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概述

二、性身份障碍的临床表现

还有哪些?有何特点?

三、性偏好障碍临床表现

伴有手淫行为。

(三)露阴症

是一种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倾向,表现为反复出现在陌生异性面前群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引起性兴奋的强烈欲望,可伴有性唤起并继以手淫,但对所选暴露对象并无进一步性活动的要求。通常发生在公共场合,并与对方保持安全的距离。部分患者有固定的性关系,但当性关系发生冲突时,露阴的冲动会变得更加强烈。如果目击者表现出震惊、恐惧或深为所动时,患者的兴奋常会增加。大多数患者这一冲动难以控制。

本症几乎仅见于男性,一般至少持续半年。大多数发生于青年早期。他们以这种露阴行为,作为缓解性欲的紧张感和取得性满足并获得自信的主要或惟一手段,其家庭生活常不美满。露阴频率因人而异。患者个性多存在缺陷,他们缺乏阳刚之气与自信,大多数不善于人际交往,尤其是和女性的交往,在女性面前表现为腼腆、害羞、拘谨,作风严肃,从不和女性开性的玩笑,更没有过分的举动,工作认真负责,循规蹈矩。

(四)窥阴症

反复窥视异性下身、裸体或他人的性活动,以满足引起性兴奋的强烈欲望,可当场手淫或事后回忆窥视景象并手淫,以获得性满足。没有暴露自己的愿望,也没有同受窥视者发生性关系的愿望。本症几乎仅见于男性。常在15岁前开始。少数可兼有露阴或恋物行为。半数在成年后初次发病。多数没有异性恋,少数异性恋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窥阴等偏离方式作为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来源。观看淫秽音像制品,并获得性的满足,不属于此症。

(五)摩擦症

男性病人在人多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之际,伺机以自己的阴茎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反复地靠拢异性,接触和摩擦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没有与摩擦对象性交的要求,也没有暴露自己生殖器的愿望。常伴有露阴症。

(六)性施虐与性受虐症

性施虐症是指反复、强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对性爱对象施加心理或躯体性伤害行为的一种性活动的异常偏好,并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手段。至少持续半年时间。其手段为捆绑、引起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造成伤残或死亡。与之相反,性受虐症是以承受这类伤害或痛苦以获得性兴奋、性满足。提供这种行为者为性施虐症。以接受虐待行为来达到性兴奋者为性受虐症。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存。

性施虐症患者男性居多,性格多怯懦,具有性卑劣感,对妇女怀有仇恨心。性受虐症患者男女均有,女性居多。男性多见于阳痿患者,有的是以受虐待行为作为加强性兴奋的刺激物;有的人还通过嗅、舔衣服或身体上的污物(如尿液、粪便)以取得性快感。女性多为癔症性人格障碍者,通过这类“象征”的行为方式,以克服或抵消其在性方面的罪恶感情。受虐的行为方式常为针刺/切割乳房、捆绑身体、勒颈部等。

(七)混合型性偏好障碍

最常见的组合是恋物症、易装症及施虐-受虐症。应根据对性偏爱的不同类型,以及对个人的重要性依次列出各种并列的亚型。

四、性指向障碍临床表现

素质性同性恋的特点是()五、诊断标准

好障碍以及性指向障碍,分别从疾病的表现形式、发病特点以及病程转归等方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2019 年 11 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 1-100 小题,每题 0.5 分,共计 50 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D. 特点 (得分: 0.5 )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快乐原则 (得分: 0.5 )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性的冲突 (得分: 0.5 )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防御机制 (得分: 0.5 )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分 值: 0.5] 您的回答: C. 顺利地度过 “性心理 ”发展的每个阶段 6. 在人本主义看来, “存在焦虑 ”是: [ 分值: 0.5] 您的回 答: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得分: 0.5 )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由 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您的 回答: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得分: 0.5 )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抑郁状态 (得分: 0.5 )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幻觉 (得分: 0.5 )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内脏性幻觉 (得分: 0.5 )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B. 假性幻觉 (得分: 0.5 ) 14. 思维鸣响属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D. 感知障碍 (得分: 0.5 ) 得分: 0.5 ) (得分: 0.5 ) [ 分值: 0.5] 得分: 0.5 )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面面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

