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1阶段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考过)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绝对作用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

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

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

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

发展的作用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

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

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

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

技术研究的功能

10、简述传统教育与现

代(网络)教育的区别

答:1传统的学校教育史“金

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

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

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

优劣标志所依据的是掌握在

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

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

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

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

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

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

限制,而网络教育史跨时空

的教育。

11、简述学生文化的特

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

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

化具有互补性

1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

的动因

答:1内发论2外铄论3多

因素相互作用论

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

的一般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

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4、简述影响个体身心

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

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

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作

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

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

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

大作用

15、简述遗传的意义

答: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

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

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

是不能夸大的

1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

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

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

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

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

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

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

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

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

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

理论要点

答: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

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

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

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

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

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

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

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

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

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

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

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

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

法。

18、简述如何推进素质

教育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

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

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

为重点的教育

19、简述学生的本质属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

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

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不单

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

个性的完整性4学生是有个

性的人

20、简述教师职业的特

答:1传道者角色2授业、

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

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

究者角色

21、简述教师的学科专

业素养

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

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

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

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

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

业素养

答: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

一定的研究能力

23、简述学生和教师的

关系

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

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

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

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

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24、简述制约课程的主

要因素

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

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

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

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

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

接受性4课程理论

25、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6、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7、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0、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1、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32、简述上好课的具体

要求

答: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

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

热烈

33、简述如何做好作业

检查与批改

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

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

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

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

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

学生的作业

34、简述学业成绩考查

与评定

答:1测验与目标2试题类

型3提高测验的效度、信度、

难度和区别分度4做好评价

工作

3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

主要优缺点

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

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

作用

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

际脱节2难易完全适应学生

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

教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

36、简述教学策略的主

要类型

答: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

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

策略

37、简述德育教育的意

答:1德育室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

德育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

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

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8、简述高中阶段的德

育目标的要求

答: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

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

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

方面的基本要求

39、简述德育过程的规

答:1学生的知、情、意、

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

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

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

40、简述我国中学德育

的基本原则

答: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

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

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

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

原则

41、简述贯彻疏导原则

的基本要求

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

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2、简述贯彻一致性与

连贯性的基本要求

答: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

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

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

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

进行

43、简述说服法的要求

答: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

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

以诚待人

44、简述运用陶冶法应

注意的问题

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

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

参与情景的创设

45、简述运用奖励与处

分应注意的要求

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

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

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

46、简述班主任实施平

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

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陈

伟教育的力量

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

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

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

管理

47、简述建立以学生为

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

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

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

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48、简述班集体必须具

备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

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

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

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

49、简述如何培养和组

织班集体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

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

50、简述班主任如何了

解学生,研究学生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

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⑵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⑶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

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

⑴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

料来了解学生⑵通过对学生

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⑶

在自然条件下观察

5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

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

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

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

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

经验及个性特点

1、论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

作用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

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

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

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

技术研究的功能

2、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

般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

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

育要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过渡

和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好因材施教

3、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5、论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⑴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⑵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⑶对学生知道、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⑴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⑵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⑴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6、论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答: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

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

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

系实际原则

运用:1直观性原则的运用:

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

化教学手段⑵直观要与讲解

相结合⑶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⑴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⑵启发

学生独立思考⑶让学生动

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⑷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的运用:⑴在

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⑵重视组

织各种复习⑶在扩充改组和

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⑴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⑵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

与难点的教学⑶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⑴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

的教学⑵采取有效措施,使

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

用:⑴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

重联系实际⑵重视培养学生

运用知识的能力⑶正确处理

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⑷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

环节及其关系

答:1基本环节:备课、上

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

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2⑴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

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

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

⑵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

的中心关节,既对各课质量

的检查,又对后续环节有重

要影响

⑶作业检查与批改和课外辅

导既能检查学生听课质量,

又能弥补和改进上课的不足

⑷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时对

前四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工作

的检阅,并能促进下一个阶

段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

8、论知、情、意、行之

间的辩证关系

答: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

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

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

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

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情”

是中介,“意”是保障

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

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

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

育培养顺序,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9、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

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

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

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

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

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

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

为学生的品德。

2⑴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⑵

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

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

具体和严宽适度⑶要求教育

者对学生提出的要认真执行

10、论当前高中班级管

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答:1存在问题:⑴由于受

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

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

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⑵班级

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

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改革思路:⑴以满足学生

的发展需要为目的⑵确立学

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⑶训

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1、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过

答: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

系的意识。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

的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功

答: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

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赴欧

东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

过程或内部动力。

2它一般具有三种功能:一

是具有激活功能,二是具有

指向功能,三是具有强化功

能。

3、什么是迁移及其作用

是什么?

