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

作为一个拥有530万人口、国土面积仅有33.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气候环境恶劣以及被瑞典和沙皇俄国统治长达近八百年的小国——芬兰,其中小学教育近些年来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表现异常出色,而且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平稳和顺利推进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因此,芬兰教育的成功备受全球关注,近几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教育朝圣者前来取经。笔者研究发现,芬兰成功的中小学教育得益于其素质一流的中小学教师。经验表明:教师是促进知识社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芬兰中小学教师正在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授式、自主式、合作式、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然而我国多数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知识陈旧和教学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教学中依旧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低下。因此,通过研究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可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合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概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教学方式的内涵。本文中的芬兰中小学是指芬兰综合学校和普通高中。教师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内隐的教学思维方式、外显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第三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历程、现状及趋势。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历程:独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方式变革;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现状和变革趋势:以人为本、灵活多样。第四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等五个方面。第五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启示。本研究得出如下启示:完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中小学的支持体系;规范教师选拔和培训制度;健全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施以人为本的多样化教师教学方式。

北欧国家芬兰是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双赢”的典范。在OECD组织的连续两届“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芬兰学生蝉联总分冠军,引起世人瞩目。国际测评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不仅整体水平高,且没有两极分化现象。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芬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居发达国家榜首,与东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芬兰的教育尤其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注意力,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从芬兰教育中获得智慧。本文立足于芬中教育的分析与比较,目的在于全面介绍芬兰的教育体系结构及在各教育阶段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初步总结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通过对比阐发出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以期对现实能有指导。本次研究采用访谈专业人士以及教学实践考察等多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芬兰教育文献资料,深入Sepon Koulu义务教育学校实地考察并听取阅读课,访查首都赫尔辛基及周边的10余家图书馆以获取教育专家学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芬兰各教育阶段的先进经验: 1、芬兰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就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高中教育阶段重视课程的灵活设置并在全国推行“无班级授课制”。

3、高等教育阶段则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研究成果几乎是产生的同时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经过研究发现,芬兰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教育投资长期稳固并持续增长。 2、政府坚决贯彻教育平等并重视基础教育。 3、国家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教育平等。

