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20世纪90年代,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各个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改革方案,试图寻找摆脱困境的新路径。其中奉行“第三条道路”的“新中派”推行的福利国家改革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模式,他们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福利制度理念。跟踪并分析福利国家的改革,既为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一、“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理念

1、强调社会福利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确保福利开支、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较多地强调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突出维护社会公正。“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念,强调要实现社会福利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减少和避免滥用权利的现象,在坚持“享有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转向从社会索取的权利与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应同时并举,“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

2、实现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的转变。建立以提高就业能力取代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体制,从救济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利。社会福利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而是创造条件促进公民学习新技能,接受新工作,“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而不是直接给予利益”。使社会福利政策与讲求竞争和风险意识相联系,以培养个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独立意识,发挥社会各种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使它们对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更积极的贡献。

3、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要重新定位国家的作用,要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新的关系。要本着利益均衡的原则协调劳资关系,既要维护工人已经获得的经济、社会权益,也要使企业家为投资、革新和增加就业作出努力。主张建立以企业家和工会为主体、有广泛社会力量参与的“劳动、革新和公正联盟”,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伙伴关系。为此,要改变过去那种征收高额累进税,造成压抑经济发展的现象,要减少税收,改善投资环境,形成良性经济增长,增大福利总数。吉登斯认为,政府应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投资人力资源,进行终身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开展公私合作,以形成一个积极改革的福利国家——积极福利社会中的社会投资国家。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首先,第三条道路强调要正确定位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责任及所起作用的大小,采取多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即由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共同承担社会福利基金,实现社会福利的多元化。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即使是低水平的失业保障也已经使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单一的社会福利筹资渠道使福利资金的规模难以扩大,福利项目单一,实施与调整缺乏灵活性,而且效益低下。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的经验,社会福利基金支出应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并充分发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挥社会团体、私人机构的作用,多方开拓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渠道,从而使社会福利水平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其次,彻底地改变福利观念。改革开放以前,个人出资进行风险抵御的意识是很淡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项制度尚未完善,失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风险要完全自己承担,因此限制了消费。我们认为:承认在公民遇到困难时应该得到政府的帮助,这是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在此基础上个人有义务自助。关键是政府与个人各应该承担多少。政府投入资金数额应该增加,而公民用于保险保障方面的投入比例也应该相应的增加。具体对政府来说,资金支持的重点就不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提供失业保障,而是促使当事人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接受新工作或冒险进行新创业作好准备。放到大众身上,就是要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只是营造社会安全网的做法,将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的方向稳步推进。

第三,一定程度上调整投资方向。“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把投资的重点由公益事业转为“人力资本投资”,即增加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将高质量的终生教育作为目前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手段。“第三条道路”将教育视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力求使所有的公民都具备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使大多数人获得更高的水平。这种以提高个人进入市场和冒险创业能力的间接性福利政策,更好的克服了被称为培养“懒人”的福利政策——直接性经济资助的不足。另外,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人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其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改善,这实质上是一种藏富于民的举措,社会也会由此变得稳定、和谐。

