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二月河笔下帝王系列形象之雍正

浅析二月河笔下帝王系列形象之雍正

浅析二月河笔下帝王系列形象之雍正
浅析二月河笔下帝王系列形象之雍正

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风行海内外,二月河在其力作《雍正皇帝》中,形象地描绘了康熙晚年出现的种种社会腐败现象和九王夺嫡的残酷党争,是符合历史发展主线的。小说家又不拘泥于历史,充分运用创作自由,根据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需要,虚构故事情节,加以夸张、渲染,把一个性格坚毅自信,勤政为国,决心改良,敢于逗硬;对政敌毫不手软,对腐败分子实行残酷打击,对属下冷面苛薄,不计生前死后名的活生生的改革皇帝,写得栩栩如生。

中国是一个“史官”文化高度发达、历史积淀异常深厚的国度,每一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这些所谓的“正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众多历史小说家进行创作的材料来源和创作准绳。近年来,人们的历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在小说创作中也遭到了更多人的质疑甚至颠覆。这一现象的出现缘起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影响(这一问题将在后文论及)。不过一般来说,历史小说应该以“正史”为依据,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

作为历史小说,如何摆脱历史资料的规定,更深层次地去挖掘有利于展示当时社会风貌的素材,以避免小说只是干巴巴的史料堆砌,等等。这些都成为二月河“帝王系列”创作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处理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着作品艺术品位的高低,而且也关系着作品是否具备了“历史小说”的品格。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历史小说的气势是否宏大,是否具有“史诗”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准确、逼真地再现当时的社会历史场面,能否在庞杂零乱的历史事件中筛选出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表现。“帝王系列”在这方面的艺术处理应该说是相当出色的。

雍正虽只做了十三年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国力也得到极大的加强,为“康乾盛世”的最后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却是那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对于这些人物,作者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充分展示和肯定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而且,更多从生活中入手,从多个侧面对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描绘;同时,也不避讳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种种弱点和不足。正是这些立体化的描绘,最终构成了人物鲜活的艺术生命。比如康熙这一人物,正像《雍正皇帝》中所说:“他精算术,会书画,能天文,通外语,八岁登极,十五岁庙谟独运智擒鳌拜,十九岁乾纲独断,决意撤藩,四下江南,三征西域,征台湾,靖东北,修明政治,疏浚河运,开博学鸿词科,一网打尽天下英雄——是个文略武功直追唐宗宋祖,全挂子本事的一位皇帝!”(注:《雍正皇帝》卷一《九王夺嫡》)对于这样一个“一代令主”,作者除了细致地表现了他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武功外,还以较多的篇幅描绘了他政治上的文治韬略和生活中的明爽豁达。他招民垦田,修治黄淮,蠲免钱粮,厉行节约,特别是开“博学鸿词科考”,为自己网络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当然这些都是作者对他的正面描绘,为康熙这一人物形象打下了一个明亮的底色。在第四卷《祸起萧墙》中,在围绕废立太子和夺嫡谋位的问题上,作者展示了康熙性格中的另一方面:多疑猜忌、阴险狡猾、手腕多变、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这种对其性格的多方面描绘和展示,也符合康熙这个有着超人才华和胆略的封建皇帝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

雍正在历史和传说中是一个争议最大的人物,是一个有着“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骂名,和“心胸狭窄、刻薄寡恩、深沉狡诈、心口不一”的两面派作风的“伪君子”,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勤于政务的封建皇帝。他在位的十多年里,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饬吏治、严禁党争、废除“贱民”、发展生产、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铲除了康熙末年产生的党锢之争和官吏腐败现象。他曾自言:“朕立志以勤先天下,凡大小臣工奏折,悉皆手批”。对于这样一个褒贬不一,莫衷一是的人物,作者不囿成见,以充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不仅厘定了雍正为合法皇位继承人这一历史疑问,而且也从多个侧面塑造了雍正这位心机颇深、办事干练、腹有雄才大略,外表却又沉稳镇定、不苟言笑的“冷面王”的

形象。

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帝王的真实再现和描绘,显示出二月河“帝王系列”不凡的大气之象。但这只是支撑“帝王系列”得以站立起来的骨架,它还必须由充裕的内在“肌质”的填充才能充实活泛起来,这些“肌质”的材料同样来源于作者对清代历史资料,包括《清史稿》、《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皇帝《起居注》等一些正统史料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清稗类钞》之类的稗官野史的搜罗。在“帝王系列”中,作者显示出其对清代皇家宫廷生活知识的全方位掌握,诸如君臣的衣帽服饰、官廷礼仪、典章制度、食膳规律、嫔妃进御,其它还有政权机构设置、官员配置方法、权限职责范围,等等,作品都有详细交待和表现。所以,读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有时犹如在读一部专业性很强的清代历史文化研究著作,这也显示出二月河自称的“半个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

