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影响开发技术介绍

低影响开发技术介绍

低影响开发技术介绍
低影响开发技术介绍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 裴书泉 摘要: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低渗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井网井距对低渗油田开发的影响,确定了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原则,给出了经济极限和经济最佳井距的计算公式,总结了技术合理井距的多种方法。当技术合理井距大于经济极限井距时,应取技术合理井距,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计算出了合理井距,并分析了合理井距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低渗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井网;井距;渗流规律; 1引言 低渗透油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油区,具有丰富的储量资源。胜利油区从“六五”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探明低渗透储量1000~2000万吨。2003年上报探明储量为2325万吨(占2003年度上报探明地质储量的21%),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截至到2003年底为止,胜利油田低渗透油田共上报探明储量5.87×8 10t ,占胜利油田上报探明储量的13.3%。其中,已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4.11×8 10t ,占胜利油田已开发储量的11.37%。未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1.76×8 10t ,占胜利油田未开发储量的30%。胜利油区低渗藏具有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严重等不利因素,与国内其他油区的低渗透油藏相比,其开发效果相对较差。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普遍的确定方法是,从水驱控制程度、原油最终采收率、采油速度、驱替压力梯度、有效渗透率与探测半径、类比、三维数值模拟以及动态分析等8个方面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 2低渗透油藏井距井网对开发的影响 2.1井距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影响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必须缩小井距,加大井网密度,才能提高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使油井见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不少低渗透油田采用以加密井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低产低效的被动局面,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根据地下实际情况,许多低渗透油田都需要缩小井距,加密井网。但过去油价偏低,都因经济效益而未能进行加密调整。现在油价已经开放,基本保持正常状态,为加大井网密度,改善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当然,也不是说井距越小越好,密度越大越好,还是要根据油田实际情况,以达到较高油层连通程度和水驱控制程度,较高的采收率和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原则。同时还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来,各油田都进行了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研究和测算。有关低渗透油田的资料数据如表2-1。长庆油田在编制安赛油田坪桥区开发方案时,根据新的价格和费用,对不同井网密度的技术和经济指标做过初步计算:简单数据见表2-2和图2-1。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及对策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田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近年,低渗透油田石油勘探和开发程度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发展和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出现一些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不但影响了油田的安全生产,而且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1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方面的影响。 1.1油层孔喉的影响 影响低渗透油层开采根本原因是储层孔喉细小和比表面积大。低渗透油层平均孔隙直径为26~43μm;油层孔喉细小,半径中值只有0. 1~2. 0μm;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在2~20 m2/g之间;三者之间直接形成了渗透率低。 1.2渗流规律的影响 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规律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特点,是不遵循达西定律的。低渗透油田主要表现非达西型渗流特征:表面分子力和贾敏效应作用强烈、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和原油边界层厚度大。渗流直线段的延长线与压力梯度轴的交点即为启动压力梯度,是不通过坐标原点而与压力梯度轴相交,由于渗透率越低,所以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1.3弹性能量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弹性能量除少数异常高压油田外,一般的油田弹性阶段采收率只有1% ~2%。弹性能量小主要是由于一般底、边水都不活跃,储层渗流阻力大、连通性差引起的。在消耗天然能量方式开采条件下,弹性能量压力和产量下降快,是由于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油田产量急剧递减,使生产和管理都非常被动。1.4见注水效果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注水效果尤为重要。在井距280 m左右的条件下,注水效果需注水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见效,见效后油井产量、压力相对稳定,但上升现象很不明显。有部分油田的注水井因注不进水转为间歇注水或被迫关井停注,从而影响开发效果。低渗透油层采油指数相当于高、中渗透油层的几十分

