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汉理工大学电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电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电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电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

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开课学院自动化

指导老师姓名谢建凯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电气 1203 班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者

专业班级

学号

同组者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

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2. 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原理与说明

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q 轴总电抗分别为X d ∑和X q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

δδ2sin 2sin 2∑

∑∑

∑∑?-?+=

q d q d d q Eq X X X X U X U E P

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E q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可

认为保持发电机E 'q (或E ')恒定。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

δδ2sin 2sin 2∑∑∑∑∑?'-'?+''='q d

q d

d q

Eq X X X X U X U E P

或 δ'''='∑sin d

q E

X U E P

这时功率极限为

'='d Em

X U

E P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或中继电力系统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等手段实现。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一)无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

1.网络结构变化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改变x )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即系统电压U x、发电机电势保持E q保持不变,即并网前U x=E q),测定输电线单回线和双回线运行时,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功率极限值和达到功率极限时的功角值。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中其他运行参数(如发电机端电压等)的变化。将两种情况下的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实验步骤:

(1)输电线路为单回线;

(2)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为零;

(3)功率角指示器调零;

(4)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励磁;

(5)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4-1中;

(6)输电线路为双回线,重复上述步骤,填入表4-2中。

注意:

(1)有功功率应缓慢调节,每次调节后,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系统是否稳定,以取得准确的测量数值。

(2)当系统失稳时,减小原动机出力,使发电机拉入同步状态。

(3)δ角由功角指示器读出。

2.发电机电势E q不同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

在同一接线及相同的系统电压下,测定发电机电势E q不同时(E qU x)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和功率极限。

实验步骤:

(1)输电线为单回线,并网前E q

(2)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有功功率为零;

(3)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励磁;

(4)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4-3中;

(5)输电线为单回线,并网前E q>U x,重复上述步骤,填入表4-4中。

(二)手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

给定初始运行方式,在增加发电机有功输出时,手动调节励磁保持发电机端电压恒定,测定发电机的功一角曲线和功率极限,并与无调节励磁时所得的结果比较分析,说明励磁调节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单回线输电线路;

(2)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使P=0,Q=0,δ=0,校正初始值;

(3)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调节发电机励磁,保持发电机端电压恒定或无功输出为零;

(4)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4-5中。

(三)自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

将自动调节励磁装置接入发电机励磁系统,测定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并将结果与无调节励磁和手动调节励磁时的结果比较,分析自动励磁调节器的作用。

1.微机自并励(恒流或恒压控制方式),实验步骤自拟;

2.微机它励(恒流或恒压控制方式),实验步骤自拟。

实验记录进行对比,说明产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通过励磁调节使无功输出为零,通过调速器调节使有功输出为零,解列之后逆时针旋转原动机调速的旋钮使发电机转速至零。跳开操作台所有开关之后,方可关断操作台上的操作电源开关。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装置给出的参数以及实验中的原始运行条件,进行理论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认真整理实验记录,通过实验记录分析的结果对功率极限的原理进行阐述。同时对理论计算和生误差的原因。并作出P(δ) Q(δ)特性曲线,对其进行描述。

3.分析、比较各种运行方式下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曲线和功率极限。

五、思考题

1.功率角指示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调节其零点?当日光灯供电的相发生改变时,所得的功角值发生什么变化?

2.多机系统的输送功率与功角δ的关系和简单系统的功—角特性有什么区别?

3.自并励和它励的区别和各自特性是什么?

4.自动励磁调节器对系统静态稳定性有何影响?

5.实验中,当发电机濒临失步时应采取哪些挽救措施才能避免电机失步?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表4-1 单回线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2 双回线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3 单回线并网前E q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4 单回线并网前E q>U x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5 单回线手动调节励磁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6 双回线手动调节励磁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7 单回线微机自并励方式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8 双回线微机自并励方式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9 单回线微机它励方式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表4-10 双回线微机它励方式

δ0?10?20?30?40?50?60?70?80?90?

P

I A

U F

I fd

Q

教师签字

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

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二、小结、建议及体会

三、思考题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学号

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内容的理解,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从实验中观察到系统失步现象和掌握正确处理的措施。

二、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是指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扰动之后,各发电机能否继续保持同步运行的问题。在各种扰动中以短路故障的扰动最为严重。

正常运行时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1=(Eo×Uo)×sinδ1/X1;

短路运行时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2=(Eo×Uo)×sinδ2/X2;

故障切除发电机功率特性为:P3=(Eo×Uo)×sinδ3/X3;

对这三个公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决定功率特性发生变化与阻抗和功角特性有关。而系统保持稳定条件是切除故障角δc小于δmax,δmax可由等面积原则计算出来。本实验就是基于此原理,由于不同短路状态下,系统阻抗X2不同,同时切除故障线路不同也使X3不同,δmax也不同,使对故障切除的时间要求也不同。

