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斯大林与东欧大清洗

斯大林与东欧大清洗

斯大林与东欧大清洗
斯大林与东欧大清洗

斯大林与东欧大清洗

作者=王瑜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

1948~1954年在东欧发生了对共产党领导人的清洗和公开

审判。这场恐怖事件实际上是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翻版,

仿效了当年苏联的模式:预先构想罪行、挑选牺牲品、逼取认罪、公开审判和判决。清洗涉及到许多著名领导人,其中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会成员。本文以波兰的哥穆尔卡事件、罗马尼亚的帕特勒什卡努审判、保加利亚的科斯托夫公开审判、匈牙利的拉伊克公开审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兰斯基公开审判为主线,对东欧的清洗作一个论述。反对“右倾民族主义”的清洗

东欧的清洗开始于1948年。首批受害者中最突出的是波兰

工人党总书记哥穆尔卡和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司法部长帕特勒什卡努。

波兰是苏联卫星国中惟一一个清洗从党的最高层开始,以撤换共产党总书记为开端的国家。而其他卫星国的清洗一般是从较次一级党的领导人开始,然后扩展到较高和较低领导层,席卷越来越多的人;最高领导人,如拉科西、哥特瓦尔德、乔治乌·德治以及季米特洛夫都没有受到影响。

波兰工人党总书记哥穆尔卡是在波兰监狱中度过30年代苏

联大清洗的。1938年德国入侵波兰后,他逃到苏联,在那儿呆了两年(1939~1941年),那时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共产党人。1941年底返回波兰。1942年,斯大林决定空降一批波兰共产党人回波兰,以波兰工人党的名称重建波兰共产党。这批人中有诺沃特科、芬德尔和莫沃耶茨。这三个人相继被害后,哥穆尔卡脱颖而出,当选为波兰工人党的总书记,领导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以前,党的领导人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对苏联惟命是从,但是哥穆尔卡不同,他是波兰本土培养出来的地方共产主义者。波兰解放后,基于对波兰国情、传统和文化的深刻认识,哥穆尔卡坚决反对盲目照搬苏联模式,主张探索适合波兰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战后初期,苏联对波兰的主要政策是强调波兰应建立一个对苏联友好

的政府,因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是“生死攸关的问题”.1但是,苏联并不要求波兰照搬其模式。哥穆尔卡在同斯大林的一次谈话中曾问斯大林对波兰集体化问题有何考虑。斯大林感到惊奇:“什么?现在就要在波兰搞集体农庄?要知道,波兰农民是严重的个体主义者。我们苏联是在十月革命胜利10年后才开始建集体农庄的。' 斯大林与莫洛托夫

然而,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讲话,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相继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全面爆发。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斯大林不再允许不同于苏联的社会

主义模式存在,要强行把苏联模式推广到东欧各国,加强东欧与苏联的统一,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因此,继续提倡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道路必然会招致灾难。在1948年6月3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以哥穆尔卡为首的国内派和以贝鲁特为首的莫斯科派之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波兰工人运动的估价和南斯拉夫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贝鲁特占据了上风,哥穆尔卡受到了政治局的批评。政治局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哥穆尔卡的态度是“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改良主义传统的严重让步”。在中央委员会8月会议上和12月工人党和社会党合并大会上,哥穆尔卡提出的“通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批评,他反对建立共产党情报局和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立场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被指控犯了“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错误,被解除了总书记职务。接着又被解除了副总理兼收复地区部部长的职务,最终被开除出党。1951年8月2日被捕,但是未被审判和处死。“当时之所以不提及审讯哥穆尔卡问题,首先是考虑到他的态度,因为他可能在法庭上成为原告,而不是被告。' 叛逃到西方的波兰公安部10局副局长希维亚特沃后来在自由欧洲广播电台上说:“在哥穆尔卡拘禁期间,他没有承认他在中央委员会上公开陈述的事情之外的任何事情,他没有比3年前被迫做的自我批评多走一步。他驳斥从其他被捕的共产党员那里逼取的指控证据是伪造的,并

不断反击,指控贝鲁特和他的团伙在波兰被占领期间与纳粹合作。'

东欧清洗的作用是建立一个一致的、统一的和联合的苏联集团,同时消除所有独立路线、不同道路和潜伏的、有竞争力的组织。清洗是消灭潜在“异端”的方法,可以用来阻止怀疑和批评,制造恐怖气氛,是实现苏联模式的社会制度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然而,清洗的作用不仅在于此,它也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中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罗马尼亚的清洗比其他国家更明显地表现出清洗实质上是权力斗争的工具。对于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乔治乌·德治来说,清洗是他获得权力的武器。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内有3派在相互竞争:由乔治乌·德治领导的“监狱派”;以安娜·波克、瓦西里·卢卡和特奥哈里·乔治斯库为代表的“莫斯科局”;以及帕特勒什卡努、福里什和科夫里的“国内派”。乔治乌·德治利用“莫斯科局”杀害了福里什,把科夫里逐出中央委员会,自己担任了罗共中央总书记。尽管帕特勒什卡努在党的领导层中处境孤立,但是他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望。当红军进入罗马尼亚时,公众根本不了解从莫斯科来的和监狱中出来的党的领导人。帕特勒什卡努因响应共产国际提出的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的号召,与被禁止的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社会民主党一起创建了爱国阵线,为推翻安东尼斯库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作出巨大的贡献。在群众眼中,他是党的象征。战后第一届联合

政府中,他是唯一的共产党人,担任司法部长。他也是派往莫斯科安排停战协定的罗马尼亚代表团中惟一的共产党人。在1944、1945年中,“帕特勒什卡努掌权”的呼声很高。帕特勒什卡努的影响对乔治乌·德治和“莫斯科局”都造成了威胁。斯大林和铁托的冲突给乔治乌·德治和“莫斯科局”提供了机会。作为建立铁托领导的东欧国家联邦的一步的保罗关税同盟

的组成是对斯大林的霸权统治的一个挑战。1948年2月,

苏联命令罗共产党人清除党内的民族沙文主义分子。乔治乌·德治深知“莫斯科局”也不信任他,如果他不立即行动,有可能成为“莫斯科局”的攻击对象。于是帕特勒什卡努成为当

然的牺牲品。2月22日,在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的合并大会上,在乔治乌·德治的唆使下,乔治斯库当面指责帕特勒什卡努“深受资产阶级影响,已经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拥护者;过高地估计阶级敌人的力量,在反动派和它们的西方帝国主义支持者面前投降。' 3月,罗共剥夺了帕特勒什卡努的司法部长职务。一个月后,即情报局开除南共前两个月,他被指控为民族主义,被捕。不久,科夫里也入狱。与此同时,一大批“国内派”共产党人被捕。波兰共产党领袖哥穆尔卡

但是,对帕特勒什卡努命运的最后裁决一直拖到1954年,

斯大林去世之后。1954年4月6~14日,在布加勒斯特举

行对帕特勒什卡努的审判。起诉书指控帕特勒什卡努率领一批由福里什和科夫里吸收的间谍和阴谋家充当法西斯警察

的密探,后来又为帝国主义间谍机构服务,实行反苏的民族主义路线,破坏中央委员会的团结等罪行。帕特勒什卡努和科夫里被判死刑。首批被清洗的两个受害者属于共产党中的“国内派”,都被指控为“右倾民族主义”,撤换他们是为了消除任何民族主义道路或民族主义倾向,表明斯大林决定要在东欧建立一个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阵营。首批清洗也是东欧地区接受苏联模式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反映了共产党中的“国内派”和“莫斯科派”之间的权力斗争。之后不久,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也开始了苏联式的清洗。