答:1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

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

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

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2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

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

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迁

移是习得以概括化、系统化

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

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

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

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什么是迁移,影响迁

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

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

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

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2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

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

势。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什

么?

答: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

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

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

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

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

生的必要前提。

6、简述遗忘的进程

答: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

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

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

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

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

7、如何合理的进行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8、什么是操作技能及其操作技能的阶段是什么?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行程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9、什么是操作技能及其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

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培训要求:⑴标准的师范与讲解⑵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⑶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⑷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10、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特点:⑴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⑵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⑶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⑷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1、简述学习策略学习的原则

答: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12、什么是问题解决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呢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

态的过程。

2特点:⑴目的性⑵认知性

⑶序列性

13、什么是问题解决及

其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

答: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呢

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

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

态的过程。

2主要因素:⑴问题的特征

⑵已有的只是经验⑶定势与

功能固着

14、简述创造性的含义

及其基本特征

答: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

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

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基本特征:⑴流畅性⑵变

通性⑶独创性

15、简述创造性的含义

及其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

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

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因素:⑴环境⑵智力⑶个

16、简述个性的基本特

答: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

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

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

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17、简述中学生品德发

展的基本特征

答: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

律性,言行一致2品德发展

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8、简述影响态度与品

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答:1外部条件:⑴家庭教

养方式⑵社会风气⑶同伴群

2内部条件:⑴认知失调⑵

态度定势⑶道德认知

18、简述行为改变的基

本方法

答: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

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

法6自我控制法

19、简述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策略

答:1发现教学2情境教学3

合作学习

2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

素是什么?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

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

师的期望

2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

展的基本途径

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

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

经验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

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

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

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

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答: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

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

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

容,而是一门学科中的基本

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

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

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

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先教

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

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

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

的。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

意识性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

果?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

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

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

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

与直观过程

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

概括?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

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

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

5、作为教师应如何运用

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

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

复习

6、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解

决问题能力的教学

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

数量与质量:⑴帮助学生牢

固的记忆知识⑵提供多种变

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⑶重视

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

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

法与策略:⑴结合具体学科,

教授思维方式⑵外化思路,

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⑴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⑵鼓

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⑶鼓

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

生的适宜环境:⑴创设宽松

的心理环境⑵给学生留有充

分选择的余地⑶改革考试制

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⑴

保护好奇心⑵解除个体对答

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⑶鼓励独

立性和创新精神⑷重视非逻

辑思维能力⑸给学生提供具

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⑴发

散思维训练⑵推测与假设训

练⑶自我设计训练⑷头脑风

暴训练

8、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培养良好

的品德?

答: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

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与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 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 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 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 尊师爱生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选择题大全

导论一 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 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 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F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 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 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 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 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 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C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D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C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X)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X )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X )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X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X)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带答案)

教育学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 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 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 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 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 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 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一.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三.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有:

心理学教育学选择题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B)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C)。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塔罗齐 2、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A)之间的矛盾。 A、品德水平 B、智力水平 C、知识水平 D、能力水平 3、小学生来到学校,总是有尊敬、亲近老师的愿望,也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C)。 A、依赖性 B、可塑性 C、向师性 D、可教性 4、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A)。 A、学习 B、操作 C、读书 D、实习 5、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的“温故而知新”教学要求,体现了(A)教学原则。 A、巩固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启发性 1、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C)。 A、杜威 B、赞科夫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3、中学生是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和强化的时期,其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标志是(A)。 A、自我评价 B、自我监督 C、自我学习 D、自我修养 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D)。 A、提高认识 B、陶冶情操 C、培养习惯 D、教育性活动和交往 5、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A)。 A、年龄特征 B、思想水平 C、先天素质 D、知识水平 1、在公元前数百年成书,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 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