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doc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doc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doc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doc

三声中部的复三步曲式!

A为引申型的单三

a(1-12)

b(12-22)

a1(22-31)

B为无再现的单二

c(31-39)

d

连接

A原样再现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分三段,乐曲开始的前两小节为“引子”,为主题段落的进入做了铺垫。

第一段和第三段为同一主题,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由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宁静舒缓、深沉婉约,仿佛微波轻拍船舷,又仿佛一只小船在夏夜寂静的星空下缓缓地飘荡,令人陶醉。中段的速度转快,节奏活跃自然,速度如船桨般轻松开朗,十分有生气,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了三拍子。这时,第一部分那如歌的行板又代替了这短暂的愉悦,外声部与内声部一应一和,旋律由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最后,随着音乐力度的逐渐减弱,小船仿佛也慢慢离去,只留下那闪耀着的星光和寂静的夜空。

全曲的结构如下:

A(单三部曲式)——B(开放的单二部结构)——A’(略有装饰的变化再现)

(1-31)(31-53)(53-83)

第一部分(A)为原样再现单三部结构,以g小调为主要调式进行发展。它可分为三个乐段,即a b a。第一个乐段为一平行乐段,通过g小调与ЬB大调的转换,最后落在了g小调的主音(t)同时也是ЬB大调的Ⅵ级和弦上。

第二乐段又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末的和声走向是属七(D7)到主音(t),显示出了乐句的稳定性;第二乐句是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的,由于在第8小节音乐形成了一个小####,从而延迟了第一乐句相应部分的音乐,使第二乐句成为了第一乐句的扩充,长度是第一乐句的3倍。这样的扩充,其结果是一个两小节之后两个一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之后以两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整体看来

又是前面两个一小节的综合。乐句末的和声走向为t-s-K46-D7-t,为原调的完全终止。这样的和声走向使第二乐句保持了充分的稳定意义。

虽然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了不同的终止式,但它们的基本音型相同。紧接着为第三乐段再现部的进入,这是第一乐段的再现。这时再现部的开始为这一终止式在主调上的解决。这一乐段没有引进新的主题材料,其结构与调性相同,但所表现的意义和作用有所不同,它不再是乐思的初次陈述,而是起强调和巩固作用。这种再现是揭示乐思,完成音乐表现内容的一种手段,结束在属调上。

第二部分(B)是对比中段,开放的单二部曲式。之所以开放,是因为它结束在了属音。这一部分是前面主题的展开,调性转入G大调,情绪明显变开朗,产生了新的对比主题,有了更多的发展趋向。这一部分包括两个乐段,并且最后加入了连接部,目的除了为新形象做准备外,还具有一定的过渡作用。第一乐段为方整性平行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都是从主到主的进行,稳固了调性,同时也确定了新材料与旧材料的不同情绪特点,使情绪逐渐发展到####。

第二乐段为开放式非方整性平行乐段,节奏的突然变化增加了整个情绪的紧张性,伴奏声部还保持着原来的律动。紧接着进入了新的主题片段,即连接部,调性变为升C旋律大调,片段动机不断向上的模进以及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以反向的主题动机衔接了主题动机与再现部。

中间部分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所以显得很不稳定,而速度的变化更化强了这种不稳定性的程度。

第三部分(A’)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为略带装饰音的变化再现,即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第一章:绪论 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8.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第二章:一部曲式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 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 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ABA)图式:(1)a+a'+a(2)a+b+a(3)a+b+c 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 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 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 第五章:复三部曲式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 (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 原则二: (1)并列原则 (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 (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 (3)起承转合原则 (4)回旋原则 (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 (5)回旋原则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 (乐段内部结构) (一) 单乐段 1. 一句类乐段 2. 二句类乐段 3. 三句类乐段 4. 四句类乐段 5. 五句类乐段 (二) 展开型乐段 (三) 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 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 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精编版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六月——船歌》教学设计