即使是作家严格按照史实来进行写作,也只能是其在“接近”历史状态下对历史的自我重构。因为历史是不可能“复制”的,所谓“历史的真实”也只是小说家在一定的历史史实基础上的文学操作,它永远也摆脱不了作家主观意识的规范和制约。钱钟书先生讲的“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性,悬想事势,设身其中……庶几入情合理”(注:《管锥篇》)。便非常形象地说出了历史真实与作家主体意识参与创作之间的关系。而且小说之所以是小说而不是科学报告或历史著作,也就在于作家可以运用历史提供的有限知识和资料,进行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的重构和创造,以使作品达到“艺术的真实”。

历史小说说到底是小说家根据一定的历史资料进行的虚构和创造。虽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在总的特征上是对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诸如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的结论和评价上,对次要人物的塑造上,以及对小说文化品位和深层意蕴的表现上,仍然显示出其独到的见解和重构力。在历史传说中雍正是一个“矫诏”夺位,恶贯满盈,终被江湖女侠吕四娘所杀,身首异处的暴君形象。即使是在目前国内史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的,特别是他在谋得“大统”之位的方法和手段上,即他是勾结隆科多篡改康熙遗诏,还是如遗诏中所言:“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的正当皇帝,更是说法不一。在《雍正皇帝》一书中,作者通过对诸多正史、野史,以及民间文学和传说的条分缕析,探幽烛微,艺术地再现了康熙临终之即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并把作者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形象化地展示了出来。作品不仅得出了雍正合法皇位继承人的结论,而且也使这一结论在具体历史场景的演示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这是作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对历史进行自我重构的结果。虽然目前史学界在谁为康熙合法继承人的问题上仍然分歧较大,有关康熙“遗诏”的真伪也是见仁见智,不能统一,但《雍正皇帝》对此事件的形象描绘和分析,从文学的角度上对史家也是一种参考。

二月河在他的“帝王系列”中,除了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自我认知的重构外,还以独特的方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重构力。儒与道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两大柱石,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处理政治事务,应对猝然巨变的理论依据。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圆滑哲学也培养出了一代代封建政治的牺牲品。二月河在作品中对这种文化特征的理解和表现是颇有见地和深刻性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二月河以自己的眼光和标准对儒道学说作了自我新的阐释和再现。像熊赐履、张廷玉、邬思道、方苞、曹雪芹等都是有稽可查的,但基本上只是只言片语的记载,其生平事迹大多都语焉不详,这恰恰给二月河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想象力的机会和条件。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他们处事精明,机敏过人,本该在政治生活中大显身手,但最终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过早地退出了政治舞台。这是否也代表了二月河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呢?其他人物像伍次友(无此友)和高士奇,这两个完全虚构的高“奇士”,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形象。一个沉稳持重,一个狂放不羁,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文人形象,并且都深得皇帝的厚爱与恩宠,也同样没能摆脱退出江湖,归隐山林的结局。应该说这些文人形象只是二月河对传统文化认知

和再现的心理符号,从这些文人的最终遭遇不能不说是二月河的“心性”使然。雍正形象都是在传奇人生的基础上演绎,其共同艺术特征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刚毅务实,勇于负责。历史告诉我们,雍正在继位前,曾多次随父出征,到过北方不少地方,基本上不是独立行动,也受乃父委托主持过一些祀典和解决某个专门问题,终身只随父南巡一次,没有大的行动。文学艺术家们,为了人物典型化需要,虚构了雍正到江南筹粮赈灾,结识贱民女小禄,还受命清理户部亏欠等重大故事情节。既为后面的故事展开做了铺垫,又为雍正夺嫡取胜赢得了群众基础。当他执掌政权后,不管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社会的大事情,认为该干,又有把握干,就果断决策,坚决干下去。比如,为遏制徇私舞弊、欺上瞒下、贪污受贿,清明吏治,虚构了张廷璐科场案、清理诺敏亏空案。并决定把张腰斩,命令亲兄、大学士张廷玉及二品以上朝臣到刑场观行刑,后经人提醒,才叫张廷玉回避。同时还将诺敏赐死,无疑对整顿吏治是一个推动。雍正对事关大局的事,如火耗归公、士民一体当差等,敢于力排众议,决定施行。为了推行新政,敢于破格起用能臣和直臣,如田文镜、鄂尔泰、李卫、刘墨林、孙嘉淦等。