同时,在故障发生时及故障切除通过强励磁增加发电机的电势,使发电机功率特性中Eo增加,使δmax增加,相应故障切除的时间也可延长;由于电力系统发生瞬间单相接地故障较多,发生瞬间单相故障时采用自动重合闸,使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二种方法都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三、实验项目与方法

(一)短路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1.短路类型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本实验台通过对操作台上的短路选择按钮的组合可进行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相间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三相短路试验。

固定短路地点,短路切除时间和系统运行条件,在发电机经双回线与“无穷大”电网联网运行时,某一回线发生某种类型短路,经一定时间切除故障成单回线运行。短路的切除时间可以通过保护动作时间继电器进行定,同时要设定重合闸开关是否投切。

在手动励磁方式下(恒@控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原动机调速旋钮调节发电机向电网的出力,测定不同短路运行时能保持系统稳定时发电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故障

类型对暂态稳定的影响。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P max为系统可以稳定输出的极限,注意观察有功表的读数,当系统出于振荡临界状态时,记录有功读数,最大电流读数可以从操作面板上的电流表读出,选择重合闸投切为OFF。(详细操作方法WDT-IIC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使用说明书。)2.故障切除时间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固定短路地点,短路类型和系统运行条件,顺时针旋转原动机调速旋钮增加发电机向电网的出力,在测定不同故障切除时间能保持系统稳定时发电机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分析故障切除时间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二)研究提高暂态稳定的措施

1.强行励磁(恒U控制)

在微机励磁方式下短路故障发生后,微机将自动投入强励以提高发电机电势。观察它对提高暂态稳定的作用。

2.单相重合闸

在电力系统的故障中大多数是送电线路(特别是架空线路)的“瞬时性”

故障,除此之外也有“永久性故障”。

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重合闸的技术经济效果,主要可归纳如下:

①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②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③对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也能起到纠正的作用。

对瞬时性故障,保护装置切除故障线路后,经过延时一定时间将自动重合原线路,从而恢复全相供电,提高了故障切除后的功率特性曲线。同样通过对操作台上的短路按钮组合,选择不同的故障相。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原动机调速的旋钮调节发电机向电网的出力,观察它对提高暂态稳定的作用,观察它对提高暂态稳定的作用。

其故障的切除时间通过保护动作时间继电器进行整定,同时要选择进行重合闸投切。当瞬时故障时间小于保护动作时间时保护不会动作;当瞬时故障时间大于保护动作时间而小于重合闸时间,能保证重合闸成功,当瞬时故障时间大于重合闸时间,重合闸后则认为线路为永久性故障加速跳开整条线路。

(三)异步运行和再同步的研究

1.在发电机稳定异步运行时,观察并分析功率,发电机的转差,振荡周期及各表的读数变化的特点。

2.在不切除发电机的情况下,研究调节原动机功率,调节发电机励磁对振荡周期,发电机转差的影响,并牵入再同步。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不同短路类型下获得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对不同短路类型进行定性分析,详细说明不同短路类型和短路点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

2.通过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二种提高暂态稳定的措施对系统稳定性作用机理。

五、思考题

1.不同短路状态下对系统阻抗产生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2.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措施有哪些?

3.对失步处理的方法(注意事项2中提到)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4. 自动重合闸装置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表5-2 短路切除时间t=0.5s 短路类型:单相接地短路

QF1 QF2 QF3 QF4 P max(W) 最大短路电流(A)

1 1 1 1

0 1 0 1

(0:表示对应线路开关断开状态1:表示对应线路开关闭合状态)

表5-3 短路切除时间t=0.5s 短路类型:两相相间短路

QF1 QF2 QF3 QF4 P max(W) 最大短路电流(A)

1 1 1 1

0 1 0 1

表5-4 短路切除时间t=0.5s 短路类型:两相接地短路

QF1 QF2 QF3 QF4 P max(W) 最大短路电流(A)

1 1 1 1

0 1 0 1

表5-5 短路切除时间t=0.5s 短路类型:三相短路

QF1 QF2 QF3 QF4 P max(W) 最大短路电流(A)

1 1 1 1

0 1 0 1

一次接线方式:QF1=1 QF2=1 QF3=1 QF4=1

表5-6 短路类型:单相接地短路

保护动作时间P max(W) Idl最大短路电流(A)

0.5 (s)

1.0 (s)

1.2 (s)

教师签字

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

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二、小结、建议及体会

三、思考题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测量电压实验报告 篇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实验一基于Labview的电压测量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测量原理; 2、通过该仿真实验熟悉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的简单编程方法; 3、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交流电压测量的各种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微机一台、LABVIEW8.5软件三、实验原理 实验仿真程序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自己编写LABVIEW仿真信号源实验程序,要求可以产生方波(占空比 可调)、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而且要求各种波形的参数可调、可控。 (2)编写程序对各种波形的有效值、全波平均值、峰