2、坚持创新理念,使教育向着多元化、科技化发展。

3、改革传统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4、基础教育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加大教育投资并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被各国提到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策文本中,基础教育被认为是促进社会转型和公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新千年开始,由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成为用于评价基础教育系统效能的重要的国际测试,其定位于学生未来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认可。而在连续四届PISA测试(2000,2003,2006,2009)中,芬兰均显现出优异的表现,在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位居前列。根据PISA测试的后续研究,芬兰基础教育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最优质、公平、高效的教育系统。芬兰基础教育的卓越表现,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关注,探索芬兰成功之谜也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静态的视角,试图从现实中芬兰学校课程、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实践状况等方面发现能够提升教育系统效能的相关因素。此类研究虽有助于挖掘芬兰教育系统区别于其他教育系统的特质,然而却无法证实这些因素对于优质教育系统的生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无助于挖掘促成教育系统改进的路径,反而将芬兰教育系统蒙上神秘的色彩。本文通过历史社会学研究发现,20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教育系统经历了巨大的改革,并在改革中逐步生成现行的组织结构和理念。在组织结构方面,芬兰抛弃了之前层级化、分流制的学校系统,而代之以统一的综合学校,为现代综合学校奠定了组织基础。在教育理念方面,从60年代开始,公平成为芬兰教育所坚持的理念,在学校和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与其他研究者所认为的“芬兰采用的是渐进式改革的模式”不同,本研究发现,芬兰教育改变既不是渐进式的改变,也不是激进式的改革,而是一种“阶段式的变革”。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一个阶段,90年代之后为另一阶段。在阶段内部,教育改革显示出一定的连续性;在两个阶段之间,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90年代之前芬兰综合学校以创造公平的福利教育系统机构为主要特征,采取官僚制和国家控制的形式。而90年代以后则更加关注个人兴趣和自主发展,自由选择和竞争的新自由主义话语开始显现,并与公平的话语并行。两种相互矛盾而冲突的话语体系共同构成了教育系统,并成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的内在部分。对于芬兰教育系统特质的分析,本研究认为芬兰并未采纳国际流行的“全球教育改革运动”的理念,而是依托于本国专业主义的传统理念,倡导宽松的标准,学生全面发展和弹性责任,对于市场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正是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芬兰避免了新自由主义运动下各国教育系统出现的诸多弊端。但是对于许多研究者所持有的“芬兰开辟了教育改革的‘第四条道路’”的观点,本研究结合全球化的国际形势通过对教育系统权力矩阵进行分析,认为理论上可以证实,但在政策实践中还不宜推行。芬兰教育改革模式并不是一条独立的道路,其受到国际组织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很大。特别是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理念逐步在芬兰站稳脚跟,芬兰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胁迫。芬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情境与别国有着很大差异,脱离政策背景而简单移植其政策措施,只会导向歧路。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在借鉴别国教育改革经验的同时,需要立足于本国具体政策情境脉络,逐步推动本国政策实践的进行。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一个北欧小国,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近几十年来,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因此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据达沃斯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而此前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反映教育质量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①评估报告中,芬兰学生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上名列榜首,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不居人后。全球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纷纷造访芬兰,探寻这个北欧小国教育成功的奥秘。 芬兰的教育方针由国民会议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全国教育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芬兰在教育上的投资是全球最慷慨的。多年来,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以2008年为例,芬兰教育部的预算达到69亿欧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6%。②芬兰各类正规教育全部免学费,国民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学费全免,文具费、课本费、教材费也全免,还要免费提供在校日午餐及交通。中央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资比例,大致而言,基础教育占40%,职业教育占20%,高等教育占15%,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占25%。③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把全国划分为10类地区,按照“贫困地区多助,富裕地区寡助”的原则予以资助。 一、芬兰教育的理念 (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资本浪费任何一个孩子,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让一人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 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获得课本和生活知识,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芬兰人总是说:“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在芬兰,没有所谓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不会早早地对孩子进行筛选,贴上优劣不同的标签,他们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在压力下学习,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终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长期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芬兰人,深切地体会到唯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延续民族的生命!芬兰在17世纪的典章中就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 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 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 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 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2020 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式的详理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和200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由32 个主要工业化国家15 岁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在两次公布的评估结果中芬兰学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及北欧的其他邻邦,这也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极大关注。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整体水平很高,而且不同地区间各校的差异很小。芬兰在其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芬模式”的特点 芬兰早在1921年就开始施行9年义务教育,为使全国坚持7岁-16 岁的义务教育,从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学费、书本费、医药费等全免的9 年制义务教育,并由综爸基础学校来实施。199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9 年义务教育结束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按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大纲的所有要求后,就可以填报五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根据学生各学年的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芬兰基础教育面向全民,人人享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义务教育课程“弹性”设置,9 年义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向所有适龄学子提供接受免费教育的基本权利,通过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学会选择,并为其进入“不分年级制”高中学习做好心理和经验的准备。芬兰基础教育强调地方分权,448 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国家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负责宏观上的 国家教育文化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很大程度上已从管理者角色转变成一个教育评价监督机构与智囊团。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 名家长、1名教师、1 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而且在规定范围内学校和教师享有很大自由。 二、“芬兰模式”的成功因素分析

朗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朗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学生朗读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有目的、有方向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也就心中有数了。比如初读时,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也可设计一些简单的思考问题。品读时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学生只有进入语境,才能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这样,每个朗读环节学生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动。因此,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会大大加深。 对读、赛读、范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表演读等。这些朗读形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这么多的朗读方法,执教者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朗读方法,力争让它们各显其责,各尽所能。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朗读训练有层次、有梯度,即正确朗读---流畅朗读---传神朗读,这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朗读。 “范读”应该是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的常用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在范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