二.性格残忍,尚有人情。不很多小说都是把雍正放在政治斗争漩涡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性格特征的。比如他的同父异母弟允禩、允禟,亲儿弘时的倒行逆施,搞阴谋诡计,他都让其充分表演,一旦时机成熟,就将他们逼死或赐死,将其集团粉碎。对年羹尧、科隆多集团,也是放纵在前,杀禁在后,在忍耐中暗藏杀机。名伶葛世昌问了一声现任常州知府为谁,就以戏子干政为由,将其杖毙。由于作家是把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放在特定的斗争氛围中来描写和表现的,人们往往不十分同情失败者,像允禩、年羹尧的下场,倒有罪有应得之感。其实雍正也有亲情和人性。他对乔引娣之母小禄一往情深,不但怀念数十年,为了偿还情债,竟不惜一切代价把酷似旧情人的引娣从亲兄弟允禵那里夺过来,对她百依百顺,铸成大错。当他知道引娣为自己亲生女儿后,毫无选择的与其一道走向同归于尽,并留下血书:不可难为引娣。他对患难与共的十三弟允祥,也是爱护有加。不料允祥先他而去,为此悲痛欲绝,几乎一病不起。在逼弘时自尽,也有亲情流露,只不过是“理性”战胜“感情”而已。

三.典型一个,群象众多。小说的三分之一似乎以康熙为中心人物。细心分析一下,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是雍正。围绕雍正这个中心人物,塑造了不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形象:历史人物如康熙、允禩、张廷玉、田文镜、李卫、年秋月等;虚构人物如邬思道、张五可、乔引娣、贾士芳等。为了塑造雍正这个艺术典型需要,还采取移花接木手法,把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挪在一人身上,加以夸张、加工,以衬托主要人物雍正形象。如张廷玉,他在康熙朝没有做过大学士,更不是雍正继位是否合法的见证人。张廷玉的故事,似乎是由三个大学士张英、张玉书、张廷玉三人的故事凑成。为了典型化雍正,孙嘉淦、刘墨林、史贻直的史实也相互借用。最有意思的是张廷璐这个历史人物,在小说中完全作为道具使用。他系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雍正朝重臣张廷玉之弟,进士出身,官至礼部侍郎,告老还乡病死。门人沈德潜等为清代著名学者,子孙皆为进士。张氏一门四代十九人出仕,前后九人为皇子皇孙老师,应属望族清门。他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是个贪官,被腰斩,是替罪羊。文人真得罪不起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二月河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二月河有段自述颇能说明问题:“我确实有‘出世’的思想……这种意识在作品中不可避免要流露出来,作品中那个人物一旦红极了,我就‘宰’他,或让他掉下来。这种意识也是道释两家的那种自我超脱,我在这里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一种超意识的情感。”(《卧龙论坛》,1993年第4期。)二月河的这种“超脱”意识,使他在作品的政治权力斗争中看到的更多是人与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种意识也决定了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基调是沉重悲惨、鲜血淋淋的。

众所周知,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主要以场面宏大,描写社会时代风云的诡谲变幻见长,它更关心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再现与刻画,但作品对政治斗争的险恶、人际关系的淡薄、权谋机变的微妙、君臣兄弟的倾轧等方面的描写也可谓是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尤其是对宫廷之内的皇储皇位之争的再现与重构,不仅表现出二月河在处理重大题材方面手法的老到和成熟,也显示了二月河对这一问题所包含实质的思考。因此,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皇储皇位之争,时时处处隐含着险恶、阴谋、欺诈。这固然是作者依据历史事实创作的结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作者主体意识进入作品后对作品基调的制约作用。在这些宫廷斗争中,康熙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不受侵犯,可以将亲儿子——太子允礽再废再立,最终使其“复以罪废,锢于咸安宫”;大阿哥为谋得太子之位,以镇魇之术加害与他构成威胁的兄弟允礽;而雍正在夺得皇位之后即囚禁了与他同为兄弟的政敌八阿哥、九阿哥等人。这一如作品中康熙所讲“天家本无骨肉之情”。这些事件本身来源于史料,但在这些史料的加工处理,和具体细节的操作上,我们不能不把它归因于二月河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二月河“帝王系列”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构的具体表现之一。

