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第28卷农业现代化研究*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资助项目《

广东省海洋农业发展研究》(编号:0609138)。作者简介:何春林(1964—),男,四川南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及节水农业等研究。收稿日期:2007-07-24;修回日期:2007-09-05

DirectionandStrategyofRestructuringand

OptimizingMarineFisheryinGuangdongProvince

HEChun-lin,ZHANGLi

(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gjiang,Guangdong

524025,China)

Abstract:TheauthoranalyzedhowtorestructureandoptimizeGuangdongmarinefishery,focusedonthedirectionandbreakthroughofthepresentindustrialchaininmarinefisheryfromthethirdindustrialstructure;markets;technologies;functions;scalesandmanpower.thenpresentedthekeystrategiestomakeresearchandplansoastoguidetherestructuring;toprotectthemarinefisheryresourcesandrestoretheenvironments;toofferresourceelements;toinnovaterulesandregulationssoastosetupasystematicplatform;toinnovatemarinefisheryscienceandtechnologysoastooffertechnicalsupports;toconstructsustainablecapabilitiessoastoofferreservepower;tosupporttheleadingenterprisessoastoofferacarriertorestructuring.

Keywords:marinefishery;restructuring;Guangdong

摘要:本文分析了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总体思路,从海洋渔业三产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

功能结构、规模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对广东现阶段海洋渔业产业链调整优化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深入研究、科学规划,为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为结构调整提供资源要素;加强制度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平台;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持续能力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发展后劲;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结构调整提供载体等关键对策。关键词: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广东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2007)06-0668-05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何春林,张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第28卷第6期

2007年11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RESEARCH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

Vol.28No.6

Nov.2007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广东沿海各地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这一目标,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在开拓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业,加快发展渔区二、三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省海洋渔业产量达到398万t,其中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72.1万t和225.9万t,海洋水产业产值达698亿元,在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占23.3%[1]。

但海洋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中越渔业协定》的执行和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向深层次推进,资源性、结构性、效益性等矛盾日益显现,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广东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与时俱进,系统研究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对提升广东海洋渔业经济运行质量,争当海洋经济排头兵,改善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产业结构是由各地的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状

况、价值取向、市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2]。根据广东海洋渔业发展的条件、特点及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应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主攻养殖,拓展远洋,深化加工,搞活流通,发展休闲,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实现海洋渔业结构的“调优、调特、调高、调强”。“调优”就是调整海洋渔业内部的三产结构,促进海洋渔业结构整体的优化升级;“调特”就是以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在统筹规划基础上,充分发挥广东海洋渔业资源的比较优势,重点突出对虾、贝类、珍珠、鲍鱼和名贵海水鱼类等特色名优渔业生产和经营;“调高”就是提高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海洋渔业产品质量,提高海洋渔业投入产出率,提高渔民收入;“调强”就是增强海洋

第6期渔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渔业发展后劲和渔村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广东海洋渔业的整体素质和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实现海洋渔业大省向海洋渔业强省的转变。

2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

捞、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服务业及海洋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涉及整个海洋渔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调整和优化。现阶段,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2.1调整海洋渔业三产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广东渔业产业结构中,2005年第一、二、三产

业的产值分别约占总产值的55%、16%、29%。渔业经济总产值大部分仍然是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的,海洋水产品加工比率还很低。事实证明,依靠开发初级资源和低廉劳动力的现有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渔业企业经营利润和附加值,而且很难维持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强化第三产业,是广东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1)调整海洋渔业结构的关键是拓展养殖业,压缩近、外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①从1996开始广东省,加大了“

以养为主,养捕并举”的结构调整力度。水产养殖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海洋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海洋捕捞的产量。随后,海洋养殖一直持续增长,2005年全省海洋渔业产量达398万t,捕捞与养殖的产量比例由2000年的53.12∶46.88转变为43.24∶

56.76,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表

1)。养殖业在稳定发展传统种类的同时,要根据市

场需求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按照“稳定大宗,突出名贵”的原则,增加名特优新养殖种类的比重。重点加快发展珍珠、鲍鱼等名贵鱼类养殖和工厂化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

②大力调整捕捞作业区间结构和作业方式,使

远洋捕捞成为海洋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远洋渔业是利用他国、公海渔业资源和国际市场的外向性产业,是世界各沿海国家积极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领域。2004年虽然全省远洋渔业船数达170艘,产量

