿润它的皮肤,下列有关解释最恰当的是() A . 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 B . 保证蚯蚓能很好地运动 C . 便于观察它体表的刚毛 D . 便于区别它的前端和后端 6. (2分) (2016八上·海南期中) 扇贝的贝壳是由下列哪一种物质形成的()

探究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探究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中学洪燕玲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恰到好处的探究实验,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用鼠妇做实验有其局限性。那么,实际实验教学中存在哪些局限性呢? 1、原实验材料鼠妇的局限性。教材设计的实验材料是鼠妇,此生物分布广泛,极易寻找,适应温度在30℃左右,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但是,鼠妇对光照易适应,实验结果不明显,与假设的结果不大相同。 2、对温度变化敏感,低温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器材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实验效果。例如:实验盒内部颜色的影响、湿土的影响、光线强弱的影响等。 影响鼠妇实验的因素有多种,有没有鼠妇的替代品来避免呢?有,在农村中学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容易得到的实验材料是----蚯蚓。蚯蚓的耐受性强,材料易得、易找,实验效果明显;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土壤也容易得到。 以下是“探究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1、大小合适的长方形纸盒加盖子一个,纸盒盖壁上有通气孔并加黑网布遮光,纸盒中央划线。 2、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取适量晾干(即干燥的土壤)置于塑料槽中待用;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即湿润的土壤)取适量置于塑料槽中待用。一把铁铲子用于摊平土壤。 3、塑料广口瓶里面装有十条(或更多)蚯蚓和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待用;另外一个塑料槽用于挑选蚯蚓。 实验过程大概如下: 1、在纸盒中央划线的两边各放干燥的土壤和湿润的土壤一薄层,用铁铲子把两边土壤摊平。 2、把蚯蚓和蚯蚓生活环境中的土壤放在塑料槽中,挑选出活力好,个头大小差不多的十条用于实验。 3、实验开始,把塑料槽中的蚯蚓用竹夹子一条一条夹出来放在纸盒中央,加盖。开始计时,五分钟后打开盖子记录实验结果,之后第7、9、11、13分钟各打开一次,记录蚯蚓在干燥的土壤中、纸盒中央土壤上、湿润的土壤中的数目,共统计五次,并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实验统计表中。

2016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模拟卷

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生物统考模拟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顺序是() A.a→d→b→c B.a→b→c→d C.c→d→a→b D.a→c→d→b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是() A. 变亮增多 B. 变暗减少 C. 变亮减少 D. 变暗增多 3.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或线粒体 4.下列能正确反映所列各概念关系的是() A B C D 5.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A. 细胞质 B.线粒体 C. 叶绿体 D. 细胞核 6.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外壳由蛋白质构成 B. 内部含有遗传物质 C. 不能独立生活 D. 属于单细胞生物 7.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 ①适宜的温度②一定的水分③充足的阳光④肥沃的土壤⑤充足的空气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8. 种子的胚是由花的()发育而来。 A. 子房 B. 受精卵 C. 胚珠 D. 子房壁 9.移栽植物时,尽量要带土坨,其主要原因是() A. 避免损伤根毛 B. 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流失 C. 可促进根毛的生长 D. 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饱满,果树和瓜类果实较甜,这是因为() A.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 白天光合作用较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 白天光合作用较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11.“东非人”的遗物中发现了石器,以此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的能力是()A.直立行走 B. 用语言交流 C. 钻木取火 D. 制造简单的工具 12.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土壤湿度对蚯蚓生长的影响 总结报告

关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总结报告 前言 该报告是一个关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长的影响的长期观察和记录的总结。从去地海抓蚯蚓到买工具养殖,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观察记录后对于蚯蚓的生长和所需环境的湿度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蚯蚓在养殖过程中有些死亡,土壤湿度的测量和调控有实验误差。不过最终的成果还是让人满意的。现在不仅测量出了活着的每条蚯蚓的长度差,湿度的梯度,存活的数量,而且做出了关于土壤湿度对于蚯蚓生长影响的实验数据值。 一、实验过程 1、材料的准备 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以后,我们首先采购了所需的工具,包括1个土壤湿度测量仪、1个塑料盆、7个相同大小的花盆,1把直尺(20cm规格)、2个量杯。 2、蚯蚓的采集 11月9日,我们组的成员在学校内寻找蚯蚓的所在地,最后发现地海以及二教下的空地土壤比较湿润肥沃,而且附近生长有紫茎泽兰,确实是有许多的蚯蚓。由于地海竹林广布,土壤上覆有厚厚的落叶,阳光不易照射到地面的土壤上,土壤肥沃保湿性好,周围有多条水源,是较适合蚯蚓生长的环境,最终我们决定次日前往地海采集研究所需的蚯蚓。 11月10日早晨,我们组全体成员集合去地海准备采集蚯蚓,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只携带了镊子,木棒,木板,盆,塑料袋等工具。但是土壤有一定的黏性,我们所携带的工具不易深入挖掘土壤,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正在附近打理菜地的老师,说服他把锄头借给我们,我们就用仅有的工具挖到了相当多的蚯蚓,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力道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弄残蚯蚓。由于实验所需的蚯蚓是生长状况接近的幼体蚯蚓,所以就放弃了一些有环带的成体蚯蚓和一些比较小长势不好的蚯蚓,将它们重新放回到土壤中。最后我们采集了一百条左右的蚯蚓,将它们用于接下来的实验。

黄冈市八年级下册生物结业试题

八年级下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 B和D在发育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变态发育 B. C在生殖和发育的特点的胎生、哺乳 C. A、B都有辅助呼吸结构 D. A、B、C、D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 2、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 B. 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C. 制作豆腐乳时蒸煮豆腐后应马上加入菌种 D. 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3父亲有耳垂(A)为显性,母亲无耳垂(a)为隐性,生下的女儿无耳垂,则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A、AA B、Aa C、AA或Aa D、aa 4、我们在跳校园集体舞做屈肘动作时()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5、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除③外,其他都有细胞结构,都属于真核细胞 B.①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②可以用于制面包、酿酒,④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D.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而⑤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6、猴子是一种可爱的哺乳动物,下列对猴子特征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肺呼吸②胎生、哺乳③体表被毛④变温动物⑤牙齿分化⑥体内有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7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属于无性繁殖的是()

A、椒草的叶能发出牙和根 B、玉米种子能萌发,长成新植株 C、马铃薯块茎的牙眼里能发牙,长成新植株 D、柳条插在土里能生根,长成新植株 8、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栖动物和鸟类都有辅助呼吸的结构 B.哺乳动物的幼崽刚出生就会吃奶,这是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幼崽的成活 C.软体动物中的钉螺对人类危害很大,因为它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 D.动物运动的产生是骨骼肌牵动骨绕关节活动的结果 9.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示意图,其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生物与图丁的发育过程相同,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B.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可以引进优良品种,缩短繁育周期 C.丙图中的胎儿所需的营养直接由a提供 D.图中四类生物的生殖都是有性生殖 10.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生活地更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有包装的食品要关注包装袋上生产日期和保持期等信息 B.青少年正值青春发育期,应远离烟酒和毒品 C.我们每餐尽量做到食物多样,以鱼类、肉类为主 D.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二、填空题 11、右图是鸟体内的呼吸系统示意图。请填写图中结构 名称和功能: (1) 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图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______________(填名称); 能储存气体协助呼吸的部分是___________(填名称), 但是它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12、图甲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乙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的部分阶段.请据图回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