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

也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何才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使我们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在教学时做到以生活实例为基础,深入生活情境,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例生活情境生活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何才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使我们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一、以生活实例为基础,认识数学问题源于生活

要善于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善于把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例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的知识教学时,先让学生猜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极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形象的揭示了钟面的特点与时、分的关系,然后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时间有关的例子吗?”学生例举了大量的例子,如早晨起床、上学、睡觉等等。那么,如果没有时间会怎么样?有一学生说,如果没有了时间,上学时大家不能一起到学校,老师怎样给我们上课,生活不就没有规律了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可在这个基础上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提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可以展现生活”这一大众数学观,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便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深入生活情境,学习数学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

生活”的道理。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在三尺讲台上完成的,我们可以让有些数学知识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

例如在教学“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这一知识点时,我带领学生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实际测量,首先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问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大家用绳子把这个正方形圈起来,让学生在这个正方形内或周围感受100平方米的面积的大小,然后说明要100块这样大的土地才是1公顷。最后让学生量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问这个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多少?说明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即: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的课堂安排,把单一、枯燥无味的面积知识返回到生活实践中,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既可以弥补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有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又如,数学应用题取材于生活实际,是实际问题的简化,我们可以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如在学习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三种量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小红每分钟写20个生字,小华每分钟写25个生字,问这20和25可以成为什么数量?王老师每小时可以批改40份卷子,张老师每小时可以批改30份卷子,其中的40和30 又可以称为什么量呢?采用讨论的方法进行互相交流,得出在一分钟、一小时或一天中可以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称为“工作效率”,简称“工效”。从学生最接近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体验、分析、判断等生活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三、利用生活经验,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很多的数学规律,数学思维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它们的原型,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索数学规律。例如:三年级第六册教材中,有关“单价X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习时,可进行购物活动,如铅笔每支5角钱,要买10只多少钱?让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又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本在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要时时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要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解决问题时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在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知识后,留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调查我校各位教师及本班学生和家长的出生年月。在这节练习课的最后,让学生观察本月出生的有多少人?并让我们真诚的祝福,在“生日快乐”的歌声中结束了本节练习课,学生在歌声中深刻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统计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我们数学教师应不断的进行探索,抓住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不在可怕,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富于生活性,情趣性。(字数2188)

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使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绝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学《老鹰捉小鸡》这个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理解。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分析: [案例1] 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 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自己的设计和计算,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案例2]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 分析: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当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使本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案例3] 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济? 分析: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走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案例4] 2008年,某人由于要做一桩生意需要12000元钱,就向邻居借,时间半年,月利率为0.045,请问半年后这个人要归还多少钱?分析: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既概念。这就需要我们的课程内容生动形象,才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那么只有把数学融入生活,这一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案例5] (结合图片)阳光下,一条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度呢? 分析:这样的一个平面图让学生觉得很抽象,所以我带领学生拿着三角尺等工具来到操场上,分别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测量旗杆和地面所形成的角度,每个学生测量之后都在地面上画出一条线,最终呈现出上图所示,紧接着问学生: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在这个过程中,旗杆所在思维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位置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徐蓉 56~5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4题)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现实场景为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指一指、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确认位置的方法。 这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但数学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与生活中的确定位置是有所不同的,怎样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突出体现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是一个难 1、已有基础: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左右、前后位置,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能迁移出“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可能存在的问题:表达位置的方法不相同,显现出无序性。知识掌握的同时,不能灵活地应用于生活。 鉴于以上考虑,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所 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 亲切感。 3、情感目标: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 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响起电话声)“咦,电话铃响了,我们来接一下。”“喂,你好,请问是觅渡桥小学吗?我是来听课的,可找不到听课的教室,请问听课的教室在哪?”谁来告诉这位老师?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就是我们这个阶梯教室的位置。任何物体都有它所处的位置,我们怎样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揭题:确定位置)设计意图:小孩子特别愿意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干,所以用“帮助别人”导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体验感悟,学习新知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冲突 <1>师:早上,小动物们在做“健康操”。你瞧,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呀!(出示主题图)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在第4排第2个,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能找到它吗? <2>生:在纸上圈→汇报交流:(1)是蓝猫,我是从左到右数第4排,从前往后数第2个。(2)是小兔子,我是从前往后数第4排,从左到右数第2个。 <3>师: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找到2个呢?是什么原因呢? 生讨论发现:看的方向不同,找动物的位置的方法不同。 <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小动物也有确定位置的方法,你们想听听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报告数学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大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4、锤炼了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实验方法:以文献资料、教学反思、数学日记积累、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实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一开课我们就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美。如我校教师齐士兰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六册教材《平方米的认识》时,设计了“铺地砖”这一贴近学生社会实际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对平方米的认识,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来的规律,而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去应用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操勇同志教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深刻认识,他给每个学生一张购物卡,让学生带着卡片到商贸大街了解商品的价格,并试着购买商品,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货币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五年级数