12.43万t,产值8540万美元(表2)[3]。但远洋渔业

仍未摆脱设施陈旧、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开发利用占地球表面50%以上的公海渔业资源的困境。鉴于近海渔场资源衰竭,外海捕捞渔场面积不断缩小这一不可更改的事实,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是拓展沿海渔民生存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战略之举。目前虽然在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大西洋有广东远洋船队和远洋基地,但仍有开发潜力。因此,在海洋捕捞业结构调整中,应加强对现有渔业捕捞资源的归并、整合,提高经营规模,认真抓好作业区间结构和作业方式的转变,引导企业开发新渔场、新品种,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竞争,提升远洋渔船在公海生产的比重和效益。

(2)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渔业加工业。根据国际经验,发展渔业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实现渔业产品增值的重要法宝之一。发展渔业加工业可以促进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广泛分布的资源要素在产业化经营体系的运作下重新组合,进而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法国、荷兰之所以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第三的农业出口大国,并不是这两个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多,而是在于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农产品产业链条长,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大,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4]。2005年广东省水产品加工量达125万t、加工产值13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0.27万t和

81.71亿元,年均递增14.1%和21.9%。目前全省拥

有水产品加工厂1151家,年加工能力达180万t,冰厂冷库491座、日冻结能力10129t、制冰能力

12777t、

冷藏能力15万t/次,初步形成了渔业制冷、冷冻加工品、干制品、鱼糜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藻类食品和医药化工等一系列产品体系。但广东水产品加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①海洋水产品加工比重仍偏低。广东渔产加工品折合原料占渔产总量的比例比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低70%080%,海洋水产品销售仍以鲜销为主。②加工品的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的加工品少,冷冻加工品是海洋加工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加工品的50%以上。从严格意义上讲,冷冻加工只是对鲜活渔产品的一种保鲜手段或保鲜方式。③海洋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水平不高,目前主要是生产饲料鱼粉,对其很有价值

单位:万t

表1

广东省海洋捕捞与养殖产量2005

172.1225.9398.0

2004177.9210.7388.62003181.9197.3379.22002184.7189.6374.32001188.0179.1367.12000191.5169.0360.51995161.435.8197.2

1990110.713.8124.5198556.32.558.8198040.80.841.6年份海洋捕捞海洋养殖合计表2

1990-2004年广东远洋渔业发展情况

20041701243118540531

200319587523479822120021701154476927269200112377465464828619991265971535839419962579756758542131993161616733700407199015884年份渔船数(艘)产量(t)总产值(万美元)利润(万美元)何春林等: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669

第28卷

农业现代化研究注:数据来源于2001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海洋出版社

的成分尚未充分利用,挖掘的潜力较大。因此,要加大投入,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加工方式,面向国内外市场,深化水产品加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出具有特色、高附加值、高效益、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3)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着力培植海洋水产品流通、服务业。1978年以来,广东海洋渔业服务业占海洋渔业总产值的份额虽然逐步提高。但总体上广东海洋渔业流通、服务业发展仍滞后。广东海洋渔业经济中出现的部分产品流通受阻,信息不灵等,都与流通、服务业的落后有关。根据广东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①为渔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包括科技、信息、咨询、金融、交通、通讯、运输、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等;②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渔业与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相连结的新兴综合产业,可以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延伸渔业的发展领域,也是调整渔业一、二、三产结构比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条件良好的岛屿,制定开发规划,以高起点、

高标准为要求,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信息支持,对水利、交道、电网、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固地制宜地发展观光渔业、垂钓渔业、海洋特色餐饮业等。

2.2调整渔业的市场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体,

价格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杠杆,价格信号引导渔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有效配置[2]。如果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不完善,海洋水产品就不能货畅其流,价格信号就会失真或传递受阻,从而误导渔民的生产决策。因此。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作为运作平台。

当前,广东海洋渔业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信息体系的建设仍然落后。广东渔业市场结构的调整:

①要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搞好渔业市场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②要尽快建立起以城乡大型渔业产

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以联系广大渔村的市场网点建设为支撑,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相配套的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确保渔业产品在城乡之间物畅其流。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信息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网上渔业、网上贸易,建立向外能够与国际渔业产品信息网和国际渔业产品期货市场、拍卖市场连通,向内能与全国各省市区及全国性渔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连通,向下能与沿海各市、县以及各重点