概而言之,“帝王系列”对一大批封建文人的行为、心理、思想特征的表现和描写,体现出二月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是这一系列作品颇具文化品位的支点;作者通过对宫墙之内、帝王之家皇储皇位之争的描写,更是把自己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重构延伸到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根处,从而揭开了罩在生活于那个社会环境里的人们脸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从这一意义上讲,二月河对这些历史文化特征的揭示与重构具有“醒世”的作用。

二月河本人在谈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时讲:“我认为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如果必然要得罪一边的话,我得罪资料,在不违背大的历史史实的原则下,那些小的历史史实我并不拘泥,因为我必须讨好我的读者。”(《卧龙论坛》,1993年第4期。)不拘泥于历史史实并不等于不尊重历史史实,而是说出了二月河对艺术真实的自我建构能力,也反映了他“必须讨好我的读者”的“平民化”写作倾向。不善于“包装”自己,也从不写“创作谈”的二月河以作品与读者展开了对话。他的这种“平民化”写作与那种生怕一旦沾上个“俗”字就会坏了自己一世的英名,更怕有损于自己作品品位的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这种“平民化”艺术观念的支配下,二月河在“帝王系列”中,以独有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他的“平民情结”。

中国的历史小说缘于古代的“讲史”,是从史传中衍生出来的通俗文学形式。虽然作者有时一再声称自己所写的故事是有根有据的,但小说仍然被看成是稗宫野史,不能加入到诸如诗词歌赋之类的所谓“正统”文学中去,它的阅读对象和范围多被限制在市井百姓之中,这就决定了历史小说从一开始就是大众的、通俗的。这种小说形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章回体制,每章有回目,以概述该章内容,结尾有套语,以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很适合大众的阅读欣赏口味。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平民化”写作特点之一,就是作者能根据大众欣赏习惯的需要,适当地采用章回体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也更能显示自己创作个性的艺术形式。

鲁迅先生认为小说源于休息。他说:“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咏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先生的这段论述很明确地提出了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也说出了小说源于生活的平民化、大众化特质。作为这种平民化、大众化特质的特点之一的章回体制,也是为适应这种特质的要求而出现的。心系大众的二月河对于在市民阶层中耳熟能详的传统形式不会熟视无睹。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章回体这种传统化的艺术形式选择了一直坚持“平民化”写作的二月河。这种艺术形式在现当代的小说创作中已很少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二月河“帝王系列”“平民化”写作的特色。

以细腻的笔法在作品中描绘出一幅清初社会的市井风俗画,是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另

一特点,也是二月河“平民化”写作的又一特征。虽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是以展示“康乾盛世”的百年辉煌历史见长,但作品并不拘泥于对历史的再现与重构。在二月河看来,如果小说仅以展示历史为主,势必会使作品成为枯燥乏味的历史演绎,这也会削弱小说的可读性,必须配之以大量庞杂的其他东西和材料。因此,他在再现与重构历史的同时,还不惜笔墨精心描绘当时社会的市井民情风俗。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无不被他尽收笔底。他力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多侧面地展示出“康乾盛世”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景观。作品这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描绘与生动逼真的社会风俗画卷的融合,使“帝王系列”又带有“世情小说”的某些特点。这一特点在《雍正皇帝》中已有所展示,作品对清代的饮食服饰、里巷杂业、蓬门荜户、宫廷庙堂、典章文化、礼仪乐章、青楼红粉、勾栏瓦肆,五花八门无不展示,三教九流、七行八作无不涉及。因此说,读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既是一定清代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一种历史的苍凉感和纵深感;又是在欣赏一幅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对众多知识性素材的展示和运用,显示出二月河的丰富阅历和多才多艺,这也是构成二月河“帝王系列”“平民化”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曾经是军人出身的二月河,在对待作品的态度上并不像一些“科班”出身的作家那样,非要将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赋之以形象,写出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历史小说。他的知识大多来自“课外”,来自他多年的刻苦自学和积累。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己是个“杂家”,这也算是他的夫子自道。这种“杂”就表现在对知识性素材的运用上,由研究《红楼梦》起步,最终闯入小说创作领域的二月河,在从事创作之前的数年里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准备工作,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名著和《二十四史》、《清史稿》这样的正统历史著作自不必说,就连一些枯燥乏味,让人望而却步的论著,如五经四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医学棋艺、天文地理、麻衣神相、奇门遁甲,等等,他也都广泛涉猎。这些材料和知识在他日后的创作实践中都能适时地予以表现,而且不给人以生硬突兀,卖弄才情之感,反而给作品增添了可读性和无穷的趣味性:《雍正皇帝》中对贾士芳法术的描绘,作者俨然是一位道行高深的气功大师或武林高手;《康熙大帝》中对康熙病理的分析和药方的处置,作者又像是一位医术高明的江湖郎中;对皇家膳食的配料和制做过程的详细介绍,使作者又像是一位能做宫廷大宴、满汉全席的美食家;而作品对诗词歌赋、散曲的穿插运用,以及对高士奇歪诗戏诸儒的描写,使作者又像是一位才高八斗,却又怀才不遇的落第文人,等等。这些描绘亦庄亦谐,令人时而捧腹,时而叹息。

