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广东省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课例

课题名称:量变与质变

作者姓名:潘银花

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注释:本设计获得广东省一等奖

量变与质变

『执教者』:潘银花

一、教学依据

第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其方法论。

第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框题主要是讲解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通过理解其含义,关系和方法论来了解的。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形式则是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

第三.本课的地位:本框题主要讲解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对前面发展的实质以及趋势的升华和延伸。

第四.特点:本框题思路比较简单,就是沿着质变量变的含义以及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思路进行的,但是外延比较广,并且和生活很贴近,更需要学生从生活中理解再用于指导生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2、能力目标

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指导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

2、教学难点:

(1)质变的两种方式: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

(三)教学方法或者方式

讨论互动式、问题式

(四)学情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并且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所以上课的时候更多的只能以教师为主导,但同时学生对课外的,生活中的事例很感兴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的以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再则,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东西或许比教师还多,他们的思维跳跃性比较强,所以需要教师更多的区准备。

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式、探究式、个性化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构思

本课内容是继前面发展的趋势后接着讲解的发展的状态,所以本课就围绕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概念,其中主要讲解了含义,特征,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所以教学需要从其含义出发,当然为了让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连贯性,所以我选择教材65页的“谷堆”和“秃头”的例子为核心例子,贯穿于整堂课,但同时还会再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为了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方法论部分我准备有学生通过例子自己总结。我在加以讲解,所以整堂课以学生为本,同时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中能够自我认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表格或其他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65页“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

【思考问题】:谷堆和秃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以引入新课:

谷堆和秃头为什么能形成呢?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再加一粒谷子或减少一根头发,一直不断的重复下去,当加的谷粒足够多或只剩下最后一根头发时,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加一粒谷子或再减少一根头发,为发生什么变化呢?

谷堆或秃头就形成了。这就说明我们在数量上准备得够充分时,再进行最后一次数量的增减,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但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不加最后一粒谷子或不减掉最后一根头发,谷堆或秃头还能形成吗?(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很显然是不能的)这其实和我们的学习是一样的,开始我们一无所知,但经过我们的努力学习,不断的积累,我们就变得很博学,因为有了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改变,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量的准备,但同时还要加上最后一粒谷子,促成谷堆的形成。那到底什么事量变和质变,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投影】: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2)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思考】:学习了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大家思考一下,在“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中,哪些属于量变,哪些属于质变?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分析】:量变:不断增加的谷粒和不断减少的头发,都属于数量的增减;质变:谷堆和秃头的形成,事物性质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谷粒或有头发的头变成了谷堆或秃头。

【思考】:当然在“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中,在谷堆和秃头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量变都是由于数量增减而造成的,那有没有什么例子是通过场所的改变而造成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分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分析】:之所以田忌在第二场会赢得比赛,就是因为在孙膑的帮助下,改变了马出场的顺序,其实就是场所的变更,就改变了比赛的结果。所以量变不光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次序的改变也能产生量变,从而引起事物发生质变。

其实在生活中,有关量变和质变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踊跃的发言,举例。(学生发言)

(过渡)【思考】:“谷堆”和“秃头”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量变和质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

【总结】:从谷粒到谷堆,秃头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不断的增加谷粒和不断的减少头发的量变的过程,才产生了质变,形成了谷堆和秃头。所以,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改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投影】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①数量的增减

师:数量的增减,属于量变的一个方面,要想发生质变,必然需要量变,比如谷堆和秃头的形成,小流--江海,跬步--千里,水--水蒸气(在不断加热,达到100°的情况下)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那是不是数量不变就不可以引起质变了呢?(学生讨论)

【总结】: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量变除了可以由数量增减引起,还可以由场所变更,结构和排列秩序发生变化引起,所以就算是数量不发生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

②场所变更,结构和排列秩序发生变化

师:场所变更,结构和排列秩序发生变化属于量变的另一种形式,同样也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同学们可以寻找一下(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比如我们前面讲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当然还有我们学习化学都知道,同样是碳,却可以构成世界上最软的石墨和最硬的金刚石,也就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造成的。还有我们英语中学的单词,同样是由相同的字母组成,但由于顺序不一样,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单词,比如Dog(狗)----God(上帝)。当然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同学们可以好好的去发现。用多媒体展示:

【总结】: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要想引起事物的质变,必然需要有量的积累,如果没有量的积累是不可能引起事物的质变的。所以我们需要重视量的积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发对那种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形而上学的激变论”(结合教材66页)(做为方法论的铺垫,后面将会详细讲解)

(过渡)师:通过我们的讲解,可以知道,如果量变能够不间断的进行下去,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谷粒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谷堆,不断的减少头发,势必会变成光头。所以,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投影】(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之所以需要进行量变,就是为了让事物在量变后发生质变,从而得以发展。不断的增加谷粒,最终必然的结果就是谷堆的形成;不断的减少头发,最终的结果就是光头的出现;不断的加温,水必然会蜕变为水蒸气;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当然要优化系统),必然结果就是赢得比赛等等。都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反对那

些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庸俗进化论”。

【思考】:是不是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引起质变呢?我们经常会说“水滴石穿”,“水滴”一定会“石穿”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分析】:很显然,答案依然是否定,有量变不一定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比如,我们要水变成水蒸气,不是只要加温就可以的,而是持续加温到水温到了100°,继续加温,水才会变成水蒸气。多媒体展示:水由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度”的理解,也就是说,量变引起质变需要有一个临界点,叫做度。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质变。

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思考】: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否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还会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比如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其实就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投影】(3)事物就是不断的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师: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而实现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不断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向上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要不断的通过量变促成质变,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个过程永不会终结,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过程是无限的。

【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理解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可以引起质变,有一个度,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是,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而事物就是不断的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结合发展的实质)

【思考】:通过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3.方法论

(1)坚持适度原则

师:在前面的辩证关系中,我们有提到,量变要想引起质变,必须要达到一个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由一事物变成另外一个事物。比如,在干旱是下雨,好比是甘露,但如果超出了度,可能就会变成施虐生命和财产的洪水。所以有时,超出了应有的度,可能就会适得其反。这就

需要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有个度,如果超出了我们身体承受的范围,可能会事倍功半。

(2)做好量的积累(反对急于求成的“激变论”)

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只有做好量的积累,事物才会发生质变,才会发展。所以要促成事物的发展,首先要重视量的积累,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我们要想获得好成绩,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就需要做好知识的积累。

多媒体展示:

《饥汉吃饼》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顶事,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于是再买再吃,一连吃了6个。感觉还不多饱,又买了一个,当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很饱了。这时他十分懊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自责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6个烧饼都被我白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要吃哪6个呢?”听了这个故事后,大家想想:这个饥汉的可笑之处何在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分析】:饥汉由饿到饱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饥汉的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是经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变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饥汉没有吃了一个又一个的量变,就不会发生吃第七个时的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可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饥寒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属于“激变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重视量的积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反对急于求成的“激变论”。

(3)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反对优柔寡断的“庸俗进化论”)

师: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量变的目的就是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量变要引起质变需要达到一个度,我们在生活中就需要在做好量的积累的同时,去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因为只有发生了质变,事物才算是真的发展了,真的实现了飞跃。比如我们平时有努力的去积累知识,进行量变,可到关键时刻,却打退堂鼓,那我们平时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又怎么能实现自我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去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实现自我价值。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比赛等,来实现自我的质变。要反对那种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的“庸俗进化论”。该出手是就出手,不要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要抓住一切时机实现自我价值,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三)小结

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质变和量变。了解了它们的含义,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需要注意必须达到一个度,同时事物发展断的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需要我们做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同时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做好量的积累,抓出时机促成质变。脚踏实地的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去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飞跃。

(四)板书设计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之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

(1)坚持适度原则

(2)做好量的积累(反对“激变论”)

(3)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庸俗进化论”)(五)课堂练习

1.同等数量的黑白围棋子,可以组成攻势,也可以组成败阵。这一围棋比赛的事例说明()

A.质变不都是量变的结果

B.围棋比赛的双方必然有胜有败

C.联系是普遍的

D.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2.老子曾经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的话体现了什么道理?()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3.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前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最终前功尽弃。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六)课后作业

辨析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质变就是发展。

四、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教学设计开始,我一直是以学生为本的。导入部分运用了教材上原有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容易理解材料,同时这个例子也是贴近生活的,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我用这一个例子贯穿整个课程,让课堂内容更具有调理,同时学生在理解是也不容易混乱。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也会加入其他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所以我用的几乎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例子,以便学生的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讨论,自主发言的方式,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让学生概括知识,观点。从而让学生融入课堂。