低影响开发措施

低影响开发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3、低影响开发措施 为了减缓未来城市发展造成地表径流系数和排涝模数的增大,需通过增强城市滞蓄雨水的能力、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和加强雨水利用等措施来实现。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利用浅洼地形(深约3cm-45cm)的生物滞蓄设施,浅洼内种植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吸附、渗透和过滤等原理对降落在不透水表面的雨水进行控制利用,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主要特点是削减雨水径流量、减少雨水外排;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下渗雨水,涵养地下水;增加渗透面积,减小热岛效应;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低成本、低维护、可实施性强。可构建在黏土、砂土等类型的土壤上。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住宅区、商业区等建筑以及停车场、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区域的周边。 (2)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主要是在建筑屋顶上部分或完全的覆盖高质量的防水膜并种植植物,以补偿建筑物建设时所破坏移除的植被,通过滞蓄调控作用对不透水表面的雨水进行控制利用。 主要特点是有效降低城市的不透水率,在源头上对水量和水质进行调控;直接依托不透水建筑,不单独耗费土地资源,消减暴雨径流量,减缓面源污染;美化城市居住环境,调控建筑物温度。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屋顶设计。

(3)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主要是在地面或道路周边设置低5-20cm 左右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土壤渗透原理,截流和净化小流量径流雨水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凹的空间可以短时间存蓄雨水,增加截流下渗量。 主要特点是增加下渗量,涵养地下水;降低汇流速度,减小地表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改善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住宅区、道路、停车场、广场等不透水区域的周边绿地。 (4)植物浅沟 植物浅沟又称为植草沟,是一种生态的地表排水方式,一般为依绿地或绿化带建设的浅沟,沟内种植草等植物,通过下渗、植物过滤等原理净化和削减雨水径流的工程性措施。 主要特点是生态的雨水输送途径,截流雨水污染物;滞留雨水,削减雨水径流量;不占用专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造价低,可节约管道建设维护费用;增加绿地景观效果。 本措施主要适用于城市园区道路的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大面积绿地内等,可以同雨水管网联合运行,条件适合时也可替代雨水管网,在完成输送排放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的收集及净化处理的要求。汇水面积一般不宜大于2 公顷。 (5)透水铺面 透水铺面主要是采用透水性铺设材料,如水泥孔砖、水泥或塑料网格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增加下渗量来消减雨水径流的工程性措施。

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自己的神 (长江大学软件工程石油应用方向荆州434023) 摘要: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正逐渐成为我国油田开发的主体,其原油产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逐年上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并结合低渗透油藏具体地质、开发特征重点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流程,最后结合我国低渗透油藏具体特征介绍了几点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旨在通过本文增强油田现场工做人员、为低渗透油田开采服务的人员、及油田开发初级学习者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流程的认识。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的石油在国计民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石油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的石油供给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巨大的石油需求驱动下,我国对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逐渐增大,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国内的油田大多数已投入生产多年,产能高的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在这种背景下,特殊油藏的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原油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我国陆地发现并探明的低渗透油藏共300个,地质储量占40亿吨,广泛分布于全国已勘探开发的21个油区,其中新疆地区最多,其次依次为大庆、胜利、吉林、辽河、大港、中原、延长、长庆、吐哈、华北等油田[1]。最近20年来,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其在产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 71 ×108 t (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 6 %。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分别为34. 8 % , 36 % ,37. 6 %。低渗透资源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开发的主体[2]。因此认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业务流程和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景对于石油相关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比较低的油藏。世界上对低渗透油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国

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说明

精心整理 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结构说明 1. 导则 1.1低影响开发技术 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湿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2.设计要点 2.1单项设施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立缘石和平缘石。为实现雨水在绿化带等位置的蓄、滞、净,路缘石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开口路缘石(含带格栅)、排水路缘石、三角路缘石和透水路缘石等。路面

雨水通过不同形式的路缘石进入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 适用范围:三角路缘石适用于小区道路及广场,不适用于市政道路;开口路缘石、排水路缘 下凹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凹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路面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凹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由于广义包括的种类在本图集中均作单独介绍,本图集的 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分为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及带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