公开审判”铁托主义分子

在建立一个效仿苏联模式的、统一的、服从于苏联的集团过程中,铁托成为一个主要的障碍。战争年代斯大林和铁托之间就开始了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1948年,季米特洛夫在布加勒斯特发表声明,重提建立一个联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甚至还有希腊的巴尔干联邦的问题。斯大林认为这是要建立一个以铁托为首的第二个社会主义中心,这不仅妨碍他在这个地区建立苏联模式的目标,也是对他的权威的挑战。斯大林邀请铁托和季米特洛夫前往莫斯科。铁托没有去,而是派卡德尔、吉拉斯和巴卡里奇代替他。1948年2月10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两国代表。“他批评了他们几个小时,斥责他们‘胡说’, ‘目无苏联’,甚至不允许他们作任何解释。”为了利用保加利亚来牵制南斯

拉夫,斯大林突然命令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立即结成联邦。南斯拉夫拒绝了斯大林的要求。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激化。斯大林以为“只要把小指头一弹--就再不会有铁托了。他就要垮台。' 共产党情报局调动所有的东欧国家,发起了猛烈的

攻击。但是,铁托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斯大林打输了这场战争。但是必须清除铁托对苏联造成的危险。“斯大林明白:一只坏羊会毁掉整个羊群,现在他需要把铁托当作敌人,就像过去对托洛茨基那样,以便惩罚和铁托有联系的人,以便在诅咒铁托的同时,将服从者的阵营凝聚起来,并重新使大家感到恐惧。' 斯大

林要通过大规模的清洗和公开审判来“揭露”铁托和卫星国领

导层中所有潜在的铁托分子,并且要把他们当作渗透到党的领导层的反苏叛徒、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代理人。从莫斯科回国后占据匈共统治地位的拉科西、格罗和法尔卡什是可利用的理想的合作者。1948年初夏,拉科西应邀到

莫斯科进行协商。贝利亚命令他准备公开审判。8月的一个星期天,拉科西邀请政治局的格罗、法尔卡什、雷瓦伊和卡达尔到他的家里。据卡达尔事后回忆:“法尔卡什宣读了匈牙利驻瑞士大使向布达佩斯送交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中详细陈述了一位匈牙利移民提供给他的信息。据这个提供情报的人说,战争期间,拉伊克与杜勒斯的谍报部门有联系,中间人是菲尔德。' 诺尔·菲尔德是美国的一位外交官,1940年底,

与他的妻子一起前往日内瓦,利用“惟一神教礼拜委员会”的资金资助纳粹的受害者,有不少东欧共产党人在他的帮助下逃到瑞士。铁托与勃列日涅夫

1949年5月11日,菲尔德在布拉格被捕,被带到布达佩斯。12天后,拉伊克被捕。拉伊克当时只有39岁,是国内派共产党人,曾经是西班牙内战中的英雄和非法的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1948年6月,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合并成立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后,拉伊克当选为政治局成员和内务部长。无疑他是公开审判的理想目标,首先他是“国内派”,其次他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苏联一直就不信任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的共产党人。“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共和国失败后曾作为德国人的俘虏留在法国或者在法国从事抵抗运动,曾受到较多的西方思想以及苏联称之为‘世界主义’的熏陶。' 匈国家安全局负责人加博尔·彼得与他的助手许契·埃尔诺上校和安全局的其他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特殊机构调查拉伊克案件。苏联的东南欧安全机构的负责人费多尔·别尔金将军派内务部的利哈切夫将军和马卡罗夫将军以及一批苏联“顾问”到布达佩斯协助该机构的工作。受害者受到无情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折磨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拉伊克和许多受害者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仍然拒绝“认罪”。于是改变了手段,由党的领导人和别尔金诱劝他们,使他们相信招供是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服务。“斯大林和党知道他们是无辜

的,但是为了揭露铁托的阴谋,需要他们作出牺牲。审判结束后他们会被送往安全的地方,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许多忠诚的、守纪律的共产党员成了自己的信仰的牺牲品。

从拉伊克和他的团伙那里逼取了“认罪”后,开始了公开审判的预先排练:一批经过精心挑选的被告,认真地背诵了他们的口供,然后在苏联顾问的监督下,与充当法官的审问者一起演习。经过一番预演后,公开审判准备正式开始。1949年9月16日,在钢铁工人工会大厦二楼大厅里,公开审判拉伊克和他的同伙的序幕拉开了。8名被告站在布达佩斯的人民法庭上,他们是拉伊克、国防部反间谍局局长帕尔菲、内务部上校警官科隆蒂、党中央干部部长瑟尼、副部长绍洛伊、前社会民主党著名理论家尤斯图斯、前南斯拉夫赴匈牙利军事使团的领导布兰科夫和南斯拉夫少数民族组织的奥

根诺维奇。拉伊克供认他是霍尔蒂秘密警察的密探,被派到西班牙做内奸。战后,他的任务是打入党的领导层,为铁托和杜勒斯工作。他与南斯拉夫内务部长兰科维奇有直接联系,准备密谋杀害拉科西、法尔卡什和格罗,接管国家。布兰科夫在铁托与斯大林分裂后离开了南斯拉夫,审判的时候他代表“南斯拉夫方面”,他揭露兰科维奇告诉他“在巴尔干和中欧,南斯拉夫将成为一个处于中心的领导国家,并且应该组织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将成为倾向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联邦。'

审判持续了一周。9月24日,宣布事先由拉科西和贝利亚起草的、斯大林批准的判决书。拉伊克、瑟尼和绍洛伊被判绞刑,布兰科夫和尤斯图斯被判无期徒刑。奥根诺维奇被判9年徒刑。帕尔菲和科隆蒂被指控一起计划叛乱,送交军事法庭,被判处死刑,10月15日执行判决。拉伊克审判达到了它的目的:证明了铁托是叛徒,是美国代理人,他试图破坏社会主义,把人民民主国家与苏联分离开来。它也证明了斯大林的理论:阶级斗争越来越重要,因为敌人混入党内,甚至混入最高层,因此要保持“革命警惕性”。拉伊克审判后,匈牙利的清洗并没有结束。1950年,许多曾为匈牙利社会民主党与匈牙利共产党合并作出过贡献的、担任重要职务的前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被捕。其中有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主席和国家元首萨卡西奇、党的副总书记马罗山·久吉尔和司法部长、党中央委员里埃什。1951年,共产党中的国内派的一批人被捕,其中有副总书记和内务部长卡达尔和外交部长劳伊·久拉。拉伊克审判是战后东欧第一起“完美”的公开审判,它为所有卫星国提供了示范。匈牙利清洗的幸存者之一霍多斯霍多斯出生于匈牙利,战争年代加入了共产党,并且流亡瑞士。1945年回国后,在一家出版社担任英美文学的主编和记者。1949年被捕,1954年被释放和平反。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移居美国。把它称为“模式化的审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安全机构的代表前往布达佩斯学习它的组