整堂课的教学,由浅入深,学生通过归纳法,在分析事例的同时,归纳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也通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表格,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紧扣生活,以学生为本,

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看待事物的思辨能力。

和质变的有关示例不尽其数,我不能一一列举。但在选择是,我力求做到去粗取精,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整堂课生活气息更浓,让学生在熟悉中学习新知识。

量变和质变

(小课题成果附件)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2011-11-15 14:31:44) 转载▼ 标签: 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趣导入 吹气球比赛: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参加,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二、诱思探究,融会贯通 老师:哲学上把气球由小到大的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称作量变,把爆破这种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称作质变。 多媒体显示: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显然量变与质变是有其差别的,但二者还存在怎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呢?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愚人吃饼》 思考:此人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议论文写作素材:量变与质变

议论文写作素材:量变与质变 (1)正例: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21人,但她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 《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年轻时接受能力较差,记忆力也不十分好,读私塾时,常为背几十个字伤脑筋。但他日夜苦读,由少积多,终于成为大学者。 三国时的董遇,家贫无力上学,靠卖柴糊口,但他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抓紧时间勤学苦读,依靠自学终成名重一时的学者。 一位青年画家专程请教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要不到一天,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阳门采尔笑着回答:"请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功夫就准能卖掉它了。"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后认真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经过周密的构思,用近一年功夫创作了一幅油画。果然,这幅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2)引言: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俗语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苟子·劝学》 3、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化,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变化的面貌。 4、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5、千里之堤,渍于蚁穴。--俗语 6、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文匹。――古语 (3)反例: 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平时不注的修养,贪污受贿,生活腐败,终于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最后畏罪自杀。 报上曾登载过《救救家长》的文章。文章说:中国的"小胖墩"比十年前增加了三倍。"任性儿""阔少爷"愈来愈多,出钱请人代做作业、代搞卫生、代吃剩饭的现象愈演愈烈。 北京有一个父亲,居然容忍儿子站在自己肩上撒尿。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一支吸管平均销售价格为8-8.5毫钱(0.008-0.0085元),其中原料成本占55%,劳动力成本占20%,设备折旧等费用占15%,纯利润约10%,就是说,一支的利润在8-8.5毫钱(0.0008-0.00085元)。 浙江义乌的一家企业却将这个一般人看不起眼的产品做出了大文章。它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在全球饮料市场上,有1/4的消费者用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吸管。公司每天用两个集装箱将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一个人、一个企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壮大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没有一个个的 8-8.5 毫钱,也就没有年利润近500万的收入,这个事例体现了量变的重要性,也说明任何事情同时具有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事物的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是新的量变的开端。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过渡、相互交替构成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冰和水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冰变成水,有水变成冰,水从0度到99度都是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水到了100度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气体。有冰变成水也是一样的,所以说,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很多,从古到今有很多成功的人都经过了这种过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个加一倍。把棋盘的六十四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到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没有了。国王很快就看出来了,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经计算,这个发明者需要的麦子要18,466,744,073,709,551,615粒,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量变。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平行班的学生。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

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 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六、教学难点: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一、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教师激情朗诵《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名言。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浙江义乌的一家企业却将这个一般人看不起眼的产品做出了大文章。它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在全球饮料市场上,有1/4的消费者用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吸管。公司每天用两个集装箱将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这个事例体现了量变的重要性,也说明任何事情同时具有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事物的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是新的量变的开端。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过渡、相互交替构成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冰和水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冰变成水,有水变成冰,水从0度到99度都是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水到了100度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气体。有冰变成水也是一样的,所以说,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很多,从古到今有很多成功的人都经过了这种过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个加一倍。把棋盘的六十四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到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没有了。国王很快就看出来了,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经计算,这个发明者需要的麦子要18,466,744,073,709,551,615粒,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量变。 战国时,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是哪一等都比田忌的马强,结果田忌三战三败。田忌的好友,着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得知此事,帮他出了一个好主意,并请求齐威王再比一次。比赛又开始了,这次是田忌以下等马队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这次田忌赢了。事物的质变就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跨越,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田忌采纳孙膑的意见,马仍然是原来的马,只是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所以就由输变赢。这就是启示我们,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的发生质的变化,不但要注意量的积累,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把握“空间结构形式”变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夺得胜利。