值等进行测量,在全波平均值测量时要注意程序编写过程。同时记录各种关键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波形并说明。 实验所得波形如下:(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占空比30%、50%、60%): 正弦波: 三角波: 锯齿波: 方波(占空比30%): 方波(占空比50%): 方波(占空比60%): (3)对各种波形的电压进行测量,并列表记录。如下表: 五、实验小结 由各波形不同参数列表可知,电压量值可以用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表征。被测电压是非正弦波的,必须根据电压表读数和电压表所采用的检波方法进行必要地波形换算,才能得到有关参数。 篇二: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1

万用表测交流电压实验报告 篇三: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STM32 ADC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M32的基本工作原理 2. 通过实践来加深对ARM芯片级程序开发的理解 3.利用STM32的ADC1通道0来采样外部电压值值,并在TFTLCD模块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原理 STM32拥有1~3个ADC,这些ADC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使用双重模式(提高采样率)。STM32的ADC是12位逐次逼近型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有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ADC的结果可以左对齐或右对齐方式存储在16位数据寄存器中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执行规则通道的单次转换,需要用到的ADC寄存器。第一个要介绍的是ADC控制寄存器(ADC_CR1和ADC_CR2)。ADC_CR1的各位描述如下: ADC_CR1的SCAN位,该位用于设置扫描模式,由软件

武汉理工大学微机原理接口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22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何业兰 学生姓名高胜洋 学生专业班级计算机1404 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第一部分:实验准备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1.熟悉接口试验箱的使用环境。 2.体会接口电路通过外部总线与处理器连接原理。 3.掌握可编程芯片8253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环境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将 8254 的计数器 0 和计数器 1 都设为方式 3,用信号源 1MHz 作为 CLK0时钟,OUT0 为波形输出 1ms 方波,再通过 CLK1 输入,OUT1 输出 1s 方波。 2、编写程序,将 8254 的计数器 0 设为方式 3,计数值为十进制数 4,用单次脉冲 KK1+作为 CLK0 时钟,OUT0 连接 MIR7,每当 KK1+按动 5 次后产生中断请求,在Wmd86程序运行结果栏上显示字符M 。改变计数值,验证 8254 的计数功能。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PITE 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1)8254的功能 ?8253具有三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0#~2#通道); ?每个通道有6种工作方式; ?可以进行二进制或十进制计数,计数方式为减1计数。 (最高计数频率2.6MHZ) (2)8254 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图1.1 8254内部结构图1.2 8254外部引脚 (3)8254 的工作方式 ●方式0:计数到0 结束输出正跃变信号方式。 ●方式1:硬件可重触发单稳方式。 ●方式2:频率发生器方式。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26_ 学生学号:_201_ 学生姓名:_ _ 实验日期:__5.26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数值型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的插入、删除、修改、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 二、实验任务 1. 设有一批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考试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N=100人,数据如下: (提示:可以建立三个一维数组来存放学生的数据,其中:学号为一个long类型的数组studentID,姓名为一个string类型的数组name,成绩为一个int类型的数组grade)(1)由键盘获取学生人数n,要求学生人数n的取值范围11到N-2; (2)由键盘获取学生的相关数据; (3)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的数据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并输出排序后的学生数据; 2. 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1)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输出该学生的所有信息,按如下格式输出: 学号程序设计成绩 2015112324 张思德72 若没有该学生,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2)插入一个新学生的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的数据任按学号升序排列。 ⒊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的新成绩替换该学生的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武汉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操 作 系 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软件工程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键盘命令和vi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掌握Linux系统键盘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等) Vi编辑器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UNIX下的编辑器有ex,sed和vi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vi。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例如:$ vi myfile 有一点要注意,在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要切换到“插入模式”才能够输入文字。 2. 切换至插入模式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3. Insert 的切换 处于“插入模式”,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能够删除文字。 4.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myfilename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不存盘强制退出vi) 三、主要实验工具、仪器设备及耗材 安装Linux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分析(可加页)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在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记忆整个Vi命令。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实验结果描述 1.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图1 vi主界面 2.切换至插入模式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 3.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输入w filename 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三、实验小结、建议及体会 这次实验让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掌握了一些Linux系统常用的命令。

经典编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构强度的电测法实验报告(含数据)

《结构强度的电测方法》实验报告 学院: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组员: 指导教师: 日期:

结构强度电测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测试原理及方法 2.掌握电阻应变片的安装工艺 3.掌握电阻应变片电桥线路的连接及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4.测定矩形截面受纯剪切内力作用时的剪切应力分布规律及许用载荷 5.测定特定的弹性元件在对称载荷作用方式下的最大许用载荷 6.测定特定的框架结构在指定外力作用下的危险点应力及最大许用载荷 7.给出测试结果并给出不确定度分析 二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 本实验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有:TS3861静态电阻应变仪、压力试验机、2个待测弹性元件及1个钢架、电阻应变片、导线、电烙铁、丙酮、砂纸、502胶、绝缘胶带、镊子等。 TS3861静态电阻应变仪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TS3861静态电阻应变仪面板示意图 其中:(1)CH为通道指示,其下面的两个按扭为通道选择键。 (2) 为读数应变显示窗,其下面的三个按键“自动”、“初值”、“测量”的作用为:“自动”按键在手动测量时无用;“初值”按键为在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的测量;若先按“初值”再按“测量”按键,为将现通道设置为在“0”初始值的情况下的测量,即“置零”。 (3)根据应变片的阻值选择“应变片电阻Ω”的数字。 (4)根据应变片的灵敏系数选择“灵敏系数K”的数字。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1、应变片原理 电阻片分丝式和箔式两大类。丝绕式电阻片是用0.003mm-0.01mm的合金丝绕成栅状制成的;箔式应变片则是用0.003mm-0.01mm厚的箔材经化学腐蚀制成栅状的,其主体敏感栅实际上是一个电阻。金属丝的电阻随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应变-电性能。电阻片在感受构件的应变时(称做工作片),其电阻同时发生变化。实验表明,构件被测量部位的应变Δl/l与电阻变化率ΔR/R成正比关系,即: 比例系数Ks称为电阻片的灵敏系数。由于电阻片的敏感栅不是一根直丝, 所以K s 不能直接计算,需要在标准应变梁上通过抽样标定来确定。K s 的数值一般 约在2.0 左右,这里取K=2.048。 2、电阻应变仪原理 电阻应变仪是将电阻片感受到应变转化为电阻变化,再把电阻变化通过适当桥路和放大器转为电压变化,并显示出来。电阻应变仪按其测量对象可分为静态电阻应变仪和动态电阻应变仪。动态应变仪有电压和电流输出,提供相关记录仪记录,例如X-Y记录仪、光线示波器和磁带记录仪等等。也有一些应变仪兼有静态应变数值显示和动态电压输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由于电阻应变仪是一种专用仪器,其显示部分直接显示应变值。通过应变可以计算出载荷、应力和变形,为核算构件的强度提供依据,因此应变仪应用十分广泛应变仪测量电路是一个电桥电路(见图2)它的四个桥臂R1,R2,R3,R4顺序连接在A、B、C、D 之间。电桥AC对角接电源E;BD对角为电桥输出电压U DB。当四个电阻皆由电阻应变片组成,且四枚电阻片阻值和灵敏系数相等时,桥路有如下关系:

毛细管电泳实验报告

毛细管电泳实验报告 高乃群S0 实验目的 1.了解毛细管电泳实验的原理 2.掌握毛细管电泳仪的操作方法,并设计样品组分的分析过程. 3.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C E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 在pH>3情况下, 其内表面带负电, 和溶液接触时形成了一双电层。在高电压作用下, 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地朝负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 粒子在毛细管内电解质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EOF)两种速度的矢量和, 正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一致, 故最先流出;中性粒子的电泳流速度为“零”,故其迁移速度相当于电渗流速度;负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方向相反, 但因电渗流速度一般都大于电泳流速度, 故它将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 从而因各种粒子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电渗是CE中推动流体前进的驱动力, 它使整个流体像一个塞子一样以均匀速度向前运动, 使整个流型呈近似扁平型的“塞式流”。它使溶质区带在毛细管内原则上不会扩张。 一般来说温度每提高1℃, 将使淌度增加2% (所谓淌度, 即指溶质在单位时间间隔内和单位电场上移动的距离)。降低缓冲液浓度可降低电流强度, 使温差变化减小。高离子强度缓冲液可阻止蛋白质吸附于管壁, 并可产生柱上浓度聚焦效应, 防止峰扩张, 改善峰形。减小管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高电场引起的热量积聚, 但细管径使进样量减少, 造成进样、检测等技术上的困难。因此, 加快散热是减小自热引起的温差的重要途径。

实验设备:电泳仪。仪器及试剂: 缓冲溶液(buffer):20 mmol/L Na 2B 4 O 7 缓冲溶液。1mol/L NaOH溶液,二次 去离子水。未知样饮料(雪碧和醒目) 1.实验步骤仪器的预热和毛细管的冲洗:打开仪器和配套的工作站。工作温度设置为30℃,不加电压,冲洗毛细管,顺序依次是:1 mol/L NaOH溶液5 min, 二次水5 min,10 mmol/L NaH 2PO 4 -Na 2 HPO 4 1:1缓冲溶液5 min,冲洗过程中出 口(outlet)对准废液的位置,并不要升高托架。 2.混合标样的配制:毛细管冲洗的同时,配制标样苯甲酸浓度依次为、、、、1 mg/ml。 3.做标准曲线:待毛细管冲洗完毕,取1 ml混合标样,置于塑料样品管,放在电泳仪进口(Inlet)托架上sample的位置,然后调整出口(outlet)对准缓冲溶液(buffer),升高托架并固定,然后开始进样。进样压力30 mbar,进样时间5 s。进样后将进口(Inlet)托架的位置换回缓冲溶液(buffer),切记换回buffer 的位置!选择方法,修改合适的文件说明,然后开始分析,电压25 kV,时间约10 min。 4.未知浓度混合样品的测定:方法与条件同上,测试未知浓度混合样品,分析时间约25min,据苯甲酸钠标准曲线测雪碧与醒目这两种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的