织方式和程序。' 与匈牙利的拉伊克案件同时,保加利亚也准备进行公开审判。季米特洛夫是铁托的盟友。但他是反希特勒斗争的英雄和共产国际的总书记,显然不适合充当保加利亚公开审判的主角。1949年1月,季米特洛夫悄悄地离开了索非亚。4月,一份很短的公报报道他生病了,在莫斯科接受治疗。1949年7月,他在莫斯科逝世。大清洗的执行者贝利亚

1948年5月,保加利亚开始寻找合适的主角。科斯托夫成为理想的候选人。他主要负责保加利亚经济,曾经出现过对苏联的“不忠行为”。事情发生于科斯托夫发现苏联以极低的价格从保加利亚购买了大量的烟草和玫瑰油,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售价低于保加利亚人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为了阻止这种行为,1947年,科斯托夫命令把禁止向外国泄露秘密经济信息的保守国家机密的法律适用于苏联。1949

年6月10日,科斯托夫被捕。1949年12月7日,审判在索非亚人民军队会堂的大厅里开始,12月14日结束。与科斯托夫一起受审的还有其他9名被告,但是他是惟一被处决的人;其他被告均被判处徒刑。科斯托夫被指控犯有叛国罪,在战争时期就是统治者的密探,从1944年起成为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的代理人,后来又成为铁托的代理人。科斯托夫公开审判的准备过程以及起诉书中列举的罪行都是效

仿3个月以前的拉伊克审判的。但是它与拉伊克审判有不同

之处。科斯托夫审判的焦点只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只局限于铁托主义-帝国主义联合起来阴谋反对保加利亚。而拉伊克审判中涉及的国家比较多。这主要是两个国家的共产党人的不同经历造成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加利亚共产党人与西方的联系比匈、波和捷少。当因从事秘密活动或因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面临被捕和被处决的威胁时,保加利亚共产党人的流亡中心不是英国或法国,而是附近的苏联,因为苏联的语言对他们来说容易懂,而且共产国际中已经有比较强大的保加利亚人领导集团。战争期间,保加利亚没有流亡伦敦的政府,也没有流亡组织在瑞士,保加利亚人也没有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而是参加了邻国的游击队,与西方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最显著的不同是科斯托夫在审判期间撤回了他的口供,“在这个特殊法庭面前我有最后几句话要说,我认为我的良知要求我告诉法庭并且通过法庭告诉保加利亚人民,我从来没有为英国情报部门服务过,从来没有参与过铁托和铁托集团的阴谋和犯罪行为……我一直像一

个共产党员那样做事,一直忠于苏联、尊重苏联。……应该让保加利亚人民知道我是无辜的。

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

拉伊克案件发生后,匈牙利拉科西就督促捷共主席哥特瓦尔德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清洗。在发动清洗之前,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党的最高领导层犹豫了几个月,有一段时间,他们甚

至抵制苏联和其他卫星国施加的压力。但是越来越大的压力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的清洗最终以他国无法比拟的残暴方式

开始了。1949年9月底,哥特瓦尔德要求斯大林派苏联顾问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安全机构执行任务。10月底,策划拉伊克审判的苏联顾问马卡罗夫和利哈切夫从布达佩斯来

到布拉格。接着波亚尔斯率领第二批人马很快到达布拉格。在清洗的最后阶段,由苏联的亚历山大·贝切恰斯诺夫将军指挥。随着苏联顾问的到达,起初的犹豫阶段迅速结束。从1949年9月到这一年结束,大批曾流亡伦敦的人被捕,其中最著名的有外贸部副部长埃夫任·洛布尔。接着,清洗行动逐步蔓延到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较高层。10月6日,布尔诺州委第一书记什林被捕,次年2月,捷共中央副总书记之一、政治局成员什维尔莫娃被捕。1951年,斯洛伐克党的领导层几乎所有成员都作为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

子被捕,其中有胡萨克、诺沃麦斯基、伊万·霍尔瓦特和作为主要罪犯的外交部长克莱门蒂斯。但是斯大林仍不满意,因为被捕的人中没有一个可以充当捷克斯洛伐克的拉伊克的

角色。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展清洗的过程中,斯大林把苏联国内的反犹太主义推广到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卫星国。苏联和东欧国家一直有反对犹太人的传统。但是在战后最初几年,苏联支持巴勒斯坦犹太人争取民族独立斗争,很多共产国际的人参加了建立以色列国的工作。“那时,‘当家的’(指斯

大林)已对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感到失望,因为他们一会儿跟着法西斯制度走,一会儿跟大不列颠走。……1947年5月,苏联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上就已对在巴勒斯坦建立

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表示完全的支持。' 然而,支持苏联的以色列左翼政党在选举中没有获胜,亲美的政党赢得了选举,以色列倒向美国。于是斯大林转变了态度,成为阿拉伯人民事业的支持者。这种变化伴随国内披着反对“世界主义运动”外衣的反犹太政治迫害,犹太文化和政治组织被镇压,他们的领导人被捕和被谋杀。这场反犹太恐怖活动的顶峰是揭露犹太医生杀害领导人的阴谋。当时斯大林还准备把苏联的犹太人放逐到远东。后来斯大林逝世,这个计划没有实现。

捷克斯洛伐克兴起的反犹太主义运动使得斯兰斯基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拉伊克”。他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二号人物。在希特勒分解捷克斯洛伐克后,斯兰斯基逃往莫斯科。德国人失败后,他被选为党的总书记。斯兰斯基深得斯大林和贝利亚信任,在清洗的初期阶段扮演重要角色,从他的同志中搜索党的敌人,把他们交给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斯兰斯基一直与哥特瓦尔德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然而,面对斯大林的压力,这种友好关系已经救不了斯兰斯基的命了。1951年11月23日,斯兰斯基被捕。接着,与斯兰斯基有私人或工作关系的一大批人被送进了监狱。斯大林对于捷克的残酷压制,也导致了未来的布拉格之春

1952年11月20日,开始了对“由斯兰斯基为首的反党阴谋中心领导人”的审判。与斯兰斯基一起站在被告席上的有捷共中央书记处国际部长盖明德尔、共和国总统办公室国民经济科科长弗雷伊卡,捷共中央书记弗兰克、克莱门蒂斯、国防部副部长雷伊青将军、国家安全部副部长什瓦布、外贸部副部长马尔戈利乌斯、外贸部副部长洛布尔、财政部副部长菲斯赫尔、什林、著名的共产党记者、捷党报《红色权利报》国际版评论员西莫纳、外交部副部长隆东和外交部副部长哈伊杜。14名被告中有11位是犹太人(除弗兰克、克莱门蒂斯和什瓦布外)。在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听众面前,被告一个接一个地供认自年轻时代起就已成为帝国主义的间谍、警察的密探和托洛茨基主义叛徒,是企图颠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主义运动、谋杀国家领导人哥特瓦尔德的、铁托主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阴谋的代理人。1952年11月27日,法庭宣布事先安排好的判决:隆东、洛布尔和哈伊杜被判无期徒刑,斯兰斯基、盖明德尔、弗雷伊卡、弗兰克、雷伊青、什瓦布、马尔戈利乌斯、菲斯赫尔、什林和西莫纳被判死刑。6天后,他们被绞死。在斯兰斯基审判中,赫尔曼·菲尔德取代了拉伊克审判中他哥哥诺尔·菲尔德的地位。起诉书中写道:“赫尔曼以人道主义援助为掩护,从捷克斯洛伐克逃亡英国的难民中吸收了大量的代理人,说服他们为英国、美国间谍机关服务。在难民中挑选代理人时,菲尔德兄弟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他们必须属于政治左翼,第二,他们应该是犹太人。反犹太主义色彩浑厚是斯兰斯基审判的一大特点。起诉书中说道:“斯兰斯基、盖明德尔和其他阴谋家支持帝国主义依赖的代理人犹太人复国主义的颠覆活动,……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为美帝国主义反对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提供了前进的