当看惯了那些板着面孔却又振振有词的历史说教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确实有一种赏心悦目的轻松感。这种轻松感是非常适合大众的欣赏心理的,也符合二月河“必须讨好我的读者”的创作思路。这并不是作者媚俗或从众,而是他抓住了从来历史小说的平民化、通俗化的特点,并把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而且,作者对这些知识性材料的运用,并不是把它们与整个作品割裂开来,孤立地铺陈演绎,而是时时刻刻把它们放在与作品情节发展有必然联系的内在逻辑之中,使之与整个作品融为一体,使整个“帝王系列”产生出举重若轻的情韵。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既尊重历史,尽量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书写,又不为历史所局囿,在一些非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敢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在作品中展示所反映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景观,从而使作品产生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本文总结出的二月河“帝王系列”的三个主要特征。

5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清朝皇帝顺序和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和详细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简介 代号: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功绩:在位11年。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代号: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满族。 功绩:在位17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期间,注 意发展生产,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治 代号: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功绩: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代号: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功绩:平定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开创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代号: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 功绩:在位13年。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代号: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功绩: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代号: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 功绩:即位后,诛杀和珅,多方采取措施,但内忧外患甚为厉害,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代号: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 功绩: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腐败成风,大臣懦弱无能,被列强侵害。 代号: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功绩:在位11年。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圆明园被洗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已无回天之力。 代号: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功绩:终身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代号: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 功绩: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 代号: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功绩: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巧记清朝皇帝顺序口诀 口诀ko为: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天命、天聪、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清世宗胤禛(1677~1735)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 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皇帝(剧照) 年号:雍正 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 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出生地:紫禁城皇宫 属相:马 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排行:康熙帝第四子

初婚:14岁 原配:乌拉那拉氏 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等 子女:10子,4女 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 即位年龄:45岁 在位年数:13年 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 享年:58岁 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雍正皇帝- 家庭 后宫 后妃孝敬宪皇后,皇后乌喇那拉氏,侍卫内大臣費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圣宪皇后,熹贵妃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敦肃皇贵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雍正三年十一月,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

大清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帝皇帝胤禛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的第11个儿子。康熙皇帝35个儿子有24个排序的,胤禛排皇四子。胤禛45岁当了皇帝。在45岁之前,胤禛是做皇子时期。下面我就来说说胤禛做皇子的时候。 一、皇子生活 胤禛7岁时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学习满族的骑马射箭、学习书法。胤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很高的。胤禛14岁时结婚,19岁时随着皇父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胜利归来。 胤禛友爱兄弟、孝敬皇父,别的皇子们是明争储位,自己是暗争储位,不漏生色。在别的皇子们为夺嫡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在参禅礼佛,吟诗作赋。 胤禛深得皇父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今沈阳)三大陵祭祀,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禛的喜爱程度。实际上胤禛的性格是喜怒不定的,但在皇父康熙帝面前却表现出了诚孝。既然康熙皇帝这么喜爱皇四子胤禛,因该把皇位传给他,但是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至今史学界争论不休。下面就来说说雍正皇帝继位的疑案。 二、继位疑案 关于雍正皇帝的继位,主要有"遗诏继位说"和"改诏篡位说"。看到了这两种说法我们要问了,这两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 1、"遗诏继位说"。康熙皇帝的遗诏明确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皇帝的遗诏不可能是假的,所以雍正皇帝胤禛是按照遗诏继位的。(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2、"改诏篡位说"。康熙皇帝的遗诏是这样写的"传位十四子"。雍正皇帝把"十"字加一横一点,改成了"于"子。这种说法民间流传很广,但史学界里无人认同。那么为什么? 一、当时是繁体字"於"不是现在的简体字"于",这是改不了的。 二、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也有汉文,就算是汉文改了,那么满文是改不了的。 还有点学者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病逝的,而康熙皇帝的遗诏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拿出来的。这些学者只是从时间上推测而已,拿不出任何证据。拿不出来证据的说法我们能信吗?就算遗诏是假的,也不能说雍正是篡位阿。什么是"篡"呢?就是康熙皇帝指定了皇位继承人,胤禛从他手中把皇位抢过来了,这是"篡"。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可是康熙皇帝自从第二次废了胤礽之后在也没有立过太子,怎么能说雍正是篡位呢? 还有一点旁证能够证明雍正是"遗诏继位"的。就是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在康熙皇帝去世前三天康熙皇帝还派胤禛去祭天,这些事情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做,别人是没有资格的。可是康熙皇帝派胤禛代替自己去祭天难道不是在暗示皇位继承?因此我自己的观点是雍正皇帝正常继位。