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适用范围: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 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 2.1.7高位花坛 高位花坛可对屋面雨水进行滞留与净化,延缓径流峰值,多余的雨水通过原有雨水立管溢流。为防止雨量较大时植被受到浸泡,花坛底部设置排空管,花坛内积存的雨水通过排空管排放,高位花坛内可设储水空间, 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聚酯树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 适用范围:渗管/渠适用于建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1 前 言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2.1 低渗透的概念 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 1-1)。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一方面,在油层认识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标准与常规油层差异性大,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和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有些井原本测井解释为干层,但经过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甚至高产。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油层划分标准,进行储量复算,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对开发配套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盐的强腐蚀作用、盐塑性流动作用造成套管损坏严重,可溶性盐类重结晶在储层孔隙中结盐结垢,钙芒硝矿物见水极易溶解析出石膏、结硫酸钙垢,造成地层伤害,导致井况恶化。采用掺水解盐的方法可以缓解井筒结盐,但不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分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分析 摘要:我国作为石油消耗大国,承担着巨大的油田开采压力,其中,低渗透油 田的开采难度尤为艰难,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尽可能的建立出一套属于自身的开采 工艺,并不断将其完善,从而加大开采力度,提高开采效率,解决日益增长的石 油资源需求所带来的的石油危机。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开采技术;开采难点;渗透规律 前言: 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高强度的开采会大幅加重现有的石油危机,面对 巨大的市场需求,石油行业正面临着较为艰巨的行业挑战。但我国在近年来探得 的低渗透油田越来越多,并且储量较为丰富,给石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因此,基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技术难度大,地理位置复杂等因素,要加快制定针对 性的开采方案来为石油开采做出贡献。 1.优先选择石油资源储备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发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反观我国目前已经检测到的石油资源,有三 分之二都来自于低渗透油田,这就表明在现阶段我国需要加大对低渗透油田的石 油资源的开采来应对目前的石油资源的巨大需求。但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分布相对 比较分散,并且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技术型问题,需要 大力克服,例如:相较于别的国家而言,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开采起步稍晚,由于 低渗透油田的特性,开采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开采过程会发生哪些未知情况也不 容易受到具体的控制,设备相对也不是很完善等等。要想通过开采低渗透油田来 缓解目前的市场需求压力,就需要优先挑选一些石油资源储备丰富、油层发育程 度较高的区域作为开采对象,组织一批在普通油田已具备熟练开采技术的技术人 员组建新型开采团队,通过观察已选择的低渗透油田对象来总结并掌握它的油水 变化规律,帮助开采的技术工人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与建议,在设备的使用上分 享已有的先进经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帮助开发团队拓展石油开发的 规模。 2.引进先进的注水技术 基于低渗透油田的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随着开采的深入还会伴随出 现原油产量下降、注水压力升高等问题,再加上相较于普通油田而言的弹性能量 更小,内部的渗流阻力较大,底水不活跃的特性,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过程中, 对于注水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注水技术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项目中的最为重要 的重点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石油开采的质量和开采的效率。基于低渗透油田的 弹性能量较小,在注水过程中容易出现地层压力的骤降使得注水过程停止的问题,达不到注水的目的。我国当前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需要大力引入并利用先进 的注水技术来解决注水过程中会出现的相关问题。首先,需要对注水井进行排液 处理,接着检查低渗透油田是否存在裂缝,工作人员可以在油田的地层挖出裂缝,通过这道裂缝向低渗透油田进行注水,并且,在注水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注 采比,适当提高注采比以保持压力的平衡。如果选择好要进行开采工作的低渗透 油田后发现此块低渗透油田的弹性能量较高,就可以大大降低开采难度,只需要 通过天然的能量进行开采操作,保障开采出来的石油是弹性无水的,大大提高低 渗透油田的采收率。 3.优化压裂技术,合理运用射孔技术以及井网部署 低渗透油田地开采工作中,压裂技术是必备基础技术,石油企业需要对其现

低影响开发案例

世园区低影响开发利用 (1)“低绿地+下排水系统”措施 目前,采用低势绿地是常用的雨水蓄渗方法之一,该方法通常建造在低于路面的景观隔离带内或采用低势绿地,与路面雨水口一起构成蓄渗排放系统,具体过程是结合原有的绿化布局,对土壤应进行改造,通过填加石英砂、煤灰等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同时在地下增设排水管,穿孔管周围用石子或其他多孔隙材料填充,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将屋面、道路等各种铺装表面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入绿地中进行蓄渗,以增大雨水入渗量,多余的径流雨水从设在绿地中的雨水溢流口或道路排走,这种蓄渗设施有效地提高了道路景观隔离带的调蓄与下渗能力,同时可确保景观植物生长条件与景观效果,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也可进行类似设置。 低绿地+下排水系统雨水蓄渗措施 (2)透水性路面、广场 采用透水性路面也是降低雨水径流量的措施之一,透水性路面是降低地表径流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因地制宜地设置透性路面,具有一定的