渔业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连通的信息流体系。为渔民提供国内外市场渔产品供给、需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④积极培育渔业生产要素市场,确保渔业各类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2.3调整渔业的产品结构,促进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

现阶段广东海洋渔业养殖和捕捞品种相对集

中单一,养殖方式较为落后,名特优种类比例很小,病害和污染严重,产业化水平低,“大路货多、优质产品少,低档货多、高档产品少,原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观。2003年全省海养产量197.3万t,其中高值虾蟹类及鱼、藻类所占比重较低,仅为20.7%,而低值的贝类则占78%(表3),不能完全适应多样化的国际市场的需要,这也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调整渔业产品结构,应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大路品种,发展名优特种类。从比较优势来分析,广东应该重点发展对虾、贝类和名贵海水鱼类等特色渔业生产和经营。

2.4调整渔业的技术结构

从总体而言,广东海洋渔业技术力量还薄弱,

与山东、上海、天津等省市还有较大的差距(表4),不能为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重单一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而较少关注多种技术的优化集成;重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而较少开展加工技术研究;重常规养殖种类的研究,而较少开展名特稀种类的研究。因此,广东海洋渔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应把发展“五种渔业”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①从生产普通产品向生产名、特、优、新产品调整,发展精品渔业;②提高初级产品的加工能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渔业;③从单纯面向国内市场转向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创汇渔业;④从传统养殖捕捞向设施养殖调整,发展设施渔业。⑤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生产,发展绿色渔业。

表3

2003年广东海水产品养殖产量构成[3]

合计

197.3100

其它

1.40.7藻类

21贝类

153.978虾蟹类

19.49.8鱼类

19.69.9种类

产量(万吨)比例(%)

表4

2000年部分沿海省(市)海洋科研人员及课题比较

成果应用

831569418

应用研究3419205104

基础研究01516650其他150379134119初级330341395283中级442489710375高级501484656325合计1423169318951102机构数10111416地区天津上海山东广东

专业技术人员(人)海洋科技课题(项)

670

第6期

2.5调整渔业的功能结构

长期以来渔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水产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渔业不仅具有一般性的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等功能。因此,必须对广东渔业功能定位进行调整。根据广东的特点与比较优势,广东渔业的主要功能应从单一的以水产品生产为主,调整为水产品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相结合功能转变。其中,休闲观光渔业是广东海洋渔业中极具潜力的产业。

2.6调整渔业规模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项目渔业系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主导产业对提高渔业经济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要因势利导,不断开拓主导产业,推进渔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要按照品种“调优”、规模“调大”、链条“调长”的原则,加速创办主导产业项目,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品种调优。在养殖品种选育上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策略,大力引进优良品种,逐步更新和淘汰劣质品种。二是规模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要改变以往遍地开花、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养殖,走集团经营、规模经营的路子,形成“规模经济”、“规模效益”。重点扶植各地的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优势产品产业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大宗产品优质化;三是链条调长。就是要延长食物链、拉长产业链、提升效益链。目前,广东渔业产品加工大部分停留在粗放型经营上,档次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耗费大,有的甚至是“原字号”产品。如具有广东特色的南珠产业,年产量达20t,但综合利用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浪费大。因此,要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围绕基地育龙头、创建龙头强基地”的思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牵动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龙头企业。

2.7调整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

渔业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推动从事捕捞业的劳动力向渔业的服务业和非渔产业分流,扩大渔民转产转业增收的空间。渔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渔业劳动生产率太低,大量劳动力和人口仍滞留在狭小天地里。因此,无论是从提高渔民收入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提高全社会对水产品的消费水平来看,都要求调整渔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调整渔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重点是在渔业内部挖掘就业潜力。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渔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表现在产前、产后环节使用的劳动力上。目前渔业产前、产后环节吸纳的劳动力还很少,大部分产中环节的劳动力势必向产前、产后环节转移。建立以渔民为主体的国家、集体、渔民及其合作组织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目前剩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3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动性强,需要政府和广大渔民上下齐心,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不断提升广东海洋渔业的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