电测实验报告解析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李晓峰 学号:12281035 班级:电气1307班

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示波器——SS7802A a、主要参数: SS-7802模拟示波器·具有能够选择场方式、线路的TV/视频同步功能·附有光标和读出功能·5位数计数器规格及性能·显像管:6英寸、方型8*10p(1p=10mm)约16kV·垂直灵敏度:2mV/p~5V/p(1-2-5档)(通道1、通道2)精度:±2%·频率范围:20MHz·时间轴扫描A·100ns/p~500ms/p·TV/视频同步:能够选择场方式、能够选择ODD、EVEN、BOTH、扫描线路 b、主要功能描述 示波器操作板如图所示:

包括如下五个操作控制区域: 水平控制区 【?POSITION?】:将【?POSITION?】向右旋转,波形右移。 FINE 指示灯亮时,旋转【?POSITION?】可作微调。 MAG×10 :扫描速率提高10倍,波形将基于中心位置向左右放大。 ALTCHOP :选择ALT(交替,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或CHOP (断续,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 垂直控制区 INPUT:输入连接器(CH1、CH2),连接输入信号。 EXTINPUT :用外触发信号做触发源。外信号通过前面板的EXTINPUT接入。 【VOLTS/DIV】:调节【VOLTS/DIV】选择偏转因数。按下【VOLTS/DIV】;偏转因数显示“”符号。在该屏幕下,可执行微调程序。 【▲POSITION▼】:垂直位移,向右旋转,波形上移。

武汉理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DOC)

学生学号0121110680125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刘军 学生姓名李帅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1101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键盘命令和vi实验成绩 实验者李帅专业班级软件工1101 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Linux键盘命令和vi 1.要求:掌握Linux系统键盘命令的使用方法 1. 使用mkdir命令建立一个子目录subdir 2. 使用cat或more命令查看file1文件的内容。 3. 将date命令的用法附加到文件file1的后面: 4. 利用ls -l file1命令列出文件file1的较详细的信息。 5. 利用rm fa命令将文件fa删除。再利用ls -l命令查看工作目录内容。 6. 运行mv file1 file_a命令,然后用ls命令查看这两个文件是否都还在工作目录中 2.vi操作 1.了解vi编辑器的作用和功能 2.熟悉vi的操作环境和切换方法 3.掌握vi操作的方式(几个常用键) 4.了解常用的快捷键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 者算法描述) VI编辑器的常见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键盘命令: 1. cat,more,less命令 2. Is命令 3. cp命令 4. rm命令 5. mv命令 VI命令: 1.vi进入vi缓冲区 2.vi file1:进入文件file1 3.退出vi