朗读,自然就读得格外投入了。朗读指导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前两天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只是为读而读,平平淡淡,我接着问学生:你认为题目中的重点词是哪个?一个学生回答:是“”险”这样一点学生读得就准确了。(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的指导中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句由衷的称赞和夸奖,都可能让他们终生受益。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充分地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那么每一个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便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教师也要藏起批评的锋芒,尽量把不足之处蕴藏在优点之中,(可以这样说:你读得很好,如果能读得更响亮或更深情一点,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了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水平,在这样的课堂中,还愁学生不会朗读吗? 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语言的内涵,就像人们喜欢品茶品咖啡一样,当学生手捧教材看到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好好地用心去品味,这样他们才能尝到书的甜,闻到字的香,感觉到文字的美了。反复诵读:这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现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抓关键词:关键词好比钥匙一样,掌握了它,就可

芬兰新一轮教育改革

芬兰新一轮教育改革:着眼未来国民素质和能力 芬兰注重实践教育,图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制作。资料图片

图为芬兰小学课堂。资料图片 图为芬兰小学生正在进行课堂讨论。资料图片 【纵深报道】 尽管芬兰拥有运行良好、组织完善、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体系,但自2000年以来,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芬兰的教育工作者们却一直在不停地思考着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严肃课题:怎样才能使国民拥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经过长达四年的酝酿讨论,从今年秋季开始,芬兰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各地中小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们将一起投身于一场全球瞩目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 重点加强人文学科 芬兰的儿童年满7周岁后就要开始接受基础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总共需要9年。国家规定,每学年学生在校学习的天数为190天,新学年从每年的8月中旬开始,直至来年5月底结束。对于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校学习的每一天,时间最长不能超过5节课,而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以及初中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略长,每天最多可上7节课,每节课45分钟。也就是说,芬兰政府对其少年儿童每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有详细规定,任何教学内容上的增删首先必须从学生的课时分配开始。 从2016年新学年开始,芬兰的中小学课程总共开设222门,内容涉及芬兰语和芬兰文学、瑞典语和瑞典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健康、音乐、艺术、外语、家政、环境学、社会学、公民教育、手工制作、宗教和伦理等各个领域,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纲要对每门课程的最短授课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学、公民教育、历史、音乐、艺术和外语等人文学科上的教学力度,相应减少了宗教和伦理方面的授课课时。另外,在教学上也更加强调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提高人际交往和运用科技的能力。芬兰政府希望,新的改革措施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自由,平等的芬兰教育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邱渝雁 初见《芬》这本书时,我疑惑了:芬兰这个靠近北极的小“冰国”,真的是教育全球第一吗?作者太夸张了吧。书的封面上印着“芬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的字眼和下面的条条款款,让我怀着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开始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还不如说是欣赏,这本书我并不是一口气就将他读完的,途中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要么回味作者笔下的美丽的雪景,要么上网查找作者去到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要么则是在思索与肯定着这奇迹般的教育的来龙去脉…… 纵观整本书,笔者从历史、社会、移民等方方面面为我们讲诉了芬兰教育的发展与奇迹史。其实,芬兰教育有今天的成就,与芬兰人民的坚持和毅力以及整个芬兰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在作者眼中,芬兰教育成为全球第一有很多很多的因素,但我感受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是中国教育比较缺乏的,是自由,平等的芬兰教育。 自由的芬兰教育。这里的“自由”主要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也不是所谓的芬兰的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多是的一种良好的自我的管理能力。看看他们的课程表(P50-52)吧,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特殊的教育制度将芬兰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凸现了出来;再看看他们的课后生活吧,没有多少作业,大多是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学习活动,或是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观看配有芬兰字幕的外语电视节目,老师和父母更多的是参与而不是干涉;再看看他们的寒暑假吧,孩子们享受的假期有时可长达近半年的时间,这是别国的教育者们都不能理解的,孩子们如何收心学习呀!可对芬兰教育者们来说,他们觉得假期里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喜欢的,去看,去玩,去探索,去发掘,因为他们认为“自由式”的自我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再看看他们的作业本吧,几乎没有老师的批阅,全是自己或是同伴的修订,因为在芬兰老师们的眼中:“我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1)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和200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由32个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在两次公布的评估结果中芬兰学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及北欧的其他邻邦,这也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极大关注。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整体水平很高,而且不同地区间各校的差异很小。芬兰在其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芬模式”的特点 芬兰早在1921年就开始施行9年义务教育,为使全国坚持7岁-16岁的义务教育,从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学费、书本费、医药费等全免的9年制义务教育,并由综爸基础学校来实施。199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9年义务教育结束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按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大纲的所有要求后,就可以填报五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根据学生各学年的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芬兰基础教育面向全民,人人享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义务教育课程“弹性”设置,9年义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向所有适龄学子提供接受免费教育的基本权利,通过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学会选择,并为其进入“不分年级制”高中学习做好心理和经验的准备。芬兰基础教育强调地方分权,448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国家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负责宏观上的国家教育文化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很大程度上已从管理者角色转变成一个教育评价监督机构与智囊团。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名家长、1名教师、1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而且在规定范围内学校和教师享有很大自由。 二、“芬兰模式”的成功因素分析