最后,建设公民社会和社会企业。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和体制的转轨,目前虽然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达到了基本的小康,但是全面的小康社会依然没有达到,少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很低下,所以目前需要建立一个公民社会,从而使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在小康水平之上,从而真正实现全面的小康。同时提倡社会办企业,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但是社会办企业,其盈利不是为个人所有,而是由整个社会来获利,从而整体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即社会福利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而是社会,个人和国家共同承担。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郭心悦(198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郭心悦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063000) 一、费边主义的历史沿革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费边社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最初是为了讨论美国学者托马斯·戴维逊的一些观点而建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团体,随后,在戴维逊返回美国后费边社便分裂成两个组织,一个称作新生活联谊社,仅存在几年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个比较注重实际的、战斗的和政治的组织则发展成为后来的费边社。Fabian一词源于公元前203年古罗马的一位将军的名字,他在战斗中计划周密、打击敌人、取得胜利,所以费边社的建立者们希望效仿费边将军,等待时机,伺机而发,有效实行社会改革。费边社的发起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高级职员阶级中的一批有教养的人士,如高级文官、证券经纪人、新闻记者和一般的资产阶级,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和格雷厄姆·华莱士。这些发起人也决定了他们建立费边社的最终目的,即“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德标准争取重建社会”。他们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演说等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就是通过对一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和决策权的领导人物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实现费边社的社会主义纲领。在英国1892年的普选中,反对派自由党的领导人针对爱尔兰自治问题就证明了费边社的主张的正确性。二、费边主义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从1887年通过的费边社纲领中可以看出,费边社成员除了十分关注政治问题,也格外重视民生问题,希望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当作一种社会福祉广泛推广开来,惠及全民,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根据费边社的各种会议文件和其成员所发表的文章和所作的公开演讲,将费边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核心进行归纳,即由国家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由社会为消除贫困、维护和提供人民的福利水平支付资金,由专业人员和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应对各种使人遭受痛苦并寻求帮助的麻烦。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社会福利思想 费边社成立目的之一,在于对社会进行重新改造,具体方法如下。 经济上,费边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将土地和资本从阶级和个人的占有中解放出来,实现公共所有,人民公平地共享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得的利益,以谋取公众福利,使人们得到最大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费边主义主张实行地方公有化,只将一些重 要经济部门收归国有,其他则由地方代为管理,并实现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另外,在私有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萧伯纳提出,由土地和资本产生的“租金”应该用来补充劳动报酬,或者由社会直接接管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政治上,费边主义认为,国家是为整个社会工作的,国家是全民的代表。费边主义主张通过公众舆论、民主选举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他们还主张通过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即由民主选举出来的社团代表进行管理。分配原则上,费边主义最早主张实现国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这体现在工资、劳动时间、健康、安全、住房、公共事 业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标准。一旦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上的每个人就可以达到“文明生活的最低标准”。并且,随着公共财富的不断累积,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变不同阶级和个人之间收入悬殊的重要问题。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上,费边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他们受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影响,认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摘要:费边主义是近现代社会流派之一,以萧伯纳、悉尼·韦伯等人为代表的费边主义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政 治和社会问题,出版书籍,进行公开演讲,力图实现社会改革。其中,费边主义者关于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张,如实行地方公有制、提倡八小时工作制等,对日后英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而费边主 义者的一些基本社会福利思想更是对中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费边主义;福利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5-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75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七章

第七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福利理论发展 新趋势 第一节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 一、全球化的特征与趋势 1、作为一个过程的全球化 ?阿尔布劳的观点; ?全球化的特征: ?融合vs分化与冲突; ?客观过程vs民族意识; 2、各种全球化的观点 ?全球村的观点:麦克卢汉的“同时性”、“压缩”、“收缩”概念;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全球化; ?现代性的制度性扩张; ?文化全球化的观点; ?世界体系论的观点; 3、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是由各种全球化趋势构成的; ?在现代性条件下,人类活动在多重领域多层面展开的过程; ?全球化是一个不平衡发展与冲突的过程; ?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和重大负面影响; 二、新右派与全球化 1、何谓“新右派”? ?由传统的放任自由经济学、极端自由意志论和反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混合体;

?共识:反凯恩斯主义和反福利共识;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 ?前者力图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恢复自由主义传统;后者恢复传统价值观;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异同; 2、新右派对全球化的态度 ?全球化的积极鼓吹者和推动者; ?重视传统、秩序和自由等价值; 三、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1、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独立性的冲击 ?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治理方式; ?跨国公司权力的扩张; ?全球化的两面性: 2、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 ?为保障人们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基础; ?激发人们对福利问题的关注; ?克服封闭市场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 3、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消极影响 ?经济效率vs人民福利的矛盾; ?经济上的贫富、政治上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化; ?对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传统的破坏; ?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失效; 第二节社群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社群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社会理论; ?兴起于对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试图以社会共同体传统来克服个人主义和道德利己主义;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社会福利思想简答 (2)