基地。”以色列成为攻击的目标,'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古里安政府把以色列国变成美国人的财产,无条件地支持美国战争贩子把以色列变成反对苏联的军事部署地带的罪恶计划。' 捷克斯洛伐克的清洗并没有随着斯兰斯基被判决而结束。成百名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安全机构和军队军官以及参与斯兰斯基公开审判的成百名证人被指控为间谍、破坏分子、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或铁托主义分子,站到了被告席上。除了增添了反犹太主义的新内容外,捷克斯洛伐克的清洗还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时间长、受害者人数众多。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是欧洲力量较大的共产党,它的志愿者在西班牙国际纵队中占主导地位;共产党人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先后在法国和英国流亡,所以战后的捷拥有大量斯大林怀疑的各种类型的“不可靠分子”,如伦敦派、巴黎派、西班牙派、托洛茨基分子和铁托分子。这就造成清洗的时间长和牺牲者的数量多。斯兰斯基事件持续了5年半,最后的审判发生在斯大林逝世后的1年半,即1954年11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审判中,11人被处决。后来的审判中,100多

人死亡,成千人被捕入狱或流放。13600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成为牺牲品,而整个国家的人口为1400万。第二个特点是清洗的操纵者也多于东欧其他国家。拿匈牙利来说,苏联人主要依靠匈领导人拉科西、格罗和法尔卡什执行他的指示,其他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成员基本上没有参与,他们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表示赞同。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传统和清洗的广度,必然导致众多的党的领导人卷入对清洗的策划。共和国总统哥特瓦尔德和他手下的一大批党的领导人都参与了清洗过程,其中包括哥特瓦尔德的妹夫--国防部长切皮契卡、总书记斯兰斯基(在清洗的最初阶段,斯兰斯基参与了逮捕和审讯过程,最后自己沦为受害者)及其继承人诺沃提尼、总理萨博托斯基、副总理西罗基和两个公安部部长科普日瓦(任期为1950~1952年)、巴契列克(1952~1953年)。他们一起挑选牺牲品,一起制造虚假的指控,并且一起指导法庭如何进行审判。因此,在斯大林去世和贝利亚被处决后,东欧其他国家已经开始为清洗的牺牲者平反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最后的公开审判仍在进行。因为参与谋杀的领导人害怕为公开审判翻案会危及他们的地位。反犹太主义恐怖活动也蔓延到东欧其他国家。在50年代初,波兰清洗了军队里的犹太人。总参谋部情报部门的14名高级军官被捕,他们被指控是部队里为帝国主义势力服务的间谍组织。这些人全是犹太人。1952年底,匈牙利也开始发

动“反犹太复国主义”案件。以前清洗的主要执行者不断被消灭。拉伊克审判的策划人之一许契·埃尔诺与他的弟弟一起被捕。他俩都被拷打致死。接着,以前清洗的指挥彼得将军被选为“反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审判的主要被告之一。同时,效仿苏联的“医生阴谋”案,逮捕了一些医生。不过,这次清洗因为斯大林的死而没有实现。罗马尼亚的乔治乌·德治又一次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成功地消灭了帕特勒什卡努、福里什和科里夫,但是强大的“莫斯科局”威胁着他的地位。他们与苏联有直接的联系,控制着政府中的关键职位:乔治斯库控制着军队、安全警察和内务部,波克和卢卡分别担任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乔治乌·德治感到自己像一个傀儡,而不是最高统治者。1952年,反对犹太人的清洗为乔治乌·德治夺取权力提供了良机。在2月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乔治乌·德治发动了对“莫斯科局”的攻击。波克被谴责为反对集体化的右倾主义者,而卢卡被指控暗中破坏重工业发展。关于波克通过以色列(她的父亲和兄弟已经移居那里)的外国情报机构和瑞士银行帐户有联系的谣言四起。但是莫斯科出面干涉,莫洛托夫偏袒波克,贝利亚站在乔治斯库一边,使他俩免遭逮捕和处决。然而,清洗是在劫难逃。“莫斯科局”的三驾马车都被撤职。1952年5月,卢卡被捕。1954年10月,卢卡被审判并判处死刑,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死在监狱。波克和乔治斯库保住了性命,但是都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罗马尼亚是这个地区的唯一一个清洗是由斯大林发起,但又不是直接服务于苏联的利益的国家。乔治乌·德治利用清洗消灭了所有权力的竞争对手。这样,清洗从波兰、罗马尼亚,蔓延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最终在捷克斯洛伐克达到顶峰,席卷了整个东欧地区,而且愈演愈烈;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党员,成千上万无辜的人成为这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整个社会弥漫着恐怖气氛。东欧的大清洗是冷战爆发、苏联加强对东欧控制的产物,是东欧照搬苏联模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为苏联模式得以在东欧确立清除了障碍。大规模的清洗运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首先是歪曲了司法制度,使法律成为施加政治迫害的工具;其次,在各党内部制造了相互怀疑的气氛,破坏了党的稳定团结;再者,无数起冤假错案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这一切为后来东欧发生社会政治危机埋下了隐患。

经济观察报书评eeobook阅读有难度的文章,每天成长一点点合作及投稿邮箱:eeobook@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514717.html,长按识别二维码纸城。有趣,但不低俗;严肃,却不正襟危坐。这里有一些拒绝无病呻吟的文艺生活,一捧拿得起放不下的审美趣味,或者再加一点无伤大雅的吃喝玩乐。欢迎入住纸城,让我们轻盈、透明地生活在别处。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苏联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

苏联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 叶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目前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火遍及欧亚美非及大洋洲。对于谈及这场战争中苏联的作用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积极方面的说法,也有消极一方面的评论。下面是我对苏联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的一些评价。 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目前有部分人归咎于苏联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认为苏联签订的该条约助长了德国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导致了二战的爆发。而我认为,该条约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其为苏联赢得了两年的战胜法西斯的准备时间(斯大林认为德国迟早会进攻苏联,就开始着手建立防范德国“东方战线”,签订条约可以认为是苏联人的缓兵之计),并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苏联盟约和战线(当时1939年苏联和日军正在进行诺门罕战役)。而对于苏联签订此条约导致二战爆发的说法我认为只能说此条约的签订使二战提前爆发了而已。 虽然说在战争初期(1939-1941)苏联的行为确实让人愤慨,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款,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并强行使其并入苏联,之后又爆发苏芬战争(由于苏联国内的大清洗运动,苏联军队的极低的战斗素质让人只能呵呵,在苏芬战争中充分暴露出来了),然后又进驻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此举将利益受到损害的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更快的推向轴心国的阵营,使得轴心国的阵营得到强大。同时在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后,这些国家主动或者被要求对苏联发动攻击,也算是苏联自食其果。 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后,苏联起到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德国开始在东线战场投入大量兵力,这为在西线战场作战的同盟国成员减轻了很多压力,苏德战场成为了二战中最主要的陆上战场。整个二战,苏军共歼灭德军607个师,其余盟军只歼灭了德军176个师,80%的德军被苏联歼灭,仅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就无法抹杀苏联在整个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另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二战中同盟国伤亡达6100万人,仅苏联就有2700万人的伤亡,可想而知,苏联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 战争反攻阶段,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苏联军队开始在东线对德军发动全面反攻,两面夹击德军,最后盟军会师进攻柏林。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在远东对日作战方面,虽然苏联为了避免与日本的冲突,避免两线作战,对日政策是中