芬兰教育体系的改革信息

芬兰教育体系的改革信息 改革方案从推出便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指责,他们担心这会令出色的芬兰教育体系失去以往的优势,并从国际PISA教育体系排行榜 的榜首宝座上跌落下来。 事实真的如此吗?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组负责人AnneliRautiainen和目前正担任哈佛教育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的芬 兰教育专家PasiSahlberg对这些批评之声一一做出了回应。 什么是PISAPISA,全称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 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观点1:学生从此不在课堂里学习,教师将与学生到传统学校环 境以外的地方进行“实验式地”教与学,教学变成“基于现象的”。 专家回应:“基于现象的”方法是学习途径之一,多种教学法并用才是重点。教师应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观点2:从此不再需要教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菜市场”,学生们在这里“采购”他们觉得适合自己的科目和课程。 专家回应:未来不再需要封闭式的教室,教学实践也将改变,学生们不必在座位上听讲,而是可以选择在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当 然这取决于学校将如何付诸实施。 观点3:学生一旦做出“错”的选择,将影响终身——例如有人“重数理”而“轻语言”,有人则相反。 专家回应:芬兰从来没有重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所有科目同等重要。教学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们更宽泛的基础教育,而不是独专 一门。

观点4:学生将自行决定他们希望取得的成绩,然后学校分配给 他们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其中的风险是原本能 达到更高成绩水平的学生为了能够轻松学习而降低了目标。 专家回应: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标准是在课程纲要中定义的,而以前学生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分数是如何评出的。现在教师将与学生 共同讨论他们自己希望设定的目标,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讨论 中去后,学习的动机会大大增强而非减弱。 观点5:学生不再按传统方式分班,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 成团体。 专家回应:教师会从始至终对学生们负责,组成学习小组是为了确保课程纲要中设定的目标可以达成,学校将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 观点6:过去一直得满分的学生将不再显现出优势,因为现在不 再需要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了。 专家回应:有时背诵是必要的,例如乘法表。但是新课程纲要强调的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如学习方法的学习、批判性思维、人际互动技能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 观点7:所有以往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教学方法统统被摒弃了。 专家回应:芬兰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但 这可不是让学生们“瞎胡闹”,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 观点8:从此不再布置作业了。 专家回应:芬兰学校的校内教学时间的确相对较短,但放学之后做一点功课复习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观点9:从此不再有考试测验。