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自由应该是积极的自由;对个人主义的看法,凯恩斯还是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认为它可以提高效率和保障个人自由。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 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影响: 1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 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 4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鼎盛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国家财税的危机; 二是滋生养懒汉的现象,相应的高税收也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 1制度的改革不是局部利益的调整,而是一次革命性变革。 2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政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3社会保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服务是一项全民性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与个人的合作来实现。 主要措施:改善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赔付标准。 1改善社会保险的目标,预防赚钱能力的丧失或降低。 2调节家庭收入,对儿童给予补贴。 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为保障基本需要而实施的社会保险、为保证特殊需要而实施的国民补助、为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需求而实施的自愿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统一管理、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的基本需求、保险的全面性、保险的分类原则。 《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对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为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西欧国家纷纷对其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建设福利国家的浪潮。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福利体制的构想,以取代那些零散的分立的社会保障项目; 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风险包括在社会保险之中; 提出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最低保障线的设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生活在这个水平之上。 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 1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我们应努力建立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和行政监管统一的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不能成为推迟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由。 3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相结合。 4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划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委员会来完成。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1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2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3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4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5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社会福利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助理念(15、16世纪-19世纪中期) 1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 2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第二阶段:国家福利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 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2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3追求建立“福利国家”第三阶段: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 柏拉图 城邦的起源思想 总结:整体福利观、城邦的建立是为了全体城邦成员的幸福、财产所有制是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亚里士多德 城邦及其政体 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理想状态的社会 总结: 1共和政体对实现公民福利有重要影响2中产阶级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 3平等与正义是社会的核心价值4私有制、重视家庭及教育 中国古代早期的灾害预防与救济思想: 1、灾害预防:祈天消灾思想重农思想仓储思想 2、灾害救济思想:赈济思想移民调粟思想减徭薄赋和节约思想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世俗性与政治性预防与救助并重伦理性 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太阳城》《论公民义务》 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劳动,增进国家财富;3以务农为本,保证居民粮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6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的知识素养,消除愚昧无知的犯罪现象。 康帕内拉——《太阳城》、《论最好的国家》 一、主张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和和谐的社会分工 二、强调科学研究,重视国民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主张实行公妻制度。 四、注重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 圣西门的“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人类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人类“开化初期”、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神学和封建制度、封建制度解体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实业制度”。 1、社会发展的思想 2、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 3、“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 傅立叶——《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主要思想:和谐制度论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

一、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忙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面以及三个层面的关系 三个层面:理论、政策、社会服务。 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实践并创新社会福利理论;而理论的研究则通过形成福利思想和价值观为社会福利实践提供证据。 社会福利思想:(I)(解释为什么提供服务)→→社会服务 (II)(宣扬)→→→→→→→→→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提供什么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具体的服务层面。 2.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以及类型 (1)社会福利制度定义: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 (2)类型: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以及制度性的福利制度。早期的福利制度是前者,后者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 (3)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通常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过程 (1)人道主义思想。 (2)公民权利的观念。 (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4.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2)需要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5.费边社的基本思想观点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析

对“第三条道路”评析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在西欧,主要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等,以下简称"社民党")都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号,要走一条即不同于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在美国,克林顿所领导的民主党政府虽然不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但是也声称要走一条能够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条道路"。新世纪到来之际,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也提出要走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目前,"第三条道路"成了各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预计它在21世纪初期将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以欧洲社民党的第三条道路为主要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第三条道路":老词语,新概念 "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语,本世纪曾出现过许多版本的"第三条道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就被称为是介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政治力量;东欧的农村平民主义也这样描述自己;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民族独立国家,比如印度,就试图走一条既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三条道路。新中国成立前,一些民主党派也曾建议中国走第三条道路,不倒向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称,民主社会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捷共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后置课:无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黄斌 选定教材: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以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为主线,注意从多角度研究、阐述和讲授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在讲授和阐释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在阐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以参考和引述其社会福利思想经典作品为主。该课程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和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了解社会福利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中主要流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以及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联系微观、宏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加强学生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国家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达到加强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社会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逻辑推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教学方法:

社会福利思想A答案

2003级《社会福利思想》课程试题(A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或文化生活等社会福利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仅由国家出资或给与税收优惠和照顾的而兴办的,以低费或者免费的形式向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弱势成员提供物质或者服务的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是指一切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构想。 联系与区别:两者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福利思想可能在某个时期会转变成具体的沙皇福利制度。而社会福利制度则是社会福利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操作化。前者多侧重于制度层面,后者则侧重于思想层面。答出两个概念的内容,得8分;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得2分。 2. 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主要有:关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构想;仁政的思想;礼治的思想;尊老、爱幼以及照顾弱势群体、提倡社会公平的福利观等。 特点:丰富性、进步性、阶级性、补救性等。 给出儒家关于社会福利方面的基本内容的,得7分;答出上述特点的得3分; 3. 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阶级结构学说中蕴含着各司其职、人尽其能的社会福利思想;反对贫富分化,主张平均主义和共产制度,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思为以后的思想家提供了思考的摹本和蓝图以及启发。 能够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处于答出其中所蕴含的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内容的得10分。 4、费边社会主义是英国的一些的学者在1884年成立的费边社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反对暴力革命。基本主要包括:主张扩大政府权力来改善社会福利,认为只要把私有财产转移到国家手中就是向社

