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持续增长靠什么

经济持续增长靠什么

经济持续增长靠什么
经济持续增长靠什么

经济持续增长靠什么

1.靠政府刺激、投资拉动,未来经济出的问题会更大。这个吻,能吻一时但不能永远吻

2老光说不练就让大家对你的改革失去信心,所以还得干,像干革命一样干改革

3怎么使每个人更有安全感,可能比政府制定下一步七千亿、八千亿、一万亿计划更重要

4改革不是简单收权放权的问题,而是要努力使你这个权力不能收放自如

编者按:本文摘编自9月10日在天津中国金融博物馆由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2012凤凰财经“财知道在达沃斯”沙龙,张维迎为北大经济学教授,胡释之为宏观经济学者,主持人曾瀞漪为凤凰卫视财经主播,沙龙其他精彩观点将陆续编发。

靠政府刺激吻增长吻一时但不能永远吻

由于过去10年改革有赤字,没有进行真正的改革,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埋下了一些隐患。现在这种靠政府刺激、投资拉动的方式,未来经济出的问题会更大。这个吻,能吻一时但不能永远吻

曾瀞漪:吻增长还是干改革?中国未来的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现在到了一个关键的路口,我们还是要依靠投资的方式去刺激经济增长吗?刺激方面很难再刺激,那怎么走才好呢?

张维迎:我们是期望有一个实质性的增长还是只是一个短期的增长?改革的目的是希望有一个体制,在这个体制下中国经济可以有更为持

久、持续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未来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要放在改革上。

我们过去10年的增长主要是靠前20年改革的红利,前20年改革积累的因素体现在我们过去10年的增长中。但由于过去10年改革有赤字,没有进行真正的改革,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埋下了一些隐患。现在这种靠政府刺激、投资拉动的方式,未来经济出的问题会更大。这个吻,能吻一时但不能永远吻。

曾瀞漪:这个稳是稳定的稳还是亲吻的吻?

张维迎:不管是哪个吻,哪个吻都不可能持续。现在这种投资性增长,靠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刺激,问题会很大。

胡释之:吻增长、干改革,是我造的两个词。吻增长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源自那张著名的湛江市长亲吻发改委批文的照片。干改革顾名思义是为了对应吻增长,大家可能会想歪,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思,就是说改革不能光说不练,你老光说不练就让大家对你的改革失去信心,所以还得干,像干革命一样干改革。

这次达沃斯的主题是塑造未来经济,对我们中国经济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将来继续吻增长还是开始干改革。我比较一下吻增长和干改革的差异。

吻增长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快,见效快。硬着陆了,四万亿一下去,货币一发出去,政府投资一下去,马上就能硬启动,很快。但吻增长最大的毛病是什么?也是快,你看才三年过去,咱们又得开始第

二轮吻增长。

曾瀞漪:来得快,去得也快。

胡释之: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久。

干改革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慢,见效慢。我们讲你要身体健康,男孩子要强筋健骨,或者说女同志要瘦身减肥,吃药很快,靠锻炼呢,则是相对慢的。但是它的最大优点也在于慢,慢就久。我们最近十年,按照张老师讲的,没有改革,但我们经济还在增长,就是在享受当年的改革红利。改革很难,但效果持久。

对一个关心长远利益的政府或者领导来说,最优的选择是什么?应该是很明显的,一目了然的,就是不能选择那种快而不久的吻增长,而是得选择慢而持久的经济增长方式,用改革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什么我们会看到选择吻增长更多呢?包括最近发改委两天就批一万亿的投资项目,亡命徒式的吻增长,完全不管吻增长接下来会造成什么效应,这是为什么呢?

凯恩斯有一句话,也是凯恩斯主义者都信奉的一句话,就是“长期来看我们都是会死的”。我想对中国的有些人来说,最大的触动就是“短期来看我是要换届的”,所以更不考虑长期利益,稳过这一段时间就行了。

当然换届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纠错能力,人之常情,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困难的,换个新领导,承认别人的错误就比较容易了。

改革最核心是把资源从政府释放出来安全感比万亿投资管用

改革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资源怎么从政府释放出来,资源怎么从国有

企业释放出来,怎么使每个人更有安全感,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听起来很虚,但可能比政府制定下一步的七千亿、八千亿、一万亿计划这样的东西更重要

曾瀞漪:刚刚我们谈到的是要改革,可是应该如何改革?