雍正皇帝死因之谜

雍正皇帝死因之谜 概括起来,雍正之死同他多年勤政之累的体力透支有很大关系;同他心神长期不得安宁、夜不能寝、精神不能贯注、惧怕报应有很大关系;更同他长期以来不断服用丹药、体力大量积毒有关;他晚年为求长生加大剂量服用丹药,乃至乱服春药更是导致他最终猝死的直接原因。将雍正之死单一归结为纯被工作“累死”未必全面。民间所传吕四娘复仇、斩雍正之头云云纯系民间想象之说,没有可靠证据,不是历史事实。 雍正画像 雍正年轻时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访道、企求

长生,更是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待以上宾为他炼丹、服用,还希望自己住的皇宫能像有名望的佛寺、得道仙观,包括周边环境制成模型以利仿建,可见他对道家的长生成仙说已经到了几乎痴迷的地步。 有一份史料上说,雍正宾天时“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严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长期服用道士所炼之丹及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药”,这些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又都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后,为渴求长生不老,雍正加大剂量服用丹药终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雍正之死,始终是被层层神秘浓雾掩盖的历史之谜。官书对雍正之死的记载非常简单,所以,历来对其死因猜测颇多。有传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还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除此之外,许多学者猜测是被丹药毒死的。这些说法,哪些是可信的?雍正之死历史有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近日,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先生在其新出版的《正本清源说雍正》一书中对此事进行了全新的论证。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颇多,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于是各种不得好死的说法就产生了一种说法认为,是被吕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阅读精选(1):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是多少年?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阅读精选(2): 雍正在位多少年_雍正皇帝简介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带给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到达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阅读精选(3):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他后面是那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些?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

清朝皇帝列表简介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它前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西藏、云南。自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清入关前传两帝,入关后传十帝,其中病死的十帝,被暗杀的一帝,受伤致死的一帝。

清代皇帝清代皇帝清朝皇帝年代顺序表

清代皇帝-清代皇帝清朝皇帝年代顺 序表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清代皇帝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四月,皇

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清代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正月,弘历死,始