对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的认识

对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的认识 就笔者来看,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陈独秀对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的认识,是决定他对民主、独裁(或专政)以及二次大战看法的基础。他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认识的: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并非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世界列强之一。”是与德、意两国一样奉行政治独裁的“反动堡垒之一。”“斯大林的官僚政权……,决不能创造社会主义。”“至于现在的苏俄,不但它的生产力不能胜任领导国,它自身早已离开社会主义了。”“若要硬说他是社会主义,便未免糟蹋了社会主义。”陈独秀在这里说的有其真实性的一面,也有说过了头的地方。总而言之,这是表示他对斯大林苏联的深恶痛绝。而对于斯大林其人也是深恶痛绝的。1939年11月他写了《告少年》一诗,五言一句共70句,其中有“伯强今昼出,拍手市上行。”他自己在后批中作了解释,说伯强“古传说中的大疠疫鬼也,比喻斯大林。”可见他对斯大林是何等的痛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从1924-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以后,斯大林把革命失败责任全部栽在陈独秀一人身上,以此来逃脱他自己本是元凶祸首的罪责。然后又通过他的中国门徒,把汉奸、特务、叛徒、反革命分子的脏水泼到陈独秀的身上。陈独秀这个坚忍不屈、嫉恶如仇的书生英雄性格能够容忍得了这一大批的莫须有的罪名吗?陈独秀把斯大林比作大疠疫鬼——伯强,就是他对斯大林的切齿之恨。苏维埃俄罗斯联盟共和国的政坛上,苏联共产党的政治局里,坐着这样一个大独裁者斯大林,这怎么不会使他得出上述提到的结论:苏俄的“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它只是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斯大林)领袖独裁……”(见上引)。他还说过,“没有事实使我们相信,在人类自由之命运上斯大林党徒好过希特勒党徒。”陈独秀对斯大林的切齿之恨是铁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陈独秀对产生斯大林这个独裁人物也做了分析,他从苏俄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布尔什维克的演变等方面着手。他认为在种种条件凑合下,苏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产生斯大林式人物,但他确实说过“不能把一切归罪于斯大林一人,”没有这个斯大林,也有另外一个斯大林;也正像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一样,历史上没有这个拿破仑,也必然会有另外一个拿破仑。陈独秀这里分析评述斯大林大独裁者的产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但当他分析斯大林的罪恶时则提出:“斯大林一切罪恶”无不是“凭借苏联自十月以来秘密的政治警察大权,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容许思想、出版、罢工、选举之自由”等“一大串反民主的独裁制而发生的。”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斯大林主义就是布尔什维主义,而实质上把斯大林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等同起来了。从这点出发他把斯大林独裁政策和穷凶极恶的官僚主义的根源追溯到十月革命后所实施的无产阶级专政,也因此他批评了列宁和托洛茨基。这一认识是与国内外托洛茨基派观点截然不同的。列宁时代确实推行过一党专政、党外无党,(至于党内有派列宁时代本已存在,而托洛茨基则为党内有派,据理力争)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过渡性的,是为了保护新生的苏 维埃政权,免遭内战,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以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破坏。列宁在临终前已经看到了弊病,他提出三个补救办法(1)增加党中央委员会人数;(2)工会应对政府独立;(3)设置工农监察委员会监督党和政府的官僚主义。而托洛茨基则公开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下应实行多党制(可参见托氏著作《被背叛了的革命》)。 在列宁死后,特别是托洛茨基被放逐出国之后,斯大林及其党徒为了官僚层利益,全盘篡改列宁时代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把无产阶级权力集中在自身及其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权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分析研究

斯大林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分析研究 韦小宝历旅13班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的特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特点可简单归结为: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化;管理方法的高度行政化。按照这一模式的发展,苏联曾一度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但它本身存在的弊端也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而中国国情错综复杂,这种模式在农业占主要地位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斯大林,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体制,中国 一、斯大林模式的概念 “斯大林模式”也叫苏联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1936年宪法 的颁布是其确立的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是一党领导下的高度集权,在经济上表现为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它的形成缘起于苏联独特的历史道路。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 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 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因此他主张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资金积累。 三、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俄国专制主义历史传统。俄国早期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的发 展受到拜占廷的强烈影响,从俄国统一国家形成时起,莫斯科沿袭了 拜占廷的专制统治制度沙皇。十月革命后为稳定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所必须的高度中央集权这些都为斯模的形成提供了最近本的社会氛围。

评价苏联30年代大清洗运动

评价苏联30年代大清洗运动 一.危机出现和大清洗的基本状况 1.苏联1930年代大清洗是国内矛盾激化,危机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发生的。 2.1934年基洛夫遇刺事件(导火线) 3.“叛国案件”的审判与大清洗的高潮(主要是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审判以及对“托 洛斯基反苏平行总部”的镇压) 4.对党政军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 二.大清洗运动尾声及评价 1.尾声: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使苏联处于严重的战争威胁的状态,斯大林才不得不控 制和收缩镇压行动。 2.评价:绝不是一个肃反扩大化的问题,以前对于大清洗运动还有些许积极的声音,如认 为它加强了苏维埃内部的团结,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然而随着大量苏联档案的解密,这多是表面现象甚或是意识形态化的说辞,所以这里的评价可以改为大清洗运动的严重后果。 三.参考书目 (一)书籍: 1.孟迎辉著:《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王长江著:《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3.(俄) 德·谢·利哈乔夫著:《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俄)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著:《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新华出版社2002 5.尼·伊·雷日科夫著:《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华出版社 2008 6.瓦列里·博尔金著:《震憾世界的十年: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昆仑出版社,1998 7.许新:《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01 8.陆南泉:《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4 9.张建华:《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 10.周尚文, 叶书宗, 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1.《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12.陆南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新华出版社2010 (二)论文: 1.吴恩远:《从档案材料看苏联30年代大清洗数字的夸大》,《世界历史》,2003年第4期

游牧民族变迁史

游牧民族 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 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 情况是这样的: 东胡好可怜! 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打击,变得分裂,分裂成了两部分,鲜卑和乌桓:

终于,强大的汉王朝来了,揍匈奴这个王八操的! 汉朝时,匈奴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这就好比南朝鲜和北朝鲜,你把汉朝当美国就行了,南匈奴是汉朝离间来打北匈奴的,俗称匈奴奸:

北匈奴宣传资料: 你每花一文钱买南人的粮食,都会变成敌人射向我们的弓箭!难道你们还想让我们在汉货上花的钱继续制成弓箭射进我们同胞的头颅里面吗?南匈奴那些拿汉人钱的傻逼,你们就是汉朝人养的一条狗!!!! 鲜卑势力变得异常强大,正是在东汉末年分三国时干的,毕竟中原内乱顾及不了他们,匈奴已经被弄得半死了,乌桓被曹操灭了,鲜卑反倒强大起来。从晋朝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分成了东、北、西三大部落。