物化实验电渗实验报告

篇一: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七十恒温水浴组装及性能测试 1. 简要回答恒温水浴恒温原理是什么?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恒温水浴的恒温原理是通过电子继电器对加热器自动调节来实现恒温的目的。当恒温水浴因热量向外扩散等原因使体系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迫使加热器工作,到体系再次达到设定温度时,又自动停止加热。这样周而复始,就可以使体系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2. 恒温水浴控制的温度是否是某一固定不变的温度? 答:不是,恒温水浴的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因为水浴的恒温状态是通过一系列部件的作用,相互配合而获得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少滞后现象,如温度传递、感温元件、温度控制器、加热器等的滞后。所以恒温水浴控制的温度有一个波动范围,并不是控制在某一固定不变的温度,并且恒温水浴内各处的温度也会因搅拌效果的优劣而不同。 4. 什么是恒温槽的灵敏度?如何测定? 答:ts为设定温度,t1为波动最低温度,t2为波动最高温度,则该恒温水浴灵敏度为: s?? 测定恒温水浴灵敏度的方法是在设定温度 温度-时间曲线(即灵敏度曲线)分析其性能。 5. 恒温槽内各处温度是否相等?为什么? t2?t12下,用精密温差测量仪测定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 答:不相等,因为恒温水浴各处散热速率和加热速率不可能完全一致。 6. 如何考核恒温槽的工作质量? 答:恒温水浴的工作质量由两方面考核:(1)平均温度和指定温度的差值越小越好。(2)控制温度的波动范围越小,各处的温度越均匀,恒温水浴的灵敏度越高。 7. 欲提高恒温浴的灵敏度,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答:欲提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恒温水浴的热容量要大,恒温介质流动性要好,传热性能要好。②尽可能加快加热器与感温元件间传热的速度,使被加热的液体能立即搅拌均匀并流经感温元件及时进行温度控制。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可能小;感温元件、搅拌器与电加热器间距离要近些;搅拌器效率要高。③作调节温度用的加热器要导热良好,热容量要小,功率要适宜。 8. 恒温槽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恒温水浴主要组成部件有: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器。浴槽用来盛装恒温介质;在要求恒定的温度高于室温时,加热器可不断向水浴供给热量以补偿其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搅拌器一般安装在加热器附近,使热量迅速传递,槽内各部位温度均匀;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恒温水浴的温度;感温元件的作用是感知恒温水浴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变为电信号发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继电器和控制电路,当恒温水浴的温度被加热或冷却到指定值时,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控制电路放大后,推动继电器去开关加热器。 9. 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大体有那些? 答: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因素有:(1)恒温水浴的热容,恒温介质的流动性,传热性能。(2)加热器与感温元件间传热的速度,感温元件的热容;感温元件、搅拌器与电加热器间的距离;搅拌器的效率。(3)作调节温度用的加热器导热性能和功率大小。 10. 简要回答恒温槽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你在哪些物理化学实验中用了恒温技术,试举出一个实验实例。 答:(1)主要部件:浴槽(恒温介质),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导电表、电接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范文.doc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保证安全运行,同时根据配电设备维护规程的有关规定,我部于20xx年3月1日上午8:00 对乐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矿各变配电点的接地及其各变压器对地绝缘情况进 行测量试验。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验前的准备: 1、制订试验方案: 前期,我们组织机电队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接地装置,查找接地极的适合试验的位置,制订、讨论、修改试验方案,提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2、试验方法: 接地电阻表本身备有三根测量用的软导线,可接在E、P、C三个接线端子上。接在E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到被测的接地体上,P端子为电压极,C端子为电流极(P、C都称为辅助接地极),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准备采用两种方式测量:(1)、将辅助接地极用直线式或三角线式,分别插入远离接地体的土壤中;(2)、用大于25cm×25cm的铁板作为辅助电极平铺在水泥地面上,然后在铁板下面倒些水,铁板的布放位置与辅助接地极的要求相同。两种方法我们都采取接地体和连接设备不 断开的方式测量,接地电阻电阻表将倍率开关转换到需要的量程上,用手摇发电机手柄,以每分钟0转/分以上的速度转时,使电阻表上的仪表指针趋于平衡,读取刻盘上的数值乘以倍率即为实测的接地电阻值。

3、试验工具: 我们准备好ZC29B-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ZC110D-10(0~2500MΩ)型摇表、万用表、铜塑软导线(BVR 1.5mm2)、测电笔、接地极棒和接地板等试验用具及棉纱等辅助材料。 二、试验过程: 1、3月1日上午,现场试验人员进行简单碰头,并进行分工:由帅锐进行测量、值班人员蔡富贵和彭余坤配合操作、陈应沫记录、班长方兴华负责监护; 2、8:45试验开始; 3、测量辅助接地极间及与测量接地体间的距离; 4、采取第一种方法,将接地极棒插入到土壤中并按照图纸接好线; 5、将测量接地体连接处与连接端子牢靠连接; 6、将导线与接地电阻表接好; 7、校正接地电阻表; 8、测量并记录数据;(试验数据见附表) 9、采取第二种方法,测量并记录数据; 10、整个试验过程结束。 恒鼎实业弓角田煤矿春季预防性试验设备外壳接地测试记录 恒鼎实业弓角田煤矿春季预防性试验变压器绝缘测试记录 使用仪器: ZC29B-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 测量数据表: 测量数据单位(MΩ)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降低了对流运动,故电泳的迁移率又是同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的。已知摩擦系数是分子的大小、极性及介质粘度的函数,因此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构成或形状的差异,以及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便可以通过电泳将蛋白质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彼此分离开来。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的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因呈离子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讲,D N A 和RNA多核苷酸链可叫做多聚阴离子( Polyanions ) 。因此,当核酸分子被放置在电场中时,它们就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由于糖- 磷酸骨架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而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这种迁移速度,亦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比分子量较大的DNA 分子迁移要快些。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应用较广。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3.1 凝胶电泳的分类 按照分离物质来分凝胶电泳可以分为核酸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凝胶电泳;按照分离介质来分可以分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PAGE凝胶电泳。本次实验我们采用按介质的分类方法来学习的。 3.1.1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其分析原理与其他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z 绪论试 题 误差理论_01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B ) A) t =(±) s B) v =(±) m C) v = k m ± m s D) l = m m 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 mm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B) 3N x y =?,N u = C) 3 1n i i i x y N n =?=∑,N u = D) 3N x y =?,N u =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 A) 重力加速度g =± B) v =±s C) E =± mV D) I =± mA 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 l = m B) l = m C) l = m m D) l = m 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 =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2x y N z ?= ,N u =B) 2x y N z ?= ,N u =C) 21i i n i i x y z N n =?=∑, N u = D) 2x y N z ?=, N u =误差理论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关于最后结果表达式=x x 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一定包含在~x u x u -+中 B) 它说明物理量x 的真值包含在~x u x u -+中的概率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学生: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 作原理、基本特性; 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过流继电器线圈采用_串联_接法时,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低压继电器线圈采用__并联 _接法时,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串联,并联) 2.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1.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小电压称为返回电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返回电压与动作电压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2.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动作电流;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称为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四、实验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五、实验仪器设备