3.1科学规划和指导海洋渔业结构调整

科学的发展规划是渔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全省沿海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本地海洋渔业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态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制定出科学、客观、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用以指导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实践。规划的制定和修改,要注重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要把特色新产品、品牌产品、绿色产品作为规划开发的重点。

3.2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为结构调整提供资源要素

(1)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①要继续严格执行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措施,控制捕捞强度,完善休渔制度,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等各项养护措施;提高渔业劳动力就业率,引导捕捞劳动力分流,缓解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切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②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对渔业资源的经营者征收资源耗竭补偿费和资源税,以体现资源的价值和实现资源所有者的经济效益。③积极开展渔业资源的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各方面合作。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和洄游性,使得一些渔业资源成为几个国家的共有资源,决定了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必须要进行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否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成为一句空话。

(2)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修复。①认真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渔业法》,加强海洋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使海洋环境保护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意识。②尽快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海洋渔业环境状况。③加强对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各项活动的监视,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④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行健康水产养殖,减少养殖业自身的污染。⑤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污染补偿制度。

671

何春林等: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

第28卷农业现代化研究

3.3加强制度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提供制度平台产业结构调整是建立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基础上的,这就要求以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前提[5]。因此,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从制度上为产业发展与扩张提供生产要素流动性的保证。

(1)逐步培育和完善渔业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对渔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渔业资源的重新组合主要依靠市场取向的利益驱动,市场通过引进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健全、高效的价格机制,保证了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性。因此。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作为运作平台。应积极营造内含商品、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培育和造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和完善多层有效的市场交易体系。

(2)通过制度供给,调控渔业结构。针对市场机制失灵,政府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保证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①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加强渔业市场体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②建立和完善渔业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为渔业产品的大循环和大流通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并促使渔业生产经营者及时主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③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包括科技、信息、交通、通讯、运输、仓储、物资等方面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业环境资源保护建设,提高渔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增强渔业发展后劲。④以科技创新推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指导、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提高渔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产业升级。⑤建立渔业产品市场的预警系统,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防止进口产品的冲击,通过价格、成本、需求量、进口量、产量等预警要素,调控渔业产品供求状况。⑥政府要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上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有力支持。如支持渔民转业转产、保障渔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

3.4加强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人才和科技是海洋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省海洋科技力量薄弱,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尤其缺乏,对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能力较差。一方面要不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高新技术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科技术平。另一方面要为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激励他们为海洋渔业发展多做贡献,使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依靠科技改造传统渔业推进渔业产业化升级的过程。

3.5加强持续能力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发展后劲要以建设渔业强省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夯实渔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二是加强渔业原良种体系建设,提高原良种的覆盖率;三是加强渔村道路、供电供水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新渔村;四是加强渔业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渔业信息化工程,做好渔业信息、技术、流通,服务工作,创造渔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3.6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结构调整提供载体实施海洋渔业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积极培育扶持各种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提高海洋渔业的市场化和渔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发展格局。在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国家对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税收、信贷、科技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扶持一批远洋捕捞骨干企业,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解决远洋渔业发展中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局面。要协调好与周边省区和国家的关系,为我省远洋作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扶持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民营和外资进入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和海洋制造业等领域。引导企业认真执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创立名牌产品。稳步发展渔业中介组织,在生产、市场等环节发挥积极的沟通协调作用。同时,要加强引导和培训,提高渔民素质,自觉参与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广东海洋渔业局,广东海洋经济统计资料.http://www.gdofa.gov.cn/asp/detail/default.asp:readchannel=78.

[2]杨林.资源与环境约束下中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农村经济,2004(8):28-31。

[3]麦贤杰.中国南海海洋渔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79-85.

[4]张涛.铜陵市渔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3):67-68.

[5]邓云锋,宋立清.我国渔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5(4):239-241.