量变和质变说课稿

导入新课:《荀子·劝学》篇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话说明(ABC ) A、跬步、小流的积累比起千里、江海虽然很小,但却是实现千里、江海等显著性、根本性变化不可缺少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讲授新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在数量、程度等外在规定性上发生变化,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变。我们平时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等就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事物的根本转变。表现为突变、飞跃,我们平常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的破坏,就是事物处在质变状态。 注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质变)归根到底是由于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运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状态。 如,在常压下,当水温在100oC之前,凝聚趋势(矛盾主要方面)大于扩散趋势(矛盾次要方面),水仍然保持原来的液态性质,这属于量变过程;当水温达到100oC时,扩散趋势(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扩散趋势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水的液态变成了水蒸汽的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这就是质变。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为什么? 第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的变化。 地质地理学证明,秀丽的西湖是约两百万年前普通的浅海湾变来的。由于海水对岩石不停地拍打和剥蚀,海湾周围无数江河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海湾里泥沙渐渐增多。先是形成沙嘴,进而连成沙洲,最后变成一片陆地。于是,原来的浅海湾被截断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西子湖出现了。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钟乳、石笋等形成过程也说明此道理。 社会领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有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的认识领域,要形成概念,就必须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反复实践。如,“下笔如有神”(质变)是以“读书破万卷”(量变)为前提的。 议一议:下列格言包含什么哲学原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千丈只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焚。” “伟大出自平凡。” 第二,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A、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引起质变。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知识要一点点地积累。“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氢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只要每次增加一个核电荷,就依次变为氦、锂、铍(pi)、硼、碳、氮等元素。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量变与质变

量变、质变的含义,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和质变 1、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2、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⑴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任何质变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凭空出现的。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而过程总是要逐步进行的。 我们应当注意,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质变、飞跃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我们应当注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度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 物的飞跃和发展。 3、要重视量的积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意义: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 质变是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突变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阶段,质变是量变的新起点,区别在与量变过程保持着质的稳定,质变过程是量变的更新.

量变和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和质变》教学设计 吴忠高级中学谢淑玲 [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适用修订本) 思想政治(必修) 二年级(上册) 第四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 [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②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 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2、情感与价值: 本框的学习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下一框题集中进行方法论、人生观方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奠定基础。 3、过程与方法: 通过事例分析、讨论归纳,交流辨析等课堂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典型事例的选举、课件的有效使用,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热情。 [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教具辅助] 自制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在学生讨论与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1、质变和量变哪个更重要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或场所上的变 更,表现为不显著的变化。它表现为事物的稳定、平衡、均势、静止等状态,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质的规定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表现为稳定、平衡的破坏,统一体的打破等形态,体现了事物的非连续性,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2、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D.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1.质变和量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2、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也就是说,这个人如果没有吃了前面六个饼子的准备,也不会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吃到第七个饱了,这种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而产生质变的可能。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其一,它们变化的形态不同。其二,从内容上看,量变是原事物的延续或维持;质变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可见,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量变没有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质变使事物发生由一事物向它事物的转变,它改变了事物的根本性质。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还没有达到主次地位的改变时,事物呈现出量变状态;当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改变,原有统一体破裂,这时事物呈现出质变状态。二、量变和质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赖。一方面质变依赖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为质变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一定的量变为基础。这说明了事物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另一方面,量变也依赖质变。质变体现了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使量变得以完成。质变还引起和促进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即新的量变必须以新的质变为基础,没有质变产生的新质,就没有新事物的量变。其次,二者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新的量变的变化过程。事物的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在一定范围内即不突破度时,就不会引起质变。但当量变突破度的极限时,事物就必然发生质变,旧质消失,新质产生。三、质变就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质变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果,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既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万事互变的契机。把握质变这个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关键。四、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只不过这种量变属于"内涵的量"的变化。事物由于内部排列组合的变化而引起质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如学生学习,如果能把学过的知识排列组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就会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质的飞跃。同时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避免几种错误认识一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因此,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二是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从而使依存关系破裂,才会发生质变。三是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量变总和,不一定会带来根本性质的变化,不一定有质变。四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正是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相互交替,才构成了事物永恒发展的过程。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质变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巩固量变的成果;在前进性运动中,质变造成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因此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事物的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是新的量变的开端。量变与质变的互相过度、相互交替构成量变质变规律。 而在哲学范畴内,质是指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此物之所以为此物,此物之所以有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直接同一意味着:一方面,事物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某物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某物而变为他物,而他物也具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特定事物的质也是不存在的。 而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与量,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中。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 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是辨证的。量变不是质变,但又可以引起质变;质变不是量变,但又可以引起新的量变。量变在度的范围内进行,是一种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状态,但它同时又是一种向度的边缘或关节点不断推移的趋势,一旦达到并超过度的关节点时,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相互转化、相互交替,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量变质变规律或质量互变规律。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质变是一种质的事物向另一种质的事物的转化,而不同质的事物总有自己所持有的度,这个度再小也有一定的限量。例如,不同元素之间有的只是由于原子核内差一个正电荷,没有这个“一”的增加或减少,就不会有不同元素之间的转化,同时,在量变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着两种方向相反的量,如物体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生物进化中的遗传与变异,对立阶级双方的力量差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量变不仅表现为量的绝对值增减,而且表现为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质变的前提,而且决定着究竟会导致什么样的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的每一种变化都影响并改变着质,量变对质变的这种作用逐渐积累、“沉淀”下去,达到并超过临界点,就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不在量变之外,而在量变之中。同时,量变引起质变还可以从质和属性的关系中得到说明。如前所述,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所以,改变了事物的属性及其互相关系也就改变了事物的质。量变就是不断地改变事物的属性以及其互相关系也就改变了事物的质。量变就是不断地改变事物的属性以及属性与属性的关系,因而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物体,无论是分子、原子,还是基本粒子,其变化都会引起结构、速度等量的规定性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新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