削峰减排作用,主要方法在行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人工地面,尽量采用多孔沥青或混凝土、草皮砖、连锁砖铺面等透水性铺面。 渗透性路面的典型结构 排水性沥青路面采用高空隙率的磨耗层,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水,导致雨天路面表面不会形成较厚水膜,避免了水飘与水膜反光的产生,同时不会出现溅水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行车的安全,降低了噪声。多年来,发达国家不断进行这一技术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 密实路面与排水性沥青路面对比

经研究表明,上海市城市绿地土壤入渗率的变异非常大,但属于慢和较慢的稳定入渗率比例达50%。因此,上海市属于高地下水、高绿地景观标准,低土壤入渗速率地区,这对该区域内促进绿地雨水下渗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考虑上海地区土壤入渗性能较差,当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10-6m/s时,渗透速度过慢、渗透时间过长,雨水在短时内很难渗净,可采取扩大入渗面积和蓄水空间等措施来强化雨水入渗,浅层地下雨水蓄渗是结合城区的功能规划要求,在人行道、广场的辅装层或绿化种植土以下,在地下水位以上用多孔空隙材料堆彻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形成可供短暂储存的雨水连通空间,在多空隙材料底部用渗水材料以提高下渗速率,当暴雨来临时,屋面等相对干净的雨水通过初期弃流和简单预处理后,通过管道或沟渠方式导流进入高孔隙材料空间内短暂储蓄,暴雨过后雨水继续下渗,超过储蓄容量的雨水外排。 浅层地下雨水蓄渗技术上至下分别由植被层(草皮)、基质层、隔离过滤层、储水层、渗滤层等组成。 浅层蓄渗透视图 采用浅层蓄渗技术,不改变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充分利用人行道、绿化或广场的浅层地下作为雨水短暂储存和渗透设施,雨水储存设施的大小、形状可根据小区或城市的要求灵活设置,不影响绿化景观要求,解决了传统蓄渗技术对高地下水位、高景观要求的地区难以应用问题。通过该系统的应用,雨水尽可能长久的得到储存,支持和延长渗透过程,分散补充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在不影响设施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就地雨水滞留的方式分散城市的雨水达到雨水的就地处理,减少外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0 引言 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为致密储层[1-3] 。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 2)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3)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4)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低渗透油气田与高渗油气田相比,其储层特性、伤害机理、流动规

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机理尚未研究清楚;②对油层伤害的敏感度强;③储层能量低,单井产量低;④基质中的油难以开采。归结起来是成本、效益和风险问题。 1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1.1油气藏表征技术 油藏表征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以至预测的技术。现代油藏表征技术是国外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等生产优化的最主要技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油气藏表征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由于决策的内容不同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描述内容和精度有差别。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以确定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油气藏描述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提供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1.2低渗油藏钻井技术包括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和欠 平衡钻井技术等。 欠平衡钻井亦称为欠平衡压力钻井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是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出现才使防止井喷成为可能这种钻井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应用。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与水平井、多分支井及小井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