《六月——船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六月——船歌》《夏夜》,让学生感受不同体裁、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所带来的不同情绪,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体验音乐丰富的情感内涵。 学情分析 《六月——船歌》是本册书中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钢琴独奏曲,钢琴音色纯净,乐曲音乐形式抽象 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验船歌摇曳的特点 二、能够试唱音乐主题,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三、听辨乐曲的结构及每段的情绪变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说:同学们好,和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接下来的45分钟,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一起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我们很熟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的歌名是什么?是首什么体裁的歌曲?是几拍子的? (听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师:这是首歌唱生活,歌唱大自然动人景色的威尼斯船歌,结构匀称规整,旋律婉转抒情,八三拍的韵律富有动感,用三拍子模仿在水中荡漾的感觉。 活动2【讲授】讲授新知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另外一首船歌——《六月船歌》,听之前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来欣赏: 1.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随着音乐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欣赏完之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生1:乐曲是由钢琴演奏的 第二个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小结:悠长抒情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夏夜的湖面上,一叶小舟在轻轻荡漾。 师: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是热情奔放的还是悠长抒情的呢?

(生:悠长抒情)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给我们一种悠长抒情的音乐感觉。随着这样的音乐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学生各抒己见) 师:悠长抒情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夏夜的湖面上,一叶小舟轻轻荡漾。 这么动听的音乐是出自哪位作曲家之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作品体裁非常多样。代表作品有钢琴组曲《四季》、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等。 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贝纳德的邀请,苇丛俄罗斯诗人的诗中选出的12首内容与每个月的节令相关的诗而作的钢琴组曲《四季》,《六月船歌》就是其中的一首。 在创作《六月船歌》时,柴可夫斯基是没有灵感的。俄罗斯的冬天严寒而漫长,六月是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大地一片葱绿,柴可夫斯基在河边漫步,望着那荡漾的柔波,随波摇曳的小船,世间一片生机勃勃,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脑海中灵光一现,于是便有了脍炙人口的《六月船歌》。 刚刚我们了解到《六月船歌》是钢琴组曲《四季》中的一首,那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个小知识,什么是组曲》组曲是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的器乐套取。 那么在这个作品里,那句旋律出现的频率最高,给你的印象最深?是这句吗? (用钢琴弹,课件展示谱例) 下面请同学们跟琴模唱主题旋律。 大家有没有发现它是几拍子的,前面听的《桑塔露琪亚》是几拍子的? 生:《六月船歌》四拍,《桑塔露琪亚》三拍。 这就是这首船歌和其他船歌的不同之处,大多数的船歌为三拍子,《六月船歌》是四拍,用平缓的四四拍来表现船歌荡漾的效果。 这段旋律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色彩是明朗的还是朦胧的、淡淡的|? 生:朦胧的、淡淡的 请同学们听听下面两句旋律,观察一下这两句曲谱,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多媒体展示谱例播放音乐)

曲式与作品分析报告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MFA 。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 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 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 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 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

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 1、旋律的外形 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天鹅》; (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080109101 姓名:贺德恒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就体裁而论,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09 41201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学分:4 总学时:36/学期*2 = 72 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 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 前期课程:《基本乐理》、《和声》、《视唱练耳》。 一、说明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对各类音乐作品不同结构形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技能课有着指导意义。 本课程以曲式结构类型的教授为基础,同时注重对作品的构成材料和内在联系等微观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二)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有初步通过听辩音响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1、本课程以辨证唯物论观点,依据中外音乐创作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曲式体系,对典范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力求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曲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3、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一段曲式(14学时) §1、一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 §3、一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4、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第三章二段曲式(单二部曲式)(16学时) §1、二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1)、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带再现二段式作品分析 (2)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不带再现二段式的作品分析 §3、二段曲式与复乐段的区别等 §4、双重二段曲式 复习(2学时) 第四章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12学时) §1、三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三段曲式的结构与类型 引申性中段及其作品分析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50 小节——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三、总结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 拍子,但4/4 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乐曲。船歌运用的是三生中部的负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呈式部式部(第12 小节——第24 小节),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它又分为。1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2 中部这一句较前一句更为明朗,但在全曲的色彩来看,还是没有脱离小调的控制,之后,余缺回到了3 再现部,和主题大致相同。整个第一部分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歌唱性极强,最开始的旋律是一节上行,小调的赋予了这一主题黯淡的色彩,在小船在这一旋律中缓缓前行。乐曲在再现部和主部之间出现了插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第32 小节——第36 小节)(第40 小节——第45 小节)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小船好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音乐更具有流动性,