最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精品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在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芬兰最大的印象是NOKIA,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但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芬兰。 它的国土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许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因此它实践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它被瑞典多年殖民,因此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 1、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2、芬兰学生多次在全球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被评价为整体表现第一; 3、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 4、与上述三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条,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如此轻负高效的学习,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此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书中的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她本人的众多头衔,使她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本书从初到芬兰的新生活,芬兰教育的特点,芬兰的基础教育,走访各地的感动,以及教育的未来这五个章节展开。那么,芬兰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全球第一的呢?我想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四点。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讲义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初探 2002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00年32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研究结果。在经合组织对每个国家4500—10000名15岁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中,芬兰位居榜首,科学素质仅低于韩国、日本,数学素质低于日本、韩国、新西兰。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总体水平高,而且不同地区各校之间的差异也最小。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方面,芬兰有哪些经验可资我国借鉴?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研。 芬兰教育部长玛娅·拉斯克女士认为芬兰基础教育取得这些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芬兰的全民教育和经费体制。芬兰教育面向全民,人人有免费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的责任是提高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使每个人都能顺利进入知识信息社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芬兰经济衰退时,政府的预算中仅军事经费没减,但增加了教育和研发经费。经济复苏后,利波宁政府坚持执行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战略,始终比GDP增长率高。第二是重视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文凭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免费为教师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第三是完善的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全国各图书馆的借阅服务。 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450个市政府负责义务教育工作。学校分六年初级阶段和三年高级阶段,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每年上学190天,8月中旬开学,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一周滑雪假(家长陪同),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现有4千多所学校(学生人数10—900不等),学生60万人,新生6万多人,教师4万人。 结束义务教育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可以报5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33%上职业高中,4%上第10年级补习为主以便能升高中,仍有8%不愿直接升高中学习。 芬兰有448个城乡政府。9年制学校、高中属于城乡政府所有,由教育局负责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包括校长和教师等的工资),以确保充足的经费来源。教育局聘任校长,与不同的教师组签署集体合同,教师工会出面谈判工作量和工资问题。教育局给学校使用所获经费的自主权,在学校对每年经费效益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2001年政府平均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花费2700欧元。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午餐、医疗服务、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医疗保险。为避免不必要的长途跋涉,在六年初级阶段,儿童就近接受基础教育。由城乡政府负责安排上学距离超过5公里的孩子及残疾儿童的往返交通,或提供50欧元交通费。北部拉普兰地区因旅途太远,学生可住校。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的初步分析

芬兰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信息

芬兰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信息 改革方案从推出便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指责,他们担心这会令出色的芬兰教育体系失去以往的优势,并从国际PISA教育体系排行榜 的榜首宝座上跌落下来。 事实真的如此吗?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组负责人AnneliRautiainen和目前正担任哈佛教育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的芬 兰教育专家PasiSahlberg对这些批评之声一一做出了回应。 什么是PISAPISA,全称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 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观点1:学生从此不在课堂里学习,教师将与学生到传统学校环 境以外的地方进行“实验式地”教与学,教学变成“基于现象的”。 专家回应:“基于现象的”方法是学习途径之一,多种教学法并用才是重点。教师应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观点2:从此不再需要教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菜市场”,学生们在这里“采购”他们觉得适合自己的科目和课程。 专家回应:未来不再需要封闭式的教室,教学实践也将改变,学生们不必在座位上听讲,而是可以选择在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当 然这取决于学校将如何付诸实施。 观点3:学生一旦做出“错”的选择,将影响终身——例如有人“重数理”而“轻语言”,有人则相反。 专家回应:芬兰从来没有重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所有科目同等重要。教学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们更宽泛的基础教育,而不是独专 一门。

观点4:学生将自行决定他们希望取得的成绩,然后学校分配给 他们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其中的风险是原本能 达到更高成绩水平的学生为了能够轻松学习而降低了目标。 专家回应: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标准是在课程纲要中定义的,而以前学生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分数是如何评出的。现在教师将与学生 共同讨论他们自己希望设定的目标,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讨论 中去后,学习的动机会大大增强而非减弱。 观点5:学生不再按传统方式分班,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 成团体。 专家回应:教师会从始至终对学生们负责,组成学习小组是为了确保课程纲要中设定的目标可以达成,学校将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 观点6:过去一直得满分的学生将不再显现出优势,因为现在不 再需要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了。 专家回应:有时背诵是必要的,例如乘法表。但是新课程纲要强调的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如学习方法的学习、批判性思维、人际互动技能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 观点7:所有以往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教学方法统统被摒弃了。 专家回应:芬兰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但 这可不是让学生们“瞎胡闹”,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 观点8:从此不再布置作业了。 专家回应:芬兰学校的校内教学时间的确相对较短,但放学之后做一点功课复习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观点9:从此不再有考试测验。

