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车如山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车如山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车如山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车如山

第9卷 第1期2015年1月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

ement 

Vol.

9No.1Jan.2015

 

 

 

 

 

 

doi:10.13316/j.cnki.j

hem.2015.01.002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车如山1,

季红波2(1.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辰风小学,天津3000

00)收稿日期:2014-01-

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IA0

80001)作者简介:车如山,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季红波,教育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

2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net/kcms/doi/10.13316/j.cnki.jhem.2015.01.002.html摘 要:从导火索和深层原因两方面分析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并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其内涵进行解读,指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意指在这个富于个性和变革的时况下,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升级和更新中能够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转型顺利实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杰出人物,多元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多元创新的研究意识应是其基本的素质表征,提出要坚持从人文情怀的视角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应用型创新人才现在培养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谈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解析;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1-0081-05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随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开始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讨论,和其相关的学术方面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内涵方面进行系统的概括和解析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此,作者试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概念做一粗略探析,以期就教于方家。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

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了需要各种各样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外,对那些拥有知识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一线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十六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

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近几年,关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也引起社会多方关注。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前总理温家宝同志就指出:“职业教育需要被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力求使职业教育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专业的设置上都能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

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

此外,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国部分高校参加的国家级课题立项———“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系

列科研课题[2]

。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

纲要》也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建立起动态的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推进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方面的优化,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不断地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多样化发展,而且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是在近年兴起来的,短短的时间里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助推这一词语的出现并使其走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导火索:金融危机的刺激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少有的教育大国,但并非教育强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其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多,而大学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高校所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未对路,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高校对人才培养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高校如何打破“买方市场”,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用型、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同时也侧面解读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以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何以迅速成为教育界讨论的新话题。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服务面扩大了,它要为蓬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趋向多元化,客观要求高校实行分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类人才的有效培养。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权,关注的是塑造社会精英阶层的能力和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实现,社会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要求高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4]。《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3]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的依然是精英,而且是多样化、多元向的创新型精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5月2日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提到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人才需要的契合度”[5]。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为了满足当下和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二)深层原因:知识经济时代与社会转型的发生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求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何一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新话题,而真正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快速发展起来的内在力量或深层原因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社会转型的急剧发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经济、科技领域上的竞争更趋向白热化。“未来的繁荣在于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运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的提供。未来依靠的更多的是脑力而非体力。”[6]知识经济时代已逐步走向现实,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作业方式将会被知识工作和新的作业方式取代。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知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进步实现新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将面临着双重转型。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型,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六大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方向转变;二是经济体制要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三是经济结构要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四是对外开放需要从引进来为主,向以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方向转变;五是产业结构需要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方向转变;六是资源利用需要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7]。这是2006年广东省东莞市提出的未来时期发展目标。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地带,对其他区域和省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将与此大体相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的规格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是战斗在经济创新发展一线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他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获得上岗的资格,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批判精神也是他们需要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知识经济时代下,单纯的学理性思辨已不能适应快速革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更多的是需要那些集

8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第9卷

知识、专业技能、科研创新与思辨能力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来引领社会、科技、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现乃是时代的诉求和历史的必然。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应然

审视了“应用型创新人才”一词出现并“走红”的时代背景后,再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会更准确。作者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解读。要真正理解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内涵,首先要找到这个词的上位概念。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上位概念就是“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在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才才是文章中所讲的“人才”[7]。由此可见,看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最基本的标志是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文章中“应用型创新人才”中的“人才”,是指那些为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但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涵括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之意。要领悟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之意,还要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下位概念所具有的独特涵蕴。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中,用来加以修饰和限定人才这一上位概念的词语是“应用型”和“创新”这两个词语。因此,只有找到“应用型”和“创新”这两个修饰词的应然解读,人们才能真正解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应然之意,才能真正弄清“应用型创新人才”到底为何“人才”。