张维迎:这个问题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可能大家对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核心的问题是我们靠什么维持增长?这个才是问题的本质。谈改革,不是不要增长,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增长。从历史来看的话,恰恰是改革好了以后,增长也会持续下去。现在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就是因为你在体制上不能够有一些大的动作,这个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靠政府类似这种打强心针、吃激素的方式增长是没有办法持续的。

中国未来增长的潜力一定来自每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来自企业家精神的调动。任何一个国家,最终只有每个人的创造性能够调动起来,每个人的自由精神能够发挥出来,这个国家才是有希望的。所以改革一定是沿着这样的一条道路走,看你怎么能够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怎么给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如果大家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我凭什么搞创新、创造?任何一个创新和创造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国家现在控制这么多的资源,我们看一下这几年的产业政策,有哪一个是成功的?所以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资源怎么从政府释放出来,资源怎么从国有企业释放出来,怎么使每个人更有安全感,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听起来很虚,但可能比政府制定下一步的七千亿、八千亿、一万亿计划这样的东西更重要。

我们现在好多概念,已经被弄得不知道在讲什么。我们讲为什么要增

长?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幸福,但我们今天是不是忘了这个东西?怎么保增长?刺激消费保增长。为什么要消费?为了增长。这就完全颠倒了。大家盯着一个数字,然后所有的事都围绕这个数字,比如2009年说保8,大家都铆着劲,8是什么意思?我们忘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8?再改革不是简单收权放权而是努力限权

不是说看见现在经济下滑了,光靠国有企业也不行了,我就又开始尊重你民营企业的产权,又发新36条来说要保护你的产权,忽悠你去投资。大家有了前期的经验对这个已经不信了,现在需要的是干嘛?不是简单收权放权的问题,而是要努力使你这个权力不能收放自如

胡释之:为什么要强调干改革?为什么要否定政府吻增长?倒不是说政府有多坏。政府如果真能把经济增长起来,那是好事,大家就可以都歇着,都不干活了,让政府来为我们创造财富。但实际上经济增长这种事是政府干不来的。先不管他是不是一心为民,即便是一心为民,他也无能为力。

刚才讲刺激消费,我有一句话,政府只能刺激浪费。只有谁能刺激消费?只有企业家才能刺激消费。苹果公司马上要发布iPhone5,现在大家都说什么消费受制于大家的收入,或者受制于大家没有社保,不敢花,但是iPhone一上市大家又都去排队购买,为什么?就是企业家能抓住你的消费需求。越是在萧条的时候,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好的企业家满足你需求的能力就越凸显出来。

而且企业家最有动力干增长。不是老说企业家唯利是图吗?他们都是想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然后就不停地把经济搞得越来越增长。

政府根本不需要去操心经济增长本身,政府只需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让每个人放心去创新,放心去创造财富。创新不是拍脑袋的事,得付出很多代价,要冒很多风险,如果发现最后万一创新成功的收益还拿不到手,那谁还敢创新?所以一定要有很完善的产权保证,有了这种产权保证以后,企业家不能通过坑蒙拐骗你的财产让自己幸福,要创造财富就只能通过满足你的需求,也就是张老师讲的市场逻辑,只有让消费者幸福,企业家的财富才能增长。

说到中国下一步改革要干嘛?我想从表面来看,我们这十年,国进民退,很多以前已经私有化的东西又开始国有化起来,很多企业家对自己的产权没有安全感,所以移民的热情比创新的热情高,我们需要的就是政府重新尊重产权。但这个问题回到根本上说,不是说看见现在经济下滑了,光靠国有企业也不行了,我就又开始尊重你民营企业的产权,又发新36条来说要保护你的产权,忽悠你去投资。

大家有了前期的经验对这个已经不信了,现在需要的是干嘛?不是简单收权放权的问题,而是要努力使你这个权力不能收放自如,成为有严格限制的权力。不是说你想尊重产权就尊重,不想尊重就没收,而是得牢牢限制死,告诉你这个不能干,你干这个事就是违法。这就是要搞法治改革,要用法律来严格约束政府。

现在讲政府公信力低,官员说的话大家都不太信,为什么呢?我想一个权力大无边的人说的话没人敢信。他说不抢你东西,不杀你,但你知道他杀了你,抢了你东西他不会受惩罚,那你根本就不会信他的承诺,他一说这个话你反倒得赶紧跑。只有说权力受法律严格限制了,