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

三声中部的复三步曲式 A 为引申型的单三 a(1-12) b(12-22) a1(22-31) B 为无再现的单二 c(31-39) d 连接 A 原样再现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分三段,乐曲开始的前两小节为“引子”为,主题段落的进入做了铺垫。 第一段和第三段为同一主题,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 拍子由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宁静舒缓、深沉婉约,仿佛微波轻拍 船舷,又仿佛一只小船在夏夜寂静的星空下缓缓地飘荡,令人陶醉。中段的速度转快,节奏活跃自然,速度如船桨般轻松开朗,十分有生气,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了三拍子。这时,第一部分那如歌的行板又代替了这短暂的愉悦,外 声部与内声部一应一和,旋律由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最后,随着 音乐力度的逐渐减弱,小船仿佛也慢慢离去,只留下那闪耀着的星光和寂静的夜 空。 全曲的结构如下: A (单三部曲式)一一 B (开放的单二部结构) 一一A'(略有装饰的变化再现) ( 1-31)( 31-53)( 53-83) 第一部分(A )为原样再现单三部结构,以g小调为主要调式进行发展。它可分为三个乐段,即a b a。第一个乐段为一平行乐段,通过g小调与bB大调的转换, 最后落在了g小调的主音(t)同时也是bB大调的切级和弦上。 第二乐段又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末的和声走向是属七(D7)到主音(t), 显示出了乐句的稳定性;第二乐句是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的,由于在第8 小节音乐形成了一个小####,从而延迟了第一乐句相应部分的音乐,使第二乐句成为了第一乐句的扩充,长度是第一乐句的3倍。这样的扩充,其结果是一个两小节之后两个一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之后以两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整体看来又是

曲式分析报告完整

绪论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曲式就就是指音乐作品得样式,也可以说就是音乐作品得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Analysis=MFA。 3、目得:既然课程得名称就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得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得全面把握与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得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得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得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得基本材料—-音乐语言 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得构成,也有它自己得特殊材料,就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得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与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得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 摘要:(旋律得重要性及定义,旋律得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得外形、隐伏骨架与高潮。) 一、有关旋律 1、从旋律得重要性来说,它就是“音乐得灵魂";从它总就是横向得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就是“乐音运动得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得相互关系出发,它就是“它就是与声得表层",从欣赏得角度入眼,它就是“音乐作品得外观轮廓”或就是“音乐情感得直接体现”.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得”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在单独分析音乐得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得”旋律就是指包含了“音高”与“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就是通常所说得“曲调”.当分析需要与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得要点 1、旋律得外形 广义得旋律就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就是为了分析得目得,单从旋律得外形来瞧,我们必须把旋律中得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得价值—-音高运动得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 参考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赏析(基础教资)

《六月—船歌》 我刚开始接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在上高中三年级,当时要准备艺考曲目,钢琴老师便给了我们几个人几首曲子,当时有《小奏鸣曲》、《陕西民歌变奏曲》和这首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我去听了一遍,当我听到这首《六月—船歌》的时候,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敲击在我的心上,沉痛而甜蜜;每一次旋律回旋在我的耳际,忧郁而沉迷。我当时非常的震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曲子,我当时没有一点的犹豫,就选择了这首钢琴曲作为我的考试曲目。 这首钢琴曲的作者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他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20世纪80年代,音乐爱好者把他的名字排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同时,他也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欧洲作曲家之一,在中国,他拥有一个爱称:“老柴”。他的音乐渗进了欧洲主流音乐的元素,但他的作品又往往体现俄罗斯的特征,处处充溢着深沉悠远、壮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音乐旋律优美感人,有时催人泪下,有时热情洋溢。 这首《六月船歌》出自于1887年完成的第四号组曲中的《四季》,1875年冬,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M·贝纳德之约,他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四季》用音乐描写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性格。其中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最为著名。《六月船歌》是其中被演奏最多的作品之一,它描绘的是夏日的夜晚人们坐在小船上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悠然荡漾的情景。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也正因为典型,才常常被人们选中作为结构解剖的实例。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A’+(a1+b1+a1’)+尾声。 开头的引子:以g旋律小调的主和弦为伴奏,营造出了小船在水中荡漾的画面。 第一部分A(a+b+a')为呈示段,这一部分是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段a由

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