672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说明

浅谈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伴随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组织结构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 穷:事业部制,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型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等。 组织结构的实践则更加丰富多彩,从战略变革到流程再造,无不涉及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 化。但现实不容乐观,企业常常陷入组织结构的困惑:面对不同的组织模型,不知如何选择; 设计了看似完美的组织结构,却难以实施。本文先从组织结构的定义入手,来对组织机构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对几种典型组织机构的定义的介绍、组织结构图的展示、优缺 点的列举、适用围的概括来形成对组织结构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对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的介绍来把握组织结构的最新动态,最后结合以上基本理论对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在石油产 业中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1组织结构的定义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 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 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2组织结构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1直线制组织结构 直线制组织结构是最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所谓的“直线”是指在这种组织结构下,职 权直接从高层开始向下“流动”(传递、分解),经过若干个管理层次达到组织最低层。其特 点是: (1)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 (2)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3)主管人员在其管辖围,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即,主管人员对所管辖的 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2.1.1直线型组织结构特征

23206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两化融合全套文件与表格】

江苏XX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体系三层次文件标准编号QB/LK 23206-2015 发布日期2015-4-30 实施日期2015-5-01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程序 受控编号: 版本沿革与更改记载 版本号编(修)制日期更改单号编制审核批准A/0 2015-4-30 /

1.目的 明确两化融合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案、实施与执行、监督与控制的方法和流程,确保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有序和有效,以满足两化融合策划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的要求,并作为技术实现和数据利用的输入。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两化融合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案、实施与执行、监督与控制。 3.职责 3.1 信息部:负责组织成立项目组、并对项目组进行管理。 3.2 项目组:负责两化融合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执行、实施控制。 3.3 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审批优化方案。 3.4 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优化方案的制定、确认、实施情况反馈,实施优化方案的相关部分并文件化。 4定义 无。 5工作程序 5.1制定优化方案 5.1.1信息部组织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应覆盖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部门,包括负责技术实现的部门和人员。 5.1.2项目组负责制定两化融合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案,可借助外部咨询服务商的力量。 5.1.3项目组依据《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控制程序》的策划输出、业务部门的需求或领导层的指示,梳理现有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跟这些业务流程相关的部门和岗位,识别问题与差距,确定拟优化的关键点和调整范围,组织这些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新的业务流程设计,兼顾技术实现的可行性,确定关键岗位及其职能,在原有岗位及职能基础上提出必要的增删改调,形成优化方案。 5.1.4业务流程优化方案通常为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优化方案通常为优化后的公司或部门的组织结构图、部门职责分工、岗位说明书等。 5.2优化方案确认、审批 5.2.1项目组就优化方案与相关实施部门进行沟通和确认,涉及到技术实现的,还应与负责技术实现的部门和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和确认。沟通和确认的方式可采用会议、会签、往来邮件等适宜的方式,并保留《会议纪要》、《会签评审表》邮件等相关记录。 5.2.2达成一致意见后,报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批准。组织结构优化调整时,总经办应正式发文通知。 5.3 优化方案实施 5.3.1项目组在优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充分沟通,妥善处理实施与执行过程中的利益分歧,达成共识,必要时由管理者代表、领导层进行协调。 5.3.2应保留实施相关记录,如会议纪要、往来邮件等。 5.4 实施控制与监督 5.4.1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受控,项目组应识别潜在的冲突和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5.4.2项目组负责实施过程的监督,采取例会等适当的方式,掌握执行进度、变更、相关部门、人员反馈等动态信息,确保按优化方案设定的关键节点协调、有序地推进业务流程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一、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需从蚌埠市自身的特点出发 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另一方面,也要实实在在从蚌埠市自身的情况出发。要探讨蚌埠市在安徽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市份的特点。 首先,研究蚌埠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对区位特点的分析。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面积59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要工商业城市,皖北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省内仅次于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沪高速铁路由蚌埠火车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现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仍驻蚌埠。 其次,研究蚌埠市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对产业特点的分析。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蚌埠市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全市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并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能生产400多大类、上万种产品。近年来,蚌埠市利用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平板玻璃、滤清器、灯蕊绒、啤酒、玻璃制品、卷烟等产品产量、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柠檬酸和对(邻)硝基氯化苯产量、质量在亚洲位居前列。 同时,无论研究蚌埠市区域发展,还是研究结构调整,都要有文化的视角。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 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1建设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林业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基础的产业,同时也关系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绿化,对绿化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景观绿化的效果,要使用具有一定规格的大苗,逐渐地绿化城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和建筑的发展成比例、相协调。这要充分的利用林区的天然林地,构建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树种的大苗繁育基地,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新颖的、适销的且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经过精心的组织技术力量,注意大苗的培育方法,建立培育的标准体系,逐渐地培育出具有发达紧凑根系、完美树形以及健壮的生长势和较大的树体,这也为绿化用苗提供出适应的栽植条件,而且还能够顺利地存活和生长的树种来。 2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主要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作为最终依据的,这也是现阶段林区发展所倡导的具体要求。由于当下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为了加大林业资产的收益,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要真正能够突出树种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保证带动本地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等提供具有特色以及优势的树种与材料。对当地的林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对林业经济机构进行有效调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满足当地林业发展的具体需求,首先需要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规划。现阶段,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的森林资源都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要想使得林业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点,需要建立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还能够为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再让森林资源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发展的平衡,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强化价值观,促进人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 在林业资源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从事造林、采伐或者是培育行业等,为了促使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都要充分遵循着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借助这种自然力的优势,真正地提升林业产业的生产力。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等的一些不良的林业生产行为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严格制止,严厉打击,要真正地促进人和自然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从全方位多视角出发,做好林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发展林区经济以及维持生态建设的一条必经渠道。为促使生态文明向着更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5加大林业产业投入,加强人才建设与培养,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是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最为直接且有效的一个途径。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对于森林资源收益较好的区域可以实行以林养林的制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建立完善的资金,大力支持林业产业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用于人才建设投入,一类主要是用于对实际林地的保护。其中,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林业的建设、保护、包括林业砍伐实际上都是一些人为造成的,因此,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产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产业劳动素质过硬的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对林地进行合理的修剪、利用以及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才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6林业产业发展要依托市场发展的需求