芬兰基础教育

(一)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 ——颜元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1页 (二)学生7岁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小学6年,主要由全科老师进行授课,一位老师负责全班几乎所有的课程,英语课、体育课除外,会有专门教师教授。整个小学阶段没有统一考试。教师会针对学生所学内容不定期进行小测试,不进行对比和排名,纯粹为了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学习。 小学阶段结束后.学生进入中学。初中以学科教师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特定学科的知识。小学以全科教师为主是为了促进学科间整合,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和信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老师都要遵循芬兰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大纲,以大纲为指导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测试也依据大纲设定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来进行。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3页 (三)课程 基础教育中,所有学校都遵循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课程核心大纲。核心大纲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和学校根据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下设计自己的课程大纲。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5页 (四)教师 小学主要由全科教师进行授课,教授除外语和体育外的所有课程。初中则主要为学科教师,所有教师都要有硕士学位,是被信任的专业人员。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只要能实现国家核心课程大纲的目标就可以。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包含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教材大部分由商业出版社出版,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所需教材。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5页 (五)学生评价 评价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意图是了解学习结果,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为学习而做的评价”意图是促进学习,包括评价标准、描述性反馈、问题、自我和同伴评价等。“评价作为学习”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做出调整,是一个元认知的过程。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二和第三种在芬兰运用较多。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教师持续不断地做出反馈很重要。学生也被鼓励发展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学生的行为和进步也会定期反馈给学生自己和他们的监护人。需要指出的是.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全国性测试,学生的学习靠教师测试进行监控。基础教育侧重学习而非测试。教师阶段性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及内容由教师自定,基本上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袋以及教师设计的测试等。学期结束后会进行综合评价,初中阶段会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共同商讨,提出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力求全面。评价报告包括学习成绩和课堂行为等。九年级结束时.一些教师协会会组织数学、英语等相关学科的全国性考试。学校自愿参加,成绩并不

(完整word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

读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假期里读了常生龙先生的一本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读了常老师的书,我感悟颇深。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

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在我读过的许多书里,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由美国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案例汇编而成的《教学不孤独》以及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又如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文革”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我从未张扬过,也从未想到要得到什么,只不过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困难,我心里难过,故而想方设法帮助。”这虽不是在课堂上授课,但我相信这实实在在给那些受助的学生们上了关爱这一课,在人情淡漠的冰窟里投进了一束温暖的光芒。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