拓跋鲜卑其实就是北鲜卑。 鲜卑贵族慕容氏在西鲜卑和东鲜卑都很有地位,西鲜卑后来在慕容氏的带领下跑到青海东部安营扎寨,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吐谷浑。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 作者:豆子 链接: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514717.html,/question/34856776/answer/606631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 (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在上图中,吐谷浑就是西鲜卑的后裔。 那一坨土鳖黄,其实就是乌桓的残余。 拓跋、慕容、宇文鲜卑在图中也有标志。 鲜卑拓跋部创立了北魏,这就是南北朝中长江以北的王朝,北魏一直跟他们称为杂碎的柔然死磕。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柔然原本隶属于鲜卑拓跋部,是拓跋的奴隶,成天干苦力,后来拓跋南迁,小柔然也就闯荡成了大柔然,并跟原来的主人掐起了架。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我的态度 一句话 就是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我尊崇马克思 也象尊崇孔夫子 亚里斯多德一样 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历史人物 我有时间时也在学点马克思主义和四书五经 我不是盲目的信徒 但是我愿意作个虔诚的学生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去研究、理解他们的学说和思想 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搞阶级斗争乱施专政和其它问题 引起许多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格外重视 但与此同时 一些同志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等观念 产生厌恶抵制甚至否定 而且追溯到最后 把源头锁定在马克思那里 说他的主义是一派邪说 这显然是一种偏激、缺少理性的态度。一、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 我的政治观点倾向自由主义。我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尊重人权、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方面与自由主义大致相同 其区别只在于 他认为在存在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不可能有最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克思说“不可能” 并不是“不应该” 只有进入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和“人的澈解放”。马克思的民主观没有抛弃民主的普遍概念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 反对剥削 但主张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在这一点上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毫不迟疑地发扬马克思的民主观。我是这样想的 马、恩预言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空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如果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 其政权组织方式必然会参照继承已经发展成熟的、符合民主普遍价值的、资本主义原有的民主体制 而决不会倒退。斯大林、毛泽东的集权专制模式 表现为一党专政、个人崇拜和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五、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实现的条件是在资本主义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其主要内容有 1、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 2、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夺取政权 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 改造社会 努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理想主义。这是我从关心政治开始 经过学习、思考结合观察社会实际的结果 是一种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关键问题是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 能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或者是反而会束缚、滞缓生产力的发展。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

浅析斯大林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改进)

摘要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就是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成绩,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和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混为一谈。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条件,“斯大林模式”的成果与弊端;以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相信中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苏联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最终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必须把“斯大林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关键词】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大问题,曾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一切阶级的反响,至今还在议论纷纷。各个不同的阶级,代表各个不同阶级的政党或政治派别,意见不同。估计在本世纪内这个问题还不可能作出定论。① ——毛泽东 第1章“斯大林模式” 1.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在评价“斯大林模式”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这一概念的内涵。“斯大林模式”,虽然并没有人正式对它下一个定义,但它的含义却是清楚的,是指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体制的统称。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具体来说,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专断独行;经济体制上表现为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实行包容一切的行政指令性计划和自觉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文化体制上表现为绝对的统一意志;思想上表现为搞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对外政策方面表现为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完整的、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体制,是苏联共产党在斯大林领导下提出并实施的,此后,苏联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仍沿袭“斯大林模式”。 1.2“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高度集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经济方面,实行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忽视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工业方面实施高速工业化路线,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推行片面强调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农业方面实行全盘集体化,忽视人民生活急需的轻工业和农业。在政治方面,采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党凌驾于权力机关之上,权力机关成为党的意志的传达机关。执政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行政机关隶属于党的机关或处于党的机关的直接领导之下,成为党的意志的执行者;民主机制受破坏,干部使用实际上是任命制和终身制,在党内执行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排除异己势力,以“基洛夫案件”为开端:根据最谨慎的估计,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500万人受到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而安东洛夫—奥费申科考证:“消灭富农、斯大林制造的饥荒和镇反的运动中死亡的人数是2000万”,②可见当时大清洗之惨烈。大批党政军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的进步。直到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

残暴的专制导致苏联最终解体

残暴的专制导致苏联最终解体 苏联解体原因探秘残暴的专制导致最终解体 作者:周有光 来源:摘自《拾贝集》 来源日期:2011-4-6 本站发布时间:2011-4-6 21:26:01 阅读量:3996次 苏联解体已经十多年。苏联既有成功的记录,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历史是当代知识分子不能不读的必修课。我阅读苏联历史十多种,包括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2002)、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2002)、曾严修《半杯水集》(2001)、约翰·根瑟《今日俄罗斯内幕》(1958,英文)、美国驻苏大使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中译本,1996)、纽约时报通信集《苏联帝国的衰亡》(1992,英文)等。下面的读书札记是苏联的一幅素描。 俄罗斯历史素描 俄罗斯历史分期:(1)基辅罗斯:公元862年北欧瓦朗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政权,882年成立大公国基辅罗斯。(2)金帐汗国(1243-1502):1237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占领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16世纪初斯拉夫人摆脱蒙古统治。(3)沙皇帝国 (1547-1917):1547年伊凡雷帝(1533-1584在位)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大帝(1689-1725在位)改称帝国,实行西化,扩张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惨败,帝国覆灭。(4)苏联(1917-1990:1917年成立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苏俄),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5)俄罗斯联邦,1991年独立,放弃专制,改行民主。 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职7年),斯大林(29年),赫鲁晓夫(11年,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2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6年,政变下台)。共74年,7任领导,5人死后卸任,2人政变下台。斯大林在职最长,有29年,树立苏联模式,被称斯大林主义。 苏联历史轮廓: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惨败,沙皇退位,杜马(国会)组织民主临时政府。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党人杀死沙皇及其家属,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军事共产主义。1918年3月3日列宁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退出对外战争,割让给德国土地100万平方公里,赔款60亿马克。内战结束后,改行新经济政策(1921-1928),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提出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1928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短期内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6年斯大林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1928-1937,实行农业集体化,消灭地主和富农,由中农和贫农组织农业公社,后改集体农庄。发生大饥荒。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9)

世界古代三大游牧民族》第二部古代印欧民族(9) 第九章、伊利里亚人伊利里亚人是欧洲古代一个属于 印欧语系的民族,据古希腊的描写伊利里亚人居住在希腊西北部的地方,包括今天的伊庇鲁斯、阿尔巴尼亚、黑山、黑塞哥维纳、达尔马提亚的南部和中部,这些地方被统称为伊利里亚。少数部落也生活在潘诺尼亚和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地区。伊利里亚人可能主要是从瓮棺文化演化过来的。地中海东部的文化与伊利里亚人的关系还有争议。冰川时期伊利里亚人的经济基础按当地的地理条件不同分别是畜牧业和农业。从前两千年到前一千年的过渡时期还以畜牧业为主,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山区里此后也依然以畜牧业为主,在平原地区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基础。冰川时期的伊利里亚人社会主要以部落和家庭组织。由对墓地的发掘可以证明每个部落由一个贵族统治,该贵族家庭比其它居民家庭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1、建立居民点从前6 世纪开始希腊殖民者开始在伊利里亚建立居民点。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总是很和平的,但是伊利里亚人开始接受希腊文化。希腊奢侈品成为了伊利里亚贵族的象征。在奥赫里德湖畔的豪华的部落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从希腊进口的商品。在将过去加固的高地居民点改造为城市中心的过程中希腊的影响不断加强,这些城市里的经济核算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城市里的手工业和