“应用型”,重在“应用”二字,这里所谈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理解的职业技能性人才,也不是简单的岗位从业者,这类人才除了要具有精湛的技艺能力、懂得操作和运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市场意识。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它所要考虑的是现实的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但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进行指导,能够这样把理论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的人必须是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人。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具备一定理论涵养的人才,同时是具备相应的应用型思维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所以,应用型的人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用型的人才也就意味着在各类人才中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型思维、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意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具体情境实现完美结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创新”,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和活动存在的。它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3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8]。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路径、核心力量就是创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只有更广度、深度地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的创新;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就意味着人们要把这种认识作为一种日常习惯贯穿于生活、工作的细节当中。创新是人类所独具的本能,人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创新也是实现人类文明更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学者把创新划分成3种类型:一是演绎创新;二是归纳创新;三是元创新。而这里所讲的应用型创新理应是元创新。因为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仅是指创造出新东西,更加侧重在实践中对社会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即实现在研究范式上、前提性假设上和核心思想上的创新,进而形成元知识的增量[8],为经济的腾飞、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全新的贡献。综上可知,这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一词中“创新”的应然之意。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意指在这个富于个性和变革的时况下,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升级和更新中能够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的顺利转型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杰出人物,多元化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的研究意识应是其基本的素质表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对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个人所具备的聪明才智、学

第1期车如山,等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历、头衔光环并不能判定其是否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标准应是看此人在实际工作中为社会的变革、经济的转型和新技术的研发做出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这样说过:“不要试图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9]这里所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就应是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价值的人。应用型创新人才与职业性人才的根本区别在于知识技术的创新。

三、理性审视:应用型创新人才之培养

从“产学研结合”到今天的“协同创新”的提出,我国从来没有停止探索一条既合理又有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道路。经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探索之后,人们认识到,只有确保产业组织、高等教育发展、科技研发与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实现全面协同创新,才可能创造中国经济第4个1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让各方力量实现有效结合。社会的急剧转型、经济的集约式发展,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诉求。过去,在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诉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就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来说,其落脚点是能上岗的从业者,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人的和谐培养和社会的持续更新,人们需要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依然是社会不同领域中的精英,只是精英的类型从一元转向多元。就其培养方式来说,其并未打破“看不见的手”的一味地控制,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市场意识、市场的需要为引导,但同时更需要“看得见的手”的协调。一味地以市场攻关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来培养人,那么,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难以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不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更加不符合培养“人”的要求和人的成长规律。因此,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遵循人的教育价值观念和成长规律,让其在适性的领域中尽其才。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因时而变的教育理念、因人而异的专业设置模式、博专并举的课程设置,同时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操练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只要坚持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各个行业领域都会涌现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从来都是一项知难而行更难的实践活动,因此,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更加任重而道远了。

四、面向未来:对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思考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现是时代的诉求和历史的必然,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有利于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也顺应了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具有重要价值。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势在必行。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确实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原创性不足的困境,对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效力。相对于产学研结合模式培养人才来说,协同创新中的合作更具精细性,可以很好地深入到合作机体内部,对人才的培养更具意义。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多元创新人才,学术型、研究型创新人才是基石,大批专门型、应用型的创新人才作为践行者,在实践活动中会发挥重大的作用。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应用型创新人才一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极富时代色彩的概念。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及特征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是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的,是要随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改变的。而且仅仅从学理的角度来讨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更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正如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所说:“教育不仅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做人’。”[10]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不仅是懂得如何做事的人,而且是一个懂得如何做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训中的“君子不器”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让人不成为“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像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声称的

8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第9卷

一样,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商人、企业主或

者专家[

11]

。因此,从人文情怀的视角去关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实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和谐、持续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下,社会急剧转型,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如何走出一条更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需要大批具有研发精神、市场意识的专门人才来支撑。“高等教育成了科学技术、工程师和农场人员的来源”“为教育而教育

正在被为就业而教育取代”

[12]

。由此可见,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对实现我国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2013-08-12].http://www.g

ov.cn/.[2] 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第二次研讨会情况汇报[

EB/OL].[2013-08-12].http://www.p

zhu.edu.cn/.[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3-08-12].http

://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

1621777.htm.