你才相信他真不敢抢你了。

张老师讲过,中国最执行不力的法律是宪法,为什么呢?最高法院建立几十年,没查过一起违宪,违反宪法是不受惩罚的那谁还遵从宪法?所以要通过司法独立建立起宪法的权威性,建立起对权力的严格约束。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好事,作茧自缚不单纯是个坏事,长期来看是个好事,你自己限制自己的权力,大家就会相信你说的做的,在你这里扎根,在你这里积极创业、创新,不用你操任何心的推动经济的增长。

改革取决老百姓而非领导人百姓仇富想发展都难

下一步改革能不能顺利,取决于老百姓,不是当官的,不是领导人,因为任何领导人都不能长期违背普通民众的意愿。如果我们普通民众不相信市场经济,有仇富心态,那么你要经济有很好的发展,是非常难的

曾瀞漪:在中国的改革当中,其实大家很着急,心有青春的悸动,但是又觉得这么大的国家,那样的大规模,快速也是不容易的,该如何在这当中做改革?

张维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任何改革,你既要有紧迫感,但又不能太着急,其实我们中国人过去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着急。我们干好多事情没干两天就觉得已经失败了,所以我们就重新寻找道路,包括辛亥革命。

国人真的必须从历史中学习,我们要更有耐心,未来无论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一出问题就要完

蛋了,就重新选择。

下一步改革能不能顺利,取决于老百姓,不是当官的,不是领导人,因为任何领导人都不能长期违背普通民众的意愿。所以普通民众有什么想法,对我们国家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普通民众不相信市场经济,有仇富心态,那么你要经济有很好的发展,是非常难的。

经过这几十年,我觉得我们的好多观念变化非常大。我们过去什么东西都选择依赖政府,我们过去其实把花的每一分钱都当成是政府给我们的,现在则觉得政府花的每分钱都是我交的税,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潜移默化非常重要。我们未来前途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理念,我们相信什么可以决定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

胡释之:老百姓的观念确实很重要。经济学老讲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但政府经常忽悠我们说有免费午餐,大家如果都相信张老师说的话,政府就没法忽悠你了。

来源于凤凰财经“财知道在达沃斯”沙龙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世人皆惊。国內外的专家学者也极力去解读。但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所得出的结论更是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更遑论说服他人。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洋专家及其弟子们不知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乱开黄腔-----一致认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及人口红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据此为中国开出了私有化,城市化,消费(内需)驱动的三张药方,以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这三张按经典资本主义经理论开出的药方如果不是阴谋整垮中国的话,实际实施起来也一定会搞垮中国。 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毫无干系。 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用心领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经过大量的观察并用新哲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结论基本上相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中国人的:勤劳! 就这两个字。字数虽少,但解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下列数据:

指标年末 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 额 826701 13.5其中:住户存 款 351957 15.5其中:人民 币 348046 15.7非金融企业存 款 313981 9.5各项贷款余 额 581893 15.9 其中:境内短期贷 款 217480 21.8 境内中长期贷 款 333747 11.8 这是我国单位居民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存款总量。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至少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存款总量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就按82万亿算,这个总量和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差不多;大约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两倍。 这么多的存款,在正常情况下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就是它每年周转一次,所创造的经济规模和效益也是惊人的。有这么多钱,就是傻子使起来也能发大财。尽管我们比傻子还傻-----我们对单位和居民存款的运用很粗放很滥。但、正是这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1,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极低,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而中国的借款利息很高。实际上国家银行不仅白用这些存款,而且从利差和通胀中,获得了巨额利润;2,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虽然有存有取,但总是存的多取得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存款实际上等同于白给了银行。因为如果不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取走这些钱;而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也沒法再取走这些钱。 以上数据仅是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低消费,多创造,高积累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勤劳。勤俭节约、勤学苦干、热爱劳动。 勤劳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解放以来长期对人民进行勤俭建国,热爱劳动的教育的结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个特质,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产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比例,因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不同的含义。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 策 论文导读: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的约束条件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而整个经济结构也需要更加合理化。其次,人口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所以,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也是当务之急。 (一) 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资源瓶颈的阻击。不少专家认为,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问题。论文发表。[1]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

景,都使我们面对的情况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要复杂得多。 我国人均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只有2.6万吨、1074立方米、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据估计,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2.5亿一2.7亿吨,煤炭缺口为10亿吨。[2]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其他资源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资源瓶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源量有限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创造每千元GDP 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国前8位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其中吨钢综合能耗高15%到30%。[3]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支撑2003年GDP增长9.1%的能源和重点资源消耗量,包括15亿吨标准煤,8.2亿吨水泥和2.6亿吨钢材,分别占全世界的30%、33%、50%。[4]因此,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粗增长”模式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经济步人新一轮增长周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 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然而,时下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由于出口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国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课程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小组成员学号 雨 呵呵 庞晓雅 晓锐 指导教师:西超