吉登斯_第三条道路_福利思想述评[1]

摘要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是“第三条道路”这一理 论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三条道路”是其在全球化、世界性的冷战结束、社会民主党衰落及福利国家面临多种两难困境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超越。本文通过将“第三条道路”思想与此二者的比较,重点阐述了“第三条道路”在经济、国家与政府作用、对福利国家看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思想进行了总结与论述。 关键词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积极福利社会投资国家 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当代社会思想界的大师级学者。其对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梳理、解读与反思;提出 了著名的 “结构化理论”;总结了“第三条道路”思想。其中,“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被其发扬光大后,不仅极大影响了英国工党政府,对其他很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叶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本文将集中探讨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尤其是其中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力图在左翼与右翼、保守主义与 激进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找到融合的中间道路。① 吉登斯在1994年出版的《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及其后出版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对“第三条道路”思想做了全面阐述。 1“第三条道路”的提出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革。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革命来势迅猛,知识经济兴起。而此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遭遇重大挫折,世界两极格局结束。针对此种情况,社会民主主义流派与新自由主义流派都对其思想进行了修正、完善,二者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趋同的倾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二者都存在未能突破的瓶颈,社会民主党衰落。“第三条道路”思想便是在此大背景下提出的,旨在突破“左”与“右”,走一条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 2“第三条道路”的主要观点② 吉登斯认为“已经变得激进的保守主义遇到已经变得保守的社会主义”,因此,“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已经不存在右派和左派的陈词滥调”。而“第三条道路”思想就是对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流派的超越,因而,下面将通过比较对“第三条道路”思想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论述。2.1政治哲学 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均持有以阶级为基础进行政治分野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阶级运动,在它逐步衍变为一种内容更加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的过程中,一般也都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一边的,始终把限制和反对大资本的无限权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因而其是左派的阶级政治,主要的选民基础是从事体 力劳动的工人阶级。新自由主义则是定位在政治右翼上的保守主义。 与此二者相区别,“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政策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快速萎缩和两极世界的消失,阶级政治的突出地位和左右的传统划分已经削弱了”。因而,“第三条道路”主张在政治上突破对立的、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观念,团结和吸收以中间力量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力量。“它在接受社会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同时,抛弃了阶级政治,追求跨阶级的支持,反对威权主义和 排外主义” 。社群主义成为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哲学基础。2.2经济制度 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最初在所有制和经济政策方面是完全对立的,一个实行公有制,强调集体;一个实行私有制,强调个人。虽然为适应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二者都在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但二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民主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主张公有制到鼓吹混合经济,即“推崇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混合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的过程。其特点是维持国家全面干预。为了实 现社会公正、 维持福利国家,执行高税收、高政府开支的经济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目标,主张政府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的有效需求。而新自由主义坚持“市场 至上、 个人至上”的原则,主张实行私有化和自由经济。认为通过控制货币的供给量和利率的调节可以刺激经济,强调要由市场引导经济,实现完全的自由经济。“第三条道路”在全面分析二者优缺点的基础上,主张建立“新的混合经济”。较之民主社会主义,更为重视市场作用;而较之新自由主义,国家作用则更为显著。“第三条道路”认为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是私营部门而不是政府,但政府在促进市场竞争、鼓励长期研究和投资、帮助公民在现代经济中取得成功方面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3国家作用 各理论流派对于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这往往是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奉行“国家主义”,主张国家全面介入社会和经济生活。认为国家有义务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或者只能以零散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 社会其他领域是正常的。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 主张国家对公民社会的支配,强调集体主义。认为国家对家庭生活的介入不仅必要,而且值得鼓励,国家福利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相反,新自由主义推崇“小政府”反对“大政府”、主张弱化国家的作用、建立自治的公民社会。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市场原教旨主义、强烈的经济个人主义。认为福利国家对公民社会的秩序具有破坏性,但市场不会如此,因为市场的兴衰取决于个人的能动性。市场只需一个法律框架和不干预它的政府,就能为社会提供最 中图分类号:D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0)34-194-02 194