芬兰教育

作为一个拥有530万人口、国土面积仅有33.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气候环境恶劣以及被瑞典和沙皇俄国统治长达近八百年的小国——芬兰,其中小学教育近些年来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表现异常出色,而且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平稳和顺利推进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因此,芬兰教育的成功备受全球关注,近几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教育朝圣者前来取经。笔者研究发现,芬兰成功的中小学教育得益于其素质一流的中小学教师。经验表明:教师是促进知识社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芬兰中小学教师正在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授式、自主式、合作式、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然而我国多数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知识陈旧和教学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教学中依旧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低下。因此,通过研究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可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合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启示。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概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教学方式的内涵。本文中的芬兰中小学是指芬兰综合学校和普通高中。教师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内隐的教学思维方式、外显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第三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历程、现状及趋势。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历程:独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方式变革;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现状和变革趋势:以人为本、灵活多样。第四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等五个方面。第五部分,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启示。本研究得出如下启示:完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中小学的支持体系;规范教师选拔和培训制度;健全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施以人为本的多样化教师教学方式。 北欧国家芬兰是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双赢”的典范。在OECD组织的连续两届“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芬兰学生蝉联总分冠军,引起世人瞩目。国际测评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不仅整体水平高,且没有两极分化现象。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芬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居发达国家榜首,与东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芬兰的教育尤其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注意力,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从芬兰教育中获得智慧。本文立足于芬中教育的分析与比较,目的在于全面介绍芬兰的教育体系结构及在各教育阶段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初步总结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通过对比阐发出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以期对现实能有指导。本次研究采用访谈专业人士以及教学实践考察等多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芬兰教育文献资料,深入Sepon Koulu义务教育学校实地考察并听取阅读课,访查首都赫尔辛基及周边的10余家图书馆以获取教育专家学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芬兰各教育阶段的先进经验: 1、芬兰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就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高中教育阶段重视课程的灵活设置并在全国推行“无班级授课制”。 3、高等教育阶段则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研究成果几乎是产生的同时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经过研究发现,芬兰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教育投资长期稳固并持续增长。 2、政府坚决贯彻教育平等并重视基础教育。 3、国家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教育平等。 2、坚持创新理念,使教育向着多元化、科技化发展。 3、改革传统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4、基础教育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加大教育投资并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读后感 穆永锁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台湾作者陈之华的作品,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此书是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带给我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我们亚洲人喜欢“赢在起跑线上”,学习被认定越早越好。但是,芬兰人却认为有好的基础,房子才能盖得牢靠与长久。一切人生事物最重要的启蒙,就在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急不得。芬兰孩子满7岁才入小学,比大多数国家都来得晚。芬兰的研究与教育单位认为,7岁的孩子在心智与情绪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所以比较适合开始进入小学。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以3年时间读完小学前两年,即所谓的“零年级”。或者申请将孩子读幼儿园的时间提早一年,成为两年的学前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延缓、推迟呢?因为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各方面及早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为他们量身定制出适合其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即使多花了一两年时间,但日后整体教育需要再为这些孩子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资源,就会相对降低。芬兰学校附设“零年级”,无非就是希望能让基础教育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当中,打下良好的根基,实实在在地去协助、辅导每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读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这本书后,其中几个教育理念让我记忆力犹新,同时也深受启发。今天在这儿与大家分享一下。 如芬兰的“先见林后见树”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总是那么轻松有兴趣。回顾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对家里的孩子还是对我们班级孩子的教育,总是

想把孩子感性的生活上升到理性,总想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他们的特长。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出人头地常常被看成是父母老师最大的荣誉,也是父母和老师给予孩子的最大幸福。其实我们的目的性太强,只要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过程可以忽略。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芬兰教育的“先见林再见树”的教育,例如芬兰的游泳课,游泳课上芬兰的孩子是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先玩水,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和游泳的快乐,然后才学游泳。这在我们看来,花费那么多时间却什么都没学到,太浪费。我们希望每节课都在反复操练下立竿见影,但如此一来,也许孩子能在几节课内学会游泳,却丢失了学游泳的快乐。而芬兰那种看似不严谨又不要求标准动作,而用体验、鼓舞法的玩乐教学,则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 再如芬兰的“人生处处是起跑线”的教育观念让我的内心激动不以。 我们常常会听到“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等之类的口号,无数家长也正是在这样的口号的蛊惑下,纷纷将孩子送进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学习,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并非教育的要诀。如果将人生看成一场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对孩子的教育,你或许会有全新的体验。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其实,哪有什么“人生的起跑线”?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学生们每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你赶我超,谁也不可能是永远的第一。一时落后了并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

瑞典、芬兰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一)