六、问题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答:由于摩擦力矩和剩余力矩的存在,使得返回量小于动作量。根据返回力矩的定义,返回系数恒小于1. 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答:返回系数是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数不被切除。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整定的,一般能保护相邻线路。在下一条相邻线路或其他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将启动,但当外部故障切除后,母线上的电动机自启动,有比较大的启动电流,此时要求电流继电器必须可靠返回,否则会出现误跳闸。所以过电流保护在整定计算时必须考虑返回系数和自起动系数,以保证在上述情况下,保护能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电流速断的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的,一般只能保护线路首端。在下一条相邻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不启动,当外部故障切除后,不存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0121210680117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周兰采 学生姓名柏扬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1201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名称获取网卡的MAC地址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内容:编程获取以太网适配器的MAC地址。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 者算法描述) 实验原理: 在系统的cmd命令提示符中,我们输入ipconfig/all就可以看到本机上所有的适配器的具体内容如媒体状态、连接特定的DNS后缀、描述、物理地址、DHCP 已启用、自动配置已启用信息。本实验是运用匹配的思想,先通过,在寻找匹配字符串物理地址,找到了就将:后面位置的内容赋值给mac,作为MAC地址,然后再主函数中输出即可。

实验代码如下: package socket;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public class SystemTool { /** *@return mac地址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WindowsMACAddress() { String mac = null;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ull; Process process = null; try { process = Runtime.getRuntime().exec("ipconfig /all");// windows 下的命令,显示信息中包含有mac地址信息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process.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 null;

电泳实验报告

电泳实验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十二 电泳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泳法测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 2)从实验现象中加深对胶体的电学性质的理解,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因电而动)。 二、基本原理 1.电泳 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 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2.三种电势 0?:热力学电势(或平衡电势),固体表面相对溶液的电势,0?=f (固体表面电荷密度,电势决定离子浓度)。 :斯特恩电势。 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吸引力。所以在靠近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强烈的吸引,会牢固的结合在表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吸附层,称为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层;在斯特恩层中,除反离子外,还有一些溶剂分子同时被吸附。反离子的电性中心所形成的假想面,称为斯特恩面。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由表面的0?直线下降到斯特恩面δ?。δ?称为斯特恩电势。 :电动电势。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其滑动面在斯特恩面稍靠外一些。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ζ电势。ζ电势与δ?电势在数值上相差甚小,但却具有不同的含义。应当指出,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ζ电势。 ζ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ζ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也越厚。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ζ电

西南交大C++实验13.doc

实验 13 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变量作用域,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传递方法。 3.理解递推的概念,掌握递归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求数组元素和值。 1) 主函数定义整型数组a[10],数组元素值a[j]=2*j+1,输出a数组; 2) 编一子函数,将主函数传递来的数组元素值改变为其前面所有数组 元素的和值(包括该数组元素自身值),子函数头要求为sum(int a[],int n),n用于传递数组的大小; 3) 主函数中输出改变后的a数组。 2.求自然数对。 1)编写一子函数,判断两个自然数x,y是否是自然数对(所谓自然数对 是指两个自然数的和与差都是平方数,如:17-8=9,17+8=25); 2)调用子函数在01) 编程要求: 1)主函数功能:从键盘输入n值,通过调用子函数计算数列的第n项并输出。2)子函数功能:使用递归法,计算数列2,6,14,30,…… ,的第n项。

武汉理工大学 统计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报告

3,在对话框中选择描述统计、选择确定 4,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31,在输出区域输入 D3,选择汇总统计,选择确定。 (三)动态数列长期趋势预测 1,进入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有关数据 2、建立直线趋势方程:Yc=a+bt,利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和b的参数 3、将参数代入直线趋势方程,Yc=a+bt,预测所需年份的产量 (四)抽样调查区间估计(从一批灯泡中随即抽取40只进行检查,并对该批全部 灯泡的平均使用时间的可能范围) 1、进去Excel系统,输入实验项目的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指标、计算公式 2、利用各公式计算相应的指标 3、利用区间估计的方法计算区间估计 五、原始数据记录 (一)制作次数分布图表(直方图) 某班40名学生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成绩:66 45 99 56 88 99 84 81 76 94 79 77 99 82 65 73 74 77 98 65 60 79 67 66 82 97 59 83 60 78 72 63 89 95 84 79 86 78 98 87 答:首先,打开Excel并新建一个工作簿,输入试验项目的所有数据;然后,点击工具菜单栏的【数据】,并选择【数据分析】;再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并点击确定;然后,在对话框的【输入区域】输入试验项目的数据范围(A2:A41),在【接收区域】输入分组的范围(B2:B6),在【输出区域】输入D2,并勾选【累计百分比】和【输出图表】,点击确定。最后得到次数分布图表如下图所示: 图1 在Excel中制作次数分配图表 由上述图表可知,该班学生考试成绩在50分及以下的有1人,50分(不包含50分)到60分(包含60分)之间的有4人,60分(不包含60分)到70分(包含70分)之间的有6人,70分(不包含70分)到80分(包含80分)之间的有11人,80分(不包含80分)到90(包含90分)分之间的有10人,90分以上的有8人。 (二)计算描述统计量(某煤矿6月份的燃煤产量,单位:万吨) 30个产量的原始数据如下: 产量:2010 2200 2400 1965 2010 2025 2042 2050 2080 2101 2103 2130 2152 2193 1100 2230 2280 2282 2300 2338 2342 2345 2361 2382 2390 2424 2450 1560 1980 1900