发展股份公司组织结构和流程优化图文稿

发展股份公司组织结构 和流程优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和流程优化 咨询项目调查问卷 您好! 某信管理顾问公司非常感谢您参与回答本调查问卷。 某信管理顾问公司受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发展”)的委托,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为全面、充分掌握公司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诊断,并提出适合企业的咨询方案,我们设计了下面的调查问卷,请大家认真填写。 问卷目的 这一问卷的目的是了解您对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流程等方面问题的看法。请您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认真填写,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可以不回答。 某信将为各位提交的问卷严格保密——所有问卷都严格按照保密的程序收集,由某信的统计专家制表统计,然后销毁原始问卷,贵公司的任何人员都不可能看到您个人答卷的内容,因而问卷的填写和结果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您的工作或您本人。 问卷填写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判断,请在与自己想法最吻合的选项前的符号上打 “√”; 2.除了有特殊规定的题目外,其他题目均为单选题; 3.您选择的答案是您自己独立判断的; 4.您选择的答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5.对于您不了解或者无法做判断的问题,请不要回答。

谢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给予的支持! 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和流程优化咨询调查问卷 职位界定: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指:公司董事、经营领导班子成员、党总支书记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总部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经理(厂长、主任)级人员 公司一般管理人员:公司中层以下的各类管理人员 职员:除管理人员以外的其它人员 个人信息 您的工作职位属于 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一般管理人员;4)职员 您在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时间 1)2年以下;2)2年~4年;3)4年以上 您的学历 1)高中及以下;2)中专或技校;3)大专;4)本科;5)硕士及以上 您的年龄 1)30岁以下;2)30-40岁;3)40-50岁;4)50岁以上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者段婕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年级 09 风险管理 学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聂霞 导师职称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目录 引言 (2)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3) (一)产业结构概述 (3) (二)产业结构调整 (3)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5)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11)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12) (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12) (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13) 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16) 五、结论 (18) (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18) (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18) 参考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但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力物力资源丰厚,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成为让中国发展更和谐经济更强大的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能否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通过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2010年横截面数据以及国际标准值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测定评价,研究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并提出相应中、西部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形势和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标准值;中、西部产业转移;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的必要性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总体上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单一的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产品结构和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并且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农业生产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追求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我国加入WT()后,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目前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收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一方面可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农业资源一方面相对短缺,过度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就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由于各地的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结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 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场,而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不仅要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要,还要研究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抢占先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