目录 1.背景 (4) 2.模型的建立 (5) 2.1理论模型的确定 (5) 2.2建立初始模型——OLS (9) 2.2.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9) 2.2.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9) 2.3建立修正模型——WLS (18) 2.3.1使用WLS法进行参数估计 (18) 2.3.2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 (19) 3.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与检测 (23) 3.1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结构分析 (23) 3.2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23) 3.2.1被解释变量Y的点预测 (23) 4.结论 (26) 4.1主要结论 (26) 4.2政策建议 (26) 5.参考文献 (27)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整理)小议中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

中国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2009年2月25日) 当前中国经济由于国内外多年来的不良因素的持续发作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形势一片不太好,不是小不太好,是大不太好,再过一段时期可能会更不太好。经济振兴,匹夫有责。本文试图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分析和建议,供国人和国家参考。 一、对经济问题某些相关原理的分析 1、经济增长目的的实现及经营和消费在经济运行领域里如何推动产业增长 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现代市场经济里,人民群众以消费者的形态通过消费去获取所需要的商品,以经营者的形态生产销售某个或某些商品去获取用于消费的资金。 从宏观和微观上看,经济活动就由消费和经营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买,一个是卖,就是做买卖。从经济运行的链条上看,最开始是很低成本和利润的纯粹经营销售;最末端的是不以经营销售为目的的纯粹消费;中间的经济运行链条里的消费都是为了经营销售,经营销售是为了继续投入再生产

和再经营及纯粹消费,成本和利润都相对较高,并且越往末端靠近越高。 由于单个人和由一些人组合成的企业,尤其是单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贯穿在整个经济运行链条里,所以只能是在某个环节和部位上从事经营活动,也即经济运行必须实行专门的分工与合作。经济运行链条上的各环节就按照经营性质和所处位置分为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举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张三去歌厅里跟服务员要了一瓶啤酒边唱边喝,歌厅里啤酒进价2元,卖给张三5元,歌厅以提供喝酒唱歌所需场所设施、送传这瓶啤酒、歌厅职员的笑脸的服务获得3元的利润,这3元就是从事第三产业经营的这家歌厅运营所产生的一部分第三产业增加值。张三如果是打的来的,本身就可以看做一个经营者的出租车司机就会为提供给张三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而获得利润,从而也产生一部分他所经营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生产这瓶啤酒的啤酒厂通过耗费电力、耗损生产设备、购买酿酒所需原料、支付工人工资等的生产经营,以1.4元的成本生产出了这瓶啤酒,卖给批发商1.65元,批发商再以2元的价格卖给歌厅。那0.25元的利润就是这家啤酒厂生产这瓶啤酒所获得的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那0.35元的利润就是批发购买那瓶啤酒的批发商所获得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徐康宁 中国经济已连续高速增长了30年以上,国内外舆论对中国能否继续保持更长时间的高增长开始表示出怀疑的态度。虽然国内有专家(如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未来20年还可以保持8%的经济增速,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近年来经济运行下行、增速放缓是一个客观现实,而且世界上能够连续半世纪以上高增长的国家样板也极其罕见。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后一段时间保持一定的增速仍然十分必要。因此,未来20年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是一个理论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发展决策问题。 一、世界上有没有长达半世纪的高增长周期 自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历了35年的长周期,刷新了当代世界的纪录。在这期间,除1989年和1990年这两个特别年份外(这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1%和3.8%),其他年份均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其中最高年份是1984年,为15.2%,增速实现10%以上的累计时间为17年,8%至10%之间为10年,5%至8%之间为6年。1978年至2012年间,经济每年平均增长9.97%。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奇迹。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经历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了社会的富裕,但这些国家多数只能保持5%左右或更低一些的增长速度。例如,1820年到1870年是英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半个世纪,但平均增速只有2.05%。美国在同时期的经济增速高于英国,但也只有4.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真正高增长的时代,但持续的时间很少达到30年以上。德国(当时为联邦德国)在1950年到1973年的经济增速达到了5.68%,但1973年之后降到了1.76%。从1950年到1998年的近半个世纪,日本的经济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50年到1973年的前23年,日本实现了9.29%的超高速增长,但后25年的经济增速只有2.97%。(以上资料均来源于安格斯·麦迪森所编的《世界经济千年史》。) 为了说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性,我们依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库,把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保持20年以上实现增速7%以上的国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排列,发现主要集中在东亚国家。其中连续时间最长的是泰国,持续了35年,时间是1961年到1996年,年平均增速7.74%。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持续时间29年,时间是1968年到1996年,年均增速7.49%。表现最好的是韩国,从1963年到1997年,除了中间两年外(1979年和1980年),前后两段共3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8%以上。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曾经出现过年均增长10%左右的经济高成长期,但时间均没有超过20年。 当然,世界上并非中国一国做到了长期高速增长,实际上,博茨瓦纳高增长的时间比中国还长,从1961年到2008年,博茨瓦纳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3%,时间长达41年。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够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保持平均8%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课件