2019年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复习题

2019年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P2 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家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2、社会福利思想P2 关于社会福利的起源、发展与改革的各种系统观点与主张。 3、圣西门的实业制P61 圣西门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4、法郞吉P63 法郎吉是由傅立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应建立的劳动协作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劳动引力、比例分配和人口平衡。 5、空想社会主义P52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亦称乌托邦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思想家们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憧憬。 6、生命有机体学说P93

各种生命都是一个有机体,生命的运动和变化就是有机体内部各种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生物有机体的发展变化也是有机体本身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 7、萨伊定律P122 萨伊定律是指供给本身会创造需求,从而促进生产的扩大,推动充分就业的实现。 8、凯恩斯主义P122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说。 9、效用递减规律P205 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对任何人来说,某样东西的总效用(也就是给他带来的满意或其他好处)是会随着他对它的占有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但是增速不及占有量。 10、消费者剩余P205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使消费者获得了额外的满足。 11、帕累托最优P210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问答题和论述题:

社会福利思想试题(自考)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福利思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反映阿奎那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著作是他的() A.《亚里士多德著作注释》 B.《反异教大全》 C.《神学问题讨论》 D.《神学大全》 2.15、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 A.国家福利理念 B.自助理念 C.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理念 D.互助理念 3.15-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征是() A.自由主义福利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C.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D.互助性福利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5.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奠基人是英国启蒙思想家() A.卢梭 B.格劳修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6.文艺复兴有广泛的思想内容,但其核心思想是() A.人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人文主义 D.资本主义 7."德国工人协会"的领导人拉萨尔主张() A.禁止使用童工 B.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改良 C.禁止实物工资制 D.主张暴力革命 8.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资本主义制度 B.市场经济 C.社会分工 D.阶级斗争 9.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本单位的济贫制度所持的态度是() A.坚决反对 B.坚决支持 C.认为可有可无 D.中立态度 10.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自由的() A.无限性 B.局限性 C.有限性 D.缺陷 11.在政治思想方面,费边社主张走向() A.社会民主主义 B.最小国家 C.共产主义 D.无政府主义 12.下列属于瑞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观点相同的是哪一项?() A.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分析失业问题 B.比较强调累积分析 C.应实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干预 D.强调一种长时段的分析 13.首先提出"社会红利"概念的是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家() A.卡塞尔 B.威克塞尔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书本重点概括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1,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2制在这里看来有规定或制定之意3,孟子还奖人们的经济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了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穷的原因2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3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的问题。 韩非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2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评价: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地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 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有几点:1统治者的有为是百姓的灾难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路径分析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路径分析 近年来,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影响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大,理清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第三条道路理论探索的路径体现为: 一、批判式解构:反思性学习过程 解构,是一种哲学观念,又是一种政治或思想战略,同时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注:王治河著:《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的思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151页。)。表现为对传统理性社会的结构性颠覆,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代社会的理性模式。第三条道路秉承解构主义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驳斥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论如微观与宏观、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经验与规范以及类似引起巨大争论的二分法的理论基础,同时,并试图立足于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情况,通过自身的反思性学习,来检验传统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反思性学习在尤尔根·哈贝马斯看来是发生话语当中,我们用话语把有问题或由于受到怀疑而有问题的有效性要求列举出来,通过论证来决定是加以兑现还是予以拒绝(注: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哈法化 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20页。)。 这种反思性学习内在地包含着对过去和现实的批判解构能力。它在第三条道路作者尤其是安东尼·吉登斯的著作中随处可见。这位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在对简单现代化和反思现代化的图表式比较中,明确我们身处在反思性的能动的社会之中。是重新评价既有的价值观念以及制度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我们自身的过程[1,P31]。这种解构来自于对传统和现实的反思性学习: (一)对传统理论的反思性学习。这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右派)二元对立理论的批判。 1.对社会主义的反思性解构。第三条道路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哲学和伦理学上的冲动[ 3,P3]。虽然第三条道路界定社会主义时非常模糊,他即包含了激进的社会主义(苏联式共产主义),也包含了温和的社会主义(欧美的社会民主主义),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则趋向于1989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批驳了社会主义对于传统的坚决反对;在人与自然方面,把自然看作是工具和手段而非伙伴;在平等方面,迪尔凯姆发现平等理想与社会主义运用计划控制模式来分配财富之间的张力不断存在,这种“以保护弱者、反对强者”的消除差别的结果平等的控制论模式不仅会导致道德滑坡,而且会出现如马克斯·韦伯和尤根鲍姆-巴维尔克所认为的经济无效益和官僚统治的