高二政治量变质变原理教案

高二政治量变质变原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觉悟。 学法;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取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我设置了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比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讲导入。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用幻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苟予·劝学》中的片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一、量变与质变(板书) 1.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 (l)什么是量变。(板书)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板书)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 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两种状态。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 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则呈现显著变动的状态。可见量变和质变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板书)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板 提问: 1)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是不是突如其来、凭空发生的? 2)如果没有原于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会有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吗?(此时可出示元

量变与质变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弄清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掌握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这一基本观点及其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以及自觉的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考虑个人人生问题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先富"和"共富"问题上的思想觉悟的提高。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由于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肚子饿了买大饼吃,吃了一个没有饱,于是吃了第二个,又没有饱,于是又吃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吃到第七个终于吃饱了,他拍着肚子说,早知道吃第七个大饼就能吃饱前面六个大饼就不吃了。这则《笨人吃饼》的故事十分可笑,从哲学上讲就是这个人不知道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与质变(板书)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相对静止——连续性(板书) 质变——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绝对运动——间断性(板书) 对100毫升的水在烧杯里加温,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热能逐渐增加,水气不断上升.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里的矛盾双方是扩散趋势和凝聚趋势。水气上升说明水的扩散趋势在加大,但还没有超过凝聚趋势,这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凝聚趋势,所以,水呈现液态,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没有变化,而扩散趋势在不断变化叫量变,即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显著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这种变化是逐渐的,所以又可以称量变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量变包括事物在大小,数量,程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在事物的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这个事物仍旧是该事物。 在水沸腾后,烧杯里的水会下降,这说明水分子的扩散趋势已超过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化,这时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我们把这种事物性质的变化叫质变,即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显著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绝对运动状态;这种变化是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这个事物变成了另一事物,所以又可以质变体现了事物的间断性。 提问:有人说,水变成气,水变成冰,其化学性质并没有变,你是如何理解的? (水与冰的不同是指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只是分子远近的不同而不是根本结构的不同,所以水与冰的化学性质相同,水变成冰是引起了两者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罢了。 水分子凝聚——水变成冰,水分子扩散——冰变成水) 教师总结: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量也有多方面。一定的量变所引起的并不是任意一种质变,而是与之相对应的那种质变。 过渡:《笨人吃饼》的故事中的饿到饱的变化是质变,吃了一个大饼又一个大饼是量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重点)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板书) 任何质的变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如:没有一个接一个吃饼的量变,就没有从饿到饱的质变;没有扩散趋势的不断增加的量变,就没有由水到气的质变。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教案 课题:量变与质变 目的: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教程:【复旧】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今天我们学习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导新】传说,印度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发明人要国王奖励他小麦,第一格摆一粒,第二格摆2粒,第三格摆4粒,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满口答应。 1+2+2的平方+2的3次方+...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这个数字的麦子,大约是400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在2008年内生产的全部麦子。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错误,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懂得量变积累的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量变和质变 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① 的