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

雍正十大极品嗜好

雍正十大极品嗜好 雍正这个皇帝有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嗜好。通过对雍正帝生活、情趣、饮食习惯等研究,一个活灵活现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现在我们面前: 1.酗酒。曾静曾说雍正帝有酗酒的毛病。传说,雍正帝时与隆科多喝到深夜,把酒临风,来缓解工作压力。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有的资料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雍正帝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说他曾密旨给年羹尧,要他秘密进贡这种酒。 2.好色。曾静确实指责过雍正帝是好色之徒。近年来,也有专家考证,说雍正帝长期贪图女色,乱服春药。更拿出一条朝鲜史料,说:“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我们考证雍正帝后宫,他一生有后妃25位,并不是最多的。但是,雍正帝后宫的好多妃嫔确实留下了图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图传世,给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觉。 3.化装。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帝是最喜欢化装的了。他有好多化装的图像传世,比如穿道装的、穿洋装的、穿汉装的等。这几种化装图中,穿洋装的图像很吸引人:头戴假发套,身穿氅衣,项系围巾,很像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君主。汉装像则是多种多样,有犁耕的,有看书的,有射鸟的,有抚琴的,等等。 4.闻鼻烟。鼻烟是烟草制品之一,做法是以香味较好的烟叶,晒干后和入名贵药材,如麝香等,磨成粉末,装入鼻烟壶,经一定时间的陈化,即可应用。用法是以手指粘上烟末,轻轻由鼻孔吸入。闻鼻烟可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具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作用。还可以缓解精神紧张,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鼻烟是一种舶来品,最早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明代隆庆年间,经过菲律宾传入中国。到了雍正年间,鼻烟进入宫廷。雍正皇帝非常喜欢闻鼻烟,并把鼻烟和鼻烟壶赏赐给大臣们。雍正帝还喜欢各式各样的鼻烟壶,自己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鼻烟壶。 5.戴眼镜。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6.看八字。雍正帝很重视人的生辰八字。不管干什么事情,他都要根据生辰八字算一算。包括年羹尧和他见面等很简单的事情,他都要批八字,看一看是否合宜。他跟鄂尔泰要八字,理由就是鄂尔泰身体虚弱,要找人给他看看寿数,以便及早预防。 7.加夜班。雍正帝很勤政,常常在深夜批奏折。如果我们翻看雍正朝的朱批,就会看到很多雍正夜间办公的记录,比如“日间刻无宁晷,时夜漏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再如“灯下批写,字迹可笑之极”;等等。从这点可以看出,雍正帝在位期间,朝乾夕惕,兢兢业业,很少休息,十分勤政。 8.喜黑色。对于颜色,雍正帝同其他帝王一样,喜爱黄色,因为这是皇家的专用颜色。但是,通过查阅史料发现,雍正帝对于黑色情有独钟。比如,雍正帝令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多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红勾勒。此外,他还命人制作了其他黑色调为主颜色的器物:铜胎黑地珐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云珐琅春盛、黑地仗酱色地仗织圆金龙五彩云蟒袍等。 9.喜玩狗。雍正帝勤政之余,也会通过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比如,他十分喜欢玩宠物狗,其中他最喜欢的两条狗叫作“造化狗”、“百福狗”。雍正帝不仅喜欢,还为小狗做一些事情:做狗衣、做狗笼、建狗窝。雍正帝亲自参与,细心构思,有时,也会指导他人承做。 10.爱书法。其实,琴棋书画是清代皇家皇子公主的必修课程,宗室中的大部分人都会。但是,精通者未必多。雍正帝的书法在诸皇子中堪称佼佼者,康熙帝很欣赏,命他每年书写扇面100余幅。所以,在康熙帝景陵大碑楼建成后,雍正帝亲自书碑文,并亲自书写了景陵

雍正皇帝大事年表

雍正皇帝大事年表.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资料]《清帝列传·雍正》之雍正皇帝大事年表 以下是以虚岁记数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皇四子胤禛生。母为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康熙十六年二月进宫,初为“常在”,晋封“德贵人”,康熙十八年册为德嫔,二十年晋德妃,胤禛即位,尊为皇太后。 康熙二十二年,胤禛6岁,始入上书房读书,师从于侍讲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自幼耽于书史,博览佛卷。(其中张英教胤禛四书五经,徐元梦教胤禛满文)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胤禛9岁,康熙帝巡幸塞外,奉皇父命,胤禛与兄长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随驾侍行。是随父皇外出巡视之始。 康熙二十七年,胤禛11岁。十二月,孝庄文皇后忌辰,康熙帝亲临河北遵化谒“暂安奉殿”致祭,奉皇父命,胤禛与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随驾侍行。 康熙二十八年,胤禛12岁。十月,康熙帝亲自护送孝懿仁皇后梓宫往遵化山陵,奉皇父命,胤禛、胤褆、胤祉随驾侍行。十二月,孝庄文皇后再期致祭,奉皇父命,与胤礽。胤祉前往行礼。 康熙二十九年,胤禛13岁。七月,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进扰漠北。是月,康熙帝启程亲征,因中途患病而返,皇太子与胤祉迎驾,康熙帝见胤礽毫无忧戚之意,心中不快。康熙帝与皇太子关系出现问题。八月,噶尔丹败于乌兰布通。是役。内大臣、都统。袭一等公,舅舅佟国纲阵亡,九月,灵柩至京,康熙帝遣胤禛与胤褆迎接灵柩。十二月,孝庄文皇后三期,康熙帝亲诣遵化暂安奉殿致祭,胤禛与胤礽、胤祉随驾。 康熙三十年,胤禛14岁。七月,康熙帝巡幸边外,胤禛与胤褆、胤祉以及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随驾。十二月,康熙帝以孝庄文皇后忌辰将届,亲自往遵化暂安奉殿致祭,胤禛与胤褆、胤祉随驾。是年,奉皇父之命,胤禛与内大臣费扬古之女乌喇那拉氏成婚。康熙帝册那拉氏为嫡福晋。 康熙三十一年,胤禛年15岁。七月,康熙帝巡视塞外,胤禛与胤褆、胤祉、胤祺、胤佑、胤禩随驾。 康熙三十二年,胤禛16岁。二月,康熙帝巡视京畿,胤禛与胤礽。胤褆、胤祉、胤祺、胤佑、胤禩随驾。八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胤禛与胤礽、胤褆、胤祉、胤祺、胤佑、胤禩随驾。十月,重修曲阜里孔庙成,受皇父命,胤禛与胤祉往祭。 康熙三十三年,胤禛17岁,三月,礼部尚书沙穆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1644年开始为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对外称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或简称中国。 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9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质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清军基本控制中国大陆。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 性别:男民族:满族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 日)