社会福利思想教材大纲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二、考核目标 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 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二、考核目标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理解:三点启示 第三节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 二、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福利制度 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 识记:(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逻辑学原理(2)具体方法:阶段法;国别法;人物法;学派法;文献法 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 识记:原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思想 1.识记:(1)先秦;(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体系 2.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福利思想学说 第二节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考核知识点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两种社会模式的比较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学》一书提出了人类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组成社会的思想,其作者是() A.伊里亚特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2.中世纪欧洲社会福利行为的主要组织和实施主体是() A.教会 B.济贫所 C.政府 D.收容处 3.近代西方三大社会思想变革是指() A.文艺复兴、行会发展、社会主义 B.文艺复兴、工人运动、自由主义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民粹主义、进化论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观念的基本特点是() A.自助观念 B.共同责任观念 C.国家福利观念 D.团体观念 5.康帕内拉阐述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作是() A.《日内瓦城》 B.《太阳城》 C.《我们》 D.《乌托邦》 6.傅立叶提出建立劳动协作组织的主张,并把这种组织称为() A.“新村” B.“实业体系” C.“法朗吉” D.“弗兰克” 7.温斯坦莱在其著作《自由法》中为人类设计了一套() A.实业管理制度 B.民主管理制度 C.科学管理制度 D.共和管理制度 8.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主张的核心是提倡建立一种() A.和谐社会 B.稳定社会 C.自治社会 D.法治社会 9.亚当·斯密是______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A.福利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社会民主主义 D.法兰克福学派 10.马尔萨斯是英国近代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功利主义者,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货币通论》 C.《人口原理》 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1.边沁把幸福分为四个具体的目标,即() A.生存、充裕、平等、安全 B.自由、平等、博爱、法治 C.民主、自由、法治、宪政 D.生存、发展、平等、仁慈 12.斯宾塞社会思想的基础是() A.结构主义学说 B.社会有机体学说 C.符号互动学说 D.国家干预学说 13.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无产阶级革命论 D.政治经济学 14.恩格斯提出废除私有制的12项建议和主张的重要论著是() A.《哥达纲领批判》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共产主义原理》 15.提出“无产阶级国家保险”四个基本原则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6.霍布豪斯认为解决老年人问题最合理的办法是推行() A.五保户制度 B.济贫法制度 C.养老金制度 D.养老院制度 17.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A.规则的平等 B.起点的平等 C.机会的平等 D.结果的平等 18.以德国人的施穆勒和桑巴特为代表的思想流派被称为() A.“掘地派” B.新历史学派 C.爱丁堡学派 D.哥德堡学派 19.威克塞尔认为,解决普通民众贫困问题的决定性措施是()

“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8685822.html, “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 作者:朱盼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4期 [摘要]而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提出的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为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福利国家社会保障 作者简介:朱盼(1984-),女,山东泰安,汉族,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第三条道路”中的福利国家改革理念 第一、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与责任的平衡。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方面最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后果也往往造成人们自主生活动力的丧失。对此,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指出:“与其说是某种形式的福利供给创造了依赖性的文化氛围,倒不如说是人们理性的利用了福利制度为他们提供的机会。[5]因此,他强调责任与权 利相结合,认为“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例如,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应当履行主动寻找工作的义务。”[6]责任是健全社会的基石,每个人都要积极回报社会的关爱,为社会和他人承担义务,以创造一个人人为社会,社会为人人的国家。 第二,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传统的福利国家是由国家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这种福利制度推行的结果是使福利国家开支膨胀,因此,国家只好提高税收,而税收的增长又抑制了投资者和劳动者投资的积极性,针对此,“第三条道路”提出要变“福利国家”为“社 会投资”国家,要重新定位国家的作用,要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新的关系。并把社会投资国家描述为:“被理解为积极福利的福利开支将不再是完全由政府来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与其它机构(包括企业)一起通过合作来提供,这里的福利社会不仅是国家,他还延伸到国家之上和国家之下。”[7] 第三,实现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的转变。针对以前西方国家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条道路”中强调从救济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主要经济部门中的企业所拥有的最主要的缩小社会差距的资源,在美国开展的一项研究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