[4] 高校毕业生为何就业难[

EB/OL].[2013-08-12].http://job.chsi.com.cn/jyzd/jyxx/200612/20061230/733293.html.

[5] 袁贵仁.

把提高质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任务[EB/OL].[2013-08-12].http://news.xin-huan

et.com/.[6] 马陆亭.

为什么要进行高等学校分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30-

32.[7] 经济转型[EB/OL].[2013-08-12].http

://www.baike.baidu.com/view/1461385.htm.

[8] 创新[EB/OL].[2013-08-10].http

://www.baike.baidu.com/view/15381.htm.

[9] 沃尔特·艾萨克森.

爱因斯坦传记[M].张卜天,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

9.[10] 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

1.[11] 邹吉忠.

大成智慧与元创:探寻破解钱学森问题之道[J].哲学动态,2010(04):15-

19.[12] 克拉克·克尔.

大学之用[M].高 銛,高 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

3.(责任编辑 马双双)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App

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CHE Rushan1,JI Hong

bo2

(1.School of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2.Chenfeng 

Primary School,Tianjin 300000,China)Abstract:After analyzing its origin in terms of its trigger and deep causes and interpreting its connota-tion with the differential weight method,the present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 is the outstanding talent who contributes much to the smooth economic transition ofthe whole society b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nstructing and upgrading industries in this dis-tinctive period of reform and that the basic qualities of these talents include a plural knowledge struc-ture,consummate skills,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critical thinking,and multiple re-search awareness.It also suggests that such tal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Finally,it offers the authors’reflec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the develop

ment of future.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talent;analysis of the concept;social transition5

8第1期车如山,等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_五位一体_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_贺庆芝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东中部经验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230)成果“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 (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要培养“品格、素质、知识、技能、思想”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研究建立完整的创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五位一体的内涵 1、在品格标准方面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格,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敢于创造的创业精神; 2、在素质涵养方面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3、就知识结构而言 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与专业性质相适应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科技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4、就能力要求而言 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设计、制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组织交往、应急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和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实验、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1]。 5、就应具备的思想而言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验设计、工作流程,并转移到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特点,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适合于同时兼顾应用型和创新性的本科人才的模式: 1、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 从某些方面看,规模较小的大学无论是在学生数目和学校配套设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如果我们花时间用心去解析每个学生性格、取长补短、科学安排、充分配足资源,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出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新思想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的思路[2]。 (1)培养教学模式中的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性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醒我们,自我发展才是所有的散发式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在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从上到下尽善尽美的呈现出来,要以科学的视角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们自主的发展的能力[3]。①创新教育方式。在教学模式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同时把创造性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充分理解,变成自己的理论。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太大,虽然在学习知识和得到经验方面有提升,尤其是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只不过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各学科之间也缺少一个合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缺乏一个总体的全面性的思维[4],在创新设计课题方面会由于以上缺点,时常会带来难以独立解决等副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以上的缺陷,我们必选摒弃过时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教学传统方式,开启全新的创新教育模式时代,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采用做任务的方式,把学生自身的兴趣,自由组合创新队伍,让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和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贯彻创新的原则,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机制,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②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孕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采取越早越好的方式,即从新生一入学就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课外活动,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与此同时专设实验室和配备一部分仪器设备,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分提高精湛技能和必须的创新能力,凝结资源开拓包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结合的育人院校。 (2)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和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在打造应用型人才和开拓育人为纲领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侧重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精彩互动,假若专职教师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那么学生耳濡目染,长期以往,必将形成独到的创新能力思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专职教师的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的教课方式,将会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可用的创新教学体系 开创新的教学体系,需要积极不断的探索,大胆的走出课堂,以科学合理的选题方式,由专职教师研究教学项目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情况和不同的爱好兴趣,完全随机的组合创新成员。在以创新为原则的基础上,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落实让学生在创新设计训练中全方位多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具有自己创新的构思方案和设计;指定的专职教师会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训练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创新课题通过具体的创新对象,实现对创新课题组更加精确和仔细的指导,而且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全面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教育强调工程基础,采取独立学习、项目团队、技术讨论等教学方式,形成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从而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学体系[5]。 三、“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1、建设“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 近年以来,南华大学学生“双向导师制”实施、重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在校史记上可以留下光辉的一笔。在2009-2012年之间,有一大批重要的“双向导师制”单位对于本校各个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咨询和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多年以来在与本校各年级各专业教师开展过多种项目和课题的科技合作,都很成功。来自于这些单位的精英人士,有的成为了学生的讲座专家,还有的成为了兼职教师。开设一定课时、举办讲座、指导论文,下一步要与这些单位在青年教师的实(下转第53页)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工商管理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论文