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正常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代,孩子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发展水平的程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年龄作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依据来分析儿童的道德社会化,他以7-8岁为界,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界定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呈显出如下变化: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从看“效果”到看“动机”,道德惩罚从笼统性的千篇一律的惩罚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他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青少年的社会化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诞生-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及以后)。而且,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有其认知的根源。所以,正常的认知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感情成熟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测精彩试题(卷)(有问题详解)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围:D A 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 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许又新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C A 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发展考察分析 B 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 C 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心世界为准,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评价 D 以上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A 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 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 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 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的情绪 4、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 A 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 环境适应力 C 心理自控能力 D 社交能力 5、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围:D A 见人都热情接待 B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 经常努力工作 D 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6、郭念锋认为: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称为:A A 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 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康复能力 D 环境适应能力 7、潜意识与意识或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心理健康状态破坏的在机制,这理论来自:A A 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8、郭念锋认为:当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情时手舞足蹈,欢快的向别人诉说体验,我们称这个人:A A 心理活动在一致性 B 人格相对稳定性 C 心理活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 D心理活动协调性 9、不合理信念对人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用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来评价环境,便会产生心理障碍,这一理论来自:D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10、郭念锋认为:心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反应强度强烈,影响思维逻辑性的心理活动属于:B A 心理问题 B 心理紊乱 C 边缘状态 D 神经症 11、关于错觉的理解,以下那些是正确的:A A 是歪曲的错觉 B 只在病人中存在 C 病理性错觉多持续时间较短 D 错觉存在时间较短 12、以下哪些症状属于思维障碍:D A 错觉 B 虚构 C 注意增强 D 妄想 13、错构是:D A 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其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 B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 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原因,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 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14、超价观念是指:B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常见的精神病种类有功能性、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 障碍及性心理障碍等。 功能性精神障碍: 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儿童精神病、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感应性精神病等。 轻型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 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疾 病所致精神障碍、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是精神病明朗化之前的异常精神 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 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1、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 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对需要思考的问题感到费力,而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很活跃,常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 觉醒节律紊乱。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2、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⑴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4253378.html, ⑵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⑶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⑷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这种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⑸心理活动耐受力。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类精神刺激,它长期反复地在生活中出现,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久。有人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刺激当作生活斗争的乐趣,当作一种标志自己是一个强者的象征。他们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我们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 ⑹心理康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的极大波动。行为的暂时改变,甚至其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4253378.html, ⑺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和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所谓不随意的情绪、情感和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有随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难以察觉罢了。精神活动和过程的随意性程度以及自觉控制的水平高低,是与自控能力有关的。为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一个健康指标。 ⑻自信心。当一个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付能力。这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于自信心过高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可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人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

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笔者曾对中学生的伙伴交往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孤独型学生占被测学生的10%。这中间,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这就是“公众场合恐惧症”。还有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也存在着不少情况。总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典型个案4: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也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转移。因此,我们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笔者在咨询服务中碰到最多的是这类问题。有的学习通道障碍,把“辅导”写成“导辅”,写字缺行,发音不肖,讲话像幼童一样困难。据美国神经病学家奥尔顿研究,认为这些学生智力正常,视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可能是大脑左右半球功能联系障碍。这类学生考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望考生畏,最后造成恐学、厌学、甚至逃学。 典型个案5:某某,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便内心非常痛苦。

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第三章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第一节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颜色显得不自然地格外清楚,普通气味异常刺鼻。 2、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对强烈的疼痛几乎感知不到,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识别能力缺失 不能把客观的物体作为整体来认识,不能识别物体的功能,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不识症”。物体不识、颜色不识、字形不识、空间不识。多见于脑器官疾患的病人身上 4、内感性不适 对内部感觉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但不能明确具体不适的部位,区别于内脏性幻觉(可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分症和抑郁状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知觉。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是病态的错觉多见于错听、错视。如心理异常者将猫看成老虎,把吊灯看成是巨蟒,把米饭看成是蛆……错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2、幻觉 幻觉是一种无对象性的知觉,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病人无法用意志左右幻觉的产生,也无法说服病人相信幻觉不存在。 按感受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幻听是一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最具诊断性意义的幻觉形式。 (1)幻听 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如音乐声、鸟鸣声,多见于大脑局部发生病变。