20XX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XX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 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世界上陆陆续续最近两年有一些新的研究,确实得出的结果也是跟我们这个结果相兼容的,比如说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去年有一个研究,关于中国和印度生产率,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比较的不是整个GDP的增长,比较的是制造业的增长结论是过去20年,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这和我们这个研究基本上也兼容,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的改进,我们就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这是一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我是分成两张图来显示,第一行就是刚才的最后一行,这里面就是,下面有各种因素,当然我们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因素,有的是不显著,有的是不明显,我们就去掉了,这里面表现的只是相对比较明显和比较显著的一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数据,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东西 你没法找到数据,你就没法做下去。

历年中国GDP增长率

历年中国GDP年增长率与GDP世界排名 7.8%!2012年中国GDP增速“破8”。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公布数据,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7.8%”是进入1999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来“倒数第二”的经济增长速度。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中国经济在内、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等)夹击下遭遇前所未有的“稳增长”压力,前三个季度的增速第次由8.1%、7.6%和7.4%“连降三级”,算上2011年“中国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严重”的经济寒冬说一时甚嚣尘上。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已升至7.9%,“7个季度增速放缓”彻底成为“历史记录”。 多年来,“保8”一直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名词和指引,因为经济增长和就业超稳定的正相关联系,结合历史经验,当中国GDP增速低于8%时被认为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因此“保8”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条红线。而现实是,中国虽然每年都制定8%的增长目标,实际上都会“超额”完成,就连被认为最难“保8”的2009年,在“4万亿”等一揽子计划的刺激下,GDP也实现了9.2%的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1年,中国GDP实际增长了1.5倍,年均增速10.7%。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2012年GDP已超过50万亿元),如今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分量与过去已大不相同。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深水区”后,发展的内涵也出现了新变化。普遍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的“中速增长区间”。“十二五”中国不再“保8”,设定了年均GDP增长7%的新目标,就是出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考量和开启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的规划要求。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后记 和上届展览会比较,本届展览会展出的测量仪器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高精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纳米测量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高精度高分辨率测量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相应的亚微米及纳米测量传感器、亚微米及纳米测量仪器、激光测量系统的发展都很令人鼓舞。随着纳米分辨率高精度光栅传感器、纳米分辨率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会把传统几何量测量仪器的精度水平提高一个数量级;我国尤其应加强激光测量基础技术和激光测量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并形成新一代激光测量仪器产品,才可能继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清华大学精仪系近年在激光测量技术上已有新的进展,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激光测量仪器的发展。 (")外企展品的新技术新成果引人瞩目,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使参观者能感受到国外企业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注重研究开发的投入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本届展览会上量仪的参展产品来看,国外企业在这一点上普遍做得较好;相比之下,国内一些量仪制造厂、量具制造厂的展品,与上届相比,老面孔多,缺乏新意。仪器外观造型的差距也大,有的精密测量仪器外观还不如国内机床产品。外观质量的提高是有可能的,首先应向国内机床制造商学习。令人可喜的是,国内已有一些新兴的量具量仪制造商,以高新技术为起点进行创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成果,得到市场的认同,站住了脚跟,有的已取得显著的进展。作为三坐标测量机制造商的西安爱德华公司就是一个实例。该公司两年前才崭露头角,现在已具备百台(套)坐标机年生产能力,发展势头迅猛。桂林广陆数字测控公司在高科技成果、人才集聚的上海设立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并和上海交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厂校结合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立足长远。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来在国家研究院所、国营企业中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有机会形成产品、找到市场、转化为生产力;部分技术人才走上自己创业的道路,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京标普纳米光栅产品的核心技术是科研人员多年研究积累的成果,而在体制改革、大公司介入、雄厚资金注入后,才有可能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开发出市场需要的顶尖产品。此外,展出二维、三维影像测量仪的北京天地宇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中国第一陶瓷量块的深圳鹰旗实业公司以及展出齿轮量仪的哈尔滨精达公司等第一次参展的企业,都是科技人员创业的实例。 作者:谢华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成都工具研究所,$!%%&!成都市府青路二段"’号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有关专家称,即使受到“非典”的短期冲击,"%%#年中国经济仍将快速增长,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 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看,中国经济在未来八年之内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为了应对“非典”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短期内可适度扩大财政支出,但要防止扩张性政策的滞后作用引发未来经济过热。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中周期波动的复苏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谷底。"%%#年正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周期波动的复苏期,目前中国()*增长正处于中长周期波动的谷底,即将进入复苏期。为此,专家建议采取中性宏观调控政策。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短期内出现经济过热或增速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主要理由是:!+存货投资在"%%#年进入扩张期后,将于"%%’年转入收缩期,会对短期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产生抑制作用。即随着存货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库存水平过高,将迫使企业根据合理库存的要求而减缓扩张性生产活动。 "+固定资产投资在"%%#年会快速增长,但出现全面投资过热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当前中国经济体制已基本市场化,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市场需求和硬预算约束的限制,不会出现"%世纪,%年代中期和-%年代初期那种盲目的过度投资现象。 #+经济过热现象往往出现在经济加速增长时期,而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的加速增长主要是由产业结构的快速提升引致的。从产业结构升级自身的变化规律看,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幅度刚刚出现增大趋势,不会出现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引致的经济加速增长现象。 ’+突发的“非典”疫情会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冲击,但不会导致经济增长深度下滑,也不足以改变经济运行的扩张性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对短期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强。“非典”疫情对经济增长形成的冲击只是局部的和短期的,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主要是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 ,!工具技术万方数据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姓名:胡旭学号:20126701 班级:国贸五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字】资本,劳动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既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我们这里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2.研究方法 2.1数据 表1.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2模型建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它统一归并到随机变Ui中,根据Y与X1、X2的表1.1数据,作Y于X1、X2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采用的模型如下:Y= ?0+?1X1+?2x2+Ui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经济发展有很多具体的原因,那到底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在这里做了一番研究。 自1977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自1977年至2007年间,GDP 增长率最高时达到35%(1994),最低时也有4.75%(1999),平均GDP增长率为15.5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告:2007年我GDP世界排名第六,据普查调整后的数据,2007年我们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我国GDP 总值达到246619亿元人民币),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42元增加到7450元,按1978年价格计算,增加了19.71倍,平均每年递增9.8%。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哪些因素呢? 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得出结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四个:出口、投资、国家宏观调控和消费。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其次序为:消费-出口-投资-调控政策。在改革开放后期,它们的次序为:出