设计公司岗位职责与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第一部分组织架构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部门分类 一、管理经营部:总经理、常务副总、副总经理、科室经理、科室副经理、财务主管、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专员、文员 二、工程技术部: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科室总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第二部分部门职责 第四条管理经营部职责 公司发展规划、业务、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报价管理、报酬管理、项目主管及联系人),协调评审主管部门、同行事项。 一、内控管理 1. 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行使公司给予的管理权利。 2. 针对公司的发展计划,组织审定各项考核标准,引导下属确立个人目标及达成计划(由月目标分解细化周计划、日计划)。 3. 监督部门员工按时提交周/月//年度计划表与工作总结。 4. 积极带领部门员工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度,完成上级交办的相关任务。 5. 负责本部门项目总结分析报告工作,定期进行项目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分析报告或综合分析资料。 6. 权责分明——经理与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带领团队团结协作,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打造一支极富战斗力的精英团队。 7. 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项目及团队的成功与否,团队业绩(目标)的完成与否、员工的能力高低,均取决于——带队人。 8. 了解每位员工的思想动向,关心员工生活,从细节做起。 9. 对于部门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部门区域环境卫生工作,部门工作氛围等部门情况,部门经理应做到有效引导、监督到位、适时激励。 10. 员工生病或生日等个人特殊情况时,第一时间致电或信息问候,以示关心; 11. 员工思想有波动时,及时沟通谈心,了解其最真实想法,争取把问题尽快解决, 12. 内部矛盾力求内部解决,不要扩大化; 13. 积极帮员工分解目标,协助完成实施计划等; 14. 不是员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及时制止,让其专职做好本职工作; 15. 管理讲究“恩威并施”,工作时该严厉时须严厉,休息时该放松即放松; 16. 言必行,行必果。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说话掷地有声,说到做到,有始有终,对员工如是,对公司亦是,方可有较强的执行力,从而建立威信。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一、业务流程优化介绍 (一)定义 流程优化是一项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化业务流程,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策略。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即称为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不仅仅指做正确的事,还包括如何正确地做这些事。为了解决企业面对新的环境、在传统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产生的问题,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整,从本质上反思业务流程,彻底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便在当今衡量绩效的关键(如质量、成本、速度、服务)上取得突破性的改变。 (二)目的 1、提高组织运作效率,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2、打破部门间壁垒,增强横向协作 3、管理层能够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整体运作 4、确保公司策略得以有效地执行,从而支撑战略的实现 (三)目标 1、总体目标 ?提高集团管控能力。 2、详细目标 ?确定与流程运行相适应的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的KPI指标体系, ?明确新的流程体系所需的IT支持 ?在试点范围内使流程操作人员掌握项目成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较高且稳定的投资回报率与合理的财务结构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高效率的内部管理与决策 (四)影响 1、增强业务流程的可靠性 2、降低成本 3、提高顾客满意度 4、提高员工士气 5、减少官僚作风

6、提高报告的质量 7、更好的财务控制 (五)方法 系统化改造法以现有流程为基础,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消除浪费、简化、整合以及自动化(ESIA)等活动来完成重新设计的工作。一般来说,外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时,企业趋向于采取系统化改造法,以短期改进为主。从多数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说,比较适宜的方式是采取系统化改造法,而且最好用流程图形式表现出来。 全新设计法是从流程所要取得的结果出发,从零开始设计新流程。 这两种流程优化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外部环境。在外部经营环境处于剧烈波动状况时,企业趋向于采取全新设计法,着眼于长远发展而进行比较大幅度的改进工作。在企业客户服务流程中,多数问题出在客户的诉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得到响应。然而对于网络化的企业来说,其管理理念之一是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这种多环节的运作模式显然不适应。于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新的客户服务流程就应运而生 二、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过程 1、业务流程总览 2、业务流程步骤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 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3)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4)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5)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9)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4)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93分答案

考试标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 措》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 倒计时 43: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全球总的产品供给需求环境,将会出现供给较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增大的趋势。 正确 错误 2. 从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来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增大。 正确 错误 3.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 正确 错误 4. “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永续源泉”。语出汤因比。 正确 错误 5. 人口大国出现民工荒,劳动力的成本会上升,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 正确 错误 6.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加快,尤其是气侯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产业结构必然要向低碳等新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 正确 错误 7. 大变局大调整,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急剧转型。 正确

错误 8. 中国较多的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遇到很多机遇。 正确 错误 9. 从资源能源的供给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正确 错误 10. 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享受“人口红利”。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从()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不可能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减少,正是这种供需状况,使世界市场上的资源能源争夺战越演越烈。 A. 资源能源的开发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 2. 从()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A. 资源能源的使用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资源能源的开发 3. 对于所有产业的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指的是()。 A. 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B. 独立性的产业政策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