言语性幻听:命令性、评论性的幻听比较常见。 评论性幻听:说话人有个别人、几个人或一群人,在议论他,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病人常为之苦恼、愤怒不安,并产生兴奋、自伤、伤人。也听到有人为他辩护,表示同情、赞扬的话,此时病人可独自微笑或洋洋自得。 命令性幻听,让病人拒服药、进食或自伤。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内脏性幻觉 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某处有一种异常的知觉。如感到某一内脏(可定位)在扭转、断裂、穿孔或觉得有昆虫中器官内爬行。可继发疑病观念。 与内感性不适鉴别:能不能明确具体不适的部位。 (3)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 真性幻觉:来源于本体以外,存在于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病人对幻觉形象的体验与真实事物的感知映像完全相同。 假性幻觉:幻觉的形象在病人的主观空间,不是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幻觉形象不完整,病人对幻觉形象的态度和体验不一样。如大脑或牙齿里有人在骂他。见于分裂症。(4)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 机能性幻觉:一种与现实刺激伴随出现的幻觉。当某一感觉分析器受到刺激处于机能活动状态时,该感觉器官便出现幻觉。(机能性幻听——即一听到自来水声,就同时能听到有人在骂他,随着放水声停止骂声也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有障碍。如对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和时间关系等产生歪曲的感知。 病人感知的是客观事物或本身,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的感知发生障碍。如“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 又如人格解体,病人觉得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如四肢的长短、粗细,躯体的轻重、形态、面部器官发生变化,甚至畸形。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联想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

适应性障碍的临床表现

适应性障碍的临床表现 适应性障碍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所以一般人并不会很了解,患上适应性障碍以后患者可能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很多的,工作的变迁,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都很容易引起这种症状,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适应性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般是在环境改变(如移民)、地位改变(新工作岗位)、突发事件(患病、离婚、丧偶)等情况下,个体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也可伴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一般成人以情绪障碍多见,而青少年则以品行障碍多见。在儿童可表现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拇指等形式。症状出现通常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月之内。病人一般有个性缺陷,心理障碍持续时间在半年以内。临床上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情绪障碍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多见于抑郁者,表现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也有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呼吸不畅等为主。 (2)以品行障碍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侵犯他人的权力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逃学、斗殴、破坏公物、说谎、滥用药物、酗酒、吸毒、离家出走、过早开始性行为。 (3)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的适应障碍:患者可以疼痛(头、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为突出,而检查又未发现躯体有特定的疾病,症状持续不超过半年。 (4)以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为突出的适应障碍:患者原来工作学习能力良好,但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困难。

(5)以社会退缩为主的适应障碍:患者以社会性退缩为主,如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愿上学或上班、常闭门在家,但不伴抑郁或焦虑。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适应性障碍的一些临床表现了,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都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一般看起来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大家觉得自己有上述所提到的这些问题的话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相关的治疗,尽早的康复。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assessment)及诊断(diagnosis)。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 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第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 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环境适应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2.人际关系对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的能力、效果、维持时间、关系的深度以及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挫折等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来访者与医生建立关系的情况,如是否能对医生接纳,信任与合作。有否关系方面的阻抗或是从交谈的气氛中观察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3.成熟程度评估成熟程度可以从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判断能力、个人主见及自我激励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来访者的表现与其年龄不符,显得不成熟,全科医生就应对此情况有所估计,对于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 年11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 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目录 引言 (3) 《CCMD-3》分类 (7)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9)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9)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F00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19)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血管性痴呆] (20)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22)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28)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F06.8其他;F06.9待分类的其他脑损害、功能紊乱、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9待分类器质性痴呆 (30)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5) 10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10-F1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35) 11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55.8不产生依赖的物质滥用] (40)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1) 20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20] (41) 21 偏执性精神障碍[F22妄想型精神障碍] (43) 22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F23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44) 23 感应性精神病[F24感应性妄想障碍] (45) 2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F25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45) 2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F28;F29] (45)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F30-F39] (46) 30 躁狂发作[F30] (46) 31 双相障碍[F31] (47) 32 抑郁发作[F32] (48)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49)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F38;F39] (50)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0) 40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50)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53) 42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F43.8其他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 (56) 43 神经症[F40-F49] (57)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3) 50.1神经性厌食[F50.0] (64) 50.2神经性贪食[F50.2] (64) 50.3神经性呕吐[F50.5] (65) 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1] (65)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 现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1 问题的提出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 虽然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通常认为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不能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而使人难以理解,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不能保持协调、统一与完整而失去良好的社会功能,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人格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使人难以捉摸,则被视为心理异常。 因而心理异常不仅是指各种心理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神经症、功能性和脑器质性精神病等)以及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失眠病、精神性厌食症、偏头痛、哮喘等),而且也包括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中普遍存在。 实际上,人们通常认为的所谓心理障碍(这里指的心理障碍是广义的,与心理异常同义)以及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异常,大量的还是指一般心理问题。 因此,界定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显得十分重要。 遗憾的是,国内至今还未对此作过科学的规范,以至对一般心 1 / 11