目录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哪些? (6)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 四、提高采收率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 其提高采收率机理是什么? (17) 五、外围难采储量如何经济有效动用? 要实现经济有效动用需要哪些技术攻关? (23) 六、如何搞好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6) 七、低渗透油田(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32) 八、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内容及成果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7) 九、多学科油藏研究? (41) 十、油藏评价的方法(模式)有哪些?主要应用的技术? (42) 十一、“百井工程”的内容以及在零散、复杂、规摸小的 油藏评价中的作用? (44) 十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有哪些? (45) 十三、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哪些?哪些具有应用潜力 (48) 十四、油田开发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储采比受哪些因素,如何界定? (51) 十五、油田开发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注采比是如何界定? (53) 十六、区块分类治理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54) 十七、油田分几个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55) 十八、如何确定注水开发中技术调控指标? (57) 十九、裂缝对低渗透油田的利弊? (58) 二十、低渗透油田怎样进行合理井网部署? (59) 二十一、如何进行低效井治理?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 - 1 -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 根据《惠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金山湖片区是我市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也是我市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示范区。本项目位于金山湖片区数码园北区,围绕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本次需要对环湖二路、纵六路、纵七路和金湖路建设道路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 1、工程场地现状及项目设计条件分析 拟建道路现状主要为果树林、苗林、鱼塘、荒地等,部分路段为居住用地,其中环湖二路南段北侧紧靠金山湖,现状莲塘布河道分别穿越环湖二路南段、纵六路、纵七路和金湖路。 根据设计道路断面形式,道路分为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或树池,根据《惠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市区道路雨水控制与利用形式应以调蓄排放为主,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设施。 2、项目低影响开发控制规划目标及指标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目标应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排水防涝标准和雨水资源利用率等。 1)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综合考虑区域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和现状、开发强度与建设阶段等因素确定,取值范围应为60%~75%。 2)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应结合区域内建设情况、用地性质、水环境质量要求、径流污染特征等合理确定。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规划目标应 不低于60%。 3)排水防涝标准: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中心城区内涝防治重现期为30年,其他地区为20年;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 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4)雨水资源利用目标:建设项目的雨水收集回用规模应根据项目的雨水用途、用量、收集范围、水质状况等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的雨水收集回用规模,并按国家和 地方相关规范标准规划设计。 3、海绵体方案设计 (1)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选用 海绵型道路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包括渗透设施、储存设施、调节设施、传输设施、截

低渗透油田开发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 摘要 随着勘探技术与油层改造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部署,低渗、特低渗油田储量的开发己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潜力,是未来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而低渗透油田或特(超)低渗透油田的储量比较丰富,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不可忽视,而研究低渗透油田的渗流机理和开采方案,开发技术有重大的意义,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流体渗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以及油层具有弹一塑性形变等特点,在长期的合理开发方式探索过程中,油田提出了一种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注水开发模式,即超前注水。 关键字: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注水参数; 第一章前言 1.1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陆上低渗透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约为52.14?108t占全部探明地质储量的26.1%。我国已经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为26.66?108t,占全部已动用储量的25.5%。可见低渗透油田或特低渗透油田的储量比较丰富,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而根据勘探趋势,低渗透储层的比例将越来越大,低渗透储层的产量也将越来越大,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不可忽视,而研究低渗透油田的渗流机理和开采方案,开发技术有重大的意义。 超前注水,它是根据非达西流提出的改善这类储层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对今后未动用的低渗油藏储量的有效开发和油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可以合理的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的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