商业的影响扩大,伊利里亚人也开始在爱琴海畔从事航海 商业和海盗) 。前 5 世纪从一些这些城市里形成了小的国 家,不过这些国家往往都很短命。 2 、其他相关从前 4 世纪 开始越来越多的希腊历史学家开始描写伊利里亚人。当时马 其顿王国经常与伊利里亚人发生战争。 前 359 年马其顿国王 帕迪卡斯三世在与伊利里亚人作战时阵亡。帕迪卡斯的儿子 腓力二世得以战胜伊利里亚人,但是他们没有被亚历山大大 帝并入马其顿王国。前 3 世纪一些伊利里亚国王得以建立地 区性的强国。当时的伊利里亚人也是非常出名的海盗。因此 前 229 年亚琴海岸的希腊殖民地向古罗马申请保护。 次伊利里亚战争 (前 229 年至前 228 年) 马提亚海岸建立一个桥头堡。在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约前 218 年至前 201 年)伊利里亚大部分被罗马占领。 前 168 年 最后一位伊利里亚国王被罗马战败、俘虏和带回罗马市。罗 马人将伊利里亚分为附属罗马的小国。恺撒将伊利里亚正式 并入罗马帝国。屋大维以多瑙河为界将伊利里亚分为达尔马 提亚和潘诺尼亚两个省。前 9 年在伊利里亚爆发暴动后罗马 开始强烈地将这个地区罗马化。罗马帝国后来的军队大部分 由这里的罗马化的伊利里亚人组成。多个罗马皇帝是伊利里 亚人,包括克劳狄二世、奥勒利安、普罗布斯、戴克里先和 君士坦丁一世。斯拉夫人入侵后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在几 介绍伊利里亚人是生活在古代欧洲巴尔干地区的一个印欧 语系民族集团,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但因本身文 字材料阙如,有关伊利里亚人活动的记述,主要获自希腊人 及其后的罗马人。古典作家对伊利里亚人及其各支系作过描 述或记载的,就有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西拉克斯、赫卡泰 奥斯、庞蓬尼?梅拉、阿庇安、斯特拉博、普鲁塔克、波里比 阿、大普林尼等人。一般来说,同其他古老族群相比,人们 对于伊利里亚人的了解相对有限。由于资料的散缺,近现代 欧美学者就伊利里亚人问题作过系统性研究的,也不很多。 些学者往往是在致力于印欧诸语言早期历史及其相互关 系的总体研究过程中,附带地涉及到伊利里亚语言和民族起 源问题的。在西方学术界,最早对古老的印度-欧罗巴语言 给予关注的,是18世纪英国著名东方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 在第 中罗马得以在达尔 个世纪里大多数与斯拉夫人融合成了南斯拉夫人。 3、文化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38年9月)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它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明自己的辩证方法的时候,通常援引黑格尔,认为他是表述了辩证法基本特征的哲学家。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样的。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采取的仅仅是它的“合理的内核”,而摈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且向前发展了辩证法,赋予辩证法以现代的、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他甚至在观念的名称卞把它变成了独立的主体)是现实的创造主,而现实只是夕1造主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性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性的东西而已。”(《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的时候,通常援引费尔巴哈,认为他是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权威的哲学家。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样的。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采取了它的“基本的内核”,把它进一步发展成为科学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而摈弃了它那些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大家知道,费尔巴哈虽然在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极力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恩格斯屡次说过:费尔巴哈“虽然有唯物主义的基础,但是还没有摆脱旧的唯心主义的束缚”,“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322、326页)。 辩证法来源于希腊文《dialego》一词,意思就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古代有些哲学家认为,思维矛盾的揭露以及对立意见的冲突,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后来推广到自然界现象中去,就变成了认识自然界的辩证方法,这种方法把自然界现象看作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现象,把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自然界中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看作是自然界中对立力量互相影响的结果。 辩证法从根本上说来,是同形而上学截然相反的。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一)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把它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地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 因此,辩证方法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现象,如果被孤立地、同周围现象没有联系地拿来看,那就无法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任何领域中的任何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同周围条件没有联系、与它们隔离的现象,那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反之,任何,种现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同周围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受周围现象所制约的现象,那就可以理解、可以论证了。 (二)同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静止不动、停滞不变的状态,而是看作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其中始终有某种东西在产生,在发展;有某种

苏联大清洗死亡人数不足百万,西方夸张到千万

苏联大清洗死亡人数不足百万西方夸张到千万长期以来,关于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运动中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流放多少人,在国内外学界—直争论不清。此前社会上流传较多的是西方的观点,如英国史学家罗伯特·康奎斯特认为在一九三六至一九三八年至少有六百万人被捕,三百万人被处死,二百万人被埋葬在集中营;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其《大失败》一书中认为在斯大林时代“有数百万人惨遭杀害”,受迫害的人数“可以绝对有把握地估计不少于两千万,可能高达四千万”。苏联解体前后的苏联俄罗斯学术界更是热衷于这个话题。苏联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所长德·沃尔戈科诺夫认为从一九二九至一九五三年总共有—千九百五十万到二千二百万苏联公民成为斯大林镇压的牺牲品。 苏联解体的直接过程与戈尔巴乔夫当政后一九八七年重新评价历史密切相关,重点涉及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体制的评价。重评历史主要是从考证当年大清洗的数字开始。—方面触目惊心的镇反内幕促使人们思考旧体制的弊端;另—方面一些肆意歪曲、夸大的镇反数字成为苏联社会主义“暴政”的证据,导致全盘否定苏联历史,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最终酿成国家的崩溃。 关于大清洗的时间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整个斯大林执政时期,即从二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都是“大清洗、大镇压”时期;另一种观点认为“大清洗”特指一九三七年到—九三八年。 在苏联正式场合最早批判斯大林、最早使用“大镇压”这个词的是赫鲁晓夫。一九五六年二月他在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中,第—次指出斯大林实行了“大规模镇压”。他似乎不同意“二十年代末就有了镇压行动”的观点,在报告中谈到斯大林—九二八———————九二九年与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斗争时说道:“我想特别提请注意这个事实,即在与托洛茨基等人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时并没有对他们采取极端镇压措施,这场斗争始终是在思想领域进行的。只是在过了几年后……才开始了对他们的镇压行动。这是发生在—九三五———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期间”。很明显,赫鲁晓夫没有把“镇压时期”扩散到斯大林执政的其它年份。 长期以来俄罗斯学者也都传承这个说法。近年出版的由俄罗斯著名学者弗·沃洛布耶夫院士领导的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仍把“大镇压”年代划定在“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 从实际情况看,一九三七年被判死刑的人数是一九三六年以前年份的十倍乃至几十倍以上,这也是—九三七年和以前相比具有重大区别的理由。