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

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04-14T13:18:28.7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作者:林超燕[导读] 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记忆摘要: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记忆。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对数学课程也越来越感兴趣。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改善 不少小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通常都会表现出来一种抵触的情绪,再加上其自身的数学成绩也不理想,就导致学生更加厌烦学习数学,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学生报辅导班,学生在辅导班中接受其他教师的讲解以及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这样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场所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而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则能够增加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样也能够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进而树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小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使得小学生自身的自主思考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 有效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并激发出小学生自身的提问意识,而小学生在提问、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掌握不了数学知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思考以及主动提问的意识,这样也就导致学生自身数学逻辑思维的缺失。若是小学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数学课堂之中,并对学生讲解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加数学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熟悉的生活问题能够激发出小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这样也更利于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多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数学上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运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时、分、秒”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一个闹钟过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也便于学生们进行记忆。教师在課堂上可以写几个时间段,时刻让学生们进行区分,并且用自己的闹钟表示出来,这样也可以充分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重视课后亲子活动,让家长陪同学生进行活动 课后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时间段,课后的时间是学生们拉开差距的时刻。在没有教师看管之下,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所学习的知识亦或是还没有学习的知识,这些都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教师在课后的时间要经常布置一些亲子互动的内容,以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一些能够巩固学生知识的小活动,让家长跟着学生一起进行。比如,可以让家长带着学生去超市进行采购,让学生自己进行采购,一张50元人民币怎样才能够买到所要买的,如果有物品需要选择的话,怎样选是最合理的。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生活中有效的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三)课堂教学方式要转变,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授课 教师教学时不能一味的将枯燥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将生活中的知识和课程中的内容相结合,在实际情况下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消化。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一下生活中拥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的东西,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举例,看谁举出的例子最新颖、最多。这样简单的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很好的进行和完成,不至于浪费很多时间却无疾而终。教师要让知识融入生活中,也要让生活中的东西融入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原来知识的学习不是只在考试的时候有用,很多时候,在生活中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三、结束语 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生活化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能够让学生们转变以往对学习的态度,真正的明白和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力量。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并能够在课堂上坚持做到这一点,于教师、于学生,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玉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学周刊,2020(05):87. [2]张菊英.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学周刊,2020(05):92. [3]吕春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42-43.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学数学生活话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 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们把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再比如《看一看(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

《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案例三、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12月24日平安夜的那一天,我让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和收到苹果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解答。再比如上位置与顺序《教室》这节课时,我说哪一排、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的非常端正,谁右边的第几个小朋友特别自觉,让学生找我说的是谁。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坐的很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案例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经常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孩子

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趣味 【背景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我在认真研究教 材内容的基础上,直面传统教材的局限,摸索着踏上通往新课程教学之路,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诠释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小 课堂,大社会”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 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 与学生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当中。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 (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 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 150();那一箱苹果约重10(),能填上什么单位呢? 生: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知道了一个苹果的重量 用“克”做单位,一箱苹果的重量用“千克”做单位。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 来的,大卡车能装很多很多的苹果,一辆大卡车能装多重是苹果呢?就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吨的认识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 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 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 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 (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师:填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吨=()千克 2000千克=()吨 生: 1吨就是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就是5000千克。 生: 1000千克就是1吨,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 3、归纳小结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淮阴师范附小在“八五”期间研究过“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确立了课程活动、管理活动、社区活动为实施生活基础教育的三条主线,又以课程为核心,来培养学会生活的人。洛社中心小学在“九五”期间研究过“构建生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针对传统课堂生活情感的缺失和实践活动的缺乏,在数学学科构建了“情知模式”,以达到情趣性和实践性的目的。 2、国外研究现状。杜威提过“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还提出“从做中学”,认为从做去学比靠静听去学,教育的效果大得多。但他在纠正旧教育缺陷的同时走到了另一端,他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最近国外又提出“做学”,强调以“做”(实践)带学习,提倡围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所以,数学改革的趋势为:数学应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二)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1、主要联系。都强调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强调要以活动为主要过程,让学生去主动获知,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区别。①研究范围不同。本课题着眼点较小,只研究数学一门学科,力图能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得深一些。②研究内容不同。洛社中心小学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情知模式”,我们主要研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活动和评价。③背景不同。本课题研究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国家