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从而明显减小,同时该开发方式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同时抑制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而且通过超前注水还可防止原油物性变差,从而导致渗流条件的变差,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 1.2低(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发展现状 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是世界石油关注的大问题,它关系着原油产量和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在世界石油开发历史中,由于水具有价廉、供应量充足、驱油效率高等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油田都把注水开发方式作为驱替地层原油、维持地层压力、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首选措施,目前世界油气田每天的注水量达数千万立方米,前苏联有260个油田采用注水开采,英国、加拿大90%的石油是通过注水采出的。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注水开发仍将是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以及开发指标的研究很少,国内主要有长庆、大庆、吉林、新疆等低渗透油田己经开展了超前注水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初步形成了超前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1.3超前注水机理分析 1.3.1 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 研究认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后,油层孔隙度将会减小,裂缝闭合,渗透率降低。试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下降,再恢复地层压力,渗透率只能恢复到原来的60%~80%。超前注水能提高并保持地层压力,可避免渗透率变差。 低渗透油藏开发时,地层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以下时,地层原油开始脱气,地层原油脱气产生了两种影响:一是地层原油的粘度、密度都将增大,体积系数减小,增大了原油的渗流阻力;二是因低渗透油层中部分孔喉半径很小,部分脱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针对储层物性特征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较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但一般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在进行当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开发对策研究 0引言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陆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1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 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2 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高效开发配套技术p 纯梁采油厂所管油田处东营凹陷边缘,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储层岩型复杂,渗透率差异大,尤其是纯化、梁家楼主力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地下矛盾日益激化,原油自然递减幅度加大,产量曾一度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其中:梁家楼油田1971年投入开发,自1991年开始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近年来,针对梁家楼油田不同区块存在的问题及开发中暴露出的不同矛盾,突出科技在原油稳产与上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依靠科技寻找储量,深挖老油田上产潜力。新区按照“新老结合、深浅兼顾、抓整拾零”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约束反演、储层综合分析评价等技术成果,保持储采平衡,为实现稳产和上产奠定了物质基础。老区借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精细油藏研究,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变换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 1、剩余油分布规律与产能影响因素 1.1 剩余油分布规律 (1)局部井网控制程度低的区域。各主力油层剩余油细分到小层后,油砂体分布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注采井网不能很好地控制全部含油砂体,注水有效率低。因此,各主力油层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井网注水波及不到的区域。(2)裂缝影响局部水淹区域。受应力方向和裂缝展布方向影响,部分主力小层发生局部水淹,注入水以点状向周围推进,总体上北东-南西向更容易发生水淹,(3)各主力小层剩余油集中在边角地带。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区域。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由于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差异及水驱开发不均衡的矛盾各小层间采出程度差异大,主力小层虽然动用程度大,其地质储量大,剩余可采储量也比较大。 1.2 产能影响因素 (1)各开发单元渗透率低,天然能量弱,产量递减快,注水后递减速度减缓,可见到明显效果。(2)开发期内含水上升率的高低对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起决定作用。 (3)利用相渗曲线推算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规律,认为随含水上升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快,低含水期为该块的主要采油期,要尽量延长无水、低含水采油期,以提高采收率。(4)弹性开发阶段地层能量下降比较快,注水开发后,油藏压力传导慢,造成油井受效慢,压力逐年下降,水井压力不断提高。(5)随注水时间的增加,启动压力相应增加,且渗透率低,压力扩散慢;注水初期注入水利用率较低,随着注采井网逐渐完善,注入水利用率提高。 2、配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1 完善注采井网,精细注采调配

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探讨

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探讨 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径流污染加剧等问题,引入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并对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简介,着重介绍了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绿色屋顶和雨水调蓄池这四种低影响开发措施,最后分析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标签:城市化进程;低影响开发技术;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 1 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引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有流域的水文特性也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改变,造成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使地表的不渗透性面积增大,降雨径流量随之增大,致使我国原有的排水系统已无法满足开发后城市排水的需求[1]。由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地表不渗透性面积的增大和老城区管网改造施工困难等因素导致在我国一些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洪涝灾害的频发不仅在经济方面造成巨大损失,在安全方面也带来巨大隐患。并且,雨水落到地面在地表产流、汇流的过程中,由于地表冲刷的作用导致地表径流污染物负荷高,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会对其产生严重危害。 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径流污染加剧等问题,在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优化改造的同时,对于管网改造困难的老城区,拟采用基于源头控制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但由于国内对设置LID措施后对径流水质水量的控制效果及成因分析较少,对城市雨洪管理技术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LID技术在国内实际工程运用中推广缓慢[2]。 2 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简介 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基于模拟区域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状态,将传统的“终端处理”技术用生态化的“源头控制”技术来代替,尽量减小和降低建设区域的不透水面积,使开发后的雨水径流量接近开发前的自然状态。在削减管道峰值流量的同时,保护了河流湖泊的水质,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LID技术提高了城市对雨水利用的效率,在有效缓解洪涝灾害的同时,减轻城市建设导致的初雨污染物引起的面源污染。LID技术结合城市特点,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强化了美观性、生态性、综合性,强调雨水控制利用措施对降雨径流及污染的削减作用,从而实现优化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目的[3]。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运用较多的LID技术措施进行了整理,并按照渗透、调节、储存、传输、截污净化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作为LID措施初选的参考依据,具体如表1所示。 之后对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绿色屋顶和雨水调蓄池这四种常用的LID 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