瑞典、芬兰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一) 摘要:瑞典与芬兰的职业教育改革都努力将教育工作者与职业生活中的代表结合起来,发展创新的职业场所学习方式。我国职教改革应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突出技术教育与科研、生产的一体化;教学中要引入工程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要突破正规教育的束缚,扩展到继续教育中;政府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为发展职教提供多方面支持。 关键词:瑞典;芬兰;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级职业教育;多科技术学院:职业场所学习 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10名之列。芬兰是一个地处北欧的小国,但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这两个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均归功于它们良好的职业教育制度。 1991年芬兰政府提出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类似)教育改革,即政府与传统大学一起提供高水平职业教育和培训(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以下简称VET)。瑞典政府于1996年提出高级职业教育(AdvancedVocationalEducation,以下简称AVE)改革。这两个改革的共同特点是努力将教育工作者与职业生活的代表相结合,发展创新的职业场所学习方式。① 一、瑞典的AVE改革 AVE改革发起于1996年7月。在先期提出的政府报告中,调查人员指出VET弹性和适应能力亟待增强。这份报告特别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职业场所学习方面存在缺失,在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若干领域专家的短缺。为改变这种状况,报告强调需要破除中央化的教育计划系统,代之以分散系统,鼓励地方和企业在发展和实施AVE方面发挥积极作用。② (一)AVE内的组织结构 AVE引入过许多新的教育和组织特性。首先,根据法律的需要,在校外的公司或组织里由有经验的工人作监督指导,1/3的课程(长度从1—3年不等)致力于先进理论知识的应用学习。其次,每个AVE项目设计要与区域和当地商业紧密联系,并反映技术工人的实际需要。启动一个新项目的决定由高级职业教育国家权威机构(NAAVE)最终作出。NAAVE除评定应用、监督和评价项目质量外,还给予财政支持。第三,为获得最大就业率,项目中的内容和科目由不同部分组成,它们来自劳动培训机构、高级二级学院和大学。这意味着在国家教育系统内,AVE不是由具有固定课程等级的某个教育机构提供,其组织归属和责任经常变化,取决于谁拥有最有能力的教师和最有利的地理位置。因此,AVE项目的提供者是高级二级学院、地方成人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也包括私人培训公司。为进一步增强灵活性,每个服务于当地和地区劳动力市场需求的AVE项目被NAAVE评估认可之后,最多仅允许启动5次。如果需求已完成,AVE项目就应终止。2002年AVE改革成为瑞典继续职业培训系统的一个永久的组成部分。 (二)在AVE中职业场所学习的设计 AVE改革的核心是强调在工作中学习。每一个AVE项目的1/3用于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以保证项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知识。其课程不是按传统的培训周期设计,而是在全部教育内容设计中都含有基于工作的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思想。尽管培训的目的是传授从事职业范围的相关知识,但培训的要求比公司提供的培训更一般化。在基于工作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系统的观察方法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鼓励他们为将来的职业需要而应用综合的方法学习如何担负工作责任;鼓励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根据政府议案,每个应用项目中都包括一个详细的关于这些目标如何实现的计划。③ 为达到这些相当高的学习要求,政府在其政策文件中也详述了教育者与企业之间应如何组织合作。首先,每个AVE项目应有一个负责操作性和策略性问题的地区委员会。其次,地区委员会应由教育工作者和来自职业生活中的代表组成。对于后者,商业联盟和雇员协会的代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1400字(精选4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1400 字(精选4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1400字1 芬兰之于我只是一个国家的名字,用我仅有的地理知识知道那是一个欧洲的小国家,还有就是我的第一部手机是NOKIA的,我知道那是芬兰制造的。除了这些我对她一无所知。然而读完了陈之华女士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之后,让我对芬兰的教育肃然起敬,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深思。 从2000年开始,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40余中学生,进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个国家、40万左右的15岁中学生参与测试。自2000年起,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人口的“小国”,跃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点,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太出色了!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更可贵的是,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不仅让学生得以在“人文”和“数理”两大范畴之间正常游走学习,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

异,相当之小!“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让芬兰举世惊艳!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连好几年,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团接一团来参访,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其中来自西欧国家像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丹麦、挪威,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都派了无数的参访团来芬兰“取经”,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看来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种族肤色,大家都急于想知道,芬兰是如何办到的?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高高举起,绝非侥幸与偶然。 芬兰人重视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校区位于首府赫尔辛基的市中心,对应于中国来说,这所大学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位置。教育事业在芬兰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么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什么?说起来一点也不神奇:一:众生平等。二: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这里的平等,表现在城乡差距小;教育资源共享;各地校舍与建筑品质优良状况相同;学校与地方图书馆分布、藏书丰富情形相似;不论你我的出生和家庭,绝对保障享有高水平基础教育;不论你是在芬兰的哪个地方,你在学校所得到的教育是完全一样的。芬兰从不强调精英教学,只在乎不要有孩子掉队,他们认为,有天分的孩子已经比别的孩子占了优势了,那么就多帮助一下有可能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