游牧民族对中华文化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游牧民族的介绍 (2) 二、游牧民族的起源 (2) 三、游牧民族的发展 (3) 四、游牧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 (4) 五、游牧文化对中华影响 (5) 参考文献 (6)

游牧民族对中华文化影响 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设备相当简陋,经营非常粗放,基本处于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广义上的游牧民族指的是居无定所的流浪民族,包括草原民族和海洋民族。 起源 关于游牧民族的起源,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争论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人口压力说、游牧出于游猎说、驯化地理说、游牧与农耕并立说、游牧与农业分离说、气候变迁说等。有关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问题,与世界游牧业的起源问题研究是密切相关的,笔者主张游牧与农业分离说。 游牧经济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非自足性的经济类型,对农耕社会存在着依赖性,它不能完全脱离种植业,需以整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相当发展并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为前提。这就要求种植技术和游牧技术都有相当的进步,从而决定了游牧民族只有在较晚的时候才能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结合的混合经济是人类赖以进入文明时代的最主要的经济类型。中国北方游牧业的兴起是在青铜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马被认为是草原游牧的象征,马的驯化和传播是欧亚草原游牧兴起的关键。钱穆先生云:“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别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游牧的起源、游牧国家的产生与演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游牧与农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时期内曾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战争、掠夺、和亲、互市等所有的历史现象似乎在说明一个主题:生存与财富是游牧国家兴起的原因。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是解开游牧起源这一历史悬案的锁钥。如何正确理解恩格斯的这一经典论述,学界为此长期争鸣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并不是游牧与农业部落的分离,而是人类从攫取经济——采集和渔猎向生产经济的发展过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有些部落向农业经济发展,有些部落向游牧经济发展。恩格斯所说的正是后一种情形。直接从攫取经济向农业生产过渡也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形式之一,而且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都是沿着这一道路发展的。因此,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则指出,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起一直以农业为主,没有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也就没有农业和游牧业的社会大分工。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末到铜石并用时代,游牧部落的形成标志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实现。也有人基于考古发现指出,我国整个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锄耕农业结合在一起,到了青铜时代,适宜农业发展的地区形成了灌溉农业,而适宜放牧的地区在锄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成游牧业,从而实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曾经也是一场巨大、广泛的社会实践。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式微,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几乎成为历史的古董,源于美国的“历史终结论”彻底排除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中的最终地位。因而,西方世界对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种种批判和否定意见,几乎将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当西方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时,马克思再次被西方提及,曾经的冷落似乎又开始转热。但是,要真正热起来,首先需要辩驳此前各种反对马克思的观点,因为那些观点已经非常强大,在很多人那里已经成为结论性的定见。伊格尔顿的这本书想完成的正是这样一件工作。该书共分十章,每章针对一个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反驳。我先罗列一下这十个观点。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结束了。在那个工厂林立、到处充满饥饿暴动的世界里,那个以数量众多的工人阶级为标志的世界里,那个到处都是痛苦和不幸的世界里,马克思主义还多少有点用处。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如今,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都是一些老顽固。他们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过去的那个世界再也不会

回来了。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对于那些衣食无忧、将自由和民主视为理所当然的西方学者来说,马克思主义看上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那些对这一切惨剧视而不见的人不是头脑愚钝、甘于自欺,就是附庸政治、道德堕落。僵化的社会主义意味着丧失自由和物资供应的短缺,因为这是废除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它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并以这种方式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马克思相信存在某种任何凡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封建主义注定将孕育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总有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义让路。如此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不过是世俗版的天命论。它和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治的国家一样,都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 观点四: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它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完美的社会,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无贵贱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这种出奇幼稚的想法来源于对人性的轻信。它完全无视人性的险恶,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

周有光《苏联大清洗70年祭》

《苏联大清洗70年祭》摘评 独角兽资讯发表于 2010-2-28 13:35:00 (《凤凰周刊》2008年第1期,主笔黄章晋)摘要略评 作者:周有光 国家自戕:1937-1938年,苏联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自戕?先例:一个政党将自己一半的成员逮捕,一个政权将自己多数的上层成员处决,一支军队的军官团在和平时期几乎被全部消灭。后世称?大清洗?。 2007年10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莫斯科南郊?布托沃射击场?(原为步兵训练基地)的大清洗纪念地,悼念死于斯大林大清洗的遇难者。整整70年了! 普京曾负责的?联邦安全局?,其前身便是斯大林统治时期的?克格勃?(KGB),它正是大清洗的最重要执行者。 历史谜案:基洛夫,苏共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他党内资格不老,却拥有极高声望。1934年12月1日,夜间,一名叫尼古拉耶夫的青年工人在?斯莫尔尼宫?内近距离枪杀了基洛夫。尼古拉耶夫被捕后供称,刺杀动机是基洛夫介入了他的感情纠葛。 基洛夫之死,广泛传播的说法是,斯大林自己的阴谋,因为基洛夫迅速上升的声望威胁到了斯大林。基洛夫原来是

斯大林一手提拔的亲密盟友;他担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是斯大林在1926年战胜党内对手季诺维也夫之后,在对手势力范围内?掺沙子,甩石头?的安排。 基洛夫并非手软之辈,他清洗季诺维也夫、消灭富农,一点不含糊。他用25万劳改犯完成?白海-波罗的海远河?工程,当时被称为?白骨与鲜血?的运河。 斯大林亲自为办理基洛夫案的内务部负责人雅戈达指 示方向:?政治谋杀?。雅戈达在极短时间内,将数千人流放、判处徒刑,枪决了一些人。斯大林的敌人、已经倒台的前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也成为被告,判处有期徒刑。 但是,这不是斯大林想要的结果。于是,全新的人马重审基洛夫案,不久有了令斯大林满意的结果:1936年8月1 9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案?在莫斯科开庭。 掌声太久:1934年1月,苏共举行十七大,基洛夫给斯大林捧上许多响亮的头衔:伟大的?掌舵人?、伟大的?战略家?,?斯大林的结论就是党的法律。?但是,斯大林没有糊涂,他敏感地意识到,长久的掌声,潜伏着正在发生的阴谋。 在苏联,掌声时间有规定。按规定,斯大林上台时,掌声应当为10分钟,政治局委员应当控制在2分钟以内。可

第二章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难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讲授提纲】 第一节农村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南移(从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 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文化向农耕生产过渡的风貌。 农耕居首三代时期,农耕业已成为中

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秦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无不与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 重农固本秦汉以后,“重农固本”成为治国的不易之道。 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流域达到较高水平,并使之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而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农耕的向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重心南移汉晋以后,北方边患日趋严重,战乱频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农耕区的核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基本格局: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的对垒与融合 耕守牧攻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

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长城心态万里长城正体现了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心态。 对垒融合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对垒的一面,又有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形式为中介,实行经济经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中华文明两大源泉:农耕与游牧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它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延续性。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含混不清: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表现:

浅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的一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探,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后来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照搬这一模式。新中国的成立后,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开始学习移植苏联模式。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才开始彻底摒弃这种模式,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苏联模式;高度集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该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在经济上,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在政治上,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文化管理体制,领袖言论成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苏共当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表现在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实现对文化部门的控制。有通过党中央宣传鼓动部等机构对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直接控制。社会文化团体本属于群众性组织,最后通过大规模改组,变成准国家机关。领袖的言论和思想被绝对化、神圣化,不容置疑。 2 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及其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