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数学教育工作者用“数学生活化”一词加以概括,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数学教学生活化,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量的抽象及应用过程,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体验学有所趣 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1、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让

教育与生活“亲密接触”。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爸爸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假如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①: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②: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③: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题中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客厅铺①、②、③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①(或②、③)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要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③种价值太贵,①、②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②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①地砖最合适。这样,不仅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教学,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2、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成为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附近一幢大家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精品教育文档

xx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发展目标。在内容上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对照新纲要的要求,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发现我们的数学教育单纯地以课堂教学为主,严重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无意识地拉开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因此,如何拉近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如何使抽象的数学转化为生活中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呢?如何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呢?如何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这些都值得我们对数学教育作出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提出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一)适合幼儿学习的需要 1.有利于理解规律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于幼儿来说,过多的机械记忆会使幼儿厌倦,会使幼儿思维禁锢。将数学内容还原于生活,有助于幼儿探究和寻找规律,并且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2.有利于发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启发。因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不断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 3.有利于提高生活能力 让幼儿学习生活的目的是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或者说是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数学。尽量避免数学与生活的严重脱节,为学习而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二)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3-01-14T16:43:23.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2期供稿作者:胡昌鹏[导读]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化是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胡昌鹏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响水小学563200 摘要: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化是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从“例题生活化”、“导入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探索,从而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体验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讲一次函数问题时,我先出了这么一道题: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0.8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1.5元收费。①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②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③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1.0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拿来当月的水费单子,让学生思考水费的计算公式,当用水量超过多少时,水费的单价会提高,从而让学生得出水费的一般计算形式。这个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段函数,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这样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了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但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案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让浓浓的生活气息永住数学课堂 “实践活动”教学实录片段赏析 课题组组长潘建丽 最近潘老师在装修房子,准备在厨房的地面铺地砖,在老师铺地砖之前,你们给老师提怎样的建议? 生:借助生活经验,铺大地砖,好看,大方。 生:因为老师很阳光,颜色应该鲜艳点儿吧。 生:多看几家装潢店,选择物美价廉的地砖。 师:你们的建议很好,那老师现在就去装潢店买地砖,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我们应该知道厨房的形状和面积,这样省时省力省钱。 师:厨房的形状是长方形,怎样才能知道厨房的面积? 生:测量出厨房的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面积。 生:知道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地砖的数量,也能计算出厨房的面积。 师:老师在一家装潢店选择两种地砖 师:观察主体图,你们知道什么? 生:第一种地砖是正方形,面积是4㎡,价钱是5元;第二种地砖是长方形,面积是6㎡,价钱是7元。 师:如何用第一种地砖铺需180块,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谁能发现数学问题? 生: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生:买第一种地砖需要多少钱?

此时,学生动笔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板演算式?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2×2=4㎡ 4×180=720(元)先算出每块地砖的的面积,再用地砖的数量×每块地砖的的面积=厨房的面积。 生:我解释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有180个4相加,所以用乘法计算。 (其他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用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数量=总面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举手急着解决问题二) 师:老师只带700元够吗? 生:不够,我是计算出来的,因为4×180=720(元) 720<700所以不够。 生:我是估算的,我把180看做200,200×4=800 800>700,所以700元不够。 师:两种方法都计算出700元不够,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时候估算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再次观察我们的主题图,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买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钱? (这是小部分同学忙于计算) 师:勤奋的孩子动手了,聪明的孩子停下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好吗?魏灿同学,你为何不动笔计算? 生:因为不知道地砖的数量,无法计算地砖的价钱。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蒙洪才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蒙洪才 发表时间:2012-09-29T14:15:38.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蒙洪才 [导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蒙洪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人教版第四册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新学期开始了,小芳准备添一些学习用品,带了50元来到商店,请你们帮助小芳出一出金点子,要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学生甲:我买一盒水彩笔和一块磁性画板,再买一本笔记本8元。 18+24=42(元); 42+8=50(元) 学生乙:我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转笔刀。 30+17=47(元) 50-47=3(元) 学生丙:我买一个文具盒、一盒水彩笔、一本笔记本。 12+18+8=38(元) 50-38=12(元) 学生丁:我先买一支自动铅笔、一个文具盒。再买一本笔记本、一盒水彩笔。 2+12=14(元) 8+18=26(元) 50-14-26=10(元) ……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表扬,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