工商管理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企业规模和数量的扩大,社会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但是从职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看,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与社会的需求不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教育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导致教学手段单一。本文就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 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工商管理型人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导致我国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落后,所以需要加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完善,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首先,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管理人才,通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与学生工作岗位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其次,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并构架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1]。 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理念不足。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技能,进而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培养出能够胜任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人才,但是由于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修订稿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 合素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 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

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 T C P) 无人机研发工程师岗位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在教师指定路径下建立以“考试序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考试的全部文件保存在此文件夹下。其中选择题及简答题的答题结果填写在答题卡中,命名为“答题卡”;命题设计题命名及存盘方式见题目具体要求。 2.按照老师的要求上传到指定位置。 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为了减小机器运转中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器中安装____。() A. 调速器 B. 飞轮 C. 变速装置 D. 配套设施 2. 按飞行器平台构型分类,“大白”无人机属于____。() A. 伞翼无人机 B. 固定翼无人机 C. 旋翼无人机 D. 扑翼无人机 3. 不属于无人机系统的是____。() A. 飞行器平台 B. 飞行员 C. 导航飞控系统 D. 地面配套设施 4. 固定翼无人机失速的原因是____。() A. 飞机速度太大 B. 飞机俯仰角太大 C. 飞机俯仰角太小 D. 飞机迎角超过临界迎角 5. 无人机地面站地图航迹显示系统可为无人机驾驶员提供飞行器____信息。() A. 飞行姿态 B. 位置 C. 飞控状态 D. 飞行速度 6. 亚音速气流流过收缩管道,其气流参数如何变化?() A. 流速增加,压强增大 B. 速度降低,压强下降。 C. 流速增加,压强下降 D. 速度降低.压强增大。 7. 翼型的最大厚度与弦长的比值称为____。() A. 相对弯度 B. 相对厚度 C. 最大弯度 D. 平均弦长。 8. 机翼升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A. 仅与翼剖面形状有关 B. 与翼剖面形状和攻角有关 C. 仅与攻角有关 D. 与翼弦有关 9. 减小干扰阻力的主要措施是____。() A. 把机翼表面做的很光滑 B. 部件连接处采取整流措施