理问题的把握仍不甚了了,这就必定会对心理异常的咨询和矫治带来负面影响。 2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要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作科学的界定是不容易的。 因为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通常使用的判别标准可适合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以此为标准来界定一般心理问题就缺乏针对性,就难以与心理异常的其他各种类型(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区分开来。 为此,就必须寻找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的其他类型质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 根据这种思考,我们认为,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应该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则可被视作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 第一,一般心理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性。 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尽管也有明显的情景性,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驾车外出时的过度紧张等,但这种情景性是极其广泛的,大凡第一次都有可能产生这种过度反应,因为第一次碰到某种情景,无经验可言,心理准备就有可能不足而张惶失措。 同时,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也能因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使致不断适应而逐步缓解以致消失,如经常登台演出、经常驾车外出,则必定习以为常而不再出现过度紧张反应。 然而一般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则不然,即一般心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心理与精神障碍及相关鉴别诊断

心理与精神障碍及相关鉴别诊断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一)、心理健康: 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①各类心理活动正常(知、情、意等) ②(人际)关系协调;(精神障碍、人格障碍) ③内容与现实一致;(妄想) ④人格相对稳定(人格障碍)。 (二)心理不健康分类: ①心理问题 ②严重心理问题; ③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二、精神障碍 (一)、常见精神障碍与临床特点: 1.精神分裂症:临床以知、情、意及与周围环境相互间不协调为临床主要表现,且无自知力,多不愿主动求医;多为迁延病程(心境障碍为发作病程,“迁延”与“发作”间鉴别),长期不治易导致精神衰退,因此主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但症状不明朗化,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亲属很难接受,ex:银行一职员…、师大一女生…)。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2.心境障碍:以持续性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症,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三高、三低),呈发作性病程(可自愈)。临床分为: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

环性心境和恶劣心境五个临床亚型。关于抑郁症与抑郁障碍的鉴别见后。治疗: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 3.应激障碍:有超乎寻常的精神应激因素而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或无心理应激源,即使有也仅作为诱因…);思维、行为,包括幻觉与妄想等均与应激源密切相关;临床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治疗;心理认知治疗、药物。 4.神经症: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与人格基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和转换症状、多种躯体不适感等(临床分型: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症状之间常混合存在(如何理解:ex…);没发现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病性症状(幻觉与妄想等);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 三、心理障碍、神经症与精神病三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1.症状:有无幻觉与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社会功能: 3.有无自知力: 4.治疗:心理障碍(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为主; 神经症以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精神病(重性精神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症状消失,结合心 理咨询与治疗,目的是促进精神康复、预防复发。 四、抑郁症与抑郁障碍的区别: 抑郁症属“内源性”精神病,以持续性心境低落为主症,伴思维迟缓、行为减少(三低)等抑制症状,有晨重午后轻的节律变化;呈发作性病程;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抑郁障碍为情绪低落的总称,包括:抑郁症、心理不健康的三个亚型、神经症、应激性情绪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精神病后的抑郁状态(PPD)等; 五、焦虑症与焦虑障碍的区别: 焦虑症为神经症的一个临床亚型,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广泛性焦虑与惊恐发作: 1.广泛性焦虑:①缓慢起病,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同时合并抑郁、疲劳、强迫与恐惧症状;②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③睡眠障碍。2.惊恐发作:①突然出现惊恐体验;②伴濒死感及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起病急,终止也快。 焦虑障碍包括:焦虑症、境遇性焦虑(考前焦虑、考试焦虑)、药源性焦虑等。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