变化,叫做量变。量变是保持这个事物的② 没有发生改 变的一种变化,可以理解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量变是 事物在③ 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 等方面的变化。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④ 变。质变是由一种事物向另一事物的根本转变, 是事物⑤ 的改变,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 (2)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① 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②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 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和③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又必然会引起质变。④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⑤ 变-⑥ 变-⑦的量变-新的⑧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简单到复杂 , 永不停息地岗前发展的。 4)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 , 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⑨ [归纳分析]: 一、量变与质变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教学文稿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 系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内容摘要: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变和量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关键词:质变、量变、辩证关系。 引言: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一个过程。事物在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要适时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联系性的中断。 一实例举证 量与质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量的积累,怎么会有质的转变,每个人都向往高层次的生活,这就相当于一种质变后的层次,如果我们不去努力的积累我们的知识,努力的去增加我们的财富,那我们如何才能质变,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我们才会引发质变,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如果你不想要那种生活,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你会发现当量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你无法再继续增长,你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你不能一直处于量的积累,这时候质变就十分重要,只有在质变后,才会有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去积累,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就着急的引发质变,必然会导致失败,所以,质变与量变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口说无凭,我们来看一些实例:

1 正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在三步走战略中,每一个战略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980-1989年这十年间,经过经济发展的变量累积,达到一个质变即温饱问题的解决,1989-1999这十年间,新的阶段再经过经济发展的新的阶段再经过经济发展的新的量变的累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又是一个质变。而到21世纪的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又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变故。 2三步走战略中,“三步”中的前两步也可以看做是阶段性质变,而第三步可以看做是根本性质变,因为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当然从国家的无限发展来说,任何质变都是阶段性质变,只有国家的发展是无限的。 3 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要引起质的变化.然后又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例如一粒种子种在土壤里开始吸收水分,胚开始发育.这个阶段种子体积与重量有了变化但还是一粒种子(量变).到一定程度,种子开始发芽长出枝叶(质变).接着枝叶长大,从枝上的芽眼又长出新的枝叶(这是在质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在量变的积累下,种子吸收营养,厚积薄发,伸展枝叶,在不断的积累下,终于茁壮成长,成为一颗苍天大树。 二质变与量变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大家都知道这是物理性质的变化。那么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原因是什么?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加热。其实,加热是引起质变的外部条件(外因),水分子的热运动才是引起质变的根本原因(内因)。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渐趋激烈,水分子的扩散趋势最终超过了水分子的凝聚趋势而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液态的水就变成了气态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量变质变规律”的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北塘中学陆丹华 [教学内容和教材分析] 南京师大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哲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节第二框量变质变规律。 教材简单地突出有关量变质变规律概念、原理,理论性强,分析解释内容较少,更不象中职教材根据内容编辑一定例子、数据等材料,对于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一年级的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应补充实例,增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识记质、量、度的含义;量变、质变的含义 ⒉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⒊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⒋运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量变、质变 (二)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学会从基本事实和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结 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比较质、量、度;质变和量变;量变质变规律的内容;在比较中分 析结合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⒈通过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树立科学世界观。 ⒉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如运用 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学生成长发展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教学重点] 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启示)及其运用。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电视片《我国改革开放》导入新课。接着使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分小组学习本课概念理论,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程度;补充材料,突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采用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深层次的思考,如归纳出量变质变规律方法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这些方法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电视片《中国的改革开放》,学生观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建立经济特区、体制的变化到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部分片段,教师提问: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下子取得的吗?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归纳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由逐渐的慢慢的变化开始,经过一定时期,才取得根本变化的。这是量变质变规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情意原理,利用影视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展开:揭示概念,理解原理 1.投影片:学习目标(略)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同桌两人一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列出提纲,找出概念原理,讨论着试着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大体知晓本课所学理论概念,同时要充分让学生思考、归纳,充分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样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但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发现问题,可进一步深入教学。 2.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说一说质、量、度的概念及关系。 以水为例子:(多媒体课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H2O 冰水水蒸气 固态液态气态 0℃度 100℃ 学生说说水的质、量、度 提问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理解 学生回答,结合前一课所学的矛盾规律理解定义,稍有难度,教师适当指导。 运用多媒体课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