“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一线工程师是连接研发型人才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的桥梁,具有独特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特征。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并实践了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的日益增加,介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的大多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0年4月由三所高工专合并升本后,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积极探索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深刻理解一线工程师的内涵与素质特征 从工程过程和工程实践来看,工程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侧重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研究开发型),有的侧重工程管理和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型),还有的侧重在生产现场从事一线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技术实施型)。一线工程师主要属于工程管理型和技术实施型的范畴。 一线工程师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是连接研发型工程师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的桥梁。他们既要领会、理解、落实研发型工程师的设计和意图,又必须通过加强集体协作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研发、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一线工程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有着独特的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技能人才相比,一线工程师知识基础更加深厚,具有更完整的理论,更系统的知识结构,更严密的逻辑。与研发型工程师相比,一线工程师专业知识面更宽广,更重视实践应用,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具备解决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 据统计,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中,65%从事生产工艺、运行维护、组织管理和销售服务等现场或基层一线工作。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六位,但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大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选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要重新审视自己本科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更好地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当前面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这个目标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及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要目标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虽然也包含素质,但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一、根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便开始向着职业化和大众性的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职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 (一)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研究型高校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己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批判精神,时刻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如何建立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队伍等建议,旨在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建立提供借鉴。 标签: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6198232.html,ki.1672-3198.2017.03.048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许多大学开始定位应用大学独立学院,但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科学有效的国内大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照搬母体大学,教学中教师以讲课为主,教学生很多理论知识,这也使得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部分独立学院又对于“应用型”人才概念理解存在偏误,将应用型人才片面的理解为技术型人才,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能,忽理论”,误把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取社会利益的人才,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将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理论、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个人、集体、企业创造效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难等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因此,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用在高校人才培养,探索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國有一定的参考。 1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1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科技大学(FH)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德国联邦会议分别于1976年和1985年通过了《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应用科技大学(FH)在高等教育中的合法地位,在法律上享受大学应有的各项权利。FH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倡“应用技术大学希望将自己的毕业生培养更加接近顾客”。因此,FH主要培养的是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FH为了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所有学生必须有超过6个月前公司实习经验才能入学,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有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2-4学期为基础的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和基础理论。在基础课程结束时,会有一个期中考试,只有通过期中考试,学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阶段的学习。专业学习阶段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有2学期被专门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组织、安排等均由企业来负责。第一学期实习安排在第三或第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技能和能力,并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第二学期实习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要求学生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1)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更 突出“应用”;}2}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中高级层次的人才;}3} 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 术在知识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在能力结构方 面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 能力,应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在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 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 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在素质方面, 应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非专业素养,诸如责任心、心 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型人才的培养大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根据 社会实践需求,倾向对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应用能力” 培养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基础理论教学中突出大学科平台的 特点,构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专业理论教学中加 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倾向,凸显应用型的现实需要。实践教学 中强调摹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同 时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 基础性之上,突出“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 性的统一。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就业市场的现 实要求、用人单位的岗位配置,以及个人白勺个性特征、生涯规 划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自主选择。(二)教学内容不充分—缺乏应 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今大的法学己经不是一个自给自 足的学利,经济学、社会学以及自然利 学中非法律学利的知识大量地侵入传 统的法学领域,法学与其他利学分支 互相交叉又日益渗透。作为法学应用 型人才,除了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 应具有宽阔的视野、对人和事物具有 深刻的洞察力,这就需要法利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作为法律 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其要素包括: 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包 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 法利学生通过语言或文字,对特定事 实或问题表达法律意见的能力。探知 法律事实的能力,即学生调查、搜集、 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的能 力,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断、分析、 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 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 我们从两力一而着手加强实践操作 能力的训练:一是合理设置实践类课 程,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修正、弥补和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

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是否具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车如山

第9卷 第1期2015年1月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 ement  Vol. 9No.1Jan.2015             doi:10.13316/j.cnki.j hem.2015.01.002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车如山1, 季红波2(1.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辰风小学,天津3000 00)收稿日期:2014-01- 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AIA0 80001)作者简介:车如山,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季红波,教育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 2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net/kcms/doi/10.13316/j.cnki.jhem.2015.01.002.html摘 要:从导火索和深层原因两方面分析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并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其内涵进行解读,指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意指在这个富于个性和变革的时况下,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升级和更新中能够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转型顺利实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杰出人物,多元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多元创新的研究意识应是其基本的素质表征,提出要坚持从人文情怀的视角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应用型创新人才现在培养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谈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解析;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1-0081-05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随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开始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讨论,和其相关的学术方面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内涵方面进行系统的概括和解析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此,作者试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概念做一粗略探析,以期就教于方家。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 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了需要各种各样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外,对那些拥有知识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一线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十六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 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近几年,关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也引起社会多方关注。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前总理温家宝同志就指出:“职业教育需要被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力求使职业教育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专业的设置上都能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 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 此外,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国部分高校参加的国家级课题立项———“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系 列科研课题[2] 。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 纲要》也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建立起动态的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推进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方面的优化,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