口-投资-消费-调控制度。从总体上看,我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但是从改革的前期中可以看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我们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远不如欧美国家。消费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的增长就是直接的经济增长,消费增长多少,GDP 就增长多少。由于消费的弹性比投资的弹性大得多,所以消费对经济的影响比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大得多。从国民经济的核算情况来看,居民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在民间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可以更有效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除了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外,消费还可以较好的防止经济萧条。 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点就是外贸出口与外资引进。外资进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有的省份得到了相当多的外国资金,而有的省份没有。外国投资是中国沿海省份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原因。”爱德华M.格雷厄姆分析,“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和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吸纳的外国资金占整个进入中国的外国资金的75%以上,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也高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我们通过经济的计量学原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看看增长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发现,自1991年以来,中国沿海这几个省份除了经济增长率上扬很快以外,他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增长很快。外资不仅仅是提高了中国的资本,而且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外部融资的来源。这种看法确实是很对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

新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中国历年GDP增长趋势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参与生产和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增加值。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当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GDP增长速度不能太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急、过快的“大起”,也会很快产生“四高”问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很快造成对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由此而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对GDP崇拜、反对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确的。 一、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二、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 三、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在此期间农业改革先行,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海外华人的投资,起点低的后发优势,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1)1979-1982年,由于中国工业刚处与起步阶段政府没有对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连进行任何征税收,而是让经济继续发展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此期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 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2)1983-1985年,中国经济已初具规模,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并且开始发展中国其他产业并进行一些尖端的科学创新。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 (3)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藏富于民,彻底使人民生收入有大幅度的改观。 (4)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5)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6)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邓/小平借邓小平南巡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

相关文档