属相:羊卒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9月30 日)享年:67岁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清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子女:16子,8 女继位人:皇太极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最失意:兵败宁远最不幸:父、祖父觉昌安被杀害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最擅长:谋略最沮丧:兵败宁远 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公历3月15日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

雍正皇帝经典励志事迹

雍正皇帝经典励志事迹 1.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 2. 雍正,清朝皇帝中一个悲催的存在。 3. 他的历史名声远远不如父亲和儿子,更多是被当做一个阴暗的皇帝:阴谋篡位,残害兄弟,性格暴戾,暴毙成迷…… 4.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他是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他道行高深,说段子的能力更加高深。 5. 在专业人士眼中,雍正的勤政是出了名的。有学者赞誉:“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他不仅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即使放眼世界,也没有几个可以媲美。 6. 他事必躬亲,康熙之时,可以上奏的官员仅一百多人,他开放到两千多人,每天从各省送来奏折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日日都要批到深夜,只睡四个小时。在位12年8个月,他的批语集结成册,竟有100多万字。 7. 打开奏折,他与帝国一千多位官员探讨政务,合上奏折,他在大殿的龙椅上看夜色浓重,作诗一首:“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如此奋发,到乾隆即位之时,国库已存银超过5000万两。 8.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是他自题自勉的一生写照。 9. 在继位之前,四阿哥胤禛只是个和蔼可亲、人畜无害的雍亲王。雍亲王不显山不露水的熬了十几年,在那之前,他看起来是天下第一闲人,因为他深知自己毫无优势,在嫡庶、长幼、学识、人望、才干……无论哪一项上,都有更为突出的皇子。

10. 于是他终日吟诗作赋:“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萧。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 11. 他喜欢参禅礼佛,还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悟皇帝,许下了“十年兴国,十年兴教”的大愿。做了皇帝以后,他还时常在皇宫里打佛七,在他手里悟道的就有十余人。 12. 由于雍正学佛有成,所以他行事干净利落,传达情感也不含糊。 13. 别的皇帝批奏章是办公事,雍正却连批奏章都要挥洒性情。 14. 替大臣写序文,他会说:“序文书成,斟酌几字,添了数句,写来赐你,不要笑哂拙笔。” 15. 奏折脏了,他批:“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惧,特谕。” 16. 讥笑大臣,他批:“你是神仙么?似此无知狂诈之言,岂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说的!” 17. 挖苦讽刺,他批:“知人则哲,为帝其难之。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 18. 雍正一生足不出北京,不像爸爸康熙和儿子乾隆一样,该出巡打猎就出巡打猎,该微服私访就微服私访。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章节 收起 ? 1 雍正的十项大罪 ? 2 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雍正的十项大罪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种说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 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也绝无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义觉迷录》说:“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看来当时雍正“逼母”说流传很广。雍正生母乌雅氏,生有三个儿子:胤禛、允祚(5岁死)、允禵。传说:雍正继位后,将允祯调回北京关押起来,他母亲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死在铁柱子上。乌雅氏眼看亲生儿子允祯被囚禁,作为皇太后能不生气吗?时人将雍正母亲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弑兄杀弟?雍正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 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已成为一只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七弟允佑,雍正八年(1730年)死。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允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允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幽禁多年,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出家!他借故将允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又给允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因党附允,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今蒙古国),命允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

清朝诸皇帝简介(附图片)

大清朝诸皇帝简介 (附图片) 一、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二、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三、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大清王朝十二皇帝简介

大清王朝十二皇帝简介【图】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号先"天聪"后"崇德",全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个皇帝顺治(年号,以下同),名"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第四个皇帝康熙,名"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 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