西南交大铁路通信信号实验报告

通信信号课程实验报告(联锁实验) 实验名称:6502电气联锁和微机联锁实验 班级:交运2012-05班姓名:武晓程学号:20121969 实验日期:2014.5.9 实验地点:53011 一.实验目的 1.认识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控制台 2.运用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办理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取消办理的进路。 3.认识微机联锁软件及其操作 4.运用微机联锁系统办理列车和调车进路,取消办理的进路 5.思考不同的联锁设备在办理、取消进路时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两种系统的异同。 6.加深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的理解,回答思考问题。 二.实验设备 1.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1台 2.微机联锁设备1套 三.实验原理(给出两种联锁系统的原理)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电磁继电器,以逻辑电路实现联锁,全站的信号机和道岔可由一个信号楼集中控制。为了建立一条进路,值班人员可在控制台上按下一条进路的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不论进路上有多少组道岔,只要在进路范围内无车占用,又没有安排敌对进路,就可将进路中所有道岔转换到规定位置,并将进路锁住;在控制台的轨道表示盘上,所选出的进路从始端到终端呈现一条白色光带,即表示进路已被选出并已经锁闭。防护这条进路的信号机也同时自动开放。在表示盘上轨道模型旁,这条进路始端处的信号复示器亮一绿灯,表示防护此进路的信号机已经开放。当列车驶入该进路后,信号机自动关闭,信号复示器的绿灯改亮红灯,白色光带随着列车的前进,一段一段地由白色变为红色,表示列车在占用该区段,然后又由红色变为灭灯状态,表示列车已出清该区段,并且该区段已经解锁。这时,又可利用该区段内的道岔建立新的进路。 微机联锁:计算机联锁是用微型机算计的软硬件和其他一些电子、继电器件组成的,具有故障-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其安全可靠、处理速度快,与继电集中联锁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无论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都是继电集中联锁无法比拟的,而且设计、施工、维修和使用大为方便,是一套全新的系统设备。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是实现以进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联锁功能控制系统,它主要以色灯信号机、动力转辙机和轨道电路作为三大室外设备,并以电子设备实现联锁功能对轨道区段状态、信号状态和道岔状态进行监测,并对信号机和道岔实施控制的系统。 四.实验过程及心得体会 在5311教室,通过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和计算机模拟接车、发车、调车,加强了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车站联锁设备的印象和感触。相比6502电气集中联锁,微机联锁有这更多的优势。

数电实验报告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熟悉数字电路学习机及示波器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双踪示波器 2、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 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片 三、预习要求 1、复习门电路工作原理相应逻辑表达示。 2、熟悉所有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用途。 3、了解双踪示波器使用方法。 四、实验内容 实验前按学习机使用说明先检查学习机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cc及地线不能接错。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试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在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1)选用双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插入面包板,按图 连接电路,输入端接S1~S4(电平开关输入插口),输 出端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D1~D8任意一个)。 (2)将电平开关按表1.1置位,分别测出电压及逻辑状态。(表1.1)

2、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接线,输入端1﹑2﹑4﹑5接电平开关,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1.2置位,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 1.2 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1)选用四二输入与非门74LS00一只,插入面包板,实验电路自拟。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1.3﹑表1.4。

(2)写出上面两个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表1.3 Y=A ⊕B 表1.4 Y=A ⊕B Z=AB 4、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 用六反相器(非门)按图1.5接线,输80KHz 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输入,输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的tpd 值 : tp d=0.2μs/6=1/30μs 5、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选用四二输入与非门74LS00一只,插入面包板,输入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 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一端接高有效的脉冲信号,另一端接控制信号。只有控制信号端为高电平时,脉冲信号才能通过。这就是与非门对脉冲的控制作用。 6.用与非门组成其他门电路并测试验证 (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与非门组成或非门 Y = A + B = A ? B 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表1.5 中。 表1.5 图如下: (2)组成异或门 ① 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与非门表达式。 A ⊕B={[(AA)'B]'[A(BB)']}' ② 画出逻辑电路图。 ③ 测试并填表1.6。 表1.6 输入 输出 A B Y 0 1 0 1 0 1 0 0 1 1 A B Y 0 0 0 0 1 1 1 0 1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